第1288章 街坊会
推荐阅读:最佳良婿秦浩、错嫁随军,禁欲大佬宠妻上瘾、你都重生了,还要吃软饭?、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晦朔光年、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抽出修仙功法,我反手上交国家、朋友妻、政敌驯养指南 1v1 H、听掷(赌博文学、群像、NP)、
王向东穿行在小巷里,看到最多的还是那一块块牙医诊所的招牌,可以说是争奇斗艳,倒是成为了这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
听说城寨里头的牙科是整个港岛最集中的,几乎占了八成的诊所,这里的牙医大多来自内地和东南亚,基本也都没有营业牌照,用的设备几乎都是从岛国进口的二手器械,卫生条件那是相当的简陋,但收费便宜啊,所以外来看牙科的还真络绎不绝。
这里还有各种食品加工厂,作坊都是开在只有几平米的小房间里,现在又是炎热的夏天,通风条件差,气味着实难闻。
王向东还看到有卖叉烧和鱼蛋的,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来的食品肯定谈不上有多干净卫生了,但还是有人来购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没想那么多,能填饱肚子就很满足了。
这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小巷两边的楼房里的住户基本也都熄灯休息了,但还是有说话声传出来,各种口音都有,具体聊的是啥就听不懂了。
“孩子他爸,明天你得去找包租婆说道说道,天台的雨棚又被风刮走了,这要是再下雨,孩子们就上不成课了。”
突然一段带着闽南口音的普通话传到王向东的耳朵里,他不禁停下脚步,抬眼看了看正在关门的一个小店,门牌上写的是张记鱼蛋。
“知道啦,实在不行我就去找街坊会,可不能让孩子们到处乱跑,既然接了这个差事我们就尽量做好,都是为了孩子嘛。”男子点头应道。
“老板,打扰一下,您说的街坊会在哪?”王向东开口问道。
他没想到这里的住户居然还这么重视教育,现在是暑假期间,这里的孩子还会被集中在天台学习,只是条件太过简陋,也不知道这里的学校是啥样的,估计好不到哪里去,这不刚收来这么多港币,可以捐一些出去啊。
“你是谁?从哪来的?找街坊会做什么?”
男子转头看到一个戴着口罩的人就警觉起来,没有应答却来了三连问。
“我是慕名来看牙科的,没想到这里的居住条件这么差,正好听到你们在说孩子读书的事,我手里有些闲钱,想做个善事积个德,能带我去找主事的人吗?”王向东就直说了。
“你是从内地过来的吧,做生意的?”男子眼睛一亮就赶紧问道。
“呵呵,老板好眼力,我们做生意的都有讲究,拔了一颗牙出了一点血,得补偿一下嘛。”王向东找了个借口应道。
“看来您是个大老板了,您这胆子也不小啊,敢一个人进到这里来,您稍等,我收拾好了就带您过去。”男子点头说道。
“孩子他爸,你赶紧带这位先生去街坊会吧,迟了就找不到人了,这里我来收拾。”女子连忙推了男人一下。
王向东也没进屋,屋里的空间不大,前面是店面,隔板后面是卧室,两个小孩已经在狭小的床上睡觉了。
门口进去靠墙处放着一个炉子,上面是铁锅,旁边还有个水缸,再过去是个木架,上面是几个大脸盆,下面是面粉袋和水桶,屋里的空气弥漫着鱼腥味。
“行,那我就先带这位老板过去了。”男人点头应道,然后解下围裙擦了擦手就从屋里出来了。
王向东从这位张老板嘴里得知所谓的街坊会是这边的居民自发选举出来的,全称叫“九龙城寨街坊福利事业促进委员会”。
城寨里头是没有任何法律制约的,城东那边是按照帮会制定的规矩来管理的,城西也成立了这个街坊会,也有一些框框条条,还自发组织起治安队。
所以看起来城寨是个三不管地带,其实内部还是有约束力的,能在港岛这边独立存在了上百年自然也是不简单的,还是有能人在其中起作用的。
