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科幻小说 > 大国院士 > 第1275章 太空母舰

第1275章 太空母舰

推荐阅读:跟我睡一下怎么了?(1v1 青梅竹马 先婚后爱)猛兽隔离区(校园1v1)[盗墓笔记]眼前无路怎回头松山书院绯闻事件(古言,NPH,骨科,父女)声声慢小狗响铃(1v1)煦日逢雨【姐弟骨科】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玉桐【np】c级向导的上位(np

    第1275章 太空母舰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火星枯石菌给人类文明和地球环境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
    但它本身蕴含的研究价值同样不低。
    首先便是火星枯石菌本身,帮助人类最大化的了解和获取到了地外生命、半硅基半碳基生物的生命形态、生存方式.等各种原先都只能猜测的资料与数据。
    首先作为一种人工制造或改造的生命,它的存在直接为人类文明证实了外星高智慧生命的存在。
    对人类而言,这是一把同时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一把通往未来的金钥匙。
    毫无疑问,火星枯石菌的发现与确认是一个极其宏大的事件,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最颠覆性的转折点之一。
    其意义远超任何一次科学革命、政治变革或宗教改革。它将在科学、技术、哲学、宗教、社会和政治等几乎所有层面,对人类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
    既可能带来混乱、恐惧和全球性的身份危机,也可能迫使人类放弃内乱与分歧,从一个分裂的、局限于行星的文明,向一个成熟的、团结的、面向星辰的文明进化。
    其次是这种细菌本身的价值了。
    尽管有着能够将碳基生命异变硅基化的可怕能力。
    但如果适当的将其进行限制,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后对部分呼吸性疾病产生良好的治愈效果,其中包括肺结核、肺炎甚至是肺癌等疾病。
    虽然代价同样不小,比如应用于人类身上会导致患者的肺部硅基结构化等等。
    但毫无疑问,对于绝大部分严重的肺结核、肺癌等患者来说,这的确是一条能够恢复健康的道路。
    与此同时,火星枯石菌的遗传基因片段内部镶嵌的‘碳硅聚合物遗传基因’给人类的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了一条研究方向与道路。
    能够稳定有效的遗传千万年乃至更久远的时间的基因编辑技术,这是目前的人类文明根本就无法想象的。
    而除了这些外,火星枯石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其他价值同样是价值连城。
    比如它感染了行军蚁一类的昆虫后,会进化出一种类似于硅基生命特有的交流器官,疑似会让蚁群进化出虫群意识。
    以及对于人类文明而言最重要的细胞重塑减缓衰老的能力。
    这是在对火星枯石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项重要成果。
    在月华台科研基地的微生物研究实验室中,来自华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吴穆教授通过利用火星枯石菌‘部分性’感染‘实验动物’的身体后,发现被感染区域深度硅基异化后,其细胞与组织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塑。
    尤其是细胞结构,不仅细胞膜在火星枯石菌的影响下出现了硅基蛋白膜的结构化,其细胞内核在进行分裂时,其细胞端粒在重塑时重新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生长。
    而对于具有维持染色体的相对稳固、保证每条染色体的完整性的功能的细胞端粒来说,它与与细胞转化、细胞凋亡和永生化密切相关,并且在染色体定位、复制、保护和控制细胞生长及寿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简单通俗的来说,端粒的重塑生长从生物学上就意味着细胞寿命的延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生物寿命的增加。
