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工业大发展
推荐阅读:总裁娇妻撩炸天、北宋最强大少爷、重生之一世恩宠、小竹马、末日降临之我在末日签到、七零反派小娇媳、都市逍遥狂医、大仙木、给总裁的生活加点甜、王府团宠圆滚滚、
第405章 工业大发展
随着时间来到1900年,卡洛打算彻底去掉西班牙工业发展的金箍。
这个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强大的因素有很多,工业绝对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而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的强大与否,很多时候会参考这个国家的钢铁生产总量。
原因也很简单,钢铁生产总量越多,也就代表着这个国家的钢铁需求越多。使用钢铁的要么是铁路或者城市基建这样的大型工程,要么就是机械制造,和其他重工业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产量越多,国家的工业越强这个思路是成立的。
在1895年的时候,西班牙的钢产量还能位居英美德之下,是世界第四大产钢国。
当时法国和俄国的钢产量都不足90万吨,西班牙的年钢产量却达到了夸张的96.77万吨,一举奠定了自己超级列强的地位。
可在1895年到1899年这五年的时间里,西班牙的钢产量再次被法国和俄国超过。
目前根据各国披露的数据以及西班牙自己的统计,西班牙的年钢产量在147万吨左右。
虽然每年都在保持稳定的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西班牙现有的钢铁产量与英德美这样的工业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被法国和俄国都超越了不少。
1895年的时候,西班牙的年钢产量还领先法国和俄国数万吨。但到了1900年,西班牙的钢产量已经落后法国10多万吨,落后俄国接近80万吨。
这还只是工业没那么强的法俄,工业更加强大的英美德三个国家的钢产量均已经超过500万吨,英国的钢产量达到了527.6万吨,德国的钢产量达到了640.1万吨,美国的钢产量更是达到了夸张的1030.5万吨。
与这三个国家相比较,西班牙的钢产量着实有些可怜。这也是卡洛决定扔掉西班牙工业发展的金箍,让西班牙在一战之前快速发展工业的原因。
只有工业规模彻底的追赶上来,西班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才能坚持得更久,才能更有希望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好消息是,虽然法国和俄国的钢产量再次超过了西班牙,但再往后的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没有丝毫超越西班牙钢铁产量的可能。
奥匈帝国的钢产量自1898年之后再次回落,目前钢产量只有86万吨左右。意大利的钢产量更是可怜,已经连续数年保持在11万吨左右,只是其他欧洲国家的零头。
当然,这并不是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工业规模小。其实主要是因为英美德这样的国家工业规模太过庞大,才导致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工业规模看起来少。
要知道,欧洲列强的工业总量一直占据世界工业总量的极大多数。
具体有多么夸张呢?在1871年的时候,世界总钢产量只有85万吨,列强的钢产量加起来就高达83万吨,占比高达97.6%。
而到了1900年,世界钢产量已经提高到2962.7万吨,列强钢产量同样有夸张的2827万吨,占比仍然高达95.4%。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哪怕是工业最弱的意大利,相较于其他非列强国家来说,也是妥妥的工业强国。
某个在日俄战争后被看作列强的国家,目前的钢产量只有可怜的0.2万吨,连欧洲列强国家的零头都不如。
从这方面也能看出列强国家与非列强国家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哪怕是最弱的列强国家,也仍然要领先最强的非列强国家一大步。
如果只是和奥匈帝国,意大利以及那些非列强国家相比,西班牙目前现有的工业规模已经完全足够了。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西班牙目前的工业规模比那些非列强国家加起来的总工业规模还要大,在国力方面可以轻而易举地碾压任何非列强国家。
但卡洛的目标是收复直布罗陀,吞并葡萄牙,这就代表着西班牙的敌人只会是英国。
