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章 纵是英雄亦枉然
推荐阅读:重生之娇妻无敌、纷争之心(nph,西幻)、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诡异纪元:每月一个专属天赋、绝对命运游戏、穿越之莫问人归处、怪猎:我能听到怪物心声、谁家小娘子这么狂、游戏异界?异界游戏!、怪物来了、
“总制,除了大肚王马洛外,台南和台中各部的首领都已抵达承天府(赤嵌城)”,兵部尚书绳武恭敬地向东宁总制使陈永华禀报。郑经出征时,立庶长子郑克臧为监国,可因为郑克臧年幼(十岁),又命其诸事均受陈永华教导,还让其娶陈永华小女儿为妻,东宁的军政大权实际掌握在东宁总制使陈永华手中。
听说马洛未至,陈永华眉头微蹙,很快又不动声色地说道:“请诸位首领到总制府来吧”。这位刚刚四十岁的总制使胸有滔略,当年郑成功派他辅佐世子郑经时曾说:“陈先生是当今名士,我留下他辅佐你,你应当以老师之礼待他”。于是郑经每遇军国大事必向其询问。担任东宁总制期间大兴教育、组织军屯、淋卤晒盐、提炼沙、推行保甲、安抚番民,将台湾全境治理得紧紧有条。为了让台湾高山族百姓认可东宁的统治,他下令在高山族居住的各社设立“小学”,还特地规定,凡是高山族子弟“就乡塾读书者,蠲其徭役”。此项政策获得了台南、台中很多部落的好感,很多首领与其私交甚好。如今卫国大军登陆,东宁兵力不足,他想征调番军协守,遂请来台南、台中各部首领商议。
鲁凯人首领希本、邹人首领格拉勒、达悟人(雅美)人首领玛希拉、太鲁阁人首领达印、拉阿鲁哇人首领打赫实、卡那卡那富人首领麦卡照等六族三十八部的头目步入了总制府,陈永华热情地向他们逐一打招呼,客气地命人奉茶。
“总制召见我等必有要事,若有需要我族出力之处,绝不推辞!”邹人首领格拉勒主动开口。传说大神哈默用枫叶创造邹人,再用茄苳的叶子创造平地人,居住在阿里山(位于嘉义)周边区域的邹人性格真诚直爽,格拉勒与陈永华私交很好,猜出老友用意后立即表态。
陈永华听罢感激地瞅了他一眼,朝众人拱手请求道:“卫军已在台湾登陆,东宁兵力不足,吾想请诸位出兵相助!日后必定报答!”
“我族愿出一千八百勇士”,格拉勒率先开口。
听得此语,各部首领也紧接着表态,或一千,或二千不等,很快便凑够了万余兵马。陈永华于是命昭义镇杨德率五千郑军和近九千番军于日月潭及雨社山(位于南投县)一带布防;命建威中镇黄良骥领五千郑氏水师和一千二百达悟人水师在东宁西边的港口巡弋;命吏部尚书洪磊、兵部尚书陈绳武领兵五千驻守东宁西边的安平镇;征发承天府、天兴州、万年州所有十四岁至六十岁的男子守卫东宁城,又凑出了一万五千“守军”。军队的数量看不去不少,可战力却着实让人心里没底。身为东宁总制的陈永华毫不慌张,镇定地指挥布防,在这位总制的指挥下,东宁的军心和民心很快安定下来,秩序紧然地准备防御事宜。
——
澎湖港最大的一艘战船船仓中,延平王郑经正襟危坐地听着部下汇报,从结果看,各部均已做好撤退的准备。
“藩主,我军已集结完毕,可以回援东宁。只是若不提前做好布置,恐怕会遭到卫军追击”,武平伯刘国轩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此节孤已想好,撤退前须击败屿的卫军并拿下龙门港,然后汝和郑明留守澎湖,其余诸军随孤回援东宁”,郑经胸有成竹地说。
他先命人四处传播自己要撤往东宁的消息,然后主动放弃了八罩屿和南大屿两座大岛。听闻郑军主力撤往东宁后,两广总督满都拉图哈哈大笑,“此必是郑氏听闻秦王殿下在台湾登陆的消息,狼狈后撤矣!李提督可领水师追击!”
