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称帝
推荐阅读:我在元宇宙和继子玩剧本杀、说好开发消消乐,大闹天宫什么鬼、督公、九龙夺嫡,从稳健皇子开始吃瓜、太虚至尊、重生1977大时代、我成了女魔头的心魔、武魂罗三炮?我乃龙帝临世!、完美:开局成为石毅亲弟、错练邪功,法天象地、
第384章 称帝
皇宫中和殿,朱朗坐在上方,瞿式耜焦琏等军机府臣皆坐在殿中
苏观生刚刚禀报完各省传回的春耕情况,下方瞿式耜吕大器等一众阁臣,却是忽然齐齐出列,开口说道
“殿下监国四载,扫灭东虏,安定八省,天下归服,臣等请殿下早日登基即位,定我大明法统”
一旁的焦琏马宝等武臣闻言,皆是一愣,一众武臣相视一眼,也是齐齐起身行礼劝进
朱朗见得众臣劝进,却是轻笑一声,开口说道
“这便是礼部当日,把那三篇策论呈上来的原因吗”
当日礼部呈上来的顾炎武以及其他两人的考卷,其主题只有一个,那就劝朱朗尽早即位
下方的吕大器脸上神色一肃,开口说道
“东虏不过关外蛮夷,其虏首福临尚且伪称帝号,殿下乃我大明神宗帝裔,自该即位明我中原法统所在”
“此事关乎天下人心向背,请殿下早日即位,以安天下人心”
自清廷使团抵达以后,朝中众人也发现朱朗再自称监国已是不妥
朱朗如今只是监国,而清虏那边却已经称帝,凭空便矮了对方一头
因此在清虏使团离去以后,朝中劝进之声也越来越强烈
朱朗对称帝并不心急但也并不排斥,只是今日他召众臣前来,可不是为了此事
吕大器等人选在此时劝进,朱朗也多多少少能够明白他们的用意,但他可不会让吕大器他们就此蒙混过关
朱朗令众人起身,而后便开口说道
“此事不急,孤今日召诸卿前来,乃是另有一事要议”
“这是户部统计的滇省及潮惠两府情况,你等先看”
朱朗对着李国用示意了一下,李国用也是将几份奏疏下发到众臣手中
这几份文书中记载的乃是去年秋季,两地的秋收情况
滇省乃是最早开始试行七斗粮制的地方,如今滇省军屯田亩近百万亩,去年滇省单是这些军屯之地,便收粮六十余万石
滇省在发放完军屯各级官吏所需的钱粮后,转运了整整三十万石米粮出滇,供应川省军需
滇省军屯初见成效,而潮惠两府的新制效果更加惊人,去年秋季潮惠两府官仓竟收得米粮近三百万石
众臣见得这个数字之后也尽皆沉默,崇祯朝时南直隶为天下税赋重地,而南直隶每年所得的税赋也不过六百万石
也就是说潮惠这名不见经传的两府,在施行新制以后,几乎赶上了半个南直隶的税收
朱朗见得众臣看完奏疏,也是直接开口说道
“新制在滇省潮惠皆初见成效,孤欲在粤省正式推行新制,诸卿以为如何”
下方沉默一阵,何吾驺却是出列,沉声说道
“潮惠两府成果自是喜人,但潮惠两府情形特殊,却非是其余之地能比”
“其余暂且不论,若是朝廷要如两府一般,令粤省官吏士绅尽皆一体纳粮,恐会引得粤省人心动荡,请殿下三思”
潮惠两府自然与别处不同,潮惠两府施行新制以后,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此时两府之中的大部分田地,几乎全掌握在禁军兵卒手中
在朱朗的一力支持下,朝中几支禁军地位水涨船高,潮惠两府的胥吏根本不敢招惹勒索这些在役的禁军兵卒
一众禁军刚刚得到田土,军中宣教使三令五申之下,他们也同样不敢仗着自身身份,拖欠赋税,一众兵卒此时皆严令家中按时上交粮税
