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胜者为王,重活2009 > 第671章 ,东大专属结算系统

第671章 ,东大专属结算系统

推荐阅读:异世惊华:逆天纨绔妻夏日焰火 完结+番外他是龙[快穿]吞噬帝尊穿书成五个哥哥的掌心娇深情诱哄,协议老公求转正闪婚老公是千亿首富傅先生每天都在撩拨我草莽枭雄团宠四岁半,七个哥哥追着宠

    2012年的东大,实际上没有多少能够反制美资的核心资源,虽然世界工厂口號已经喊出来,但空有庞大產能,却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產业升级正处在最关键转型期,一大批新技术,新设备被引入进来,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適应,和摸索仿製阶段。
    想完全转化为自身实力一部分,最起码还需要两年以上时间。
    尤其在高精尖高科技领域,东大製造在海外基本不具备竞爭优势,而在內部消费市场,大量洋品牌牢牢占据市场高端地位。
    相关企业辛苦研发出来,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高科技產品,压根没有足够市场承接,品牌形象不如人,產品质量不如人,怎么爭?
    甚至当东大企业,成功在某个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后,该行业的歪果品牌,合资企业在第一时间选择降价竞爭。
    这下別说合理利润,连前期成本都收不回来,包括美资在內的所有外资,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迫使东大製造业放弃產业升级。
    老老实实做世界血han工厂,为全球提供海量廉价,且隨时可以被替代,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的初级工业品。
    对於那些企图通过投入巨资做研发,无论怎么打压,都坚持不懈奋发上进的企业,外资一贯手段是从產品,到公司,包括实控人。
    一条线黑到底,什么產品技术涉嫌借鑑,毫无技术含量,质量差价格贵,服务態度不行,该公司一贯忽悠消费者之类的。
    再严重点抓住实控人,任何一点瑕疵无限放大,企图通过证明这个人不行,进而否定这家公司,一个行业乃至整个东大的努力成果。
    所以那些真正脚踏实地,做生產研发,並在行业取得突破性成果的製造业,高科技公司老总,基本上都非常非常低调,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发表观点。
    不是他们天性內向,而是血淋淋的经验总结教训,世界就这么残酷,不符合资本预期,尤其是影响外资利益的企业和企业家。
    只要不放弃科研和產业创新,无论在其它方面怎么做出妥协,都不可能被资本控制下的舆论所青睞,逮住机会那就是往死里招呼。
    这几乎相当於业內明牌的潜规则,想要得到舆论吹捧,首先得成为所谓自己人才行。
    舆论抹黑还不奏效,就是第二轮接踵而至的恶意竞爭,降价,大幅度降价,降到国內领先企业生產成本线以下。
    跟,则意味著长期巨额亏损,不受资本青睞的企业,融资渠道本就不多,融资难利息高,还要背负巨额债务,前途如何可想而知。
    往往走这条路的企业,99%都会在竞爭中被无情淘汰出局。
    不跟,意味著之前的巨大投入全部打水漂,就如同曇一现,好不容易在行业取得技术优势,就此拱手让人。
    然后舆论又会趁机向大眾传输一种错误观念,就是东大没有科研存在土壤,永远都是为了突破而突破,取得成功后立即弃之不顾。
    久而久之,这种看法逐渐成为主流,可普罗大眾永远不会去探究背后真相,只会跟著瞎起鬨。
    知道真相的企业,苦於不掌握舆论话语权,也没法对公眾解释清楚,同时很难引发共鸣,出於维护自身利益,降低风险的综合考量。
    绝大多数企业老总,都会选择放弃技术研发这条路,凑合凑合过唄,只要不耽误赚钱就行。
    “……大致情况呢,基本就是这么个样子。”
    李泽华嘆了口气,“在东大,抗风险能力最差的民营企业,不仅要贡献最多的就业岗位,还要承担极容易血本无归的技术研发工作。
