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410章 冢虎下战书於臥龙,孔明临阵辱仲达

第410章 冢虎下战书於臥龙,孔明临阵辱仲达

推荐阅读:引力场(破镜重圆 1v1)万人嫌大小姐破产后(女嬷 np)照无眠(亲叔侄1v1)泠泠听春雨(1v1 h)群鸟沉默时黑玻璃寇王(1vN)五角游戏穿进情色系统的色情女高(NPH)锁定

    第410章 冢虎下战书於臥龙,孔明临阵辱仲达
    时值夏末秋初,
    汉中一带山色苍翠,云雾繚绕。
    司马懿立於军帐之前,身著黑色丞相袍服。
    手持羽扇,目光如炬。
    自刘备三兴汉室后,天下格局骤变。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出师北伐了。
    此前三次,全都徒劳无功。
    儘管司马懿已经付出了全力,可依然没能得到关中半片土地。
    司马懿的战略跟歷史上诸葛亮的战略很像,就是死磕关中。
    因为只有拿下关中,以益州为首的根据地才能有一个很好的策应。
    但司马懿能想到,汉朝高层又如何想不到?
    朝廷委任了诸葛亮总督雍凉兵马。
    虽然自李翊军改后,各军区的兵马都督手中军权受到了很大的节制。
    但由於雍凉地区战爭频繁,考虑它情况特殊。
    所以朝廷特批诸葛亮,许其以便宜行事之权。
    包括但不限於,允许诸葛亮设西域都护府,开闢丝绸之路。
    允许其在关中搞屯田,实现自给自足。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
    因为削弱地方军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军政分离。
    譬如江南都督,他看似能够节制扬州、交州、荆州的兵权。
    但由於没有掌握最重要的財政大权,他是能很真正意义上掌握地方军队的。
    这也是州牧跟刺史的最大区別。
    “报——”
    探马飞驰而至,“丞相,各处隘口已备足乾柴草料,细粮充足,可供一月之用。”
    司马懿微微頷首,对身旁的邓艾说道:
    “秋雨將至,粮道易阻,此番北伐,务必速战速决。”
    司马懿再次领兵犯境的消息很快传回西都长安。
    长安城內,雍凉大都督诸葛亮正於府中批阅文书。
    忽有急报至,言司马懿已发兵北上。
    诸葛亮轻摇羽扇,神色凝重:
    “司马懿此番来得倒是急切啊。”
    费禕躬身諫言:
    “大都督,秋收在即,若此时发兵,恐误农时。”
    “百姓將受饥饉之苦。”
    “文伟所言极是,”
    诸葛亮沉吟片刻,“然司马懿来势汹汹,若不迎战,关中危矣。”
    阶下一人出列,原是东吴降將陆逊,现为诸葛亮帐下参军:
    “大都督前岁重开丝绸之路,设西域都护府。”
    “今何不令西域诸国出兵相助?”
    “彼等新附,不敢不从。”
    诸葛亮眼中闪过光彩:
    “说得好,伯言此计大妙!”
    即派遣使者,邀请西域诸国出兵来援。
    西域诸国虽不愿参与中国內战,但由於他们才刚刚宣誓臣服於汉朝。
    如今面对诸葛亮的“盛情邀请”,他们不敢不从。
    不过旬日,西域三十六国各遣兵来援。
    虽单国兵少,合之却有万余之眾。
    诸葛亮又点关中精兵一万,共计二万余人。
    星夜驰往陈仓古道。
    陈仓道上,
    秋风乍起,旌旗猎猎。
    司马懿大军先至,见城上守將郝昭早已严阵以待。
    面对上次北伐,自己始终没能突破的陈仓。
    司马懿再次令军士喊话劝降,郝昭立於城头,厉声回应:“
    “吾受汉恩,镇守此城,唯有死战,岂有降理!”
    “尔上次被吾阻於陈仓之前,不能进寸半土。”
    “如今怎么又敢来犯?”
