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其他小说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765章 谣言如雪,见不得光

第765章 谣言如雪,见不得光

推荐阅读:婚宠粘人妻功夫兵王从斗罗开始打卡我的任务是惹火男主[穿书]少年王天赐阴缘之鬼夫送上门请给我一个拥抱我的郎君是狼君棒打皇帝老大:骗来的老婆不好惹昏君天天抄我作业(穿书)

    第765章 谣言如雪,见不得光
    没过两日,松江府的街头巷尾便传开了风言风语。
    “听说了吗?工坊里的女子都不守妇道,和男人同吃同住!”
    “何止!我听说她们连孩子都不管,全丢给老人带,自己跑去工坊勾搭男人!”
    “啧啧,这哪是工坊?简直是……”
    谣言越传越离谱,甚至有人说工坊的女子都是被拐来的,不听话的就会被关起来。
    卖炊饼的张婆子听到这些闲话,气得直跺脚:“放屁!我闺女就在工坊做工,规矩得很!谁再胡说,老娘撕了他的嘴!”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信了。一些原本打算送女儿去工坊的人家犹豫了,甚至有人偷偷把女儿从工坊领回来。
    ……
    工坊里,文娘正带着女工们清点新到的纱,忽然听见外面一阵嘈杂。她走出去一看,发现几个妇人正拉扯着一个年轻姑娘往外走。
    “娘!我不回去!工坊好好的,我还能挣钱……”姑娘挣扎着,眼泪直掉。
    “闭嘴!”妇人厉声喝道,“外头都传遍了,这工坊不是什么正经地方!你赶紧跟我回家!”
    文娘快步上前:“这位婶子,工坊规矩严得很,绝无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妇人冷笑:“你是工坊的人,当然替工坊说话!我闺女要是在这儿坏了名声,以后还怎么嫁人?”
    文娘还想再劝,可妇人已经拽着女儿走了。周围的女工们面面相觑,神色不安。
    柳娘小声问:“文管事,外头……真的传得那么难听?”
    文娘深吸一口气,勉强笑道:“别听那些闲话,咱们行得正坐得直,怕什么?”
    可话虽如此,她心里却沉甸甸的。
    ……
    驿馆内,朱幼薇正翻看着工坊的账册,春杏急匆匆跑进来。
    “郡主,不好了!外头都在传工坊的坏话,已经有好几个女工被家里人带走了!”
    朱幼薇眉头微皱:“谁传的?”
    “不清楚,但肯定有人在背后捣鬼。”春杏咬牙道,“要不要让国公爷派人查查?”
    朱幼薇合上账册,淡淡道:“不用查,我知道是谁。”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工坊。
    “谣言止于智者,但百姓往往不是智者。”她轻声道,“既然他们想用谣言逼我们低头,那我们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规矩’。”
    ……
    翌日清晨,松江府衙前突然贴出一张告示,引得无数人围观。
    “巾帼工坊即日起招募男工,月钱二两,包吃住!”
    人群哗然。
    “男工?工坊不是只收女子吗?”
    “是啊,怎么突然招男的了?”
    告示旁边,文娘带着几个女工站着,神色平静。
    “工坊扩建,需要人手。”她朗声道,“不论男女,只要肯干活,工坊都收。”
    人群中,几个原本还在传谣言的布商愣住了。
    “这……这什么意思?”
    文娘看向他们,微微一笑:“工坊不是来抢生意的,是来给大家活路的。若有人不信,欢迎亲自来看看。”
    ……
    太白楼里,沈掌柜脸色铁青。
    “招男工?这不是打咱们的脸吗!”
    李崇义皱眉:“他们这是要堵住悠悠众口。”
    沈掌柜咬牙:“那咱们怎么办?”
    李崇义沉默片刻,忽然冷笑:“不急,谣言已经种下,没那么容易消。咱们再添把火。”
    ……
    晨雾未散,松江府衙前的青石板路上已经挤满了人。卖炊饼的张婆子刚支起摊子,就听见隔壁茶肆里传来压低的议论声。
    “听说了吗?工坊里那些女子夜里都不回家。”穿绸衫的布商挤眉弄眼,“我家隔壁的刘二亲眼看见,半夜还有男人往工坊后门钻。”
    戴瓜皮帽的老者啐了一口:“造孽啊!好好的姑娘家,进了工坊就学坏。”
    张婆子气得抄起擀面杖:“放你娘的屁!我闺女在工坊干了两个月,每日戌时准点回家。你们这些烂舌头的,见不得人好是吧?”
    布商缩了缩脖子,声音却更大了:“谁不知道工坊给的钱多?指不定是做什么勾当.”
