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568章 “公安表彰”

第568章 “公安表彰”

推荐阅读:逍遥小县令,开局皇帝微服私访玄学丑妃算卦灵,霉运通通都退散大楚第一逍遥王柯南之柯学漫画家工藤悠二从超古代开始的假面骑士起源乐园!通天剑祖骨王:恭迎王的诞生公公,这些武功你真会啊?分手后我暴富,前女友哭着跪求原谅

    第568章 “公安表彰.”
    “江弦同志!”
    孙寅贵一见到江弦,满脸激动的拉住江弦,“感谢!万分感谢!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您对我们‘百龙’的帮助!”
    “哈哈。”
    江弦一脸平静,“没什么好谢的,说不上是我们帮助了‘百龙’,当初这赞助费也是您结结实实从口袋里掏出来的,谈不上帮助,咱们算是互相成就。”
    “哎呀您这话说的客气了,太客气了。”
    孙寅贵这会儿那叫一个亲切,“怎么不是帮助呢?您可能都不知道我们矿泉壶卖的有多火,这销量说是《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前的十倍都不为过,您说要不是您心思,给我们‘百龙’打那么别出心裁的广告,我们现在能赚这么多么?您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我们必须感谢您,小周、小周.”
    孙寅贵喊了个名字,很快有个年轻小伙拎过来一个大行李袋子。
    “江弦同志.江老师,一点儿谢礼,不成敬意。”孙寅贵说着打开行李袋子。
    江弦见此状况,额头青筋一跳,后撤步加摆手,“哎呦,孙总,你别这样!使不得、使不得”
    “江老师,您甭客气。”
    孙寅贵拉开拉链,露出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我们隆回老家的一点儿特产,这是大蒜,红皮儿的,这是辣椒,这是腰带柿子,这是猪血粑,就是猪血做的丸子。
    这玩意您拿回家,清蒸或者清煮都行,也能炒菜,放点儿热油,再放点儿椒粉炸香了,再扔进去几片姜片,来回那么一翻炒,特别香就是少放点儿盐.”
    “呃。”
    江弦挠挠下巴。
    这年头的人还真是又清澈又愚蠢。
    就拿这个考验干部?
    哪个干部经不起这样的考验?
    不过孙寅贵也不是完全不懂人情世故,一袋子东西给江弦讲完,又掏出个红包,往朱虹那儿塞过去:
    “.咳咳,这是我们‘百龙’矿泉壶拿给《编辑部的故事》剧组的感谢费。”
    “哎呀。”
    朱虹看着里面厚厚一沓钞票,手不由自主的就伸了过去,又马上意识到这么做不对,赶紧缩回去,她没经历过这种场面,不知道该怎么拒绝,立马求助的看向江弦。
    不得不说,她这楚楚可怜的模样,很有她姐姐朱琳的神韵,看着分外惹人爱怜。
    “咳咳。”
    江弦轻咳两声,有意无意的挡在朱虹前面,“孙老板,拿钱就不合适了,我们不能收人民群众一针一线,你这不是让我们犯错误么。”
    “怎么会是错误呢?”
    孙寅贵摆摆手,“这是我们‘百龙矿泉壶’的一点儿心意,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
    在旁边儿看着红包看的眼都快红了的王硕、冯晓刚知道,这对他确实不算什么。
    记得这姓孙的第一回来的时候,是带了六七个人,从一辆黄色小面包车里下来的。
    刚才冯晓刚可亲眼看着了。
    这位矿泉壶的老板,是坐着一辆漆黑的奔驰w123过来感谢剧组的。
    冯晓刚就没见过那么大的车。
    奔驰w123的车身尺寸也确实国内进口车天板的存在。
    4725mm、1764mm、1435mm,轴距2785mm。
    业内向来都把这款w123看作是奔驰的标杆,认为这是20世纪最好的4门汽车之一,无论在设计工艺,还是安全性、实用性和耐用性方面都非常出色。
    值得一提,在安全配置方面,这辆w123绝对代表了世界顶级水平,不仅可选装abs刹车防抱死系统,还出现了安全气囊的设计。
    此外,还具备更加坚固的乘员舱,以及车头更大的碰撞缓冲区。
    这些装备直接符合了30年后的安全设计标准。
    同时呢,w123还装备了可溃缩转向柱,这就又提升了车辆在碰撞时对驾驶员的保护。
    嗯,说出来可能不信,这辆奔驰还是一汽的。
    没错,一汽奔驰!