    司马懿大怒,即刻下令攻城。
    魏军推衝车、架云梯,如潮水般涌向城墙。
    郝昭与副將王双指挥若定。
    城上火箭如雨,滚木礌石纷纷落下。
    魏军死伤惨重,第一日攻势无功而返。
    夜幕降临,
    司马懿召张嶷、王平及邓艾等將议事。
    “丞相,”
    张嶷建言,“何不掘地道入城?”
    司马懿頷首:
    “此计或可试。”
    然而,汉军对地道战再熟悉不过。
    早年间,李翊跟隨刘备打天下时,用得最多的就是地道战。
    郝昭早有预料,在城內挖深壕,以瓦瓮覆地。
    耳贴其上,能听数十步外动静。
    魏军地道方挖至半,便被汉军察觉。
    灌入沸汤烟火,地道內魏军惨嚎连连。
    三日后,
    秋雨骤至,道路泥泞。
    司马懿心急如焚,亲临阵前督战。
    王双见司马懿伞盖显眼,弯弓搭箭,一箭射去,正中伞骨。
    司马懿惊落马下,被眾將救起,更加恼怒。
    “丞相息怒,”
    邓艾劝道,“陈仓险固,郝昭善守,强攻非计。”
    “不如分兵袭散关,绕道而进。”
    司马懿甩袖怒道:
    “吾统十万之眾,若连小小陈仓都不能下。”
    “何顏回见成都君臣!”
    於是,司马懿不顾一切,让魏军继续强攻陈仓。
    正当魏兵云梯架上城头,敢死队即將登城之际。
    西方忽然尘头大起。
    司马懿在高台上远眺,只见一支奇装异服的军队疾驰而来。
    旌旗猎猎,竟都是西域诸国的旗號。
    “报——丞相!西方杀来一支兵马。”
    “看装束似是西域胡人!”
    探马仓皇来报。
    司马懿拍案惊起:
    “甚么?西域兵马?”
    “诸葛亮何时调得西域兵来?”
    他远望尘头,果见汉军旗號旁杂有鄯善、龟兹、于闐等西域旌旗。
    司马懿脸色顿时阴沉。
    秦宓在一旁低声道:
    “丞相,诸葛亮重开西域商路,设都护府。”
    “诸国皆臣服。”
    “今突然发兵助战,恐我军人数不济啊。”
    他这里说的人数,並非是敌我兵力的悬殊。
    诸葛亮带来了西域兵,总共也才两万人马。
    一方面,他是要保证秋收果实。
    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缩短补给线,减少损耗。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诸葛亮是防守方。
    战爭之中,防守方优势就是比进攻方优势大。
    所以诸葛亮根本不担心人数问题。
    秦宓这里的担心是,如今西域人为汉人流血。
    汉人本来就多,可我们蜀地又有多少血可以流呢?
    拼消耗,蜀地是永远拼不贏中国的。
    话音未落,西域联军已杀到魏军侧翼。
    但见马上骑兵弯弓搭箭,箭如飞蝗般射向魏军阵中。
    西域联军虽不擅步战,但骑射精湛。
    骑兵分作三队,轮番衝杀魏军两翼。
    鄯善国王子阿罗多一马当先,弯弓连发三箭。
    箭无虚发,三名魏兵应声倒地。
    他高呼:
    “大汉天子万岁!诛灭叛贼!”
    龟兹国大將库尔班率重甲骑兵直衝魏军中军。
    虽被长枪阵所阻,仍斩杀十余人方才退却。
    于闐国步兵持长矛结阵前进,虽不如汉军训练有素。
    但仗著人多势眾,也与魏军杀得难分难解。
    司马懿在高台上观战,见西域兵虽单兵战力不及魏军。
    但仗著骑射之利,不断消耗魏军兵力,不禁怒道:
    “诸葛亮竟能驱使西域诸国,实出意料!”
    王平请战道:
    “末將愿率精骑五千,先破西域联军!”
