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儒修又试
推荐阅读:斗罗:比比东虐养后,古月娜呵护、虚拟帝国从游戏开始、八零女翻译官被糙汉醋王宠翻了、极品小仙医、异世界宗教胜利居然如此简单?、我只想熬死你们,別逼我打死你们、红尘尸仙、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洪荒:女圣石矶,才情艳艳、华娱从男模开始、
第724章 儒修又试
某种程度上,妄言僧对付宁拙的流言,反而是在让宁拙更出名。
“但这股敌对力量,也不容轻视。”
“现阶段可以无视,但不可能一直都是如此。”
“因为接下来,我的确是要崭露头角的。顶着怯战的名头亮相,显然是不行的。”
白纸仙城的事情是一个坎,也是机遇。
宁拙若在此事暴出之前,就小有名声,对他而言,是一种保护。
现在,温软玉已经主动帮衬,拜请了同道中人提携宁拙。之前褚玄圭的兴云小试,成果斐然。这标志着——宁拙、万象宗的儒修群体已经开始默契的合作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由妄言僧在旁不断污蔑,释放贬低宁拙的流言,是不妥的。
儒修那边全心全力地帮衬,宁拙这边却出现纰漏,不去解决妄言僧的这个麻烦,这要让儒家修士们怎么看待宁拙呢?
不只是儒修,将来那些知晓内容的万象宗高层,又该怎么看待宁拙此时的表现呢?
宁拙是正道,不是魔道。
这些都是他该去深思熟虑的。
万象宗是孟瑶音的门派,宁拙对万象宗很有好感。
他是打算加入其中,好好发展的。
“我在这里的一举一动,即便现在默默无闻,将来也都会被人打探出来。”
“这是我建立印象的时候,对我将来在万象宗的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宁拙沉思片刻,开始给沈玺、林惊龙二人写信。
他要借助沈玺、林惊龙的力量,进行舆论上的反击。
沈玺得到信笺,立即明白了局势。
“宁拙因我和皮覆劫结仇。皮覆劫宴请班积,显然是见到我方势大,便合纵连横,想要找回场子。”
“班积对付宁拙的动机,我已经想到了。”
“看来是宁拙手中的那具金丹级机关人偶,引发了班积的贪图之心。”
苏灵扣点头,认可道:“表哥,我觉得你是对的。”
“但宁拙那边也有不小的势力,又招揽了公孙炎,人手不缺,他怎么要你来帮他呢?”
沈玺微笑:“他不只是请我,也请了林惊龙出手。”
“他此举的高明之处,主要有两点。”
“其一,他毕竟初来乍到,不管是自己还是背后势力,都在万象宗山门这里声名不显。但我不同。我为他出声,能立即掀起一股舆情。”
“其二,他这一次可不止向我求助,信中还明确说了,他还向林惊龙写了信。”
“所以,我要是不帮他,林惊龙帮了,那该如何?”
“宁拙可不是普通人呐……”
沈玺兴叹一声。
自从上一次林惊龙、公孙炎的事情发生之后,他在心中立即对宁拙的定位做出了调整。
他之前把宁拙当做下位,想要请他充任打手,去对付公孙炎。但宁拙却直接跳出了这个框架,直接找上公孙炎,策反了后者。
这一手端得漂亮,直接改变了林惊龙、沈玺的看法,改变了这个小团体的内部格局。
现在,沈玺已经将宁拙当做,可以平起平坐,且需要争取到自己这边来的盟友了。
所以,沈玺必须帮宁拙,而且还要全力相助。至少,要比林惊龙更胜一筹才行。
苏灵扣听完沈玺的分析,这才恍然大悟,不禁捂住小嘴,惊觉其中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沈玺、林惊龙的回信很快就飞到宁拙手中。
沈玺的回信不出宁拙意料,前者明确表示会在舆情上相助,动用九宫仙城沈家的名头为宁拙站台。
林惊龙的回信,和沈玺的有所区别。
林惊龙在信中,要对公孙炎一事统一口径。不以损害林家、林惊龙两者的名声基础上,林惊龙愿意亲自出面,为宁拙撑腰。
在信的最后,林惊龙直言:“妄言僧实力不俗,但依照宁拙道友的实力,何惧之有?直接打杀了,没必要在口头上争来争去,真的麻烦!”
