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立马吴山第一峰(四)
推荐阅读:家族修仙:我靠抽卡发展家族、签到百年,我种出通天灵族、冻死风雪夜,重生真嫡女虐翻全家、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千面之龙、重生1977大时代、向哥布林复仇的少女勇者、兽世万人迷:娇软美人多子多福、哈利波特:我和无数个我速通诸天、
第523章 立马吴山第一峰(四)
就在扬州城内杀声鼎沸,拱卫李星云的宫卫军佯装溃散诱敌深入,假李骤然现身刺杀张颢,徐温于望楼上惊疑不定、进退维谷——这短短数个时辰之内。
长江以北,集结禁军与地方辅军超过三十万兵马的三路江北大军,已是不约而同的同时接收汴京诏令,而后齐齐南下渡江。
坐镇江陵的王彦章,亲率麾下千艘战船顺江东下,却并不急于进入洞庭湖域寻楚军水师决战,而是凭借其绝对的数量与质量优势,顺江直下,剑指鄂州(今武汉)。
鄂州地处长江中游,江面于此收束,水道相对狭窄,历来是搭建浮桥、控扼南北的战略要冲,更重要的是,作为淮河防线与长江防线的西部衔接点,鄂州亦是屏障淮南与江南腹地最重要的十字路口,战略机动性极强。
北军就算一时不能破城,但只要能封锁住鄂州水域,便如同扼住了长江的咽喉,不仅能彻底切断吴国溯江西援楚地的水路通道,更能为自颍州南下的王宗侃中路大军打开一条畅通的汇合路径,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南北对峙近一年,南唐对此心知肚明,因为北军不控制鄂州,便根本没可能图谋长沙,所以南唐长江水师的主力,几乎尽数集结于鄂州水域,严阵以待。
因此北军此番南下虽疾如闪电,于南唐而言,却也不过是以逸待劳、正面迎敌之局罢了。
所以自然而然的,且不提北朝西路军七百余艘战船顺江而下,一直到鄂州之前都如入无人之境,也不提与鄂州隔江互为犄角的“卫星城”汉阳亦在同时被北朝复州、安州方向的地方辅军围攻。
在北军水师主力推进至鄂州城北水域后,南北第一战,亦可能是整场南征中规模最宏大的水战,便于鄂州城北的鹦鹉洲一线轰然爆发。
鹦鹉洲是一座形如江岛的江心洲,也是鄂州水师防御体系的军港中心,搭配江北的汉阳城、鄂州西面的鲁山,以及本就与鹦鹉洲毗邻的鄂州城,互相呼应,构成一道天然的水上堡垒。
南唐水师便依托洲岛地势,建立了横跨整个江面的水寨军港。
连绵楼船巨舰连亘如城,锁住江面。而在这些楼船之后,则隐藏着大量灵活机动的小型艨艟、走舸,用以随时准备从巨舰的间隙冲出,进行袭扰和接舷战。
更阴险的是,在南唐楼船阵前的江面之下,还提前设置了大量暗桩和横江铁索,用以迟滞、破坏北军大型战舰的冲击。洲岛之上,亦尽可能的陈放大型投石机,待北军船队进入射程时便可以远程轰击。
所谓步步杀机,不外如是。
王彦章虽总督西路军,却并不直接指挥水战。
故水师督军王先成、水军都指挥使史弘肇,便指挥着已整合完毕的原荆南、蜀中水军,以大小七百余艘战船,依据舰型优劣布阵前压,复而又用轻舟探路锁定暗桩分布。
