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其他小说 > 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 第196章 关中大乱,诸葛克城败郭淮(6k)

第196章 关中大乱,诸葛克城败郭淮(6k)

推荐阅读:仙人就该是这样阵问长生万灵仙族两界:别叫我邪魔!我的模拟长生路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泼刀行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山海提灯

    </ins>
    第189章 关中大乱,诸葛克城败郭淮(6k)
    嶢关上。
    汉旗猎猎。
    薛悌和王生二將与眾俘虏一般,垂头丧气。
    两人怎么也没想明白:为何仅仅十日,嶢关就破了!
    昨夜营中起火,李平那一千悍卒如神兵天降出现在后方,直接打了嶢关魏军將士一个措手不及。
    若將攀岩而下形象一点,也的確算是“神兵天降”。
    噠噠噠.
    步履声响起。
    几个汉军力士来到俘虏营,瞅了一阵后,上前將薛悌和王生拖起。
    蛮横的力道让薛悌和王生顿感不適想要挣扎。
    一个熟悉的声音隨之响起:“哎,轻点,別伤著两位將军。”
    薛悌和王生抬头一看,却是十日前上关来劝降的许忠。
    许忠一脸笑眯眯的打著招呼:“两位將军,十日之期已过,可愿投降?若降,则保尔等家室,享关中富庶。”
    薛悌和王生只感气闷。
    所谓的十日之期,就是十日破关的意思吗?
    见薛悌和王生低头不语,许忠又笑道:“別垂头丧气,败给燕王殿下不丟人。
    为了破你二人守的嶢关,燕王殿下连用利诱、疑兵、迂迴、火攻等奇计,用了十日才破关。
    想那武关夏侯楙,燕王殿下破关也就用了一日,也只用了一个小小的利诱之计。
    你二人,足以自傲了。”
    薛悌和王生顿感愕然。
    瞧这话说的,我二人守了十日还值得夸耀了?
    转念一想。
    好像也是这么回事。
    夏侯楙守了一日就丟关,薛悌和王生二人守了十日才丟关。
    怎么看都比夏侯楙强!
    “家人在长安,求速死。”
    虽然许忠的话说得漂亮,但薛悌和王生也没忘记长安的家人,利落的表达了不降的態度。
    许忠不置可否,而是让力士將两人带到了刘封面前,又近前稟报二人不降及原因。
    刘封大笑起身,来到薛悌和王生二將面前,替二人解开了绳索,又让人端来美酒。
    “为保家人而甘愿请死,义士也,孤当深敬之,可满饮此酒。”
    听著刘封那真诚的话音,再看著眼前的美酒,薛悌和王生对视一眼,皆是长嘆一声,各自取酒一饮而尽。
    只是饮酒后,两人再次出声“求速死”。
    刘封敛容而道;“孤若屠戮义士,又如何能当得起大汉燕王之名,父皇令孤北伐关中,是为了光復汉室,以救黎庶,而非妄造杀戮。
    你二人不用求死,也无需投降,只需在这嶢关安心待著莫生事端即可。
    若孤能破长安,必送你二人与家眷相聚,届时再决定:是降是死;若孤不能破长安,你二人便是替曹叡重夺嶢关的功臣。”
    薛悌和王生听得心惊,难以置信的看著刘封。
    刘封这常人难有的器量,薛悌和王生二人说不感动是假的,若不是家眷在长安为质,二人此刻都能跪地请降了。
    二人抱拳行礼,沉默不言,却又尽在不言中。
    刘封又示意许忠带著力士將二人带回俘虏营,许忠会意,沿途善言安抚薛悌和王生二人,又借二人回营时安抚俘虏营的眾魏俘。
    能成南乡豪强又敢走私的,就没一个简单的。
    许忠虽不似名士有名,但作为许氏四兄弟的老大,权谋心计也一点不差。
    眾魏俘也不是人人都如薛悌和王生这般心志坚定,有不愿降者,同样也有愿为刘封效力的。
    连薛悌和王生两个不愿降的都被善待了,那愿降的又岂会差了?