宁拙看到这里,微微摇头。
“林惊龙摸不准我的实力,所以想要接着这个机会,刺探出我的底细。”
真要拼战力,宁拙当然不会把妄言僧放在眼里。
“但小不忍则乱大谋。”
“我真要出手,解决了妄言僧又如何?”
“不管班积还是皮覆劫,都能再找到另外一把刀!”
“且他们要对付我,必然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此番的流言污蔑,算是好的。真要破掉,接下来什么计策,就不是我能估计的了。”
“万一弄了个更加阴险的计策,我一时间还没有防备,不免会徒生波折。”
“当下的重中之重,还是兴云小试啊。”
宁拙和班积的看法是一致的。
若是让班积得知宁拙此时的想法,不知道会作何表情。
“兴云小试是一场场选拔。个人或者宗门的派系,以此来选拔人才。新旧之间建立联系。”
“这种联系如果紧密,如果新人获得赏识,那么在接下来的飞云大会中,也会得到万象宗老成员们的帮助。”
宁拙真心想要加入万象宗,并在当中好好发展的。
这是超级门派,且宁拙在这方面也有底蕴。
孟瑶音遗留的声望、温软玉、杨三眼等等,都是他可以借力的对象。
这其实就已经是切入口了。
通过不同的口子切入到万象宗内部去,宁拙将来的修行会有不同的面貌。
宁拙目前就处于观察、挑选切入口的阶段。
“儒修群体只是万象宗的中层,这个切入口并不算优秀。”
“青簧子更只是独来独往的散修而已。”
“八峰十六堂,要切入的话,这些才是最好的。”
“但现在,八峰四旧四新,已经酝酿出危险的暗涌旋流。”
“正常修士可能会避开流云峰,它常年处于空缺状态,由每届飞云大会优胜者暂领。近百年已经更替了七任峰主。它经常动乱不定。”
“但其实紫雷峰是一个,比流云峰更大的坑。”
“反倒是流云峰,对于有实力的修士而言,存在着巨大的机遇。”
班积重金聘请四位魔修高手,想要牵制、纠缠住宁拙。宁拙没有受到影响,对局势一直都洞若观火。
“每一个兴云小试,都是一场机遇。”
“在这个阶段,万象宗的几乎所有人员,都对未来的新成员一视同仁,敞开怀抱让他人学习,给足机会。”
“这样的机缘,几乎一生就只有一次了。”
“将来我加入万象宗,必有站队,必有派系之争。根本不可能学到敌对势力的东西。”
“万象宗有多少场兴云小试?数不胜数!这些都是学习机会。”
“更可怕的是,这种学习的契机,几乎是没有代价的。”
宁拙参加褚玄圭、青簧子的兴云小试,付出了什么?
他只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几乎白得了会意笔、元音簧片书。
“娘在玉简中留言,嘱咐我早来,果然是有深意的。”
“我参加的兴云小试越多,切入口就越多,收获就越大。”
“在这个前提下,若能顺便打击班积、皮覆劫那就更好了。”
想到这里,宁拙露出一抹郑重之色:“所以,对我而言,当下的重点其实是学习之能!”
褚玄圭的兴云小试是特殊的,排除考虑。
宁拙参考青簧子的就够了。
青簧子的第一场小试,免费传授给优胜者们《元音簧片书》。宁拙虽然通晓了全文,但是其他人却有理解上的困难。
“这种情况,将来也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
“毕竟,我在音律上只是基础扎实而已。至于机关术,娘亲也只是留给我一部典籍而已。”
“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宁拙经过一番思考,命令厨老出动,主动对外放话:重金收购一切速学之法!
他开价很高,如此大张旗鼓,立即引发新一层的热议。
“没想到这个宁拙如此富有!”
“妄言僧挑战的人物,怎可能如此简单?”
“就连沈玺、林惊龙都给此人站台,贬斥妄言僧当狗,想要牵扯宁拙精力。宁拙若是下场和妄言僧切磋,岂不是中了敌人的阴谋诡计?”