正是在这种制衡与主动之下,两府去年秋季的粮税,才能达到如此恐怖的规模
如果说明廷此时要在境内评选清廉之地,那潮惠两府必定榜上有名,而且还要高居榜首
两府粮税激增的另一个重要因此,便是士绅一体纳粮
潮惠两府一众士绅因为先前的谋逆之事,被朝中尽数削去优免特权,两府残余的士绅,此时皆和普通百姓一般俱交七斗粮税
潮惠两府士绅因为附逆,失去了优免特权,但粤省其余各府的士绅可没有附逆
若是朝廷为了推行新制,就这么不明不白削去了粤省士绅的优免之权,这些粤省士绅必定要闹起来
朱朗既然准备全面推开新制,对此自然也早有准备
士绅们敢喊出朝廷当与士大夫治天下,当然是有所倚仗的
此时的现实情况就是,士绅们垄断了知识渠道,朝廷还真得靠官吏士绅阶层,来维持朝廷的运转
而且北方中原还在清廷手中,此时明廷若当真完全废除士绅群体的优免之权,也不利于将来打回北方
在朱朗看来,对士绅群体优免是合理的,一众士人寒窗十年考得功名,若无法得到相应的特权待遇,那今后谁还会给朝廷效力
嘉靖朝时朝中对士人的优免还算合理,但到万历朝时,朝廷对士绅的优免就开始变得极为夸张
自万历朝开始,明廷一众官吏士绅,动辄便优免数千上万亩田地,如今明廷只剩这点残山剩水,如何能够维持这般庞大的优免额度
朱朗想到此处,也是直接开口说道
“优待士绅乃我大明祖制,朝廷纵是推行新制,士绅亦当有优免之权,此亦彰显朝廷优待士人之意”
“但此时朝中官吏士绅的优免之权却是太过,孤准备另定新制,将优免之法由免田改回免粮”
朱朗看向下方众臣,而后便将制定好的优免新则告知众臣
根据拟定的新规,朝中一品官员可优免粮赋三百石,二品免粮二百五十石,三品免粮二百石,四品免粮一百五十石
五品开始减退额度开始变小,五品免粮一百石,六品免粮八十石,七品免粮六十石
从八品开始减免额度更小,八品免粮三十石,九品仅免粮十石
进士功名视同八品,而拥有举人生员功名却无官身的士人,则视同九品,一律免粮十石
朝廷的优免新制虽说将免田改为了免粮,但这些优免的粮赋,朝廷也并不会发放
以一品为例,一品官吏可免粮三百石,按一亩七斗的税率,一个一品大员名下便能有四百三十亩田地不必缴税
但如果这位一品大员名下田地不足四百三十亩,那朝廷同样也不会另补钱粮
按万历朝的标准,一品官吏足可免田一万亩,在新制之下却只能免田四百三十亩,优免额度自然是大大减少
但相比于嘉靖朝时的情况,这个优免额度又有所超出,嘉靖朝时一品京官免粮的额度也不过是优免役粮三十石,加三十个免役名额
优免额度相较从前缩水十几倍,肯定不能让朝中士绅满意
但那又怎样,民间如今大部分田产皆在士绅手中,朝廷改制就是为了从士绅手中把钱粮收上来
若改制以后,士绅们的优免力度还和从前一样,那朝廷去哪弄出钱粮来
这已经是朱朗能想到的影响最小的方案了,若是按滇省当初的做法,强行限制士绅持有田亩额度,收缴士绅家中的超额田亩,那要引发的动荡恐怕还要更大
何吾驺等阁臣看着手中的优免新规,也是知道监国殿下恐怕已是筹备多时
这份大幅缩减优免额度的新规,显然不能让他们满意,但场中的阁臣却同样也不敢去争
他们要优免,殿下已经给了,监国殿下刚刚已经说的很清楚,降低士绅的优免额度,是为了积聚钱粮出兵恢复中原
有这一道大义压在这,一众阁臣皆不好开口争取
但何吾驺等人却并不准备放弃,他们可没忘了此时的目的,他们要阻止的不是什么优免新规,而是要阻止七斗粮制推行
