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仲达献策
推荐阅读:混在末日,独自成仙、我有一卷度人经、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星痕纹章、横推亮剑、我的谍战岁月、遮天:娶妻变强,凡体镇世间、都地狱游戏了,谁还当人啊、穿越农门:医女空间燃翻天!、氪星人:钢铁之躯、
第538章 仲达献策
袁谭感到沮授在羞辱、算计自己,可沮授却觉得袁谭简直是无可救药。
利县被破,袁谭和淳于琼两部虽不至于绝境,但也是妥妥的下风了。
是沮授临危受命,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化险为夷,反过来让联军陷入了士气低谷。
你袁谭不感激我也就算了,还揣测我居心险恶,别有用心,你是脑子里灌满了水吗?
沮授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愤怒,和袁谭大吵了一通。
要不是有淳于琼在场调和,以沮授和袁谭的暴脾气,还真说不好会有怎么恶劣的结果。
淳于琼居中左右安抚,费劲唇舌,终于再度让两人坐在一起商讨军事,可无奈袁谭和沮授的态度截然相反,最后还是不欢而散,袁谭执意领兵重回巨昧水一线,并力劝淳于琼合并掉头东进。
淳于琼最终答应了袁谭所请,与其一起回师巨昧水西岸,并尝试主动渡河进攻,为关羽所阻。
接下来袁谭不死心,又想要绕道偷渡,为吕布挫败。
双方隔水相持半个月后,陈登所部终于赶到战场,接替张飞所部,将战线重新稳定了下来。而张飞则带着所部人马撤回琅琊休整。
沮授则驻兵临淄,坐观前线变化,与袁谭两人又将官司打到了邺城袁绍处。
两人的争执立刻上升到了两派的争斗,河南派和河北派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双方各执一词,在袁绍面前互相指责抹黑。
河北派指责袁谭忘恩负义,嫉贤妒能,不思沮授援救之恩,反而横加指责,简直丧心病狂。而河南派却是攻击沮授自恃有功,弄权揽功,不思继续破敌,反而要放弃疆土,居心叵测。
争吵的结果只能是让袁绍头大如斗,这本来就是一笔烂账,根源还是河南河北两派的争执斗争,本身就是袁绍本人挑起来以打压河北派的势力,平衡自己力量的手段。
要是能解决,袁绍早就解决了,发展到如今,就是他自己想要停下都做不到了,更别说袁绍未必就真想停下,要是河南河北两派亲如一家,那他这个主公可就要如坐针毡,夜不能寐了。
看着两派继续争斗的袁绍头大如斗,而又一次看完军报的刘封却也连连叹息。
若是出兵的是关平,大概率能做到不为沮授所动。
不过好在战线还是稳固下来了,若是真让袁军过了巨昧水,一路往东推,逼的刘备亲自出马,局势可就恶劣了。
无独有偶,刘封在这边反复阅读军报,洛阳城里的曹操也在看着军报。
只是相比起袁绍的烦,刘封的惜,那曹操就是一个愁字了。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份军报,一份军报自然是青州战事,而且另外一份,则是上庸的消息。
沔水入上庸,有一段就是在曹操的境内,甘宁出发前,还和南阳的曹操官吏打了招呼,曹操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刘封对上庸动手了。
只是想不到上庸投降的这么快。
要知道上庸居然如此好打,他就早点下手了。
不过冷静下来之后,曹操也清楚事情没这么简单。
进入上庸的道路,陆路可比水路好走多了,更别说他在南阳盆地也没水军了。想沿着沔水河谷进军,不但事倍功半,处处险阻,后勤补给也是个很大的难题。
“哎,怎会如此之快?”
