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皇上心里装着的是九州万方
推荐阅读:桃运通天、被师弟炼成傀儡后我无敌了、篮坛活菩萨、混子的挽歌、我的绝美总裁老婆、网游之三国狂想、渺月何时掇(大学校园)、问道红尘、丹朱、黄金遁、
京师,文华殿内。
此刻也上演着一场激烈的朝议。
新晋的兵部尚书谭纶,正在向朱载坖汇报东南海防的事宜。
谭纶拜道:“皇上,戚继光奏请以济州岛为水师中转港,臣以为甚妥。既可监控倭寇动向,又能.”
谭纶话音一落,立刻就有大臣反驳,都察院的御史,葛守礼立刻出列。
“陛下,臣有异议!“
葛守礼朝着朱载坖一拜,立刻又说道,“朝鲜虽为属国,但冒然驻军在朝鲜境内,臣恐引起周边诸国不安。且戚继光手握重兵,若再控制朝鲜海峡,权势过大,非国家之福!”
葛守礼的话也不无道理,一时间也引来一帮的大臣的附和。
当然这些人也不全是眼红忌惮戚继光这些武将们的权势,他们其中也有一些是的担心,武将权力膨胀危害社稷安宁。
毕竟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可谓是屡见不鲜。
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还是为了朝廷的公心。
自然是有大臣反驳此事的。
而这些也都在朱载坖的意料之中。
而且朝廷也不是皇帝的一言堂,真遇到有争议的大事情,即便是皇帝想要一意孤行的去干,也不见得就能推得下去。
毕竟事情总归需要人去执行的,若是反对的人太多,那么消极对待此事的人也会很多。
这就好像《大明王朝1566》中的剧情,嘉靖皇帝和严嵩严世蕃等人为了补朝廷的亏空,创造性的提出了让浙江“改稻为桑”的国策。
可是这国策虽然制定下来了,也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和内阁的一致同意。
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因为牵扯的利益和力量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国策到了地方上的时候,就变得困难重重。
最后把小阁老急的都干出了毁堤淹田的祸事来。
而这个祸事再出来之后,除了那些执行此事的一线官员和监工太监付出了生命代价,其余人都是相安无事的。
若不是后来的海瑞在裕王党一派的力保下,在浙江强行掀盖子,那么这件事大概率的情况就是皇帝即便是知情了,也会装作不知道。
因为皇帝只要银子,有了银子补了亏空,修了宫殿,让朝廷的财政正常运转起来,那么这对皇帝而言,就是值得的。
所以这也就吕芳的那句话,“一两个县嘛,皇上心里装着的是九州万方。”
可见在这些高高在上的心里,很多人的人命都不是人命,只要不妨碍重要的国策执行,不妨碍朝廷的正常运转,牺牲了也就牺牲了。
所以,从这故事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有时候即便是朱载坖自以为控制了全场,可以给予戚继光他们莫大的荣耀与权力。
但只要这种荣耀与权力,没有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可,这些荣耀权力,极有可能就是非法的,而且时限也会非常的短。
因此,为了让戚继光他们可以更加正大光明的占据朝鲜的济州岛,去实现朱载坖的海洋权力。
那么现在朱载坖就必须主动将这件事放在朝议上,让各方的人说出各自的理由和看法。
然后他再作为裁判,给此事一个定论。
差不多就算是可以揭过了,要不然此事一直在内部议论纷纷,使得朝廷内部的行政空耗,对朱载坖而言,也是不能够容忍的!
朱载坖坐在龙椅上目光淡淡的扫过众人,也没有立刻发表意见。
李春芳,高拱等人在殿内站着,他们在感受到皇帝目光之后,也立刻激灵的反应过来。
谭纶一个新来的竟然都敢主动在朝议上的点破戚继光在朝鲜的事情,可见此事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真正禀告。
一定是有深意在其背后的!
所以在这一刻,李春芳和高拱二人他俩也迅速反应过来,出列对着朱载坖一拜。
“皇上,臣有话说。”
朱载坖微微一笑,“阁老尽管说,朝议本来就是大家说话的,你们只管说,朕都听着呢。”
李春芳和高拱听到朱载坖的这句话后,更是确信了他们各自心中的猜想。
谭纶敢这么主动的说起此事,肯定是皇帝的授意!