南唐军自不会任由北军从容勘位,遂立刻从楼船和洲岛上发射箭矢,用以驱散北军的工兵。
但北军的大型楼船和斗舰已然前压至一定距离,船上的床弩和轻型抛石机也开始进行压制性射击,虽然准头因距离和江流受到影响,但密集的弩箭石弹依旧有效干扰了南唐军的阻击,为前出的轻舟队争取作业时间。
直至南唐预设的障碍区域被大致探明,北军舰队中便立刻驶出满载着手持斧凿锯锤的工兵士卒的蒙冲,在主舰队的强力掩护下,迅速靠近已标记的障碍点后,工兵们便跃入水中,或奋力砍伐木桩、或用石油熔断铁索。
这本就是南唐军用以迟滞北军然后尽可能造成杀伤的战略准备,故南唐军的箭矢和砲石简直是不要钱的泼洒,给北军的清理作业造成了巨大伤亡。
无数轻舟被击沉,水面上泛起血色。但北军仍旧不退,只是奋力开凿通道,好像于他们而言,仿佛清除障碍便是胜机所在,立时就能大破南唐水师一样。
江面上,箭矢蔽空,往来交错,砲石砸落激起阵阵水柱。双方的远程武器虽都受制于距离、风速、江浪等因素,准头有限,但都拼死朝着对方倾泻火力。
故一时之间,数百米的江面之上,唯有弓弦震颤声、巨石破风声、以及士卒中箭落水的惨叫声混杂一片,不绝于耳,恍若已成修罗场。
待主要通道被大致清理出来后,早已等待多时的王彦章沉着脸,终于肃然让中军下达楼船前出的命令。
见对方主力前压而来,南唐军立刻从鹦鹉洲与鄂州城头向北军楼船投掷砲石,而楼船动辄便大如城堡,如此一来,砲石的击中率便能够达到极为可观的程度,只是鄂州城头距离尚远,远远抛射几轮后,便不再浪费石头。
但就算如此,北军仍然不断有楼船的船体被巨石击中,木屑飞溅,不过这种程度的伤害,却是远远不够让这等水中霸主达到致命损失的。
及至北军楼船舰队终于逼近到与南唐主力楼船阵几乎短兵相接的距离时,南唐水师主帅也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毕竟不管如何,也不能让北军轻易靠近水寨,必须主动接战,利用己方艨艟、走舸的灵活性进行缠斗。
号角声中,大量南唐小型战船从巨型楼船的间隙中蜂拥而出,如同灵活的鱼群,试图贴近那一座座笨重的楼船,进行他们擅长的接舷跳帮战。
南唐的楼船也开始调整位置,弩窗后的射手疯狂放箭,试图压制北军舰船甲板上的活动。
然而,让南唐水师错愕的是,对方楼船在逼近距离后,竟然又主动停下,复而调整风帆,桨手齐力,如同移动的山峦,使得整片侧舷暴露在他们面前。
北军如此善解人意,岂不快哉?
南唐上下本就善于水战的将士们顿时大喜,纷纷鼓噪上前,打算用他们最为熟悉的水战模式,一举终结战局时——
便见北军那些楼船上,一直架在垛口后被覆盖着的厚重油布,突然被猛地扯下。
而这个时候,南唐军的将士们也才有不少人后知后觉的发现,北军船体上的弩窗怎生那般大?黑黝黝的,跟个大洞似的,还突然露出了一门门闪烁着冷硬金属光泽的铁疙瘩,晃眼一看,北军一艘楼船的左右一面,就起码有近二十个这样的铁疙瘩,正森然朝向南唐的主力楼船。
南唐士卒大多愕然,不知此为何物。唯有少数军官这会才骤然醒悟,明白了北军的楼船为何要比自家的船吃水要深,速度也更缓?
下一刻,他们就得到了答案。
“轰!!!”
“轰!!!”
“轰!!!”
