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英雄所见略同,崇祯与李定国都在争
推荐阅读:同时穿越:都市,无限进化、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穿越妻荣夫贵:绝嗣世子养崽、八零:冷面硬汉被凝脂美人硬控了、全球降临:带着嫂嫂末世种田、我的游戏,你无权颁奖、绝对命运游戏、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同时穿越:我在国产区横行霸道、斗罗:穿越绝世,逆乱时空、
第537章 英雄所见略同,崇祯与李定国都在争取时间
“希望时间上还来得及吧。”
“就怕李定国不给我这么长的时间,来统一整合江南。”
口中提到了李定国,崇祯的心里面蒙上一层阴影。
即便是如今的南明皇朝复起,实力比起以前的大明皇朝要强大许多,崇祯也不敢忽视李定国的威胁。
没有办法,李定国的复兴军,是一刀一枪从微末之中杀出来的,可不是徒有虚名。
迄今为止,李定国与复兴军都未尝一败,可谓是惊呆世人。
即便是当朝太祖,崛起之路已没有李定国这么离谱,让人瞠目结舌。
东厂与锦衣卫收集的大量情报表明,尽管李定国在攻占了高句丽半岛,把皇太极的后金一族灭掉后,暂时没有别的大动作,只是的全力恢复民生,稳定辖区内的秩序。
“陛下!”
一旁掌管情报的曹化淳,在崇祯的话音落下后,立即眼中神光闪动,对他禀报说道,“我刚刚收到了潜伏在高句丽半岛上的情报人员,发回的最新情报,那李定国似乎有了新动作。”
“他调集了复兴军五大海军舰队的其中四支,云集在高句丽半岛的耽罗岛与仁川港。”
“并且在大力筹集高句丽境内的各种物资,似乎想要东渡大海,对倭寇发起进攻!”
说实话,今天在战后,他突然接到这个情报消息后,也是倍感震惊。
按照常理来说,李定国在攻占高句丽半岛后,解除了复兴军的后顾之忧,就应该将重心转到江南这边来才对。
如今这个时候,偌大的江南乱象纷呈。
不仅仅有各路义军在四处流窜捣乱,还有洪承畴与左良玉这两位拥兵自重的军阀,更有南明朝廷与江南世家大族的开战。
如果这时候李定国派遣大军渡江南下,遇上的阻力会小很多。
否则的话,一旦等到江南的乱局已定,决出真正的江南霸主,整合了江南地区的人力物力,必将成为李定国的劲敌。
只要李定国不傻,就应该会清楚这些。
然而他如今偏偏在雄踞江北大地后,坐视江南的乱局发展,自己却将倭寇当成了下一个要对付的敌人。
这是故意放任江南乱局继续,还是他另有所图?
或者是他根本就没有把江南的这些敌人放在眼里?
“李定国打算接下来对倭寇出手?”
“那倭寇本岛虽然不算是太强,但入口众多,至少也有整个华夏九州总人口的一成左右!”
“那就是两百亿人左右,比起原来的高句丽王朝,人口还要多出数倍。”
崇祯闻言,眼神一亮,顿时受惊非小。
他最近一年来,查阅了大量的书籍与文献,狠狠地补充了一番自己的学识与见闻,对当今的东方世界各国的大致情况,都有了不错的了解。
其中的倭寇,自然也不会被崇祯漏下。
大明皇朝以前为什么把倭寇本岛,宣布为不征之国之一?
其中不仅仅是倭寇与大明皇朝之间,隔着茫茫大海,双方开战的难度极大。
最重要的因为倭寇人口众多,杀不胜杀,军民穷凶极恶,很难将其彻底击败。
这不是说大明打不过对方,而且要想将其击败,所要费的人力物力太大,以前的大明皇朝根本就负担不起。
“不错!”
