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两位师兄回乡受追捧
推荐阅读:少帅,劫个色、大唐之逍遥王爷、贴身保镖在日本、你是我心中的痛、总裁,你人设崩了、风流神医、偷心术:殿下轻点吻、拍卖宝贝太花心、早安,鬼夫大人、强势缠爱,总裁欺人太深、
冯正明和两位师兄在沪城老洋房餐厅一周时间,真的是吸引了很多顾客。
可以说,每天餐厅订座都是爆满的状态。
好在冯正明只接受晚上订座,中午的时候不接受订座,只能是先到先得。
也就在中午的时候,让更多人有了进餐厅品尝美食的机会。
在门口排队的时候,会被免费送一盘小点心。
光是送的小点心,就让很多人觉得这趟来的很值。
冯正明和两位师兄领着后厨众人,也都是全力以赴,尽可能让更多慕名而来的顾客,中午的时候可以吃得上。
师兄弟三人掌勺,也确实让顾客们都品尝到了国宴大厨手艺。
无论是冯正明自创的菜,还是传统经典鲁菜。
师兄弟三人都会非常认真对待,几乎算是拿出混身解数把菜做好。
在沪城的一周时间里,三师兄弟之间相处也非常开心。
一起在餐厅后厨里做菜,仿佛回到了当初在燕喜楼后厨里。
结束餐厅营业后,三个师兄弟可以坐在一起谈论一些菜的细节。
这个过程里,三人都会获得一些收获。
同时,后厨里像是夏蕙和三个学徒,还有其他一些年轻厨师,往往也会通过听他们讨论,或者是向他们提问获得不小收获。
忙碌中一周时间很快过去,还是到了要分别的时候。
杨斌很直白:“正明回去之后,我会尽快筛选一下,看看有谁适合去京里分店。”
曹志国本来还想感伤一下,见三师兄这么直白。
他也只能直白点:“行,我回去把事情跟大师兄说一下,看看之后汇泉楼要怎么安排。”
冯正明笑了:“三哥、五哥你们都别这么紧张,事情我早就电话里跟大哥说过,所以你们回去,跟大哥好好商量一下。
等我年底的时候回去,我们再进行一下人员上的筛选,选出适合去京里的人。”
说到这冯正明看向五师兄:“五哥你回京里,我们都相信你肯定能行,再说嫂子不是也想回去吗?”
曹志国听到这话顿时脸上神情一变。
“她,当初早知道就不在京里找她。”
杨斌立刻摆出师兄的架势:“你这叫什么话?你当初在京里落魄的时候,还不是靠人家家里帮你?现在还嫌弃上人家了。
再说了,人家想法也没错,你们孩子也快要上学了,人家本来就是京城人,自然想让孩子回去上学的。”
冯正明也点头:“对,嫂子可以让孩子回京里上学,还是回去上学嘛。”
曹志国其实一早就知道,小师弟让自己负责京里的分店,是要照顾他和老婆家里的一些情况。
他的妻子是京里的人,当初嫁给曹志国的时候,算是他在京里最风光时候。
后来曹志国在京里失落了一段时间,妻子对他也始终不离不弃。
更是为了曹志国工作,跟他一起从京里回到泉城。
只是现在他们孩子快要上学,所以曹志国妻子就想带孩子回京里上学。
虽然曹志国妻子家也不是在京里什么著名学区,但依旧还是觉得京里能让孩子学得更好,而且不至于以后在外地上学那么卷。
曹志国对此一直不以为然,他觉得孩子以后要做什么,全凭孩子自己选择和本事。
没必要一定强求孩子要学习多好。
不过他也没有阻止妻子带孩子回京里上学。
只是他之前跟妻子明说,他要留在泉城,要在汇泉楼里跟大师兄配合。
夫妻俩如果长期两地分居,那么肯定是会出问题。
冯正明也是听说了这个事情,考虑到其中的因素,才会选择安排五师兄去负责京里两家分店。
曹志国现在知道小师弟有这份考虑,心里多少也是有些不好意思。
明明自己是师兄,当初师父还说让他们几个师兄照顾小师弟。
结果现在反倒是小师弟照顾了他们所有师兄。
甚至曹志国觉得,小师弟就是知道他需要回京里,才会带上他参与这次国宴。