但是皇帝肯定也不会直接授意,那么又会是谁代替皇帝授意的呢?
两人在这一瞬间就想到了站在一旁一直也没有表现任何反应,也没有说一句话的胡宗宪!
当年胡宗宪在浙江的时候,谭纶正是台州的知府,而这些年来谭纶能这么快的从地方崭露头角来到京师,并且还被委任为兵部尚书的要职,负责胡宗宪制定出来的军改执行。
可见这个谭纶就是胡宗宪一手培养的嫡系呀!
想通了这一点后,李春芳和高拱也瞬间明白了前因后果。
此事显然就是皇帝陛下在幕后指挥的。
既然是皇帝在幕后指使,那么作为内阁肯定也是要与皇帝统一步伐的。
毕竟他俩能走到今天的高位,可不是单纯的靠所谓的能力,而是靠着朱载坖一步一步的提拔和赏识,他俩才从一众老臣之中脱颖而出,取代了徐阶等一干旧臣。
如今他俩也清楚的很,知道朱载坖登基之后,肯定是要大展拳脚,创造出一番功业的。
若是他的内阁不能为他的功业相互匹配,那么在以后的朝局发展和调整之中,他俩也会被清理出局,换上听话好使的大臣入阁做事。
而李春芳和高拱又都这么年轻,还都这么踌躇满志的想要在新朝建立一番功业。
所以他俩肯定也不会发烧到皇帝刚有想法,他俩就冒充老成持重之臣,跟皇帝对着干。
李春芳深吸一口气道:“皇上,臣以为戚继光此行并非葛御史所言的那么严重。”
“倭寇之乱自国朝肇造至今,二百年来,一直都是疥癣之疾,嘉靖朝时将是祸乱东南十数年,如今我朝国力鼎盛,水师强大,自当乘着如今的优势,将倭寇之乱消灭于萌芽之间。”
“而且,济州岛本来就是我朝太祖当年仁德赏赐给朝鲜的一座养马岛,可是这些年来朝鲜也未曾向我大明按时供应战马。”
“如今为了防范倭寇,将此岛征用为了水师驻地,也是未尝不可之事。倘若朝鲜方面异心此事,那么我们也该好好的查一查他们这些年是否与倭寇暗通款曲,阳奉阴违我大明。”
李春芳话音一落,高拱立刻跟着说道:“皇上,李阁老所言极是!这岛本来就是我们大明的,现在不过就是征用给水师驻扎防范倭寇,哪有葛御史说的那么严重?”
“再者说,戚继光掌管的水师也是朝廷供应军饷俸禄和武器战船,一旦他有异心,朝廷即刻便能断了这些供应,让他陷入前后为难的绝境之中。”
“而且,军中还是有监军太监在负责着军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戚继光即便是翅膀硬了想不听朝廷号令,也得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使唤的住这些水师兵卒。”
高拱的话更是直截了当,直接就驳斥了葛守礼等人的论点。
这个时候,朱载坖也没有立刻一锤定音。
他又将目光看向了胡宗宪,“胡卿以为呢?”
胡宗宪在这个时候被朱载坖一点名,也立刻出列一拜,“禀皇上,臣以为李阁老和高阁老的话在理,葛御史之言也是为国尽忠之言。”
朱载坖呵呵一笑,“还是胡卿说得对,戚继光在外为王事奔波,朕不能寒了他们的心。葛卿等担忧武将做大妨碍社稷,也是一片赤诚。李卿和高卿之言同样也没有任何的私心。”
“都是忠臣,都是为了大明。朕心甚慰呀!”
朱载坖这番话等于也是一锤定音了此事的议论。
接着朱载坖就对着谭纶说道:“兵部给东洋水师发个函,让戚继光他们到了济州岛后,得有客人的样子,不能仗着是天朝上国,就欺负当地人。”
交代了谭纶之后,朱载坖又看向了内阁。
朱载坖又说道:“还有内阁与鸿胪寺也给朝鲜国王发一份正式的国书,说明一些东洋水师停驻济州岛的原因。”
“同时也要告诉他们,水师在济州岛上的一切物资采用,大明都不会占他们便宜,会按照他们朝鲜的物价进行购买。”
当朱载坖说完这话后,李春芳等人立刻躬身一拜:“吾皇圣明!”
