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天气预报首播成果,二冲程摩托车开
推荐阅读:华娱从代导开始、圣拳!、我在次元聊天群里疯狂剧透、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宇智波重瞳写轮眼,灭族夜镇压鼬、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无职转生:剑,魔法帽与恋爱系统、从巨神公司到人类帝国、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副本莽夫:我能看到状态栏、
大院里的住户们对天气预报都很感兴趣。
三大爷跟刘海中本来合计着守着收音机听,三大爷还特意支使阎解娣:“赶紧准备着。”
傍晚那会儿,许大茂颠儿回来,瞅见他正瞎忙活,乐呵乐呵地说:“三大爷,您还在这儿耗着呢?大家伙儿都奔回家看电视去了!”
“诶,我咋把这回事儿忘记了。”三大爷连忙拦住阎解娣:“别发电了,这飞轮要是磨损了,还得找梁拉娣修,每次得两条小鱼,太不划算了。”
“那我去给雪茹嫂子搭把手。”
阎解娣本来就不爱蹬那破自行车,一蹦下来,噌地就往后院蹿。
李家晚上要放电视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大院,连隔壁大院的住户都来凑热闹了。
天儿这么热,还有啥比一边瞅电视、一边侃大山更舒坦的?
李爱国琢磨着人肯定不少,就让许大茂和张钢柱把大院扫扫干净。
刘大娘跟陈雪茹、刘岚几个娘们儿,烧了一大锅开水,里头扔了点牛蹄草,熬成了凉茶。
还没到傍晚,李爱国的家门口就热闹非凡起来。
贾东旭赶跑了房顶上几只麻雀,背着手晃到易中海家,一推门就嚷嚷:“师傅,李爱国家晚上开电视,您去不去?”
“不去,不去,我还得写思想总结。”易中海没好气的说道。
贾东旭连忙说:“天气预报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才不希罕呢。”
易中海听了,脸上缓和点,瞅着他说:“你的思想总结写得咋样了?这回只要能通过,咱就不用再去上那破学习班了。”
前阵子两人因为贾东旭卖衣服的事儿,都挨了处分,每天下了班要去参加厂里面举办的学习班。
“啊,我忘记了.师傅,我马上回去写。”贾东旭最害怕易中海提起这个,转过身一溜烟的跑了。
一大妈这时候从屋里出来,问道:“老头子,大院里那么热闹,搞得跟民主生活会差不多,老阎和刘海中都去帮忙了,你不去不合适。”
“你知道什么?!李爱国那是在收买人心!”易中海板起脸:“我要是去了,那才叫栽面儿!”
“唉,老头子,爱国没那么多弯弯绕,就是想让大家伙儿热闹热闹。”
“你别说了,你也不准去!”
看到易中海发火,一大妈只能无奈的摇摇头,进到厨房里忙活起来了。
夕阳西落。
天边的火烧云为京城的万事万物镀上了一层鲜红光彩。
刘岚从柜子里取出一大包干枣:“大茂,等会你带到爱国家,分给大家伙。”
许大茂摸不着头脑:“媳妇儿,这可是我辛辛苦苦从乡下弄回来的。”
“你傻啊!”刘岚伸出手指在许大茂的脑门上点点:“没看到爱国把电视都贡献出来了,还烧了凉开水嘛。”
“那是爱国兄弟积极。”
“人家确实积极,不过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这是拉近群众关系最好的办法了。”
刘岚看着许大茂,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整天只想着巴结领导,难道忘记了,你要是想转正,厂里面还得来大院里做群众调查?!”
“哎呀,媳妇儿,多亏你提醒。”
对于许大茂来说,现在转正是头等大事。
这会也顾不得心疼了,拿了红枣后,又拿了一大袋子山核桃。
看着两大袋子东西,李爱国有些佩服许大茂的能力了,这家伙每次下乡都能搞来好东西。
“爱国兄弟,我来招呼大家伙吧。”许大茂此时显得很积极。
“那就麻烦大茂哥了。”
李爱国正打算跟南易和张钢柱把电视拾掇好,也没拒绝。
几人把电视抬出来,放在桌子上,许大茂在那边招呼住户们。
住户们一边喝着凉茶,一边吃着山核桃和干枣,还一边唠嗑,气氛十分热烈。
秦淮茹瞅见贾东旭蔫不溜儿地往李爱国家门口蹭,纳了闷儿:“你不刚说不去吗?”