雷鸣般的巨响接连炸开,瞬间压过了战场上所有的江涛万声。
炮口喷吐着烈焰与浓烟,数艘楼船齐发,便是无数枚炮弹轰出,呼啸着划破江水雨雾,以一种这个时代水战从未见过的粗暴方式,狠狠砸入南唐船阵。
一艘南唐主力楼船正试图横过船身,用侧舷的弩箭攻击北军,却正好将庞大的侧影暴露在炮口之下。
一枚炮弹直接命中了它的水线附近,猝然间,木屑爆裂、浆手惨嚎,一个巨大的窟窿瞬间出现,江水疯狂倒灌,船体剧烈摇晃,船上的士兵被震得东倒西歪,惊叫声四起。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由于双方主力舰队实在太近,北军的炮手们完全不用测距瞄准,他们动作迅捷,只管装药、填弹,然后点燃引信。
更多的炮弹接踵而至,数不尽的南唐战船被直接轰穿甲板、击碎船舷,有的甚至一炮之下即断为两截,失去控制打着旋下沉。
近距离的炮击威力惊人,往往一击便能重创甚至摧毁一艘中型战船。
而这种炮弹甚至不是最恐怖的,待第一轮炮弹齐发完毕,第二轮发出的弹药,却是包裹着硫磺和石灰的霹雳炮。
这种炮甫一被轰入南唐舰队中,即便是落入水中,也会立刻产生烈火爆炸,同时将石灰迸溅出来,南唐主力舰队的水军被眯瞎眼睛还是次要,最重要的是,经此霹雳炮轰击,南唐不少战船直接燃烧起来,顿时火光四起、石灰弥漫,直接扑都扑不灭。
南唐水师完全被彻底打懵了。
他们预想中的接舷白刃战没有发生,迎接他们的是从未经历过的毁灭性轰击。主动出击的船队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火墙,顷刻间损失惨重。
无数正面硬接炮弹的南唐水兵又惊又惧,不论他们的船体有没有中弹,每个人的第一个念头都是跳下甲板,落入江水之中,挣扎向水寨或者其他小船游动逃窜。
但北军显然没有怜悯的打算,楼船和斗舰上的弓弩手们趁机居高临下,对着江中挣扎的南唐落水士兵进行无差别的射杀。
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江面上顷刻间就泛起大片大片的血红。侥幸未被击沉的南唐楼船惊慌失措,纷纷转舵后退,想要掉头试图逃回水寨,用以保住主力战船。
但如此举措,却反而冲乱了他们自己后方的阵型。
从未经历此等火器轰击的南唐水师,整个江防体系在短短数刻之内便已土崩瓦解。恐慌顷刻间就已在南唐水师中蔓延数里,遏制不住,许多船只在恐慌之下,开始不顾号令,自行规避。
史弘肇、王先成抓住战机,立刻下令全军压上。
北军水师士气大振,趁势发动总攻。南唐水师在主动献出自己的楼船主力接受炮火洗礼后,余下的中小战船竟然直接支撑不住,战线崩溃,或降或逃。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由余仲亲率的数万步骑精锐,也早已在江北岸准备就绪。
在水师的掩护下,数万精锐乘坐无数早已备好的舟船、舢板,趁着南唐水军主力遭北军舰队重创、无暇他顾的时机,开始强渡长江。
鹦鹉洲上的守军注意力本就尽被江面上的主力决战吸引,且沿岸工事又遭炮火与败船冲击,军心已然摇荡。所以余仲率领的登陆部队几乎未遇到强有力的抵抗,便成功抢滩上岸。
而登岸步卒一踏上陆地,便立刻结阵,向洲岛腹地的南唐水寨发动猛攻。
岛上的南唐守军和工匠、水手仓促应战,却如何抵挡得住这些汴京禁军的突击?