    谣言像长了腿,晌午就传遍运河两岸。码头扛活的吴老二刚卸完货,就被媳妇拽到墙角。
    “当家的,闺女不能去工坊了。”媳妇眼眶通红,“今早买菜时,王婶说工坊里.”她声音越来越小,“说姑娘们要陪客人才给工钱。”
    吴老二额头青筋暴起:“放他娘的狗屁!郡主娘娘开的工坊,能是那种地方?”
    可等他走到街上,发现连酒肆里都在传。三个醉汉围着卖唱女调笑:“小娘子不如去工坊,躺着就把钱挣了.”
    “啪!”
    卖唱女的琵琶砸在醉汉头上。她抖着声音喊:“我妹子在工坊纺线养家,你们再胡说,我拼了命也要撕烂你们的嘴!”
    暮色四合时,谣言已经变成骇人听闻的故事。城南贫民窟里,几个妇人围着油灯窃窃私语。
    “听说工坊拐孩子呢。”刘婶子搂紧怀里的闺女,“染坊赵师傅的外孙女,进去三天就不见了。”
    角落里突然传来“咣当”一声。柳娘打翻了水盆,脸色煞白:“胡说!我闺女在工坊学识字,昨日还.”
    “那你敢不敢现在去工坊看看?”刘婶子尖着嗓子,“听说夜里能听见孩子哭,都是被药哑了嗓子做苦工的!”
    柳娘浑身发抖,抓起油灯就往外跑。夜风卷着碎雪,吹得灯火明明灭灭。她深一脚浅一脚跑到工坊,却见大门紧闭,只有账房还亮着灯。
    “文管事!”柳娘拍着门板哭喊,“我闺女呢?让我见见闺女!”
    门“吱呀”开了。文娘端着油灯站在光晕里,身后跟着揉眼睛的小桃。
    “娘?”小姑娘扑过来抱住柳娘的腿,“我在学算盘呢,文婶子说学好了能当账房先生.”
    柳娘腿一软跪在地上,眼泪砸在闺女发顶。文娘默默扶起她,转头对值夜的女工道:“去把后院的孩子们都叫来,让爹娘领回去看看。”
    不多时,工坊门口聚起二十多个孩子。有哼着新学歌谣的,有炫耀工装口袋里的块的,最小的才五岁,正趴在姐姐背上打哈欠。
    谣言却比真相跑得更快。次日清晨,运河边的告示栏前,李崇义摇着折扇对人群道:“诸位想想,女子就该相夫教子。如今工坊让她们抛头露面,迟早要出乱子。”
    “李相公说得对!”沈家管事在人群里附和,“昨夜工坊突然放孩子回家,分明是做贼心虚!”
    卖鱼的王大嫂突然挤到前面,叉腰骂道:“放你娘的屁!我闺女就在工坊,昨夜是文管事好心,怕我们担心才让孩子回家住。”她指着李崇义的鼻子,“你们这些读书人,见不得穷苦人过好日子是吧?”
    李崇义折扇“啪”地合上,冷笑道:“粗鄙妇人懂什么?《女诫》有云.”
    “《女诫》能当饭吃?”染坊春妮的爹突然吼了一嗓子,“我闺女在工坊一月挣三两银子,家里盖了新瓦房。李相公要是看不惯,不如先借我十两银子买米?”
    人群哄笑起来。李崇义脸色铁青,甩袖要走,却撞上匆匆赶来的驿丞。
    “让开!”驿丞满头大汗,“八百里加急,杭州工坊的娘子军要来松江了!”
    整个松江府突然安静下来。
    太白楼雅间里,沈掌柜的茶盏“咣当”掉在地上。他哆嗦着抓住李崇义的袖子:“完了.去年杭州传谣言的那几家,都被娘子军砸了铺子”
    李崇义强作镇定:“怕什么?她们敢动手,正好坐实了悍妇的名声。”
    “你懂个屁!”沈掌柜破口大骂,“那群娘子军是跟着郡主拼过来的,去年杭州府衙的差役想拦她们,被打断三条腿!”
    窗外忽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两人扑到窗前,只见一队蓝布工装的女子列队走过长街。她们腰间别着纺锤,肩上扛着缠了红绸的扁担,步伐比漕帮的汉子还整齐。
    领头的妇人突然抬头,刀锋般的目光直刺二楼窗口。沈掌柜腿一软,瘫坐在地上。
    “去去请周老太爷.”
    ……
    谣言像瘟疫一样在松江府蔓延。
    城南的茶肆里,几个闲汉正添油加醋地编排工坊的闲话。
    “听说那些女工白日纺纱,夜里陪客,工钱都是睡出来的!”
    “可不是?我表兄在码头亲眼看见,半夜有男人往工坊后门钻……”
    话没说完,茶肆的门帘“唰”地被掀开。一队蓝衣女子鱼贯而入,腰间纺锤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领头的妇人三十出头,眉角有道疤,正是杭州娘子军的教头林三娘。
    “刚才是谁在嚼舌根?”林三娘目光扫过众人。
    那几个闲汉缩了缩脖子,穿灰布衫的瘦子强撑着道:“关你屁事!”