如果是和英国相比较的话,西班牙现有的工业规模就有些少的可怜了。
英国的钢产量足足有527万吨,生铁产量更是达到了夸张的910万吨。作为对比,西班牙的钢产量只有147.2万吨,生铁产量只有242.6万吨,钢铁总产量只有英国钢铁总产量的零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继续保持较为平缓的稳定增长,西班牙和英国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这对卡洛来说是一个坏消息。
目前西班牙的钢铁总产量加起来只有不到400万吨,完全无法满足未来超级大战的需要。
只有松开工业发展的金箍,才能让西班牙的钢铁总产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就突破到1000万吨以上。
只有钢铁总产量超越了1000万吨,西班牙才有正面挑战英国的可能。
为了加快西班牙的工业发展,卡洛还特意召见了现任工业大臣罗杰·维尔斯以及首相安杰洛·奥尔卡霍,让他们拿出一份工业发展的方案来,在未来五年内,快速提升西班牙的工业总规模以及钢铁产量。
对于卡洛想要快速提高西班牙工业规模的想法,不管是首相安杰诺·奥尔卡霍还是工业大臣罗杰·维尔斯都是十分支持的。
自从工业革命以后,一个国家工业的强大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强大与否。
工业虽然不代表着全部,但一个想成为超级强国的国家,自身没有强大的工业底蕴是根本不现实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目前的超级强国只有英法德俄西五个,后续也只有美国才有潜力成为超级强国的原因。
像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给他们再长的时间,他们也是无法成为一个超级强国的。
奥匈帝国虽然有工业,但自身的民族组成太过混乱,国家无法凝聚成一股绳,自然也就无法具备成为超级强国的资格。
意大利就不用多说了,意大利的工业始终是最大的问题,这也注定了意大利永远无法成为超级强国,除非在工业方面能够彻底改头换面。
但意大利自身的矿产资源限制着意大利工业的发展,除非能在本土之外占领一个富含煤铁矿的地区,否则意大利自身的工业是无法发展起来的。
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安杰洛·奥尔卡霍首相和罗杰·威尔斯部长就拿出了一份令卡洛满意的工业发展计划。
想要推动西班牙钢铁产量的增长,就必须得推动重工业的发展。只有西班牙国内对钢铁需求实现了增长,西班牙的钢铁产量才会进一步提升。
需求和产量是划等号的,如果不顾着国内的需求只顾着生产钢铁的话,这么做不仅会让西班牙的钢铁市场崩盘,同样也会让西班牙的重工业损失惨重。
钢铁是重工业的基本环,钢铁的价格关乎到重工业的合理发展。
因此,不管卡洛想要提高西班牙钢铁产量的心情有多么迫切,都必须要优先考虑到西班牙国内关于钢铁需求的增长。
如何刺激西班牙国内关于钢铁需求的增长呢?
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大量修建铁路。
铁路要用到大量的钢轨,只要启动大范围的铁路建造工程,西班牙国内的钢铁需求就会在短时间内增长一大截。
这份工业发展计划当中,就提到了有关推动铁路建设来增加西班牙国内钢铁需求的计划。
虽然西班牙目前的铁路已经够用,但在广阔的殖民地以及刚刚征服的摩洛哥地区,还是有着很大的建造空间的。
再者,西班牙本土的铁路也完全没有达到上限,可以在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继续拓展铁路线路。
因为西班牙修建的是宽轨铁路的原因,如果是复线铁路的话,平均每公里铁路所需的钢材至少超过120吨。如果是单线铁路,平均每公里所需的钢材至少超过60吨。
如果一年建造1000公里的铁路,按照单线铁路和复线铁路各一半的比例来算,光是钢轨所需的钢材消耗,就高达至少9万吨。
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零部件的消耗,平均每建造1000公里的铁路,至少需要消耗10万吨的钢材。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和美国大量建造铁路,工业也在同时快速发展的原因。铁路修建的越多,就代表着以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发展的越快。
重工业发展的越快,带动的工业发展以及经济提升自然也就越大。
在卡洛刚刚成为西班牙国王的时间段,西班牙平均每年建造的铁路里程只有300到400公里左右。
但到了现在,西班牙可以轻而易举的每年建造上千公里的铁路,甚至可以再翻个倍。
