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裹挟民意

推荐阅读:采薇(产乳 NPH)小狗响铃(1v1)在云端(纯百)伪装魔王与祭品勇者(囚禁调教h)跳诛仙台后,穿进兽世种田文当稀有神兽(高h、np)國小同學药 (民国 NPH)北城过风雪(高干1v1)执迷不悟(骨科)《玉壶传》(骨科)(兄妹)(np)

    第1024章 裹挟民意
    周文山接过文书,粗略扫视一眼,
    的确是都察院的文书不假,还印有左都御史詹徽的大印。
    但他很快就发现了不对。
    在场众人要么是都督府的军卒吏员,要么是锦衣卫的爪牙,
    没有哪怕一个身穿御史服饰的都察院官员。
    他看向韩宜可,眼中带着深深的疑惑:
    “伯时兄,文书是都察院的,可都察院的人呢?
    你这位前任御史,可不能代行都察院之责啊。”
    韩宜可出身御史,向来刚正不阿,
    此刻被这突兀一问,老脸微红。
    还不等他开口,魏国公徐辉祖就上前一步,沉声道:
    “本公此次前来是查抄逆党,不是来给尔等解释的。
    现在,所有人尽快离开书院,
    若有不从者,以逆党同伙论处!”
    此话一出,书院门前陡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将视线汇聚在周文山身上,
    盼着他能给出强硬答复。
    但周文山看了看在场的诸多军卒,
    又望了望身后的学子,终究摇头叹气,挥了挥手:
    “所有人离开书院,在旁等候!”
    “哗。”
    场面瞬间炸开了锅。
    一众学子看向周文山的目光满是不可思议,似乎不明白,
    这位平日里总教他们不畏强权、立身君子的师长,为何此刻会知难而退。
    周文山察觉到众人的目光,却没有回应。
    他警惕地盯着四周军卒,对一众师者与年长学子吩咐:
    “将年轻学子护在中央。
    这些兵卒不讲道理,别被无关之事连累,更别丢了性命。”
    众人虽不解,却也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
    纷纷退出书院门口,转到门前空地上等候。
    年轻的徐辉祖没想到明道书院会如此识时务,略感诧异。
    他挥了挥手,沉声道:
    “进去搜!仔细些,莫要损坏书籍与文书。”
    “是!”
    都督府的军卒蜂拥而入,向着明道书院内赶去。
    这一幕,恰好被乘坐马车前来的刘三吾看在眼里。
    他眼神复杂,眼底闪过几分古怪与疑惑:
    为什么会突然在这个时候查抄明道书院?
    难不成这些衙门掌握了具体证据?
    还是哪里出了纰漏?
    正思索间,车夫压抑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老爷,小人.小人好像发现了毛骧。”
    “毛骧?”
    刘三吾眼中满是愕然,毛骧不是该在天牢里等死吗?
    “在哪里?”
    车夫缓缓掀开半块帘幕,指了指不远处的烧饼摊:
    “老爷您看,领头那个脖子上围着汗巾、穿灰色衣裳的人,是不是毛大人?”
    刘三吾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瞳孔骤然收缩。
    眼前之人虽带着庄稼汉的憨厚,身形也瘦了许多,
    但那鲜明的五官棱角,
    不是毛骧又是谁?
    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他不是在天牢里吗?
    刘三吾只觉得心脏怦怦直跳,脑海中第一个念头便是,
    宫中在演戏?
    对外宣称毛骧被抓、秋后问斩,
    实则让他在外面暗中查案?
    如今查到了明道书院?
    这样一来,何子诚之事为何会莫名其妙暴露,也有了解释,
    若是毛骧来查,没人阻拦的话,的确不算难事。
    想通这一点,刘三吾瞳孔再次收缩,连忙拉下窗帘,深吸一口气:
    “回府,离开这里。”
    “是!”
    马车摇摇晃晃前行,刘三吾端坐在车厢中,目光灼灼,丝毫不见老态。
    他脑海中思绪翻涌,
    三千富户刚走,城中就有了动静,
    还出现了毛骧这个意料之外的人。
    种种迹象,怎么看都像是皇党要展开大反攻!
    明道书院本就在城北,离刘府很近。
    不到一刻钟,马车便抵达刘府后门。
    刘三吾没有急着下车,而是对车夫吩咐:
    “去,派人追上邹川桥,告诉他小心行事,情况有些不对。”
    车夫一愣,试探着问:
    “老爷的意思是,行动取消?”
    “取不取消,不是老夫能说了算的。
    你把京中的异常告诉他,若他胆子大,便随他们去。”
    “是!”