舆情一时明显偏向宁拙。
与此同时。
儒修的几位台柱般的存在,也在聚会中谈及宁拙。
其中一人道:“温软玉推荐的这位小辈,看起来不错。他重金收购速学的法术,显然对兴云小试有了深刻认知。”
褚玄圭回忆起宁拙在他面前的表现,微微点头:“这是个懂事理的。”
另外一人道:“既然宁拙对妄言僧,已经有了良好应对。我看,就不必在这方面相助了吧?”
第三人紧接着道:“我们本身就不应当过份牵扯其中。聊正事吧,接下来怎么托举这个年轻人?”
老儒松涛生开口:“既然这位年轻人想要速学之法,且又大张旗鼓,而儒家又最擅长此法。说不得,是宁拙对我等发出的信号呢。”
其余三修纷纷点头。
松涛生继续道:“既是如此,不若就让老朽来罢。”
三修再次同时点头。
有人露出一抹担忧之色,道:“还望老先生悠着点,若是宁拙因痛退出,怕为不美。”
松涛生摆手,淡淡地道:“我心里有数。”
碧松峰如一支倒插云霄的碧玉簪,终年云雾缭绕。一条近乎垂直的“登圣径”,由无数饱经风霜的青石阶堆迭而成,盘绕山体,直通峰顶。
峰顶之上,并非琼楼玉宇,而是一座古朴肃穆的文庙。
文庙不大,青瓦红墙,飞檐斗拱间沉淀着岁月的痕迹。
庙前并无华丽牌坊,只有一株虬枝盘结的古松。
清晨。
数十位修士闻讯而来,见庙门关闭,便在松树下耐心等候。
“宁道友。”
“孔兄、白兄,还有柳兄。”
宁拙和白寄云、柳拂书和孔然打招呼。
孔然的神色有些不自然,他写信给他爹,请求交易的权限,结果被孔昭明回信怒斥了一番。
孔然虽是神童,到底是年纪小,阅历浅,加之仍旧对会意笔念念不完,所以就没有向宁拙反馈。
他斟酌语句,正要开口向宁拙解释,文庙的门忽然开了。
一众修士进入其中。
只见文庙内的陈设简洁异常:正中供奉着一尊无字石碑,光滑如镜,两侧则是数排简朴的蒲团。
此时恰有一阵山风呼啸而过,卷动庙外松涛阵阵,如圣贤低语,又似书页翻动,涤荡人心。一股清冽的空气被带进文庙,带着松针的清香和山岩的冷峻。
老儒松涛生枯坐在庙内。
他须发皆白,然面色红润,身形清癯挺拔,着一身洗得发白却浆烫得一丝不苟的青色儒衫。双目开阖间,神光内敛,并无迫人威压,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浩然之气。
他扫视众人,平和的声音传入众人耳中:“问道于苦,求仁得仁。”
“儒道非坦途,非诡道。其力生于心,发于志,成于行。欲窥堂奥,需明‘苦’之一字。非邪魔自残之苦,乃‘苦心志、劳筋骨’之砥砺,乃‘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决绝。”
他袍袖轻拂,两样宝物便出现在众人身前——是一团麻绳,以及大量木锥。
“今日传授尔等两样儒法,分别是头悬梁、锥刺股!”
