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巡监关中 给个教训
推荐阅读:乡村兵王、透视狂医在山村、少帅,劫个色、大唐之逍遥王爷、贴身保镖在日本、你是我心中的痛、总裁,你人设崩了、风流神医、偷心术:殿下轻点吻、拍卖宝贝太花心、
第798章 巡监关中 给个教训
上城金吾后街,陆云逸骑着北骁赶至此处,一眼便瞧见拥堵得极为闭塞的街道。
各色马匹与马车在道路上挤作一团,
其间还有一些身着国子监服饰的学子穿梭其中。
他们的目的地,是那最为显眼的宋府!
此刻的宋府,全然没了上次前来时的古色古香韵味,
也失去了往日的清闲幽静,有的只是淡淡的苍凉与哀伤。
府邸的匾额、门口的石狮子都挂上了白绢,微风轻拂,白绢飘飘而动。
门口站着的几人也身着白衣,
头戴白色头带,脸上不见笑容,唯有无尽的哀伤。
在他们身旁,并非大明如今常用的魂幡,而是周代所用的高大铭旌,
上面写有大学士宋纳的名字、官职以及身份,
同样依照《周礼》,大夫所用长五尺。
“死了,就这么死了?”
宋纳那干瘦沙哑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几日不见,竟已天人永隔。
这位从故元时期就开始教书的老先生,死于二十三年夏,
这让陆云逸有种时空变换的沧桑之感,
仿佛一个时代正慢慢逝去,且速度越来越快。
这时,一名使者急匆匆地从马车中穿行而来。
他一身白衣,脸上带着泪痕,眼睛红彤彤的。
“可是陆大人?”
“是我。”陆云逸沉声回应。
侍者从怀中拿出一封文书递了过来,恭敬说道:
“陆大人,这是老爷临终前的交代,吩咐我等将信件给您。”
陆云逸有些愣神,但还是接了过来,
实在是信件封面上那笔走龙蛇的字迹太过显眼,定是宋纳亲自书写。
拿在手中,陆云逸仔细端详,一股老树将死的挣扎之感顿时从字迹中涌出。
一撇一捺不再像以往那般沧桑有力,反而带着几分飘忽。
深吸一口气,陆云逸将信件收了起来,看向侍者:
“带路吧,本官要去祭拜一二。”
“是”
不多时,陆云逸在门口见到了憔悴万分的宋婉儿,
二人对视之后,并未发笑。
“婉儿姑娘,节哀顺变,宋大学士年过八十,乃喜丧。”
宋婉儿微微俯身,声音沙哑凄凉:
“多谢陆大人,今日小女子可能招待不周,还请大人见谅。”
“你先忙,我去祭拜一二即可。”
“陆大人请。”
宋婉儿让开了道路,
看着陆云逸走过的背影,眸光有些黯淡,轻轻抿了抿嘴唇。
来到府中,预想之中的一众繁文缛节并未出现,
只有一张简单的桌子,上面摆着一些香与纸。
宋纳的棺椁就停放在正堂,硕大的香炉没有摆在正首,而是放在门口。
一旁还有一个类似于告示的牌子,上面有宋纳亲自写的字,
“留香就走,府中不管饭。”
见到这几个字,陆云逸愣了片刻,有些无奈地笑了起来。
一旁前来的宾客亦是如此。
“宋大学士生前古板万分,没想到死后却从心逾矩。”
一道雄厚的声音从陆云逸身后传来。
回头看去,是脸色漆黑如炭、留着长须的燕王朱棣,
陆云逸等一众宾客连忙转身,躬身一拜。
朱棣摇了摇头:
“拜前面,拜本王作甚。”
如此,一行人这才又转过身去,上香一拜.