“有便宜不占,那才叫傻缺呢!”贾东旭蹿得比兔子还快,抄起一把干枣就往嘴里塞。
“嘶……这玩意儿怎么一股子腥了吧唧的味儿?”
贾东旭也舍不得吐,吧唧吧唧嚼了嚼就咽下去了。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晚上七点半。
新闻节目结束了,电视机画面上出现了女记者的身影。
“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这里是人人电视台,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播报全国的天气情况。
目前京城地区干旱情况持续,东北地区有强降雨,西南下面是国内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
京城,晴,低温二十五摄氏度,高温三十五摄氏度,天气炎热,需要注意防暑降温.津城”
“还是没雨,唉,这旱得啥时候是个头啊。”
“预报不都说了嘛,最少还得一个月。”
“什么破预报啊,净瞎吹!就这,我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近期不带下雨的!”贾东旭撇着嘴,顺手抓了把山核桃揣兜里。
许大茂一直盯着他呢,一把薅住他手腕:“贾东旭,你这儿干吗呢?”
贾东旭被抓了个正着,反倒不慌不忙:“我给棒梗捎点玩意儿,怎么了?”
“你白吃白喝就罢了,还往家划拉,这叫什么事儿啊!”许大茂气得够呛。
要知道今儿这些东西,是他咬着牙才拿出来的,结果被贾东旭糟践了不少。
贾东旭还想掰扯,三大爷站出来了:“东旭,这就不像话了啊!就算想占点便宜,也得有个规矩不是?”
“您一晚上啥也没干,就盯着枣吃了!”贾东旭知道占不着便宜了,气鼓鼓地摔门走了。
“什么玩意呀!”许大茂冲着他的背影啐口吐沫,扭头看向张钢柱:“钢柱,以后咱不跟贾东旭玩了。”
张钢柱:“.”
****
天气预报的首播,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电视台很快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表扬信。
东北沈羊地区,正是播种的好时节。
得知即将下雨之后,红旗公社里组织社员们提前做好了播种准备,利用一次短暂的降雨,完成了播种任务。
沿海渔业公社在得知海面上将刮起七级大风,拦住了即将出海打渔的渔船,避免了巨大损失。
根据不完全统计,天气预报收视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二。
后来就连港城那边也专门架设天线,收看这边的电视台,就是为了收看天气预报节目。
有关部门在调研后,决定将天气预报节目列为正式节目。
女主持人**也在年底获得了优秀主持人称号。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周一上班,李爱国进到工作室内,先是转了一圈。
目前工作室和整备车间内的最重要任务是生产铁路捣固镐,技术上没有难度。
回到办公室里,李爱国打开系统看了一眼,足足两千六百积分,大款啊。
二冲程摩托车制造技术.一百积分,买了。
一时钱一时爽,李爱国一顿狂购,搞来了七八种跟二冲程摩托车有关的技术。
曲轴箱预压缩技术、三孔道气门控制、混合润滑系统、风冷散热设计.
这些技术的难度都不大,关键是如何在这年月的条件下生产出来。
摩托车的气缸体比捣固镐要庞大许多,承受的气压也更大,没有办法采用上次的土办法了。
李爱国斟酌再三,选用了带进气的铸铁材质,再加上密镗孔保证气密性。
铸铁环活塞得换成铝合金。
曲轴连杆机构则换成了锻钢曲轴配滚针轴承,可以承受高转速冲击。
化油器则用了大越野化油器的简化版,简单浮子式化油器,带阻风门冷启动功能就行了。
至于点火系统,考虑到战场上的恶劣环境,以及降低使用成本,李爱国采用机械触点式磁电机发电,直接驱动火塞点火,无需依赖蓄电池。
这些都没什么难度,最重要的还是工艺问题。
活塞环需要补偿加工,避免精度不足。
“爱国,这好像是摩托车吧?”正忙活着,野生汽车专家推门进来了。
“二冲程摩托车。”
野生汽车专家凑过去,只是看了两眼,就立刻来了兴致。
“以前我也鼓捣过一辆摩托车,那玩意太太容易坏了,二冲程摩托车要结实耐造不少,正好车间里各种材料齐全,咱们把它搞出来!”