    自从了解这些骇人听闻的內幕以后,我是打心底佩服那些饱受煎熬,硬生生顶著各方压力,站起来的科研型製造企业和优秀企业家。
    为此从前年开始,青云集团旗下单独成立一家產业扶持基金,仅前三个月就投入超20亿软妹幣,帮助76家科研类企业成功度过难关。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去年一整年,青云又累积投入140多亿,帮助800多家相关科技製造企业,解决融资难,產品滯销,面临恶意降价竞爭的难题。
    同时,青云微信科技和抖音互娱平台,以公益gg的形式,提供价值超百亿软妹幣流量支持,用於帮助遭受外资打压企业渡过难关。”
    在坐眾人纷纷配合露出讚赏,佩服神情,只是在心里怎么想,没人清楚,说不定还有认为李泽华就是个大傻子的呢。
    一两百亿拿去投资別的行业,早就赚麻了,投给这些做科研,回报周期长,风险大,说不定明天就破產的製造类企业。
    那还不如把钱丟水里,起码还能听个响。
    可李泽华心甘情愿做这个傻子,他说这么一大堆,就是为了引出接下来的话题,“诚然,我们当下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够友好。
    各个產业还处在升级未完成的脆弱危险阶段,可有些事,必须有人带头去做,做了起码有希望,不做,那就半点希望都没有。”
    说到这,他话锋一转,“可至始至终,我一直有个问题没弄明白,那就是国內市场,因为有合资,外资企业在。
    它们占据先发优势,处在竞爭链技术上游,对市场非常熟悉,所以本行业有点风吹草动,立即就能做出反应。
    可出海的本土科创类企业,明明已经避开欧美市场,专攻第三世界落后地区,准备用空间换时间,慢慢完善產品质量降低生產成本。
    不得不说,这个思路是对的,做企业首要任务是活下去,没有市场就自己开闢市场,跨国公司抢占优质市场,我们爭不过。
    就避其锋芒,专攻那些外资大公司忽略的边边角角,只要能活下去,迟早有一天能反攻回去。
    可让人震惊的是,即便我们选择在欧美大公司忽略的市场艰难存活,到头来还是逃不开对手重点竞爭,哪怕在当地不赚钱,它们也要把我们赶出去。
    当时我不理解,就跑去不少有类似经歷的科创类企业,做实地调研,结果得出一个可怕的事实真相。
    外资凭藉渠道优势和內部收买,事实上已经建立起一个,覆盖各行各业的监控体系,各位不要忙著质疑,且听我先说完。”
    李泽华摆摆手,加快速度道:“这绝不是我危言耸听,而是通过大量收集真实案例,得出的最终结果。
    比如粤东某公司当时选择在东南非洲,一个大家甚至都没听说过的小国,开展业务。
    那个地方,甚至连小作坊式的初级手工业都没有,全国都依靠粗放式农业靠天吃饭,更別提西方跨国大公司在当地有什么业务。
    哦,忘说了,连遍及全球的可口可乐,在当地都没得卖,因为太穷了,穷到天上飞过的鸟,屁股后边都得套个袋,免得肥了当地。
    当时我就纳闷,这种几百万人,连衣裤都未必能做到人手一套的地方,能有什么市场前途?
    然后老板亲口告诉我,实在没办法,它们厂新研发出来的技术和產品,在全球范围內都称得上超一流,可当他砸锅卖铁赌上全部身家,凑了一大笔钱扩大经营后。
    信心满满以为可以抢占市场时,直接迎来当头一棒,在国內刚上市,就被竞爭对手刻意抹黑。
    当时铺天盖地到处都是负面新闻,导致品牌出现巨大舆论危机。
    渠道商不要货,自建渠道每次都被对手强行打断,百般尝试无果后,它们只能另闢蹊径,换了个新品牌在国內勉强存活。
    收不回投资,背负巨额负债,迫使其必须想方设法出海,结果更惨。
    他之前整整经歷过三次,在东南亚,南美,北非等地区开展业务,以避开技术更先进。
    成本更低,销售渠道更健全的外国公司进场竞爭,人家那是真的一言不合就掀桌子,该公司生產的某主力品牌器械成本1.5万,对手卖8000。
    最夸张一次在北非,外国公司直接白送產品,就是要对其赶尽杀绝,结果也是如此,该公司投入几百万开闢出来的市场,还没来得及赚回本,就被赶出来。
    最后走投无路,就选了这个被现代社会遗忘的角落,死马权当活马医,当了解到过去三年,它们在当地究竟做了什么时,简直顛覆我三观啊……”
    当地连铁製农具都不多,哪有钱买它们公司的大型农用生產,加工设备?
