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其他小说 > 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 第205章 请君入瓮,刘封放饵钓曹丕(6k)

第205章 请君入瓮,刘封放饵钓曹丕(6k)

推荐阅读:仙人就该是这样阵问长生万灵仙族两界:别叫我邪魔!我的模拟长生路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泼刀行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山海提灯

    第198章 请君入瓮,刘封放饵钓曹丕(6k)
    洛阳。
    儘管天下战乱频繁,洛阳也没丟掉似锦繁华。
    士族子弟歌舞昇平,只嘆人间无限好。
    就连住在洛阳城的普通民眾,也有著对人生的无限憧憬。
    集天下之富为一都,哪怕是洛阳城中一条狗,也远胜偏僻之城。
    虽然曹不曾下詔呼吁百官士民要节俭,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让一群达官贵胃士族老少们节俭,那是违反常理的。
    更何况。
    曹不提倡的所谓节俭,也只是相对的节俭,比起真正连饭都吃不上的中原百姓们,其实跟何不食肉糜也没太大的区別。
    就如某些不用为五斗米折腰的群体会恬不知耻的大肆宣称“我也只是个普通人”“我身边的人都比我强多了”等等。
    三月。
    春风亦如锦。
    洛阳的少爷夫人们也成群结队的出城,或是策马,或是乘车,要体验下田园风光。
    俗称:踏青。
    城中。
    司马懿也登上了马车。
    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司马懿,今日也要与夫人张春华、长子司马师以及刚满十四岁的司马昭也出城游玩。
    看著虽然只有十七但已经成熟稳重的司马师以及虽然不如司马师成熟但乖巧伶俐的司马昭,司马懿也倍感欣慰。
    司马懿更欣慰的是:曹不终於肯听劝了。
    不再想著怎么对刘备用兵,而是优先发展民生。
    司马懿是大族出身,遵循的道理就是以底蕴压人。
    你寒门土子锋芒毕露仿佛天下舍你其谁?
    没事。
    你卷你的,透支生命的去卷,去卷死你的同行,去抢同行的资源,整天焦虑失眠,反正也活不长,等你被卷死了,你子嗣依旧只是个寒门。
    而我豪门士子,压根不需要卷,我躺著就有大量的资源在手,我不焦不虑,活个七老八十没问题。
    因为自小生活的习惯如此,接受的也是这样的思维,用於治国上也同样如此。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在司马懿看来:
    曹魏底蕴足,就如同豪门士子。
    蜀汉底蕴差,就如同寒门士子。
    故而蜀汉天天就想著怎么卷战术怎么玩奇袭一股子的想搞事,巴不得天天都打起来,
    除了卷还是卷。
    这个时候,曹魏若是跟蜀汉去同样的赛道卷,是极为不明智的,最上策就是:你卷你的,我懒得理你,反正我占了富饶的中原,底蕴足,就算我啥都不做,钱粮贤才都是稳步增长。
    若不是曹不一心想证明自己,以己之短搏彼之长,也不会在这几年被孙权忽悠被刘备吊打。
    让司马懿感到庆幸的是:曹不认清了自己,不去跟刘备在同一个赛道卷了,开始安安心心的养生了。
    用曹不前几日的话来讲:朕打不过刘备,难道还活不过刘备?刘封驍勇又如何?常在战场必受伤,没准哪天就染病死了。
    “阿父,该上车了。”一旁的司马昭,兴奋的催促著司马懿。
    司马懿抚笑了笑,摸了摸司马昭的头。
    就在司马懿准备登车的时候,一骑快马忽然出现在府门。
    骑士翻身下马,看到司马懿,连忙跪前呼道:“稟抚军,有荆州急报。”
    一听这话,司马懿的笑容瞬间凝滯,连带著张春华、司马师和司马昭也没了笑容。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
    这是跟我司马家有仇吗?