只不过考虑到西班牙国内并没有这么庞大的铁路需求,自从西班牙本土的铁路体系逐渐完善之后,交通运输部门的铁路建造也就没有那么频繁了。
如今需要快速提升西班牙的重工业规模,自然需要交通运输部门也出一把力,不断的扩大钢铁方面的需求。
光是每年1000公里的铁路建设就能增加接近10万吨的钢材消耗,更别提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工业领域和行业在消耗着大量的钢铁。
只要稍微扩大一点生产规模,西班牙国内这些企业对钢铁的需求就会不断的增长。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安杰洛·奥尔卡霍男爵还在工业计划书的最后表明了自己的目标。
目前西班牙的年钢产量是147.2万吨,年生铁产量242万吨。安杰洛·奥尔卡霍首相的目标是,在五年后,西班牙的年钢产量要达到270万吨,年生铁产量要达到400万吨。
如此一来,西班牙的钢铁生产总量将达到670万吨,距离卡洛定下的一千万吨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如果发展比较顺利的话,西班牙有希望在1910年左右实现钢铁总产量突破一千万吨的目标,从而彻底的跻身工业强国的行列。
在确定了工业的发展计划之后,西班牙的各部门也逐渐忙碌了起来。
特别是交通运输部门,他们要从之前摆烂的咸鱼转变为勤劳的牛马,毕竟每年建造上千公里的铁路不是那么容易的,铁路到底建在哪里也是很有学问的。
修建铁路很有必要,但却不能盲目的修建铁路。在确定铁路的建造计划之前,还需要对铁路线路进行实际考察,挑选一条既能发挥作用,又能避免建造难度较高的地形的线路。
如果遇到避不开的高山和河流,交通运输部门还需要设计隧道和桥梁,并且确保设计出的隧道和桥梁安全可靠。
虽然交通运输部门建造铁路是为了工业的发展计划服务的,但卡洛不希望交通运输部门建造的铁路是样子工程。
对于政府各部门建造的各项工程,卡洛是有着明确的质量标准的。
一旦发现各部门建造的工程有质量问题,不仅会严肃追责工程的负责人,还会对出现问题的环节的具体负责人进行更深层次的追责。
卡洛允许贪污在西班牙出现,但绝不允许官员又贪污又无能。
如果是有能力的人,卡洛还会给他们机会。但要是没有能力的人还喜欢贪污的话,他们的最终结局就是进入西班牙的监狱,在那里待上一辈子。
当然,终身监禁也只是对那些贪污行为较轻的官员来说。如果贪污行为比较严重的话,卡洛会用死刑来招呼他们。
至少在自己的统治生涯内,卡洛是不打算废除死刑的。甚至卡洛也不建议自己的继承人废除死刑,死刑的存在是对犯罪者的最高威慑,也是对受害者的最大补偿。
如果废除了死刑,犯罪者在实施犯罪的时候就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毕竟他们怎么样都不会死,这是卡洛不愿意看到的。
西班牙不仅没有废除死刑,甚至死刑还有各种各样的执行方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断头台了,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同款。
还有就是绞刑架,枪决等等不同的死刑执行方式,分别对应犯罪程度不同的死刑犯。
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死刑犯,卡洛当然不愿意看到他们太过轻松的就离开了人世。
因为要扩大西班牙钢铁生产总量的原因,肯定是要选址建造新的钢铁厂的。
卡洛不打算继续扩建巴塞罗那工业基地了,因为目前巴塞罗那工业基地的体量已经足够大了,至少对巴塞罗那特别市来说是这样的。
巴塞罗那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超过了马德里,成为西班牙的第一大城市。
目前巴塞罗那共拥有152万人,略微领先于马德里的144万人。
因为巴塞罗那的地理位置更加优越,再加上有海运的优势,人口发展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但马德里不同。马德里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中心,四周都被山脉包围,城市发展始终遭到限制。
虽然马德里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但卡洛不希望马德里的环境遭到太大的破坏。
自从1890年开始,马德里市政府就逐渐减少了对移民的接纳,并且鼓励移民前往巴塞罗那等其他大城市。
也正因为如此,这才导致巴塞罗那的人口在1898年正式超过马德里,成为西班牙人口第一大城市。
目前的巴塞罗那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西班牙最繁华的城市,是西班牙的人口第一大城市,工业中心,经济中心,海运中心和交通运输枢纽。