何吾驺等人相视一眼,而后齐齐看向上方的瞿式耜
潮惠推行七斗粮制以后,内阁众臣也多次商议过此制,他们反对七斗粮制,可不仅仅是因为这会损害士绅群体的利益瞿式耜见得众臣看来,沉默片刻,最终还是起身出列
瞿式耜是首辅,哪怕他当初已经同意支持新制,此时他也必须代表内阁众臣,提出对新制的合理质疑
“殿下将正役杂赋统征,乃是为了避免地方县衙肆意摊派害民”
“殿下之心自是仁圣,但地方加征摊派,有时亦是迫不得已,若一律严禁摊派以后,地方县衙恐将难以维持运转”
瞿式耜所言的确不错,明廷地方县衙之所以大肆加派,有时候的确不止是因为县官胥吏们想要敛财,而是确有必要
明廷此时的财政体制极为混乱,各地收得的赋税,起运留存并无明确规定
上级衙门一道命令下来,有时候县中全部的赋税都要被运走
这种做法极不合理,一个地方若无留存赋税,如何能维持县衙的运转
一个县衙之中有正式编制的官员吏员不过十余人,这些人自然有朝廷发俸,但其余编外的帮闲书手,三班衙役等人怎么办
虽然明廷县衙的作用基本上就是收取赋税,处理少量的民间诉讼,但事务再怎么简单,也不可能单靠十几个人,便支撑起一县的运转
各色衙役的俸银不提,县衙中的日常用度也同样要钱
官吏吃饭要钱,笔墨柴薪要钱,接待上官也要钱,上级衙门把收上来的赋税都拿走了,县衙哪来的银子去应付这些日常开销
弄到最后地方县衙只能巧立名目,以杂役的形式向民间摊派,获取维持县衙运转的经费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层合理的借口,一众胥吏才敢如此的肆无忌惮
他们捞上来的钱并不是自己全部拿走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确实是交到了县衙之中,用来维持县衙的日常运转
朱朗对这种情况自然也早有了解,此时听得瞿式耜所言,又是从桌上取出一份奏疏,令李国用发给下方众臣
“朝廷既然统征钱粮,地方官衙的开支耗费也自当由朝廷负责”
“这是两府各地县衙施行新制的情况,按滇省及潮惠两府报上来的结果,朝中将明确各地起运留存比例”
“今后各地所得粮赋,朝廷与地方将按四六比例划分”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按新的起运留存规则,县衙收取本地粮赋以后,四成留存本地,用来支付县衙的差役俸银及日常开销,一成归府衙,一成归省中三司,剩余四成则归朝廷
何吾驺等人闻言,心中也是一沉,他们却是没想到监国殿下竟准备的如此充分
何吾驺看着手中潮惠两府的各县开支情况,又是沉声说道
“各地情况不一,各县能收得的粮赋亦是不同,若存留钱粮无法支应县衙开销,那又该如何”
朱朗脸上神色平静,轻声说道
“潮惠两府近十县,皆能以四成粮赋,维持县衙运转,为何别处便不行”
“有多大胃口吃多大碗饭,钱粮朝廷已经留给他们了,若是做不好,那便换个能做的来”
朱朗看着下方沉默的瞿式耜等人,也是不再犹豫,直接开口说道
“优免新规与起运留存细则,将随七斗粮制一体推行”
“此制在潮惠及滇省已经试行两年,皆未见弊端,新制先在粤省推行,边试边改”
“孤已将潮惠两府禁军调回,此次朝中各支禁军亦将派往各府,保证新制顺利推行”
下方吕大器何吾驺等人皆是面色微变,但没等他们再做反应,朱朗却又是开口
“新朝当有新气象,新制在粤省推开以后,孤便登基即位,你等以为如何”
