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太子名位已定
推荐阅读:四合如意、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绑定慈母系统后,我摆烂了、重生后,朕和皇后在逃荒、40k:午夜之刃、选手太老六,周姐呆妹气疯了、都是兄弟,我当你姐夫怎么了?、穿越农门:医女空间燃翻天!、重生渔村:从截胡村花阿香开始、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嘉靖四十五年九月初八,紫禁城与西苑的琉璃瓦上,都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昭示着深秋节气的不同的。
拂晓时分,远处的东方天空,才微微的泛起了一丝鱼肚白。
紫禁城的太监们此刻也早已经提着灯笼在宫墙间来回穿梭着,为明日的重阳佳节的重要大典在做最后的准备。
裕王府内。
早早起来的朱载坖站在自己的小院里面,刚刚打完一套先天功,正站在原地运气吐纳着,拂晓时分天地间升起的第一缕紫气。
“殿下,这是礼部送来的明日大典的流程册子。”
孟冲手捧一卷黄绫册子,轻步走到朱载坖身后,小声的提醒着,声音之中还隐藏不住的激动。
朱载坖长长的吐了一口浊气,只是伸出手。孟冲就立刻会意,恭敬的将这本册子递到了他的手中。
朱载坖接着册子也是微微一愣,“毛巾,孤要的是毛巾!”
孟冲尴尬一笑,连忙又将递到朱载坖手中的册子接了回来,将一块毛巾恭敬的递了过去。
朱载坖接着毛巾擦了一下脸和手,又随手将毛巾丢在了一旁的托盘里。
孟冲见到朱载坖擦完了手和脸,又忍不住的提醒道:“殿下不看看吗?”
朱载坖呵呵道:“有什么好看的?这些东西早在前一段时间,内阁和礼部都送过好几版了,里面到底写了什么,孤早就倒背如流了。不用再看了。”
孟冲嘿嘿的尴尬一笑,“还是殿下利害,奴婢就没您这个定力。”
朱载坖又回看了孟冲一眼,“别在这里傻站着了,去准备早膳吧,然后把儿和钧儿都叫过来。”
孟冲连忙一礼,“奴婢这就去。”
趁着孟冲去准备这些的事情,朱载坖也去正式的洗漱一番,将一身日常所穿的朱红色常服穿戴好了。
当朱载坖从自己的庭院去到小餐厅的时候,朱翊和朱翊钧也早已经到了。
两人见到朱载坖到,立刻也恭敬行礼,“孩儿拜见父王。”
朱载坖微笑的看着他这俩儿子,“谁教你们的?怎么改口跟爹爹叫父王了?”
内向的朱翊犹豫了一下,活泼的朱翊钧立刻说道:“这是母亲教我们的,母亲说我们都长大了,该按照规矩向爹爹行礼拜见。”
朱载坖一听这话,就知道是陈妃教他们的。
朱载坖呵呵笑道:“这事不用听你们母亲的,以后还叫爹爹,这才显得亲切。”
朱翊和朱翊钧听到朱载坖的话后,也忍不住开心的嗯了一声,“是,爹爹!”
朱载坖笑着:“好了好了,都坐下吃饭吧。昨天徐先生都教你们什么了?你们俩有没有欺负锺弟弟?”
朱载坖说的徐先生正是徐渭,他现在已经被朱载坖收编到了王府里面,专门教导朱翊和朱翊钧,以及朱翊锺几个小家伙儿。
朱翊道:“徐先生在教我们《孙子兵法》。”
朱翊钧道:“我们没有欺负锺弟弟。”
朱载坖听着他俩同时回答的声音,又忍不住笑了,徐渭可真有意思,居然教他们《孙子兵法》。
不过这些朱载坖也不在乎,毕竟朱翊和朱翊钧他们又不用考科举,也不想写八股文,所涉猎一些杂学,对他们而言才是最有用的东西。
朱载坖道:“那你们可要好好学,将来学成了,爹爹就给你们一个锻炼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军旅生活。”
朱翊钧顿时就激动了,“真的吗?”
朱载坖伸手拍了一下他的小脑袋,“怎么?老子还能骗你不成?你个小兔崽子敢质疑我来了?”
