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西行之事
推荐阅读:迷雾求生:以异化术升格诡异之神、美漫超人:从黑袍开始、镇世天仙、重生游戏黄金时代:我成世嘉太子、龙族:路明非不想成为恋爱怪兽、文娱:1990、无敌后,在诸天开始找乐子、霍格沃茨:苟在獾院种田成神、从前有条贪吃蛇、末日领主:从虫族女王开始、
第832章 西行之事
皇帝与常务副皇帝的巡查,当沿途官府得到消息时伟大的中央帝国最高权力的威压已经贴在脸上了。
毫无预备之下的突然袭击其可怕程度足以叫人肝胆俱裂,有的县甚至都来不及摆开欢迎架势,出门上个茅厕的功夫就发现天子驾便已经出现在了门口,进入衙门之后就已经看到当朝皇帝正坐在县长老爷的位置上翻看县內的治理资料。
这得多嚇人,虽然世界上不缺少精英,但绝大部分的人仍是草台班子,有些人口不那么多,战略位置不那么重要的地方,的確是会把这些能力平庸的人扔过去办事,所以当这样水平的人突然遇到自己难以把控的事情时,慌乱就必不可少了。
因为夏林警告过景泰帝,沿途玩可以但如无三大不赦的罪行就不要动人,但如真的遇到了影响极为恶劣、性质极其严重、危害特別巨大的人,直接连根拔掉一定不会出什么问题。
所以景泰帝这次可就是真的往死里探访,一般的情况他不管,但真遇到丧尽天良的,不管是官还是民,只要逮著了那可就有好戏看了。
换句话说,景泰帝这会儿可不是为了国家而干这些事,他纯粹就是在用手里的权力过癮来的。
但所谓君子论跡不论心,管他怎么想的,反正能把事情办了那就是好皇帝。
至於说夏林为什么没有跟在景泰帝身边呢?那还不好理解么,一个团队里绝对不能够出现两个说的算的人,因为某些事上难免是会出现分歧的,如果两个说的算的人在场,下头办事的人怎么办?
职场规则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无端为难下头办事的人,否则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为此夏林在离开江南道范围之后就一个人带著几名护卫提前出发了,形成一个一前一后的结构,这样既能提前探查一下沿途的问题,还能有效避免內部出现分化和问题。
故地重游,这一次倒是给了他与第一次来时截然不同的体验,比起上次过来的时候,这里的交通明显更加便利了,不光是道路平整度还有人流量和货流量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更叫人欣慰的是这里很多路已经开始直接破山而建,简单说就是用炸药在群山峻岭之中生生打开了一条生命线,让原本需要绕行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漫漫山路直接打通,形成一道只需要几个时辰就能通过的山路。
虽然有时这条路的平整度或者宽阔度並不让人满意,但在夏林眼里这无疑就是建设者们的丰碑,是他庞大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反正不管怎么说,上次来的时候这里不少土人和山民的居住地都分得很开,有些人一生都在寨子里,每日面对的只有无尽的大山。
但现在他一路走来却是发现如今早已有大量的山民从山中迁徙了出来,那些沉下去的读书人有不少带著这些人走出了大山,沿著这条山区的大动脉周围定居下来。
村子连著村子,便融合成了镇子,镇子连著镇子,於是便有了繁荣。
没人天生来就是愿意吃苦的,当山里的人们来到外头之后,他们很快就是適应了这里的生活,虽然还算不上富足,还经常会出现匪徒,但总体来说这样的日子比曾经的他们好上太多了。
那些从外头来的读书人,带著他们种田、带著孩子读书认字、带著他们修桥补路,甚至带著他们冶炼钢铁打造兵器应对隨时出现的山贼马匪,那深山老林赋予人们旺盛的生命力让这一片几乎不被人知道的地方里处处都流淌著生机。
夏林一早便从路边镇的客栈里醒来,客栈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黑黑瘦瘦的小女孩一起经营的,因为那对夫妇不会说汉话,只有十岁的小姑娘就成为了他们跟外头沟通的桥樑。
等到夏林下楼时,小女孩正趴在桌子上用碳条在一块青石板上写字,对著书上一笔一划的写著“今日美食,土豆烧肉”八个大字。这块青石板就是他们的招牌,每日的主菜都是她写出来的。
“你今日不上学啊?时间不早了。”
“这几日我们播种,学堂放假了。”小姑娘仰起头笑著对夏林说道:“阿妈阿爷已经去播种了,今天我在这里看店。”
因为山中气候与外头不同,播种的日子要晚一些,所以当下应该就是他们每年最重要的播种节了。
昨天夏林来到这里的时候发现了种子店,里头有平价的种子、化肥和农药,都是官方的买卖,几乎是不赚钱甚至还要往里头补贴一些的,没有任何一个商人会愿意接手的买卖。
不过夏林想进去看的时候却根本连门都进不去,外头排队的人老多了,一路要从店铺门口排到街口。
因为山区的地形缘故,这里並不能很好的种植稻穀,但土豆和玉米却是很好的弥补了山区粮食作物的短板,再加上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会种上一些蔬菜,虽然还没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日子但要比以前不知道好多少倍了。
而这地方名字就是路边镇,说白了它就是山民们从山里走出来之后自发匯聚而成的居住区,只是这里的商业模式越看越眼熟,后头一定是有汉人指点。
“你的字写得好漂亮啊,读书以后有什么打算?”