“臣等谨遵圣谕”
朱朗话音落下,下方一直沉默的焦琏便立时起身应命,而马宝郑鸿逵等列席武臣也是尽皆起身行礼
何吾驺等文臣脸上亦是闪过一丝无奈,监国殿下准备的极为充分,两年时间,两地试行,基本已将新制的明显漏洞尽皆补上
此时又有一众武臣支持,他们也没法再继续反对了
瞿式耜沉默片刻,率先起身应命,而其余阁臣也只得跟随行礼
在监国殿下的强立推动下,推行新制已是大势所趋,此时再强行反对,那便是在对抗朝廷的决意
如今朝廷实力蒸蒸日上,盯着内阁位置的人不知凡几,他们可还没想要告老还乡
要在粤省推行新制,当先一步便是要清田,只有将粤省各府田地重新清丈,将田地所有权明确到户,朝中才好按户征收
陈邦彦从潮惠两府被调回京师,由粤东巡抚升任粤省巡抚
如今粤省地位非同寻常,等粤省新制推开以后,陈邦彦凭着这份资历,便可顺势入京出任一部侍郎
陈邦彦升任粤省巡抚以后,很快便调出潮惠两府官吏,分别派驻各府,监察当地清田事宜
这些官吏除了重新清丈田亩以外,另一个重要任务,便是要将朝廷的亩收七斗,永免摊派的新制宣传至民间
若民间百姓不了解新制细则,各地官员胥吏在收上朝中的七斗粮以后,几乎必定会继续按照旧规,加收摊派
如此一来朝廷施行的新制非但不能杜绝摊派,反而还会变成另类的加税
陈邦彦派驻各县的官吏,同时还会兼上督查院的宪衔,负责监察新制推行情况
新制推开以后,若是官员胥吏仍巧借名目,摊派杂役杂捐,那派驻各县的监察官员便可直接将这些胥吏捕拿处置
朝廷宣布在粤省推行新制以后,粤省各府自然一片哗然
但在一众着甲持刀的禁军兵卒,跟随一众监察特使进驻各县后,各县也是开始平静下来
潮惠两府两年前的那场杀戮也不过刚刚过去,潮惠两府士绅的下场,也让粤省士绅们明白,朝廷为了推行新制是当真敢动刀子的
粤省士绅寄往朝廷的无数奏疏尽皆石沉大海,朝廷中枢却始终一片平静
哪怕粤省出身的何吾驺陈子壮等阁臣,也同样对新制缄默不语
在各县禁军的威慑之下,各府的清田工作开始推进,七斗粮制也正式在粤省推开
从四月开始直到八月,粤省的清田工作终于初步完成,十月秋收之时,朝廷将正式开始转行七斗粮制
闽桂湖广诸省皆在默默观察着朝廷新制的推行效果,而此时另一件事,却是忽然将天下的目光尽皆转移开来
八月初一大朝,以瞿式耜焦琏为首,朝中文武百官忽然齐齐劝进
监国殿下却是勃然大怒,以中原未复,大仇未雪为由,严辞拒绝,拂袖而去
五日后,大宗伯唐王朱聿鐭,携邓王,惠王,郑王等二十四位宗室藩王齐齐伏阙劝进,监国殿下再次拒绝
又五日,闽省总督张肯堂并闽省提督李明忠,鄂省总督堵胤锡并鄂省提督高一功,川省总督樊一蘅并川省提督郑文雄等八省总督提督,具皆上表劝进
同时瞿式耜焦琏等朝中文武,大宗伯朱聿鐭等一干宗室藩王,再次在保和殿外奉表劝进,监国殿下辞拒半日,终于勉为其难,同意即位称帝
监国殿下同意即位以后,登基的各项准备工作却是迅速推进
新朝的备选年号也是被递入宫中,礼部所呈的备选年号有三个,一名兴武,一名兴明,最后一个则是永历
这个原有轨迹的年号,在推迟了三年以后,终于还是被呈进了宫中
永历年号并不是随意选取的,朱朗接任桂王以前封号为永明王,而桂藩一支则出自万历皇帝
永历实际上就是从朱朗的王号与万历的年号中各取一字,组成的年号
永历这个年号,实际上是在向天下昭示朱朗的法统所在
九月初一,朱朗身着帝冠冕服,祭祀天地社稷坛,而后在百官的朝拜下改元登极