看到野生汽车专家兴致勃勃的样子,李爱国就知道当初把他调来是个明智的决定。
“我负责发动机,你帮忙把车体、避震还有轮胎给弄出来。”
“这事儿就交给我吧。”
野生汽车专家拿了图纸兴致冲冲的回了车间。
车间内的几个老技术员早就因为盯着捣固镐生产,而感到无聊了。
得知李爱国要鼓捣新玩意,也都凑了过来。
“摩托车啊,这玩意要是造出来了,咱们人手一辆摩托车,该多拉风。”
“去去去,人手一辆,你咋不上天呢。”
有了野生汽车专家和车间老技术员的参与,摩托车制造的进展很快。
特别是自打拿了那副大字,李爱国觉得前门机务段和部里面对自己的支持更上了一个台阶。
现在所需的材料只要一个电话,调度科就会派专人送来。
邢段长还亲自来工作室转了好几趟,让人送来了瓜果。
“这二冲程摩托车的成本高不高?”
“比幸福250的成本低至少三分之二,预计总成本为三百块,要是大规模生产的话,还能再降低三分之一。”李爱国吃了口西瓜回答。
邢段长看着组装了一半的摩托车,突然指着轱辘问道:“这玩意能不能换成那种带疙瘩的轮胎。”
“疙瘩?”李爱国愣了片刻,才明白邢段长打算:“是工程车辆那种样式的轮胎吧,主要用来跑烂路、山路的?当然可以,现在咱们国内的轮胎厂已经能生产钢丝胎了。”
“好好好,赶紧搞出来,到时候给路线车间配几辆,线路工们骑着摩托车前去巡视线路,能节省不少力气。”
“段长,这是个好办法。”李爱国擦了擦嘴冲着邢段长竖起了大拇指。
二冲程摩托车因为其特性,跟山地摩托车差不多,完全能满足巡线的要求。
还没造出来,就接到了订单,野生汽车专家和车间的老师傅们也士气大涨。
临近中午,摩托车专用二冲程发动机组装完毕。
李爱国点上火,按照老规矩,让发动机先运转一个星期。
李爱国到大棚里摘了几根黄瓜,几颗西红柿打算给刘大娘送回去。
最近天太热,何雨水没少嘀咕刘大娘吃不下饭,想来也是,她一把年纪了要照顾何雨水,还要带着小矿生,确实辛苦。
刚出机务段,就看到老魏村长和几个社员蹲在树荫下歇脚。
“老魏叔,又来送山货了?走走,到家里去。”
“不了,等会我们得还赶回去,夜里面还要干活儿。”老魏村长站起身拿起耷拉着脖子里毛巾擦擦汗水。
李爱国有些诧异:“怎么晚上干活儿?”
“别提了,这阵子咱们这边一直没下雨,原本该种庄稼了,结果地里面都裂口了,没办法,公社里只能组织人浇地。”李爱国不是外人,老魏村长也没瞒着他。
“只靠人担水浇地?”李爱国记得魏村公社确实有条小河,但是河水距离那几块地足有三四里路。
“能有啥法子呢,先浇地,能种一点是一点吧。”老魏村长也没办法。
老百姓靠天吃饭,现在老天爷不给饭吃,他们只能想法从老天爷嘴巴里抠点粮食下来。
魏村公社的情况还好一些,每年靠着卖给前门机务段山货,就算是粮食减产,也不会饿肚子。
周边的其他公社就说不定了。
送走了老魏村长,李爱国骑着自行车畅游在干涸的街道上。
现在气象预报系统建成了,也只能起到预报作用,没办法改变天气。
要是能把云彩打下来就好了李爱国抬头看看天上的几块云彩,突然捏住了自行车闸。
“人工降雨啊,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因为京城地区的干旱,水文局和黄教授他们也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调取了气象数据,查找原因。
云层已经满足了降雨要求,主要是缺少托举云层的上升气流,水汽无法上升至低温凝结区,雨滴无法生长。
老话:旱天就算是有云也无雨,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要是搞来一枚火箭,加点材料,对着云彩来上一发,应该就能把雨搞下来了。
或者使用飞机进行人工降雨。
只是飞机的局限性更大一点,在没有确切资料的情况下,无法办法决定哪一种。
李爱国回想了人工降雨的条件,猛地拍了下车子把:“干了。”
回到四合院,李爱国把黄瓜和西红柿送到了刘大娘家,何雨水亲自下厨做了西红柿面条。
吃饱喝足,李爱国骑上自行车朝着总参水文局奔去。
这年月国内还没有人工降雨的说法,也没有单位负责这项工作。
要搞来人工降雨的材料,联系火箭或飞机,都是繁琐且特别麻烦的事情。
总参水文局现在已经介入到了天气预报的工作中,跟军工部门还有特别联系,正适合来承担这个项目。
水文局领导邹杰光刚因为天气预报得了上级的表扬,见到李爱国,兴奋的拉住了他的手:“爱国,晚上喊上肖参谋,到我家里好好搓一顿。”
“邹哥,那感情好,不过我这边还有点事儿。”李爱国清楚邹杰光的性子,也没啰嗦,直接把人工降雨的想法讲了一遍。
“人工降雨?!”邹杰光也被李爱国的想法给惊住了。
要知道在京城无论是发射火箭还是动用军机,本身就是大事儿。
再者说了,这事儿在国内还没有先例,更应该慎重。
“咱们开个会,好好研究一下。”邹杰光召开了会议,请来了水文局的几个领导,还把黄教授和国内的几个气象专家请来了。
“这是爱国同志提交的计划,大家伙议一议吧。”邹杰光把情况介绍一遍后,看向那些专家。
黄教授翻阅了两下资料,站起身:“目前国外已经开始研究人工降雨了,特别是小美家,曾经试验过好几次,虽不理想,不过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个水文局的领导皱起眉头:“小美家啊.”