顷刻之间,水寨据点、泊位、以及那些正好用于轰击鄂州城的重型投石机,就此直接落入北军之手。
鹦鹉洲一失,便意味着南唐长江水师的基地仅仅在几个时辰之间,就被北军直接端掉,残存的舰船也就此失去了最重要的根基。
许多还未来得及参战的舰船除了懵逼还是懵逼,除了大部投降外,也有小部向下游东逃至樊港。
而王彦章怎么可能只甘心吃下区区一座鹦鹉洲,待余仲控制江心水寨后,他毫不停留,令余仲部在鄂州守军愕然的眼皮子底下,继续南渡,却是直接猛攻鄂州城西面的战略要地鲁山。
一旦夺取鲁山,北军便在长江南岸获得了立足点,不仅可以直接威胁鄂州城侧翼,更能与北岸攻击汉阳城的辅军、江面上的水师形成对鄂州的立体合围之势。
至于余仲何时能拿下鲁山不提,王彦章在令王先成驻守鹦鹉洲水寨的同时,又令史弘肇领着主力横跨长江,直渡北岸,与复州、安州方向的辅军兵合一处,会攻汉阳。
复州、安州的州兵本就已有两万,此番再有王彦章麾下的数万禁军主力,大军合围之下,架起云梯冲车,辅以随军携带的攻城火炮轰击城门,攻下汉阳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汉阳守军见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也当即请降。
于是乎,仅仅只是南征首日,南唐水师便直接大败,丢失了水军基地,亦失了与鄂州遥相呼应的汉阳。而当日下午,鄂州守军肝胆俱裂,竟不敢出城援救,只是眼睁睁看着鲁山易主。
就此,长江上下游被彻底隔绝,吴国主力将被锁在江东,而北军西路军却可自如选择西进洞庭湖还是东下鄱阳湖,战略主动尽握其手。
而所谓三路大军齐下江南,西路军虽已雷霆万钧般直下鹦鹉洲、鲁山、汉阳三处要地,中路三万兵马在王宗侃的统领下,却并没有急于求成,只是稳扎稳打的扫清障碍,稳固战线。
中路军自颍州沿颖水南下光州后,拱卫光州城并控扼淮水支流的固始、南城等外围据点,在北军主力与地方辅军的配合清剿下,便如巨磨碾过,皆被迅速荡平。
至此,王宗侃才不急不徐的兵临光州城下。
光州位居寿州上游,也是淮河南岸的重镇,虽距离寿州尚有四百余里,似乎看起来对寿州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此地控扼汝水通道,是北军经略淮南、绕道寿州南下直接威胁吴国腹地的重要前进基地,光州若失,则汝水通道洞开,大军便可直趋黄州。
届时,上,可与西路军形成东西夹击楚地之势;下,则可直接取蕲州,配合东路军卡死吴国与楚国淮河-长江的横向支援通道。
除此之外,若是中路军在蕲州站稳脚跟,则还可以向东抢占皖口,让中路军最先达成四路大军包围金陵(南京)的战略目的。
当然,王宗侃深谙兵法,稳扎稳打,也并不急于发动蚁附攻城。大军合围后,伐木立寨,打造攻城器械,摆出了长期围困的架势。
但背地里,来自中原的粮秣军械,却通过汝水漕运,源源不断输送至城下。甚至还有少量由工部与旱魃抢工赶制的轻型火炮也正在悄悄运抵前线,蓄势待发。
相较于西路与中路,东线战场,战况便显得最为直观了。
东路军主帅贺瑰在围了寿州长达半年后,收到萧砚诏令的第一时间,便直接亲率两万东路军,依托投石车与火炮,对淮南重镇寿州发动正面强攻。
而北军士卒顶着密集的箭矢礌石,悍不畏死的攀爬云梯猛攻。城头吴军亦深知寿州乃扬州屏障,也抵抗得异常顽强。
所以寿州城下,一整日都是杀声震天,云梯冲车屡仆屡进,士卒攀城而上,与守军展开残酷的拉锯战,城下尸积如山。