    这一研究结果在当时的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就连各国政府机构都将目光投递了过来。
    毕竟延长寿命这种事,从古至今就是无数人的追求。
    不过遗憾的是,火星枯石菌延缓细胞衰老,重塑端粒的能力建立在细胞深度硅基化异变的基础上。
    而深度硅基化异变的细胞无法通过徐川研究出来的逆向免疫蛋白修复。
    这意味着如果要延长寿命的话,得全面感染火星枯石菌才行,整个人也会变成半碳基半硅基的非人生命。
    当然,如果单纯的是这样的话,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不少人动心。
    尤其是那些已经到了老年的富豪们,不就是不当人而已,对于掌握了亿万财富和无数资源的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甚至搞不好这些人会联合起来推动火星枯石菌感染后的半碳基半硅基的非人生命合法化。
    而让这些人目前还在观望的原因则在于另一个更关键的因素。
    那就是火星枯石菌深度硅基化异变延缓细胞衰老,重塑端粒的能力似乎对老年动物的影响远不如青年和幼年时期。
    在这方面,月华台科研基地的微生物研究实验室已经进行了多轮对比实验。
    通过恒河猴、小白鼠、家兔等动物身上,这一特性都得到了体现。
    简单的来说,利用火星枯石菌深度感染一只实验小白鼠,如果这只小白鼠在感染时刚出生不久或者是正处于幼年时期,从实验数据来看,重新塑造后的细胞端粒能够将这只小白鼠的寿命延长2倍,甚至是能达到2.5-2.6倍。
    但如果接受实验的小白鼠已经处于中老年或者晚年的话,火星枯石菌对细胞端粒的重塑就没那么明显了。
    微生物研究是实验室进行过实验,他们对一批生命时长剩下6-8个月左右的小白鼠进行了火星枯石菌的感染实验。
    但这些小白鼠中最长的也不过是活了10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对已经处于生命周期末尾的生命来说,即便是深度感染火星枯石菌,细胞异变成半碳基半硅基也难以延长多少寿命。
    这种来自火星的细菌,似乎更偏爱年轻的生命一点。
    这也是各国一群老年富豪目前还没有太多动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感染火星枯石菌就能让他们的寿命延长一倍,相信会有无数人推动人类成为半硅基半碳基生命。
    当然,另一方面目前还没有太大的动静的原因也在于徐川。
    他暂时先控制住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和实验数据。
    虽然说私下的研究肯定不会少,但至少在明面上,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或实验室敢进行火星枯石菌的人体感染研究实验。
    如果可以,徐川还是更希望能够找到火星枯石菌延长对细胞重塑减缓衰老的根本机制和原因,进而在不异变硅基化人体结构的基础上延长人类的寿命。
    而月华台科研基地中就有相关的研究工作。
    实验室中,听到徐川的询问。
    华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吴穆教授摇了摇头,开口道:“从目前的实验结果来看,火星枯石菌重塑细胞减缓衰老的核心机制在于火星文明镶嵌进遗传基因中的‘碳硅聚合物遗传基因’。”
    “我们做过相关的实验,曾单独将这段遗传基因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剪辑下来插入草履虫的遗传基因中。”
    “实验数据表明插入了‘碳硅聚合物遗传基因’的草履虫的寿命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不过增加的幅度并没有小白鼠一类生命形式更复杂的多细胞生命大,从数据来看,它重塑细胞减缓衰老的机制似乎也与细胞数量和生命体的复杂度有关系。”
    闻言,徐川微蹙着眉头开口问道:“也就是说,火星枯石菌重塑细胞减缓衰老的机制与‘碳硅聚合物遗传基因’直接挂钩吗?”