朱翊钧被朱载坖打了这一下顿时也老实多了,比起朱翊,他实在是太活跃了。
所以朱载坖对他的管教也是相当的多。
当然朱载坖对他的管教也不是那么的严肃严格,毕竟再怎么说,这也是个孩子,管教的太重了,万一将来有了逆反心理,那可不得了了。
毕竟,在朱载坖的眼里,朱翊钧依然还是他心目之中最看好的儿子。
虽然这个儿子在原来的历史之中那么的摆烂,但不可否认他的聪明程度,还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为了朱翊钧不长歪,不像历史上那么的摆烂,朱载坖对他的管教也是相对轻松一些的。
并不像原来历史上张居正和李太后那样严格至极的管教,使得他从小心理就不平衡。
而且,为了朱翊钧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朱载坖也经常带他到京郊的乡下实际感受百姓的生活与艰险,明白这些百姓们的真实需求是哪些。
否则的话,将来万一真要他独当一面的时候,他连这个世界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就凭着下面人给送来的信息来做判断,那么就算是他真的聪明勤奋,也不见得够从这些看不出忠奸是非的文字信息里面看到真相。
毕竟聪明如嘉靖皇帝这般的帝王,他都不能做到这一步,更何况朱翊钧这些人?
因此为了后代教育,朱载坖也恢复了太祖时期的某些制度,让朱翊和朱翊钧他们有机会深入民间,实际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要。
这样一来,就算是将来有大臣写一些不切实际的奏疏来蒙蔽和隐瞒什么的时候,他们也能有所察觉,不至于轻易就被蒙蔽其中。
和朱翊,朱翊钧闲聊着吃完早膳之后,朱载坖就带着孟冲又去了文华殿。
现在朱载坖对文华殿这个地方,有时候也会忍不住的深恶痛绝!
觉得劳资大小也是王爷啊!不在王府享受生活就算了,还要天天起早贪黑的上班,这特么图啥啊?
由此可见,想当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是多么的不容易!
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谁不想日子过的潇洒舒服?
虽然在文华殿内可以有手握天下权的感觉,可是想要握紧这个权力,就必须失去自由,失去自我。
否则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因为自己的随心所欲而变成坏事。
所以,这权力带来的责任有时候真的很重很重,让人喘不过气呀!
一阵秋风掠过,卷起地上的落叶。
朱载坖的马车从东华门而入,一路直达文华殿。
到了文华殿后,朱载坖刚刚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没来记得休息片刻,孟冲就在一边提醒道:“殿下,高阁老来了。”
朱载坖哦了一声,对着孟冲说道:“请进来吧。”
现在高拱已经回京就任内阁次辅,专门负责海关衙门和直隶上海府的事情,与李春芳之间的工作并无交叉。
而之所以会这么安排,其目的也是为避免他俩在内阁里相互顶牛,影响大政。
毕竟在原来的历史之中,他俩可都是有前车之鉴的。
朱载坖现在同时在用他们,肯定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在他主导的朝政国事之中。
高拱进到文华殿内,在见到朱载坖的当面之后,立刻就在殿内行礼参拜:“臣建极殿大学士高拱参见太子殿下千岁!”
朱载坖虚抬一下,“高先生免礼。”
就在朱载坖接见高拱的时候,西苑万寿宫这边也没闲着。
嘉靖皇帝这几天也很忙,除了忙自己日常的打坐养神的习惯之外,还要日常维持着李时珍的治疗。
而这段时日随着重阳节的临近,嘉靖皇帝还得忙朱载坖册封典礼的事情。
“帝君,礼部尚书和鸿胪寺卿在外候旨。”
黄锦小心翼翼的在嘉靖皇帝身边禀报着。
嘉靖皇帝睁开眼睛看了黄锦一眼,这段时间他也算是被这件事折腾坏了。
嘉靖皇帝道:“告诉他们,让他们按祖制办就是。朕要静修,让他们都退下吧。实在拿不定主意,就去文华殿找三儿,是他当太子,又不是朕当太子,怎么事事都来问朕?”
黄锦忍不住笑了一下,这才躬身的从嘉靖皇帝的精舍里退了出来。
待到黄锦离开之后,嘉靖皇帝也不由抬起头看着虚空,他仿佛又看到了他的父亲兴献王,又看到了他当初倾注心血培养的庄敬太子。
嘉靖皇帝默默道:“父王,儿终于又要立太子了。三儿他与众不同,比儿更胜几分,大明交给他,儿很安心。还有壡儿,你看到了吗,你弟弟现在也要当太子了,你一定要好好保佑他,他是我们的希望!”