数日后,济州岛东洋水师驻地。
戚继光现在也率领着东洋水师的部分主力到了这里。
在他到达的同时,兵部的发函也到了。
戚继光看着这份兵部发函,也不由笑了起来。
当即便将这份公函给了雨化田,因为这份公函的指示,算是雨化田负责的事情。
雨化田在看完这份公函之后,也当即下令召集水师各部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官兵人员,传达和部署了兵部的公函要求,让他们各自约束好负责的水师单位,不得出现任何违反纪律的问题。
而后在戚继光与雨化田等人在济州岛安排水师任务的时候。
邓子龙来了。
“大帅,邓子龙将军有要事求见。”
戚继光的亲兵在戚继光房间的外面的低声禀告。
正在看着标注海图位置坐标的戚继光听到亲兵的禀告,也回应道:“让他进来。”
风尘仆仆的邓子龙快步进入,行礼后忍不住激动的说道:“大帅,有意外之喜啊!”
正在松岛位置标注的戚继光听到邓子龙这么激动的声音,也不由回头一笑,“什么意外之喜?”
邓子龙道:“前段时间属下奉大帅之命先到济州岛,结果在一次与地方官员的饮宴之中,属下得知了一件惊喜的事情!”
“严世蕃的在逃重犯,罗龙文就在朝鲜!而且还与当地官员交情甚深,更紧要的是,罗龙文居然还控制着朝鲜到倭国的贸易。”
戚继光听到这句话后,眼睛也不由一亮。
这还是真是意外之喜啊!
戚继光道:“可派人去监视验证了?”
邓子龙道:“属下一听说是罗龙文,就立刻安排人去监视验证了,果不其然,就是他的。而且他现在还在朝鲜的王城汉城活动。”
邓子龙继续报告,“据属下与当地官员金三顺的沟通,还发现,罗龙文与汉城左议政郑彬关系匪浅,是朝鲜官商两界之中手眼通天的大人物!”
戚继光笑道:“罗龙文在朝鲜混的还不错呀,都成了大人物。”
邓子龙笑道:“他就是靠着自己曾经在大明的身份与见识,忽悠了这些不懂大明内情的朝鲜人。要不然,他怎么可能从一个丧家之犬,变成朝鲜的座上宾?”
戚继光又笑道:“继续监视他,不要打草惊蛇。当然如果他有异动,也要立刻将其拿下!毕竟这也是功劳嘛!”
邓子龙笑着拜道:“卑职明白!”
等邓子龙出去之后,戚继光也立刻派人将雨化田请了过来,跟雨化田也说了意外发现罗龙文的事情。
雨化田一听此事也忍不住一乐,没想到竟然会遇到这种好事。
雨化田笑道:“咱家这就写个奏疏回去,让朝廷派人来查他。”
戚继光听着雨化田的话,也不由笑了起来。
显然两人都没将罗龙文当回事,也不知道罗龙文在倭国弄了多少白银。
如果戚继光和雨化田知晓此事的话,恐怕就不会这么简单的写个奏疏,派个人监视着罗龙文这么简单了。
所以,不得不说罗龙文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运气在身上的,但可惜,这个运气似乎并不多。
与此同时,罗龙文在以为自己得到了郑彬的保证之后,心里也大大的松一口气。
以为接下来的事情,郑彬都能帮他摆平。
但其实郑彬哪会管罗龙文的死活,郑彬在乎的只有罗龙文手中里的银子。
而且在他敲诈罗龙文的时候,他的心理预期,也就是五千两银子而已。
结果罗龙文一张嘴就是五万两,一下子就把郑彬给震住了!
最后还没等郑彬反应过来的时候,罗龙文张嘴又是十万两银子,外加部分产业!
这下子郑彬也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罗龙文的钞能力到底是何等的巨大。
同时,心里也忍不住的在想,罗龙文是不是将大明犯官严世蕃的钱财都弄出来了?
想到这里,郑彬心里也是一片火热!