曹化淳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我们派遣到高句丽半岛上的上千名情报人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武者,他们传回来的情报,是可信的。”
“一旦李定国对倭寇的计划启动,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喜事。”
“只要那倭寇本岛能够拖住复兴军数年,江南大地的格局已定,那时候即便是李定国反应过来,也为时已晚。”
曹化淳虽然无法理解李定国到底是怎么想的,但这就是事实。
“不会吧?那名声赫赫的李定国,会这么傻?”
“难道他真的没有把我们江南的各个大势力放在眼里?”
“陛下,这无疑是天赐良机,是太祖在庇佑!”
“我不知道那李定国到底是不是在犯傻,但毫无疑问,我们的机会来了!”……
现场的各位核心将领,听得在欣喜不已,一个个的议论纷纷。
然而大家都清楚,李定国当然不会是傻子。
其中必然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至少他们这些人是不清楚的。
刚刚获得了一轮大胜,又听闻了这个绝好消息,现场的众人一个个兴奋不已,分头散去,指挥将士们尽快的打扫战场,做好各种善后工作。
接下来,还要带领将士们全部登船,两百万将士赶赴南方的苏州府城。
崇祯则是单独一人回到了旗舰极品大宝船上,准备把刚刚缴获的乾坤图,炼化为自己的本命神器。
这件先天极品神器,算是一件辅助型的宝贝,攻击力方面在同级的神器中低下,但防御力很不错。
正好崇祯缺了一件防御神器,如今得以补齐,再好不过。
有了一攻一防的两件先天神器,崇祯的战斗力与保命能力,无疑会提升一个台阶。
本来就堪称所向无敌的他,心里面的底气更足。
“也不知道那李定国,与现在的我比起来,孰强孰弱?”
半个时辰后,将乾坤图顺利炼化成了自己的本命神器后,崇祯皇帝回到了甲板上负手而立,挺身站在船舷边上,看着前方的滚滚波涛,禁不住在心里面畅想道。
尽管自身的修为,碍于这个天地的特殊规则,已经进无可进,达到了炼气境最巅峰。
传闻中的李定国,目前不过是六级后期境界,比起自身要低了一个小境界,但崇祯也不会狂妄自大,就天真的以为李定国不会是自己的对手。
但不管怎么说,李定国的战斗力,也不可能超过自己。
这就是崇祯现在的自信。
也怪不得他总是拿李定国与自己对比,实际上崇祯比谁都明白,在当今的世界上,只有李定国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能不能将大明皇朝复兴,就看将来能不能将李定国与复兴军击败。
至于江南这些世家大族,以及各个敌对势力,崇祯不怎么把它他们放在眼里。
比起李定国的复兴军,这些敌人包括江南世家大族联盟在内,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
与曹化淳最新得到的情报中一样,此时的高句丽半岛中部沿海,焕然一新的仁川港,已经是大军云集。
绵绵百里的大码头,附近的海面上遍布着近两千艘各级大宝船。
这些大宝船至少也是中品宝船,下品宝船在这里根本见不到。
对于跨海之战来说,下品宝船完全不合格,是无法进行远海作战的。
这里聚集的不仅仅是大量的宝船,还有四支陆战主力军团,一共两百万一人双马的精锐骑兵将士。
倭寇本岛的陆地面积可不小,各个大小岛屿相加起来,足有两个齐鲁大地那么庞大,入口密度也相差不大。
单靠海军远征,不可能将其覆灭,必须要有大量的精锐陆军配合作战才行。
即便是如此,在一年半载内,也很难做到。
这不是要击败对方,而是真正的灭国之战,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陆军与一支强大的海军联合作战才行。
当今的世界上,所有的大势力之中,估计也只有复兴军能够做到。
为了准备这次跨海远征,李定国调集了绝大部分的海军与三成数量的陆军,就是为了万无一失。
同时,尽可能快的推进大战进程,免得让区区的倭寇,浪费自己大量的宝贵时间。
李定国之所以决定在占领了高句丽半岛后,紧接着开启对倭寇的大战,从而推迟南下的一统华夏九州战争,可不是在避重就轻。
实际上,在高句丽半岛与琉球群岛被复兴军攻占后,对倭寇本岛开战就已经是刻不容缓。
别人不清楚对方的危害,李定国却比谁都清楚。
想要一劳永逸的解除后方隐患,包夹在琉球群岛与高句丽半岛之间的倭寇本岛,就成为了近在咫尺的巨大隐患。
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前来咬上复兴军一口,而且是无休止的那种。
偏偏对方的人口众多,秉性凶残,贪得无厌又血勇好战,是不可能消停下来的。
为了彻底解决后顾之忧,李定国只能放缓一统华夏的南下之战,先把这个恶邻铲除掉再说。
何况以复兴军的飞速发展壮大情况,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发展速度,比不上江南的各方势力。
他们是在拼命的发展中不错,但绝对比不上复兴军的套路化快速发展模式。
因此先将倭寇灭掉,再去一统华夏九州也不迟。
“嗖!”
