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 第1341章 1328羡慕俩字都说腻了

第1341章 1328羡慕俩字都说腻了

推荐阅读:家族修仙:我靠抽卡发展家族签到百年,我种出通天灵族冻死风雪夜,重生真嫡女虐翻全家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千面之龙重生1977大时代向哥布林复仇的少女勇者兽世万人迷:娇软美人多子多福哈利波特:我和无数个我速通诸天

    第1341章 1328.羡慕俩字都说腻了
    一年半怎么了?
    哪个传统不都有个起点么,额尔德尼就说莲藕是他们的传统了。
    这项传统,就从现在开始。
    其他部族长老们,心里是在吐槽,但其实啊,特别羡慕。
    都说内蒙水草丰美,牛羊遍地。
    但真称得上水草丰美的顶级草原,面积不过十万平方公里,算上不那么顶级的草原,总面积也不过54.3万平方公里。
    而从现在这座帐篷出去,没多远就能看见的戈壁沙漠,面积就足足有45.8万平方公里。
    再加上四大沙地,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沙地的12.6万平方公里。
    荒漠干旱面积,足足60.93万平方公里。
    额尔德尼所在的库布齐沙漠,只是毛乌素的一部分而已。
    在座的各部族,一大半都生活在荒漠广布的地方。
    相对贫穷,落后,甚至喝的水都不够,努力生活。
    凭什么你额尔德尼的皮营圪台村,你们那一片,明明也在沙子边上讨生活。
    却在短短几年功夫,连荷池和水网都弄起来了。
    还拿大漠荷吸引游客。
    大沙漠里面种荷,挖莲藕,养鱼,生生造出一片江南水乡。
    太tm的……让人羡慕啊。
    水乡风光啊,不止曼苏尔那帮中东人喜欢。
    北方人更喜欢。
    要不怎么说是“北方人诱捕器”呢。
    南方人向往大漠、草原、白雪皑皑,一望无垠。
    但北方人最稀罕烟雨江南,柔情似水、诗意盎然。
    这就是缺什么爱什么。
    荷、细柳、温雨、轻雾,曲院风荷,那可都是江南风物的代表。
    摇着一只小船,在荷塘里采莲蓬,这副场景想想就美的慌。
    在网上看见视频看见图片都挪不开眼。
    这尼玛在家门口,在大漠边上,你们弄一大片荷池,谁受得了啊。
    在场这些长者们,有一个算一个。
    都去皮营圪台村看过新鲜。
    哎呦喂,那一片一片的荷池,满塘荷叶挤挤挨挨,碧玉雕琢;粉荷亭亭于其间,含羞半掩,恣意舒展。
    荷叶上蹲着小蛤蟆呱呱叫。
    小鱼在叶子底下快活的游,尾巴溅起水。
    巴图朝鲁还清晰的记得,他去的那次运气好。
    赶上一场雨,半夜下的。
    早晨起来出门一看,太阳出来,刮着点小风,还有些雾。
    大沙漠边上竟然能有雾,这找谁说理去。
    到荷池边上一看。
    那当真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古诗词照进现实了属于。
    巴图朝鲁当时就觉着,如果自己从小也生活在这种地方,没准也能做几首诗。
    奈何一辈子守着大戈壁,寒风呜呜吹,沙子呼呼飞,出门就光呸呸呸吐沙子了,啥都做不出来。
    看着眼前美景,憋半天也只憋出一句,“难怪人都说江南好,这风刮在脸上都水润润的,当真是好啊……”
    而且那地方,除了有荷池,也有草原,也有牧场,也能放牛羊。
    有普通的绿洲草场,也有跟现在脚下一样的马兰草草原。
    比这里宽,但没这里大。
    巴图朝鲁也就只能用这个安慰自己了。
    假装忘记了那边时间还长呢,好几批试种的马兰草,从沙漠边缘一路延伸进去的。
    同样延伸进去的还有在沙漠里面的那一座座高塔,以及高塔上延伸出去的长长臂膀,在大地上画出一排排巨大的圆。
    那是农田,足足几十万亩农田。
    种的是大土豆子。
    那土豆子虽然不能吃,但丰收的时候,哎呦喂,心里暖的啊。
    “尼玛!”