否则论手艺,大师兄肯定是最佳人选。
即便大师兄不愿意去,二师兄和六师弟也都是有机会。
但最后冯正明带上了曹志国一起去。
这让他觉得,恐怕小师弟是让他参与国宴,好抬升他的身价。
之后曹志国进京去负责京里的两家分店,也可以依靠国宴接触到的人脉,更好的把两家分店经营好。
想到这些,曹志国对小师弟更加心存感激。
“正明,这些年一直都是你照顾我们,我这个师兄真是有点羞愧。”
冯正明笑了:“羞愧什么?大家是师兄弟,应该是要相互帮衬一把,何况五哥你自己也足够努力,手艺是越来越娴熟了。
如果五哥你手艺不行,那我也不会帮你,甚至可能会早就跟你切割。”
这番话把五师兄逗乐了。
杨斌拍拍他:“好啦,别想那么多,正明已经把平台给我们搭建好,剩下就要靠我们自己。”
曹志国点头:“明白,我肯定会把京里的两家分店做好。”
冯正明亲自开车给两位师兄送上返回的飞机。
带回去的一些东西都让他们托运。
杨斌和曹志国回到泉城,先把东西往各家送一送。
其中包括冯正明让给两位爷爷带的东西,还有给罗晴家里带回来的东西。
之后师兄弟两个还没有来得及去拜访师父。
省里厨师协会已经先找上门了。
两人作为参与了这次国宴的厨师,厨师协会方面自然是希望两人能出面进行一番宣讲。
本来两人有些迟疑,觉得宣讲这种事情,应该等冯正明回来再举办。
但是师父出面了,让两人也不敢推脱。
颜老师傅告诫两人:“让你们宣讲,是让你们从普通厨师参与国宴角度宣讲,正明他回来,他是国宴主厨,他要讲的跟你们又不一样,你们好好准备。”
这也是有点为难杨斌和曹志国了,他们自认做菜还行,但这种宣讲还真做不好。
两人无奈,也只能是继续求助师父和大师兄。
颜老师傅也知道两个徒弟的情况,他亲自出面给两个徒弟恶补了一番。
有了师父的补课,杨斌和曹志国总算是很好把宣讲应付过来。
但是接下来,在宣讲结束后,自然省里和市里的电视台也是轮番来找他们。
尤其是省电视台,之前是和冯正明合作烹饪节目。
不过冯正明现在去了沪城,一年里有半年在沪城,不能及时回来进行节目拍摄。
所以导致省里的节目现在陷入了一个停滞的阶段。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省电视台就找到杨斌和曹志国,希望他们可以接替冯正明。
这个事情,杨斌和曹志国一商量,还是先打电话去问了小师弟。
冯正明得知后,笑着让两位师兄直接答应。
“没关系啊,你们就答应电视台,我觉得省电视台的那个节目挺好的,三哥和五哥你们接替我上镜,宣传我们鲁菜,这是好事。”
杨斌和曹志国听了小师弟的回馈,但却依旧是感到有些为难。
两个人其实都没有上过电视镜头,有点不好意思。
这次曹志国找到了借口,他表示自己之后要去京里负责新店,所以节目主要还是让三师兄上镜。
杨斌自然又是一阵推脱,找各种借口不希望自己接替小师弟上镜。
后来大师兄出面劝说,甚至师父也劝说了一番杨斌。
最终,杨斌才同意了接替小师弟录制节目。
一开始,杨斌上镜确实是非常紧张。
甚至一度连话都说的不算是很明白。
而且杨斌带着比较浓重口音,录制的效果确实不如冯正明。
不过冯正明后来专门打了电话回来,晚上跟三师兄好好聊了聊,谈谈心。
在小师弟一番谈心鼓励下,杨斌算是重振旗鼓了。
接下来他录制明显变得更加顺利。
虽然还是会有口音,但反倒是让本省人会觉得更有亲切感。
经过了一番录制,节目的推出后,效果竟然还真是很不错。
杨斌更加细致烹饪上技巧的讲解。
还有他把一些自己后厨经验分享出来。
很快赢得很多之前追这档节目人的喜欢。
而且大家知道杨斌是冯正明的师兄,还刚刚参加了国宴回来,也是更加信服他的手艺。