    司马懿沉吟片刻,摇头道:
    “……不可。”
    “西域兵虽不足惧,然诸葛亮用兵如神,必伏精兵在后。”
    “若中其计,大势去矣。”
    战场上,西域联军与魏军已陷入混战。
    阿罗多王子率骑兵衝击魏军右翼,却被张嶷率部拦住。
    两军交锋,骑兵对冲,顿时人仰马翻。
    库尔班大喝一声,直取王平。
    二將战在一处,刀光剑影,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王平卖个破绽,诱库尔班猛攻。
    突然回马一枪,刺中库尔班左肩。
    库尔班负痛败走,西域兵见主將受伤,阵脚稍乱。
    此时郝昭在城头见援军已到,急令开门出击。
    王双率死士五百,直衝魏军后阵。
    司马懿见腹背受敌,又见西域兵虽渐处下风,但仍拼死力战,不禁嘆道:
    “西域兵虽弱,然这般消耗,我军亦难持久。”
    秦宓諫言:
    “丞相,汉地本就人多。”
    “今又添西域援军,不如暂退,整军再战。”
    司马懿望见远处“诸葛”大旗渐近,知诸葛亮亲率大军將至,只得长嘆:
    “天不助我!”
    遂下令鸣金收兵。
    魏军退去,陈仓城外尸横遍野。
    诸葛亮率大军入城,郝昭、王双率眾將迎謁。
    “末將等守城不力,劳都督亲征,罪该万死!”
    郝昭跪地请罪。
    诸葛亮急忙扶起:
    “二位將军坚守陈仓,力拒司马懿,有功无过!”
    又对西域诸將道:
    “诸君慷慨,远来助战,忠义可嘉。”
    “亮必奏明天子,厚加赏赐。”
    阿罗多王子躬身道:
    “大汉天子威加四海,西域诸国得蒙庇护,敢不效死?”
    当夜,诸葛亮在帅府设宴犒劳三军。
    席间,特赐郝昭黄金千两,锦缎百匹。
    王双晋封关內侯,赏赐甚厚。
    西域诸將各赐金银珠宝,允其增加朝贡次数,扩大商队规模。
    陇西的风裹著沙砾拍打著陈仓斑驳的城墙。
    话分两头,
    魏军大营內,却说司马懿败退撤围回到军帐中。
    他的指尖划过羊皮地图上那道浅浅的渭水,帐外忽然马蹄声急。
    “报——!”
    探马掀帘而入,甲冑带风。
    “稟都督,齐兵虚实已经探明!”
    “诸葛亮麾下……仅两万余眾!”
    帐中诸將顿时譁然。
    张嶷击掌大笑:
    “天助大魏!齐寇虚张声势久矣!”
    邓艾却捻须沉吟:
    “诸葛亮用兵素来诡譎,恐有诈术。”
    司马懿抬手压下议论,眸中寒星乍现。
    他缓步走向帐外,望见远山处汉军炊烟稀落。
    忽然纵声长笑,惊起寒鸦一片。
    “诸君可知?”
    他转身时袖袍捲起凛冽的风。
    “前几次北伐,本相一直在和诸葛亮周旋,未曾与其正面交手过。”
    “只因我知其深通兵法,我我国国弱,不容有失。”
    司马懿倒有实诚,大方承认他不如诸葛亮。
    所以之前几次北伐,他都有意避开和诸葛亮正面交手。
    但这一次,
    “今孔明自陷死地——”
    “此天赐良机也,正当与之一决雌雄!”
    昨日被诸葛亮虚张声势的西域兵给唬住了,下来一打探才知道。
    原来这廝只带了两万人过来,那就好办了!
    当即。司马懿令修战书一道,命使者星夜驰往汉军大营。
    帛书上墨跡如刀:
    “明日辰时,渭水之阳,敢问贵都督可敢堂堂正正一战?”
    汉军大帐內,烛火摇红。
    郝昭抢步上前:
    “大都督万不可中计!司马懿十万大军日耗粮草数千石。”
    “我等只需固守旬日,其军自乱!”