晴空万里的海面上,一只六级大黑鹰极速从天际飞来,落在大码头上巡视的李定国身前。
这是军情部的负责人韦金梵,亲自去倭国的高空查看敌情归来。
十分清楚李定国对倭国的重视,韦金梵自然不会允许此战开启前的情报失误。
她亲自与何光两人,深入倭国的领空,收集具体情报,以便在攻势发起后,引导海陆两军对敌人发起精准攻击,免得浪费宝贵时间。
“大统领!”
韦金梵从坐骑大黑鹰的背上一跃而下,来到李定国身前,行了一个军礼后,禀报道,“在我军攻占高句丽半岛后,我们的两支舰队随即开启了封锁倭寇本岛四周海域的行动。”
“在这几个月内,敌人大部分港口,已经被我们的海军将士摧毁,连同几大沿海港口在内。”
“如今他们的海上力量基本上已经全毁,更是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境内人心惶惶。”
“我们的先期封锁行动,之所以这么容易成功,主要是他们的海军力量很差,远远地比不过他们的庞大陆军。”
“而敌人海军力量最强大的萨摩藩岛津家,驻扎在琉球群岛的两大主力军队,早就被我军击溃。”
“现在是六月初,是穿越海峡前往倭国途中,风浪最小的季节。从现在开始的一个月内,正是最好跨海进攻的时间。”
跨海攻击倭寇本岛的时间选择,十分重要。
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元皇朝,想方设法打造而成的大舰队远征,结果却因为不懂天时,悲催的被海上爆发的天灾所灭!
那一次的惨败,彻底的打消了大元皇朝想要灭掉对方的想法。
有着前车之鉴,李定国自然不会犯下那种低级错误。
“嗯,你辛苦了。”
李定国对以韦金梵为首的军情部工作,表示赞赏。
“我们的四大陆战军团,已经在此休整、训练了数月,完全恢复了巅峰战力,而且基本上习惯了船上生活。”
“如今不但将士们的远航作战适应性训练已经完成,四大主力舰队也已经全部到来,各种军需物资于昨天晚上装船完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我军准备了这么久,也是时候发起新一轮的灭国之战了。”
他转头看向刚刚来到身前的各个军团统领,脸色冷然的下令说道,“这一战,我只给将士们一年的时间!”
“无论你们大家如何的发挥,一年之内,敌人必须要亡国!”
李定国的语气越来越森冷,有着滔天的杀意透体而出,“后勤部的百万工作人员,将会全力的支撑这场大战,及时的输送数百万后备新兵将士陆续的登岛,帮助将士们稳定地方。”
“好了,大家马上去完成最后的出征准备。三个时辰后,我们的联合大舰队连夜出发!”
