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其他小说 > 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 第211章 爭锋升级,刘备曹丕的器量(一更)

第211章 爭锋升级,刘备曹丕的器量(一更)

推荐阅读:仙人就该是这样阵问长生万灵仙族两界:别叫我邪魔!我的模拟长生路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泼刀行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山海提灯

    第204章 爭锋升级,刘备曹丕的器量(一更)
    “话虽如此。”
    关羽话锋一停,语气中儘是对孙权的不信任。
    “孙权反覆无常,今日臣服,明日復反,不可不防;还需叮嘱燕王,不可疏忽大意,
    轻信了孙权。”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孙权偷袭江陵一事,让关羽记忆犹新。
    本可威震华夏成就不世功名,结果却因疏忽大意而被孙权背刺掏了心窝子。
    自此以后。
    关羽就不敢再有骄矜和大意。
    昔日锋芒毕露,今日藏锋內敛,
    若用矛盾学来论。
    关羽今日能藏锋內敛,真正具备大將军的素养,倒也得感谢孙权的这次背刺,是祸亦是福。
    否则一个骄矜自大的大將军,就不仅仅是祸及荆州,而是祸及整个大汉了。
    刘备对刘封很是信任:“以吾儿的谨慎,云长无需担忧。任那孙权如何反覆,定也逃不脱吾儿的掌心。
    朕这就按吾儿军报所述下詔,先詔令孙权孙登父子入长安勤见,再詔受封江东文武,
    以助吾儿尽揽江东人心。”
    倘若渣权在场,必定是又羡慕又嫉妒又怨恨。
    权力面前,刘封只是一个假子,还是一个功劳高盖刘禪的假子,刘备竟能与刘封做到父慈子孝?
    瞧刘备这话说的,完全没有对刘封有半点的提防,连丝毫的怀疑都没有!
    假子啊!
    刘封只是个假子啊!
    难道不担心刘封刚猛难制威胁到刘禪的地位吗?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倘若渣权知道刘禪对刘封一直都视为兄长一般尊敬,心情估计会更难崩。
    不仅刘备要与刘封父慈子孝,刘封与刘禪更是兄友弟恭。
    乱套了!
    全乱套了!
    这根本不是权力下的父子兄弟!
    权力下的父子兄弟,应该如袁绍父子、如刘表父子、如曹操父子,为了权力,亲儿子可疑、亲兄弟可杀。
    孙权更不明白刘封的想法。
    对刘封而言:我打得越狠,阿斗的位置才能坐得越稳;阿斗的位置坐得越稳,才没人敢来挑拨离间。污衊阿斗的一个月死,污衊我的当天死。
    没人规定,权力之下,就一定得父疑子、子疑父、兄疑弟、弟疑兄?
    甚至於,刘封还得將孙权劈头盖脸一顿:你丫的不学好,不学你哥,你学曹操?
    而在刘备高高兴兴的给刘封送詔命时。
    洛阳的曹不又开始头疼了。
    曹不有时候都在想,这头风病是不是遗传到曹操的,要不怎么会时常头疼呢?
    若论心性,曹不远胜常人。
    能在曹操的高压教育下,还能不疯批的,心性自然非常人难及。
    然而。
    即便如此,曹不已经砍翻了好几个书桌了。
    更是一连三声“曹休误朕”,饱含愤怒圣旨都下达了,曹休竟然回了一句“將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诚然。
    曹不也认可“將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毕竟洛阳太远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和变数,为將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改变朝廷下达的策略,无可厚非。
    可前提是,你得贏啊!
    你不贏,那你就是“擅违詔命,举止失措”。
    现在的局面,让曹不很困扰。
    单从军事上来讲,曹休被擒其实也算不了什么大事,输一场罢了。
    曹魏广阔的疆土,输得起。
    曹不困扰的是:输的人是曹休,且曹休还被生擒了!
    但凡输的人或被擒的人是贾逵、王凌、满宠这些,曹不都不会困扰。
    外姓,按正常流程,该罚就罚。
    偏偏,是曹休!