    车夫点头应下,先将刘三吾送进府中,
    而后牵出一匹快马,急匆匆离开,往北门方向赶去。
    与此同时,大工坊十六号,
    这里是户部宝钞司设在闹市的换钞点。
    以往十几年,这里向来人烟稀少,少有人来,
    但凡手里有银子,没人愿意换成宝钞。
    可最近十日,这处换钞点日日爆满。
    有时天刚蒙蒙亮、宵禁一解,
    百姓就争着抢着跑来排队,想用银子换宝钞,好去应天商行占便宜。
    但除了最初几日宝钞充足,最近几日的宝钞越来越少,
    从最初能供应到下午,到后来只够到中午,
    如今刚过晨时就兑完了。
    这让许多拼尽全力赶来的百姓格外不满。
    此刻,一位年过六十的老者背着布袋,
    正在换钞点门口不停拍桌,口中唾沫飞溅。
    可换钞的吏员非但不能反驳,还得陪着笑脸,
    只因朝廷对年过六十的乡老格外优待,
    夏日送解暑之物,冬日送被,
    若是年过八九十,更是活着的祥瑞,逢年过节官府还要派人慰问,陛下有时候还要请他们吃饭。
    这位老者,是句容县于家村的里正于继良,擅长制作丝竹制品。
    如今应天城中随处可见的竹杯、竹壶,多出自于家村,颇受朝中大人物喜爱。
    于继良用力拍着桌子,对两名吏员破口大骂:
    “你们这些人是怎么当差的?
    明知道我等父老乡亲都要来兑宝钞,却不多做准备!
    这才刚过晨时,就说兑完了!”
    “于老啊,我们是奉命行事。
    衙门就给这么多宝钞,我们也只能往外兑这么多。”
    “放屁!依我看,你们分明是中饱私囊!
    有好处不给咱们父老乡亲,
    自己在衙门里就把宝钞兑完了,好去应天商行买东西!
    我告诉你,应天商行的大掌柜,小老儿也见过几次!
    一会儿我就带着村里的娃娃们去拜见他,
    问问你们户部的人到底贪了多少!”
    “就是!肯定是他们把宝钞贪了!”
    话音刚落,身后几个身材粗狂、身宽体壮的年轻汉子立马拔高了嗓门。
    其中一人看向身后浩浩荡荡的长队,喊道:
    “这些户部官员不给咱们兑钞,肯定是贪了!
    把他们抓起来送京府,让高大人断案!”
    “对!抓起来!”
    这话一出,人群中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应和声。
    洪武朝民告官本就是常事,
    每日都有百姓将地方官绑来京城,大多由京府审判。
    如今京畿百姓抓京畿的吏员,自然更该送京府处置!
    桌后的两名吏员脸色瞬间惨白,
    五官挤在一起,欲哭无泪,
    明明是个清闲差事,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危险?
    还没等他们想明白,人群中就冲出几名壮汉,
    不由分说地将二人按在桌上,
    又不知从哪找来两根绳子,把他们绑得结结实实。
    “好!”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围观人群纷纷拍手叫好,
    看向吏员的眼中满是畅快,
    眼见别人在应天商行占便宜,自己却只能干看着,
    这种憋屈,外人根本不懂。
    “于老!于老!我们只是吏员,不是官啊!
    我们是奉命办事,上官说发多少,我们就发多少!”
    于继良上前一步,打量着二人,轻哼一声:
    “你们户部的事,小老儿这等平头百姓管不着。
    但洪武老爷说了,民要告官,你们这些人才会收敛,才会有所忌惮。
    不管你们有没有贪,先抓到京府再说。
    若是冤枉了你们,小老儿亲自给你们赔礼道歉,
    再送你们一套村里的竹制茶具,
    若是还不行,我就把我爹抬进城,去你们户部赔罪!”
    于继良挥了挥手:
    “走,去京府,请京府的大人们断案!”
    一行人在大工坊百姓的注视下,押着吏员往京府走去。
    没成想,刚到路口,
    就碰到了另一拨人,也是押着吏员,浩浩荡荡而来。
    定睛一看,竟是上元县赵家村的人。
    双方见状,很快合流,队伍愈发浩荡。
    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过来,
    纷纷跟在后面,往京府方向去。
    府东街,京府衙门。
    衙门外的两尊石狮子,往日里总透着威严,
    今日却被密密麻麻的人群围得看不见全貌。
    青石板路上挤满了人,农夫、工匠、学子、女工样样都有,
    正是于继良带领的句容县众人,
    以及赵家村押着吏员的队伍。
    “让让!让让!”
    于继良背着布囊,往人群里挤,嗓门洪亮:
    “咱们是来告户部吏员的!他们不给兑宝钞,还想中饱私囊!”
    “我们也是!”
    赵家村的里正赵老栓举起手里的麻绳,
    绳头还拴着个吓得脸色惨白的吏员:
    “这小子说宝钞发完了,转头我就看见他偷偷往怀里塞了两张!”
    人群顿时炸开,纷纷往前涌。
    京府门口的吏员急得满头大汗,
    衙役手里的水火棍挥得像风车,却根本不敢往来人身上招呼,
    他们认识这些人,这些都是京府的衣食父母。
    自从应天商行主动缴纳商税,
    这些村落也开始陆续缴税。
    虽数额不多,却比以往强了无数倍!
