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空战陷阱
推荐阅读:华娱从代导开始、圣拳!、我在次元聊天群里疯狂剧透、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宇智波重瞳写轮眼,灭族夜镇压鼬、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无职转生:剑,魔法帽与恋爱系统、从巨神公司到人类帝国、重生的我只想当学霸、副本莽夫:我能看到状态栏、
第970章 空战陷阱
杜塞尔村距离萨尔布吕肯79公里。
这是个不足一百户的小村,它地势平坦水土肥沃,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天,村民像往常一样在土地里劳作。
只要没有被战火波及到,能种地的农民反而是最不用担心被饿死的。
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还是受益者,因为物资紧缺导致食物价格暴涨,他们的农产品能换来更多的东西。
问题是……
男人都应征入伍了,在地里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全是老人、女人和小孩。
瓦莱丽拔起一簇土豆,在地上轻轻敲打拍掉沾在上面的泥块,这时她在风声中听到了点异样。
她好奇的站直了身子听了一会儿,然后冲几米外正用小锄头刨着地里残余土豆的姐姐喊:“劳拉,我听到了些什么。”
接着她补充,声音带着惊恐:“可能是敌人来了,那是萨尔布吕肯的方向。”
劳拉回过身,阳光下的带着泥垢的脸尽显疲惫,她往瓦莱丽指示的方向望了望,安慰道:
“别担心,他们说敌人不会打到这。”
“你忘了吗,我们的士兵正在打胜仗,他们正在向敌人的方向推进!”
“所以,那应该是我们的部队!”
瓦莱丽放松了些,劳拉说得对,自己紧张过头了。
她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脚下的土豆上。
还没拔两株,发动机的声音在公路拐角处蓦然响起,姐妹们吃惊的回过身望去。
其它在地里劳作的人也停下手中的动作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那是坦克,一队接着一队,炮塔上一根又长又粗的炮管高高耸起,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天空,似乎随时都能打出毁天灭地的炮弹。
后面还有装甲车,因为距离太远他们看不清是敌是友。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一辆装甲车加快速度抢了上来,后车厢的装甲冒出一名军官,他用生硬的德语冲村民们喊:“嘿,女士们,这里是……杜塞尔村?”
法国人,他戴着法军特有的亚德里安头盔。
村民们个个吓得脸色苍白,她们想跑却已被吓得挪不动脚。
“是,是的。”劳拉鼓起勇气回答,她担心不回答会被这些人射杀。
法国军官手里拿着地图对照着看了看,点头道:“非常感谢,不过我建议你们最好离开这里,越快越好,懂我的意思吗?”
“好的,长官。”劳拉回答,但脚下却没动。
法国军官瞪着她:“没听懂吗?这里马上会成为战场。现在就离开,马上,立刻!”
最后甚至大声喊叫以便让所有人听到。
村民们被吓到了,赶忙丢下手中的工具往村子方向跑。
法国军官眼里有些无奈。
村子不是理想的藏身处,她们更应该躲进类似战壕的地方,比如河道、水沟,或者防空洞、地下室。
但不懂这些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回家”,然后关上门,并认为这就是安全。
忽然,炮弹的呼啸声在天空响起。
但比炮弹先到的却是低空从头顶高速掠过的飞机。
德国飞机,新型战斗机。
它们俯冲下来冲着法军队列一阵扫射,顿时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法军军官及时将头缩进装甲车才得以幸免。
接着是炮弹在周围炸开,弹幕将已刨出的土豆和农具掀到半空,掉落地面时已是一片狼籍。
农民吓得惊叫连连,她们跌跌撞撞的加快速度逃离。
“战斗准备!”法国军官高声下令。
装甲车上的士兵们随即跳下车散开,但依旧在公路两侧抓着枪伴随坦克继续前进。
……
里希特霍芬在天上观察着这一幕,心下暗赞,不愧是法军最精锐的第一装甲军,临危不乱秩序井然。
此时的里希特霍芬已晋升为少校,指挥着德军最先进的“福克d.vii”大队。
他的任务是夺取制空权保护“电台轰炸机”。
然而,里希特霍芬刚才却冒着被击落的危险,驾驶“福克d.vii”对法军实施低空扫射。
这看起来很傻,与任务不符。
因为“福克d.vii”目前只有50架,是名副其实的制空王者。
但他却用这种飞机俯冲攻击法军地面部队。
这么做打不死几个人,却将宝贵的战斗机摆在法军的机枪射程之下。
然而,只有里希特霍芬自己知道这么做的意义:
他希望在法军队伍前造成一些骚乱使其不敢前进,而后方部队又不断挤上来,拥挤成一团后炮兵才能获得更大的战果。
但结果却让他失望了。
法军对他的攻击不屑一顾,连一点能感知到的停顿都没有,也没有停下来组织防空,坦克和装甲车依旧沿着公路往前推进。
这就是一支铁军的定力。
羡慕和嫉妒在里希特霍芬心里油然而生,如果德国有这样一支军队该有多好!
