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1020章 时局流转,敌我易型

第1020章 时局流转,敌我易型

推荐阅读:采薇(产乳 NPH)小狗响铃(1v1)在云端(纯百)伪装魔王与祭品勇者(囚禁调教h)跳诛仙台后,穿进兽世种田文当稀有神兽(高h、np)國小同學药 (民国 NPH)北城过风雪(高干1v1)执迷不悟(骨科)《玉壶传》(骨科)(兄妹)(np)

    第1020章 时局流转,敌我易型
    进入十一月,即便应天地处南方,
    白日的温度也渐渐降了下来,人们身上的衣物也从汗衫换成了长衫。
    应天城外一望无际的田野里,
    各地官府已组织好人手,准备收割晚稻。
    成百上千名百姓在自家田里仔细查看稻子长势,
    今年应天风调雨顺,即便下过几场大雨,也很快停歇,没淹了庄稼。
    在种植甘薯的地块,几位六部官员正在探查,
    听着京府吏员的讲解,频频点头。
    京城外种甘薯已有两年,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
    都已轻车熟路,对甘薯的收成十分放心,甚至有吏员夸赞:
    “从没见过这么易活的作物。”
    此刻,户部左侍郎傅友文坠在队伍最后,
    双手负在身后,缓缓踱步,
    身旁的市易司司正陆云逸也放慢脚步,目光扫过稻田,脸色渐渐凝重:
    “傅大人,户部准备何时增设兑钞点?
    如今京中只有十余个,完全不够用。”
    傅友文年过五十,因为常年与账目打交道,显得格外苍老。
    他脸上的褶皱挤在一起,露出一丝意味难明的神情:
    “陆大人,不是本官不想设,
    而是衙门里阻力太大,上上下下都在反对。”
    “为何?开放兑钞点后,户部手里的银子会越来越多,这难道不是好事?”
    “好事自然是好事,但同僚们认为,
    若按现在的比价兑钞,朝廷相当于多付三成宝钞,
    这是亏本买卖,还要额外搭上人手成本。”
    陆云逸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荒谬:
    “傅大人,银子攥在手里怎么会亏本?
    有史以来做生意亏本的人不计其数,
    本官却从没见过手握金银还会亏损的道理。”
    “话是这么说,但大伙都觉得这事费力不讨好,迟迟推不动。”
    傅友文叹了口气,目光扫向前方一道人影,眼中闪过一丝阴霾:
    “加之孔天纵家世深厚,不少人为他说话,本官想强行推行难啊。”
    “呼”
    一股无名火从陆云逸心底涌起,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傅大人,如今应天商行日日爆满,百姓和大户都在用宝钞购物。
    但据本官所知,还有不少小民想把手里的银子换成宝钞,赚这三成差价。
    现在户部不增设兑钞点,
    他们只能去地下钱庄、黑市兑换。
    可近日锦衣卫已抓了不少钱庄的人,
    这就导致很多人手里有银子、想钱,却因换不到宝钞而作罢,
    这种事多了,迟早会激起民愤。”
    傅友文也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你说的这些,本官都清楚,
    可让户部多付三成宝钞给百姓,这不等于朝廷自己承认宝钞在贬值吗?”
    陆云逸没再纠缠这个话题,转而提议:
    “那按八成兑如何?傅大人,这是权宜之计。
    等市面上的银子越来越少,
    只要朝廷不滥发宝钞,宝钞的购买力自然会涨,户部绝不会吃亏。”
    “购买力?”
    傅友文在户部待了多年,稍加思索便明白其意,眼中闪过了然:
    “陆大人,若事情真能按你说的走,自然是好,
    可你怎么确定,市面上的银子会变少、宝钞会变值钱?”
    “这不是明摆着吗?
    朝廷发饷银、发俸禄、发赏钱,用的都是宝钞,
    大明朝廷每月有稳定俸禄的人,手里握的全是宝钞,
    户部又在不停收缴银子,市面上的银子怎么会变多?”