马德里更多体现在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上,在工业,经济和人口方面已经全面落后巴塞罗那。
当然,如果要论城市市长的地位,那肯定还是马德里市长更胜一筹。
不过因为现任首相安杰洛·奥尔卡霍男爵担任过巴塞罗那市长的履历,西班牙政坛对于巴塞罗那市长也是非常看重的。
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两个特别市的市长职位,影响力甚至比各州的州长还要高。
各州州长不一定是卡洛的心腹,但能担任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市长的,一定是卡洛的心腹。
关于新的工业区的选址,卡洛既不打算选在马德里周边,也不打算在巴塞罗那继续扩建工业区。
在西班牙本土,有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合并后的阿斯图里亚斯州。
将工业区选在这里,好处是有很多的。
其一,阿斯图里亚斯州富含铁矿,天然适合工业发展。
其二,阿斯图里亚斯州拥有大量的人口,能为工业区提供更多的工人数量。
其三,阿斯图里亚斯靠近大西洋,海运便利并且拥有完善的铁路,运输比较方便。
正是因为这三个原因,让卡洛决定将新的工业区放在阿斯图里亚斯州。
虽然要重新建造一个工业基地,但对于目前西班牙的基建能力来说,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建造一个完善的小型工业基地。
哪怕是巴塞罗那工业基地这样的大型工业区,对西班牙来说也可以在几年内复制出一个。
当然,建造一个工业基地也不是这么简单的。
企业的入驻以及工人的招聘才是重中之重,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修建完成的工业基地才能开始运行,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
五千字第一更,求支持!
晚上两点左右还有一更,感谢支持!
(本章完)
随着时间来到1900年,卡洛打算彻底去掉西班牙工业发展的金箍。
这个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强大的因素有很多,工业绝对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而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的强大与否,很多时候会参考这个国家的钢铁生产总量。
原因也很简单,钢铁生产总量越多,也就代表着这个国家的钢铁需求越多。使用钢铁的要么是铁路或者城市基建这样的大型工程,要么就是机械制造,和其他重工业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产量越多,国家的工业越强这个思路是成立的。
在1895年的时候,西班牙的钢产量还能位居英美德之下,是世界第四大产钢国。
当时法国和俄国的钢产量都不足90万吨,西班牙的年钢产量却达到了夸张的96.77万吨,一举奠定了自己超级列强的地位。
可在1895年到1899年这五年的时间里,西班牙的钢产量再次被法国和俄国超过。
目前根据各国披露的数据以及西班牙自己的统计,西班牙的年钢产量在147万吨左右。
虽然每年都在保持稳定的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西班牙现有的钢铁产量与英德美这样的工业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被法国和俄国都超越了不少。
1895年的时候,西班牙的年钢产量还领先法国和俄国数万吨。但到了1900年,西班牙的钢产量已经落后法国10多万吨,落后俄国接近80万吨。
这还只是工业没那么强的法俄,工业更加强大的英美德三个国家的钢产量均已经超过500万吨,英国的钢产量达到了527.6万吨,德国的钢产量达到了640.1万吨,美国的钢产量更是达到了夸张的1030.5万吨。
与这三个国家相比较,西班牙的钢产量着实有些可怜。这也是卡洛决定扔掉西班牙工业发展的金箍,让西班牙在一战之前快速发展工业的原因。
只有工业规模彻底的追赶上来,西班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才能坚持得更久,才能更有希望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好消息是,虽然法国和俄国的钢产量再次超过了西班牙,但再往后的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没有丝毫超越西班牙钢铁产量的可能。