这时,飞在旁边的僚机朝里希特霍芬打手势,并指向西南方。
朝队友指示的方向望去,十几架红色的三翼机出现在里希特霍芬视野里。
这是里希特霍芬针对法军航空兵布设下的陷阱。
……
“从性能数据上说,我们的飞机都优于法军战机。”试飞过新型战机的里希特霍芬在战前会议中表现得相当自信:
“无论是法军的‘骆驼’还是‘鹬’式。”
“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战机数量不足,只有50架。”
“而200公里的最高时速对比‘鹬’式190公里没有太大优势,而敌人的‘鹬’式却比我们多得多。”
威廉二世问:“他们有多少架‘鹬’式?”
“我不确定,陛下。”里希特霍芬回答:“至少有两百架。”
接着他又补了一句:“同时,我们对比‘骆驼’的187公里时速也没有太大优势。”
“骆驼”的数量就多了,到现在已经有四五百架。
所以,德军虽然表面上拥有最先进的战斗机,但想要夺取制空权依旧很困难。
沉默了一会儿,里希特霍芬说:
“只有一个办法。”
“用我们的三翼机做诱饵引诱敌人战机,然后‘福克d.vii’再忽然参战。”
“这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战果,且敌人不明原因。”
(本章完)
杜塞尔村距离萨尔布吕肯79公里。
这是个不足一百户的小村,它地势平坦水土肥沃,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天,村民像往常一样在土地里劳作。
只要没有被战火波及到,能种地的农民反而是最不用担心被饿死的。
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还是受益者,因为物资紧缺导致食物价格暴涨,他们的农产品能换来更多的东西。
问题是……
男人都应征入伍了,在地里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全是老人、女人和小孩。
瓦莱丽拔起一簇土豆,在地上轻轻敲打拍掉沾在上面的泥块,这时她在风声中听到了点异样。
她好奇的站直了身子听了一会儿,然后冲几米外正用小锄头刨着地里残余土豆的姐姐喊:“劳拉,我听到了些什么。”
接着她补充,声音带着惊恐:“可能是敌人来了,那是萨尔布吕肯的方向。”
劳拉回过身,阳光下的带着泥垢的脸尽显疲惫,她往瓦莱丽指示的方向望了望,安慰道:
“别担心,他们说敌人不会打到这。”
“你忘了吗,我们的士兵正在打胜仗,他们正在向敌人的方向推进!”
“所以,那应该是我们的部队!”
瓦莱丽放松了些,劳拉说得对,自己紧张过头了。
她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脚下的土豆上。
还没拔两株,发动机的声音在公路拐角处蓦然响起,姐妹们吃惊的回过身望去。
其它在地里劳作的人也停下手中的动作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那是坦克,一队接着一队,炮塔上一根又长又粗的炮管高高耸起,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天空,似乎随时都能打出毁天灭地的炮弹。
后面还有装甲车,因为距离太远他们看不清是敌是友。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一辆装甲车加快速度抢了上来,后车厢的装甲冒出一名军官,他用生硬的德语冲村民们喊:“嘿,女士们,这里是……杜塞尔村?”