李爱国知道他担心什么,见状举了举手说道:“人工降雨不是小美家的专利,事实上,咱们这边的进展还要大一些。前两年,南斯家发射了人工降雨火箭,老毛家也用飞机进行过人工降雨。”
邹杰光点头:“技术没有立场之分,只要对解决旱情有利,咱们就应该使用。现在的问题是,到底使用火箭还是使用飞机进行人工降雨。”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详细的资料才能确定。”黄教授回答。
“事态紧急,马上调阅资料。”
邹杰光本身就是行伍出身,最大的特点就是雷厉风行,没有解散会议,而是让天气预报指挥中心送来京城地区的天气资料。
同时还联系了空军部门的专家前来参会。
一摞摞资料摆在桌子上。
黄教授带着一杆子专家翻阅了起来。
李爱国并没有介入其中,这些气象学家才是真正的专家,就应该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情。
“最近一阵子,咱们京城地区的积雨云高度在八公里左右.”
黄教授看向空军专家。
空军专家皱眉头:“战机和运输机高空作业具备很大的危险性,一般只能低空作业,高度为六公里。”
黄教授点点头,接着翻阅资料:“京城上空云层为对流云,状态不稳定。”
没等空军专家回答,黄教授就接着说道:“飞机的速度很难跟上对流云的高度。”
那些参会的领导也明白了,目前来看火箭比战机更适合执行人工降雨任务。
“火箭的残骸呢?降落到地面,会不会砸坏房子?”一个领导提出了问题。
李爱国直起身体:“利用火箭人工降雨,一般选择山区,那里人烟稀少,便于撤离。
事实上,山区的高空因为受地面影响不大,更加稳定,具备可预测性,更适合进行人工降雨作业。”
现在所有的条件都指向了利用火箭来人工降雨,所有人的目光都投降了邹杰光。
邹杰光站起身道:“火箭!咱们用火箭来进行人工降雨,我马上向上面提交申请。”
上级领导拿到申请报告已经是晚饭时间。
听完助理的汇报后,上级领导给出了评价:“老天爷不下雨,咱们就让它下雨,这才是真正的跟天斗嘛。这才多久,爱国同志就又有了新成果。”
“爱国同志这是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助理见上级领导心情很好,也开起了玩笑。
“这小子果然是个人才。”上级领导一边翻阅方案,一边点头。
这种方案撰写难度很高。
不仅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提出可执行的办法,还要将那些晦涩的原理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内容。
这一点李爱国就做的很好。
“干事情就是得敢想敢干,按计划实施咱们的第一次人工降雨吧。”
“火箭怎么安排?”助理问道。
“五院那边已经有了进展,正好可以趁机做个小实验。只是该让哪位同志负责跟钱教授接洽.”
五院那边关系到威慑力的建立,跟蘑菇基地一样属于绝对机密,国内知道这件事的也只有那么几个。
“爱国同志好像跟钱教授关系挺不错的,咱们当年从老毛子那边搞来的火箭,爱国同志也是出了力的。”助理已经全面翻阅过李爱国的资料。
“这个有意思的小家伙啊,先是弄来了火箭,现在又鼓捣出人工降雨,又需要火箭,什么事情都被他包圆了。”上级领导还是第一次知道此事儿,不禁哑然失笑。
上级领导手指在报告上敲了敲:“这事情就交给李爱国同志全权负责吧。”
“是”助理猛地瞪大眼。
此次人工降雨是国内首次且不说。
还牵涉到总参、总参水文局、京城防空队伍、驻军队伍、国防五院等七八个重要单位。
现在上级领导竟然让李爱国统筹这可不是一般的看重啊。
(本章完)
三大爷跟刘海中本来合计着守着收音机听,三大爷还特意支使阎解娣:“赶紧准备着。”
傍晚那会儿,许大茂颠儿回来,瞅见他正瞎忙活,乐呵乐呵地说:“三大爷,您还在这儿耗着呢?大家伙儿都奔回家看电视去了!”