曹操摇头叹气,先前看见青州战报的好心情可谓是一扫而空。
本以为袁绍、刘备之间各自大胜一场,以后会更难停手罢兵,尤其是刘备,这次损失着实不小,五千精锐居然只逃回去不足一千,张飞所部战力直接报废,不经过整补训练是不能再上战阵了,这可是伤筋动骨的大败。
若不是袁军出了内乱,一旦打过巨昧水,刘备军很可能把前面得到的全吐回去都不够,弄不好还得填上北海国。
曹操作壁上观,自然乐得袁绍和刘备打的很焦灼才好。可刘封把上庸一拿,实力不降反增,更有余力觊觎窥探汉中,这可让曹操坐蜡了。
汉中若是有失,那关中这条曹操预想中的后路可就受到直接威胁了。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就在曹操愁眉不展的时候,司马懿突然挺起身体,冲着他大声恭贺起来。
曹操心中闪过一丝不虞,可面上却是疑惑道:“喜从何来?”
司马懿正色答道:“主公,上庸为刘封所得之事在懿看来,实是大好事啊。”
曹操来了兴趣:“还请仲达为我细言之。”
司马懿当即回道:“主公以为,上庸为刘子升轻取,最为难受担心的人是何人?”
曹操本想说可不就是我吗?
可脑中灵光一闪,吐出两个字:“张鲁?”
“不错!”
司马懿重重颔首:“正是张鲁。其家族于汉中大兴五斗米,以之为教,遍纳汉中之民为信徒,打压士族豪强,如今汉中已成其一家。示意以一郡之地,硬是逼的刘璋奈何不了其。”
“可刘季玉如何能与刘子升相提并论?”
司马懿笑了起来:“譬如家犬之于幼龙,寒鸦之比雏凤。门外有一犬尚且家宅不得安宁,如今又来一龙,张鲁该如何是好?”
其实司马懿这话还是客气了,上庸郡本也属于汉中郡,是刘表硬生生从汉中切割出来,独立设郡,以便于自己吞并的。
实际上的张鲁地盘,也就是三分之二个汉中,能做到这一步,委实有些了不起。
曹操闻言,仔细琢磨了一下,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曹操可不是什么蠢人,相反极为聪明,闻弦歌而知雅意,从司马懿这短短的两句话里,就已经明白对方的意思了。
不过曹操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摆出一副请教的姿态:“仲达所言不虚,那我眼下又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态度恭敬的建言道:“臣恳请为大将军出使汉中,必说得张鲁俯首陈臣!”
“此话当真!?”
曹操一下子来了精神,他先前的确已经猜到了司马懿的打算,但没想到对方居然比自己预料的还要自信。
在曹操的眼里,司马懿多半是建言自己派人出访汉中,拉拢张鲁,以劝说对方和自己结成同盟。
司马懿居然有信心能让张鲁向自己低头,那可比曹操的预期还要好上不少。
司马懿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如何敢欺瞒主公,自是臣下肺腑之言。”
曹操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一旁:“文若、伯宁,仲达之言,你们如何看待?”
满宠看了眼荀彧,显然想等对方先开口,毕竟在身份上荀彧可是高过满宠许多的。
荀彧认真的思索片刻,这才抬头道:“仲达若是有此雄心壮志,不妨一试。”
“嗯。”
曹操又追问起满宠来:“那伯宁你如何看?”
满宠早就有所欲言,赶忙将心中所想托出:“主公,张鲁此人,颇为软弱,仲达若能以刘封为胁,确是有几分说动其归顺朝廷的可能。”
眼看着身边两大谋主尽数认同司马懿的计策,曹操顿时大喜过望,心中暗自下定决心。
随即,曹操转而朝着司马懿道:“仲达若是能为我说来张鲁,当记大功一件。”
斟酌了片刻后,不等司马懿道谢,曹操又补充道:“我今日就上表朝廷,擢仲达为议郎,假节,可调用关中一切人力、物力,主使团一切事物,可先斩后奏。除此以外,汝还有什么所缺,可在出使之前,尽数道来。”
曹操这番话显然是要全力支持司马懿说来汉中了。
司马懿心中暗喜,虽然此时责任重大,但他确实是有一定自信的:“多谢主公。”
“仲达,可予汝的,我已尽予之,毫无半点吝啬。”
曹操目如鹰视,紧紧地盯着司马懿:“还望你莫要让我失望。”
司马懿态度谦逊的回答道:“臣定竭尽所能,若有违所托,愿受主公惩罚。”
“大善!”