杨斌和曹志国这一趟回来后,当真是受到了极高的礼遇。
省里和市里对他们都相当的重视。
电视台和报纸的采访也是接二连三的。
一度让两人都有点没办法照顾好店里的工作。
杨斌意识到问题,他首先很果断拒绝了后续的一些采访。
他公开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厨师,机缘巧合之下和小师弟一起去参与国宴,他还是更愿意在后厨里做菜,不喜欢各种的采访走穴。
在拒绝掉之后,杨斌回到干饭铺老铺的后厨,继续经营老铺并且帮小师弟培养人才。
因为杨斌很清楚,过完年小师弟是一定会开始进军京城市场。
到时候,两家分店都是需要人手的。
所以他需要尽快培养出一批人,到时候被抽调了人手,也不会影响到泉城和齐鲁各地的分店。
曹志国很快也拒绝了各种采访和邀请走穴。
甚至有老板上门想要挖走他,也都被他统统拒绝掉。
这也是让不少老板都感到匪夷所思。
他们觉得自己给杨斌和曹志国的条件已经很好。
有些老板甚至愿意投资后,自己只占新店四成股份,新酒楼的一切都让杨斌和曹志国去做。
但还是被两个人坚定的拒绝掉,甚至找上门的时候,杨斌都不让人进门的。
曹志国哪怕是让进门,客气一番后也是送客。
这是让很多人费解的地方,为什么两个人会对冯正明这么死心塌地?
他们并不知道的是,不光是杨斌和曹志国两人,冯正明所有的师兄们都对他死心塌地。
因为他的师兄们很清楚,没有小师弟他们不可能有现在的名气。
或许他们的厨艺都是大师傅水准了。
但光是有大师傅水准的手艺,很多时候未必能够获得他们现在的名气。
他们的名望,能够在省厨师协会里占据一席之地。
一切都是因为冯正明对他们的扶持。
就像是杨斌和曹志国他们能参与国宴,完全是因为冯正明带着他们去了。
没有冯正明,可能他们几乎不可能有参与国宴的机会。
因而他们是绝对的忠诚于小师弟。
曹志国也在汇泉楼后厨里,帮着冯正明京里的店培养人手。
京城两家店,想要一举能够杀出一片市场来。
手艺上的一些竞争是绝对的关键。
就像是冯正明说的,他就是要用京城最著名的东西,去打败京城其他的那些店。
要想把京城最出名的东西做好,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
那是真的要有好手艺,扎实基本功是基本,还需要能稳定的发挥。
要尽可能保证菜出品的品控稳定。
曹志国很清楚,这一点上,他既然去坐镇,就一定要保证。
杨斌和曹志国各自努力下,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年底。
12月依旧是要举办全省青年厨师烹饪比赛。
这次,冯正明主动向厨师协会解释,自己在沪城没办法回去参与比赛评审。
厨师协会方面也表示理解,然后就让冯正明的几位师兄当评委。
比赛上一共十位评委,冯正明的三位师兄占了三席,再加上颜老师傅也受邀当评审,等于说冯正明师门就占了四个评委。
对此泉城几位老师傅见面的时候,都会跟颜老师傅开开玩笑。
“老颜啊,你们这一门是越来越厉害了。”
“就是,之前有一个正明,现在好了,杨斌、曹志国都越来越厉害。”
“要说老颜徒弟里,最沉稳的还是李辉东啊。”
“没错没错,辉东一直都非常稳重。”
颜老师傅面对其他老师傅说的话,也是笑呵呵表示都是徒弟们自己努力。
“都是他们自己努力,自从燕喜楼关张,我对他们的指导其实很少。”
崔老师傅一针见血:“关键是有正明,那样一个努力的小师弟,带动师兄们一个个都相当努力啊。”
其他几位老师傅也都认同这一点,都觉得一切还因为有冯正明。