    曹不目前能重用的就四个宗室:曹仁、曹休、曹真、夏侯尚。
    曹仁老迈,不知道还能撑几年。
    夏侯尚因美妾被绞杀,天天在那扮演“深情贵公子”。
    曹真要协助曹不统內外军事,不能擅离。
    至於曹洪,不肯借钱的吝嗇鬼,不在曹不考虑范围。
    按曹不原有的计划:曹真在洛阳统內外军事,执掌四方;夏侯尚和曹休统大军,外防刘备,內震曹彰;再有司马懿、张部、徐晃、满宠等外姓辅为爪牙。
    军权就能牢牢的掌握在曹不手中。
    不曾想。
    仅仅不到一年时间,夏侯尚和曹休,一个“因情疯批”,一个“骄矜被擒”。
    玩我呢!
    再想到在临普的曹彰,曹不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现在的曹彰,篤定曹不得倚仗自己,在临晋组织流氓耕田种地又每日里安抚军心,养精蓄锐,不骄不躁。
    而郭淮、杨秋等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也依附了曹彰,以求戴罪立功。
    假如曹不是曹操,面对如今的局势,並不会气恼,因为从整体上来看,並没有伤筋动骨。
    这只不过是曹不自认为的“內忧外患”。
    內忧:忧的是曹彰威望日增。
    外患:患的是外姓缺少制衡。
    毕竟。
    曹不能篡汉立魏,本质上还是外姓强於宗室,才顺利让刘协禪位的。
    自己怎么登上皇位的,自然就会怎么提防魔下人效仿。
    殿前。
    曹仁、曹真、陈群、蒋济、刘哗等人,纷纷低头无声。
    直到曹不的怒火发泄、火气渐消后,才纷纷鬆了一口气。
    帝王易怒,伴君如虎。
    “诸位爱卿,可有应对良策?”
    司马懿在曹休未战败前,就已前往了义阳,並不在场,曹不隨后將目光看向了曹真。
    自曹真回洛阳后,就被曹不迁为中军將军,加给事中,职统洛阳诸军,能任意出入宫廷,只听曹不號令。
    曹真了解曹不的意图,硬著头皮道:“征东將军虽然大意被擒,但刘封只擒不杀,定是想向陛下索要好处。臣以为,大魏不可无征东將军,陛下应將征东將军赎回。”
    话音一落。
    文武皆静。
    赎回?
    拿什么赎回?
    是拿平春还是拿寿春?
    只是曹真都这样说了,谁还敢质疑和反对?
    心头有不赞成想法的文武,纷纷將目光看向了陈群。
    现如今。
    有资格反驳曹真的,也就尚书令陈群了。
    陈群不由眉。
    反驳曹真就等於反驳曹不,会惹曹不不高兴;可不反驳,又等於是坐视大魏国家利益於不顾。
    思索片刻。
    陈群出言反问曹真:“中军將军以为,陛下应如何赎回征东將军?是割地还是赔款亦或者交换人质?”
    既然不能正面反驳,陈群就选择了將问题踢回给曹真。
    你说要赎回曹休?
    好,我不反对。
    但你得拿出具体的赎回方式,而非来一句“赎回”表个態度就完了。
    曹真本就是迎合曹不的意图才提议赎回曹休,至於是割地、赔款还是交换人质,曹真並未仔细想过。
    从內心上讲,曹真也是不愿意用大魏的人地钱粮去赎人的。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若养成了习惯,今后岂不是刘封擒个大將,就要拿人地钱粮去赎人?
    曹家大將要赎,外姓大將要不要赎?
    若外姓大將不赎,岂不是自离人心?
    昔日夏侯惊被擒,夏侯惊的副將韩浩,直接就连夏侯一起砍,直接嚇得吕布的降將释放夏侯,遂有曹操颁布法令“自今以后有持质者,皆当並击,勿顾质”。
    这法令执行了多年,军中也一向如此。
    然而。
    如今在位的是曹不不是曹操。
    曹不没有曹操的威望,不敢放弃曹休於不顾。
    面对陈群的反问,曹真再次硬著头皮道:“割地肯定是不成的,可用钱粮赎换。”
    只是这话说出来,连曹真自个儿都不信。
    钱粮赎换曹休?
    且不说刘封是否愿意,就算刘封愿意,直接漫天要价,曹不难道还要真的给?
    刘备为什么在关中按兵不动?