    若是普通情报,司马懿倒也不怎么在意,这样的情报多了去了。
    甚至於是中原诸州的急报,司马懿也不会在乎晚上一天,陪妻儿才是最重要的。
    可荆州的急报,司马懿就不敢不在意了。
    【一群蜀贼,又在什么坏事儿!】司马懿暗骂。
    司马师近前接过急报,对张春华道:“阿母,你先带昭弟出城,孩儿与阿父先商议片刻,隨后就来。”
    张春华也看出了司马懿那不言的恼意,哄骗著司马昭登上了车。
    “阿父,是石苞的信。”司马师看了印记,认出了上面的暗號。
    司马懿眉,转身回到內室坐下:“念。”
    司马师见司马懿面色不虞,也不敢迟疑,摊开密信念道:
    “......刘封暗入武昌,以蜀锦惑孙权长女孙鲁班,欲奢其心......关兴趁曹休于禁不和散布流言,欲使曹休疑于禁,或为阻其出兵..:.孙权次子孙虑,与刘封私交甚密.....鄱阳太守陆逊与刘封暗通,似有献鄱阳之心.....”
    嗯?
    司马懿越听越心惊,最后一把直接抢过密信快速扫视。
    石苞这次传递的情报,涉及的机要太多,多到让司马懿都怀疑这封密信是否是偽造的。
    良久。
    司马懿放下密信,询问司马师:“吾儿以为,石苞信中所言,可信否?”
    信息越是密集,就越让人生疑,司马懿一边思考一边询问司马师的看法。
    对於眼前这个心性智谋都远胜同龄人的长子,司马懿有足够的期待,也常与司马师討论军国要务。
    每每言及时,司马师都能给出中肯甚至优秀的回答。
    这也是司马懿器重司马师的原因,这是司马家的未来之虎,也是司马懿中意的继承人。
    司马师也没辜负司马懿的期待,快速的回忆其他细作传回的跟石苞有关的情报以及石苞过往传回的情报。
    道:“虽说石苞受刘封器重,出则同车,入则同席,但以刘封的权略心计,应也不会对石苞完全信任,信中所言,不可尽信。”
    顿了顿。
    司马师又道:“然而刘封此人,又最喜奇策。忽然从关中跑到新城,本就已经令人怀疑;如今又偷往武昌,必有图谋。
    观石苞信中所述,再结合刘封过往对孙权的態度。
    孩儿以为,刘封应是想製造江东內乱,策反陆逊等江东豪族,再拉拢孙鲁班孙虑等孙权亲族,令江东易主,继而达到兵不血刃就夺取江东的意图。
    如今的蜀汉今非昔比,不仅坐拥荆益,还占了雍凉之地,即便比不上大魏所占中原之地,对江东的文武豪强而言也已经是不可撼动的存在了。
    江东之人,素来只依附强者。
    孙策强时,依附孙策;孙策死后,诸郡皆反;后来孙权强势又依附孙权,如今孙权势弱,江东之人必会另谋新主。
    一如昔日赤壁之时,江东之人暗投先帝者不知凡几。”
    听著司马师的分析,司马懿也认同的点头:“吾儿所言,与我不谋而合。如今的孙权,已经失去了问鼎中原之力,不过是在蜀魏的夹缝之间苟延残喘罢了。
    若非大魏无能与孙权相抗衡的水军,我早就建言陛下强征江东了。
    然而刘备却有强盛水军在荆州,又占了江水上游之便利,必令江东文武豪强惊惧。
    眼下蜀魏双方又罢兵不战,刘封又忽入武昌,必有图谋江东之意。
    若让刘封得了江东,以其驍勇好战的个性,必会引江东之兵北上合肥,如今张辽已逝,恐无人能在合肥抵挡刘封。
    需设法坏其图谋,不可让其如意。”