    当时该公司也是存著最后一搏,失败就破產倒闭清算的破罐子破摔消极思想,当然更多是老板本人,不甘心就此认命。
    可当地一无消费市场,二无矿產资源,都说是鸟不拉屎的穷地方了,全国95%以上地区没有现代化水电设施。
    换別人,早走了。
    唯独该公司坚持下来,没钱买產品?
    送!
    弄个农业示范区,每样设备来一台,大几十万成本的生產工具,免费拉过来现场展示效果(都是卖不出去的积压库存)。
    当地人虽然没接触过现代化科学生產体系,可简单辨別生產效率得到巨大提升的能力还是有,当即心动,可架不住没钱买呀。
    该公司也不急,现在没钱,总不可能永远没钱吧?
    就算没有美刀,那依靠先进生產设备,提升出来的农业生產力,农產品总能值点钱吧?
    大不了签合同,自己承包当地土地搞规模化种植,种出来的特色农產品想办法自己卖,然后用滯销库存工业品,抵消承包土地的费用,总行了吧?
    当地一听还有这好事呢?
    不要钱,就要当地最不值钱的土地,还愿意拿先进农业生產设备抵债?
    那还租什么,直接永久卖给你呀!
    於是乎,一场新时代的三方贸易就此拉开帷幕,工厂用滯销的先进设备,直接换取当地大片土地,然后自己请人规模化种植,完事收穫农產品获利。
    换个正常点的公司,一听这么麻烦,早就提桶跑路了。
    可该公司老板一根筋,非得证明坚持走技术研发道路没有错,於是乎把身边亲戚朋友借个遍,借到人嫌鬼憎,好不容易凑到开发当地土地的资金。
    然后不出意料的大赔特赔,开玩笑呢,生產设备大老远上万公里运过去,还不能直接收到钱,还得投巨资开发土地种植產品。
    经过大半年努力才能卖出获利,最关键特么的请人种植不要人工费啊,种子肥料农药当地通通没用,都要从歪果购买再运回来。
    能赚钱就见鬼了!
    坚持到2010年年中,该公司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就在老板即將跳楼前夕,青云来了,带著希望来了。
    因为!
    当时青云正大举在期货建仓做空,为配合砸盘,满世界找库存,连旧被,旧衣都没放过,正好这个东南非洲的小国,当地温暖潮湿,非常適合种植。
    该公司也確实种了一些,不多,几百吨而已,就算卖出也不够回本。
    不过谁让青云胃口大到惊人呢,一看当地种条件得天独厚,关键战略位置也非常不错,还是被欧美忽略的角落。
    当即来了兴趣,派人深入调查一番,一查,该公司的好日子来了,哟呵~干农业机械,五金生產的製造业公司不务正业。
    跑来种地了?
    再一查,还是业內少有的技术领先科创型企业,被外资排挤的没活路,只能出国找订单?
    那还犹豫个屁,李某人大手一挥,先投一千万为梦想情怀买个单,简称战略入股,老板先別急著跳楼啦,赶紧回来组织扩大生產。
    拼夕夕体验店了解一下,下沉农村市场,直面消费者本人的庞大销售渠道,抹黑?
    不存在的,你能指望农民没事看网际网路骂仗,了解该企业的负面信息,从而拒绝该企业產品?