曹操哈哈大笑起来,心情不复先前那般忧愁,反而生出了无限希望。
若是司马懿当真马到功成,汉中为己方盟友,那关中可就安定了。而以汉中地势之险,又有自己襄助,刘封想要再继续染指汉中可就难上加难了。而自己则可通过援助张鲁慢慢染指汉中,朝廷大义又在自家这一边,久而久之,这汉中还不迟早是自己的?
想到这里,曹操笑的更加得意了。
散堂之后,司马懿向外走去,出了宫门后,路边有一人正在等他。
看见这人,司马懿脸上的沉稳顿时不翼而飞,赶忙上前恭恭敬敬的行礼问好。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的大兄司马朗。
司马朗如今刚过而立之年,他自十二岁时就考中了童子郎,是司马家真正的领军人物。这时候的司马懿仅仅只是司马朗的辅助之人,根本没能力也没资格挑大梁。
看见弟弟后,司马朗脸色有些难看,但说出来的话却很温和:“仲达,我知汝心有大志,欲建功业于天地间,只是这一次,你未免有些太急了。”
顿了一下后,司马朗又补上了一句:“急的不似你往日的性情。”
司马朗这话虽然温和,但话里的意思却是有些重了,尤其是补充的那一句话,有些在暗示司马懿利欲熏心了。
也不怪司马朗会有这话,司马家一贯而终的性格就是低调谦逊。
正史上的司马懿直到洛水之誓前,一直都是谦逊的姿态,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顶级豪门夸他,愿意和他家联姻了。
这明显是在司马家身上拿到了许多好处,这些好处可不是白来的,除了司马懿弄权照顾以外,有些甚至是司马家退让出来的好处。
可现在,司马懿明显急了,否则不会干出如此出众的事情。司马家讲究的就是和光同尘,司马懿此举无疑是很反常的。
司马朗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弟弟到底在想什么。
司马懿看着兄长,小声道:“大兄,此地并非说话的地方。”
司马朗看了弟弟一眼,缓缓点头:“那就先回家中。”
经过几年的休养,以及各地资源的反哺,雒阳开始有了几分元气,大街上也多了一些人气。
司马氏的宅邸距离宫城不远,这在往日可是价值千金的土地,如今不过是任官就送。
两人回到司马府后,司马朗将迎来的三弟司马孚赶走,直接带着司马懿进了后院书房,并下令不许有人打扰他们。
进了书房后,司马朗开门见山的问道:“说吧,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司马懿直言回答道:“大兄,大势有变。刘子升异军突起,龙兴东南,父子二人已有五州之地,诚可谓声势浩大,而我们却已经绑在曹家这条船上了,若不奋起,恐怕结局堪忧。”
司马朗定定的看着自己的二弟,对方这话很有道理,但绝不对,他肯定司马懿说的不是心里话。
刘封自去岁鲸吞荆州以来,声势早已不可复遏,哪里是现在才变得浩大的。
司马懿这话不过是敷衍之词。
看出自家大兄不信,司马懿露出一丝苦笑,不得已道:“大兄以为,我家如今处境如何?”
“什么意思?”
司马朗被司马懿说的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司马懿继续说道:“如今我司马家在大将军麾下,不过中流而已。”
“不错。”
司马朗点点头,肯定了司马懿的说法。
他如今也不过是大将军西曹掾,虽是心腹,权力不小,但地位着实不高,不过六百石罢了,还没自家弟弟新进议郎来的高。
司马懿突然变得紧张了起来,咽了口唾沫,小心的打量了下书房,确定安全之后,才压低声音道:“如今刘强曹弱,若是大将军事有不成,我家恐难以幸免,可若是欲让刘子升对我家网开一面,我兄弟二人势必要体现出足够的价值啊,大兄。”
司马朗身躯一震,猛的反应了过来,自家弟弟一反常态的高调献策,又毛遂自荐的前往汉中,打的竟然是这么个主意。
“你……”
司马朗抬起手指着司马懿,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却又怎么都说不出口了。
(本章完)
袁谭感到沮授在羞辱、算计自己,可沮授却觉得袁谭简直是无可救药。
利县被破,袁谭和淳于琼两部虽不至于绝境,但也是妥妥的下风了。
是沮授临危受命,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化险为夷,反过来让联军陷入了士气低谷。
你袁谭不感激我也就算了,还揣测我居心险恶,别有用心,你是脑子里灌满了水吗?