    王双捧过地图急道:
    “陈仓地势险要,彼若强攻必损兵折將。”
    “今舍强而附弱,非兵法之道也。”
    诸葛亮羽扇轻摆,截住话语。
    他取过战书细看,忽然轻笑出声。
    “仲达知我兵少,却不知——”
    他玉柄麈尾点向沙盘上渭水支流。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他目视西方渐暗的天幕。
    “陛下托我以关中大任,若见敌輒避。”
    “岂非令天下义士寒心?”
    “若叫汉军知我不敢应战,岂非道我畏蜀如虎么?”
    “既然司马懿主动请战,亮便奉陪到底!”
    这时,忽有亲兵引二人入帐。
    左首少年金冠束髮,腰佩弯刀,正是鄯善国王子阿罗多。
    右首虬髯大汉背负链锤,乃是昨日一战成名的是龟兹名將库尔班。
    二人抚胸行礼,胡服上的明珠在灯下流转异彩。
    “承蒙都督赠我鄯善稻种三千斛!”
    阿罗多汉话略带胡音,“明日愿为前驱!”
    库尔班声如洪钟:
    “龟兹受汉盐铁之惠久矣,某这双铁锤当为大都督破阵!”
    诸葛亮眼中精光骤亮,即召二人附耳授计。
    烛芯爆出朵灯时,胡將皆面露恍然,抚掌称妙而去。
    次日,
    渭水之滨,两军对垒。
    河声呜咽如诉,山色苍茫似泣。
    旷野之上,旌旗蔽空,戈戟森然。
    汉军玄甲映日,魏军赤旗猎猎。
    两阵相隔三百步,以强弓硬弩射住阵脚。
    鼓声三通,魏军阵中门旗乍分。
    司马懿金甲红袍,在张嶷、王平等將簇拥下策马而出。
    但见汉军阵中缓缓推出一辆四轮车。
    诸葛孔明羽扇纶巾,目若朗星。
    身后还有关兴、张苞两员小將按剑而立。
    他们在去年被自己的父亲送到了关中前线来。
    无他,就是想让他们多积累一点军功。
    等將来回朝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提拔了。
    “诸葛村夫!”
    司马懿声若洪钟,“吾奉天子明詔討逆!”
    “汝不过南阳耕夫,妄窥天象,强阻王师。”
    “若知天命,当归还关中,免致生灵涂炭!“
    孔明轻摇羽扇,笑声清越:
    “今天子在北,汝奉的哪个天子明詔?”
    “仲达岂不闻『汉贼不两立』?”
    “汝祖孙三代世食汉禄,今反助曹氏叛逆。”
    “他日史笔如铁,不知以何面目见先帝於九泉?”
    司马懿面颊微搐,忽扬鞭直指:
    “今日休逞口舌之利!可敢与某决一雌雄?”
    “若汝胜,某自解兵权。”
    “若败了,吾也不杀你,汝只管回乡种地去罢!”
    “哦?汝欲斗將?斗兵?斗阵?”
    孔明羽扇微顿,“任君择之。”
    “先斗阵法!”
    司马懿黄旗招展,魏军霎时如潮水般涌动。
    但见旌旗交错,士卒循著刁斗之声疾走,顷刻结成阵势。
    阵中隱有风云之势,门户森严。
    “如何,汝可识得吾之阵法乎?”
    “此乃混元一气阵耳。”
    孔明对身旁关兴、张苞二小將轻笑道:
    “我军帐前小校皆能布之。”
    遂驱车入阵,羽扇轻摇间,汉军阵势突变。
    八门轮转,暗合八卦,阵中似有烟云繚绕。
    诸葛亮入阵,把羽扇一摇,復出阵前,问曰:
    “汝识我阵否?”
    司马懿轻哼道:
    “量此八卦阵,如何不识!”
    孔明微微一笑:
    “识便识了,敢打我阵否?”
    司马懿道:
    “既识之,如何不敢打!”