燕王朱棣上完香,看向陆云逸,发问:
“正好碰到了,跟本王来吧,有些事需要问问你。”
陆云逸一愣,旋即点了点头,
跟着燕王回到了他所乘坐的硕大马车之上。
马车内放置着冰块,十分清凉,
朱棣从一旁的抽屉中掏出了两个竹壶,递了一个过来。
陆云逸也不客气,就这么拧开喝了起来。
“本王小的时候,宋大学士常常入宫授课,
那时属他的课业最为严厉,我与几个兄弟都不喜欢他。
但偏偏.成人之后,才明白严师益友的道理。
相反,对于那些不那么严厉、处处惯着我们几兄弟的学士,本王并不感激他们。”
陆云逸就这么听着,频频点头,也不说话
直到朱棣感慨完,说起了别的事情,
他才重新换了一副面孔,表情郑重。
朱棣沉声道:
“皇庄的账目已经查得差不多了,其中贪腐横行,
不只是战马,就连禁军的甲胄、兵器以及宫中一应用度,都有所贪墨。”
朱棣摇了摇手中喝的可乐,嗤笑一声:
“外面一壶卖二十文,宫里采买要三钱,
本王看到账目时,甚至都不敢相信。
本王更想不明白,大明律中都已经写明了,
贪腐者剥皮实草,怎么还有人敢。”
“殿下,贪腐一事古已有之,想要禁绝,断无可能,只能勉力控制。
如今陛下天威正盛,就算是有贪腐,也会被彻查。”
朱棣嘴巴微张,想要说什么,
但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转而轻轻叹了口气,
透过窗帘看向外面挂满白绫的宋府,神情复杂,
马车内陡然陷入了安静。
过了许久,朱棣才缓缓开口:
“宫中已经开始准备迁都一事了,
太子殿下可能会在今年去往关中,绘制山川地形,考察民生。”
此话一出,陆云逸瞳孔骤然收缩,发出一声惊呼:
“什么?”
怎么这么早?
若是没记错,太子去山西的时间是二十四年八月,历时数月
如今才二十三年八月.怎么这么着急?
“你很惊讶?”
朱棣见他的反应,有些诧异地歪了歪脑袋,
他记得.陆云逸早在去年就提过迁都之事。
陆云逸点了点头:
“朝廷的风波还没有平定,市易司的事情也没有定论,
太子殿下今年就要去关中,太快了。”
“你是说?”
朱棣若有所思,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陆云逸没有与朱棣客气,沉声道:
“狗急跳墙,人急造反,现在离开京城,太危险。”
朱棣脸色沉默,想到了清除李党时,京畿之地的一些争斗,脸色微变,强笑一声:
“事情哪有这般严重。”
“殿下,防人之心不可无,
越是要胜利之时,就越是危险之际。”
陆云逸继续开口:
“从应天去往山西,要么走河南,要么走山东,
而现在.河南治水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地方三司勾结成风。
山东乃孔孟之乡,天下读书人汇聚之地,
他们对陛下与太子,印象可不是那么太好。
这两个地方哪个都不安全,
难保不会有人狗急跳墙,行刺驾之事。”
这个理由轻易就将朱棣说服了,他点了点头:
“的确危险,但.宗人府将在后日诏周王回藩河南,
到时候有王府坐镇,也会安全许多。”
陆云逸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抹忧愁,发问:
“殿下,您可知为何要匆匆而去,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透露。”
朱棣脸色连连变换,嘴唇轻抿,无奈地摇了摇头:
“甘薯丰收了。”
“丰收?”
刹那间,陆云逸愣在当场,想到了京城外那一望无际的原野,以及那精心呵护的田地,旋即产生了一丝疑惑:
“殿下,时间还早啊。”
“是宫中第二茬甘薯丰收了,
农政院的一些大人已经刨开了一块地,产量与去年一般无二。
另一块地准备足月再挖,必然是超过去年
父皇与太子准备将甘薯种去关中试一试,顺便再看看。”
听了朱棣的解释,陆云逸心中荒谬到了极点。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没想到兜兜转转,居然是甘薯出了问题,让原本进程一下子快了许多。
马车摇摇晃晃,陆云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陷入沉思.
朱棣看着他这副模样,几次欲言又止。
一直到马车远离金吾后街,他才试探着发问:
“你觉得关中真的合适吗?”