    傅友文摆了摆手,即便陆云逸说得在理,
    也改变不了户部衙门内山头林立的现状:
    “陆大人,近些年银矿越发现越多,
    朝廷只掌控一部分,地方大族藏了一部分,
    再加上海贸每年要流入上千万两银子,
    本官得提醒你,仅凭户部,根本收不完市面上的金银。”
    他顿了顿,又叹了口气,沉声道:
    “本官实话跟你说吧,
    收回来的银子按律要存进国库,而户部每年刊印宝钞有定数。
    若是现在大肆兑钞,怕是年关未到,户部府库就空了,换来的银子也进不了户部,
    所以.这事推行起来格外难。”
    “呼”陆云逸沉声道:
    “傅大人,如今逆党作乱,废钞的流言才刚压下去,
    若不乘胜追击,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陆大人,别急。”傅友文放缓语气,
    “本官在京多年,一个政令从上到下推行,至少要数年才能落地。
    就算陛下要搞废钞试点,莫说是离成事,就算是离文书拿出来,都还远着呢,
    陛下有时也会拖延,最后不了了之。
    废钞的事,你尽管放心,绝非一朝一夕能成。
    莫急,莫急。
    今日是来看收成的,咱们先去前面看看.
    不谈公务了,不谈公务。”
    傅友文笑着加快脚步,显然不愿再与陆云逸再说。
    陆云逸坠在队伍后面,脸色阴沉,却没气馁,
    事情推行困难,他早有预料。
    如今逆党的招数已被化解,
    他想更进一步,自然会遭遇阻碍。
    京中不少人,既不希望逆党得势,也不希望皇党太过强势。
    他双手叉腰,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只能想别的办法了。
    “这是何物?”
    正当他思索时,前方传来一阵喧闹,六部官员围着一个农户,议论纷纷。
    陆云逸走近,只见兵部主事齐德笑着给众人解释:
    “这是工部工坊所制的农具,
    是照着陆大人创的自行车齿轮改良的,
    比起普通铁锹,这农具在松软土地上用着省时省力,
    甚至不用弯腰,能让百姓轻松些。”
    众人面露古怪,看了看陆云逸,又看向那把奇怪的铁锹。
    只见农户虽显得战战兢兢,动作却没停,
    他握着可伸缩的铁锹把手,猛地将铁锹插进土里,
    借助弹簧与齿轮的力道,铁锹竟自行向里推进了近一尺。
    没一会儿,就开垦出近一丈的土地,动作行云流水,远没有往日铲地那般费力。
    陆云逸见了这铁锹,心情好了不少,便解释道:
    “工坊造自行车时,出了不少残次齿轮,没法装车,就试着用到了农具上,
    这只是初步尝试,真正的成品还得再钻研。”
    众人恍然大悟,对工坊多了几分佩服,
    这两年,工坊有了稳定的银子支持,隔些日子就会冒出新东西。
    尤其是最近应天商行的电梯,更是让权贵们震惊,
    不用走路就能上楼,实在新奇。
    这时,工部尚书严震直先是赞同地点了点头,话锋却一转:
    “工坊里不少新奇研究还没对外公布,本官去过两次,进度确实快。
    但.这工坊太费钱了。
    即便应天商行承担一半费用,剩下的一半对工部来说,也是不小的开支。”
    刑部右侍郎凌汉诧异道:
    “几个工坊而已,能多少银子?严大人莫不是在哭穷?”
    严震直摇了摇头,苦笑道:
    “今日诸位大人都在,本官也不瞒你们,
    上一季,工部给工坊拨款近两万两,应天商行也出了两万两,
    可最后只钻研出了一部电梯,钱得一干二净。”
    “嘶”
    众人皆倒吸一口凉气,面露震惊,
    什么工坊这么能钱?