大明在弘光隆武以后,终于正式迎来了他的第三位皇帝
(本章完)
皇宫中和殿,朱朗坐在上方,瞿式耜焦琏等军机府臣皆坐在殿中
苏观生刚刚禀报完各省传回的春耕情况,下方瞿式耜吕大器等一众阁臣,却是忽然齐齐出列,开口说道
“殿下监国四载,扫灭东虏,安定八省,天下归服,臣等请殿下早日登基即位,定我大明法统”
一旁的焦琏马宝等武臣闻言,皆是一愣,一众武臣相视一眼,也是齐齐起身行礼劝进
朱朗见得众臣劝进,却是轻笑一声,开口说道
“这便是礼部当日,把那三篇策论呈上来的原因吗”
当日礼部呈上来的顾炎武以及其他两人的考卷,其主题只有一个,那就劝朱朗尽早即位
下方的吕大器脸上神色一肃,开口说道
“东虏不过关外蛮夷,其虏首福临尚且伪称帝号,殿下乃我大明神宗帝裔,自该即位明我中原法统所在”
“此事关乎天下人心向背,请殿下早日即位,以安天下人心”
自清廷使团抵达以后,朝中众人也发现朱朗再自称监国已是不妥
朱朗如今只是监国,而清虏那边却已经称帝,凭空便矮了对方一头
因此在清虏使团离去以后,朝中劝进之声也越来越强烈
朱朗对称帝并不心急但也并不排斥,只是今日他召众臣前来,可不是为了此事
吕大器等人选在此时劝进,朱朗也多多少少能够明白他们的用意,但他可不会让吕大器他们就此蒙混过关
朱朗令众人起身,而后便开口说道
“此事不急,孤今日召诸卿前来,乃是另有一事要议”
“这是户部统计的滇省及潮惠两府情况,你等先看”
朱朗对着李国用示意了一下,李国用也是将几份奏疏下发到众臣手中
这几份文书中记载的乃是去年秋季,两地的秋收情况
滇省乃是最早开始试行七斗粮制的地方,如今滇省军屯田亩近百万亩,去年滇省单是这些军屯之地,便收粮六十余万石
滇省在发放完军屯各级官吏所需的钱粮后,转运了整整三十万石米粮出滇,供应川省军需
滇省军屯初见成效,而潮惠两府的新制效果更加惊人,去年秋季潮惠两府官仓竟收得米粮近三百万石
众臣见得这个数字之后也尽皆沉默,崇祯朝时南直隶为天下税赋重地,而南直隶每年所得的税赋也不过六百万石
也就是说潮惠这名不见经传的两府,在施行新制以后,几乎赶上了半个南直隶的税收
朱朗见得众臣看完奏疏,也是直接开口说道
“新制在滇省潮惠皆初见成效,孤欲在粤省正式推行新制,诸卿以为如何”
下方沉默一阵,何吾驺却是出列,沉声说道
“潮惠两府成果自是喜人,但潮惠两府情形特殊,却非是其余之地能比”
“其余暂且不论,若是朝廷要如两府一般,令粤省官吏士绅尽皆一体纳粮,恐会引得粤省人心动荡,请殿下三思”
潮惠两府自然与别处不同,潮惠两府施行新制以后,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此时两府之中的大部分田地,几乎全掌握在禁军兵卒手中
在朱朗的一力支持下,朝中几支禁军地位水涨船高,潮惠两府的胥吏根本不敢招惹勒索这些在役的禁军兵卒
一众禁军刚刚得到田土,军中宣教使三令五申之下,他们也同样不敢仗着自身身份,拖欠赋税,一众兵卒此时皆严令家中按时上交粮税
正是在这种制衡与主动之下,两府去年秋季的粮税,才能达到如此恐怖的规模
如果说明廷此时要在境内评选清廉之地,那潮惠两府必定榜上有名,而且还要高居榜首
两府粮税激增的另一个重要因此,便是士绅一体纳粮
潮惠两府一众士绅因为先前的谋逆之事,被朝中尽数削去优免特权,两府残余的士绅,此时皆和普通百姓一般俱交七斗粮税