街坊会位于城西的中央的一座楼房里,这也是一座八层高的砖混结构的楼房,二层以上依旧是住户,一层整排过去都是属于街坊会办公的区域,街坊会的招牌也挂在大门旁。
“会长,打麻将啊,这里有一位老板想找您商量点事。”
张老板探头问了屋里值班的,然后就走到边上的一个房间,里头有一群老头老太在打麻将,这里应该是街坊会的老年活动室了,港岛这边果然盛行麻将啊,这个时间点还有这么多老年人在娱乐呀。
“是张生啊,那你来替我一下。”
马上有一个老头站了起来,看样子得有六十多了,穿着唐装,挺精神的。
“您就是会长,很有雅致啊,打扰您了。”
王向东伸手握了一下老头的手,眼睛却看向正在娱乐的两张麻将桌,还好没看到桌面上摆放着钞票,这要是看到他们在赌博,王向东立马掉头就走,钱肯定不能捐给赌徒啊。
“呵呵,不打扰,这天气热,我们这些老头子睡不着,就玩玩麻将消磨时间,让老板见笑了,老板怎么称呼呀?”会长笑着说道。
“会长见谅,我就不透露名字了,今天到这里来拔了颗牙,感觉整个人轻松多了,所以想给街坊会捐点钱用于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这里有三万港币,请会长清点一下。”王向东也不磨蹭,直接从挎包里掏出三扎百元港币递上。
“啊,老板是来做慈善呀,多谢老板的捐赠,你们几个都别打了,快给老板上茶,老板您坐,这里有些乱,怠慢了。”会长愣了一下,接过钱后连忙说道。
“这老板是个大善人呀,我替孩子们感谢您。”
“这下好了,天台上的书堂可以翻修一下了。”
“还能给孩子们多买一些图书啊。”
在场的老头老太也都听到王向东说的话了,三万港币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街坊会本就缺乏经费,这下全都起身围了过来,纷纷议论起来。
王向东看到这些老人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看得出都是发自内心的,他能理解人老了都希望小辈能有出息,对教育自然很重视了,居住在这里的老人更是有这种想法,他们都希望后辈能通过读书这一途径来走出这个让他们煎熬了一辈子的贫民窟。(本章完)
听说城寨里头的牙科是整个港岛最集中的,几乎占了八成的诊所,这里的牙医大多来自内地和东南亚,基本也都没有营业牌照,用的设备几乎都是从岛国进口的二手器械,卫生条件那是相当的简陋,但收费便宜啊,所以外来看牙科的还真络绎不绝。
这里还有各种食品加工厂,作坊都是开在只有几平米的小房间里,现在又是炎热的夏天,通风条件差,气味着实难闻。
王向东还看到有卖叉烧和鱼蛋的,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来的食品肯定谈不上有多干净卫生了,但还是有人来购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没想那么多,能填饱肚子就很满足了。
这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小巷两边的楼房里的住户基本也都熄灯休息了,但还是有说话声传出来,各种口音都有,具体聊的是啥就听不懂了。
“孩子他爸,明天你得去找包租婆说道说道,天台的雨棚又被风刮走了,这要是再下雨,孩子们就上不成课了。”
突然一段带着闽南口音的普通话传到王向东的耳朵里,他不禁停下脚步,抬眼看了看正在关门的一个小店,门牌上写的是张记鱼蛋。
“知道啦,实在不行我就去找街坊会,可不能让孩子们到处乱跑,既然接了这个差事我们就尽量做好,都是为了孩子嘛。”男子点头应道。
“老板,打扰一下,您说的街坊会在哪?”王向东开口问道。
他没想到这里的住户居然还这么重视教育,现在是暑假期间,这里的孩子还会被集中在天台学习,只是条件太过简陋,也不知道这里的学校是啥样的,估计好不到哪里去,这不刚收来这么多港币,可以捐一些出去啊。
“你是谁?从哪来的?找街坊会做什么?”