    六部衙门一年的用度,也未必有四万两。
    这时,工部右侍郎余文昇开口了,语气带着坚持:
    “诸位大人,工坊是在为将来铺路,前期投入是必须的。
    一旦有一样东西能在大明铺开,之前的钱就都值了。”
    陆云逸诧异地看了余文昇一眼,
    没想到他敢当众顶撞上官,倒有几分胆量。
    果然,严震直的脸一下子黑了,轻哼一声:
    “有这些钱,不如投进兵器工坊,四万两银子,够打十万把精铁长刀了。”
    陆云逸笑了笑,淡淡道:
    “十万把精铁长刀,大明如今不缺,
    但一部电梯,大明此前从未有过,从无到有,这是一大步。
    商行投钱钻研新事物,是为了抢占先机,不是浪费银子。
    若是工部不愿承担这部分开支,市易司可以一力承担。
    工部之前在工坊占的股份,
    市易司也可以溢价两成收购,不让工部吃亏,如何?”
    严震直脸色更黑,这些工坊虽眼下赔钱,但其价值他心里清楚。
    前些日子引发热议的燧发枪,关键部件就是工坊研制的,光试错就了近万两。
    保不齐以后还会出更惊世骇俗的东西。
    他还没开口,余文昇已抢先答道:
    “工部掌管天下土木、军械、工坊,
    这种前沿投入,自然该由工部承担,陆大人说笑了。”
    陆云逸扫了一圈,见众人都不说话,便笑道:
    “既然诸位大人都在,本官也表个态,
    对于钻研新工艺、新器具的工坊,
    不管是投五万两、十万两,还是百万两,市易司都会一直投下去。
    本官相信,这些前沿工艺、尖端器具,总有一天会扬眉吐气。
    诸位大人可能不知道,
    燧发枪就是出自这类工坊。
    应天商行、北平行都司、都督府在燧发枪上的投入,累计已超八万两,上下人手将近四千,
    前些日子你们也见了,燧发枪已初见成效,就等一场战事检验。
    到时候让北元人看看,什么叫百步穿杨。
    以后大明军卒不用从小苦练骑射,照样能比北元的神箭手射得准。”
    话音落下,一股豪迈之气扑面而来,
    瞬间包裹住众人,让他们呼吸为之一滞。
    不少年轻官员更是眼神发亮,
    看向陆云逸的目光中满是敬佩,
    比起衙门里那些畏首畏尾、推诿责任的上官,眼前这人的气魄不知强了多少倍。
    “陆大人,这燧发枪真有这般厉害?”右都御史袁泰忍不住发问。
    陆云逸点了点头,笑道:
    “自然有,市易司和工部还在继续投钱改进,准度会越来越高。
    日后说不定三岁孩童用它,都能比神箭手射得准。”
    众人面露震惊,虽有几分狐疑,却还是选择相信,
    不管立场如何,陆云逸向来言出必行,
    说要做的事,从未落空。
    陆云逸指了指前方的稻田,又道:
    “工坊还在钻研一种新肥料,若是能成,
    即便没有甘薯,大明的粮食也能做到取之不尽。”
    见众人眼睛都亮了,他又补充道:
    “但这钻研周期可能要几十年,目前还看不到成功的苗头。”
    严震直皱眉道:
    “陆大人为何笃定这肥料能成?
    现在连样品都没有,白白投这么多银子,
    不是本官心疼钱,是心疼朝廷的府库。”
    陆云逸耸了耸肩,淡淡道:
    “不钻研,就永远不会成功,
    为了不错过可能的突破,本官决定一直投钱,直到出成效为止。”
    严震直面露无奈,摇了摇头,不知该说什么。
    袁泰也神情古怪,陆云逸如此笃定地撒钱,
    前些日子到底赚了多少?