但东路军存在的意义,本来也不是要多快就攻破寿州,而在于以自身为饵,将淮南主力牢牢吸引、消耗于此坚城之下,使得吴国无法他顾。
且不止于此,东路军除却主力部队外,尚有泗州、徐州方向的三万辅军配以主力策应。
三万辅军,平分为二。
一支沿淮河东进,负责攻占或控制下蔡镇等淮河沿线要地,建立防线,用以监视下游濠州、楚州方向的吴国水军动向,阻止其溯流而上支援寿州。
另一支则负责围困寿州西面的正阳关,用以构筑营垒工事。
正阳关是淮南北上的陆路咽喉,将一万五千兵马楔入此地,一可保护东路军来自淮北方向的粮道安全;二可拦截任何从淮南腹地如庐州、扬州方向北上来援寿州的吴军。
东路军遂成一道枷锁,以数万大军不计代价的后果,将寿州变为一座孤城,使其动弹不得,只能坐待最终的命运。
当然,这个命运,今日过后,天下人就已经可以清晰预见了。
洪武元年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天子诏下,王师南征。
于是,王师浩荡,三路齐发,或以雷霆万钧之势破江锁,或以稳扎稳打之态叩淮西,或以铁壁合围之策钉孤城。
王师如入无人之境,南唐苦心经营之江防体系,于王师之前,一日之内,竟已千疮百孔。
天倾东南,烽火焚江,至此已成。
(本章完)
就在扬州城内杀声鼎沸,拱卫李星云的宫卫军佯装溃散诱敌深入,假李骤然现身刺杀张颢,徐温于望楼上惊疑不定、进退维谷——这短短数个时辰之内。
长江以北,集结禁军与地方辅军超过三十万兵马的三路江北大军,已是不约而同的同时接收汴京诏令,而后齐齐南下渡江。
坐镇江陵的王彦章,亲率麾下千艘战船顺江东下,却并不急于进入洞庭湖域寻楚军水师决战,而是凭借其绝对的数量与质量优势,顺江直下,剑指鄂州(今武汉)。
鄂州地处长江中游,江面于此收束,水道相对狭窄,历来是搭建浮桥、控扼南北的战略要冲,更重要的是,作为淮河防线与长江防线的西部衔接点,鄂州亦是屏障淮南与江南腹地最重要的十字路口,战略机动性极强。
北军就算一时不能破城,但只要能封锁住鄂州水域,便如同扼住了长江的咽喉,不仅能彻底切断吴国溯江西援楚地的水路通道,更能为自颍州南下的王宗侃中路大军打开一条畅通的汇合路径,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南北对峙近一年,南唐对此心知肚明,因为北军不控制鄂州,便根本没可能图谋长沙,所以南唐长江水师的主力,几乎尽数集结于鄂州水域,严阵以待。
因此北军此番南下虽疾如闪电,于南唐而言,却也不过是以逸待劳、正面迎敌之局罢了。
所以自然而然的,且不提北朝西路军七百余艘战船顺江而下,一直到鄂州之前都如入无人之境,也不提与鄂州隔江互为犄角的“卫星城”汉阳亦在同时被北朝复州、安州方向的地方辅军围攻。
在北军水师主力推进至鄂州城北水域后,南北第一战,亦可能是整场南征中规模最宏大的水战,便于鄂州城北的鹦鹉洲一线轰然爆发。
鹦鹉洲是一座形如江岛的江心洲,也是鄂州水师防御体系的军港中心,搭配江北的汉阳城、鄂州西面的鲁山,以及本就与鹦鹉洲毗邻的鄂州城,互相呼应,构成一道天然的水上堡垒。
南唐水师便依托洲岛地势,建立了横跨整个江面的水寨军港。
连绵楼船巨舰连亘如城,锁住江面。而在这些楼船之后,则隐藏着大量灵活机动的小型艨艟、走舸,用以随时准备从巨舰的间隙冲出,进行袭扰和接舷战。
更阴险的是,在南唐楼船阵前的江面之下,还提前设置了大量暗桩和横江铁索,用以迟滞、破坏北军大型战舰的冲击。洲岛之上,亦尽可能的陈放大型投石机,待北军船队进入射程时便可以远程轰击。