“诶,我咋把这回事儿忘记了。”三大爷连忙拦住阎解娣:“别发电了,这飞轮要是磨损了,还得找梁拉娣修,每次得两条小鱼,太不划算了。”
“那我去给雪茹嫂子搭把手。”
阎解娣本来就不爱蹬那破自行车,一蹦下来,噌地就往后院蹿。
李家晚上要放电视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大院,连隔壁大院的住户都来凑热闹了。
天儿这么热,还有啥比一边瞅电视、一边侃大山更舒坦的?
李爱国琢磨着人肯定不少,就让许大茂和张钢柱把大院扫扫干净。
刘大娘跟陈雪茹、刘岚几个娘们儿,烧了一大锅开水,里头扔了点牛蹄草,熬成了凉茶。
还没到傍晚,李爱国的家门口就热闹非凡起来。
贾东旭赶跑了房顶上几只麻雀,背着手晃到易中海家,一推门就嚷嚷:“师傅,李爱国家晚上开电视,您去不去?”
“不去,不去,我还得写思想总结。”易中海没好气的说道。
贾东旭连忙说:“天气预报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才不希罕呢。”
易中海听了,脸上缓和点,瞅着他说:“你的思想总结写得咋样了?这回只要能通过,咱就不用再去上那破学习班了。”
前阵子两人因为贾东旭卖衣服的事儿,都挨了处分,每天下了班要去参加厂里面举办的学习班。
“啊,我忘记了.师傅,我马上回去写。”贾东旭最害怕易中海提起这个,转过身一溜烟的跑了。
一大妈这时候从屋里出来,问道:“老头子,大院里那么热闹,搞得跟民主生活会差不多,老阎和刘海中都去帮忙了,你不去不合适。”
“你知道什么?!李爱国那是在收买人心!”易中海板起脸:“我要是去了,那才叫栽面儿!”
“唉,老头子,爱国没那么多弯弯绕,就是想让大家伙儿热闹热闹。”
“你别说了,你也不准去!”
看到易中海发火,一大妈只能无奈的摇摇头,进到厨房里忙活起来了。
夕阳西落。
天边的火烧云为京城的万事万物镀上了一层鲜红光彩。
刘岚从柜子里取出一大包干枣:“大茂,等会你带到爱国家,分给大家伙。”
许大茂摸不着头脑:“媳妇儿,这可是我辛辛苦苦从乡下弄回来的。”
“你傻啊!”刘岚伸出手指在许大茂的脑门上点点:“没看到爱国把电视都贡献出来了,还烧了凉开水嘛。”
“那是爱国兄弟积极。”
“人家确实积极,不过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这是拉近群众关系最好的办法了。”
刘岚看着许大茂,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整天只想着巴结领导,难道忘记了,你要是想转正,厂里面还得来大院里做群众调查?!”
“哎呀,媳妇儿,多亏你提醒。”
对于许大茂来说,现在转正是头等大事。
这会也顾不得心疼了,拿了红枣后,又拿了一大袋子山核桃。
看着两大袋子东西,李爱国有些佩服许大茂的能力了,这家伙每次下乡都能搞来好东西。
“爱国兄弟,我来招呼大家伙吧。”许大茂此时显得很积极。
“那就麻烦大茂哥了。”
李爱国正打算跟南易和张钢柱把电视拾掇好,也没拒绝。
几人把电视抬出来,放在桌子上,许大茂在那边招呼住户们。
住户们一边喝着凉茶,一边吃着山核桃和干枣,还一边唠嗑,气氛十分热烈。
秦淮茹瞅见贾东旭蔫不溜儿地往李爱国家门口蹭,纳了闷儿:“你不刚说不去吗?”
“有便宜不占,那才叫傻缺呢!”贾东旭蹿得比兔子还快,抄起一把干枣就往嘴里塞。
“嘶……这玩意儿怎么一股子腥了吧唧的味儿?”