    刘封得江东,就等於是开闢第二战场。
    就如昔日袁绍曹操在官渡对战,袁绍令刘备入汝南开闢第二战场一样。
    若不迅速镇压破坏,就会形成新的威胁。
    江东又富饶多钱粮,即便江东的豪强私兵不愿拿部曲助刘封,刘封亦可调荆州之兵去打合肥。
    荆州之兵现在不北上,最大的桔就是钱粮不够,需要用屯田的方式耕战结合。
    可若刘封得了江东,有了足够的钱粮,那还玩什么屯田啊。
    直接打就完事儿了。
    司马懿更怕的是,以刘封的武勇和臣服人心的能力,去了江东也有可能让江东將士变成孙策时代一般驍勇。
    那就更非司马懿愿意看到的了。
    与司马师商议后,司马懿决定先去见曹不。
    如此重大的变故,是必须要告知曹不的。
    尤其是,曹休和于禁不和这事,也必须由曹不出面才能解决。
    否则真让流言將曹休和于禁离间成功了,不仅阻止不了刘封夺江东,还可能让平春也受到牵连波及。
    “吾儿可先出城,照顾好你的阿母和幼弟。”司马懿叮嘱了司马师后,隨后安排车辆直入宫门。
    曹不今日也未著急处理公务,而是在与美人嬉戏。
    在歷经几次对刘备作战的失败后,曹不也看开了不少。
    就如前几日所言,要跟刘备刘封比谁活得久,故而將公务也分出不少,只择紧要处理。
    年轻时候为了爭夺嗣子卷出了一身毛病曹不,虽然三十六了才开始注重养生,但也为时未晚。
    对曹不而言,选择何种生活习惯更在於达到何种目的。
    倘若內卷就能击败刘备,曹不也会內卷,然后当一个一统海內的大魏文帝。
    可发现內卷不能击败刘备后,曹不就有些怕了,怕连刘备都活不过,死后都无顏去见曹操了。
    到时候曹操问曹不:吾儿与刘备之子,熟优敦劣?
    然后曹不来一句:不知道,我死的时候刘备还没死。
    估计曹不在地下都得被曹操暴揍一顿:选你当世子,你比刘备还早死?那选你作甚?
    还不如让曹植来当!
    见到司马懿到来,曹不红光满面的脸上微有惊讶:“仲达今日不是告假了,要与妻儿出城游玩吗?来寻朕何事?”
    司马懿面色凝重:“陛下,臣有紧急事要稟报。”
    曹不眉:“仲达,你劝朕要劳逸结合,怎你自己反开始劳累起来了?不过些许急事,明日再议也可。”
    司马懿摇头:“陛下,此事拖不得,与刘封有关。”
    听到“刘封”两个字,曹不的笑意瞬间凝滯,不由冷哼一声,令美人退下。
    “刘封这豺狗,又在搞什么阴谋?”
    曹不对刘封很是不满,已经到了听到刘封的名字就会变得心情不愉快的程度,恨不能亲自提刀去砍杀刘封。
    司马懿简明扼要的综合了石苞以及其他细作探得情报,並得出了“刘封欲谋江东”的结论。
    听得曹不冷笑连连:“难怪当初朕征討孙权时,提议与刘封瓜分江东,刘封不仅不同意,还反过来偷袭朕的石阳,杀害朕的大將文聘。
    他不是不想要江东,他是想独吞江东,该死的假子!
    可恨!”
    平分江东不干,竟然想独吞,刘封的野心令曹不很不爽。
    这是当朕不存在?
    你以为江东是你想独吞就能独吞?
    当即。
    曹不就有了决定:“给徐州刺史邹岐、豫州刺史王凌、充州刺史贾逵以及镇守合肥的满宠传令,密切关注江东变故。
    朕会再擬一道圣旨送往平春的曹休,区区流言,竟也想坏朕大將?可笑!
