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572章 《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第572章 《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推荐阅读:快穿:谁会跟任务目标动感情啊?我的酒壶能修仙洪荒:剑斩百万仙,你管这叫酒鬼一剑擎天龙头至尊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从宇宙奇点回来的四合院局外人从魔禁开始跑团诸天无限长生炼器师直播科普:开局获得响雷果实

    第572章 《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这小说是刘鑫武收上来的。
    这稿子的作家叫马建,也是山东的作家,此前在《星星》、《京城文学》、《山东文学》这些刊物上发表过一些诗歌、散文,小有一些名气,但始终没什么“大”的东西能拿出手。
    这时候呢,马原横空出世了。
    马原把藏地的神秘写成了先锋小说,加上他身上那种“劲儿”,迷倒万千文艺青年,这会儿妥妥的青年偶像。
    於是马建对xz也有些嚮往,他和刘鑫武私交不错,刘鑫武就鼓励他去,鼓励他也写一些藏地的“奇观”出来。
    彼时,聂震寧主事灕江出版社刚出版了“法国廿世纪文学丛书”,刘鑫武拿出尤瑟纳尔的《东方奇观》,把这本书借给马建,让他参照著写一部《“西方”奇观》。
    於是马建就听了他的话,往xz跑了一趟。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了,人马原是长久居住在xz,马建就不太行了,只是去了一趟。
    回来以后,马建就照著刘鑫武借给他的那本《东方奇观》,照葫芦画瓢,写了一部xz的小说。
    也就是这篇《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作家高行健先看了一遍。
    高行健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他其实是在莫言之前更早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不过彼时的他已经加入了法国国籍。
    高行健看完以后觉得还行,写的不错,就帮马建拿给刘鑫武,问他能不能在《人民文学》上发表。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刘鑫武看完以后,觉得很入他的法眼,首先这小说名起的就不错,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相信大部分人看到这名字会一愣,困惑的同时,勾起了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那这名什么意思呢?
    亮出你的舌苔,汉人指的是看病,望闻问切嘛,看看舌苔能看出病症,完事儿马建自己也记不得是藏地哪个地区的藏人了,他们见了面就是伸舌头,表示友好。
    因为在藏族文化中,弯腰吐舌是一种表示尊敬和欢迎的礼仪。
    反正刘鑫武看完,觉得兴奋不已,沉浸在“纯文学”標准中,而且这小说还是自己朋友写的,是高行健推荐给他的。
    当时高行健也说了,小说可能有些敏感,但是刘鑫武觉得没什么问题,一拍大腿答应下来发表的事情。
    不过他也知道,稿子要是送到终审的崔道怡或者王朝垠那里,这两个老顽固肯定会打下来,有太多小说在他们那里都没办法通过。
    於是刘鑫武就安排让主管报告文学、诗歌、散文的周明来负责终审。
    不出他所料,稿子过了。
    刘鑫武计划得逞,一颗心放了下来,只等刊物发表,这篇文章大放异彩。
    谁敢想。
    都已经过了终审的稿子居然又被江弦给打下来了!
    这在程序上是不合理的,但谁让江弦是一把手呢,《人民的名义》里有句话说得好,一把手掌控绝对的权力。
    所以江弦说不行,程序上不合理,那也是不行。
    等朱伟把这事儿传达下去,消息再传到刘鑫武这里,刘鑫武顿时感到巨大的愤怒。
    这是什么意思?!
    这么好的文章你都不发?!
    你江弦要毁了中国文学吗?!
    你江弦就不容其他年轻作家出头吗?!
    刘鑫武越想心里的火就越大,这才有了他此刻火急火燎跑到江弦办公室里的这一幕。
    “老刘?怎么了?你有什么事情吗?”江弦跟只无辜的小白兔似得看著推门进来的刘鑫武。
    “江主编。”
    刘鑫武满脸慍怒之色,但也不好发作,强忍著心里情绪,“我听人说,《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被您打下来了,说不能发,是吗?”
    “哦。”
    江弦点点头,“是有这件事,我刚让朱伟拿下去,这小说咱们《人民文学》就別发了,照我看,发不了。”
    “发不了?”
    刘鑫武一脸不甘,“这文章有什么问题吗?我看写的很好啊,三审的意见编辑们不是都写了吗,都觉得还不错,是可以发表的,您看过了吗?”
    “.”
    一旁的王一地、徐德霞一脸懵看著面前这一幕,听著这番话,对刘鑫武说的事情他们也大概能猜到一些,毕竟他们也看见了,刚才过来的时候,江弦才刚打下去一份稿子,这会儿刘鑫武说的应该就是这事儿。
    此刻,俩人默默坐在一旁,交换个眼神儿。
    看样子,刘鑫武似乎对於江弦打下去这件文章的事情颇为愤怒,不然也不会立马找过来跟江弦要个说法。
    “这篇小说.不能发。”江弦的声音平淡,似乎完全没感受到刘鑫武压抑的怒火,也忽略了旁边王一地和徐德霞探究的目光。
    刘鑫武只觉得一股热血直衝头顶,手都不自觉地攥紧了。
    “发不了?江主编,咱们总得有个说法吧?这稿子三审都过了流程,按规矩就该上刊了!这稿子除了咱们编辑,很多作家也都看过,包括高行健同志,都认可,觉得不错才递到我这儿,稿子您认真看了吗?有问题,您倒是说说它到底什么地方有问题?”