要知道这几年朝鲜最大的新闻,就是讨论严嵩,严世蕃与徐阶,徐璠这两对在大明权倾一时的贪污父子。
而且以他们贫瘠的想象力,都没想出严氏父子与徐氏父子贪污的数字,结果现在罗龙文却给了郑彬这么的心理震撼,让他也忍不住放开了思想,想着他从来都不敢想的财富数字。。。
以至于后来,郑彬在退休之后无所事事,开始空想起来了朝鲜的历史,为以后的宇宙第一大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
求月票~~~(本章完)
此刻也上演着一场激烈的朝议。
新晋的兵部尚书谭纶,正在向朱载坖汇报东南海防的事宜。
谭纶拜道:“皇上,戚继光奏请以济州岛为水师中转港,臣以为甚妥。既可监控倭寇动向,又能.”
谭纶话音一落,立刻就有大臣反驳,都察院的御史,葛守礼立刻出列。
“陛下,臣有异议!“
葛守礼朝着朱载坖一拜,立刻又说道,“朝鲜虽为属国,但冒然驻军在朝鲜境内,臣恐引起周边诸国不安。且戚继光手握重兵,若再控制朝鲜海峡,权势过大,非国家之福!”
葛守礼的话也不无道理,一时间也引来一帮的大臣的附和。
当然这些人也不全是眼红忌惮戚继光这些武将们的权势,他们其中也有一些是的担心,武将权力膨胀危害社稷安宁。
毕竟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可谓是屡见不鲜。
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还是为了朝廷的公心。
自然是有大臣反驳此事的。
而这些也都在朱载坖的意料之中。
而且朝廷也不是皇帝的一言堂,真遇到有争议的大事情,即便是皇帝想要一意孤行的去干,也不见得就能推得下去。
毕竟事情总归需要人去执行的,若是反对的人太多,那么消极对待此事的人也会很多。
这就好像《大明王朝1566》中的剧情,嘉靖皇帝和严嵩严世蕃等人为了补朝廷的亏空,创造性的提出了让浙江“改稻为桑”的国策。
可是这国策虽然制定下来了,也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和内阁的一致同意。
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因为牵扯的利益和力量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国策到了地方上的时候,就变得困难重重。
最后把小阁老急的都干出了毁堤淹田的祸事来。
而这个祸事再出来之后,除了那些执行此事的一线官员和监工太监付出了生命代价,其余人都是相安无事的。
若不是后来的海瑞在裕王党一派的力保下,在浙江强行掀盖子,那么这件事大概率的情况就是皇帝即便是知情了,也会装作不知道。
因为皇帝只要银子,有了银子补了亏空,修了宫殿,让朝廷的财政正常运转起来,那么这对皇帝而言,就是值得的。
所以这也就吕芳的那句话,“一两个县嘛,皇上心里装着的是九州万方。”
可见在这些高高在上的心里,很多人的人命都不是人命,只要不妨碍重要的国策执行,不妨碍朝廷的正常运转,牺牲了也就牺牲了。
所以,从这故事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有时候即便是朱载坖自以为控制了全场,可以给予戚继光他们莫大的荣耀与权力。
但只要这种荣耀与权力,没有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认可,这些荣耀权力,极有可能就是非法的,而且时限也会非常的短。
因此,为了让戚继光他们可以更加正大光明的占据朝鲜的济州岛,去实现朱载坖的海洋权力。
那么现在朱载坖就必须主动将这件事放在朝议上,让各方的人说出各自的理由和看法。
然后他再作为裁判,给此事一个定论。
差不多就算是可以揭过了,要不然此事一直在内部议论纷纷,使得朝廷内部的行政空耗,对朱载坖而言,也是不能够容忍的!
朱载坖坐在龙椅上目光淡淡的扫过众人,也没有立刻发表意见。
李春芳,高拱等人在殿内站着,他们在感受到皇帝目光之后,也立刻激灵的反应过来。
谭纶一个新来的竟然都敢主动在朝议上的点破戚继光在朝鲜的事情,可见此事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真正禀告。
一定是有深意在其背后的!
所以在这一刻,李春芳和高拱二人他俩也迅速反应过来,出列对着朱载坖一拜。
“皇上,臣有话说。”
朱载坖微微一笑,“阁老尽管说,朝议本来就是大家说话的,你们只管说,朕都听着呢。”
李春芳和高拱听到朱载坖的这句话后,更是确信了他们各自心中的猜想。
谭纶敢这么主动的说起此事,肯定是皇帝的授意!
但是皇帝肯定也不会直接授意,那么又会是谁代替皇帝授意的呢?
两人在这一瞬间就想到了站在一旁一直也没有表现任何反应,也没有说一句话的胡宗宪!