所谓步步杀机,不外如是。
王彦章虽总督西路军,却并不直接指挥水战。
故水师督军王先成、水军都指挥使史弘肇,便指挥着已整合完毕的原荆南、蜀中水军,以大小七百余艘战船,依据舰型优劣布阵前压,复而又用轻舟探路锁定暗桩分布。
南唐军自不会任由北军从容勘位,遂立刻从楼船和洲岛上发射箭矢,用以驱散北军的工兵。
但北军的大型楼船和斗舰已然前压至一定距离,船上的床弩和轻型抛石机也开始进行压制性射击,虽然准头因距离和江流受到影响,但密集的弩箭石弹依旧有效干扰了南唐军的阻击,为前出的轻舟队争取作业时间。
直至南唐预设的障碍区域被大致探明,北军舰队中便立刻驶出满载着手持斧凿锯锤的工兵士卒的蒙冲,在主舰队的强力掩护下,迅速靠近已标记的障碍点后,工兵们便跃入水中,或奋力砍伐木桩、或用石油熔断铁索。
这本就是南唐军用以迟滞北军然后尽可能造成杀伤的战略准备,故南唐军的箭矢和砲石简直是不要钱的泼洒,给北军的清理作业造成了巨大伤亡。
无数轻舟被击沉,水面上泛起血色。但北军仍旧不退,只是奋力开凿通道,好像于他们而言,仿佛清除障碍便是胜机所在,立时就能大破南唐水师一样。
江面上,箭矢蔽空,往来交错,砲石砸落激起阵阵水柱。双方的远程武器虽都受制于距离、风速、江浪等因素,准头有限,但都拼死朝着对方倾泻火力。
故一时之间,数百米的江面之上,唯有弓弦震颤声、巨石破风声、以及士卒中箭落水的惨叫声混杂一片,不绝于耳,恍若已成修罗场。
待主要通道被大致清理出来后,早已等待多时的王彦章沉着脸,终于肃然让中军下达楼船前出的命令。
见对方主力前压而来,南唐军立刻从鹦鹉洲与鄂州城头向北军楼船投掷砲石,而楼船动辄便大如城堡,如此一来,砲石的击中率便能够达到极为可观的程度,只是鄂州城头距离尚远,远远抛射几轮后,便不再浪费石头。
但就算如此,北军仍然不断有楼船的船体被巨石击中,木屑飞溅,不过这种程度的伤害,却是远远不够让这等水中霸主达到致命损失的。
及至北军楼船舰队终于逼近到与南唐主力楼船阵几乎短兵相接的距离时,南唐水师主帅也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毕竟不管如何,也不能让北军轻易靠近水寨,必须主动接战,利用己方艨艟、走舸的灵活性进行缠斗。
号角声中,大量南唐小型战船从巨型楼船的间隙中蜂拥而出,如同灵活的鱼群,试图贴近那一座座笨重的楼船,进行他们擅长的接舷跳帮战。
南唐的楼船也开始调整位置,弩窗后的射手疯狂放箭,试图压制北军舰船甲板上的活动。
然而,让南唐水师错愕的是,对方楼船在逼近距离后,竟然又主动停下,复而调整风帆,桨手齐力,如同移动的山峦,使得整片侧舷暴露在他们面前。
北军如此善解人意,岂不快哉?
南唐上下本就善于水战的将士们顿时大喜,纷纷鼓噪上前,打算用他们最为熟悉的水战模式,一举终结战局时——
便见北军那些楼船上,一直架在垛口后被覆盖着的厚重油布,突然被猛地扯下。
而这个时候,南唐军的将士们也才有不少人后知后觉的发现,北军船体上的弩窗怎生那般大?黑黝黝的,跟个大洞似的,还突然露出了一门门闪烁着冷硬金属光泽的铁疙瘩,晃眼一看,北军一艘楼船的左右一面,就起码有近二十个这样的铁疙瘩,正森然朝向南唐的主力楼船。
南唐士卒大多愕然,不知此为何物。唯有少数军官这会才骤然醒悟,明白了北军的楼船为何要比自家的船吃水要深,速度也更缓?
下一刻,他们就得到了答案。
“轰!!!”
“轰!!!”
“轰!!!”