奥匈帝国的钢产量自1898年之后再次回落,目前钢产量只有86万吨左右。意大利的钢产量更是可怜,已经连续数年保持在11万吨左右,只是其他欧洲国家的零头。
当然,这并不是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工业规模小。其实主要是因为英美德这样的国家工业规模太过庞大,才导致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工业规模看起来少。
要知道,欧洲列强的工业总量一直占据世界工业总量的极大多数。
具体有多么夸张呢?在1871年的时候,世界总钢产量只有85万吨,列强的钢产量加起来就高达83万吨,占比高达97.6%。
而到了1900年,世界钢产量已经提高到2962.7万吨,列强钢产量同样有夸张的2827万吨,占比仍然高达95.4%。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哪怕是工业最弱的意大利,相较于其他非列强国家来说,也是妥妥的工业强国。
某个在日俄战争后被看作列强的国家,目前的钢产量只有可怜的0.2万吨,连欧洲列强国家的零头都不如。
从这方面也能看出列强国家与非列强国家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哪怕是最弱的列强国家,也仍然要领先最强的非列强国家一大步。
如果只是和奥匈帝国,意大利以及那些非列强国家相比,西班牙目前现有的工业规模已经完全足够了。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西班牙目前的工业规模比那些非列强国家加起来的总工业规模还要大,在国力方面可以轻而易举地碾压任何非列强国家。
但卡洛的目标是收复直布罗陀,吞并葡萄牙,这就代表着西班牙的敌人只会是英国。
如果是和英国相比较的话,西班牙现有的工业规模就有些少的可怜了。
英国的钢产量足足有527万吨,生铁产量更是达到了夸张的910万吨。作为对比,西班牙的钢产量只有147.2万吨,生铁产量只有242.6万吨,钢铁总产量只有英国钢铁总产量的零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继续保持较为平缓的稳定增长,西班牙和英国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这对卡洛来说是一个坏消息。
目前西班牙的钢铁总产量加起来只有不到400万吨,完全无法满足未来超级大战的需要。
只有松开工业发展的金箍,才能让西班牙的钢铁总产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就突破到1000万吨以上。
只有钢铁总产量超越了1000万吨,西班牙才有正面挑战英国的可能。
为了加快西班牙的工业发展,卡洛还特意召见了现任工业大臣罗杰·维尔斯以及首相安杰洛·奥尔卡霍,让他们拿出一份工业发展的方案来,在未来五年内,快速提升西班牙的工业总规模以及钢铁产量。
对于卡洛想要快速提高西班牙工业规模的想法,不管是首相安杰诺·奥尔卡霍还是工业大臣罗杰·维尔斯都是十分支持的。
自从工业革命以后,一个国家工业的强大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强大与否。
工业虽然不代表着全部,但一个想成为超级强国的国家,自身没有强大的工业底蕴是根本不现实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目前的超级强国只有英法德俄西五个,后续也只有美国才有潜力成为超级强国的原因。
像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样的国家,给他们再长的时间,他们也是无法成为一个超级强国的。
奥匈帝国虽然有工业,但自身的民族组成太过混乱,国家无法凝聚成一股绳,自然也就无法具备成为超级强国的资格。
意大利就不用多说了,意大利的工业始终是最大的问题,这也注定了意大利永远无法成为超级强国,除非在工业方面能够彻底改头换面。
但意大利自身的矿产资源限制着意大利工业的发展,除非能在本土之外占领一个富含煤铁矿的地区,否则意大利自身的工业是无法发展起来的。
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安杰洛·奥尔卡霍首相和罗杰·威尔斯部长就拿出了一份令卡洛满意的工业发展计划。
想要推动西班牙钢铁产量的增长,就必须得推动重工业的发展。只有西班牙国内对钢铁需求实现了增长,西班牙的钢铁产量才会进一步提升。
需求和产量是划等号的,如果不顾着国内的需求只顾着生产钢铁的话,这么做不仅会让西班牙的钢铁市场崩盘,同样也会让西班牙的重工业损失惨重。
钢铁是重工业的基本环,钢铁的价格关乎到重工业的合理发展。
因此,不管卡洛想要提高西班牙钢铁产量的心情有多么迫切,都必须要优先考虑到西班牙国内关于钢铁需求的增长。
如何刺激西班牙国内关于钢铁需求的增长呢?