“轮台公,郑经向来狡诈,须防其设伏”,福建提督李应明有些担忧地回答。
“闻听我军在台湾登陆,敌人必然军心大乱,已是穷途末路的他们哪还有设伏的能力?可速追之!”满都拉图满不在乎地说,还用一双凶眼瞅着李应明,那意思:你敢不遵我的军令?自己不过是个提督,对方可是堂堂一等公,李应明如何敢再争辩,只得依令行事。
乾元二十九年(1673年)五月六日凌晨,李应明率一万三千水师、二百六十艘战船追击撤退的郑军。至五月七日上午,终于在将军澳附近追上郑军后队右武卫林升、副将林万侯部。甫一交战,郑军便“大败”,足足被击沉十余艘战船。
看来郑军果然因为秦王殿下的大军在台湾登陆而失去了战心,李应明大喜,挥师猛攻。林升率部且战且走,追至柑桔屿附近海域时,忽然伏兵四出。郑将刘国轩、吴淑、何佑、江胜各领本部四面围攻。卫军大乱,总兵周彪、副将徐尚朝战死,战船起火沉没者近半,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李应明情知中计,拼死突出重围,部下折损过半。
直追至傍晚,郑经方下令暂停追击,统计战果。
“藩主,叛将苏勘被末将擒获”,左武卫何佑兴冲冲地前来报捷。
听得苏勘之名,郑经恨得切齿。当初自己信任此人,命其守卫漳浦。此人却畏惧卫军势大,不发一矢便降卫。这也罢了,居然还带着卫军增援澎湖。若不是此人,自己早将澎湖的卫军尽数歼灭矣!
“来人,将苏勘绑上石头沉海!”从延平王口中说出的话冰冷如铁。泄愤之后,郑经长吁了口气,“传孤的军令,刘国轩、郑明留守柑桔屿,其余各部随孤追击卫军败军,务必将敌人的这支水师全歼”。
在胜利的鼓舞下,郑军士气大振,各队皆升满帆奋勇向前,于五月九日在蚊港附近海域再次追上卫军。
“吾命休矣!”望着越追越近的敌人船队,李应明仰天长叹。
“军门,您瞧那边~”身边的亲随忽然手往北指,兴奋地大叫。
李应明顺着方向望去,北边桅杆林立,出现了一支规模巨大的船队,船上赫然悬挂大卫国的鱼竿钓子旗。
“是秦王~秦王殿下的水师~”绝处逢生令李提督欣喜若狂,“郑经,即便尔是盖世英雄又如何?此乃天意~天意~”(本章完)
听说马洛未至,陈永华眉头微蹙,很快又不动声色地说道:“请诸位首领到总制府来吧”。这位刚刚四十岁的总制使胸有滔略,当年郑成功派他辅佐世子郑经时曾说:“陈先生是当今名士,我留下他辅佐你,你应当以老师之礼待他”。于是郑经每遇军国大事必向其询问。担任东宁总制期间大兴教育、组织军屯、淋卤晒盐、提炼沙、推行保甲、安抚番民,将台湾全境治理得紧紧有条。为了让台湾高山族百姓认可东宁的统治,他下令在高山族居住的各社设立“小学”,还特地规定,凡是高山族子弟“就乡塾读书者,蠲其徭役”。此项政策获得了台南、台中很多部落的好感,很多首领与其私交甚好。如今卫国大军登陆,东宁兵力不足,他想征调番军协守,遂请来台南、台中各部首领商议。
鲁凯人首领希本、邹人首领格拉勒、达悟人(雅美)人首领玛希拉、太鲁阁人首领达印、拉阿鲁哇人首领打赫实、卡那卡那富人首领麦卡照等六族三十八部的头目步入了总制府,陈永华热情地向他们逐一打招呼,客气地命人奉茶。
“总制召见我等必有要事,若有需要我族出力之处,绝不推辞!”邹人首领格拉勒主动开口。传说大神哈默用枫叶创造邹人,再用茄苳的叶子创造平地人,居住在阿里山(位于嘉义)周边区域的邹人性格真诚直爽,格拉勒与陈永华私交很好,猜出老友用意后立即表态。
陈永华听罢感激地瞅了他一眼,朝众人拱手请求道:“卫军已在台湾登陆,东宁兵力不足,吾想请诸位出兵相助!日后必定报答!”