    诸葛亮道:
    “汝只管打来。”
    司马懿乃回到阵中,谓眾將道:
    “诸葛亮八卦阵成,必欲效黄帝擒蚩尤故事。”
    隨即唤来戴陵、吕翻、乐綝三將:
    “汝等从生门入,休门出,开门破之。”
    “切记:阵中幻象皆虚,唯守本心可破虚实。”
    於是命三人各引三十精骑。
    戴陵居中,吕翻突前,乐綝殿后,从生门打入。
    但见阵中黄旗摇动,便向休门杀出。
    汉营八卦台上,孔明羽扇轻摇,见西方尘头起处,笑道:
    “司马仲达遣人来探阵矣。”
    遂令关兴执青龙旗指挥八方,马岱率弓弩手伏於阵眼。
    戴陵一马当先,率铁骑如利刃切入生门。
    初时但见阵门洞开,路径分明,两侧汉军稍战即退。
    吕翻大笑:
    “人言诸葛用兵如神,今见不过如此!”
    遂纵马深入。
    忽听阵中鼓声三通,四方旗门转动。
    原本通畅的道路忽现八条岔道,每道皆立青旗玄甲之兵。
    乐綝急呼:
    “此阵有变!”
    话音未落,地面突现陷坑。
    当先五骑连人带马跌落其中。
    戴陵急引军转向西南,却见数百汉兵推著塞门刀车涌来。
    车上的利刃在秋阳下闪著寒光,魏骑纷纷勒马。
    吕翻挺枪大喝:
    “隨我破敌!”
    竟单骑跃过刀车,枪尖挑翻三名汉军。
    正当魏军欢呼时,四周突然升起浓雾。
    但闻雾中金锣乱鸣,八方旗號变幻不定。
    吕翻部卒惊呼:
    “方才的休门怎成了死门!”
    只见阵墙忽分忽合,每条通道皆现相同青旗。
    汉军如从地底涌出,忽东忽西。
    乐綝欲寻来路,却发现原先生门处竟变作峭壁木城。
    魏军慌乱间自相衝撞,战马惊嘶人立。
    戴陵厉声呵斥:
    “休要慌乱!俱向我靠拢!”
    忽听破空之声骤起,阵角弩车齐发,箭雨裹著石灰漫天洒下。
    最奇者,
    汉军並不近身搏杀,只以长鉤套索袭扰。
    每当魏骑聚拢,便有铁蒺藜在下面扎刺,惊得战马人立而起。
    吕翻坐骑受惊,竟载著他撞入一阵门。
    转眼被十六根绊马索同时绊倒。
    雾中忽闻琴声泠泠,但见八卦台上孔明焚香抚琴。
    戴陵怒极,拍马直取中军。
    却总在距台百步处被旋转的阵墙阻隔。
    乐綝看出蹊蹺,大呼:
    “此阵隨琴音变化!速破其琴!”
    三將遂合力冲向琴声来处。
    正当逼近高台时,地面突然裂开。
    露出丈余深壕,內中密布竹籤。
    吕翻收韁不及,连人带马坠入其中。
    戴陵急要救援,四周忽降铁网。
    网上铜铃乱响,汉军伏兵尽起。
    但见关兴执旗指挥,八卦阵顿化作活物。
    离位属火,坎位属水,震位雷鼓齐鸣。
    魏军魂飞魄散。
    有的被地道钻出的汉兵拖入地下,有的被飞石击落马背。
    乐綝长戟折断,犹自苦战。
    忽觉颈间一凉,已被张苞用剑架住。
    戴陵见大势已去,拔剑欲自刎。
    弦声骤止,孔明之声破雾而来:
    “將军勇武,何不为大汉所用?”
    戴陵掷剑於地:
    “今日兵败,唯求一死!”
    却见汉军並不加害,只以绳缚之,皆送中军。
    及至阵散,九十精骑无一走脱。
    魏国士兵,全程关注此次破阵,无不惊得目瞪口呆。
    感慨这诸葛亮真天神也,好一出八卦阵法。
    竟精妙如斯!
    ……
    渭北汉营中军帐內,松明火把照得如同白昼。
    吕翻、戴陵、乐綝等九十魏军被缚作三排,个个甲冑歪斜,面如土色。
    孔明轻摇羽扇,帐角香炉青烟裊裊。
    孔明莞尔道:
    “吾正要借彼等之口传话。”
    遂起身行至戴陵面前,仰天大笑道:
    “纵擒汝辈,如网雀雏,何足道哉!”
