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4章 打开方式
推荐阅读:家族修仙:我靠抽卡发展家族、签到百年,我种出通天灵族、冻死风雪夜,重生真嫡女虐翻全家、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大唐:刑部之主,不科学破案、千面之龙、重生1977大时代、向哥布林复仇的少女勇者、兽世万人迷:娇软美人多子多福、哈利波特:我和无数个我速通诸天、
第1924章 打开方式
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放眼望去,熙熙攘攘的人海根本看不到尽头,斯台普斯中心所在的区域已经彻底被汹涌人群淹没。
一切,正如所料,每年格莱美都是音乐狂热爱好者的盛宴。
然而,真正置身其中就能够察觉不同,今年稍稍不一样。
往年,人潮密密麻麻地拥挤在红地毯两侧,“丁”字形的街口人满为患;当然,今年斯台普斯中心街口也不例外,甚至更上一层楼,层层迭迭的人潮交错拥挤在一起,甚至令人担心现场氧气含量的程度。
重点在於,这不是全部,不止丁字形街口而已,浩浩荡荡的人潮沿著两侧街道一路延展,以斯台普斯中心为圆点將整个现场围堵地水泄不通。
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全面包围。
不止红地毯而已,整个地標建筑的场地空间全部沦陷,视野里就连落脚的空地也找不到,宛若一个“凹”字形的山谷,十面埋伏地完成包围,而嘉宾们则正在一个个自投罗网地进入陷阱,莫名產生一种危机感——
下一幕,不会是一锅端吧?喜剧电影秒变灾难电影。
红地毯之上,议论纷纷;红地毯之外,cbs电视台的直播镜头离开主要阵地,朝著斯台普斯中心四周展开探索。
很快,摄像机镜头將难得一见的景象收入视野里。
陆陆续续地,人们正在拆帐篷,把隨身物品收拾起来,却没有在那里傻站著,而是变出坐垫和野餐篮,把斯台普斯中心周围的空地全部演变为郊游野餐场地,一个个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盼望表演的开始。
此情,此景,一秒唤醒记忆,这不是——
伍德斯托克!
1979年,一场摇滚音乐节在伍德斯托克小镇展开,並且演变成为北美大陆音乐歷史上最具顛覆性的一次盛宴,不管是站在舞台上表演的、还是站在舞台下观看的,全部携手载入史册,留下属於自己的烙印。
在那之后二十五年时间里,音乐產业一直试图复製伍德斯托克的奇蹟,种种音乐节在不同地方以不同形式拉开序幕,然而天时地利人和似乎终究欠缺了一些,终究没有能够重现那三天音乐狂欢的盛况。
眼前,记忆再次甦醒。
自由的、隨性的、肆意的、张扬的,轻鬆且幸福的,红地毯才刚刚开始,斯台普斯中心周围已经聚集超过两万人,並且人群还在源源不断地聚集而来。
根据非官方统计,这个夜晚最后在场外聚集將近四万人,不仅创造格莱美记录,同时也是北美大陆所有颁奖典礼所有音乐盛会的记录——场外观眾超过场內观眾的规模,盛大而恢弘。
cbs的直播镜头呈现眼前盛况,深入人群展开採访,他们纷纷给出一个相同的答案。
安森-伍德。
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除了安森,还有谁能够具有如此號召力呢?
详细询问之后才得知,灵感源自於彩排期间的盛况,人们忽然意识到,“现场”才是音乐演出的灵魂,他们可以选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格莱美颁奖典礼的表演,他们同样可以选择站在斯台普斯中心场馆外加入狂欢。
视觉和听觉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听觉的人群远远超出想像;更何况,斯台普斯中心外面有一块巨幅显示屏,站在外面也未必就是彻底看不到舞台设置。
然后,就出现了眼前这一幕。
一个两个带著帐篷带著食物带著音响和朋友集体出游,把斯台普斯中心当作野餐郊游场所,在这里享受一个放鬆愉快的周末,再加上音乐,一切简直不能更加完美——
伍德斯托克!
区別在於,这次他们不是因为摇滚、而是因为安森而齐聚一堂,但目的不同,主旨和结果却不谋而合。
一次拯救音乐市场的行动、一次唤醒音乐灵魂的聚会、一次徜徉在音乐世界里拋弃世俗烦恼的狂欢。
这些年,音乐市场动盪萧条,实体专辑市场的低迷更是令人忧心忡忡,今年格莱美正在试图扭转这样的颓势,2004年音乐市场因为亚瑟小子和安森的强势表现而显露一线生机,格莱美摩拳擦掌地通过今年颁奖典礼延续这样的势头,为音乐產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但是!