    从进入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的汽车工业就进入了合资阶段。
    京城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相继问世。
    嗯,作为共和国汽车产业的长子,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汽直接非常高瞻远瞩的把目光投向了奔驰。
    奔驰那边儿呢,也已经有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一汽立马和奔驰签署了战略协议。
    一汽是这样想的,通过合作呢,学习学习奔驰的先进造车理念,再反哺回红旗轿车的技术升级。
    所以奔驰e级其实早在80年代就国产了,是最早国产的豪华轿车。
    这会儿还不叫梅赛德斯——奔驰,叫梅塞代斯——奔驰。
    只是这批e级轿车产量非常少,统计的数量大概是828台。
    这批由一汽组装的828辆奔驰w123系列轿车,出厂后主要卖给了京城的首汽公司,用于外宾接待,也有部分辗转卖到企业作为公车,还有少量被吃到螃蟹的个体户们买下,不过因对车辆级别的限制,这会儿的私人购车者不多。
    孙寅贵显然就是买下这批轿车的其中的一位。
    王硕和冯晓刚都听人吹过这个牛逼,说过这辆奔驰230e,指导价就在60万,加长的豪华型落地价更是达到了90万。
    如此价格高昂的车子,孙寅贵扭头就开上了,可见《编辑部的故事》的播出,让他的“百龙矿泉壶”发达到了什么程度。
    “唉,你说咱们这些写电视剧的,怎么就开不上这样的车子呢?”冯晓刚感叹一声。
    “怎么开不上啊?”王硕乜他一眼。
    “嗯?”
    “咱们头儿不是写电视剧的?不是写剧本的?”王硕提醒一句,“你说人家能开不起这个?”
    冯晓刚听得两眼锃亮,“.头儿这么有?”
    “肯定不少。”
    王硕道:“你不写小说,可能不了解,头儿提的那个版税制,我回去仔细琢磨过,吓人,太吓人了,我就这么给你说,就头儿现在这几部作品,加上这个版税制,赚的钱估摸着够我啥都不干从小活到老,从一岁活到九十九岁,嗯,就这么还能好几辈子。”
    “哎呀。”
    冯晓刚抠了抠自己的牙齿,“我可没想到,你说这头儿他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我可真没想到这点儿上去。”
    “唉,这也就是咱头儿想不想的事儿,奈何人低调啊,还愿意和咱吃一个锅里的饭,我要有他这名气,我早把谱儿摆天上去了,我、我天天上四联理发剃头去。”王硕道。
    四联理发店上海四家理发名店的联合,这也是京城首屈一指的高端美发场所。
    嗯,后世男人理个发大概也就25块钱一个脑袋。
    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四联理发店提供的洗发、剪发以及吹风服务就是咱们常说的一套“洗剪吹”,费用就已达到了25元!
    “我要有钱了。”一旁的梁左抽着烟,“我顿顿上前门吃肯德基去。”
    嗯,咱们肯德基风靡全球,前不久,这阵风也刮到了京城。
    前门开设了国内第一家肯德基餐厅,这也是国内第一家西式快餐连锁餐厅。
    价格还是不太便宜的。
    一个“上校精选鸡柳汉堡”八块五,一个香脆鸡腿堡10块钱。
    鸡块儿的话6.5元一块儿,两块儿就13元,菜单最多可点15块鸡块儿,但是要多了也不打折,15块儿还是97.5元。
    其他的话,薯条大份6.5元,可乐、美年达、七喜这些饮料4元一杯,鸡翅、圣代、玉米棒这些也都在6.5元这个价格。
    东西每天都是一个价儿。
    没有疯狂星期四!
    总之,相对于几十年后,价格倒是也没涨多少。
    而梁左之所以知道的这么清楚,不是因为他吃过,他没吃过,但是看过肯德基的“点膳单”。
    要知道,这家肯德基现在是非常流行的旅游观光地,还是非常潮流的结婚场所。
    没错,在肯德基结婚!