沮授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愤怒,和袁谭大吵了一通。
要不是有淳于琼在场调和,以沮授和袁谭的暴脾气,还真说不好会有怎么恶劣的结果。
淳于琼居中左右安抚,费劲唇舌,终于再度让两人坐在一起商讨军事,可无奈袁谭和沮授的态度截然相反,最后还是不欢而散,袁谭执意领兵重回巨昧水一线,并力劝淳于琼合并掉头东进。
淳于琼最终答应了袁谭所请,与其一起回师巨昧水西岸,并尝试主动渡河进攻,为关羽所阻。
接下来袁谭不死心,又想要绕道偷渡,为吕布挫败。
双方隔水相持半个月后,陈登所部终于赶到战场,接替张飞所部,将战线重新稳定了下来。而张飞则带着所部人马撤回琅琊休整。
沮授则驻兵临淄,坐观前线变化,与袁谭两人又将官司打到了邺城袁绍处。
两人的争执立刻上升到了两派的争斗,河南派和河北派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双方各执一词,在袁绍面前互相指责抹黑。
河北派指责袁谭忘恩负义,嫉贤妒能,不思沮授援救之恩,反而横加指责,简直丧心病狂。而河南派却是攻击沮授自恃有功,弄权揽功,不思继续破敌,反而要放弃疆土,居心叵测。
争吵的结果只能是让袁绍头大如斗,这本来就是一笔烂账,根源还是河南河北两派的争执斗争,本身就是袁绍本人挑起来以打压河北派的势力,平衡自己力量的手段。
要是能解决,袁绍早就解决了,发展到如今,就是他自己想要停下都做不到了,更别说袁绍未必就真想停下,要是河南河北两派亲如一家,那他这个主公可就要如坐针毡,夜不能寐了。
看着两派继续争斗的袁绍头大如斗,而又一次看完军报的刘封却也连连叹息。
若是出兵的是关平,大概率能做到不为沮授所动。
不过好在战线还是稳固下来了,若是真让袁军过了巨昧水,一路往东推,逼的刘备亲自出马,局势可就恶劣了。
无独有偶,刘封在这边反复阅读军报,洛阳城里的曹操也在看着军报。
只是相比起袁绍的烦,刘封的惜,那曹操就是一个愁字了。
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份军报,一份军报自然是青州战事,而且另外一份,则是上庸的消息。
沔水入上庸,有一段就是在曹操的境内,甘宁出发前,还和南阳的曹操官吏打了招呼,曹操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刘封对上庸动手了。
只是想不到上庸投降的这么快。
要知道上庸居然如此好打,他就早点下手了。
不过冷静下来之后,曹操也清楚事情没这么简单。
进入上庸的道路,陆路可比水路好走多了,更别说他在南阳盆地也没水军了。想沿着沔水河谷进军,不但事倍功半,处处险阻,后勤补给也是个很大的难题。
“哎,怎会如此之快?”
曹操摇头叹气,先前看见青州战报的好心情可谓是一扫而空。
本以为袁绍、刘备之间各自大胜一场,以后会更难停手罢兵,尤其是刘备,这次损失着实不小,五千精锐居然只逃回去不足一千,张飞所部战力直接报废,不经过整补训练是不能再上战阵了,这可是伤筋动骨的大败。
若不是袁军出了内乱,一旦打过巨昧水,刘备军很可能把前面得到的全吐回去都不够,弄不好还得填上北海国。
曹操作壁上观,自然乐得袁绍和刘备打的很焦灼才好。可刘封把上庸一拿,实力不降反增,更有余力觊觎窥探汉中,这可让曹操坐蜡了。
汉中若是有失,那关中这条曹操预想中的后路可就受到直接威胁了。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就在曹操愁眉不展的时候,司马懿突然挺起身体,冲着他大声恭贺起来。
曹操心中闪过一丝不虞,可面上却是疑惑道:“喜从何来?”