“此战,我与婉儿、红梅都会随军出征,随同将士们行动。”
他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就是要给现场的各位将领,保持着足够的压力,尽可能加快这场战争的进程。
“是,大统领!”……
现场的百余名核心将领,齐声领命,随即急匆匆的散去,分头行动。
这场战争的规模之大,比起先前攻伐高句丽半岛更甚,海军将士几乎全部出动,各个军团与各大舰队的联合作战难度不小,大家必须要重视起来才行。
否则的话,很容易发生混乱,影响大军的远征。
(本章完)
“希望时间上还来得及吧。”
“就怕李定国不给我这么长的时间,来统一整合江南。”
口中提到了李定国,崇祯的心里面蒙上一层阴影。
即便是如今的南明皇朝复起,实力比起以前的大明皇朝要强大许多,崇祯也不敢忽视李定国的威胁。
没有办法,李定国的复兴军,是一刀一枪从微末之中杀出来的,可不是徒有虚名。
迄今为止,李定国与复兴军都未尝一败,可谓是惊呆世人。
即便是当朝太祖,崛起之路已没有李定国这么离谱,让人瞠目结舌。
东厂与锦衣卫收集的大量情报表明,尽管李定国在攻占了高句丽半岛,把皇太极的后金一族灭掉后,暂时没有别的大动作,只是的全力恢复民生,稳定辖区内的秩序。
“陛下!”
一旁掌管情报的曹化淳,在崇祯的话音落下后,立即眼中神光闪动,对他禀报说道,“我刚刚收到了潜伏在高句丽半岛上的情报人员,发回的最新情报,那李定国似乎有了新动作。”
“他调集了复兴军五大海军舰队的其中四支,云集在高句丽半岛的耽罗岛与仁川港。”
“并且在大力筹集高句丽境内的各种物资,似乎想要东渡大海,对倭寇发起进攻!”
说实话,今天在战后,他突然接到这个情报消息后,也是倍感震惊。
按照常理来说,李定国在攻占高句丽半岛后,解除了复兴军的后顾之忧,就应该将重心转到江南这边来才对。
如今这个时候,偌大的江南乱象纷呈。
不仅仅有各路义军在四处流窜捣乱,还有洪承畴与左良玉这两位拥兵自重的军阀,更有南明朝廷与江南世家大族的开战。
如果这时候李定国派遣大军渡江南下,遇上的阻力会小很多。
否则的话,一旦等到江南的乱局已定,决出真正的江南霸主,整合了江南地区的人力物力,必将成为李定国的劲敌。
只要李定国不傻,就应该会清楚这些。
然而他如今偏偏在雄踞江北大地后,坐视江南的乱局发展,自己却将倭寇当成了下一个要对付的敌人。
这是故意放任江南乱局继续,还是他另有所图?
或者是他根本就没有把江南的这些敌人放在眼里?
“李定国打算接下来对倭寇出手?”
“那倭寇本岛虽然不算是太强,但入口众多,至少也有整个华夏九州总人口的一成左右!”
“那就是两百亿人左右,比起原来的高句丽王朝,人口还要多出数倍。”
崇祯闻言,眼神一亮,顿时受惊非小。
他最近一年来,查阅了大量的书籍与文献,狠狠地补充了一番自己的学识与见闻,对当今的东方世界各国的大致情况,都有了不错的了解。
其中的倭寇,自然也不会被崇祯漏下。
大明皇朝以前为什么把倭寇本岛,宣布为不征之国之一?
其中不仅仅是倭寇与大明皇朝之间,隔着茫茫大海,双方开战的难度极大。
最重要的因为倭寇人口众多,杀不胜杀,军民穷凶极恶,很难将其彻底击败。
这不是说大明打不过对方,而且要想将其击败,所要费的人力物力太大,以前的大明皇朝根本就负担不起。
“不错!”
曹化淳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我们派遣到高句丽半岛上的上千名情报人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武者,他们传回来的情报,是可信的。”
“一旦李定国对倭寇的计划启动,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喜事。”
“只要那倭寇本岛能够拖住复兴军数年,江南大地的格局已定,那时候即便是李定国反应过来,也为时已晚。”
曹化淳虽然无法理解李定国到底是怎么想的,但这就是事实。
“不会吧?那名声赫赫的李定国,会这么傻?”