万万没有想到,在颁奖典礼之前,改变已经吹拂而来。
安森!又又又是安森!
不止点燃颁奖典礼的热情而已,更是重现伍德斯托克的风采!
难道安森真的能够唤醒音乐市场,重现音乐的巔峰魅力,號召普罗大眾购买专辑、號召普罗大眾前往演唱会观看演出、唤醒普罗大眾对音乐的关心和喜爱?
cbs的直播镜头里,一个女孩的身影兴高采烈地衝过来,骄傲而自信地展示自己身上的那件白色t恤——
“黎明”,正面写著一个字。
一个转身,“破晓”。
直播镜头前面,千千万万的观眾全部惊呆,他们怎么不知道,“黎明破晓”这张专辑居然还推出了周边?
这不是专辑周边,而是……格莱美颁奖典礼周边。
一切,源自於华纳唱片,他们看到了机会並且抓住了机会,站在背后推波助澜,他们號召人们前往格莱美观看演出,哪怕无法进入斯台普斯中心也没有关係。
为此,华纳唱片整整准备五千件定製t恤,作为安森登上格莱美开场演出的特別纪念周边,按照先后顺序免费领取。
但华纳唱片也没有预料到事情的发展完全偏离轨道——
三万人,乃至於四万人,如此规模远远超出了预期。
更匪夷所思的是,颁奖典礼结束,这件t恤被炒上天价,二手市场里有人隨手掛了一个一千美元上去,本来还以为是一个恶作剧玩笑,结果不到三分钟就被拍下,以至於放上去的那个人也嚇到。
然而,这依旧不是结束。
后来,二手市场陷入狂热,有人一口气开价到五千美元,终於有人无法抗拒诱惑,才掛上去就被买走。
结果,这一举动引起诸多吐槽,因为t恤完全是免费发放,不管是贩卖之人还是购买之人都在破坏市场也在破坏整个活动的意义,他们正在让整个事件和活动变得扭曲,这显然不是安森希望看到的。
儘管只是论坛里閒聊而已,没有形成大型网暴,但在这之后,二手市场再也没有歌迷愿意出手了,
有价无市,价格一直飆升到两万美元,依旧没有人愿意出手。
事情的发展,绝对是没有人能够想到的,这一届格莱美似乎真的正在成为伍德斯托克。
(本章完)
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放眼望去,熙熙攘攘的人海根本看不到尽头,斯台普斯中心所在的区域已经彻底被汹涌人群淹没。
一切,正如所料,每年格莱美都是音乐狂热爱好者的盛宴。
然而,真正置身其中就能够察觉不同,今年稍稍不一样。
往年,人潮密密麻麻地拥挤在红地毯两侧,“丁”字形的街口人满为患;当然,今年斯台普斯中心街口也不例外,甚至更上一层楼,层层迭迭的人潮交错拥挤在一起,甚至令人担心现场氧气含量的程度。
重点在於,这不是全部,不止丁字形街口而已,浩浩荡荡的人潮沿著两侧街道一路延展,以斯台普斯中心为圆点將整个现场围堵地水泄不通。
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全面包围。
不止红地毯而已,整个地標建筑的场地空间全部沦陷,视野里就连落脚的空地也找不到,宛若一个“凹”字形的山谷,十面埋伏地完成包围,而嘉宾们则正在一个个自投罗网地进入陷阱,莫名產生一种危机感——
下一幕,不会是一锅端吧?喜剧电影秒变灾难电影。
红地毯之上,议论纷纷;红地毯之外,cbs电视台的直播镜头离开主要阵地,朝著斯台普斯中心四周展开探索。
很快,摄像机镜头將难得一见的景象收入视野里。
陆陆续续地,人们正在拆帐篷,把隨身物品收拾起来,却没有在那里傻站著,而是变出坐垫和野餐篮,把斯台普斯中心周围的空地全部演变为郊游野餐场地,一个个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盼望表演的开始。
此情,此景,一秒唤醒记忆,这不是——
伍德斯托克!