一刹那间,陆云逸面露了然,想明白了燕王今日与自己说这等秘事的原因。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朱棣,轻轻摇头:
“关中地贫,且远海远河,不适合作为国都。
就算是要迁都,北边也只有北平合适。”
此话一出,燕王朱棣悄悄松了口气,眼神复杂,有一种看待自己人的亲切。
“可是如今北元残部在瓦剌之地,处在大明西北,
而关中同样位于西北,是汉唐都城,又是四塞之地,易守难攻,正是控制西北的绝佳地方。
父皇并非没有考虑过北平,但反对者颇多。
迁都关中反对的声音还能少一些,事情更容易成。”
听朱棣这么说,陆云逸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本就应该这样,就算是要迁都,
北方几个重镇都要考虑才对,不可能看了关中就一门心思地要过去。
沉吟片刻,陆云逸沉声道:
“燕王殿下,还请您放宽心,
就算是最后不能迁都北平,那也无妨。
只要国都在北方,那北方就不会再沦为蛮夷之地。”
朱棣脸色凝重,又有一些担心:
“本王对于此事也有些迷糊,
迁都北方固然是好事,但离开了富庶的东南之地,会不会生出一些岔子?
若是以后北方不乱南方乱,那就是笑话了。”
“殿下,臣以为,陛下与太子殿下如此着急地想要迁都,就是想要摆脱东南富庶之地。”
“此话何解?”
“东南之地在大明之前已经富庶了千年,
只要还临河沿海,就算是再过千年也依旧富庶。
这里遍地都是士绅、乡绅、地主豪强,
秘密编织成一条条大网,牢牢地笼罩朝廷。
假以时日,政令出了京城就像那过眼云烟,悄无声息地消散也不是不可能。
看以往的那些朝代,开国之时朝廷对国朝地方掌控力最强,
而这种掌控力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蚕食。
如今朝廷在直隶应天,陛下天威鼎盛,尚且能够抵挡,
之后”
陆云逸没有再说下去,
但朱棣却知道他想要说什么,而且脸色凝重到了极点。
他在宫中所学的都是一些统御四方的王道之术,对于这等情况也早已知晓。
而且,朱棣还想到了应天建筑商行,
水泥和混凝土这等好物件,明明能够造福四方,连通道路,
但一年过去了,也只能在应天八县往外慢慢蠕动,
想要大规模地铺开,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如今大明新立尚且如此,
再过个一两百年,朱棣不敢想象会是何等结果。
长叹了一声,朱棣沉声道:
“这等话出去就不要再说了,犯忌讳。”
陆云逸表情平静:
“燕王殿下,此话下官只与殿下您说过,您不必担心。”
朱棣对这莫名其妙的信任很是疑惑.
但陆云逸却干脆了当地解释:
“殿下,下官是北平行都司的官,不依靠北平,难不成还去依靠辽东?”
这个理由不算充分,但朱棣也想不到什么别的理由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大宁?”
“朝廷的封赏还没下,下官就算是想走,都督府不让我走。”
陆云逸耸了耸肩,摇着头叹气,问道:
“殿下可知.宫中准备什么时候下封赏?”
“本王也不知,宫中正忙着收整乱局、收缴钱财、整备皇庄,暂时还没有工夫打理军伍之事。”
陆云逸挠了挠头,觉得日子有些难熬,不过更多的还是忧心忡忡。
他犹豫了许久,看向朱棣,轻声道:
“殿下,下官准备抽空去拜访太子殿下,
到时候下官会直言迁都北平之事,不知殿下是否忌讳?”
“无妨.”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摆了摆手:
“迁都北平,不只是本王所想,
就算是本王的岳父都是这般想的,父皇与太子殿下早就知晓。”
陆云逸听后恍然地点了点头,轻轻拱手:
“殿下,下官告退。”
“去吧去吧.”
朱棣大概是有些疲惫,靠在马车上,眼眸微闭
在一处人不多的小巷口,陆云逸跳下马车,越过车队,
从冯云方手中接过北骁的马缰,正要翻身上马,却听他低声道:
“大人,俞启纶离开府邸了,
而且看他的模样,像是去逃难。”
陆云逸动作一顿,刚刚握住马缰的手一下子紧绷,眼睛也眯了起来:
“有锦衣卫的人在跟吗?”