贾东旭也舍不得吐,吧唧吧唧嚼了嚼就咽下去了。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晚上七点半。
新闻节目结束了,电视机画面上出现了女记者的身影。
“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这里是人人电视台,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播报全国的天气情况。
目前京城地区干旱情况持续,东北地区有强降雨,西南下面是国内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
京城,晴,低温二十五摄氏度,高温三十五摄氏度,天气炎热,需要注意防暑降温.津城”
“还是没雨,唉,这旱得啥时候是个头啊。”
“预报不都说了嘛,最少还得一个月。”
“什么破预报啊,净瞎吹!就这,我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近期不带下雨的!”贾东旭撇着嘴,顺手抓了把山核桃揣兜里。
许大茂一直盯着他呢,一把薅住他手腕:“贾东旭,你这儿干吗呢?”
贾东旭被抓了个正着,反倒不慌不忙:“我给棒梗捎点玩意儿,怎么了?”
“你白吃白喝就罢了,还往家划拉,这叫什么事儿啊!”许大茂气得够呛。
要知道今儿这些东西,是他咬着牙才拿出来的,结果被贾东旭糟践了不少。
贾东旭还想掰扯,三大爷站出来了:“东旭,这就不像话了啊!就算想占点便宜,也得有个规矩不是?”
“您一晚上啥也没干,就盯着枣吃了!”贾东旭知道占不着便宜了,气鼓鼓地摔门走了。
“什么玩意呀!”许大茂冲着他的背影啐口吐沫,扭头看向张钢柱:“钢柱,以后咱不跟贾东旭玩了。”
张钢柱:“.”
****
天气预报的首播,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电视台很快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表扬信。
东北沈羊地区,正是播种的好时节。
得知即将下雨之后,红旗公社里组织社员们提前做好了播种准备,利用一次短暂的降雨,完成了播种任务。
沿海渔业公社在得知海面上将刮起七级大风,拦住了即将出海打渔的渔船,避免了巨大损失。
根据不完全统计,天气预报收视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二。
后来就连港城那边也专门架设天线,收看这边的电视台,就是为了收看天气预报节目。
有关部门在调研后,决定将天气预报节目列为正式节目。
女主持人**也在年底获得了优秀主持人称号。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周一上班,李爱国进到工作室内,先是转了一圈。
目前工作室和整备车间内的最重要任务是生产铁路捣固镐,技术上没有难度。
回到办公室里,李爱国打开系统看了一眼,足足两千六百积分,大款啊。
二冲程摩托车制造技术.一百积分,买了。
一时钱一时爽,李爱国一顿狂购,搞来了七八种跟二冲程摩托车有关的技术。
曲轴箱预压缩技术、三孔道气门控制、混合润滑系统、风冷散热设计.
这些技术的难度都不大,关键是如何在这年月的条件下生产出来。
摩托车的气缸体比捣固镐要庞大许多,承受的气压也更大,没有办法采用上次的土办法了。
李爱国斟酌再三,选用了带进气的铸铁材质,再加上密镗孔保证气密性。
铸铁环活塞得换成铝合金。
曲轴连杆机构则换成了锻钢曲轴配滚针轴承,可以承受高转速冲击。
化油器则用了大越野化油器的简化版,简单浮子式化油器,带阻风门冷启动功能就行了。
至于点火系统,考虑到战场上的恶劣环境,以及降低使用成本,李爱国采用机械触点式磁电机发电,直接驱动火塞点火,无需依赖蓄电池。
这些都没什么难度,最重要的还是工艺问题。
活塞环需要补偿加工,避免精度不足。
“爱国,这好像是摩托车吧?”正忙活着,野生汽车专家推门进来了。
“二冲程摩托车。”
野生汽车专家凑过去,只是看了两眼,就立刻来了兴致。
“以前我也鼓捣过一辆摩托车,那玩意太太容易坏了,二冲程摩托车要结实耐造不少,正好车间里各种材料齐全,咱们把它搞出来!”
看到野生汽车专家兴致勃勃的样子,李爱国就知道当初把他调来是个明智的决定。
“我负责发动机,你帮忙把车体、避震还有轮胎给弄出来。”
“这事儿就交给我吧。”
野生汽车专家拿了图纸兴致冲冲的回了车间。
车间内的几个老技术员早就因为盯着捣固镐生产,而感到无聊了。
得知李爱国要鼓捣新玩意,也都凑了过来。
“摩托车啊,这玩意要是造出来了,咱们人手一辆摩托车,该多拉风。”
“去去去,人手一辆,你咋不上天呢。”
有了野生汽车专家和车间老技术员的参与,摩托车制造的进展很快。
特别是自打拿了那副大字,李爱国觉得前门机务段和部里面对自己的支持更上了一个台阶。
现在所需的材料只要一个电话,调度科就会派专人送来。
邢段长还亲自来工作室转了好几趟,让人送来了瓜果。
“这二冲程摩托车的成本高不高?”