“诸位依次上前,各选一条麻绳,一柄木锥吧。”
众修士面面相觑,有的人明显皱起眉头。
宁拙发现孔然的小脸有点发白。
一众修士依次排列,选择了麻绳、木锥两件法器。
宁拙拿在手中端详。
这麻绳灰扑扑,粗粝结实,散发着淡淡的草料气味。绳上无任何符文灵光,只是被人用朱砂细细浸染过,显出暗红的色泽,隐隐透出一股沉肃之气。
而木锥有尺长。看质地的话,好像是由坚硬的山中黄杨木削磨而成,锥尖打磨得锐利。锥身之上,以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刻满了劝学励志的经文名句。诸如:“学如不及,犹恐失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
松涛先生目光扫过众人,带着审视与期许:“头悬梁、锥刺股这连个法门,古早便有,意蕴长存。”
“非为戕害己身,乃为警醒惰心,激发志气,砥砺神魂,奋发图强,由困苦之中自生。”
(本章完)
某种程度上,妄言僧对付宁拙的流言,反而是在让宁拙更出名。
“但这股敌对力量,也不容轻视。”
“现阶段可以无视,但不可能一直都是如此。”
“因为接下来,我的确是要崭露头角的。顶着怯战的名头亮相,显然是不行的。”
白纸仙城的事情是一个坎,也是机遇。
宁拙若在此事暴出之前,就小有名声,对他而言,是一种保护。
现在,温软玉已经主动帮衬,拜请了同道中人提携宁拙。之前褚玄圭的兴云小试,成果斐然。这标志着——宁拙、万象宗的儒修群体已经开始默契的合作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由妄言僧在旁不断污蔑,释放贬低宁拙的流言,是不妥的。
儒修那边全心全力地帮衬,宁拙这边却出现纰漏,不去解决妄言僧的这个麻烦,这要让儒家修士们怎么看待宁拙呢?
不只是儒修,将来那些知晓内容的万象宗高层,又该怎么看待宁拙此时的表现呢?
宁拙是正道,不是魔道。
这些都是他该去深思熟虑的。
万象宗是孟瑶音的门派,宁拙对万象宗很有好感。
他是打算加入其中,好好发展的。
“我在这里的一举一动,即便现在默默无闻,将来也都会被人打探出来。”
“这是我建立印象的时候,对我将来在万象宗的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宁拙沉思片刻,开始给沈玺、林惊龙二人写信。
他要借助沈玺、林惊龙的力量,进行舆论上的反击。
沈玺得到信笺,立即明白了局势。
“宁拙因我和皮覆劫结仇。皮覆劫宴请班积,显然是见到我方势大,便合纵连横,想要找回场子。”
“班积对付宁拙的动机,我已经想到了。”
“看来是宁拙手中的那具金丹级机关人偶,引发了班积的贪图之心。”
苏灵扣点头,认可道:“表哥,我觉得你是对的。”
“但宁拙那边也有不小的势力,又招揽了公孙炎,人手不缺,他怎么要你来帮他呢?”
沈玺微笑:“他不只是请我,也请了林惊龙出手。”
“他此举的高明之处,主要有两点。”
“其一,他毕竟初来乍到,不管是自己还是背后势力,都在万象宗山门这里声名不显。但我不同。我为他出声,能立即掀起一股舆情。”
“其二,他这一次可不止向我求助,信中还明确说了,他还向林惊龙写了信。”
“所以,我要是不帮他,林惊龙帮了,那该如何?”
“宁拙可不是普通人呐……”
沈玺兴叹一声。
自从上一次林惊龙、公孙炎的事情发生之后,他在心中立即对宁拙的定位做出了调整。
他之前把宁拙当做下位,想要请他充任打手,去对付公孙炎。但宁拙却直接跳出了这个框架,直接找上公孙炎,策反了后者。
这一手端得漂亮,直接改变了林惊龙、沈玺的看法,改变了这个小团体的内部格局。
现在,沈玺已经将宁拙当做,可以平起平坐,且需要争取到自己这边来的盟友了。
所以,沈玺必须帮宁拙,而且还要全力相助。至少,要比林惊龙更胜一筹才行。
苏灵扣听完沈玺的分析,这才恍然大悟,不禁捂住小嘴,惊觉其中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沈玺、林惊龙的回信很快就飞到宁拙手中。
沈玺的回信不出宁拙意料,前者明确表示会在舆情上相助,动用九宫仙城沈家的名头为宁拙站台。
林惊龙的回信,和沈玺的有所区别。
林惊龙在信中,要对公孙炎一事统一口径。不以损害林家、林惊龙两者的名声基础上,林惊龙愿意亲自出面,为宁拙撑腰。
在信的最后,林惊龙直言:“妄言僧实力不俗,但依照宁拙道友的实力,何惧之有?直接打杀了,没必要在口头上争来争去,真的麻烦!”