雷鸣般的巨响接连炸开,瞬间压过了战场上所有的江涛万声。
炮口喷吐着烈焰与浓烟,数艘楼船齐发,便是无数枚炮弹轰出,呼啸着划破江水雨雾,以一种这个时代水战从未见过的粗暴方式,狠狠砸入南唐船阵。
一艘南唐主力楼船正试图横过船身,用侧舷的弩箭攻击北军,却正好将庞大的侧影暴露在炮口之下。
一枚炮弹直接命中了它的水线附近,猝然间,木屑爆裂、浆手惨嚎,一个巨大的窟窿瞬间出现,江水疯狂倒灌,船体剧烈摇晃,船上的士兵被震得东倒西歪,惊叫声四起。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由于双方主力舰队实在太近,北军的炮手们完全不用测距瞄准,他们动作迅捷,只管装药、填弹,然后点燃引信。
更多的炮弹接踵而至,数不尽的南唐战船被直接轰穿甲板、击碎船舷,有的甚至一炮之下即断为两截,失去控制打着旋下沉。
近距离的炮击威力惊人,往往一击便能重创甚至摧毁一艘中型战船。
而这种炮弹甚至不是最恐怖的,待第一轮炮弹齐发完毕,第二轮发出的弹药,却是包裹着硫磺和石灰的霹雳炮。
这种炮甫一被轰入南唐舰队中,即便是落入水中,也会立刻产生烈火爆炸,同时将石灰迸溅出来,南唐主力舰队的水军被眯瞎眼睛还是次要,最重要的是,经此霹雳炮轰击,南唐不少战船直接燃烧起来,顿时火光四起、石灰弥漫,直接扑都扑不灭。
南唐水师完全被彻底打懵了。
他们预想中的接舷白刃战没有发生,迎接他们的是从未经历过的毁灭性轰击。主动出击的船队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火墙,顷刻间损失惨重。
无数正面硬接炮弹的南唐水兵又惊又惧,不论他们的船体有没有中弹,每个人的第一个念头都是跳下甲板,落入江水之中,挣扎向水寨或者其他小船游动逃窜。
但北军显然没有怜悯的打算,楼船和斗舰上的弓弩手们趁机居高临下,对着江中挣扎的南唐落水士兵进行无差别的射杀。
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江面上顷刻间就泛起大片大片的血红。侥幸未被击沉的南唐楼船惊慌失措,纷纷转舵后退,想要掉头试图逃回水寨,用以保住主力战船。
但如此举措,却反而冲乱了他们自己后方的阵型。
从未经历此等火器轰击的南唐水师,整个江防体系在短短数刻之内便已土崩瓦解。恐慌顷刻间就已在南唐水师中蔓延数里,遏制不住,许多船只在恐慌之下,开始不顾号令,自行规避。
史弘肇、王先成抓住战机,立刻下令全军压上。
北军水师士气大振,趁势发动总攻。南唐水师在主动献出自己的楼船主力接受炮火洗礼后,余下的中小战船竟然直接支撑不住,战线崩溃,或降或逃。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由余仲亲率的数万步骑精锐,也早已在江北岸准备就绪。
在水师的掩护下,数万精锐乘坐无数早已备好的舟船、舢板,趁着南唐水军主力遭北军舰队重创、无暇他顾的时机,开始强渡长江。
鹦鹉洲上的守军注意力本就尽被江面上的主力决战吸引,且沿岸工事又遭炮火与败船冲击,军心已然摇荡。所以余仲率领的登陆部队几乎未遇到强有力的抵抗,便成功抢滩上岸。
而登岸步卒一踏上陆地,便立刻结阵,向洲岛腹地的南唐水寨发动猛攻。
岛上的南唐守军和工匠、水手仓促应战,却如何抵挡得住这些汴京禁军的突击?
顷刻之间,水寨据点、泊位、以及那些正好用于轰击鄂州城的重型投石机,就此直接落入北军之手。
鹦鹉洲一失,便意味着南唐长江水师的基地仅仅在几个时辰之间,就被北军直接端掉,残存的舰船也就此失去了最重要的根基。
许多还未来得及参战的舰船除了懵逼还是懵逼,除了大部投降外,也有小部向下游东逃至樊港。
而王彦章怎么可能只甘心吃下区区一座鹦鹉洲,待余仲控制江心水寨后,他毫不停留,令余仲部在鄂州守军愕然的眼皮子底下,继续南渡,却是直接猛攻鄂州城西面的战略要地鲁山。
一旦夺取鲁山,北军便在长江南岸获得了立足点,不仅可以直接威胁鄂州城侧翼,更能与北岸攻击汉阳城的辅军、江面上的水师形成对鄂州的立体合围之势。