    再给孙权送信,將刘封的图谋一併告知。孙权虽然在江东苟延残喘但也不是死了病了,定不会坐视江东被刘封夺走。
    若孙权愿意,朕也可再许他为大魏吴王,世代镇守江东,也不用再遣儿子为质。”
    有利则合,无利则分。
    这就是政治。
    一切以国家层面的整体利益为核心。
    孙权有用,那就是大魏吴王,能拉拢就尽力拉拢。
    孙权没用,那就是江东逆贼,能討伐就尽力討伐。
    只要曹不不亏,孙权亏得裤子有没有不重要。
    自上回濡须口征討孙权失败后,曹不也看开了:当渔翁使坏比直接与孙权蚌相爭更容易获利。
    上回被刘封来了个渔翁得利,这次曹不也要將上回丟了的场子给找回来。
    谁还不会当渔翁了?
    见曹不应对周全,司马懿暗暗鬆了一口气,方才还真怕曹不又要兴师动眾的去玩亲征。
    【倒是我多虑了,陛下的心性也越来越沉稳了。】司马懿暗夸了一句曹不,就准备去执行命令。
    刚要离开时,曹不又唤住,道:“既然来都来了,朕还有一事,颇为困扰,仲达可替朕斟酌。”
    司马懿应道:“为陛下效力,乃臣本分。”
    曹不眼中浮现几分愁容:“刘封忽然现身武昌,虽有其本身狡诈的原因,但也跟任城王脱不了干係。
    朕去岁启用任城王,本意是让任城王去雍州对付刘封,即便不能胜也能与刘封长期对峙。
    有任城王牵制刘封,也能让刘封无法分心去別处玩用阴谋。
    不曾想,任城王竟然直接放弃池阳,退守临晋,不仅让刘备得到了雍凉之地,还让刘封有机会离开关中。
    然而任城王又安全带回了如郭淮、杨秋、游楚、胡遵等雍凉文武將土万余人,且与潼关的张部互为攻守,让刘备不能东取潼关。
    朕即便想要问罪,也寻不到理由。
    朕的这弟弟,比以前聪慧不少啊,都懂得养寇自重了。
    哼!”
    曹不很不爽。
    让曹彰去接替曹真,就是让曹彰和刘封互相牵制消耗的。
    结果。
    曹彰在洛阳信誓旦旦的称要与刘封不共戴天,到了池阳却连刘封面都没见过,更別提“不共戴天”了。
    等聚拢了郭淮、杨秋、游楚等文武將士后,直接就跑去了临晋,甚至还给曹不回信称“用兵之道,不在於一城一池的得失”等等道理。
    看似有理有据,实则全是狗屁。
    偏偏曹不还没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著曹彰在临晋整顿兵马、蓄养名望。
    曹彰又没犯大错,只是战略性撤退到临晋,曹不若是派人去问责或是直接撤了曹彰的职,就显得曹不太刻意的去针对曹彰了。
    真要如此,曹彰就得反来一句:陛下若想臣死,可效仿扶苏之死赐詔,臣立死於军中更令曹不头疼的是,雍丘王曹植最近也是蠢蠢欲动,认为曹彰都可以当征西將军,他曹植难道不能当个征南將军?
    一个曹彰都开始“养寇自重”了,再来个曹植也“养寇自重”,曹不都得烦死。
    听得曹不询问曹彰一事,司马懿也是头疼。
    虽说曹彰最开始是夏侯尚举荐的,但曹彰能去雍州也是司马懿推波助澜献的主意。
    这个时候,司马懿是不太好评论的。
    “陛下,臣以为,只要破坏了刘封图谋江东的阴谋,待刘封返回了关中,必会再与任城王相爭。”
    司马懿是会转移矛盾的。
    潜意思就是:曹彰“养寇自重”的原因是刘封不在关中,刘封若在关中必会主动攻打临晋,自然也就会跟曹彰打起来了。
    而想让刘封去关中,那就得优先破坏掉刘封图谋江东的阴谋。
    甚至於,还有可能让刘封在图谋江东的过程中遭逢大败。
    曹不见司马懿不肯正面回答,也知道这事有些为难司马懿了,遂挥了挥手:“罢了,
    这事暂且不提,刘封图谋江东一事,就有劳仲达费心了。”
    司马懿忙道:“为陛下分忧,是臣的荣幸,臣必不会辜负陛下信任!”