    在许忠替刘封安抚拉拢眾魏俘期间,刘封也在与法正商议接下来的战略方向。
    眼下嶢关已取,距离长安只有百余里坦途。
    若长安守將是个胆怯少谋的,在听到嶢关丟失的风声后要么弃城而逃要么开门投降。
    考虑到长安守將是曹叡,这个连曹操都要称讚的长孙,必不会因为刘封兵临城下就弃城而逃或开门投降。
    强攻长安並非上策。
    “可先以『声东击西』之计,佯装攻取潼关,营造出锁关之势,曹叡闻讯或会分兵扼守潼关以保归路。
    再以『攻心』之计,於关中诸县广散檄文,製造诸县恐慌,诱引诸县官吏士民响应。
    配合『流言』之计,散布曹叡弃守长安,尤其是长安以北,或可拖延曹真返回的时间。
    殿下则於长安以西,择道设伏,效仿孙臏『以逸待劳』之计,伏击自陇右归来的魏军。”
    法正深諳关中地理,在作战地图上勾勒了一个个的位置,配合自俘虏口中得知的关中情报,连环定计。
    不得不说。
    若论治理政务,法正的才能只能算一般。
    单是法正那睚眥必报的性格就不可能让麾下官吏心服口服,阳奉阴违者必不会少。
    若论出谋献策,法正的才能就算顶级了。
    不用去考虑人际关係,也不用在乎是否得罪人,只需要问策的人来决定计策是否可行。
    声东击西、攻心、流言、以逸待劳等计策层出不穷,层层配合,再加上取嶢关时的连环用计,將刘封所属精兵悍將的战力发挥到了最优。
    以前刘封需要自己去苦思冥想如何用计如何实施,牵制了刘封太多的精力。
    而现在有了法正在,等於给刘封上了个外置大脑,可以让刘封更专注於统兵调度和战场廝杀。
    “法尚书之策,甚合孤意。”
    刘封不吝讚赏。
    以前跟法正有矛盾归有矛盾,入关中这段时间这矛盾也基本烟消云散,相互间的配合也颇为默契。
    刘封敬重法正的谋略,法正也敬重刘封的武勇。
    若非刘封只是燕王而非太子,这默契还会更深。
    琢磨了片刻。
    刘封遂令將军吴班、赵融引一千军带著一千新降之卒前往潼关,执行“声东击西之计”。
    留將军辅匡、傅肜引千人及千余新降之卒在嶢关,由法正统领,配合虞翻、樊成等文吏,负责看押俘虏粮草,並协同执行法正的“攻心”之计和“流言”之计,製造恐慌、策反关中诸县。
    刘封则亲引王平、李平等诸军步骑万人,前往长安以西阻击自陇右归来的魏军。
    奇谋虽然能打出先手优势,但能否彻底击败关中魏军,依旧得靠刘封及其麾下將士的武勇。
    “张郃驍勇,又有驍骑。殿下此去,可要万加小心,若不能挡,可撤回嶢关,再谋他策,万万不可勉强。”法正仔细叮嘱。
    有了嶢关,即便不能拦截陇右的魏军返回,也不等於夺取关中的计划失败了。
    陇右的魏军返回了,陇右的刘禪大军也会跟著而来,只是让长安的防守变得更坚固,让攻打长安更耗时。
    关中之地也非长安一城一池,即便曹叡能守住长安孤城,刘封刘禪兄弟也能將关中大部分地区都拿下。
    倘若刘封勉强为之,一旦有个意外,不仅士气受挫,得到的嶢关、武关也会再度被魏军夺回。
    得不偿失!
    故而。
    法正贯彻的想法就是:能挡则挡,不能挡就退回嶢关,咽喉之地已经得到了,不用急於求成非得一击致命。
    刘封点头应诺:“法尚书之言,孤已谨记,孤会相机而行的。”
    刘封的动作很快。
    作为常年征战沙场的悍將,刘封对征战已经有了近乎身体上的本能。
    而刘封的威望,也同样在眾將士心中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只要刘封亲自统兵,士气就会比別將统兵更胜五分。
    这就是刘封用实打实的战绩打出来的军中威望,能让將士有一股“所向披靡”的无敌之感。
    只要刘封在。
    不论是以寡敌眾还是以弱敌强,都不会动摇將士的信心。
    这就是“名將”之力。
    打出来的威风,杀出来的凛气。
    如预料。
    长安城中的曹叡,在得知刘封十日破嶢关后,惊骇莫名。
    此刻的曹叡,暗暗庆幸没有亲自去嶢关督战。
    这要去了嶢关,不仅嶢关会丟,他这个大魏太子也极有可能被生擒。
    连大魏太子都被生擒了,长安都不用守了。
    直接就得开门投降!