1979年,一场摇滚音乐节在伍德斯托克小镇展开,並且演变成为北美大陆音乐歷史上最具顛覆性的一次盛宴,不管是站在舞台上表演的、还是站在舞台下观看的,全部携手载入史册,留下属於自己的烙印。
在那之后二十五年时间里,音乐產业一直试图复製伍德斯托克的奇蹟,种种音乐节在不同地方以不同形式拉开序幕,然而天时地利人和似乎终究欠缺了一些,终究没有能够重现那三天音乐狂欢的盛况。
眼前,记忆再次甦醒。
自由的、隨性的、肆意的、张扬的,轻鬆且幸福的,红地毯才刚刚开始,斯台普斯中心周围已经聚集超过两万人,並且人群还在源源不断地聚集而来。
根据非官方统计,这个夜晚最后在场外聚集將近四万人,不仅创造格莱美记录,同时也是北美大陆所有颁奖典礼所有音乐盛会的记录——场外观眾超过场內观眾的规模,盛大而恢弘。
cbs的直播镜头呈现眼前盛况,深入人群展开採访,他们纷纷给出一个相同的答案。
安森-伍德。
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除了安森,还有谁能够具有如此號召力呢?
详细询问之后才得知,灵感源自於彩排期间的盛况,人们忽然意识到,“现场”才是音乐演出的灵魂,他们可以选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格莱美颁奖典礼的表演,他们同样可以选择站在斯台普斯中心场馆外加入狂欢。
视觉和听觉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听觉的人群远远超出想像;更何况,斯台普斯中心外面有一块巨幅显示屏,站在外面也未必就是彻底看不到舞台设置。
然后,就出现了眼前这一幕。
一个两个带著帐篷带著食物带著音响和朋友集体出游,把斯台普斯中心当作野餐郊游场所,在这里享受一个放鬆愉快的周末,再加上音乐,一切简直不能更加完美——
伍德斯托克!
区別在於,这次他们不是因为摇滚、而是因为安森而齐聚一堂,但目的不同,主旨和结果却不谋而合。
一次拯救音乐市场的行动、一次唤醒音乐灵魂的聚会、一次徜徉在音乐世界里拋弃世俗烦恼的狂欢。
这些年,音乐市场动盪萧条,实体专辑市场的低迷更是令人忧心忡忡,今年格莱美正在试图扭转这样的颓势,2004年音乐市场因为亚瑟小子和安森的强势表现而显露一线生机,格莱美摩拳擦掌地通过今年颁奖典礼延续这样的势头,为音乐產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但是!
万万没有想到,在颁奖典礼之前,改变已经吹拂而来。
安森!又又又是安森!
不止点燃颁奖典礼的热情而已,更是重现伍德斯托克的风采!
难道安森真的能够唤醒音乐市场,重现音乐的巔峰魅力,號召普罗大眾购买专辑、號召普罗大眾前往演唱会观看演出、唤醒普罗大眾对音乐的关心和喜爱?
cbs的直播镜头里,一个女孩的身影兴高采烈地衝过来,骄傲而自信地展示自己身上的那件白色t恤——
“黎明”,正面写著一个字。
一个转身,“破晓”。
直播镜头前面,千千万万的观眾全部惊呆,他们怎么不知道,“黎明破晓”这张专辑居然还推出了周边?
这不是专辑周边,而是……格莱美颁奖典礼周边。
一切,源自於华纳唱片,他们看到了机会並且抓住了机会,站在背后推波助澜,他们號召人们前往格莱美观看演出,哪怕无法进入斯台普斯中心也没有关係。
为此,华纳唱片整整准备五千件定製t恤,作为安森登上格莱美开场演出的特別纪念周边,按照先后顺序免费领取。
但华纳唱片也没有预料到事情的发展完全偏离轨道——
三万人,乃至於四万人,如此规模远远超出了预期。
更匪夷所思的是,颁奖典礼结束,这件t恤被炒上天价,二手市场里有人隨手掛了一个一千美元上去,本来还以为是一个恶作剧玩笑,结果不到三分钟就被拍下,以至於放上去的那个人也嚇到。
然而,这依旧不是结束。
后来,二手市场陷入狂热,有人一口气开价到五千美元,终於有人无法抗拒诱惑,才掛上去就被买走。
结果,这一举动引起诸多吐槽,因为t恤完全是免费发放,不管是贩卖之人还是购买之人都在破坏市场也在破坏整个活动的意义,他们正在让整个事件和活动变得扭曲,这显然不是安森希望看到的。
儘管只是论坛里閒聊而已,没有形成大型网暴,但在这之后,二手市场再也没有歌迷愿意出手了,
有价无市,价格一直飆升到两万美元,依旧没有人愿意出手。
事情的发展,绝对是没有人能够想到的,这一届格莱美似乎真的正在成为伍德斯托克。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1676/637469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