嘉靖皇帝的思绪飘荡着,想着自己那位从未当过一天皇帝的父亲,又想着自己那位倾注心血培养了十数年的太子,一时间也不禁感觉起了岁月蹉跎。
一转眼,他从安陆到京师已经过去了四十五年之久了。
四十五年,四分之三甲子。
放眼古今,当国能有如此之久的帝王,也是寥寥无几。
嘉靖皇帝心中又不禁感慨着,“应不应该将担子也交给三儿呢?”
嘉靖皇帝纠结的想着,很快他心里就有了答案。
“黄锦!”
嘉靖帝突然高声唤道,将黄锦又叫了进来。
黄锦近乎小跑的到了嘉靖皇帝的跟前,“奴婢在!”
“去告诉三儿不,告诉太子,明日大典后,朕要在奉先殿见他。”
黄锦微微一愣,他没想到嘉靖皇帝居然会下一道这么奇怪的旨意。
奉先殿那可是宫里祭祀历代先帝画像的祀殿,平时都不开放的。
嘉靖皇帝怎么想起要在这里见朱载坖呢?
黄锦没想到明白,他立刻回道:“奴婢这就去传旨。”
嘉靖帝看着黄锦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虽然这段时间李时珍一直告诉他情况好转了很多,但是嘉靖皇帝很清楚自己的身体到底怎么样。
他现在走路只要多走一段就会忍不住大喘气,可见这身体的底子已经坏掉了。
现在他的举行这场册封大典不仅是对朱载坖的认可,更是对大明江山的交代。
所以,他必须有所选择。
免得到时候,他想说都没机会了。
翌日!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
天还没亮,午门外就已经聚集了数百名文武官员。
他们按照品级排列,身着朝服,手持笏板,静候宫门开启。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偶尔能听到官员们压低声音的交谈。
卯时三刻,午门的钟声响起,沉重的宫门缓缓打开。
官员们整理衣冠,依次进入紫禁城。阳光渐渐洒在金水河上,映出一片粼粼波光。
皇极殿前,仪仗队已经列队完毕。锦衣卫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神情肃穆地站在御道两侧。
殿前的广场上摆放着各种礼器,编钟、编磬排列整齐,乐工们手持各种乐器静候指令。
朱载坖身着绛纱袍,头戴翼善冠,在内侍的引导下从东华门进入紫禁城。
他的步伐稳健,面容平静,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宽大袖袍下的双手正微微颤抖。
可见在这种大场面前,即便是见惯了风云的朱载坖还是会忍不住激动的。
“裕王殿下到——”
随着一声长喝,广场上的官员们纷纷转身行礼。
这个时候的礼官也在按照朱载坖当前的爵位封号唱喏着。
朱载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面孔——李春芳、高拱、赵贞吉、胡宗宪这些都是他现在倚重的一干大臣。
内阁首辅李春芳手捧金册玉宝,深吸了一口气,忍住心中的激动,缓步上前,对着朱载坖行礼一拜,“殿下,吉时将至,请随臣入殿候旨。”
朱载坖点头:“有劳阁老。”
就在朱载坖进到皇极殿内候旨的时候,另一道盛大的仪仗也从皇极殿外的广场出现!
“皇帝驾到——”
这是嘉靖皇帝的仪仗!
所有人在一声唱喏之后,都跪伏在地。
嘉靖帝乘坐着龙辇而来,身上穿着久违的朱红色金丝龙袍,头上也戴着一顶黑色的翼善冠,整个人显得既威严,又不失喜庆之态,同时他的帝王威仪也是丝毫不减!
可见今日这身龙袍,也是嘉靖皇帝特意挑选的。
朱载坖从殿内出来,对着嘉靖皇帝恭敬一拜:“臣朱载坖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即在朱载坖之后,百官也如此山呼。
嘉靖皇帝从龙辇上来,走到朱载坖面前停下。他看着今天的朱载坖,脸上也浮现出了一抹欣慰笑意:“平身吧。”
“谢陛下。”
朱载坖起身而立,站在嘉靖皇帝面前,态度很是端正恭敬。
嘉靖皇帝抬起头看了一眼山呼的百官,又挥手一抬,“平身。”
“谢陛下!”
百官再拜起身。
嘉靖皇帝收回目光,又落在朱载坖的身上,“走,随朕入殿!”