    令军士解其缚索,取墨汁数桶。
    乐綝挣扎怒喝:
    “要杀便杀,安得辱人!”
    孔明羽扇轻点:
    “归告仲达,重读孙吴兵书,再观太公战策。”
    “若敢再来,那时决雌雄未迟。”
    又令:“既饶性命,当留战马军器为贄。”
    九十个魏卒赤身涂墨,踉蹌出营。
    时值北风骤起,墨跡凝霜。
    魏军望之皆如幽冥鬼卒,无不骇然。
    司马懿在辕门见得,手中令箭咔嚓折断:
    “诸葛村夫,安敢如此!”
    “此辈辱我太甚矣!”
    邓艾急劝道:
    “此诸葛亮激將法也!”
    司马懿已掷盔於地:
    “吾当亲率三军破敌!”
    他想著,既然斗阵斗不过诸葛亮。
    那就比两军廝杀吧。
    反正我们人多,不想这还打不贏你!
    於是,
    司马懿点了五万魏军,如黑云压城一般,直扑汉营。
    司马懿自引百名驍將突前,剑指汉军中阵:
    “今日但凭血勇,不计生死!”
    两军甫接,忽闻西南角號鼓震天。
    但见驼铃摇动,鄯善国三千骑兵如沙暴卷至。
    王子阿罗多头戴金冠,手持弯刀高呼:
    “奉大都督令,特来助战!”
    其军虽衣甲杂乱,却奔袭如风。
    专削魏军后阵。
    司马懿急分后军抵挡,自催前军强攻汉阵。
    正当魏军首尾难顾之际,北方突然烟尘大作。
    龟兹名將库尔班率两千铁骑突入中军,所持皆是丈八长矛,专刺马腹。
    魏军重甲骑兵不及迴转,纷纷人仰马翻。
    最奇者,
    西域军马本不善战阵,此刻却暗合八卦玄机。
    鄯善骑兵分作八队,依赤旗指引忽聚忽散。
    龟兹长矛手每七人结阵,如沙漠刺蝟般滚动前进。
    原来孔明早遣人帮之训练,教以“九宫连环”之法。
    司马懿方知中计,急令退军。
    然三路兵马如机械咬合。
    汉军正面压上,西域两翼包抄。
    魏军被挤在渭水河湾,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邓艾拼命抱住司马懿,头盔已被流矢击落。
    忽见八卦阵门洞开,汉军推出百辆弩车。
    孔明在望楼挥动白羽旗,弩车齐发却非箭矢,而是泼洒火油。
    隨后火箭如流星坠地,河滩顿成火海。
    魏军哭嚎震天,多有跳入渭水者。
    及至暮色,渭水尽赤。
    清点过后,被汉军直接斩首的魏军士兵多达万人。
    司马懿本有旧疾,被诸葛亮打了这样一场漂亮仗,顿时闷气填胸,不能上涌。
    大喝一声,猛地吐出一口鲜血。
    眾人急忙上前抚之,司马懿以剑拄地嘆道:
    “不意西域蛮兵,竟被调教如臂使指!”
    遂下令深沟高垒,再不敢出战。
    一面又命人收拢败兵回营,回到祁山大寨时,已是满目疮痍。
    残兵败將拖沓而行。
    旌旗倒曳,甲冑破损,人人面上皆带惊惶之色。
    司马懿坐於帐中,面色阴沉如铁,手指轻叩案几。
    帐內只闻此声与烛火噼啪作响。
    “报——”
    “都尉苟安解送粮米至营外,请丞相交割!”
    司马懿眉头微皱:
    “传。”
    不多时,
    苟安踉蹌入帐,浑身酒气,跪拜不整。
    司马懿冷眼相视,问道:“粮草何时启程?”
    苟安支吾道:
    “十、十日前……”
    “依军法,粮草延误三日者,当斩。”
    司马懿声音陡然转厉:
    “汝延误十日,尚敢醉醺醺来见本相?”