当然老师傅们还是乐于见到眼下情况,能让鲁菜更好发展,就是要涌现出更多有能力的中青年厨师。(本章完)
可以说,每天餐厅订座都是爆满的状态。
好在冯正明只接受晚上订座,中午的时候不接受订座,只能是先到先得。
也就在中午的时候,让更多人有了进餐厅品尝美食的机会。
在门口排队的时候,会被免费送一盘小点心。
光是送的小点心,就让很多人觉得这趟来的很值。
冯正明和两位师兄领着后厨众人,也都是全力以赴,尽可能让更多慕名而来的顾客,中午的时候可以吃得上。
师兄弟三人掌勺,也确实让顾客们都品尝到了国宴大厨手艺。
无论是冯正明自创的菜,还是传统经典鲁菜。
师兄弟三人都会非常认真对待,几乎算是拿出混身解数把菜做好。
在沪城的一周时间里,三师兄弟之间相处也非常开心。
一起在餐厅后厨里做菜,仿佛回到了当初在燕喜楼后厨里。
结束餐厅营业后,三个师兄弟可以坐在一起谈论一些菜的细节。
这个过程里,三人都会获得一些收获。
同时,后厨里像是夏蕙和三个学徒,还有其他一些年轻厨师,往往也会通过听他们讨论,或者是向他们提问获得不小收获。
忙碌中一周时间很快过去,还是到了要分别的时候。
杨斌很直白:“正明回去之后,我会尽快筛选一下,看看有谁适合去京里分店。”
曹志国本来还想感伤一下,见三师兄这么直白。
他也只能直白点:“行,我回去把事情跟大师兄说一下,看看之后汇泉楼要怎么安排。”
冯正明笑了:“三哥、五哥你们都别这么紧张,事情我早就电话里跟大哥说过,所以你们回去,跟大哥好好商量一下。
等我年底的时候回去,我们再进行一下人员上的筛选,选出适合去京里的人。”
说到这冯正明看向五师兄:“五哥你回京里,我们都相信你肯定能行,再说嫂子不是也想回去吗?”
曹志国听到这话顿时脸上神情一变。
“她,当初早知道就不在京里找她。”
杨斌立刻摆出师兄的架势:“你这叫什么话?你当初在京里落魄的时候,还不是靠人家家里帮你?现在还嫌弃上人家了。
再说了,人家想法也没错,你们孩子也快要上学了,人家本来就是京城人,自然想让孩子回去上学的。”
冯正明也点头:“对,嫂子可以让孩子回京里上学,还是回去上学嘛。”
曹志国其实一早就知道,小师弟让自己负责京里的分店,是要照顾他和老婆家里的一些情况。
他的妻子是京里的人,当初嫁给曹志国的时候,算是他在京里最风光时候。
后来曹志国在京里失落了一段时间,妻子对他也始终不离不弃。
更是为了曹志国工作,跟他一起从京里回到泉城。
只是现在他们孩子快要上学,所以曹志国妻子就想带孩子回京里上学。
虽然曹志国妻子家也不是在京里什么著名学区,但依旧还是觉得京里能让孩子学得更好,而且不至于以后在外地上学那么卷。
曹志国对此一直不以为然,他觉得孩子以后要做什么,全凭孩子自己选择和本事。
没必要一定强求孩子要学习多好。
不过他也没有阻止妻子带孩子回京里上学。
只是他之前跟妻子明说,他要留在泉城,要在汇泉楼里跟大师兄配合。
夫妻俩如果长期两地分居,那么肯定是会出问题。
冯正明也是听说了这个事情,考虑到其中的因素,才会选择安排五师兄去负责京里两家分店。
曹志国现在知道小师弟有这份考虑,心里多少也是有些不好意思。
明明自己是师兄,当初师父还说让他们几个师兄照顾小师弟。
结果现在反倒是小师弟照顾了他们所有师兄。
甚至曹志国觉得,小师弟就是知道他需要回京里,才会带上他参与这次国宴。
否则论手艺,大师兄肯定是最佳人选。
即便大师兄不愿意去,二师兄和六师弟也都是有机会。
但最后冯正明带上了曹志国一起去。
这让他觉得,恐怕小师弟是让他参与国宴,好抬升他的身价。
之后曹志国进京去负责京里的两家分店,也可以依靠国宴接触到的人脉,更好的把两家分店经营好。