嘉靖皇帝交上朱载坖一起入殿,这在礼部制定的礼仪流程之中,并无这一节。
但在此刻也没有提醒或指出什么。
因为在这一刻,皇太子册封大典的仪式已经开始了。
这个时候,只要不出原则性的大问题,所有的小意外都是可以忽略掉的。
毕竟,像这种不经常举行的大型典礼,有时候就是会出现在这种出其不意的小问题,所以这也算不上是什么问题了。
皇极殿内,香烛高燃,礼仪四备。
嘉靖皇帝走到御座上坐定,朱载坖则站在丹陛之下,有资格入殿的文武百官则按品级入殿,分列两侧,作为见证。
礼官在这个时候,也高声宣布:“皇太子册封大典开始——”
大典内外的乐官们也立刻奏起了《中和之曲》,庄严肃穆的乐声回荡在大殿之中。
这时候也礼部尚书出班禀告,得到嘉靖皇帝的首肯之后,他才恭敬从香案上请出今日要宣读的重要册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祖宗鸿业,统御万方,夙夜兢兢皇三子载坖,天资仁孝,器宇恢弘,宜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朱载坖跪在地上听着这份册文,心中也是无限感慨,终于到了这一天!
礼部尚书继续念着册文最后一句: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待到礼部尚书宣读完毕之后,站在一旁的李春芳也手捧金册走到朱载坖面前:“请太子殿下受册。”
朱载坖先拜嘉靖皇帝,而又举双手受册,接着又将册宝交给了一旁的礼官捧着。
李春芳后,高拱也捧着玉宝出来,“请太子殿下受宝!”
朱载坖如之前受册之礼一般受宝。
待到册宝齐全之后,朱载坖又对着嘉靖皇帝一拜。
嘉靖皇帝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缓缓开口道:“太子平身。”
朱载坖起身站在丹陛之前,抬头看了一眼嘉靖皇帝。
此刻,李春芳又出列道:“太子名位已定,百官贺拜太子!”
殿内所有官员齐刷刷跪下,行三拜九叩大礼:“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音如雷,震得殿梁上的尘埃都微微颤动。朱载坖站在丹陛上,看着下方跪拜的群臣,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储君之位的分量。这不是荣耀,而是责任;不是权力,而是担当!
——————
终于写到这里了,不容易呀!
求个月票安慰安慰~~~(本章完)
拂晓时分,远处的东方天空,才微微的泛起了一丝鱼肚白。
紫禁城的太监们此刻也早已经提着灯笼在宫墙间来回穿梭着,为明日的重阳佳节的重要大典在做最后的准备。
裕王府内。
早早起来的朱载坖站在自己的小院里面,刚刚打完一套先天功,正站在原地运气吐纳着,拂晓时分天地间升起的第一缕紫气。
“殿下,这是礼部送来的明日大典的流程册子。”
孟冲手捧一卷黄绫册子,轻步走到朱载坖身后,小声的提醒着,声音之中还隐藏不住的激动。
朱载坖长长的吐了一口浊气,只是伸出手。孟冲就立刻会意,恭敬的将这本册子递到了他的手中。
朱载坖接着册子也是微微一愣,“毛巾,孤要的是毛巾!”
孟冲尴尬一笑,连忙又将递到朱载坖手中的册子接了回来,将一块毛巾恭敬的递了过去。
朱载坖接着毛巾擦了一下脸和手,又随手将毛巾丢在了一旁的托盘里。
孟冲见到朱载坖擦完了手和脸,又忍不住的提醒道:“殿下不看看吗?”
朱载坖呵呵道:“有什么好看的?这些东西早在前一段时间,内阁和礼部都送过好几版了,里面到底写了什么,孤早就倒背如流了。不用再看了。”
孟冲嘿嘿的尴尬一笑,“还是殿下利害,奴婢就没您这个定力。”
朱载坖又回看了孟冲一眼,“别在这里傻站着了,去准备早膳吧,然后把儿和钧儿都叫过来。”
孟冲连忙一礼,“奴婢这就去。”
趁着孟冲去准备这些的事情,朱载坖也去正式的洗漱一番,将一身日常所穿的朱红色常服穿戴好了。
当朱载坖从自己的庭院去到小餐厅的时候,朱翊和朱翊钧也早已经到了。
两人见到朱载坖到,立刻也恭敬行礼,“孩儿拜见父王。”
朱载坖微笑的看着他这俩儿子,“谁教你们的?怎么改口跟爹爹叫父王了?”