    而那时,尚未返回的曹真、张郃等关中將士,就成了丧家之犬了。
    都不需要打,军中將士都能逃跑大半!
    就如昔日刘备被吕布偷袭下邳,將士或逃或降,刘备只能残兵败將逃往海西一般。
    “幸有太尉良言,否则孤必受大辱!”
    曹叡长长的吸了一口气,按捺內心的恐慌。
    刘封一路势如破竹的威势,让曹叡这个久隨曹操见过大场面的大魏太子都心绪不寧,更遑论长安城內的官吏军民了。
    也幸亏有钟繇这个太尉在,分担了曹叡的压力,不然曹叡单是安抚长安城內的官吏士民都得焦头烂额。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还未等曹叡稳住心神,又有探子急急来报,称“有汉军向潼关进兵”。
    “潼关?刘封怎会忽然去打潼关?莫非潼关也有刘封的內应?”曹爽惊呼。
    由於刘封十日破嶢关的细节並没传到长安,溃兵也不知道嶢关是怎么被攻破的。
    不论是曹叡还是曹爽都认定有嶢关守將被策反,否则不可能刘封按兵不动九日忽然一日就破了嶢关。
    武关守將被策反,嶢关守將也被策反,焉知潼关守將不会被策反?
    曹叡也是嚇了一跳。
    刘封的进兵速度太快,曹叡也不得不多想。
    万一潼关守將中也有刘封的內应,潼关一锁,整个关中都成汉军的瓮中之鱉了。
    “请太子速往潼关!”曹爽担心曹叡有失,厉声请命。
    曹叡摇头,否掉了曹爽的提议:“未战先逃,长安如何能守?眼下征西將军和左將军都未归来,孤若逃了,岂不是陷诸將於危险之中?断不可如此!”
    顿了顿。
    曹叡又道:“昭伯,孤在长安城已无可用之人,你亲自去潼关。”
    曹爽惊道:“殿下,我若去潼关,倘若长安城內”
    曹叡打断了曹爽的话:“不可胡说!长安城內,皆是忠臣良將,岂会有叛孤小人?如今诸事紧急,不可再迟疑,更何况,还有太尉在城中,足可应对。”
    曹爽见曹叡態度坚决,咬牙道:“殿下放心,我必不会丟失潼关,若长安事急,殿下也不可勉强,可速来潼关。”
    受刘封一路破武关、嶢关以及法正“攻心”和“流言”的影响,如今的关中地区,用“鸡飞狗跳”来形容也不为过。
    原本在安定平叛准备连通凉州诸將南下陇右的曹真,在得知刘封兵临长安后,不敢有半分迟疑,也顾不得安定士民会有何想法,一路强征船只粮草,沿著涇水直奔长安。
    见此情景的杨条等豪强,再次生了响应之心。
    刚到街亭不久的张郃,留下杨秋抵挡孟达后,也匆匆率军返回。
    在街亭感受到压力骤降的孟达也觉察到了不对,忙將变故传於略阳的诸葛亮。
    诸葛亮当机立断,放弃了在略阳固守的原计划,增派马超、魏延等將,反攻街亭的杨秋;又令姜维、李严等將强攻临渭。
    虽然情报尚未传来,但诸葛亮猜测能让魏军增援来而復返的原因,唯有一个:刘封入关了!