“有,但弟兄们只发现了三人,会不会动手还不清楚。”
“知道俞启纶要去哪吗?”陆云逸发问。
“大人,俞启纶伪装成了商队伙计,商队是去往中都。”
冯云方小声回答,警惕地盯着四周。
“这是要跑回老家啊。”陆云逸双手叉腰,目光阴寒。
俞通渊贵为都督,在这京城没人找他的麻烦,锦衣卫更是不敢招惹。
而俞启纶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留在京城迟早是个隐患,
现在想要匆匆逃离应天,也是合情合理。
“大人,咱们怎么办?要跟上去吗?”
“跟,当然要跟,
让巩先之带二十名弟兄,走应天商行的渠道跟上去,找机会引他们动手,
就算是锦衣卫最后不动手,也要将这口锅扣上去,懂我意思吗?”
冯云方眨了眨眼睛,试探着发问:
“大人,是生是死?”
“生死勿论,能不能活,就看他的命了。”
“是!”
“隐秘一些,不要让锦衣卫察觉到了端倪。”
“是,大人!”
冯云方匆忙跑开,跟坠在身后的亲卫说了几句,亲卫即刻驾马离开
做完这一切,陆云逸翻身上马,看了看方位,吩咐道:
“走,去太子府。”
“是!”
朱雀街三十二号,妙音坊地下,锦衣卫应天衙门。
毛骧看着手中文书,神情凝重,眼中凶光时隐时现。
他抬头看向恭敬站立的卫华,沉声道:
“知道他要去哪吗?”
“回禀大人,要回巢县老家。”
“让弟兄们跟上去,给他一个教训。”
毛骧淡淡开口,声音有些发冷。
但听在卫华耳中,却是如坠冰窟,
他上前一步,努力压低声音:
“大人,若是俞都督追究起来,那.那可不好交代啊。”
“哼!”毛骧猛地一拍桌子,喝道:
“他们在背后耍阴招,让老子白白没了四万两银子,给个教训还要看俞通渊的脸色?”
“事情就这么定下,给俞启纶一个教训,
你亲自带人去做,隐秘一些,不要露出端倪。”
卫华知道眼前大人正在气头上,嘴唇嗫嚅两下,也没有说出什么反驳之言,而是发问:
“大人,教训到何种程度?”
“陆云逸上次断了他两条胳膊,这次断他两条腿,
让他好好在巢县待着,没事别来京城,晦气!”
“是,属下一定做好。”
(本章完)
上城金吾后街,陆云逸骑着北骁赶至此处,一眼便瞧见拥堵得极为闭塞的街道。
各色马匹与马车在道路上挤作一团,
其间还有一些身着国子监服饰的学子穿梭其中。
他们的目的地,是那最为显眼的宋府!
此刻的宋府,全然没了上次前来时的古色古香韵味,
也失去了往日的清闲幽静,有的只是淡淡的苍凉与哀伤。
府邸的匾额、门口的石狮子都挂上了白绢,微风轻拂,白绢飘飘而动。
门口站着的几人也身着白衣,
头戴白色头带,脸上不见笑容,唯有无尽的哀伤。
在他们身旁,并非大明如今常用的魂幡,而是周代所用的高大铭旌,
上面写有大学士宋纳的名字、官职以及身份,
同样依照《周礼》,大夫所用长五尺。
“死了,就这么死了?”
宋纳那干瘦沙哑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几日不见,竟已天人永隔。
这位从故元时期就开始教书的老先生,死于二十三年夏,
这让陆云逸有种时空变换的沧桑之感,
仿佛一个时代正慢慢逝去,且速度越来越快。
这时,一名使者急匆匆地从马车中穿行而来。
他一身白衣,脸上带着泪痕,眼睛红彤彤的。
“可是陆大人?”