“我族愿出一千八百勇士”,格拉勒率先开口。
听得此语,各部首领也紧接着表态,或一千,或二千不等,很快便凑够了万余兵马。陈永华于是命昭义镇杨德率五千郑军和近九千番军于日月潭及雨社山(位于南投县)一带布防;命建威中镇黄良骥领五千郑氏水师和一千二百达悟人水师在东宁西边的港口巡弋;命吏部尚书洪磊、兵部尚书陈绳武领兵五千驻守东宁西边的安平镇;征发承天府、天兴州、万年州所有十四岁至六十岁的男子守卫东宁城,又凑出了一万五千“守军”。军队的数量看不去不少,可战力却着实让人心里没底。身为东宁总制的陈永华毫不慌张,镇定地指挥布防,在这位总制的指挥下,东宁的军心和民心很快安定下来,秩序紧然地准备防御事宜。
——
澎湖港最大的一艘战船船仓中,延平王郑经正襟危坐地听着部下汇报,从结果看,各部均已做好撤退的准备。
“藩主,我军已集结完毕,可以回援东宁。只是若不提前做好布置,恐怕会遭到卫军追击”,武平伯刘国轩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此节孤已想好,撤退前须击败屿的卫军并拿下龙门港,然后汝和郑明留守澎湖,其余诸军随孤回援东宁”,郑经胸有成竹地说。
他先命人四处传播自己要撤往东宁的消息,然后主动放弃了八罩屿和南大屿两座大岛。听闻郑军主力撤往东宁后,两广总督满都拉图哈哈大笑,“此必是郑氏听闻秦王殿下在台湾登陆的消息,狼狈后撤矣!李提督可领水师追击!”
“轮台公,郑经向来狡诈,须防其设伏”,福建提督李应明有些担忧地回答。
“闻听我军在台湾登陆,敌人必然军心大乱,已是穷途末路的他们哪还有设伏的能力?可速追之!”满都拉图满不在乎地说,还用一双凶眼瞅着李应明,那意思:你敢不遵我的军令?自己不过是个提督,对方可是堂堂一等公,李应明如何敢再争辩,只得依令行事。
乾元二十九年(1673年)五月六日凌晨,李应明率一万三千水师、二百六十艘战船追击撤退的郑军。至五月七日上午,终于在将军澳附近追上郑军后队右武卫林升、副将林万侯部。甫一交战,郑军便“大败”,足足被击沉十余艘战船。
看来郑军果然因为秦王殿下的大军在台湾登陆而失去了战心,李应明大喜,挥师猛攻。林升率部且战且走,追至柑桔屿附近海域时,忽然伏兵四出。郑将刘国轩、吴淑、何佑、江胜各领本部四面围攻。卫军大乱,总兵周彪、副将徐尚朝战死,战船起火沉没者近半,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李应明情知中计,拼死突出重围,部下折损过半。
直追至傍晚,郑经方下令暂停追击,统计战果。
“藩主,叛将苏勘被末将擒获”,左武卫何佑兴冲冲地前来报捷。
听得苏勘之名,郑经恨得切齿。当初自己信任此人,命其守卫漳浦。此人却畏惧卫军势大,不发一矢便降卫。这也罢了,居然还带着卫军增援澎湖。若不是此人,自己早将澎湖的卫军尽数歼灭矣!
“来人,将苏勘绑上石头沉海!”从延平王口中说出的话冰冷如铁。泄愤之后,郑经长吁了口气,“传孤的军令,刘国轩、郑明留守柑桔屿,其余各部随孤追击卫军败军,务必将敌人的这支水师全歼”。
在胜利的鼓舞下,郑军士气大振,各队皆升满帆奋勇向前,于五月九日在蚊港附近海域再次追上卫军。
“吾命休矣!”望着越追越近的敌人船队,李应明仰天长叹。
“军门,您瞧那边~”身边的亲随忽然手往北指,兴奋地大叫。
李应明顺着方向望去,北边桅杆林立,出现了一支规模巨大的船队,船上赫然悬挂大卫国的鱼竿钓子旗。
“是秦王~秦王殿下的水师~”绝处逢生令李提督欣喜若狂,“郑经,即便尔是盖世英雄又如何?此乃天意~天意~”(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89617/637469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