潮惠两府士绅因为附逆,失去了优免特权,但粤省其余各府的士绅可没有附逆
若是朝廷为了推行新制,就这么不明不白削去了粤省士绅的优免之权,这些粤省士绅必定要闹起来
朱朗既然准备全面推开新制,对此自然也早有准备
士绅们敢喊出朝廷当与士大夫治天下,当然是有所倚仗的
此时的现实情况就是,士绅们垄断了知识渠道,朝廷还真得靠官吏士绅阶层,来维持朝廷的运转
而且北方中原还在清廷手中,此时明廷若当真完全废除士绅群体的优免之权,也不利于将来打回北方
在朱朗看来,对士绅群体优免是合理的,一众士人寒窗十年考得功名,若无法得到相应的特权待遇,那今后谁还会给朝廷效力
嘉靖朝时朝中对士人的优免还算合理,但到万历朝时,朝廷对士绅的优免就开始变得极为夸张
自万历朝开始,明廷一众官吏士绅,动辄便优免数千上万亩田地,如今明廷只剩这点残山剩水,如何能够维持这般庞大的优免额度
朱朗想到此处,也是直接开口说道
“优待士绅乃我大明祖制,朝廷纵是推行新制,士绅亦当有优免之权,此亦彰显朝廷优待士人之意”
“但此时朝中官吏士绅的优免之权却是太过,孤准备另定新制,将优免之法由免田改回免粮”
朱朗看向下方众臣,而后便将制定好的优免新则告知众臣
根据拟定的新规,朝中一品官员可优免粮赋三百石,二品免粮二百五十石,三品免粮二百石,四品免粮一百五十石
五品开始减退额度开始变小,五品免粮一百石,六品免粮八十石,七品免粮六十石
从八品开始减免额度更小,八品免粮三十石,九品仅免粮十石
进士功名视同八品,而拥有举人生员功名却无官身的士人,则视同九品,一律免粮十石
朝廷的优免新制虽说将免田改为了免粮,但这些优免的粮赋,朝廷也并不会发放
以一品为例,一品官吏可免粮三百石,按一亩七斗的税率,一个一品大员名下便能有四百三十亩田地不必缴税
但如果这位一品大员名下田地不足四百三十亩,那朝廷同样也不会另补钱粮
按万历朝的标准,一品官吏足可免田一万亩,在新制之下却只能免田四百三十亩,优免额度自然是大大减少
但相比于嘉靖朝时的情况,这个优免额度又有所超出,嘉靖朝时一品京官免粮的额度也不过是优免役粮三十石,加三十个免役名额
优免额度相较从前缩水十几倍,肯定不能让朝中士绅满意
但那又怎样,民间如今大部分田产皆在士绅手中,朝廷改制就是为了从士绅手中把钱粮收上来
若改制以后,士绅们的优免力度还和从前一样,那朝廷去哪弄出钱粮来
这已经是朱朗能想到的影响最小的方案了,若是按滇省当初的做法,强行限制士绅持有田亩额度,收缴士绅家中的超额田亩,那要引发的动荡恐怕还要更大
何吾驺等阁臣看着手中的优免新规,也是知道监国殿下恐怕已是筹备多时
这份大幅缩减优免额度的新规,显然不能让他们满意,但场中的阁臣却同样也不敢去争
他们要优免,殿下已经给了,监国殿下刚刚已经说的很清楚,降低士绅的优免额度,是为了积聚钱粮出兵恢复中原
有这一道大义压在这,一众阁臣皆不好开口争取
但何吾驺等人却并不准备放弃,他们可没忘了此时的目的,他们要阻止的不是什么优免新规,而是要阻止七斗粮制推行
何吾驺等人相视一眼,而后齐齐看向上方的瞿式耜
潮惠推行七斗粮制以后,内阁众臣也多次商议过此制,他们反对七斗粮制,可不仅仅是因为这会损害士绅群体的利益瞿式耜见得众臣看来,沉默片刻,最终还是起身出列
瞿式耜是首辅,哪怕他当初已经同意支持新制,此时他也必须代表内阁众臣,提出对新制的合理质疑