想到这些,曹志国对小师弟更加心存感激。
“正明,这些年一直都是你照顾我们,我这个师兄真是有点羞愧。”
冯正明笑了:“羞愧什么?大家是师兄弟,应该是要相互帮衬一把,何况五哥你自己也足够努力,手艺是越来越娴熟了。
如果五哥你手艺不行,那我也不会帮你,甚至可能会早就跟你切割。”
这番话把五师兄逗乐了。
杨斌拍拍他:“好啦,别想那么多,正明已经把平台给我们搭建好,剩下就要靠我们自己。”
曹志国点头:“明白,我肯定会把京里的两家分店做好。”
冯正明亲自开车给两位师兄送上返回的飞机。
带回去的一些东西都让他们托运。
杨斌和曹志国回到泉城,先把东西往各家送一送。
其中包括冯正明让给两位爷爷带的东西,还有给罗晴家里带回来的东西。
之后师兄弟两个还没有来得及去拜访师父。
省里厨师协会已经先找上门了。
两人作为参与了这次国宴的厨师,厨师协会方面自然是希望两人能出面进行一番宣讲。
本来两人有些迟疑,觉得宣讲这种事情,应该等冯正明回来再举办。
但是师父出面了,让两人也不敢推脱。
颜老师傅告诫两人:“让你们宣讲,是让你们从普通厨师参与国宴角度宣讲,正明他回来,他是国宴主厨,他要讲的跟你们又不一样,你们好好准备。”
这也是有点为难杨斌和曹志国了,他们自认做菜还行,但这种宣讲还真做不好。
两人无奈,也只能是继续求助师父和大师兄。
颜老师傅也知道两个徒弟的情况,他亲自出面给两个徒弟恶补了一番。
有了师父的补课,杨斌和曹志国总算是很好把宣讲应付过来。
但是接下来,在宣讲结束后,自然省里和市里的电视台也是轮番来找他们。
尤其是省电视台,之前是和冯正明合作烹饪节目。
不过冯正明现在去了沪城,一年里有半年在沪城,不能及时回来进行节目拍摄。
所以导致省里的节目现在陷入了一个停滞的阶段。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省电视台就找到杨斌和曹志国,希望他们可以接替冯正明。
这个事情,杨斌和曹志国一商量,还是先打电话去问了小师弟。
冯正明得知后,笑着让两位师兄直接答应。
“没关系啊,你们就答应电视台,我觉得省电视台的那个节目挺好的,三哥和五哥你们接替我上镜,宣传我们鲁菜,这是好事。”
杨斌和曹志国听了小师弟的回馈,但却依旧是感到有些为难。
两个人其实都没有上过电视镜头,有点不好意思。
这次曹志国找到了借口,他表示自己之后要去京里负责新店,所以节目主要还是让三师兄上镜。
杨斌自然又是一阵推脱,找各种借口不希望自己接替小师弟上镜。
后来大师兄出面劝说,甚至师父也劝说了一番杨斌。
最终,杨斌才同意了接替小师弟录制节目。
一开始,杨斌上镜确实是非常紧张。
甚至一度连话都说的不算是很明白。
而且杨斌带着比较浓重口音,录制的效果确实不如冯正明。
不过冯正明后来专门打了电话回来,晚上跟三师兄好好聊了聊,谈谈心。
在小师弟一番谈心鼓励下,杨斌算是重振旗鼓了。
接下来他录制明显变得更加顺利。
虽然还是会有口音,但反倒是让本省人会觉得更有亲切感。
经过了一番录制,节目的推出后,效果竟然还真是很不错。
杨斌更加细致烹饪上技巧的讲解。
还有他把一些自己后厨经验分享出来。
很快赢得很多之前追这档节目人的喜欢。
而且大家知道杨斌是冯正明的师兄,还刚刚参加了国宴回来,也是更加信服他的手艺。
杨斌和曹志国这一趟回来后,当真是受到了极高的礼遇。
省里和市里对他们都相当的重视。
电视台和报纸的采访也是接二连三的。
一度让两人都有点没办法照顾好店里的工作。
杨斌意识到问题,他首先很果断拒绝了后续的一些采访。