内向的朱翊犹豫了一下,活泼的朱翊钧立刻说道:“这是母亲教我们的,母亲说我们都长大了,该按照规矩向爹爹行礼拜见。”
朱载坖一听这话,就知道是陈妃教他们的。
朱载坖呵呵笑道:“这事不用听你们母亲的,以后还叫爹爹,这才显得亲切。”
朱翊和朱翊钧听到朱载坖的话后,也忍不住开心的嗯了一声,“是,爹爹!”
朱载坖笑着:“好了好了,都坐下吃饭吧。昨天徐先生都教你们什么了?你们俩有没有欺负锺弟弟?”
朱载坖说的徐先生正是徐渭,他现在已经被朱载坖收编到了王府里面,专门教导朱翊和朱翊钧,以及朱翊锺几个小家伙儿。
朱翊道:“徐先生在教我们《孙子兵法》。”
朱翊钧道:“我们没有欺负锺弟弟。”
朱载坖听着他俩同时回答的声音,又忍不住笑了,徐渭可真有意思,居然教他们《孙子兵法》。
不过这些朱载坖也不在乎,毕竟朱翊和朱翊钧他们又不用考科举,也不想写八股文,所涉猎一些杂学,对他们而言才是最有用的东西。
朱载坖道:“那你们可要好好学,将来学成了,爹爹就给你们一个锻炼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军旅生活。”
朱翊钧顿时就激动了,“真的吗?”
朱载坖伸手拍了一下他的小脑袋,“怎么?老子还能骗你不成?你个小兔崽子敢质疑我来了?”
朱翊钧被朱载坖打了这一下顿时也老实多了,比起朱翊,他实在是太活跃了。
所以朱载坖对他的管教也是相当的多。
当然朱载坖对他的管教也不是那么的严肃严格,毕竟再怎么说,这也是个孩子,管教的太重了,万一将来有了逆反心理,那可不得了了。
毕竟,在朱载坖的眼里,朱翊钧依然还是他心目之中最看好的儿子。
虽然这个儿子在原来的历史之中那么的摆烂,但不可否认他的聪明程度,还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为了朱翊钧不长歪,不像历史上那么的摆烂,朱载坖对他的管教也是相对轻松一些的。
并不像原来历史上张居正和李太后那样严格至极的管教,使得他从小心理就不平衡。
而且,为了朱翊钧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朱载坖也经常带他到京郊的乡下实际感受百姓的生活与艰险,明白这些百姓们的真实需求是哪些。
否则的话,将来万一真要他独当一面的时候,他连这个世界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就凭着下面人给送来的信息来做判断,那么就算是他真的聪明勤奋,也不见得够从这些看不出忠奸是非的文字信息里面看到真相。
毕竟聪明如嘉靖皇帝这般的帝王,他都不能做到这一步,更何况朱翊钧这些人?
因此为了后代教育,朱载坖也恢复了太祖时期的某些制度,让朱翊和朱翊钧他们有机会深入民间,实际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要。
这样一来,就算是将来有大臣写一些不切实际的奏疏来蒙蔽和隐瞒什么的时候,他们也能有所察觉,不至于轻易就被蒙蔽其中。
和朱翊,朱翊钧闲聊着吃完早膳之后,朱载坖就带着孟冲又去了文华殿。
现在朱载坖对文华殿这个地方,有时候也会忍不住的深恶痛绝!
觉得劳资大小也是王爷啊!不在王府享受生活就算了,还要天天起早贪黑的上班,这特么图啥啊?
由此可见,想当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是多么的不容易!
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谁不想日子过的潇洒舒服?
虽然在文华殿内可以有手握天下权的感觉,可是想要握紧这个权力,就必须失去自由,失去自我。
否则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因为自己的随心所欲而变成坏事。
所以,这权力带来的责任有时候真的很重很重,让人喘不过气呀!