司马懿正色答道:“主公,上庸为刘封所得之事在懿看来,实是大好事啊。”
曹操来了兴趣:“还请仲达为我细言之。”
司马懿当即回道:“主公以为,上庸为刘子升轻取,最为难受担心的人是何人?”
曹操本想说可不就是我吗?
可脑中灵光一闪,吐出两个字:“张鲁?”
“不错!”
司马懿重重颔首:“正是张鲁。其家族于汉中大兴五斗米,以之为教,遍纳汉中之民为信徒,打压士族豪强,如今汉中已成其一家。示意以一郡之地,硬是逼的刘璋奈何不了其。”
“可刘季玉如何能与刘子升相提并论?”
司马懿笑了起来:“譬如家犬之于幼龙,寒鸦之比雏凤。门外有一犬尚且家宅不得安宁,如今又来一龙,张鲁该如何是好?”
其实司马懿这话还是客气了,上庸郡本也属于汉中郡,是刘表硬生生从汉中切割出来,独立设郡,以便于自己吞并的。
实际上的张鲁地盘,也就是三分之二个汉中,能做到这一步,委实有些了不起。
曹操闻言,仔细琢磨了一下,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曹操可不是什么蠢人,相反极为聪明,闻弦歌而知雅意,从司马懿这短短的两句话里,就已经明白对方的意思了。
不过曹操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摆出一副请教的姿态:“仲达所言不虚,那我眼下又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态度恭敬的建言道:“臣恳请为大将军出使汉中,必说得张鲁俯首陈臣!”
“此话当真!?”
曹操一下子来了精神,他先前的确已经猜到了司马懿的打算,但没想到对方居然比自己预料的还要自信。
在曹操的眼里,司马懿多半是建言自己派人出访汉中,拉拢张鲁,以劝说对方和自己结成同盟。
司马懿居然有信心能让张鲁向自己低头,那可比曹操的预期还要好上不少。
司马懿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如何敢欺瞒主公,自是臣下肺腑之言。”
曹操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一旁:“文若、伯宁,仲达之言,你们如何看待?”
满宠看了眼荀彧,显然想等对方先开口,毕竟在身份上荀彧可是高过满宠许多的。
荀彧认真的思索片刻,这才抬头道:“仲达若是有此雄心壮志,不妨一试。”
“嗯。”
曹操又追问起满宠来:“那伯宁你如何看?”
满宠早就有所欲言,赶忙将心中所想托出:“主公,张鲁此人,颇为软弱,仲达若能以刘封为胁,确是有几分说动其归顺朝廷的可能。”
眼看着身边两大谋主尽数认同司马懿的计策,曹操顿时大喜过望,心中暗自下定决心。
随即,曹操转而朝着司马懿道:“仲达若是能为我说来张鲁,当记大功一件。”
斟酌了片刻后,不等司马懿道谢,曹操又补充道:“我今日就上表朝廷,擢仲达为议郎,假节,可调用关中一切人力、物力,主使团一切事物,可先斩后奏。除此以外,汝还有什么所缺,可在出使之前,尽数道来。”
曹操这番话显然是要全力支持司马懿说来汉中了。
司马懿心中暗喜,虽然此时责任重大,但他确实是有一定自信的:“多谢主公。”
“仲达,可予汝的,我已尽予之,毫无半点吝啬。”
曹操目如鹰视,紧紧地盯着司马懿:“还望你莫要让我失望。”
司马懿态度谦逊的回答道:“臣定竭尽所能,若有违所托,愿受主公惩罚。”
“大善!”