“等长大了,我要教其他人读书写字。”小姑娘笑著说道:“我先生说他的先生曾经跟他们说过,我们读书不是为了离开贫困的家乡,是要让贫困离开家乡。”
“哈哈哈哈……”夏林拍了拍她的头:“说的好。去,给我弄一碗土豆烧肉来,再加一壶你们家自己酿的果子酒。”
“三十文!”
夏林从口袋里拿出一枚银幣:“认识这个么?”
“认得,一两银子。”
“嗯。”夏林点头道:“这是你的了。”
“太多了太多了,我找不开。”小姑娘忙不迭的摇头道:“你有零钱吗?”
夏林摇了摇头:“不用找了,多的钱你拿去买新衣服。”
可小姑娘却用力的摇头道:“先生说,非分之財,决不妄取。”
夏林哦了一声,点了点头:“那可以,那你先给我把饭菜拿上来,然后剩下的钱你去镇里帮我买些你们这织娘自己织的布来,然后你自己留下一百文当劳务费。这可以吧?”
“这倒是可以,不过一百文有些多了……我不敢要。”
夏林哈哈的笑了起来:“一百文就一百文,你不敢要太多,我可也不好意思给太少,我这等从京城来的人,多少还是要些脸的,若是传出去岂不是成了我使唤小孩不给钱了么,去吧。”
给夏林端上了一碗蒸在笼屉上的土豆燉肉,还有一大碗混著玉米粒的饭食和一小壶自家酿造的甜酒后,小姑娘就出去忙活去了。
夏林则一个人悠然自得的在这依山傍水的小店里吃起饭来,因为这肉从半夜都上锅蒸著,蒸到现在早已酥烂到筷子都夹不起来,再加上吸饱了猪油的土豆鲜香绵软,不得不说这最普通的食材也能弄出极好的美味,即便是调味只有一些盐巴和豆豉。
这正吃著呢,夏林就见外头逐渐热闹了起来,叫卖声开始不绝於耳,虽然很多人仍然不会说清晰的汉话,但却已经能够熟练的开始跟人用手比划著名讲价了。
所谓靠山吃山,山里人没有太多的技能,但他们手中的山珍却是极好的,一到开春后沿途就会有大量的商人过来收购他们手中的各类山珍,而这无疑是给了本地人极大的动力,要知道如果运气好採摘到一些极品的珍贵药材,说不定今年一年就可以躺著什么都不干了。
在集市之中还有有几个一看便是汉人面孔的年轻人来回巡视,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之前强制下乡的年轻人,他们有一部分的確就是深扎在了大山之中,在这种贫瘠之地践行自己书本中的东西。
而现在他们发挥的作用就是帮助当地人跟外头来的客商交流沟通,保证双方的交易公平性不会让外头的人利用信息差坑骗当地人,也让当地人不敢轻易的利用本地优势欺负外地人。
可別小看这些人,他们能在这里扎下根来的,基本上都是初步带著一个寨子走出大山的人,而一个寨子少则几十人,多的时候甚至能有一两千人,而这帮傢伙的威望可能就仅次於其族长,有些甚至在族中大会上都是能有发言权的,一般人可不敢轻易忤逆他们。
怎么说呢,这些青年绝大部分都是带著理想的践行主义者,用理想主义来仰望星空,指明方向;用现实主义来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而经过大山的洗礼之后,他们最终一定是会成为夏林所希望他们成为的人。
这个地方没有县令,仍然走的是乡老制,但这个事也没什么办法,毕竟这些山民的核心还是宗族嘛,不过现在他们已经逐渐聚集和融合在这里了,哪怕当下衝突和危机还很多,但只要一直不断的发展下去,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再是问题。
“夏大人,路边镇我们已经探明了。”
这会儿一名隨行人员找到了夏林:“这个镇是由十八个部族共治的,他们每年会推出一个人来轮番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我们那边派下来的年轻人。”
“挺好,今年是谁?叫他来见我。”
(本章完)
皇帝与常务副皇帝的巡查,当沿途官府得到消息时伟大的中央帝国最高权力的威压已经贴在脸上了。
毫无预备之下的突然袭击其可怕程度足以叫人肝胆俱裂,有的县甚至都来不及摆开欢迎架势,出门上个茅厕的功夫就发现天子驾便已经出现在了门口,进入衙门之后就已经看到当朝皇帝正坐在县长老爷的位置上翻看县內的治理资料。
这得多嚇人,虽然世界上不缺少精英,但绝大部分的人仍是草台班子,有些人口不那么多,战略位置不那么重要的地方,的確是会把这些能力平庸的人扔过去办事,所以当这样水平的人突然遇到自己难以把控的事情时,慌乱就必不可少了。
因为夏林警告过景泰帝,沿途玩可以但如无三大不赦的罪行就不要动人,但如真的遇到了影响极为恶劣、性质极其严重、危害特別巨大的人,直接连根拔掉一定不会出什么问题。