一阵秋风掠过,卷起地上的落叶。
朱载坖的马车从东华门而入,一路直达文华殿。
到了文华殿后,朱载坖刚刚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还没来记得休息片刻,孟冲就在一边提醒道:“殿下,高阁老来了。”
朱载坖哦了一声,对着孟冲说道:“请进来吧。”
现在高拱已经回京就任内阁次辅,专门负责海关衙门和直隶上海府的事情,与李春芳之间的工作并无交叉。
而之所以会这么安排,其目的也是为避免他俩在内阁里相互顶牛,影响大政。
毕竟在原来的历史之中,他俩可都是有前车之鉴的。
朱载坖现在同时在用他们,肯定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在他主导的朝政国事之中。
高拱进到文华殿内,在见到朱载坖的当面之后,立刻就在殿内行礼参拜:“臣建极殿大学士高拱参见太子殿下千岁!”
朱载坖虚抬一下,“高先生免礼。”
就在朱载坖接见高拱的时候,西苑万寿宫这边也没闲着。
嘉靖皇帝这几天也很忙,除了忙自己日常的打坐养神的习惯之外,还要日常维持着李时珍的治疗。
而这段时日随着重阳节的临近,嘉靖皇帝还得忙朱载坖册封典礼的事情。
“帝君,礼部尚书和鸿胪寺卿在外候旨。”
黄锦小心翼翼的在嘉靖皇帝身边禀报着。
嘉靖皇帝睁开眼睛看了黄锦一眼,这段时间他也算是被这件事折腾坏了。
嘉靖皇帝道:“告诉他们,让他们按祖制办就是。朕要静修,让他们都退下吧。实在拿不定主意,就去文华殿找三儿,是他当太子,又不是朕当太子,怎么事事都来问朕?”
黄锦忍不住笑了一下,这才躬身的从嘉靖皇帝的精舍里退了出来。
待到黄锦离开之后,嘉靖皇帝也不由抬起头看着虚空,他仿佛又看到了他的父亲兴献王,又看到了他当初倾注心血培养的庄敬太子。
嘉靖皇帝默默道:“父王,儿终于又要立太子了。三儿他与众不同,比儿更胜几分,大明交给他,儿很安心。还有壡儿,你看到了吗,你弟弟现在也要当太子了,你一定要好好保佑他,他是我们的希望!”
嘉靖皇帝的思绪飘荡着,想着自己那位从未当过一天皇帝的父亲,又想着自己那位倾注心血培养了十数年的太子,一时间也不禁感觉起了岁月蹉跎。
一转眼,他从安陆到京师已经过去了四十五年之久了。
四十五年,四分之三甲子。
放眼古今,当国能有如此之久的帝王,也是寥寥无几。
嘉靖皇帝心中又不禁感慨着,“应不应该将担子也交给三儿呢?”
嘉靖皇帝纠结的想着,很快他心里就有了答案。
“黄锦!”
嘉靖帝突然高声唤道,将黄锦又叫了进来。
黄锦近乎小跑的到了嘉靖皇帝的跟前,“奴婢在!”
“去告诉三儿不,告诉太子,明日大典后,朕要在奉先殿见他。”
黄锦微微一愣,他没想到嘉靖皇帝居然会下一道这么奇怪的旨意。
奉先殿那可是宫里祭祀历代先帝画像的祀殿,平时都不开放的。
嘉靖皇帝怎么想起要在这里见朱载坖呢?
黄锦没想到明白,他立刻回道:“奴婢这就去传旨。”
嘉靖帝看着黄锦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虽然这段时间李时珍一直告诉他情况好转了很多,但是嘉靖皇帝很清楚自己的身体到底怎么样。
他现在走路只要多走一段就会忍不住大喘气,可见这身体的底子已经坏掉了。
现在他的举行这场册封大典不仅是对朱载坖的认可,更是对大明江山的交代。
所以,他必须有所选择。
免得到时候,他想说都没机会了。
翌日!