    刘封又为什么要忽然跑去打江东?
    不就是钱粮不够无法支撑北伐吗?
    拿钱粮赎回曹休,然后让刘备刘封得了钱粮继续进攻?
    疯了吧!
    而在曹真说出用钱粮赎回曹休后,陈群直接开始“哭穷”:“中军將军,你轻飘飘的一句钱粮赎换,说得轻巧,钱粮又该从何处筹得?
    兵马吃喝要钱粮,军械打造要钱粮,官吏俸禄要钱粮,安抚诸郡要钱粮,賑灾平叛要钱粮,兴修水利要钱粮,处处都要钱粮,哪有钱粮再用来赎人?”
    曹真低头不语。
    我能不知道处处要钱?
    陛下想赎换曹休不好直接开口,只有我来开口,你为难我作甚?
    有本事你为难陛下啊?
    有了陈群开头,眾文武也纷纷反驳曹真,借著反驳曹真的由头,实际上也是在暗里劝諫曹不。
    就在曹不头疼欲裂时,一直沉默的大將军曹仁终於开口了:“陛下,臣以为,曹休违令出兵又拒不还军,以至於兵败被擒,实乃曹休咎由自取。
    曹休已挫国威,岂能再行『赎换”之举?先帝有言,『自今以后有持质者,皆当並击,勿顾质』。
    可令兵在义阳的司马懿,平春的于禁,合肥的满宠,严守城池,提防刘封再引兵来犯,另令贾逵、王凌、邹岐等人,聚兵於寿春,隨时支援两地。
    刘封为人心狠手辣远胜於刘备,虽然联手孙权败了曹休,但臣料刘封必会趁机覆灭孙权,彻底断了孙权反覆之心。
    然而江东之地,也非人人都心服偽汉,若孙权覆灭,江东文武必会在偽汉和大魏之间摇摆不定,此乃良机。
    陛下可再派细作入江东,以高官厚禄拉拢江东不愿依附刘封的文武,再令满宠等人为之策应。
    纵是不能夺取江东之地,也可让刘封陷入江东內乱之中而无法引兵北犯,望陛下深思!”
    曹仁一开口,曹真就识趣的闭了口。
    作为大將军,又是最早跟著曹操起兵创业的曹氏宗族。
    曹仁的话,有足够的权威。
    有些话,曹真不能明说,陈群不能明说,在场文武都不能明说。
    而曹仁,可以明说!
    换而言之:曹仁被擒,非战之罪,根源在於曹不的战略失误,不顾曹仁上书坚持要让曹仁留在襄樊;而曹休被擒,是曹休骄矜自大、抗命不尊,是战之罪,是曹休自己太菜怪不得旁人。
    曹不眉头紧。
    曹仁的话,曹不明白。
    然而明白归明白,曹不又委实不愿放弃曹休。
    “大將军,若无文烈,谁可为朕的征东將军?”曹不问得委婉,实际上是在暗示曹仁,只有曹休当了征东將军才能令曹不心安。
    曹仁近前一步,语气一抬:“满宠,可为征东將军!”