法国人,他戴着法军特有的亚德里安头盔。
村民们个个吓得脸色苍白,她们想跑却已被吓得挪不动脚。
“是,是的。”劳拉鼓起勇气回答,她担心不回答会被这些人射杀。
法国军官手里拿着地图对照着看了看,点头道:“非常感谢,不过我建议你们最好离开这里,越快越好,懂我的意思吗?”
“好的,长官。”劳拉回答,但脚下却没动。
法国军官瞪着她:“没听懂吗?这里马上会成为战场。现在就离开,马上,立刻!”
最后甚至大声喊叫以便让所有人听到。
村民们被吓到了,赶忙丢下手中的工具往村子方向跑。
法国军官眼里有些无奈。
村子不是理想的藏身处,她们更应该躲进类似战壕的地方,比如河道、水沟,或者防空洞、地下室。
但不懂这些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回家”,然后关上门,并认为这就是安全。
忽然,炮弹的呼啸声在天空响起。
但比炮弹先到的却是低空从头顶高速掠过的飞机。
德国飞机,新型战斗机。
它们俯冲下来冲着法军队列一阵扫射,顿时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法军军官及时将头缩进装甲车才得以幸免。
接着是炮弹在周围炸开,弹幕将已刨出的土豆和农具掀到半空,掉落地面时已是一片狼籍。
农民吓得惊叫连连,她们跌跌撞撞的加快速度逃离。
“战斗准备!”法国军官高声下令。
装甲车上的士兵们随即跳下车散开,但依旧在公路两侧抓着枪伴随坦克继续前进。
……
里希特霍芬在天上观察着这一幕,心下暗赞,不愧是法军最精锐的第一装甲军,临危不乱秩序井然。
此时的里希特霍芬已晋升为少校,指挥着德军最先进的“福克d.vii”大队。
他的任务是夺取制空权保护“电台轰炸机”。
然而,里希特霍芬刚才却冒着被击落的危险,驾驶“福克d.vii”对法军实施低空扫射。
这看起来很傻,与任务不符。
因为“福克d.vii”目前只有50架,是名副其实的制空王者。
但他却用这种飞机俯冲攻击法军地面部队。
这么做打不死几个人,却将宝贵的战斗机摆在法军的机枪射程之下。
然而,只有里希特霍芬自己知道这么做的意义:
他希望在法军队伍前造成一些骚乱使其不敢前进,而后方部队又不断挤上来,拥挤成一团后炮兵才能获得更大的战果。
但结果却让他失望了。
法军对他的攻击不屑一顾,连一点能感知到的停顿都没有,也没有停下来组织防空,坦克和装甲车依旧沿着公路往前推进。
这就是一支铁军的定力。
羡慕和嫉妒在里希特霍芬心里油然而生,如果德国有这样一支军队该有多好!
这时,飞在旁边的僚机朝里希特霍芬打手势,并指向西南方。
朝队友指示的方向望去,十几架红色的三翼机出现在里希特霍芬视野里。
这是里希特霍芬针对法军航空兵布设下的陷阱。
……
“从性能数据上说,我们的飞机都优于法军战机。”试飞过新型战机的里希特霍芬在战前会议中表现得相当自信:
“无论是法军的‘骆驼’还是‘鹬’式。”
“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战机数量不足,只有50架。”
“而200公里的最高时速对比‘鹬’式190公里没有太大优势,而敌人的‘鹬’式却比我们多得多。”
威廉二世问:“他们有多少架‘鹬’式?”
“我不确定,陛下。”里希特霍芬回答:“至少有两百架。”
接着他又补了一句:“同时,我们对比‘骆驼’的187公里时速也没有太大优势。”
“骆驼”的数量就多了,到现在已经有四五百架。
所以,德军虽然表面上拥有最先进的战斗机,但想要夺取制空权依旧很困难。
沉默了一会儿,里希特霍芬说:
“只有一个办法。”
“用我们的三翼机做诱饵引诱敌人战机,然后‘福克d.vii’再忽然参战。”
“这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战果,且敌人不明原因。”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8435/596029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