    就在这时,高守穿着一身绯色官袍,戴着乌纱帽,快步走了出来。
    他年近五十,面容清癯,眼角皱纹里满是疲惫,
    这几日京中不太平,皇党与逆党斗得不可开交,
    他这个京府尹,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今早刚到衙门,就听见外面闹得沸沸扬扬,不用想也知道又出事了。
    他只停顿片刻,便接过铜喇叭大喊:
    “都静一静!诸位父老乡亲都静一静!
    本府已知晓诸位来意,无非是宝钞兑换之事。
    但诸位既押着户部吏员来,总得讲规矩。
    先把人放开,有话进堂说。
    堵在门口像什么样子,别耽搁了应天商行的生意。”
    于继良往前一步,抱了抱拳,却没松口:
    “高大人,不是我们不讲规矩,是户部太过分!
    我们天不亮就来排队,手里拿的都是真金白银,
    结果宝钞半个时辰就没了,这不是故意刁难吗?
    我记得去年,这些小崽子还整日嚷嚷着让咱们把银子换成宝钞,今年怎么就变了脸!
    您要是不给个说法,我们就只能去午门告御状了!”
    “对!去午门!”
    人群中顿时响起应和声。
    高守脸色一黑,不用想也知道是陆云逸的主意,
    也只有市易司能差遣动这些村里的大爷。
    他心里暗骂,脸上却依旧堆着笑:
    “诸位放心,本府定然给你们一个说法。
    户部吏员若真有克扣宝钞之事,本府绝不轻饶,必然上奏弹劾户部的大人,
    但若只是误会,也得查清楚,
    先把人带进堂,咱们一一问话,如何?”
    于继良和赵老栓对视一眼,识趣地松了手。
    他们只是听令行事,并非真要闹到午门,
    真惹恼了朝廷,对村子没好处。
    吏员们被松了绑,一个个瘫在地上,
    有的抹着汗,有的对着高守连连作揖:
    “高大人救我!我们真没克扣宝钞,是衙门发的量本来就少啊!”
    高守没理会他们,转身对身后的主事道:
    “把人带进去,分开问话,记录口供。
    再派人去户部,请右侍郎孔大人前来,
    另外,宝钞司提举也一并传唤,就说京府有要事相商。”
    “是!”
    主事领命,带着官差把吏员押进府内,又派了两名衙役快马赶往户部。
    人群见吏员被带走,渐渐散去大半,只剩下于继良、赵老栓等几个里正,以及百十号不愿离开的百姓。
    高守站在台阶上,眉头紧皱。
    这背后若没有市易司推波助澜,他打死也不信。
    陆云逸这是借百姓的手给户部施压,
    逼户部增设兑钞点、推进宝钞流通,同时打击逆党!
    而他这个京府尹,夹在中间,只能做个和事佬,
    既不能得罪百姓,也不能得罪户部,更不能得罪陆云逸。
    毕竟,这些人都是财神爷。
    “他妈的老夫这个府尹,干得真是憋屈!”
    高守暗骂一声。
    不多时,主事匆匆走出来,递上一份口供,低声道:
    “大人,吏员们都说,户部每日给的宝钞定额确实少,
    而且最近几日还在减,说是府库快空了。”
    高守接过口供扫了一眼,面露愕然:
    “府库空了?应天商行这几日到底卖了多少东西?”
    “大人,小人看,应天商行现在一日要补货三次,
    这可是以往逢年过节才有的光景。”
    高守恍然点头,作为京府尹,
    他比谁都清楚应天商行的能耐。
    他深吸一口气,吩咐道:
    “派人去市易司,给陆大人递个信,
    就说京府这边压不住了,请他尽快想办法,
    再去户部催一催,让他们抓紧派人过来,再不来人,百姓真要去午门告御状了!”
    “是。”
    与此同时,户部衙门内。
    傅友文坐在公案后,看着手里的文书,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赵书楠站在一旁,手里拿着刚整理好的罪证,小心翼翼地说:
    “大人,熊向文那边很乐意接管宝钞提举的差事。
    下午的合议,就能把人换掉。”
    傅友文没抬头,只叹了口气:
    “换个北人上去,希望能缓解几分局势。
    市易司那边还在步步紧逼,
    就连民间都有了流言,说咱们户部故意不给百姓兑钞,不让他们去应天商行采买。”
    话音刚落,一名吏员匆匆跑进来,神色慌张:
    “大人!京府派人来了,说高大人请孔部堂过去有事相商,
    还说还说百姓押着咱们的吏员去告状了!”
    “什么?”
    傅友文猛地拍案而起,
    公案上的笔墨纸砚都震得跳了起来:
    “反了!反了!高守是干什么吃的?不会拦着吗?”
    赵书楠也有些慌张,连忙道:
    “大人,这要是闹大了,陛下怪罪下来,咱们户部可担不起啊!”
    傅友文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去,让孔天纵抓紧过去,平息民愤!
    要不然,咱们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0937/644218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