当年胡宗宪在浙江的时候,谭纶正是台州的知府,而这些年来谭纶能这么快的从地方崭露头角来到京师,并且还被委任为兵部尚书的要职,负责胡宗宪制定出来的军改执行。
可见这个谭纶就是胡宗宪一手培养的嫡系呀!
想通了这一点后,李春芳和高拱也瞬间明白了前因后果。
此事显然就是皇帝陛下在幕后指挥的。
既然是皇帝在幕后指使,那么作为内阁肯定也是要与皇帝统一步伐的。
毕竟他俩能走到今天的高位,可不是单纯的靠所谓的能力,而是靠着朱载坖一步一步的提拔和赏识,他俩才从一众老臣之中脱颖而出,取代了徐阶等一干旧臣。
如今他俩也清楚的很,知道朱载坖登基之后,肯定是要大展拳脚,创造出一番功业的。
若是他的内阁不能为他的功业相互匹配,那么在以后的朝局发展和调整之中,他俩也会被清理出局,换上听话好使的大臣入阁做事。
而李春芳和高拱又都这么年轻,还都这么踌躇满志的想要在新朝建立一番功业。
所以他俩肯定也不会发烧到皇帝刚有想法,他俩就冒充老成持重之臣,跟皇帝对着干。
李春芳深吸一口气道:“皇上,臣以为戚继光此行并非葛御史所言的那么严重。”
“倭寇之乱自国朝肇造至今,二百年来,一直都是疥癣之疾,嘉靖朝时将是祸乱东南十数年,如今我朝国力鼎盛,水师强大,自当乘着如今的优势,将倭寇之乱消灭于萌芽之间。”
“而且,济州岛本来就是我朝太祖当年仁德赏赐给朝鲜的一座养马岛,可是这些年来朝鲜也未曾向我大明按时供应战马。”
“如今为了防范倭寇,将此岛征用为了水师驻地,也是未尝不可之事。倘若朝鲜方面异心此事,那么我们也该好好的查一查他们这些年是否与倭寇暗通款曲,阳奉阴违我大明。”
李春芳话音一落,高拱立刻跟着说道:“皇上,李阁老所言极是!这岛本来就是我们大明的,现在不过就是征用给水师驻扎防范倭寇,哪有葛御史说的那么严重?”
“再者说,戚继光掌管的水师也是朝廷供应军饷俸禄和武器战船,一旦他有异心,朝廷即刻便能断了这些供应,让他陷入前后为难的绝境之中。”
“而且,军中还是有监军太监在负责着军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戚继光即便是翅膀硬了想不听朝廷号令,也得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使唤的住这些水师兵卒。”
高拱的话更是直截了当,直接就驳斥了葛守礼等人的论点。
这个时候,朱载坖也没有立刻一锤定音。
他又将目光看向了胡宗宪,“胡卿以为呢?”
胡宗宪在这个时候被朱载坖一点名,也立刻出列一拜,“禀皇上,臣以为李阁老和高阁老的话在理,葛御史之言也是为国尽忠之言。”
朱载坖呵呵一笑,“还是胡卿说得对,戚继光在外为王事奔波,朕不能寒了他们的心。葛卿等担忧武将做大妨碍社稷,也是一片赤诚。李卿和高卿之言同样也没有任何的私心。”
“都是忠臣,都是为了大明。朕心甚慰呀!”
朱载坖这番话等于也是一锤定音了此事的议论。
接着朱载坖就对着谭纶说道:“兵部给东洋水师发个函,让戚继光他们到了济州岛后,得有客人的样子,不能仗着是天朝上国,就欺负当地人。”
交代了谭纶之后,朱载坖又看向了内阁。
朱载坖又说道:“还有内阁与鸿胪寺也给朝鲜国王发一份正式的国书,说明一些东洋水师停驻济州岛的原因。”
“同时也要告诉他们,水师在济州岛上的一切物资采用,大明都不会占他们便宜,会按照他们朝鲜的物价进行购买。”
当朱载坖说完这话后,李春芳等人立刻躬身一拜:“吾皇圣明!”