    想到这里巴图朝鲁就来气。
    当时带着参观的就是这个额尔德尼,那副嘴脸哦,跟现在一模一样。
    炫耀,可算有东西炫耀了。
    他们那除了大土豆子,还有化工厂。
    就放在离村子十几公里的工业区。
    为此还专门修了条铁路。
    全是新的。
    参观的时候,说的什么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生产啥的,巴图朝鲁没咋听懂。
    就知道那厂子大,干净,不往天上冒那些五颜六色的烟,边上水渠里的水也是清的,不是黄的红的绿的蓝的。
    也没怪味,一点不臭,也不刺鼻。
    要说味道,就是总弥漫着蒸粮食的味道,待时间长了容易饿。
    新东西就是好啊。
    在最开始规划的时候就把工业和环境和谐统一考虑在内。
    工厂干净漂亮,特别挣钱,靠着原料产地,大土豆子便宜。
    工业赚了钱反哺当地农业。
    水利设施哐哐上马,圆盘子农田在沙漠里一片一片开。
    草原牧场除了放养着牛羊,还能改善气候环境,减少水分蒸发,甚至冷凝空气里的水反补地下水。
    大漠、黄沙、高高的铁塔和铺向远方的农田。
    一望无际的草原,片片如云朵的羊群。
    还有蜿蜒河道连成片,连接着的如同一串串葡萄似的荷池。
    这些景物全堆在一块,还真是好看。
    还都有用。
    具体都是啥用巴图朝鲁没太弄明白,什么膨润土、解磷微生物菌剂,还有那个绿狐狸尾巴藻,名词太多不知道干啥的。
    但他亲眼看见了,那么大一片贫困村,肉眼可见的富裕起来了。
    特别是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们,一拨一拨的回来,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拿工资,谁愿意往外跑啊。
    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镇子跟着就热闹起来,小饭馆、理发店、超市、网吧、快递站、奶茶店……自然而然的就全冒出来了。
    巴图朝鲁去的那次,还在当地镇子里看到正在建的电影院……
    沙漠边上的小村子,什么时候有过电影院啊。
    即便皮营圪台村那片有十几个村子,外加一个镇。
    但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两三千,除了老人就是小孩。
    电影院肯定不是给他们盖的。
    人家是为了化工厂那上千工人,还有因为工厂,引来的更多的配套企业,交通啊,运输啊,仓储啊,还有镇子里那些快递站、小饭馆什么的。
    当时介绍了,一个产业工人,能带动八个就业。
    况且还有几十万亩大土豆子,也需要不少人类。
    再再况且,弄个荷池,引来多少游客啊……
    热闹,真热闹。
    羡慕俩字都说腻了……
    ——
    都是在大戈壁边上讨生活的人,只要去皮营圪台村看过之后,谁不想要,谁不想拥有。
    “忍耐”着额尔德尼的炫耀,不就是为了这个。
    但是之前向他取经,他还不说。
    一点不讲同族情分。
    其实额尔德尼哪是不说啊,他自己也搞不明白到底是咋回事,就觉着自己运气好。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让他给接着了。
    所以,额尔德尼给大伙指了条明路。
    若要求取真经,应当去拜真神。
    真神在哪?
    真神就在此地!
    额尔德尼借着莲藕羊肉汤,引出话头。
    一众长者们顺坡下驴,回忆起在皮营圪台村看到的种种景象。
    话里话外的……也不用里外。
    直接明牌了。
    博尔金·乌云长者代表各部族,特别是生活在戈壁沙漠和四大沙地周边的部族们。
    直接跟骆一航说道:“尊贵的骆先生,您像太阳一样照亮了皮营圪台。我们这些在戈壁沙漠边缘挣扎的部族,渴望您也能将这份光明带到我们的家园——让清泉涌流,百盛开!”