宁拙看到这里,微微摇头。
“林惊龙摸不准我的实力,所以想要接着这个机会,刺探出我的底细。”
真要拼战力,宁拙当然不会把妄言僧放在眼里。
“但小不忍则乱大谋。”
“我真要出手,解决了妄言僧又如何?”
“不管班积还是皮覆劫,都能再找到另外一把刀!”
“且他们要对付我,必然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此番的流言污蔑,算是好的。真要破掉,接下来什么计策,就不是我能估计的了。”
“万一弄了个更加阴险的计策,我一时间还没有防备,不免会徒生波折。”
“当下的重中之重,还是兴云小试啊。”
宁拙和班积的看法是一致的。
若是让班积得知宁拙此时的想法,不知道会作何表情。
“兴云小试是一场场选拔。个人或者宗门的派系,以此来选拔人才。新旧之间建立联系。”
“这种联系如果紧密,如果新人获得赏识,那么在接下来的飞云大会中,也会得到万象宗老成员们的帮助。”
宁拙真心想要加入万象宗,并在当中好好发展的。
这是超级门派,且宁拙在这方面也有底蕴。
孟瑶音遗留的声望、温软玉、杨三眼等等,都是他可以借力的对象。
这其实就已经是切入口了。
通过不同的口子切入到万象宗内部去,宁拙将来的修行会有不同的面貌。
宁拙目前就处于观察、挑选切入口的阶段。
“儒修群体只是万象宗的中层,这个切入口并不算优秀。”
“青簧子更只是独来独往的散修而已。”
“八峰十六堂,要切入的话,这些才是最好的。”
“但现在,八峰四旧四新,已经酝酿出危险的暗涌旋流。”
“正常修士可能会避开流云峰,它常年处于空缺状态,由每届飞云大会优胜者暂领。近百年已经更替了七任峰主。它经常动乱不定。”
“但其实紫雷峰是一个,比流云峰更大的坑。”
“反倒是流云峰,对于有实力的修士而言,存在着巨大的机遇。”
班积重金聘请四位魔修高手,想要牵制、纠缠住宁拙。宁拙没有受到影响,对局势一直都洞若观火。
“每一个兴云小试,都是一场机遇。”
“在这个阶段,万象宗的几乎所有人员,都对未来的新成员一视同仁,敞开怀抱让他人学习,给足机会。”
“这样的机缘,几乎一生就只有一次了。”
“将来我加入万象宗,必有站队,必有派系之争。根本不可能学到敌对势力的东西。”
“万象宗有多少场兴云小试?数不胜数!这些都是学习机会。”
“更可怕的是,这种学习的契机,几乎是没有代价的。”
宁拙参加褚玄圭、青簧子的兴云小试,付出了什么?
他只付出了自己的时间,几乎白得了会意笔、元音簧片书。
“娘在玉简中留言,嘱咐我早来,果然是有深意的。”
“我参加的兴云小试越多,切入口就越多,收获就越大。”
“在这个前提下,若能顺便打击班积、皮覆劫那就更好了。”
想到这里,宁拙露出一抹郑重之色:“所以,对我而言,当下的重点其实是学习之能!”
褚玄圭的兴云小试是特殊的,排除考虑。
宁拙参考青簧子的就够了。
青簧子的第一场小试,免费传授给优胜者们《元音簧片书》。宁拙虽然通晓了全文,但是其他人却有理解上的困难。
“这种情况,将来也可能发生在我的身上。”
“毕竟,我在音律上只是基础扎实而已。至于机关术,娘亲也只是留给我一部典籍而已。”
“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
宁拙经过一番思考,命令厨老出动,主动对外放话:重金收购一切速学之法!
他开价很高,如此大张旗鼓,立即引发新一层的热议。
“没想到这个宁拙如此富有!”
“妄言僧挑战的人物,怎可能如此简单?”
“就连沈玺、林惊龙都给此人站台,贬斥妄言僧当狗,想要牵扯宁拙精力。宁拙若是下场和妄言僧切磋,岂不是中了敌人的阴谋诡计?”