“殿下将正役杂赋统征,乃是为了避免地方县衙肆意摊派害民”
“殿下之心自是仁圣,但地方加征摊派,有时亦是迫不得已,若一律严禁摊派以后,地方县衙恐将难以维持运转”
瞿式耜所言的确不错,明廷地方县衙之所以大肆加派,有时候的确不止是因为县官胥吏们想要敛财,而是确有必要
明廷此时的财政体制极为混乱,各地收得的赋税,起运留存并无明确规定
上级衙门一道命令下来,有时候县中全部的赋税都要被运走
这种做法极不合理,一个地方若无留存赋税,如何能维持县衙的运转
一个县衙之中有正式编制的官员吏员不过十余人,这些人自然有朝廷发俸,但其余编外的帮闲书手,三班衙役等人怎么办
虽然明廷县衙的作用基本上就是收取赋税,处理少量的民间诉讼,但事务再怎么简单,也不可能单靠十几个人,便支撑起一县的运转
各色衙役的俸银不提,县衙中的日常用度也同样要钱
官吏吃饭要钱,笔墨柴薪要钱,接待上官也要钱,上级衙门把收上来的赋税都拿走了,县衙哪来的银子去应付这些日常开销
弄到最后地方县衙只能巧立名目,以杂役的形式向民间摊派,获取维持县衙运转的经费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层合理的借口,一众胥吏才敢如此的肆无忌惮
他们捞上来的钱并不是自己全部拿走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确实是交到了县衙之中,用来维持县衙的日常运转
朱朗对这种情况自然也早有了解,此时听得瞿式耜所言,又是从桌上取出一份奏疏,令李国用发给下方众臣
“朝廷既然统征钱粮,地方官衙的开支耗费也自当由朝廷负责”
“这是两府各地县衙施行新制的情况,按滇省及潮惠两府报上来的结果,朝中将明确各地起运留存比例”
“今后各地所得粮赋,朝廷与地方将按四六比例划分”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按新的起运留存规则,县衙收取本地粮赋以后,四成留存本地,用来支付县衙的差役俸银及日常开销,一成归府衙,一成归省中三司,剩余四成则归朝廷
何吾驺等人闻言,心中也是一沉,他们却是没想到监国殿下竟准备的如此充分
何吾驺看着手中潮惠两府的各县开支情况,又是沉声说道
“各地情况不一,各县能收得的粮赋亦是不同,若存留钱粮无法支应县衙开销,那又该如何”
朱朗脸上神色平静,轻声说道
“潮惠两府近十县,皆能以四成粮赋,维持县衙运转,为何别处便不行”
“有多大胃口吃多大碗饭,钱粮朝廷已经留给他们了,若是做不好,那便换个能做的来”
朱朗看着下方沉默的瞿式耜等人,也是不再犹豫,直接开口说道
“优免新规与起运留存细则,将随七斗粮制一体推行”
“此制在潮惠及滇省已经试行两年,皆未见弊端,新制先在粤省推行,边试边改”
“孤已将潮惠两府禁军调回,此次朝中各支禁军亦将派往各府,保证新制顺利推行”
下方吕大器何吾驺等人皆是面色微变,但没等他们再做反应,朱朗却又是开口
“新朝当有新气象,新制在粤省推开以后,孤便登基即位,你等以为如何”
“臣等谨遵圣谕”
朱朗话音落下,下方一直沉默的焦琏便立时起身应命,而马宝郑鸿逵等列席武臣也是尽皆起身行礼
何吾驺等文臣脸上亦是闪过一丝无奈,监国殿下准备的极为充分,两年时间,两地试行,基本已将新制的明显漏洞尽皆补上
此时又有一众武臣支持,他们也没法再继续反对了