“比幸福250的成本低至少三分之二,预计总成本为三百块,要是大规模生产的话,还能再降低三分之一。”李爱国吃了口西瓜回答。
邢段长看着组装了一半的摩托车,突然指着轱辘问道:“这玩意能不能换成那种带疙瘩的轮胎。”
“疙瘩?”李爱国愣了片刻,才明白邢段长打算:“是工程车辆那种样式的轮胎吧,主要用来跑烂路、山路的?当然可以,现在咱们国内的轮胎厂已经能生产钢丝胎了。”
“好好好,赶紧搞出来,到时候给路线车间配几辆,线路工们骑着摩托车前去巡视线路,能节省不少力气。”
“段长,这是个好办法。”李爱国擦了擦嘴冲着邢段长竖起了大拇指。
二冲程摩托车因为其特性,跟山地摩托车差不多,完全能满足巡线的要求。
还没造出来,就接到了订单,野生汽车专家和车间的老师傅们也士气大涨。
临近中午,摩托车专用二冲程发动机组装完毕。
李爱国点上火,按照老规矩,让发动机先运转一个星期。
李爱国到大棚里摘了几根黄瓜,几颗西红柿打算给刘大娘送回去。
最近天太热,何雨水没少嘀咕刘大娘吃不下饭,想来也是,她一把年纪了要照顾何雨水,还要带着小矿生,确实辛苦。
刚出机务段,就看到老魏村长和几个社员蹲在树荫下歇脚。
“老魏叔,又来送山货了?走走,到家里去。”
“不了,等会我们得还赶回去,夜里面还要干活儿。”老魏村长站起身拿起耷拉着脖子里毛巾擦擦汗水。
李爱国有些诧异:“怎么晚上干活儿?”
“别提了,这阵子咱们这边一直没下雨,原本该种庄稼了,结果地里面都裂口了,没办法,公社里只能组织人浇地。”李爱国不是外人,老魏村长也没瞒着他。
“只靠人担水浇地?”李爱国记得魏村公社确实有条小河,但是河水距离那几块地足有三四里路。
“能有啥法子呢,先浇地,能种一点是一点吧。”老魏村长也没办法。
老百姓靠天吃饭,现在老天爷不给饭吃,他们只能想法从老天爷嘴巴里抠点粮食下来。
魏村公社的情况还好一些,每年靠着卖给前门机务段山货,就算是粮食减产,也不会饿肚子。
周边的其他公社就说不定了。
送走了老魏村长,李爱国骑着自行车畅游在干涸的街道上。
现在气象预报系统建成了,也只能起到预报作用,没办法改变天气。
要是能把云彩打下来就好了李爱国抬头看看天上的几块云彩,突然捏住了自行车闸。
“人工降雨啊,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因为京城地区的干旱,水文局和黄教授他们也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调取了气象数据,查找原因。
云层已经满足了降雨要求,主要是缺少托举云层的上升气流,水汽无法上升至低温凝结区,雨滴无法生长。
老话:旱天就算是有云也无雨,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要是搞来一枚火箭,加点材料,对着云彩来上一发,应该就能把雨搞下来了。
或者使用飞机进行人工降雨。
只是飞机的局限性更大一点,在没有确切资料的情况下,无法办法决定哪一种。
李爱国回想了人工降雨的条件,猛地拍了下车子把:“干了。”
回到四合院,李爱国把黄瓜和西红柿送到了刘大娘家,何雨水亲自下厨做了西红柿面条。
吃饱喝足,李爱国骑上自行车朝着总参水文局奔去。
这年月国内还没有人工降雨的说法,也没有单位负责这项工作。
要搞来人工降雨的材料,联系火箭或飞机,都是繁琐且特别麻烦的事情。
总参水文局现在已经介入到了天气预报的工作中,跟军工部门还有特别联系,正适合来承担这个项目。
水文局领导邹杰光刚因为天气预报得了上级的表扬,见到李爱国,兴奋的拉住了他的手:“爱国,晚上喊上肖参谋,到我家里好好搓一顿。”
“邹哥,那感情好,不过我这边还有点事儿。”李爱国清楚邹杰光的性子,也没啰嗦,直接把人工降雨的想法讲了一遍。
“人工降雨?!”邹杰光也被李爱国的想法给惊住了。
要知道在京城无论是发射火箭还是动用军机,本身就是大事儿。
再者说了,这事儿在国内还没有先例,更应该慎重。
“咱们开个会,好好研究一下。”邹杰光召开了会议,请来了水文局的几个领导,还把黄教授和国内的几个气象专家请来了。
“这是爱国同志提交的计划,大家伙议一议吧。”邹杰光把情况介绍一遍后,看向那些专家。
黄教授翻阅了两下资料,站起身:“目前国外已经开始研究人工降雨了,特别是小美家,曾经试验过好几次,虽不理想,不过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个水文局的领导皱起眉头:“小美家啊.”