    扯淡呢,那会完全是卖方市场,终端销售怎么说农民怎么听,拼夕夕力推的明星產品,品质价格槓槓滴,闭著眼睛买入准没错。
    於是乎濒临破產的工厂瞬间起死回生,这还不算,青云决策委战略规划办公室,又拋来大订单,再来一千万生產设备试试水嘛。
    青云给工厂钱,工厂拉去东南非洲小国,继续换土地扩大种植面积,青云负责在当地完善种子化肥农药等,一系列配套工厂建设。
    对当地而言,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开天闢地第一回有了现代化產业链,据说大统领亲自参加农药厂开工仪式。
    (设备是国內某县淘汰的80年代產线,倒是又让青云发现个新世界,国內一大堆淘汰的落后產能,可以搬去东南亚,非洲呀。
    尤其是水泥,农药,化肥这种必须靠近消费市场的低附加值產业链,大老远运过去,运费亏死人。
    如此不仅加快国內產业升级进度,还能有效开拓市场,青云非洲事业群足足几万销售员,正准备大干一场呢。)
    1200万美元,也创下当地自jian国以来招商引资纪录。
    青云不仅依靠该企业的渠道购买土地,也通过其它方式大量购买土地用於粮食,经济作物种植。
    赚不赚钱真的无所谓,关键是这些重要资源必须掌握在东大手里,接下来一年多,青云以各种名义向当地派遣超过3000人。
    並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不惜血本笼络当地各阶层,甚至还帮当地衙门,组建了第一支现代化轰隆隆力量。
    嗯,总共拥有16辆卡车,4辆吉普,100多辆两轮电动自行车,及200部荣威手机(通讯专用)等拥有“诸多”技术力量的四个连。
    可別小看这五百人的力量,在2011年底,欧美资本察觉到当地变化以后,企图將青云赶出去时,他们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根据事后查明,欧美公司压根不是通过正常渠道察觉当地变化,而是通过调查,世界贸易结算系统的资金流向,进行確认。
    同时还收买了某些无耻之徒,在国內替它们寻找,涉及当地进出口贸易清单,通过明细判断出我们,在当地的具体投资情况。
    如果不是青云当机立断反击回去,恐怕该公司不仅要面临破產绝境,甚至连当地的工作人员都留不下几个。”
    李泽华至今心有余悸,幸亏青云本身也不算一个正常商业集团,信息收集能力也很强,抢在欧美资本交涉无果,意图掀桌子之前。
    抢先出手,將当地试图染指青云资產的人,挨个清理一遍,私底下究竟没了多少人,李泽华不在乎,总之欧美资本没有得到当地配合,想耍阴招都没办法。
    至於公然从外面调人,青云更不怕,现有国际秩序对欧美有利,它们但凡敢公然践踏,东大不得拿个高音喇叭满世界宣传啊?
    为了区区上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后续加大投资规模),摧毁无数个万亿美元也买不到的有利秩序,欧美公司昏了头才会掀桌子。
    大不了欧美资本一块进场耗著唄,青云又不担心会失败,万一真有事,一个卫星电话求援。
    正在当地北边几千里之外,以护航为名巡视suo马里海域的轰隆隆编队,几天之內就能赶到,在轰隆隆射程之內,青云怕个屁。
    所以李泽华现在的核心诉求很简单,“以东南亚各经济体目前配合程度,完全可以组建一个,专属东大的国际贸易结算系统。
    刚开始动静不用太大,只拉拢信得过的金融机构加入,仍旧以美元为主要结算货幣单位,等以后实力强大了。
    完全可以要求所有,与东大有贸易往来的第三方,必须改成它才能交易,甚至在时机成熟时,完全拋弃美元。
    为软妹幣成为世界主要结算货幣做准备,为了减少阻力,趁现在和欧萌,脚盆鸡,三哥的关係过得去,也可以相应分出一部分利益。
    用於拉拢欧元,英镑,日元加入这个结算体系……”
    没等眾人从震惊中反应过来,他接著道:“另一件事,就是关於国家层面的產业扶持基金问题,青云毕竟是一家民营机构。
    隨著產业扶持基金规模越来越大,我深感力不从心,不如请財政口谢老总出面,召集相关单位出面主持。
    青云愿意为这个基金,每年捐赠一大笔资金,用於扶持掌握核心技术的科创类製造业公司。
    同时也请在座赚了大钱的老总们,慷慨解囊,帮帮我们岌岌可危的製造业同行,毕竟金融业无法单独存在,必须依靠强大的製造业支持,才能赚取更多超额利润。”
    一听要掏钱,在座各位就有些不淡定了……(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0659/609637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