瞿式耜沉默片刻,率先起身应命,而其余阁臣也只得跟随行礼
在监国殿下的强立推动下,推行新制已是大势所趋,此时再强行反对,那便是在对抗朝廷的决意
如今朝廷实力蒸蒸日上,盯着内阁位置的人不知凡几,他们可还没想要告老还乡
要在粤省推行新制,当先一步便是要清田,只有将粤省各府田地重新清丈,将田地所有权明确到户,朝中才好按户征收
陈邦彦从潮惠两府被调回京师,由粤东巡抚升任粤省巡抚
如今粤省地位非同寻常,等粤省新制推开以后,陈邦彦凭着这份资历,便可顺势入京出任一部侍郎
陈邦彦升任粤省巡抚以后,很快便调出潮惠两府官吏,分别派驻各府,监察当地清田事宜
这些官吏除了重新清丈田亩以外,另一个重要任务,便是要将朝廷的亩收七斗,永免摊派的新制宣传至民间
若民间百姓不了解新制细则,各地官员胥吏在收上朝中的七斗粮以后,几乎必定会继续按照旧规,加收摊派
如此一来朝廷施行的新制非但不能杜绝摊派,反而还会变成另类的加税
陈邦彦派驻各县的官吏,同时还会兼上督查院的宪衔,负责监察新制推行情况
新制推开以后,若是官员胥吏仍巧借名目,摊派杂役杂捐,那派驻各县的监察官员便可直接将这些胥吏捕拿处置
朝廷宣布在粤省推行新制以后,粤省各府自然一片哗然
但在一众着甲持刀的禁军兵卒,跟随一众监察特使进驻各县后,各县也是开始平静下来
潮惠两府两年前的那场杀戮也不过刚刚过去,潮惠两府士绅的下场,也让粤省士绅们明白,朝廷为了推行新制是当真敢动刀子的
粤省士绅寄往朝廷的无数奏疏尽皆石沉大海,朝廷中枢却始终一片平静
哪怕粤省出身的何吾驺陈子壮等阁臣,也同样对新制缄默不语
在各县禁军的威慑之下,各府的清田工作开始推进,七斗粮制也正式在粤省推开
从四月开始直到八月,粤省的清田工作终于初步完成,十月秋收之时,朝廷将正式开始转行七斗粮制
闽桂湖广诸省皆在默默观察着朝廷新制的推行效果,而此时另一件事,却是忽然将天下的目光尽皆转移开来
八月初一大朝,以瞿式耜焦琏为首,朝中文武百官忽然齐齐劝进
监国殿下却是勃然大怒,以中原未复,大仇未雪为由,严辞拒绝,拂袖而去
五日后,大宗伯唐王朱聿鐭,携邓王,惠王,郑王等二十四位宗室藩王齐齐伏阙劝进,监国殿下再次拒绝
又五日,闽省总督张肯堂并闽省提督李明忠,鄂省总督堵胤锡并鄂省提督高一功,川省总督樊一蘅并川省提督郑文雄等八省总督提督,具皆上表劝进
同时瞿式耜焦琏等朝中文武,大宗伯朱聿鐭等一干宗室藩王,再次在保和殿外奉表劝进,监国殿下辞拒半日,终于勉为其难,同意即位称帝
监国殿下同意即位以后,登基的各项准备工作却是迅速推进
新朝的备选年号也是被递入宫中,礼部所呈的备选年号有三个,一名兴武,一名兴明,最后一个则是永历
这个原有轨迹的年号,在推迟了三年以后,终于还是被呈进了宫中
永历年号并不是随意选取的,朱朗接任桂王以前封号为永明王,而桂藩一支则出自万历皇帝
永历实际上就是从朱朗的王号与万历的年号中各取一字,组成的年号
永历这个年号,实际上是在向天下昭示朱朗的法统所在
九月初一,朱朗身着帝冠冕服,祭祀天地社稷坛,而后在百官的朝拜下改元登极
大明在弘光隆武以后,终于正式迎来了他的第三位皇帝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1150/537930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