    这属实是这个年代的一大特色。
    “我要有钱了”
    听梁左说肯德基听得嘴都犯馋,冯晓刚也幻想起来,嘀嘀咕咕,“我要有钱了,我就找一堆儿妞儿,找那些个女明星,天天给咱们哥几个跳舞看。”
    “哎呦,真俗。”
    王硕忍不住吐槽,“瞧你这点儿追求?”
    “就是。”
    梁左也忍不住加入批判,“你没看过跳舞啊?”
    “嘿嘿。”冯晓刚呲呲牙子没说话。
    江弦那边儿呢,孙寅贵的钱总归是没收下,推脱半天,最后要了孙寅贵这一袋子特产,给《编辑部的故事》剧组发下去了。
    而这也不是“海马”的人第一次领发的福利了。
    随着《编辑部的故事》一集一集陆续播出,上门来感谢的企业越来越多。
    这年头,拍电视剧的人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最难的不是找演员、写剧本,而是筹资。
    哪怕电视艺术中心这样的国家单位,也只有一部分上面的拨款,除了这笔钱之外,用于拍摄的大部分费用,都需要到社会上四处筹资。
    不过他们筹资,找的都是餐馆和一些做服装生意的小个体户。
    还从没有人像江弦这样,直接找上企业。
    在电视剧中植入广告这办法,更是堪称大开脑洞,在国内电视剧行业首开先例。
    显然,他手底下这帮编剧不是吃素的,那叫一个负责,编台词、编情节,还编的非常合情合理,让甲方看的那叫一个满意。
    然后广告在电视上一播出,发挥的效果就更让人惊喜。
    随着《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到现在,“带的货”基本上都火了!
    可以说,这部剧现在就是老百姓们的消费潮流,吃啥、用啥、穿啥.简单,跟李冬宝和戈玲学!
    他们使唤啥,咱也使唤啥。
    像百龙矿泉壶,这只是这段时间上门企业的一个缩影。
    来拜访的企业快给“海马”门槛儿都踏平了。
    除了感谢的,更多的是来“送钱”的。
    都知道《编辑部的故事》是边拍边播,甭管还剩几集,能让自家产品在电视剧里露个脸就行!
    对此,江弦也不是来者不拒。
    赞助多,但咱也不能吃相太难看。
    塞一俩广告到剧情里,剧情上方便圆,观众们也回味儿不过来。
    但要是处处塞满广告。
    那不是自毁长城么?
    谁能看下去这种剧?
    所以把广告筛下去一堆,亲手拒绝掉了拢共有小几百万的赞助。
    江弦也心痛。
    但是他明白,这是没办法的事儿,拍电视剧是个长久的计划,“海马”也是个长久运营的地方,总不能捞这么一把就撤。
    《编辑部的故事》最后不多不少,拍摄24集,刚好是央视和江弦谈好钱买断的集数,没亏,也不用再多补钱。
    而随着《编辑部的故事》第24集大结局在电视上的播出,社会上对这部剧的反馈也达到了一个极夸张的程度。
    嗯,播大结局的当天,wu汉有个区正好停电,《编辑部的故事》第24集看不着了,当天晚上,市领导的电话都被群众打爆了。
    另外,电视播送结束以后,基于电视剧播出造成的“万人空巷”现象,公安bu特地做了个统计,发现《编辑部的故事》的播出,社会犯罪率都下降了。
    为此,公安bu专门举行了一次庆功会,把《编辑部的故事》全剧组,也就是“海马影视创作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请去进行了表彰。
    这么一来,“海马”算是“扬名天下”了。
    再有就是,这年头不知怎么的,忽然一夜之间就流行起了一件儿无领无袖的白色t恤。
    这件儿白色t恤与一般的t恤有一点点不同,就是这些t恤上写着一些口号。
    倒也不是什么政治口号,也不严肃,就是些反叛的、调侃的、消解崇高的发泄型口号。
    大伙儿管这个叫文化衫。
    几乎是一夜之间,几乎走到哪儿人身上都是白的文化衫。
    而随着《编辑部的故事》播出,一时间文化衫上的口号,都成了电视剧里的名句: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裸体一旦成为艺术,便是最圣洁的。道德一旦沦为虚伪,便是最下流的。”
    “饿了吧,没精神头,吃饱了吧,更打不起精神来。”
    “翻身是让你自个儿站起来,不是骑到人家身上。”
    “哥啊,这人生的路,怎么就这么难走啊!”
    “.”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8301/638804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