其实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大量修建铁路。
铁路要用到大量的钢轨,只要启动大范围的铁路建造工程,西班牙国内的钢铁需求就会在短时间内增长一大截。
这份工业发展计划当中,就提到了有关推动铁路建设来增加西班牙国内钢铁需求的计划。
虽然西班牙目前的铁路已经够用,但在广阔的殖民地以及刚刚征服的摩洛哥地区,还是有着很大的建造空间的。
再者,西班牙本土的铁路也完全没有达到上限,可以在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继续拓展铁路线路。
因为西班牙修建的是宽轨铁路的原因,如果是复线铁路的话,平均每公里铁路所需的钢材至少超过120吨。如果是单线铁路,平均每公里所需的钢材至少超过60吨。
如果一年建造1000公里的铁路,按照单线铁路和复线铁路各一半的比例来算,光是钢轨所需的钢材消耗,就高达至少9万吨。
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零部件的消耗,平均每建造1000公里的铁路,至少需要消耗10万吨的钢材。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和美国大量建造铁路,工业也在同时快速发展的原因。铁路修建的越多,就代表着以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发展的越快。
重工业发展的越快,带动的工业发展以及经济提升自然也就越大。
在卡洛刚刚成为西班牙国王的时间段,西班牙平均每年建造的铁路里程只有300到400公里左右。
但到了现在,西班牙可以轻而易举的每年建造上千公里的铁路,甚至可以再翻个倍。
只不过考虑到西班牙国内并没有这么庞大的铁路需求,自从西班牙本土的铁路体系逐渐完善之后,交通运输部门的铁路建造也就没有那么频繁了。
如今需要快速提升西班牙的重工业规模,自然需要交通运输部门也出一把力,不断的扩大钢铁方面的需求。
光是每年1000公里的铁路建设就能增加接近10万吨的钢材消耗,更别提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工业领域和行业在消耗着大量的钢铁。
只要稍微扩大一点生产规模,西班牙国内这些企业对钢铁的需求就会不断的增长。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安杰洛·奥尔卡霍男爵还在工业计划书的最后表明了自己的目标。
目前西班牙的年钢产量是147.2万吨,年生铁产量242万吨。安杰洛·奥尔卡霍首相的目标是,在五年后,西班牙的年钢产量要达到270万吨,年生铁产量要达到400万吨。
如此一来,西班牙的钢铁生产总量将达到670万吨,距离卡洛定下的一千万吨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如果发展比较顺利的话,西班牙有希望在1910年左右实现钢铁总产量突破一千万吨的目标,从而彻底的跻身工业强国的行列。
在确定了工业的发展计划之后,西班牙的各部门也逐渐忙碌了起来。
特别是交通运输部门,他们要从之前摆烂的咸鱼转变为勤劳的牛马,毕竟每年建造上千公里的铁路不是那么容易的,铁路到底建在哪里也是很有学问的。
修建铁路很有必要,但却不能盲目的修建铁路。在确定铁路的建造计划之前,还需要对铁路线路进行实际考察,挑选一条既能发挥作用,又能避免建造难度较高的地形的线路。
如果遇到避不开的高山和河流,交通运输部门还需要设计隧道和桥梁,并且确保设计出的隧道和桥梁安全可靠。
虽然交通运输部门建造铁路是为了工业的发展计划服务的,但卡洛不希望交通运输部门建造的铁路是样子工程。
对于政府各部门建造的各项工程,卡洛是有着明确的质量标准的。
一旦发现各部门建造的工程有质量问题,不仅会严肃追责工程的负责人,还会对出现问题的环节的具体负责人进行更深层次的追责。
卡洛允许贪污在西班牙出现,但绝不允许官员又贪污又无能。
如果是有能力的人,卡洛还会给他们机会。但要是没有能力的人还喜欢贪污的话,他们的最终结局就是进入西班牙的监狱,在那里待上一辈子。
当然,终身监禁也只是对那些贪污行为较轻的官员来说。如果贪污行为比较严重的话,卡洛会用死刑来招呼他们。
至少在自己的统治生涯内,卡洛是不打算废除死刑的。甚至卡洛也不建议自己的继承人废除死刑,死刑的存在是对犯罪者的最高威慑,也是对受害者的最大补偿。