    听到这个问题,吴穆教授摇了摇头,道:“目前还不确定。”
    “我们正在对火星枯石菌中的‘碳硅聚合物遗传基因’片段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从这段找到重塑细胞端粒结构的基因片段。”
    耸了耸肩,他接着说道:“毕竟,如果可以的话,谁都不希望延长寿命的副作用是将自己变成半人半硅基生命的怪物。”
    听到这话,徐川沉默了一下。
    确实,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想要延长寿命乃至长生不老了。
    在这些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根本就不在意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即便是变成半人半硅基的怪物也不在意。
    但相对来说,大部分的人还是更希望自己是个‘人’的。
    就比如他的好友法尔廷斯。
    即便是肺癌在如今已经有了对应的治疗方式,而且仅仅是以硅基化肺部区域作为代价就能治愈,但他仍然拒绝了这种治疗方法。
    这位孤独傲慢的日耳曼老头,从始至终都不认为利用火星枯石菌来治疗肺癌是一件好事。
    在他看来感染了火星枯石菌,身体硅基化异变后,那便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类了。
    从思绪中回过神来,徐川抬起头,看向吴穆教授,轻声开口问道:“尽力吧,相对比直接利用火星枯石菌感染的方式延长寿命,人类更需要一种能够保障人类身份的方法。”
    虽然说他现在联合华国政府暂时的控制住了对火星枯石菌感染的人体研究,至少在明面上禁止了。
    但如果在重塑细胞减缓衰老的研究上一直找不到更好的方法的话,徐川相信这个世界上绝对会有无数人会共同在背后推动全面扩散火星枯石菌,改造人类,以延长人类的寿命。
    到时候人类文明或将面对一场远比火星枯石菌感染更加可怕的灾难。
    这种事,就连他都没办法阻止。
    毕竟哪怕是他的能力再优秀再出色,他也只是一个人而已。
    甚至到时候,说不定站在他背后的国家政府,都可能会倒戈与他相对立。
    面对延长寿命的诱惑,这会迫使许多人违背自己的本心,乃至违背自己的种族。
    实验室中,感受到了徐川话语中的那一股沉重,吴穆教授深吸了口气,点了点头。
    “我尽力。”
    徐川笑了笑,拍了拍他的手臂,开口道:“嗯,有什么需要的资源或者是经费,都可以直接通过邮箱发给我,或者是给我打电话也行。”
    对于人类文明而言,火星枯石菌重塑细胞减缓衰老目前来看毫无疑问是一柄双刃剑。
    这将是对人类智慧、韧性和合作精神的终极考验。
    是会选择在生命中分裂毁灭,还是在团结中拥抱一个前所未有的未来?
    这个问题,或许只有在那一刻真正来临时,才会有答案。
    在徐川登临月球视察着月面生物圈工程的时候。
    与此同时,另一边。
    地球,华国。
    在距离地面五百二十公里高的近地轨道之上,寂静是这里唯一永恒的背景。
    但此刻,在这片无声的寂静中,却是展示出来了人类文明自有史以来最忙碌的画面。
    那漂浮在近地轨道上的临时空间站与空天战机,那一颗颗携带着大量零件和物质从地面发射上来的火箭,共同演奏成了一场无声的交响乐。
    穿着厚重的舱外宇航服,磁力靴牢牢吸附在“摇篮”造船坞主体结构的观察廊上,来自华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工程师杨天远通过目镜观测指挥着现场的工程。
    在他的面前是毫无遮拦的深邃太空,以及那颗缓慢旋转、蓝白纹理交织的瑰丽星球——地球。
    但此刻,他的全部心神,都被眼前那个正在成型的庞然大物所占据。
    那是一艘长度超过五百米的太空母舰!
    此刻正悬停在黝黑的深空中。
    而在太空母舰的周边,是数个用于充当船坞的临时空间站。
    那遍布整个站体的推进引擎在智能系统的控制下牢牢的将自身固定在太空中,而从它身上衍射出来的长达上百米的大型工程机械臂宛如钢铁巨兽。
    这些犹如八爪章鱼一般的钢铁巨兽,在预编程的指令下,以毫米级的精度,将一块块厚度超过半米的复合装甲板焊接在骨架上。
    每一次焊接,都不会发出声音,只有瞬间爆发的、比太阳更耀眼的电弧光芒,短暂地照亮周围大片的区域,随即又被深空吞没。
    成群的小型无人机组,如同迁徙的鸟群,拖着微弱的推进剂蓝光,将各种部件从仓库模块运送到指定位置。
    它们行动轨迹复杂而精确,彼此间绝不会碰撞,构成了一幅动态的、充满未来感的流体画卷。
    这里,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长度超过五百米的太空母舰·巡天号!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6419/639168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