    林三娘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块铜牌拍在桌上。
    “杭州巾帼营百户林三娘,奉郡主令彻查谣言。”她手指点了点瘦子的胸口,“你,跟我们走一趟。”
    瘦子脸色大变,转身就要跑,却被两个娘子军一左一右架住胳膊。
    “放开我!官府拿人也要讲证据!”
    林三娘从袖中抽出一张纸:“松江府衙的缉捕文书,要看吗?”
    茶肆里顿时鸦雀无声。
    ……
    运河码头上,朱幼薇正带着文娘清点新到的纱。远处突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一队穿短打的汉子小跑过来,领头的竟是周德海。
    “郡主!”周德海喘着粗气,“沈家派人去杭州散布谣言,说工坊女子都是……”
    朱幼薇抬手打断他:“我知道。”
    她转身从春杏手里接过一封信,递给文娘:“杭州娘子军今早入城了。”
    文娘展开信纸,越看眼睛越亮:“林教头带人抓了七个造谣的?”
    “不止。”朱幼薇望向城东,“这会儿该到太白楼了。”
    ……
    太白楼二楼雅间,李崇义正和沈掌柜对饮。
    “李相公这招高明。”沈掌柜眯着眼,“谣言一起,工坊招不到人,自然……”
    窗外突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
    李崇义推开窗,脸色骤变。只见一队蓝衣女子列队走过长街,最前面押着七八个垂头丧气的闲汉,每个人脖子上都挂着木牌,上面用朱砂写着“造谣生事者”。
    林三娘敲响铜锣,声如洪钟:“诸位父老看清楚了!这些就是造谣工坊的歹人!郡主有令,再有人污蔑工坊女子,一律按诽谤罪论处!”
    人群炸开了锅。卖鱼的王大嫂挤到最前面,指着其中一个闲汉大骂:“好你个刘二!前日还跟我家借钱,转头就编排我闺女!”
    那闲汉缩着脖子不敢抬头。
    二楼窗口,沈掌柜的酒杯“当啷”掉在地上。李崇义猛地关上窗,脸色铁青:“娘子军怎么会来松江?”
    ……
    府衙前广场上,朱幼薇亲自擂响了登闻鼓。
    鼓声震得树梢麻雀乱飞,百姓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林三娘押着造谣者跪在台阶下,文娘带着二十多个女工站在两侧,每人手里都捧着账本和纺锤。
    赵知府匆匆赶来,官帽都戴歪了:“郡主这是……”
    “请大人主持公道。”朱幼薇指向那群造谣者,“这些人污蔑工坊女子清誉,按《大明律》,该当何罪?”
    人群里立刻有人喊:“掌嘴八十!”
    “游街示众!”
    赵知府擦了擦汗,正要开口,忽听一阵骚动。周老太爷拄着拐杖挤到最前面,身后跟着十几个周家子弟。
    “老朽作证!”老太爷声如洪钟,“工坊女子个个清白勤勉,这些歹人该重罚!”
    他转身对围观百姓拱手:“诸位若不信,现在就可以去工坊看看。老夫以周家百年声誉担保,绝无那些腌臜事!”
    人群安静了一瞬。
    卖炊饼的张婆子突然冲出来,一把揪住刘二的耳朵:“走!跟我去工坊!要是找不出你说的那些龌龊事,老娘今天活撕了你!”
    ……
    工坊大门敞开,上百名娘子军持纺锤列队而立。
    朱幼薇带着众人穿过纺纱区,染布区,最后停在食堂前。
    “看清楚了吗?”她问那些造谣者。
    刘二腿肚子直打颤。食堂里摆着二十张长桌,女工们正排队打饭,每人碗里都有块肥瘦相间的红烧肉。几个五六岁的孩子在角落认字,教书的是个头发白的老秀才。
    “这……这不可能……”刘二结结巴巴道,“明明有人说……”
    林三娘一脚踹在他膝窝:“谁说的?指出来!”
    刘二扑通跪地,抖着手指向人群外围。
    沈掌柜正要溜走,却被两个娘子军拦住去路。
    ……
    暮色降临时,运河上漂着七盏莲灯。
    朱幼薇站在岸边,看灯影顺流而下。
    “沈家赔了三千两银子。”陈寒把披风搭在她肩上,“李崇义被革了功名,发配边疆。”
    文娘捧着新拟的招工名册过来:“郡主,今日又有八十多人报名。”
    名册第一页写着“周德海”三个字。
    朱幼薇笑了:“周家这是要改换门庭?”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
    娘子军们收队回营,蓝衣身影渐渐融进夜色里。
    谣言如雪,见不得光……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9194/570951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