他公开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厨师,机缘巧合之下和小师弟一起去参与国宴,他还是更愿意在后厨里做菜,不喜欢各种的采访走穴。
在拒绝掉之后,杨斌回到干饭铺老铺的后厨,继续经营老铺并且帮小师弟培养人才。
因为杨斌很清楚,过完年小师弟是一定会开始进军京城市场。
到时候,两家分店都是需要人手的。
所以他需要尽快培养出一批人,到时候被抽调了人手,也不会影响到泉城和齐鲁各地的分店。
曹志国很快也拒绝了各种采访和邀请走穴。
甚至有老板上门想要挖走他,也都被他统统拒绝掉。
这也是让不少老板都感到匪夷所思。
他们觉得自己给杨斌和曹志国的条件已经很好。
有些老板甚至愿意投资后,自己只占新店四成股份,新酒楼的一切都让杨斌和曹志国去做。
但还是被两个人坚定的拒绝掉,甚至找上门的时候,杨斌都不让人进门的。
曹志国哪怕是让进门,客气一番后也是送客。
这是让很多人费解的地方,为什么两个人会对冯正明这么死心塌地?
他们并不知道的是,不光是杨斌和曹志国两人,冯正明所有的师兄们都对他死心塌地。
因为他的师兄们很清楚,没有小师弟他们不可能有现在的名气。
或许他们的厨艺都是大师傅水准了。
但光是有大师傅水准的手艺,很多时候未必能够获得他们现在的名气。
他们的名望,能够在省厨师协会里占据一席之地。
一切都是因为冯正明对他们的扶持。
就像是杨斌和曹志国他们能参与国宴,完全是因为冯正明带着他们去了。
没有冯正明,可能他们几乎不可能有参与国宴的机会。
因而他们是绝对的忠诚于小师弟。
曹志国也在汇泉楼后厨里,帮着冯正明京里的店培养人手。
京城两家店,想要一举能够杀出一片市场来。
手艺上的一些竞争是绝对的关键。
就像是冯正明说的,他就是要用京城最著名的东西,去打败京城其他的那些店。
要想把京城最出名的东西做好,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
那是真的要有好手艺,扎实基本功是基本,还需要能稳定的发挥。
要尽可能保证菜出品的品控稳定。
曹志国很清楚,这一点上,他既然去坐镇,就一定要保证。
杨斌和曹志国各自努力下,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年底。
12月依旧是要举办全省青年厨师烹饪比赛。
这次,冯正明主动向厨师协会解释,自己在沪城没办法回去参与比赛评审。
厨师协会方面也表示理解,然后就让冯正明的几位师兄当评委。
比赛上一共十位评委,冯正明的三位师兄占了三席,再加上颜老师傅也受邀当评审,等于说冯正明师门就占了四个评委。
对此泉城几位老师傅见面的时候,都会跟颜老师傅开开玩笑。
“老颜啊,你们这一门是越来越厉害了。”
“就是,之前有一个正明,现在好了,杨斌、曹志国都越来越厉害。”
“要说老颜徒弟里,最沉稳的还是李辉东啊。”
“没错没错,辉东一直都非常稳重。”
颜老师傅面对其他老师傅说的话,也是笑呵呵表示都是徒弟们自己努力。
“都是他们自己努力,自从燕喜楼关张,我对他们的指导其实很少。”
崔老师傅一针见血:“关键是有正明,那样一个努力的小师弟,带动师兄们一个个都相当努力啊。”
其他几位老师傅也都认同这一点,都觉得一切还因为有冯正明。
当然老师傅们还是乐于见到眼下情况,能让鲁菜更好发展,就是要涌现出更多有能力的中青年厨师。(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76686/589723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