    苟安酒醒大半,叩头如捣蒜:
    “丞相恕罪!路上雨水连绵,道路泥泞……”
    “放肆!”
    司马懿拍案而起,“我军新败,正需粮草重整旗鼓。”
    “汝竟敢以雨水泥泞为辞!推出去,斩!”
    帐外武士应声而入,架起苟安便往外拖。
    苟安面如土色,连声求饶。
    正值此时,长史秦宓急入帐中,拱手道:
    “丞相且慢!苟安乃曹真將军所举之人。”
    “且西川钱粮多经其手。”
    “若杀之,恐寒送粮者之心。”
    “日后粮道不畅,军心更摇啊!”
    司马懿默然片刻,目光如刀扫过苟安惊恐的面容,终於挥手道:
    “罢,免死罪,杖八十,以儆效尤!”
    帐外隨即传来杖责之声与苟安悽厉惨叫。
    是夜,
    苟安伏於榻上,臀股血肉模糊,心中恨意如潮。
    侍从为他敷药时,他咬牙问道:
    “司马懿老贼如此辱我,此仇不报,枉自为人!”
    亲信低声道:
    “都尉受此大辱,不如……”
    苟安目光忽转狠厉:
    “不如投汉?”
    夜深人静,五六骑悄悄离了魏营,直奔汉寨而去。
    诸葛亮正在帐中观图,忽闻魏营来降者,微微一笑:
    “传。”
    苟安被扶入帐中,跪拜於地,泣诉司马懿杖责之事。
    羽扇轻摇,诸葛亮目光如炬,细察其言。
    “司马懿虽严,不至无故重责粮官。”
    “汝言恐有不实之处。”
    诸葛亮缓缓道,“若欲取信於亮,须立大功一件。”
    苟安急忙叩首:
    “愿听大都督差遣!”
    “今司马懿总揽魏国兵权,功高震主。”
    诸葛亮略顿,“汝可潜回成都,散播流言。”
    “谓司马懿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篡曹氏基业。”
    “若能使汝主召回司马懿,便是汝之功也。”
    苟安面露难色:
    “这……某乃叛国之降將,如何能回成都?”
    诸葛亮轻笑:
    “亮自有安排,汝只管去便是。”
    苟安遂领命而去。
    不数日,成都城中暗流涌动。
    街巷酒肆间,渐有传言如野火蔓延。
    宦官黄皓这日正在府中宴饮,忽有心腹小宦悄声来报:
    “今市井皆传,司马懿有反意。”
    郭信手中酒杯一顿:
    “此言当真?”
    “人人皆说,司马懿自恃功高。”
    “尝言『曹氏江山,半出我手』,似有不服之意。”
    郭信面色骤变,次日即入宫见驾。
    幼主曹叡正在嬉戏,太尉赵儼与大將军曹真伴驾左右。
    郭信跪奏道:
    “陛下,今满城风雨,皆言司马懿有篡逆之心!”
    赵儼勃然变色:
    “阉宦安敢妄言!”
    曹真却抬手止之:
    “太尉息怒。”
    “此事臣亦有所闻,司马懿新败之后,收拢兵权於一手,恐非国家之福。”
    赵儼愤然道:
    “司马仲达三世老臣,忠心可鑑!”
    “此必齐寇反间之计!”
    然谣言日盛,终达深宫。
    曹叡召集群臣,忧形於色:
    “司马懿手握重兵,若真有异心,如之奈何?”
    曹休奏道:
    “陛下可下詔,以劳军为名,遣使往察其心。”
    “亦或效高祖云梦泽擒韩信故计,率大军亲临汉中阅军。”
    “倘司马懿果真有反意,就地擒之,易如反掌。”
    “誒!不可!”
    此言一出,立马遭到黄权的反对。
    “如今我军新败,军心不稳。”
    “倘若又拿下前线主帅,军心岂不离散?”
    “陛下千万不可中了齐人的离间之计啊!”
    曹叡皱眉,一时踌躇难决。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3012/639297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