“是我。”陆云逸沉声回应。
侍者从怀中拿出一封文书递了过来,恭敬说道:
“陆大人,这是老爷临终前的交代,吩咐我等将信件给您。”
陆云逸有些愣神,但还是接了过来,
实在是信件封面上那笔走龙蛇的字迹太过显眼,定是宋纳亲自书写。
拿在手中,陆云逸仔细端详,一股老树将死的挣扎之感顿时从字迹中涌出。
一撇一捺不再像以往那般沧桑有力,反而带着几分飘忽。
深吸一口气,陆云逸将信件收了起来,看向侍者:
“带路吧,本官要去祭拜一二。”
“是”
不多时,陆云逸在门口见到了憔悴万分的宋婉儿,
二人对视之后,并未发笑。
“婉儿姑娘,节哀顺变,宋大学士年过八十,乃喜丧。”
宋婉儿微微俯身,声音沙哑凄凉:
“多谢陆大人,今日小女子可能招待不周,还请大人见谅。”
“你先忙,我去祭拜一二即可。”
“陆大人请。”
宋婉儿让开了道路,
看着陆云逸走过的背影,眸光有些黯淡,轻轻抿了抿嘴唇。
来到府中,预想之中的一众繁文缛节并未出现,
只有一张简单的桌子,上面摆着一些香与纸。
宋纳的棺椁就停放在正堂,硕大的香炉没有摆在正首,而是放在门口。
一旁还有一个类似于告示的牌子,上面有宋纳亲自写的字,
“留香就走,府中不管饭。”
见到这几个字,陆云逸愣了片刻,有些无奈地笑了起来。
一旁前来的宾客亦是如此。
“宋大学士生前古板万分,没想到死后却从心逾矩。”
一道雄厚的声音从陆云逸身后传来。
回头看去,是脸色漆黑如炭、留着长须的燕王朱棣,
陆云逸等一众宾客连忙转身,躬身一拜。
朱棣摇了摇头:
“拜前面,拜本王作甚。”
如此,一行人这才又转过身去,上香一拜.
燕王朱棣上完香,看向陆云逸,发问:
“正好碰到了,跟本王来吧,有些事需要问问你。”
陆云逸一愣,旋即点了点头,
跟着燕王回到了他所乘坐的硕大马车之上。
马车内放置着冰块,十分清凉,
朱棣从一旁的抽屉中掏出了两个竹壶,递了一个过来。
陆云逸也不客气,就这么拧开喝了起来。
“本王小的时候,宋大学士常常入宫授课,
那时属他的课业最为严厉,我与几个兄弟都不喜欢他。
但偏偏.成人之后,才明白严师益友的道理。
相反,对于那些不那么严厉、处处惯着我们几兄弟的学士,本王并不感激他们。”
陆云逸就这么听着,频频点头,也不说话
直到朱棣感慨完,说起了别的事情,
他才重新换了一副面孔,表情郑重。
朱棣沉声道:
“皇庄的账目已经查得差不多了,其中贪腐横行,
不只是战马,就连禁军的甲胄、兵器以及宫中一应用度,都有所贪墨。”
朱棣摇了摇手中喝的可乐,嗤笑一声:
“外面一壶卖二十文,宫里采买要三钱,
本王看到账目时,甚至都不敢相信。
本王更想不明白,大明律中都已经写明了,
贪腐者剥皮实草,怎么还有人敢。”
“殿下,贪腐一事古已有之,想要禁绝,断无可能,只能勉力控制。
如今陛下天威正盛,就算是有贪腐,也会被彻查。”
朱棣嘴巴微张,想要说什么,
但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转而轻轻叹了口气,
透过窗帘看向外面挂满白绫的宋府,神情复杂,
马车内陡然陷入了安静。
过了许久,朱棣才缓缓开口:
“宫中已经开始准备迁都一事了,
太子殿下可能会在今年去往关中,绘制山川地形,考察民生。”
此话一出,陆云逸瞳孔骤然收缩,发出一声惊呼:
“什么?”
怎么这么早?
若是没记错,太子去山西的时间是二十四年八月,历时数月
如今才二十三年八月.怎么这么着急?
“你很惊讶?”
朱棣见他的反应,有些诧异地歪了歪脑袋,
他记得.陆云逸早在去年就提过迁都之事。
陆云逸点了点头:
“朝廷的风波还没有平定,市易司的事情也没有定论,
太子殿下今年就要去关中,太快了。”
“你是说?”