男子转头看到一个戴着口罩的人就警觉起来,没有应答却来了三连问。
“我是慕名来看牙科的,没想到这里的居住条件这么差,正好听到你们在说孩子读书的事,我手里有些闲钱,想做个善事积个德,能带我去找主事的人吗?”王向东就直说了。
“你是从内地过来的吧,做生意的?”男子眼睛一亮就赶紧问道。
“呵呵,老板好眼力,我们做生意的都有讲究,拔了一颗牙出了一点血,得补偿一下嘛。”王向东找了个借口应道。
“看来您是个大老板了,您这胆子也不小啊,敢一个人进到这里来,您稍等,我收拾好了就带您过去。”男子点头说道。
“孩子他爸,你赶紧带这位先生去街坊会吧,迟了就找不到人了,这里我来收拾。”女子连忙推了男人一下。
王向东也没进屋,屋里的空间不大,前面是店面,隔板后面是卧室,两个小孩已经在狭小的床上睡觉了。
门口进去靠墙处放着一个炉子,上面是铁锅,旁边还有个水缸,再过去是个木架,上面是几个大脸盆,下面是面粉袋和水桶,屋里的空气弥漫着鱼腥味。
“行,那我就先带这位老板过去了。”男人点头应道,然后解下围裙擦了擦手就从屋里出来了。
王向东从这位张老板嘴里得知所谓的街坊会是这边的居民自发选举出来的,全称叫“九龙城寨街坊福利事业促进委员会”。
城寨里头是没有任何法律制约的,城东那边是按照帮会制定的规矩来管理的,城西也成立了这个街坊会,也有一些框框条条,还自发组织起治安队。
所以看起来城寨是个三不管地带,其实内部还是有约束力的,能在港岛这边独立存在了上百年自然也是不简单的,还是有能人在其中起作用的。
街坊会位于城西的中央的一座楼房里,这也是一座八层高的砖混结构的楼房,二层以上依旧是住户,一层整排过去都是属于街坊会办公的区域,街坊会的招牌也挂在大门旁。
“会长,打麻将啊,这里有一位老板想找您商量点事。”
张老板探头问了屋里值班的,然后就走到边上的一个房间,里头有一群老头老太在打麻将,这里应该是街坊会的老年活动室了,港岛这边果然盛行麻将啊,这个时间点还有这么多老年人在娱乐呀。
“是张生啊,那你来替我一下。”
马上有一个老头站了起来,看样子得有六十多了,穿着唐装,挺精神的。
“您就是会长,很有雅致啊,打扰您了。”
王向东伸手握了一下老头的手,眼睛却看向正在娱乐的两张麻将桌,还好没看到桌面上摆放着钞票,这要是看到他们在赌博,王向东立马掉头就走,钱肯定不能捐给赌徒啊。
“呵呵,不打扰,这天气热,我们这些老头子睡不着,就玩玩麻将消磨时间,让老板见笑了,老板怎么称呼呀?”会长笑着说道。
“会长见谅,我就不透露名字了,今天到这里来拔了颗牙,感觉整个人轻松多了,所以想给街坊会捐点钱用于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这里有三万港币,请会长清点一下。”王向东也不磨蹭,直接从挎包里掏出三扎百元港币递上。
“啊,老板是来做慈善呀,多谢老板的捐赠,你们几个都别打了,快给老板上茶,老板您坐,这里有些乱,怠慢了。”会长愣了一下,接过钱后连忙说道。
“这老板是个大善人呀,我替孩子们感谢您。”
“这下好了,天台上的书堂可以翻修一下了。”
“还能给孩子们多买一些图书啊。”
在场的老头老太也都听到王向东说的话了,三万港币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街坊会本就缺乏经费,这下全都起身围了过来,纷纷议论起来。
王向东看到这些老人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看得出都是发自内心的,他能理解人老了都希望小辈能有出息,对教育自然很重视了,居住在这里的老人更是有这种想法,他们都希望后辈能通过读书这一途径来走出这个让他们煎熬了一辈子的贫民窟。(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68071/637456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