    武关奇袭的计划,只有极少人知道。
    整个陇右也就诸葛亮知道內幕。
    其余人如李严、魏延等人,或许能看出一些门道,但基本都以为诸葛亮是来协助取陇右,来“断陇”的。
    张郃一走。
    杨秋的压力倍增。
    尤其是马超带著不知从哪召来的近万羌兵,將杨秋嚇得不轻。
    虽说临时召来的羌兵战斗力不高,但马超的威名却让杨秋惊惧。
    杨秋是昔日跟著马超起兵反曹后唯一还活著的凉州军阀,对马超的惧意是刻在骨子里的。
    同样。
    马超对这个投了曹操的昔日盟友也是恨意不少。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张郃离开不到三日,杨秋在街亭的大寨就被击破。
    自知返回长安必被问责的杨秋,带上残兵往安定而逃。
    直到破了杨秋后,诸葛亮才將刘封奇袭武关详细计划告知眾人,杨秋军的俘虏也证明了张郃来而復返。
    孟达眼疾手快:“丞相,我深諳关中地形,愿为先锋追击张郃,与燕王合兵!”
    由於在街亭挡住了杨秋且又及时觉察到了街亭魏军变故,孟达这次也是立了大功了。
    功劳一立,孟达就感觉自己的腰板也硬起来了。
    此刻的孟达,更有一种想要迫切的在刘封面前显摆的欲望:昔日夺我兵权,今日不也得我孟达引兵增援?
    被刘封打压数年,孟达迫切的想出这口闷气。
    虽说史载的孟达反覆无常,但如今的孟达倒也没那么令人討厌了。
    硬仗也是实打实的打了的。
    荆州之战守住了关键的秭归,陇右之战又守住了关键的街亭,纵然私德上有瑕疵,也是瑕不掩瑜。
    一旁的魏延也是积极请战,不愿落后於孟达。
    诸葛亮沉吟片刻,同意了孟达和魏延的请战,令二人挑选精锐五千追击张郃。
    二將大喜。
    虽然要同去,但二將倒也没再爭执。
    既是大功,自然也不可能让一个人独享。
    待二將离开后。
    诸葛亮一面令马超北向凉州,震慑凉州诸將;一面再派使者前往安定招抚安定诸县,一面又兵指临渭。
    临渭是曹魏在陇右最后一城,由郭淮、胡遵、州泰等將在御守。
    原本凭藉临渭城池坚固,倒也能勉强守住。
    可如今。
    看著诸葛亮大旗出现在临渭城下且汉军又是自街亭而来时,郭淮的心中也充斥了惊骇。
    “街亭,败了?”郭淮又惊又疑。
    而下方。
    姜维持枪策马,高呼劝降:“郭淮,丞相敬你乃并州名士,有数言相告。
    今大汉旌旗所指,三郡归心、凉州屏息,燕王殿下又破武、嶢二关兵临长安,张郃来而復回,杨秋兵败逃窜,曹真自顾不暇。
    独你困守孤城,岂不识天时?
    纵你尽忠死节,可念城中將士父老安危?
    焉能因你一人之过而害了眾人性命?“”
    “诸葛丞相有言:若你开城归汉,不仅城中將士父老可免遭兵燹,也可保你官爵如旧,更许尔镇抚西陲。
    若执迷不悟.”姜维忽勒马迴旋,身后汉军齐举戈矛如林,寒光映日:“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郭淮脸色大变。
    本就怀疑街亭有变,杨秋可能败了。
    郭淮没想到的是,张郃来了又回去了,原因竟然是因为刘封破了武、嶢二关兵临城下?
    城头州泰大喝:“姜维,你以为这等虚假之言能誑骗得了我等吗?若武、嶢二关已丟,你又岂会比我等先得到消息?此等伎俩,也敢来献丑?”
    姜维大笑:“州泰,你不过一介匹夫,又岂知军略大势?应丞相之意,今日也让你败个明白。
    不论是太子取陇右,还是陛下攻宛洛,都只是为了掩护燕王殿下奇袭武关的佯攻。
    你不识大略,又如何能懂得奇谋应变之机?
    倘若武、嶢二关未失,燕王殿下也未兵临长安城,张郃又岂会来而復回?杨秋又岂会兵败逃窜?你心心念念的增援又为何迟迟不至?
    知道为何要在冬季用兵陇右吗?
    只因在雍、凉有威名的张既和苏则去年都死了,郭淮新任雍州刺史威名未立,凉州刺史孟建又是丞相故友。
    此乃天纵良机!