所以景泰帝这次可就是真的往死里探访,一般的情况他不管,但真遇到丧尽天良的,不管是官还是民,只要逮著了那可就有好戏看了。
换句话说,景泰帝这会儿可不是为了国家而干这些事,他纯粹就是在用手里的权力过癮来的。
但所谓君子论跡不论心,管他怎么想的,反正能把事情办了那就是好皇帝。
至於说夏林为什么没有跟在景泰帝身边呢?那还不好理解么,一个团队里绝对不能够出现两个说的算的人,因为某些事上难免是会出现分歧的,如果两个说的算的人在场,下头办事的人怎么办?
职场规则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无端为难下头办事的人,否则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为此夏林在离开江南道范围之后就一个人带著几名护卫提前出发了,形成一个一前一后的结构,这样既能提前探查一下沿途的问题,还能有效避免內部出现分化和问题。
故地重游,这一次倒是给了他与第一次来时截然不同的体验,比起上次过来的时候,这里的交通明显更加便利了,不光是道路平整度还有人流量和货流量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更叫人欣慰的是这里很多路已经开始直接破山而建,简单说就是用炸药在群山峻岭之中生生打开了一条生命线,让原本需要绕行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漫漫山路直接打通,形成一道只需要几个时辰就能通过的山路。
虽然有时这条路的平整度或者宽阔度並不让人满意,但在夏林眼里这无疑就是建设者们的丰碑,是他庞大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
反正不管怎么说,上次来的时候这里不少土人和山民的居住地都分得很开,有些人一生都在寨子里,每日面对的只有无尽的大山。
但现在他一路走来却是发现如今早已有大量的山民从山中迁徙了出来,那些沉下去的读书人有不少带著这些人走出了大山,沿著这条山区的大动脉周围定居下来。
村子连著村子,便融合成了镇子,镇子连著镇子,於是便有了繁荣。
没人天生来就是愿意吃苦的,当山里的人们来到外头之后,他们很快就是適应了这里的生活,虽然还算不上富足,还经常会出现匪徒,但总体来说这样的日子比曾经的他们好上太多了。
那些从外头来的读书人,带著他们种田、带著孩子读书认字、带著他们修桥补路,甚至带著他们冶炼钢铁打造兵器应对隨时出现的山贼马匪,那深山老林赋予人们旺盛的生命力让这一片几乎不被人知道的地方里处处都流淌著生机。
夏林一早便从路边镇的客栈里醒来,客栈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黑黑瘦瘦的小女孩一起经营的,因为那对夫妇不会说汉话,只有十岁的小姑娘就成为了他们跟外头沟通的桥樑。
等到夏林下楼时,小女孩正趴在桌子上用碳条在一块青石板上写字,对著书上一笔一划的写著“今日美食,土豆烧肉”八个大字。这块青石板就是他们的招牌,每日的主菜都是她写出来的。
“你今日不上学啊?时间不早了。”
“这几日我们播种,学堂放假了。”小姑娘仰起头笑著对夏林说道:“阿妈阿爷已经去播种了,今天我在这里看店。”
因为山中气候与外头不同,播种的日子要晚一些,所以当下应该就是他们每年最重要的播种节了。
昨天夏林来到这里的时候发现了种子店,里头有平价的种子、化肥和农药,都是官方的买卖,几乎是不赚钱甚至还要往里头补贴一些的,没有任何一个商人会愿意接手的买卖。
不过夏林想进去看的时候却根本连门都进不去,外头排队的人老多了,一路要从店铺门口排到街口。
因为山区的地形缘故,这里並不能很好的种植稻穀,但土豆和玉米却是很好的弥补了山区粮食作物的短板,再加上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会种上一些蔬菜,虽然还没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日子但要比以前不知道好多少倍了。
而这地方名字就是路边镇,说白了它就是山民们从山里走出来之后自发匯聚而成的居住区,只是这里的商业模式越看越眼熟,后头一定是有汉人指点。
“你的字写得好漂亮啊,读书以后有什么打算?”