如果废除了死刑,犯罪者在实施犯罪的时候就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毕竟他们怎么样都不会死,这是卡洛不愿意看到的。
西班牙不仅没有废除死刑,甚至死刑还有各种各样的执行方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断头台了,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同款。
还有就是绞刑架,枪决等等不同的死刑执行方式,分别对应犯罪程度不同的死刑犯。
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死刑犯,卡洛当然不愿意看到他们太过轻松的就离开了人世。
因为要扩大西班牙钢铁生产总量的原因,肯定是要选址建造新的钢铁厂的。
卡洛不打算继续扩建巴塞罗那工业基地了,因为目前巴塞罗那工业基地的体量已经足够大了,至少对巴塞罗那特别市来说是这样的。
巴塞罗那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超过了马德里,成为西班牙的第一大城市。
目前巴塞罗那共拥有152万人,略微领先于马德里的144万人。
因为巴塞罗那的地理位置更加优越,再加上有海运的优势,人口发展是没有任何限制的。
但马德里不同。马德里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中心,四周都被山脉包围,城市发展始终遭到限制。
虽然马德里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但卡洛不希望马德里的环境遭到太大的破坏。
自从1890年开始,马德里市政府就逐渐减少了对移民的接纳,并且鼓励移民前往巴塞罗那等其他大城市。
也正因为如此,这才导致巴塞罗那的人口在1898年正式超过马德里,成为西班牙人口第一大城市。
目前的巴塞罗那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西班牙最繁华的城市,是西班牙的人口第一大城市,工业中心,经济中心,海运中心和交通运输枢纽。
马德里更多体现在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上,在工业,经济和人口方面已经全面落后巴塞罗那。
当然,如果要论城市市长的地位,那肯定还是马德里市长更胜一筹。
不过因为现任首相安杰洛·奥尔卡霍男爵担任过巴塞罗那市长的履历,西班牙政坛对于巴塞罗那市长也是非常看重的。
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两个特别市的市长职位,影响力甚至比各州的州长还要高。
各州州长不一定是卡洛的心腹,但能担任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市长的,一定是卡洛的心腹。
关于新的工业区的选址,卡洛既不打算选在马德里周边,也不打算在巴塞罗那继续扩建工业区。
在西班牙本土,有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合并后的阿斯图里亚斯州。
将工业区选在这里,好处是有很多的。
其一,阿斯图里亚斯州富含铁矿,天然适合工业发展。
其二,阿斯图里亚斯州拥有大量的人口,能为工业区提供更多的工人数量。
其三,阿斯图里亚斯靠近大西洋,海运便利并且拥有完善的铁路,运输比较方便。
正是因为这三个原因,让卡洛决定将新的工业区放在阿斯图里亚斯州。
虽然要重新建造一个工业基地,但对于目前西班牙的基建能力来说,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建造一个完善的小型工业基地。
哪怕是巴塞罗那工业基地这样的大型工业区,对西班牙来说也可以在几年内复制出一个。
当然,建造一个工业基地也不是这么简单的。
企业的入驻以及工人的招聘才是重中之重,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修建完成的工业基地才能开始运行,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
五千字第一更,求支持!
晚上两点左右还有一更,感谢支持!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8858/597227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