九月初九,重阳佳节。
天还没亮,午门外就已经聚集了数百名文武官员。
他们按照品级排列,身着朝服,手持笏板,静候宫门开启。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偶尔能听到官员们压低声音的交谈。
卯时三刻,午门的钟声响起,沉重的宫门缓缓打开。
官员们整理衣冠,依次进入紫禁城。阳光渐渐洒在金水河上,映出一片粼粼波光。
皇极殿前,仪仗队已经列队完毕。锦衣卫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神情肃穆地站在御道两侧。
殿前的广场上摆放着各种礼器,编钟、编磬排列整齐,乐工们手持各种乐器静候指令。
朱载坖身着绛纱袍,头戴翼善冠,在内侍的引导下从东华门进入紫禁城。
他的步伐稳健,面容平静,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宽大袖袍下的双手正微微颤抖。
可见在这种大场面前,即便是见惯了风云的朱载坖还是会忍不住激动的。
“裕王殿下到——”
随着一声长喝,广场上的官员们纷纷转身行礼。
这个时候的礼官也在按照朱载坖当前的爵位封号唱喏着。
朱载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面孔——李春芳、高拱、赵贞吉、胡宗宪这些都是他现在倚重的一干大臣。
内阁首辅李春芳手捧金册玉宝,深吸了一口气,忍住心中的激动,缓步上前,对着朱载坖行礼一拜,“殿下,吉时将至,请随臣入殿候旨。”
朱载坖点头:“有劳阁老。”
就在朱载坖进到皇极殿内候旨的时候,另一道盛大的仪仗也从皇极殿外的广场出现!
“皇帝驾到——”
这是嘉靖皇帝的仪仗!
所有人在一声唱喏之后,都跪伏在地。
嘉靖帝乘坐着龙辇而来,身上穿着久违的朱红色金丝龙袍,头上也戴着一顶黑色的翼善冠,整个人显得既威严,又不失喜庆之态,同时他的帝王威仪也是丝毫不减!
可见今日这身龙袍,也是嘉靖皇帝特意挑选的。
朱载坖从殿内出来,对着嘉靖皇帝恭敬一拜:“臣朱载坖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即在朱载坖之后,百官也如此山呼。
嘉靖皇帝从龙辇上来,走到朱载坖面前停下。他看着今天的朱载坖,脸上也浮现出了一抹欣慰笑意:“平身吧。”
“谢陛下。”
朱载坖起身而立,站在嘉靖皇帝面前,态度很是端正恭敬。
嘉靖皇帝抬起头看了一眼山呼的百官,又挥手一抬,“平身。”
“谢陛下!”
百官再拜起身。
嘉靖皇帝收回目光,又落在朱载坖的身上,“走,随朕入殿!”
嘉靖皇帝交上朱载坖一起入殿,这在礼部制定的礼仪流程之中,并无这一节。
但在此刻也没有提醒或指出什么。
因为在这一刻,皇太子册封大典的仪式已经开始了。
这个时候,只要不出原则性的大问题,所有的小意外都是可以忽略掉的。
毕竟,像这种不经常举行的大型典礼,有时候就是会出现在这种出其不意的小问题,所以这也算不上是什么问题了。
皇极殿内,香烛高燃,礼仪四备。
嘉靖皇帝走到御座上坐定,朱载坖则站在丹陛之下,有资格入殿的文武百官则按品级入殿,分列两侧,作为见证。
礼官在这个时候,也高声宣布:“皇太子册封大典开始——”
大典内外的乐官们也立刻奏起了《中和之曲》,庄严肃穆的乐声回荡在大殿之中。
这时候也礼部尚书出班禀告,得到嘉靖皇帝的首肯之后,他才恭敬从香案上请出今日要宣读的重要册文: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祖宗鸿业,统御万方,夙夜兢兢皇三子载坖,天资仁孝,器宇恢弘,宜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朱载坖跪在地上听着这份册文,心中也是无限感慨,终于到了这一天!
礼部尚书继续念着册文最后一句: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待到礼部尚书宣读完毕之后,站在一旁的李春芳也手捧金册走到朱载坖面前:“请太子殿下受册。”
朱载坖先拜嘉靖皇帝,而又举双手受册,接着又将册宝交给了一旁的礼官捧着。
李春芳后,高拱也捧着玉宝出来,“请太子殿下受宝!”
朱载坖如之前受册之礼一般受宝。
待到册宝齐全之后,朱载坖又对着嘉靖皇帝一拜。
嘉靖皇帝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缓缓开口道:“太子平身。”
朱载坖起身站在丹陛之前,抬头看了一眼嘉靖皇帝。
此刻,李春芳又出列道:“太子名位已定,百官贺拜太子!”
殿内所有官员齐刷刷跪下,行三拜九叩大礼:“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音如雷,震得殿梁上的尘埃都微微颤动。朱载坖站在丹陛上,看着下方跪拜的群臣,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储君之位的分量。这不是荣耀,而是责任;不是权力,而是担当!
——————
终于写到这里了,不容易呀!
求个月票安慰安慰~~~(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1161/557066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