“等长大了,我要教其他人读书写字。”小姑娘笑著说道:“我先生说他的先生曾经跟他们说过,我们读书不是为了离开贫困的家乡,是要让贫困离开家乡。”
“哈哈哈哈……”夏林拍了拍她的头:“说的好。去,给我弄一碗土豆烧肉来,再加一壶你们家自己酿的果子酒。”
“三十文!”
夏林从口袋里拿出一枚银幣:“认识这个么?”
“认得,一两银子。”
“嗯。”夏林点头道:“这是你的了。”
“太多了太多了,我找不开。”小姑娘忙不迭的摇头道:“你有零钱吗?”
夏林摇了摇头:“不用找了,多的钱你拿去买新衣服。”
可小姑娘却用力的摇头道:“先生说,非分之財,决不妄取。”
夏林哦了一声,点了点头:“那可以,那你先给我把饭菜拿上来,然后剩下的钱你去镇里帮我买些你们这织娘自己织的布来,然后你自己留下一百文当劳务费。这可以吧?”
“这倒是可以,不过一百文有些多了……我不敢要。”
夏林哈哈的笑了起来:“一百文就一百文,你不敢要太多,我可也不好意思给太少,我这等从京城来的人,多少还是要些脸的,若是传出去岂不是成了我使唤小孩不给钱了么,去吧。”
给夏林端上了一碗蒸在笼屉上的土豆燉肉,还有一大碗混著玉米粒的饭食和一小壶自家酿造的甜酒后,小姑娘就出去忙活去了。
夏林则一个人悠然自得的在这依山傍水的小店里吃起饭来,因为这肉从半夜都上锅蒸著,蒸到现在早已酥烂到筷子都夹不起来,再加上吸饱了猪油的土豆鲜香绵软,不得不说这最普通的食材也能弄出极好的美味,即便是调味只有一些盐巴和豆豉。
这正吃著呢,夏林就见外头逐渐热闹了起来,叫卖声开始不绝於耳,虽然很多人仍然不会说清晰的汉话,但却已经能够熟练的开始跟人用手比划著名讲价了。
所谓靠山吃山,山里人没有太多的技能,但他们手中的山珍却是极好的,一到开春后沿途就会有大量的商人过来收购他们手中的各类山珍,而这无疑是给了本地人极大的动力,要知道如果运气好採摘到一些极品的珍贵药材,说不定今年一年就可以躺著什么都不干了。
在集市之中还有有几个一看便是汉人面孔的年轻人来回巡视,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之前强制下乡的年轻人,他们有一部分的確就是深扎在了大山之中,在这种贫瘠之地践行自己书本中的东西。
而现在他们发挥的作用就是帮助当地人跟外头来的客商交流沟通,保证双方的交易公平性不会让外头的人利用信息差坑骗当地人,也让当地人不敢轻易的利用本地优势欺负外地人。
可別小看这些人,他们能在这里扎下根来的,基本上都是初步带著一个寨子走出大山的人,而一个寨子少则几十人,多的时候甚至能有一两千人,而这帮傢伙的威望可能就仅次於其族长,有些甚至在族中大会上都是能有发言权的,一般人可不敢轻易忤逆他们。
怎么说呢,这些青年绝大部分都是带著理想的践行主义者,用理想主义来仰望星空,指明方向;用现实主义来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而经过大山的洗礼之后,他们最终一定是会成为夏林所希望他们成为的人。
这个地方没有县令,仍然走的是乡老制,但这个事也没什么办法,毕竟这些山民的核心还是宗族嘛,不过现在他们已经逐渐聚集和融合在这里了,哪怕当下衝突和危机还很多,但只要一直不断的发展下去,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再是问题。
“夏大人,路边镇我们已经探明了。”
这会儿一名隨行人员找到了夏林:“这个镇是由十八个部族共治的,他们每年会推出一个人来轮番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我们那边派下来的年轻人。”
“挺好,今年是谁?叫他来见我。”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0950/638733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