朱棣若有所思,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陆云逸没有与朱棣客气,沉声道:
“狗急跳墙,人急造反,现在离开京城,太危险。”
朱棣脸色沉默,想到了清除李党时,京畿之地的一些争斗,脸色微变,强笑一声:
“事情哪有这般严重。”
“殿下,防人之心不可无,
越是要胜利之时,就越是危险之际。”
陆云逸继续开口:
“从应天去往山西,要么走河南,要么走山东,
而现在.河南治水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地方三司勾结成风。
山东乃孔孟之乡,天下读书人汇聚之地,
他们对陛下与太子,印象可不是那么太好。
这两个地方哪个都不安全,
难保不会有人狗急跳墙,行刺驾之事。”
这个理由轻易就将朱棣说服了,他点了点头:
“的确危险,但.宗人府将在后日诏周王回藩河南,
到时候有王府坐镇,也会安全许多。”
陆云逸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抹忧愁,发问:
“殿下,您可知为何要匆匆而去,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透露。”
朱棣脸色连连变换,嘴唇轻抿,无奈地摇了摇头:
“甘薯丰收了。”
“丰收?”
刹那间,陆云逸愣在当场,想到了京城外那一望无际的原野,以及那精心呵护的田地,旋即产生了一丝疑惑:
“殿下,时间还早啊。”
“是宫中第二茬甘薯丰收了,
农政院的一些大人已经刨开了一块地,产量与去年一般无二。
另一块地准备足月再挖,必然是超过去年
父皇与太子准备将甘薯种去关中试一试,顺便再看看。”
听了朱棣的解释,陆云逸心中荒谬到了极点。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没想到兜兜转转,居然是甘薯出了问题,让原本进程一下子快了许多。
马车摇摇晃晃,陆云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陷入沉思.
朱棣看着他这副模样,几次欲言又止。
一直到马车远离金吾后街,他才试探着发问:
“你觉得关中真的合适吗?”
一刹那间,陆云逸面露了然,想明白了燕王今日与自己说这等秘事的原因。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朱棣,轻轻摇头:
“关中地贫,且远海远河,不适合作为国都。
就算是要迁都,北边也只有北平合适。”
此话一出,燕王朱棣悄悄松了口气,眼神复杂,有一种看待自己人的亲切。
“可是如今北元残部在瓦剌之地,处在大明西北,
而关中同样位于西北,是汉唐都城,又是四塞之地,易守难攻,正是控制西北的绝佳地方。
父皇并非没有考虑过北平,但反对者颇多。
迁都关中反对的声音还能少一些,事情更容易成。”
听朱棣这么说,陆云逸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本就应该这样,就算是要迁都,
北方几个重镇都要考虑才对,不可能看了关中就一门心思地要过去。
沉吟片刻,陆云逸沉声道:
“燕王殿下,还请您放宽心,
就算是最后不能迁都北平,那也无妨。
只要国都在北方,那北方就不会再沦为蛮夷之地。”
朱棣脸色凝重,又有一些担心:
“本王对于此事也有些迷糊,
迁都北方固然是好事,但离开了富庶的东南之地,会不会生出一些岔子?
若是以后北方不乱南方乱,那就是笑话了。”
“殿下,臣以为,陛下与太子殿下如此着急地想要迁都,就是想要摆脱东南富庶之地。”
“此话何解?”
“东南之地在大明之前已经富庶了千年,
只要还临河沿海,就算是再过千年也依旧富庶。
这里遍地都是士绅、乡绅、地主豪强,
秘密编织成一条条大网,牢牢地笼罩朝廷。
假以时日,政令出了京城就像那过眼云烟,悄无声息地消散也不是不可能。
看以往的那些朝代,开国之时朝廷对国朝地方掌控力最强,
而这种掌控力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蚕食。
如今朝廷在直隶应天,陛下天威鼎盛,尚且能够抵挡,
之后”
陆云逸没有再说下去,
但朱棣却知道他想要说什么,而且脸色凝重到了极点。
他在宫中所学的都是一些统御四方的王道之术,对于这等情况也早已知晓。
而且,朱棣还想到了应天建筑商行,
水泥和混凝土这等好物件,明明能够造福四方,连通道路,
但一年过去了,也只能在应天八县往外慢慢蠕动,
想要大规模地铺开,还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如今大明新立尚且如此,
再过个一两百年,朱棣不敢想象会是何等结果。
长叹了一声,朱棣沉声道:
“这等话出去就不要再说了,犯忌讳。”
陆云逸表情平静:
“燕王殿下,此话下官只与殿下您说过,您不必担心。”
朱棣对这莫名其妙的信任很是疑惑.