    你连这都看不明白,如何为將?”
    州泰面红耳赤,一拳狠狠的砸在城头上,怒而大呼:“姜维,有本事你就攻城,莫要逞口舌之利!”
    姜维大笑,枪指州泰左右:“州泰,你若要为偽魏尽忠,自刎便可,何必拉上左右的將士同死?
    你能青史留名,且受曹丕厚养子嗣,你左右的將士死了可就只剩黄土一堆,无人问津。
    按曹贼的规矩,前方將士战事,后方的妻女也会分为旁人妻。
    可怜啊!为了曹贼死战,妻女却要受人凌辱,换做是我,肯定忍不了!”
    州泰面色大变,下意识的按住了刀柄,警惕的看向左右。
    不待州泰再开口,下方的汉军开始齐呼“速降”,声如雷霆,似要贯穿九霄。
    郭淮急与胡遵、州泰商议。
    “如今士气低迷,援军又退,临渭已经不可守了,速往陈仓,保存军力,等征西將军和左將军解决长安危机,或还有机会反攻陇右。”
    胡遵和州泰亦是认可郭淮的分析。
    苦守多日,一直都是靠著“增援即將到来”等等来提高將士的士气。
    如今杨秋败了、张郃退了,將士也不会再听郭淮的忽悠了。
    尤其是姜维那句“为了曹贼死战,妻女却要受人凌辱,换做是我,肯定忍不了”,更是直戳普通魏卒的心坎。
    虽说郭淮对曹魏的这个规定也认为不妥,但郭淮改不了普遍认知。
    郭淮也担心。
    倘若继续这样守下去,晚上会不会被怨气太重的底层將士给抹了脖子送去请功。
    见胡遵和州泰都认可了退守陈仓,郭淮遂不再迟疑,当即挑选了还能战的將士两千人,准备趁夜突围。
    而城池则交给马遵来守,郭淮也说得很直接:你若回长安,必被问罪;你若助我突围,今后你的家眷我来保;若不愿意,现在就砍了你,你家眷也得受累。
    马遵无奈,只能同意郭淮的安排。
    是夜。
    郭淮引胡遵、州泰等將士偷偷出城,欲走渭水小道撤往陈仓。
    刚出城不久,就遇到姜维拦路。
    姜维持枪大笑:“果如丞相所料,郭淮,今日是你死期矣!”
    郭淮大惊失色,喝令左右:“如今退无可退,眾將士,隨我死战!”
    胡遵、州泰亦是大喝,引兵上前急攻。
    廝杀间。
    又有两路兵马杀来,一路李严,一路张翼。
    一阵阵“郭淮休走!”的呼声此起彼伏。
    郭淮更是心惊胆颤。
    正要无路时,忽见姜维后军一阵骚乱。
    一將衝杀而来:“使君安在?戴凌在此!”
    又听得戴凌大呼:“尔等汉狗,中左將军之计了!”
    后方汉军被戴凌冲乱,郭淮急急上前合兵。
    戴凌却又低声道:“使君快走,此乃疑兵之计,骗不了太久!”
    原来戴凌自被郭淮安排去当疑兵佯攻汉中,走到中途又得到郭淮传讯回守陈仓。
    回到陈仓后又惊闻张郃回返长安,戴凌恐郭淮有失,遂在陈仓布下疑兵,暗中偷走渭水小道来接应郭淮。
    正巧遇到郭淮突围时中计。
    郭淮心惊,致谢许诺:“若能逃得性命,今后必有厚报!”
    隨后。
    郭淮又令军士大呼“左將军就在前方,速与左將军合兵”,匆匆而走。
    黑夜中不知真假,姜维、李严、张翼也不敢紧追,怕张郃真来了个去而復返。
    张郃善巧之名,早已经名震雍凉。
    直到天明眾將才发现中计,不由懊恼,来寻诸葛亮请罪。
    诸葛亮没有责怪眾將,只言道:“偽魏本就多才俊,也无需气馁,眼下春水將涨,先拿下临渭,再走渭水入陈仓,以助燕王声势。”
    (本章完)
    </ins>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3416/608944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