李爱国知道他担心什么,见状举了举手说道:“人工降雨不是小美家的专利,事实上,咱们这边的进展还要大一些。前两年,南斯家发射了人工降雨火箭,老毛家也用飞机进行过人工降雨。”
邹杰光点头:“技术没有立场之分,只要对解决旱情有利,咱们就应该使用。现在的问题是,到底使用火箭还是使用飞机进行人工降雨。”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详细的资料才能确定。”黄教授回答。
“事态紧急,马上调阅资料。”
邹杰光本身就是行伍出身,最大的特点就是雷厉风行,没有解散会议,而是让天气预报指挥中心送来京城地区的天气资料。
同时还联系了空军部门的专家前来参会。
一摞摞资料摆在桌子上。
黄教授带着一杆子专家翻阅了起来。
李爱国并没有介入其中,这些气象学家才是真正的专家,就应该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情。
“最近一阵子,咱们京城地区的积雨云高度在八公里左右.”
黄教授看向空军专家。
空军专家皱眉头:“战机和运输机高空作业具备很大的危险性,一般只能低空作业,高度为六公里。”
黄教授点点头,接着翻阅资料:“京城上空云层为对流云,状态不稳定。”
没等空军专家回答,黄教授就接着说道:“飞机的速度很难跟上对流云的高度。”
那些参会的领导也明白了,目前来看火箭比战机更适合执行人工降雨任务。
“火箭的残骸呢?降落到地面,会不会砸坏房子?”一个领导提出了问题。
李爱国直起身体:“利用火箭人工降雨,一般选择山区,那里人烟稀少,便于撤离。
事实上,山区的高空因为受地面影响不大,更加稳定,具备可预测性,更适合进行人工降雨作业。”
现在所有的条件都指向了利用火箭来人工降雨,所有人的目光都投降了邹杰光。
邹杰光站起身道:“火箭!咱们用火箭来进行人工降雨,我马上向上面提交申请。”
上级领导拿到申请报告已经是晚饭时间。
听完助理的汇报后,上级领导给出了评价:“老天爷不下雨,咱们就让它下雨,这才是真正的跟天斗嘛。这才多久,爱国同志就又有了新成果。”
“爱国同志这是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助理见上级领导心情很好,也开起了玩笑。
“这小子果然是个人才。”上级领导一边翻阅方案,一边点头。
这种方案撰写难度很高。
不仅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提出可执行的办法,还要将那些晦涩的原理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内容。
这一点李爱国就做的很好。
“干事情就是得敢想敢干,按计划实施咱们的第一次人工降雨吧。”
“火箭怎么安排?”助理问道。
“五院那边已经有了进展,正好可以趁机做个小实验。只是该让哪位同志负责跟钱教授接洽.”
五院那边关系到威慑力的建立,跟蘑菇基地一样属于绝对机密,国内知道这件事的也只有那么几个。
“爱国同志好像跟钱教授关系挺不错的,咱们当年从老毛子那边搞来的火箭,爱国同志也是出了力的。”助理已经全面翻阅过李爱国的资料。
“这个有意思的小家伙啊,先是弄来了火箭,现在又鼓捣出人工降雨,又需要火箭,什么事情都被他包圆了。”上级领导还是第一次知道此事儿,不禁哑然失笑。
上级领导手指在报告上敲了敲:“这事情就交给李爱国同志全权负责吧。”
“是”助理猛地瞪大眼。
此次人工降雨是国内首次且不说。
还牵涉到总参、总参水文局、京城防空队伍、驻军队伍、国防五院等七八个重要单位。
现在上级领导竟然让李爱国统筹这可不是一般的看重啊。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1482/595835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