    他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拔高了些,引得王一地和徐德霞再次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江弦依旧保持著那份近乎无辜的平静,身体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看著因情绪激动而身体微倾的刘鑫武。
    “老刘啊。”江弦终於开口,语气带著点安抚,却透著不容置疑的疏离,“编辑部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一个『过』或『不过』,要著眼全局。”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但目光並没有迴避刘鑫武的直视。
    “这篇小说,视角太过奇特了,你自己说,那些关於藏地风俗的描写,究竟是客观的描写,还是带著猎奇味道的审视。『亮出舌苔』,『空空荡荡』的口腔背后引导读者去想像的,是什么呢?”
    江弦的声音不急不缓,“我们是《人民文学》,是国家级的大刊,你、我肩上需要肩负的,都是引导文学创作健康发展的责任,咱们需要的是展现民族和谐、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作品,而不是这种.过多渲染边地原始、奇诡甚至神秘阴暗面的东西,这跟我们的主流基调不合拍
    你刚才提到了高行健同志,他有他的艺术眼光,但我看,这篇稿子的倾向性太明显了,浮光掠影,摘取一些看似奇特的东西,就把它包装成所谓的『奇观』?”
    王一地在一旁听的不住点头,內心又对江弦有了几分改观。
    这个作家虽然年轻,不过作为一名主编,无论是思想还是做事方式亦或者现在的说话语气,都绝对是足够合格、足够老辣的。
    “这有什么问题?怎么会猎奇呢?”
    另一边,刘鑫武依旧不服气,“马原已经为我们验证过了,藏地的內容同样能创作藏地的宝贵財富,马原已经靠著藏地写出了成绩,难道我们《人民文学》就不能再出一个马建?”
    江弦抬手轻轻理了理桌上的文件,继续说道:“马原在xz生活多年,他的东西有根基,这篇呢?它有深度吗?它传达了什么积极向上的精神?我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审丑倾向,容易误导读者,甚至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爭议。”
    江弦的语气渐趋严肃:“尤其现在,我们更需要把握好刊物的方向,不能因为人情,也不能因为所谓的『先锋性』『突破性』,就忽略了基本的政治意识和宣传导向。这稿子,风险太大了。
    老刘,我知道你为这稿子费了不少心,也欣赏作者的尝试,但我们不能只看艺术价值,更要看社会效果。这篇小说,发不了,我的决定已经做了。”
    这件事,不是江弦做的绝,而是他必须做的绝。
    事实上,他一直在防著这部小说,防著这部《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眾所周知,在原本的歷史轨跡中,接替王濛担任《人民文学》主编职务的正是刘鑫武。
    而刘鑫武在《人民文学》任职主编仅仅不到一年时间便被免去了职务。
    包括在后世。
    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刘鑫武这个名字,听的最多的,也是因为他在《百家讲坛》的时候在红学、在《红楼梦》上做出的一些造诣。
    他的文学已经不被提起了。
    而刘鑫武又是80年代身处文学最中心的一个角色,是文学明星般的存在,像余华、苏童这样的后来者在后世都鲜为人知,他在后世怎么就边缘化了呢?
    理由很简单。
    总而言之,刘鑫武自己作死,江弦可不陪著,从他上任起就一直盯防著这部小说的出现,这次一送上来,他便雷霆手段,立刻拿下。
    而刘鑫武哪里知道另一条时间线上的故事。
    此刻,江弦这一番话,如同冰水浇在他的心头。
    他明白了江弦不是没看这小说,而是带著一套完全不同的標准在看,在他看来,江弦有一套与他以及几个审稿编辑乃至高行健所理解的“艺术性”都截然不同的標准。
    嗯,他之前绕开崔道怡、王朝垠直接找周明终审的“小聪明”,在江弦这个层级面前不堪一击。
    而所谓“程序不合理”的暗示,更是被江弦轻描淡写地忽略了
    ——他是主编,他有这个权力。
    刘鑫武张了张嘴,想辩驳江弦对小说內容和作者动机的曲解,想质问难道展示文化差异和苦难反思就是“不合拍”、“有风险”?甚至想吼出来“你这样只会扼杀真正的创作!”.
    但看著江弦那副不容置疑的神情,听著他口中流出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刘鑫武忽然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和悲愤。
    你江弦当年就没触碰过敏感题材?
    什么意思?
    自己淋过雨,所以要撕烂別人的伞?!
    王一地和徐德霞早已眼观鼻,鼻观心,不敢有任何小动作。
    至於刘鑫武,他深深地吸一口气,再重重地呼出来。
    “等中国文学只剩下你的儿童故事,你就得偿所愿了!”
    撂下这么一句狠话,刘鑫武也不再爭辩什么,猛地转身,“砰”地一声带上了主编办公室沉重的门。
    办公室里,王一地和徐德霞都懵了。
    这么大脾气?
    到底江弦和刘鑫武谁年纪更小啊,怎么感觉江弦做事儿一套一套的,刘鑫武就那么衝动.
    而且说的那叫什么话?
    等中国文学只剩下你的儿童故事,你就得偿所愿了?
    王一地寻思那也太爽了!
    要是中国文学都是《小王子》这种水平的小说,那这文学实力,不说超越法国文学、俄国文学,至少也够和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拼一下肌肉了。
    咋想的啊!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8301/638804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