“难道他真的没有把我们江南的各个大势力放在眼里?”
“陛下,这无疑是天赐良机,是太祖在庇佑!”
“我不知道那李定国到底是不是在犯傻,但毫无疑问,我们的机会来了!”……
现场的各位核心将领,听得在欣喜不已,一个个的议论纷纷。
然而大家都清楚,李定国当然不会是傻子。
其中必然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至少他们这些人是不清楚的。
刚刚获得了一轮大胜,又听闻了这个绝好消息,现场的众人一个个兴奋不已,分头散去,指挥将士们尽快的打扫战场,做好各种善后工作。
接下来,还要带领将士们全部登船,两百万将士赶赴南方的苏州府城。
崇祯则是单独一人回到了旗舰极品大宝船上,准备把刚刚缴获的乾坤图,炼化为自己的本命神器。
这件先天极品神器,算是一件辅助型的宝贝,攻击力方面在同级的神器中低下,但防御力很不错。
正好崇祯缺了一件防御神器,如今得以补齐,再好不过。
有了一攻一防的两件先天神器,崇祯的战斗力与保命能力,无疑会提升一个台阶。
本来就堪称所向无敌的他,心里面的底气更足。
“也不知道那李定国,与现在的我比起来,孰强孰弱?”
半个时辰后,将乾坤图顺利炼化成了自己的本命神器后,崇祯皇帝回到了甲板上负手而立,挺身站在船舷边上,看着前方的滚滚波涛,禁不住在心里面畅想道。
尽管自身的修为,碍于这个天地的特殊规则,已经进无可进,达到了炼气境最巅峰。
传闻中的李定国,目前不过是六级后期境界,比起自身要低了一个小境界,但崇祯也不会狂妄自大,就天真的以为李定国不会是自己的对手。
但不管怎么说,李定国的战斗力,也不可能超过自己。
这就是崇祯现在的自信。
也怪不得他总是拿李定国与自己对比,实际上崇祯比谁都明白,在当今的世界上,只有李定国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能不能将大明皇朝复兴,就看将来能不能将李定国与复兴军击败。
至于江南这些世家大族,以及各个敌对势力,崇祯不怎么把它他们放在眼里。
比起李定国的复兴军,这些敌人包括江南世家大族联盟在内,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
与曹化淳最新得到的情报中一样,此时的高句丽半岛中部沿海,焕然一新的仁川港,已经是大军云集。
绵绵百里的大码头,附近的海面上遍布着近两千艘各级大宝船。
这些大宝船至少也是中品宝船,下品宝船在这里根本见不到。
对于跨海之战来说,下品宝船完全不合格,是无法进行远海作战的。
这里聚集的不仅仅是大量的宝船,还有四支陆战主力军团,一共两百万一人双马的精锐骑兵将士。
倭寇本岛的陆地面积可不小,各个大小岛屿相加起来,足有两个齐鲁大地那么庞大,入口密度也相差不大。
单靠海军远征,不可能将其覆灭,必须要有大量的精锐陆军配合作战才行。
即便是如此,在一年半载内,也很难做到。
这不是要击败对方,而是真正的灭国之战,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陆军与一支强大的海军联合作战才行。
当今的世界上,所有的大势力之中,估计也只有复兴军能够做到。
为了准备这次跨海远征,李定国调集了绝大部分的海军与三成数量的陆军,就是为了万无一失。
同时,尽可能快的推进大战进程,免得让区区的倭寇,浪费自己大量的宝贵时间。
李定国之所以决定在占领了高句丽半岛后,紧接着开启对倭寇的大战,从而推迟南下的一统华夏九州战争,可不是在避重就轻。
实际上,在高句丽半岛与琉球群岛被复兴军攻占后,对倭寇本岛开战就已经是刻不容缓。
别人不清楚对方的危害,李定国却比谁都清楚。
想要一劳永逸的解除后方隐患,包夹在琉球群岛与高句丽半岛之间的倭寇本岛,就成为了近在咫尺的巨大隐患。
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前来咬上复兴军一口,而且是无休止的那种。
偏偏对方的人口众多,秉性凶残,贪得无厌又血勇好战,是不可能消停下来的。
为了彻底解决后顾之忧,李定国只能放缓一统华夏的南下之战,先把这个恶邻铲除掉再说。
何况以复兴军的飞速发展壮大情况,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发展速度,比不上江南的各方势力。
他们是在拼命的发展中不错,但绝对比不上复兴军的套路化快速发展模式。
因此先将倭寇灭掉,再去一统华夏九州也不迟。
“嗖!”