至于余仲何时能拿下鲁山不提,王彦章在令王先成驻守鹦鹉洲水寨的同时,又令史弘肇领着主力横跨长江,直渡北岸,与复州、安州方向的辅军兵合一处,会攻汉阳。
复州、安州的州兵本就已有两万,此番再有王彦章麾下的数万禁军主力,大军合围之下,架起云梯冲车,辅以随军携带的攻城火炮轰击城门,攻下汉阳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汉阳守军见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也当即请降。
于是乎,仅仅只是南征首日,南唐水师便直接大败,丢失了水军基地,亦失了与鄂州遥相呼应的汉阳。而当日下午,鄂州守军肝胆俱裂,竟不敢出城援救,只是眼睁睁看着鲁山易主。
就此,长江上下游被彻底隔绝,吴国主力将被锁在江东,而北军西路军却可自如选择西进洞庭湖还是东下鄱阳湖,战略主动尽握其手。
而所谓三路大军齐下江南,西路军虽已雷霆万钧般直下鹦鹉洲、鲁山、汉阳三处要地,中路三万兵马在王宗侃的统领下,却并没有急于求成,只是稳扎稳打的扫清障碍,稳固战线。
中路军自颍州沿颖水南下光州后,拱卫光州城并控扼淮水支流的固始、南城等外围据点,在北军主力与地方辅军的配合清剿下,便如巨磨碾过,皆被迅速荡平。
至此,王宗侃才不急不徐的兵临光州城下。
光州位居寿州上游,也是淮河南岸的重镇,虽距离寿州尚有四百余里,似乎看起来对寿州起不到什么作用。
但此地控扼汝水通道,是北军经略淮南、绕道寿州南下直接威胁吴国腹地的重要前进基地,光州若失,则汝水通道洞开,大军便可直趋黄州。
届时,上,可与西路军形成东西夹击楚地之势;下,则可直接取蕲州,配合东路军卡死吴国与楚国淮河-长江的横向支援通道。
除此之外,若是中路军在蕲州站稳脚跟,则还可以向东抢占皖口,让中路军最先达成四路大军包围金陵(南京)的战略目的。
当然,王宗侃深谙兵法,稳扎稳打,也并不急于发动蚁附攻城。大军合围后,伐木立寨,打造攻城器械,摆出了长期围困的架势。
但背地里,来自中原的粮秣军械,却通过汝水漕运,源源不断输送至城下。甚至还有少量由工部与旱魃抢工赶制的轻型火炮也正在悄悄运抵前线,蓄势待发。
相较于西路与中路,东线战场,战况便显得最为直观了。
东路军主帅贺瑰在围了寿州长达半年后,收到萧砚诏令的第一时间,便直接亲率两万东路军,依托投石车与火炮,对淮南重镇寿州发动正面强攻。
而北军士卒顶着密集的箭矢礌石,悍不畏死的攀爬云梯猛攻。城头吴军亦深知寿州乃扬州屏障,也抵抗得异常顽强。
所以寿州城下,一整日都是杀声震天,云梯冲车屡仆屡进,士卒攀城而上,与守军展开残酷的拉锯战,城下尸积如山。
但东路军存在的意义,本来也不是要多快就攻破寿州,而在于以自身为饵,将淮南主力牢牢吸引、消耗于此坚城之下,使得吴国无法他顾。
且不止于此,东路军除却主力部队外,尚有泗州、徐州方向的三万辅军配以主力策应。
三万辅军,平分为二。
一支沿淮河东进,负责攻占或控制下蔡镇等淮河沿线要地,建立防线,用以监视下游濠州、楚州方向的吴国水军动向,阻止其溯流而上支援寿州。
另一支则负责围困寿州西面的正阳关,用以构筑营垒工事。
正阳关是淮南北上的陆路咽喉,将一万五千兵马楔入此地,一可保护东路军来自淮北方向的粮道安全;二可拦截任何从淮南腹地如庐州、扬州方向北上来援寿州的吴军。
东路军遂成一道枷锁,以数万大军不计代价的后果,将寿州变为一座孤城,使其动弹不得,只能坐待最终的命运。
当然,这个命运,今日过后,天下人就已经可以清晰预见了。
洪武元年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天子诏下,王师南征。
于是,王师浩荡,三路齐发,或以雷霆万钧之势破江锁,或以稳扎稳打之态叩淮西,或以铁壁合围之策钉孤城。
王师如入无人之境,南唐苦心经营之江防体系,于王师之前,一日之内,竟已千疮百孔。
天倾东南,烽火焚江,至此已成。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7426/637443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