数日后,济州岛东洋水师驻地。
戚继光现在也率领着东洋水师的部分主力到了这里。
在他到达的同时,兵部的发函也到了。
戚继光看着这份兵部发函,也不由笑了起来。
当即便将这份公函给了雨化田,因为这份公函的指示,算是雨化田负责的事情。
雨化田在看完这份公函之后,也当即下令召集水师各部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官兵人员,传达和部署了兵部的公函要求,让他们各自约束好负责的水师单位,不得出现任何违反纪律的问题。
而后在戚继光与雨化田等人在济州岛安排水师任务的时候。
邓子龙来了。
“大帅,邓子龙将军有要事求见。”
戚继光的亲兵在戚继光房间的外面的低声禀告。
正在看着标注海图位置坐标的戚继光听到亲兵的禀告,也回应道:“让他进来。”
风尘仆仆的邓子龙快步进入,行礼后忍不住激动的说道:“大帅,有意外之喜啊!”
正在松岛位置标注的戚继光听到邓子龙这么激动的声音,也不由回头一笑,“什么意外之喜?”
邓子龙道:“前段时间属下奉大帅之命先到济州岛,结果在一次与地方官员的饮宴之中,属下得知了一件惊喜的事情!”
“严世蕃的在逃重犯,罗龙文就在朝鲜!而且还与当地官员交情甚深,更紧要的是,罗龙文居然还控制着朝鲜到倭国的贸易。”
戚继光听到这句话后,眼睛也不由一亮。
这还是真是意外之喜啊!
戚继光道:“可派人去监视验证了?”
邓子龙道:“属下一听说是罗龙文,就立刻安排人去监视验证了,果不其然,就是他的。而且他现在还在朝鲜的王城汉城活动。”
邓子龙继续报告,“据属下与当地官员金三顺的沟通,还发现,罗龙文与汉城左议政郑彬关系匪浅,是朝鲜官商两界之中手眼通天的大人物!”
戚继光笑道:“罗龙文在朝鲜混的还不错呀,都成了大人物。”
邓子龙笑道:“他就是靠着自己曾经在大明的身份与见识,忽悠了这些不懂大明内情的朝鲜人。要不然,他怎么可能从一个丧家之犬,变成朝鲜的座上宾?”
戚继光又笑道:“继续监视他,不要打草惊蛇。当然如果他有异动,也要立刻将其拿下!毕竟这也是功劳嘛!”
邓子龙笑着拜道:“卑职明白!”
等邓子龙出去之后,戚继光也立刻派人将雨化田请了过来,跟雨化田也说了意外发现罗龙文的事情。
雨化田一听此事也忍不住一乐,没想到竟然会遇到这种好事。
雨化田笑道:“咱家这就写个奏疏回去,让朝廷派人来查他。”
戚继光听着雨化田的话,也不由笑了起来。
显然两人都没将罗龙文当回事,也不知道罗龙文在倭国弄了多少白银。
如果戚继光和雨化田知晓此事的话,恐怕就不会这么简单的写个奏疏,派个人监视着罗龙文这么简单了。
所以,不得不说罗龙文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运气在身上的,但可惜,这个运气似乎并不多。
与此同时,罗龙文在以为自己得到了郑彬的保证之后,心里也大大的松一口气。
以为接下来的事情,郑彬都能帮他摆平。
但其实郑彬哪会管罗龙文的死活,郑彬在乎的只有罗龙文手中里的银子。
而且在他敲诈罗龙文的时候,他的心理预期,也就是五千两银子而已。
结果罗龙文一张嘴就是五万两,一下子就把郑彬给震住了!
最后还没等郑彬反应过来的时候,罗龙文张嘴又是十万两银子,外加部分产业!
这下子郑彬也终于清醒的认识到了罗龙文的钞能力到底是何等的巨大。
同时,心里也忍不住的在想,罗龙文是不是将大明犯官严世蕃的钱财都弄出来了?
想到这里,郑彬心里也是一片火热!
要知道这几年朝鲜最大的新闻,就是讨论严嵩,严世蕃与徐阶,徐璠这两对在大明权倾一时的贪污父子。
而且以他们贫瘠的想象力,都没想出严氏父子与徐氏父子贪污的数字,结果现在罗龙文却给了郑彬这么的心理震撼,让他也忍不住放开了思想,想着他从来都不敢想的财富数字。。。
以至于后来,郑彬在退休之后无所事事,开始空想起来了朝鲜的历史,为以后的宇宙第一大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
求月票~~~(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1161/5727483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