晴空万里的海面上,一只六级大黑鹰极速从天际飞来,落在大码头上巡视的李定国身前。
这是军情部的负责人韦金梵,亲自去倭国的高空查看敌情归来。
十分清楚李定国对倭国的重视,韦金梵自然不会允许此战开启前的情报失误。
她亲自与何光两人,深入倭国的领空,收集具体情报,以便在攻势发起后,引导海陆两军对敌人发起精准攻击,免得浪费宝贵时间。
“大统领!”
韦金梵从坐骑大黑鹰的背上一跃而下,来到李定国身前,行了一个军礼后,禀报道,“在我军攻占高句丽半岛后,我们的两支舰队随即开启了封锁倭寇本岛四周海域的行动。”
“在这几个月内,敌人大部分港口,已经被我们的海军将士摧毁,连同几大沿海港口在内。”
“如今他们的海上力量基本上已经全毁,更是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境内人心惶惶。”
“我们的先期封锁行动,之所以这么容易成功,主要是他们的海军力量很差,远远地比不过他们的庞大陆军。”
“而敌人海军力量最强大的萨摩藩岛津家,驻扎在琉球群岛的两大主力军队,早就被我军击溃。”
“现在是六月初,是穿越海峡前往倭国途中,风浪最小的季节。从现在开始的一个月内,正是最好跨海进攻的时间。”
跨海攻击倭寇本岛的时间选择,十分重要。
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元皇朝,想方设法打造而成的大舰队远征,结果却因为不懂天时,悲催的被海上爆发的天灾所灭!
那一次的惨败,彻底的打消了大元皇朝想要灭掉对方的想法。
有着前车之鉴,李定国自然不会犯下那种低级错误。
“嗯,你辛苦了。”
李定国对以韦金梵为首的军情部工作,表示赞赏。
“我们的四大陆战军团,已经在此休整、训练了数月,完全恢复了巅峰战力,而且基本上习惯了船上生活。”
“如今不但将士们的远航作战适应性训练已经完成,四大主力舰队也已经全部到来,各种军需物资于昨天晚上装船完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我军准备了这么久,也是时候发起新一轮的灭国之战了。”
他转头看向刚刚来到身前的各个军团统领,脸色冷然的下令说道,“这一战,我只给将士们一年的时间!”
“无论你们大家如何的发挥,一年之内,敌人必须要亡国!”
李定国的语气越来越森冷,有着滔天的杀意透体而出,“后勤部的百万工作人员,将会全力的支撑这场大战,及时的输送数百万后备新兵将士陆续的登岛,帮助将士们稳定地方。”
“好了,大家马上去完成最后的出征准备。三个时辰后,我们的联合大舰队连夜出发!”
“此战,我与婉儿、红梅都会随军出征,随同将士们行动。”
他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就是要给现场的各位将领,保持着足够的压力,尽可能加快这场战争的进程。
“是,大统领!”……
现场的百余名核心将领,齐声领命,随即急匆匆的散去,分头行动。
这场战争的规模之大,比起先前攻伐高句丽半岛更甚,海军将士几乎全部出动,各个军团与各大舰队的联合作战难度不小,大家必须要重视起来才行。
否则的话,很容易发生混乱,影响大军的远征。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8841/556568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