    一行人心思各异,沿着稻田慢慢走着,
    农政院吏员与京府吏员的讲解,没几人能听进去。
    临近傍晚,官员们各自坐上马车返程。
    马车内,陆云逸闭目沉思,
    今日他特意前来,本想看看六部哪些人与自己敌对。
    却没想到,即便如严震直这般支持废钞的人,
    对他也无明显敌意,这倒有些出乎预料。
    反倒是先前一直站位宫中的傅友文,有了几分拖沓,
    似是占据上风之后,敌我双方竟然产生了变换
    这时,赶车的巴颂将脑袋探进来,问道:
    “大人,回府吗?”
    “回府。”
    “是。”
    马车摇摇晃晃,不多时便回到西安门三条巷二号的陆府。
    陆云逸刚走下马车,就见一道人影匆匆迎了上来,
    那人看着年轻,容貌俊朗,身材挺拔,正是应天卫指挥使徐增寿。
    “大人,您可算回来了!我在这等了一个多时辰。”
    “你怎么来了?事情安排妥了?”
    陆云逸一边往里走,一边笑着问。
    徐增寿抿了抿嘴,眼中迸出光亮,打量了一圈庭院,连连点头。
    陆云逸眉头一挑,指了指后院:
    “走,去书房说。”
    不多时,书房内。
    陆云逸径直在方桌旁坐下,拿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了两大碗,
    徐增寿在一旁坐下,静静等候。
    等陆云逸喝完,徐增寿立刻凑上前,眼睛瞪得溜圆,声音里满是惊喜:
    “大人,那燧发枪我已经看过了!
    不是属下夸,这东西.真是个宝贝!
    比咱们在云南用的火器好太多了,长得还漂亮!”
    徐增寿的眼睛亮得像见了稀世珍宝,
    陆云逸忍不住笑了,提醒道:
    “小心些用,一共就两百支,用完还得还回去,不然没法跟工坊交代。”
    “啊还得还啊?”徐增寿的脸一下子垮了。
    “一支成本一百三十两,若是应天卫能拿出钱买,给你们配也不是不行。”
    “这么贵!”
    徐增寿猛地瞪大眼睛,面露惊骇:
    “这还只是出厂价,成本价,人工、物料杂费都没算,
    若是向外卖至少也得三百两,
    不过你也别急,造得越多,工艺越熟练,价格就会越便宜。
    再过两年,说不定几十两就能买一支,到时候再给你配。”
    “还要等两年啊.”徐增寿满脸失望,靠在椅背上喃喃自语。
    陆云逸收敛笑意,正色道:
    “说正事,三千富户,连带家眷和随从,总人数近一万二,绝对不能出岔子。
    这次你是护送将领,要独当一面,把这事当成一场战事来办。
    逆党以银代钞的阴谋被咱们挡住了,
    他们肯定会从其他地方找突破口,
    现在最大的破绽,就是这三千富户,绝不能让他们出事。”
    徐增寿立刻收敛起失落,脸色凝重起来:
    “大人放心!我已经调了两千精锐,一定把人安安全全送到关中。”
    “这次冯云方会跟你一起去,他对燧发枪的用法很熟悉,
    你负责总领全局,火枪队可以交给冯云方统筹,这样你也能专心应对其他情况。
    当然,若是你手下有熟悉火枪战阵的人,让冯云方当副手也可以。”
    “大人,应天卫大多是少爷兵,
    打过仗的都少,哪有人懂火枪战阵?
    还是让冯云方统筹火枪队吧,我放心。”
    “行,你们什么时候出发?”
    “明日一早就走。”
    陆云逸思索片刻,轻轻点头:
    “好,我会在京城故意闹出些动静,帮你吸引注意力。
    记住,若是真有逆党前来截杀,
    宁可让两千军卒死伤殆尽,也不能让一个富户出事,明白了吗?”
    徐增寿感受到陆云逸的郑重,立刻站起身,挺直腰杆:
    “是!大人,卑职定不辱使命!”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0937/6442182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