曹操哈哈大笑起来,心情不复先前那般忧愁,反而生出了无限希望。
若是司马懿当真马到功成,汉中为己方盟友,那关中可就安定了。而以汉中地势之险,又有自己襄助,刘封想要再继续染指汉中可就难上加难了。而自己则可通过援助张鲁慢慢染指汉中,朝廷大义又在自家这一边,久而久之,这汉中还不迟早是自己的?
想到这里,曹操笑的更加得意了。
散堂之后,司马懿向外走去,出了宫门后,路边有一人正在等他。
看见这人,司马懿脸上的沉稳顿时不翼而飞,赶忙上前恭恭敬敬的行礼问好。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的大兄司马朗。
司马朗如今刚过而立之年,他自十二岁时就考中了童子郎,是司马家真正的领军人物。这时候的司马懿仅仅只是司马朗的辅助之人,根本没能力也没资格挑大梁。
看见弟弟后,司马朗脸色有些难看,但说出来的话却很温和:“仲达,我知汝心有大志,欲建功业于天地间,只是这一次,你未免有些太急了。”
顿了一下后,司马朗又补上了一句:“急的不似你往日的性情。”
司马朗这话虽然温和,但话里的意思却是有些重了,尤其是补充的那一句话,有些在暗示司马懿利欲熏心了。
也不怪司马朗会有这话,司马家一贯而终的性格就是低调谦逊。
正史上的司马懿直到洛水之誓前,一直都是谦逊的姿态,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顶级豪门夸他,愿意和他家联姻了。
这明显是在司马家身上拿到了许多好处,这些好处可不是白来的,除了司马懿弄权照顾以外,有些甚至是司马家退让出来的好处。
可现在,司马懿明显急了,否则不会干出如此出众的事情。司马家讲究的就是和光同尘,司马懿此举无疑是很反常的。
司马朗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弟弟到底在想什么。
司马懿看着兄长,小声道:“大兄,此地并非说话的地方。”
司马朗看了弟弟一眼,缓缓点头:“那就先回家中。”
经过几年的休养,以及各地资源的反哺,雒阳开始有了几分元气,大街上也多了一些人气。
司马氏的宅邸距离宫城不远,这在往日可是价值千金的土地,如今不过是任官就送。
两人回到司马府后,司马朗将迎来的三弟司马孚赶走,直接带着司马懿进了后院书房,并下令不许有人打扰他们。
进了书房后,司马朗开门见山的问道:“说吧,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司马懿直言回答道:“大兄,大势有变。刘子升异军突起,龙兴东南,父子二人已有五州之地,诚可谓声势浩大,而我们却已经绑在曹家这条船上了,若不奋起,恐怕结局堪忧。”
司马朗定定的看着自己的二弟,对方这话很有道理,但绝不对,他肯定司马懿说的不是心里话。
刘封自去岁鲸吞荆州以来,声势早已不可复遏,哪里是现在才变得浩大的。
司马懿这话不过是敷衍之词。
看出自家大兄不信,司马懿露出一丝苦笑,不得已道:“大兄以为,我家如今处境如何?”
“什么意思?”
司马朗被司马懿说的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司马懿继续说道:“如今我司马家在大将军麾下,不过中流而已。”
“不错。”
司马朗点点头,肯定了司马懿的说法。
他如今也不过是大将军西曹掾,虽是心腹,权力不小,但地位着实不高,不过六百石罢了,还没自家弟弟新进议郎来的高。
司马懿突然变得紧张了起来,咽了口唾沫,小心的打量了下书房,确定安全之后,才压低声音道:“如今刘强曹弱,若是大将军事有不成,我家恐难以幸免,可若是欲让刘子升对我家网开一面,我兄弟二人势必要体现出足够的价值啊,大兄。”
司马朗身躯一震,猛的反应了过来,自家弟弟一反常态的高调献策,又毛遂自荐的前往汉中,打的竟然是这么个主意。
“你……”
司马朗抬起手指着司马懿,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却又怎么都说不出口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6731/555637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