舆情一时明显偏向宁拙。
与此同时。
儒修的几位台柱般的存在,也在聚会中谈及宁拙。
其中一人道:“温软玉推荐的这位小辈,看起来不错。他重金收购速学的法术,显然对兴云小试有了深刻认知。”
褚玄圭回忆起宁拙在他面前的表现,微微点头:“这是个懂事理的。”
另外一人道:“既然宁拙对妄言僧,已经有了良好应对。我看,就不必在这方面相助了吧?”
第三人紧接着道:“我们本身就不应当过份牵扯其中。聊正事吧,接下来怎么托举这个年轻人?”
老儒松涛生开口:“既然这位年轻人想要速学之法,且又大张旗鼓,而儒家又最擅长此法。说不得,是宁拙对我等发出的信号呢。”
其余三修纷纷点头。
松涛生继续道:“既是如此,不若就让老朽来罢。”
三修再次同时点头。
有人露出一抹担忧之色,道:“还望老先生悠着点,若是宁拙因痛退出,怕为不美。”
松涛生摆手,淡淡地道:“我心里有数。”
碧松峰如一支倒插云霄的碧玉簪,终年云雾缭绕。一条近乎垂直的“登圣径”,由无数饱经风霜的青石阶堆迭而成,盘绕山体,直通峰顶。
峰顶之上,并非琼楼玉宇,而是一座古朴肃穆的文庙。
文庙不大,青瓦红墙,飞檐斗拱间沉淀着岁月的痕迹。
庙前并无华丽牌坊,只有一株虬枝盘结的古松。
清晨。
数十位修士闻讯而来,见庙门关闭,便在松树下耐心等候。
“宁道友。”
“孔兄、白兄,还有柳兄。”
宁拙和白寄云、柳拂书和孔然打招呼。
孔然的神色有些不自然,他写信给他爹,请求交易的权限,结果被孔昭明回信怒斥了一番。
孔然虽是神童,到底是年纪小,阅历浅,加之仍旧对会意笔念念不完,所以就没有向宁拙反馈。
他斟酌语句,正要开口向宁拙解释,文庙的门忽然开了。
一众修士进入其中。
只见文庙内的陈设简洁异常:正中供奉着一尊无字石碑,光滑如镜,两侧则是数排简朴的蒲团。
此时恰有一阵山风呼啸而过,卷动庙外松涛阵阵,如圣贤低语,又似书页翻动,涤荡人心。一股清冽的空气被带进文庙,带着松针的清香和山岩的冷峻。
老儒松涛生枯坐在庙内。
他须发皆白,然面色红润,身形清癯挺拔,着一身洗得发白却浆烫得一丝不苟的青色儒衫。双目开阖间,神光内敛,并无迫人威压,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浩然之气。
他扫视众人,平和的声音传入众人耳中:“问道于苦,求仁得仁。”
“儒道非坦途,非诡道。其力生于心,发于志,成于行。欲窥堂奥,需明‘苦’之一字。非邪魔自残之苦,乃‘苦心志、劳筋骨’之砥砺,乃‘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决绝。”
他袍袖轻拂,两样宝物便出现在众人身前——是一团麻绳,以及大量木锥。
“今日传授尔等两样儒法,分别是头悬梁、锥刺股!”
“诸位依次上前,各选一条麻绳,一柄木锥吧。”
众修士面面相觑,有的人明显皱起眉头。
宁拙发现孔然的小脸有点发白。
一众修士依次排列,选择了麻绳、木锥两件法器。
宁拙拿在手中端详。
这麻绳灰扑扑,粗粝结实,散发着淡淡的草料气味。绳上无任何符文灵光,只是被人用朱砂细细浸染过,显出暗红的色泽,隐隐透出一股沉肃之气。
而木锥有尺长。看质地的话,好像是由坚硬的山中黄杨木削磨而成,锥尖打磨得锐利。锥身之上,以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刻满了劝学励志的经文名句。诸如:“学如不及,犹恐失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
松涛先生目光扫过众人,带着审视与期许:“头悬梁、锥刺股这连个法门,古早便有,意蕴长存。”
“非为戕害己身,乃为警醒惰心,激发志气,砥砺神魂,奋发图强,由困苦之中自生。”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6726/638992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