    这话一出,就彻底堵死了曹不想要赎换曹休的路。
    满宠也是久隨曹操的老將了,能力和忠心上都无可挑剔。
    曹仁这话等於在告诉曹不:不是只有曹休有忠心,就別想著赎回曹休了,当务之急也非赎回曹休,而是提防刘封北犯以及破坏刘封执掌江东。
    见状。
    陈群也上前附和:“陛下,臣以为大將军言之有理。可加封满宠为征东將军,节制于禁、贾逵、戴凌等人,以挡刘封。”
    眾文武纷纷上前附和。
    最后连曹真硬著头皮劝諫:“陛下,想要赎换曹休,最好的办法就是生擒刘封魔下大將,以人质换人质。请陛下三思。”
    见文武都不愿意赎回曹休,曹不的心情也变得复杂。
    良久。
    曹不暗暗一嘆,违心而道:“就依眾人所言,传朕詔命,加封满宠为征东將军,假黄鉞,督贾逵、王凌、于禁等部,以挡刘封。切不可骄矜自负,误了国事。”
    顿了顿。
    曹不又道:“再加封镇南將军于禁为前將军,封其子於圭为列侯,以安其心;令右將军徐晃,屯兵鲁阳,以防宛城赵云趁机北犯。”
    于禁现在的处境太尷尬。
    跟文聘守石阳,文聘战死,于禁独活;跟曹休守平春,曹休被擒,于禁独活。
    这要换个脑子不聪明的,都得怀疑于禁真的私通刘封了。
    又联想到先前跟于禁有关的流言,曹不不敢不重视,万一于禁惧罪真的投了刘封,那整个淮南战线又將出现不可挽救的紕漏。
    如今。
    曹不直接加封于禁为前將军,这是告诉于禁:樊城战败的罪,你已经用功劳赎完了。
    而封于禁的儿子於圭为列侯,是在告诉于禁:你儿子,朕养了,你无需有任何顾虑。
    不得不说。
    虽然曹不一开始想赎回曹休,但最终的应对还是很完善的。
    于禁这类人。
    越是怀疑于禁,越会令于禁惧罪。
    越是恩宠于禁,越会让于禁心安。
    现在官也升了,儿子也封侯了,于禁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夏日的炎热,没能阻挡刘备和曹不双方的信使疾驰。
    亦或者说,对信使而言,传信就是比生命更重要的职责,更论夏日的炎热了。
    当曹不的詔命送到平春,于禁那悬著的心也安稳落地了。
    自曹休战败被擒这段时间,关兴没少给于禁送信。
    多的时候,一日七封劝降信,劝于禁“识时务”。
    如此频繁的送信,就连在义阳的司马懿,都在暗中提防于禁。
    而现在。
    曹不的詔命来了。
    不论是加封于禁为前將军,还是封于禁儿子於圭为列侯,都是对于禁的信任和器重!
    “罪臣于禁,叩谢陛下。”
    平春城內,于禁面洛阳而跪泣,
    六年了!
    自樊城被擒,已经六年了。
    这六年里,于禁背负降將罪臣之名,苦苦煎熬。
    由意气风发的左將军被贬为镇南將军,时常受人辱骂猜疑,六年的时间让于禁头髮都白了。
    如今终於拨云见日,迎来了新的希望。
    送走了信使。
    于禁又派人去请司马懿赴宴。
    平春和义阳,互为椅角。
    既然司马懿到了义阳,身为平春守將又是刚迁任的前將军,于禁自然是要跟司马懿达成友好沟通的。
    司马懿是抚军,既是引兵来增援的,又是来监督于禁的。
    在得知于禁被迁为前將军后,司马懿就明白了曹不的用意。
    同样。
    司马懿也庆幸曹不会选择厚待于禁。
    眼下淮南局势紊乱,若于禁再出现变故,將是整个淮南的灾难!
    故而。
    在得到于禁的请帖后,司马懿就带著隨军的长子司马师来到了平春赴宴。
    “前將军苦尽甘来,可喜可贺啊。”
    司马懿见面就夸于禁,更是令司马师奉上贺礼。
    在为人处世上,司马懿是很擅长的。
    这也是为何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能受到眾多公卿大臣联名作保的原因。
    在没有反跡之前,司马懿就如昔日的王莽一般谦恭待人,即便是于禁这样不怎么善与人相处的武將,也能自司马懿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春风。
    “承蒙陛下信任,我才有今日,我已在城內备下酒席,请抚军隨我入城。”于禁也没忘记在司马懿面前表达出对曹不的敬意。
    而在另一边。
    刘备的詔命,也经由信使快马快船的送到了柴桑。
    看得周魴心惊不已。
    去时半个月,来时半个月,意味著刘备在得到刘封的军报后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就下詔了!
    原本周魴还有些担心,刘备会不会因为刘封的功劳太大就有所犹豫,亦或者派人来监督刘封。
    结果。
    別说派人监督了,刘备都没犹豫,甚至连刘封擬送的名单都没有任何的改变。直接就按刘封的要求下詔了。
    更是詔命刘封全权负责江东诸事,有需要就直接找刘禪协调,不用再派人入长安请命。
    换而言之:刘备只看结果,过程刘封自己看著办。
    见刘封如此受刘备信任和器重,周魴的底气也更大了:只要我诚心追隨燕王殿下,吴郡周氏必將崛起。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3416/608945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