    得了曹不的首肯,司马懿也没迟疑。
    一面派人去给江东的孙权送信,一面又加强了对荆扬的刺探力度。
    一应诸事,都以破坏刘封的图谋为核心,得不到就破坏,绝不让刘封独占江东!
    石苞送来的情报,司马懿並未尽信。
    另一边。
    曹不的圣旨也相继传出洛阳,送向充州刺史贾逵、豫州刺史王凌、徐州刺史邹岐以及驻守合肥的满宠。
    贾逵虽然是充州刺史,但出於军事需要,一直都是遥领,实际上与豫州刺史王凌一样都在寿春,只有徐州刺史邹岐老老实实的待在了下邳。
    曹不送往平春的圣旨,早一步抵达。
    只是看到圣旨中的內容时,曹休的脸色却是变得铁青。
    这种与同僚在外地不和相爭后,皇帝却在洛阳发詔遣责的痛苦和愤,即便没有经歷过的人也能感同身受。
    是,我是欺负了于禁。
    可你于禁觉得不爽,可以当面跟我啊,你背后打小报告是怎么回事?
    在见到圣旨的一瞬间,曹休下意识的就认为是于禁暗地里派人送信给曹不且向曹不哭诉曹休的羞辱,否则远在洛阳的曹不怎么会知晓?
    “于禁老匹夫,欺人太甚!”
    曹休猛地一拍桌子,满眼都是对于禁的恼怒。
    隨后。
    忍不住怒火的曹休,直接带上亲卫就前往军营寻于禁。
    这口气不出了,曹休念头不通达。
    一路策马疾驰来到军营,曹休二话不说就直闯于禁所在的军帐。
    “於文则,给我滚出来!”
    听到曹休的怒喝,军帐中的于禁脸色一变。
    还未等于禁起身,曹休就已经闯入军帐,怒声大喝:“於文则,你这老匹夫,怎敢在陛下面前告我辱你?你若不服,就与我斗一场,背后非议状告,与小人有什么区別?”
    于禁听得懵。
    什么情况?
    曹休这匹夫又发什么酒疯?
    见曹休越骂越难听,于禁的火气也上来了:“征东將军,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曹休呵呵冷笑,將圣旨拍在于禁身前的桌上:“陛下的圣旨都送到平春了,你还敢说你不知道?你这老匹夫,莫非以为我不敢杀你吗?”
    于禁暗暗握紧了拳头,强忍內心的愤怒,摊开圣旨迅速扫视。
    而就在于禁看圣旨的同时,曹休也瞅到了于禁桌上的另一封信,一把抢过。
    见来信人竟然是关兴,曹休的火气更上头了,直接拔刀指向于禁:“好哇!你这老匹夫,竟敢私通蜀贼!”
    于禁只感觉脑门都快炸了。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怎么就来得这么巧!
    就在曹休来之前,于禁忽然得到了自称故友的来信,结果一看来信人却是江夏太守关兴。
    关兴在信中表达了对于禁的钦佩,以及曹仁羞辱于禁的同情,又称于禁当年惜败於关羽是非战之罪而是天时所致,然后又衍生出天命在汉让于禁弃暗投明等等。
    这类的信,于禁也不是第一次收到了。
    关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于禁都送了六回信了,只是以往几次,都是被于禁直接丟入了火盆中,曹休也不知道。
    不曾想今日还没来得及丟火盆,曹休就直接杀入了军帐,又恰巧被愤怒上头的曹休给看到了。
    儘管于禁很是愤怒,但此刻也不得不强忍怒气,冷静地道:
    “征东將军,我与蜀贼並无私通,这必是蜀贼的离间之计!
    蜀贼要谋江东,又恐征东將军助孙权,因此故意给我来信,想让征东將军疑我,而不敢出兵助孙权。
    陛下应是从別处探得隱秘,担心你我相爭中计,这才降詔来劝。
    今陛下詔书在此,征东將军可以不信我,难道还要怀疑陛下吗?”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3416/608945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