但陆云逸却干脆了当地解释:
“殿下,下官是北平行都司的官,不依靠北平,难不成还去依靠辽东?”
这个理由不算充分,但朱棣也想不到什么别的理由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大宁?”
“朝廷的封赏还没下,下官就算是想走,都督府不让我走。”
陆云逸耸了耸肩,摇着头叹气,问道:
“殿下可知.宫中准备什么时候下封赏?”
“本王也不知,宫中正忙着收整乱局、收缴钱财、整备皇庄,暂时还没有工夫打理军伍之事。”
陆云逸挠了挠头,觉得日子有些难熬,不过更多的还是忧心忡忡。
他犹豫了许久,看向朱棣,轻声道:
“殿下,下官准备抽空去拜访太子殿下,
到时候下官会直言迁都北平之事,不知殿下是否忌讳?”
“无妨.”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摆了摆手:
“迁都北平,不只是本王所想,
就算是本王的岳父都是这般想的,父皇与太子殿下早就知晓。”
陆云逸听后恍然地点了点头,轻轻拱手:
“殿下,下官告退。”
“去吧去吧.”
朱棣大概是有些疲惫,靠在马车上,眼眸微闭
在一处人不多的小巷口,陆云逸跳下马车,越过车队,
从冯云方手中接过北骁的马缰,正要翻身上马,却听他低声道:
“大人,俞启纶离开府邸了,
而且看他的模样,像是去逃难。”
陆云逸动作一顿,刚刚握住马缰的手一下子紧绷,眼睛也眯了起来:
“有锦衣卫的人在跟吗?”
“有,但弟兄们只发现了三人,会不会动手还不清楚。”
“知道俞启纶要去哪吗?”陆云逸发问。
“大人,俞启纶伪装成了商队伙计,商队是去往中都。”
冯云方小声回答,警惕地盯着四周。
“这是要跑回老家啊。”陆云逸双手叉腰,目光阴寒。
俞通渊贵为都督,在这京城没人找他的麻烦,锦衣卫更是不敢招惹。
而俞启纶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留在京城迟早是个隐患,
现在想要匆匆逃离应天,也是合情合理。
“大人,咱们怎么办?要跟上去吗?”
“跟,当然要跟,
让巩先之带二十名弟兄,走应天商行的渠道跟上去,找机会引他们动手,
就算是锦衣卫最后不动手,也要将这口锅扣上去,懂我意思吗?”
冯云方眨了眨眼睛,试探着发问:
“大人,是生是死?”
“生死勿论,能不能活,就看他的命了。”
“是!”
“隐秘一些,不要让锦衣卫察觉到了端倪。”
“是,大人!”
冯云方匆忙跑开,跟坠在身后的亲卫说了几句,亲卫即刻驾马离开
做完这一切,陆云逸翻身上马,看了看方位,吩咐道:
“走,去太子府。”
“是!”
朱雀街三十二号,妙音坊地下,锦衣卫应天衙门。
毛骧看着手中文书,神情凝重,眼中凶光时隐时现。
他抬头看向恭敬站立的卫华,沉声道:
“知道他要去哪吗?”
“回禀大人,要回巢县老家。”
“让弟兄们跟上去,给他一个教训。”
毛骧淡淡开口,声音有些发冷。
但听在卫华耳中,却是如坠冰窟,
他上前一步,努力压低声音:
“大人,若是俞都督追究起来,那.那可不好交代啊。”
“哼!”毛骧猛地一拍桌子,喝道:
“他们在背后耍阴招,让老子白白没了四万两银子,给个教训还要看俞通渊的脸色?”
“事情就这么定下,给俞启纶一个教训,
你亲自带人去做,隐秘一些,不要露出端倪。”
卫华知道眼前大人正在气头上,嘴唇嗫嚅两下,也没有说出什么反驳之言,而是发问:
“大人,教训到何种程度?”
“陆云逸上次断了他两条胳膊,这次断他两条腿,
让他好好在巢县待着,没事别来京城,晦气!”
“是,属下一定做好。”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0937/588810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