    不愧是长者,说话多有诗意。
    而他们的意思,骆一航早就听出来了。
    刚才说皮营圪台村,说的那么详细,吹捧的那么高,不就是想把皮营圪台村的荷池连片、工厂林立、年轻人回流也在他们那里复制一份么。
    骆一航端着羊汤,微笑着看了一圈诸位长者们。
    这些长者们虽然都穿着华丽的衣衫,身上戴满贵重配饰。
    能成为长者,家境肯定不差。
    但除了其中几位满面富态,是真富裕之外。
    其余大部分,比如巴图朝鲁,就像普通中老年人。
    甚至因为生活环境恶劣,一辈子劳作,皮肤粗糙,皱纹深邃,比内地的同龄人更显老。
    戈壁沙漠边上讨生活,日子不好过啊。
    而且他们也有跟绝大多数西北乡村同样的问题,年轻人都去城里了。
    家乡只有老人。
    甚至还更严重。
    就比如这些天在巴图朝鲁那边看到的,村子里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有一个。
    那真是全村人的儿孙啊,手机静音了,话费用完了,想在网上买东西,家里电视洗衣机坏了,全找他。
    摔了碰了,突发疾病,也全指着他开车送医院。
    难怪巴图朝鲁他们这些长者,说起皮营圪台村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那边热闹。
    ——
    骆一航放下汤碗,微笑着说道:“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你们也想要跟皮营圪台村一样的秋雁九号种植基地,工业酒精化工厂,甚至水网、荷池对吧。”
    一众长者忙不迭的点头。
    其中一位五十多岁的长者语气带着祈求,对骆一航说道:“小骆总您说的没错,我们真是太羡慕了。我们知道皮营圪台建起那么大产业不容易,都是同族,我们也不应该抢额尔德尼长者的产业。但为了我们旗35756个乡亲,我也只能拉下这张老脸不要,求您帮忙。”
    说完又面向额尔德尼,右手放在左胸上面,深深鞠躬致歉。
    就像他说的,都是同族,如果他们那边也搞起来同样一套,化工厂啊,荷池啊,肯定会分掉一部分皮营圪台村的市场,至少看荷的游客们又有了新选择。
    骆一航笑着摇摇头,回答道:“皮营圪台村那边是从秋雁九号开始的,然后才有了工业,有了服务业,有了旅游业。但他们那边能种出秋雁九号,是因为那里有一条河啊。最初的水源能保证,然后才有了后面这些。”
    此话一出。
    刚才开口的长者面露难色,他们那边没河。
    左右看看,许多人同样脸色很难看,沙漠边上,本就缺水。
    唯有几人欣喜万分,纷纷开口道:“我们那里有河。”、“我们有雪山的融水。”、“我们有井,深井。”
    “井不行吧,地下水没得补充,抽干就全完了。”
    几个人,喊出了几十个人的嗓门。
    但大多数人都在闭口无言。
    骆一航伸手压下诸位长者的讨论,开口接过话题,“不知各位看过秋雁九号的发布会没有,秋雁九号的试种,是先筛选了合适的环境,然后才从中挑选了皮营圪台村,秋雁九号种植条件还是比较苛刻的,我印象中各位的位置好像……”
    后面没有明说。
    秋雁九号的发布会自然是看了,即便当时没看,现在也都看了。
    此时也都想起来了,除了皮营圪台,他们的部族好像没几个在划定范围内。
    “那岂不是不行了?”最先开口那位长者,语气中带着失落。
    骆一航摆摆手,“不一定啊,秋雁九号只是我们培育的一个品种,其他的品种还有很多,总有一个适合的。即便都不合适,大不了专门培育都行。”
    骆一航那边本来就有这个规划。
    培育一些专精的小而美作物。
    它可能无法适应所有,但可以成为某一个地方的最最美味的特产。
    一县一极味,一乡一风味,每一个地方,都有这辈子不尝一次就相当于白活一世的美味。
    手里有育种4.0,说话就是硬气。
    此话一出,大家又激动起来。
    骆一航话还没完,“各位回去之后,可以通过您当地的农业部门,给我们发个邀请,我这边派人到您当地去实地考察一番,根据您当地条件,咱们再具体分析。”
    这是连流程都告诉了。
    说完,骆一航端起酒碗,“这也算报答各位长者一番接待。”
    所有人齐齐端起酒碗,什么都不说了,全在酒里。
    满饮之后,骆一航又提起话头,“其实啊,不管是产业也好,景致也好,归根结底,都要归在生态上。就比如这里……”
    骆一航指指脚下,“自从大戈壁中间有了这道草原,产生多大变化。”
    说起这个,巴图朝鲁又来精神了。
    在场所有人,都没有他感触的深啊。
    “那可不,这是惠及我们所有人的大好事啊,新闻里怎么说的,绿色屏障,阻挡风沙的绿色护盾。”说着,再次举起酒碗,“敬骆总!”
    再喝一碗,骆一航有点上头,主要是被夸赞心里爽啊。
    眼珠一转,又想搞个大新闻……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6779/637430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