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其他小说 > 三国:我刘封不想作死 > 第232章 暂罢刀兵,刘封的联姻计划(求票)

第232章 暂罢刀兵,刘封的联姻计划(求票)

推荐阅读:仙人就该是这样阵问长生万灵仙族两界:别叫我邪魔!我的模拟长生路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泼刀行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山海提灯

    第225章 暂罢刀兵,刘封的联姻计划(求票)
    章武六年,(226年),夏六月。
    由於战事旷久兼之天气炎热,军中將士多有患病者。
    不忍將土受难的刘禪,决定引兵退回宛城。
    此时。
    刘封开闢第二战场牵制曹魏军力並伺机夺取寿春的战略目標已经达成。
    考虑到再攻鲁阳利益不大,刘封也认同了刘禪的决定,撤军消化战果。
    西起宛城,东经大別山义阳三关,再入淮河至寿春,除了最东部的广陵郡尚在曹魏手中,江淮之地基本都入了大汉的掌控。
    原本刘封擬定的“襄阳、江陵、武昌”三位一体的攻防体系,也向北推进到了以“宛城、义阳、寿春”的山河曲线攻防体系。
    以往的战事包括奇袭长安抢占雍凉之地,都只是在为大汉抢占生存的机会。
    而如今。
    大汉的选择已经不再局限於攻取洛阳了。
    心情好,走宛城和长安出兵以向洛阳,跟曹不来个正面对决。
    心情不好,走寿春出兵,先效仿昔日的袁术拿下曹魏势力部署偏弱的徐州,
    然后北向青州,借著水军的优势沿近海岸线直接入幽州和辽东,由外到內,逐步蚕食,让曹不疲於应对。
    换而言之:
    今后的战事,才称得上真正的伐魏兴汉,攻守易形。
    七月,孟秋。
    刘封和刘禪一併返回了江陵城。
    如“大汉太子刘禪携手燕王刘封,定计逛骗曹不曹父子,打出了夺平春斩于禁、夺寿春斩满宠的惊人战果”这样的消息,不仅仅在鲁阳流传,也在江陵流传。
    原本流言四起的江陵城,也在这则消息出现后,变得如冰封一般的凝滯。
    妄想推波助澜的让刘封和刘禪相爭並从其中获取利益的官吏,一个个都变得惶恐。
    叫囂了几个月。
    最后发现刘封和刘禪亲密无间,竟联手將敌我眾人都给逛了?
    刘封功高盖主?
    可刘禪这次才是首功!
    刘封故意让的首功?
    那不更加证明刘封知进退,对刘禪没有威胁吗?
    叫囂的都成小丑了!
    江陵城。
    后宫大殿。
    刘禪跪在吴皇后面前,俯首请罪。
    对於那群叫囂著推波助澜要离间刘封和刘禪关係的官吏们,刘禪不会有愧疚只会有暗爽。
    没直接问罪都是刘禪仁义了。
    然而。
    对於一向慈爱仁厚的吴皇后,刘禪是有愧疚的。
    刘禪生母早逝,自入西川后就一直养在吴皇后名下。
    吴皇后又无子,待刘禪更是如亲子,一应起居照料皆无差池。
    当初两兄弟假装不和,就是从吴皇后宴请两兄弟开始的。
    对此,吴皇后深感愧疚,认为没有那场晚宴就不会有两兄弟不和。
    虽然刘封担心让吴皇后忧虑生疾提前告知了吴皇后详情,但刘禪彼时已经去了鲁阳。
    若说吴皇后心中没气,那是不可能的。
    吴皇后也是人,是人就有常情。
    往重了说:刘禪这是不信任吴皇后,故而才联手刘封演戏逛吴皇后。
    只是看著跪在面前请罪的刘禪,吴皇后內心又生了几分不忍。
    良久。
    吴皇后长嘆一声,起身扶起刘禪:“太子又不是因为私事而故意欺骗本宫,
    既是为了国家大事,本宫受些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只是今后,太子不可再如此让本宫担忧了。”
    刘禪暗暗鬆了一口气,承诺道:“母后放心,儿臣今后定不会再故意欺瞒。
    ,”
    看著褪去了稚嫩之色多了稳重和沧桑的刘禪,吴皇后又有些心疼:“离了几个月,太子受苦了。”
    刘禪轻嘆:“比起前方將士的辛苦,儿臣这点苦算不得什么。母后,儿臣有个不情之请,想与母后商议。”
    吴皇后问道:“太子若有难事,直说便是。”
    刘禪凝声请道:“征战累年,將士颇为辛苦;如今父皇不在江陵,儿臣有意慰问將士家眷。考虑到將士家眷中多有女眷,故而儿臣恳请母后一併前往。”
    吴皇后眼中闪过几分惊讶,道:“可陛下早有严令,后宫不得干政。本宫前往,恐有不妥。”
    刘禪轻轻摇头:“非也。母后只是协助儿臣慰问將士家卷,而非私下单独慰问,並不算干政,太子妃也会与母后同行。”
    吴皇后更惊:“太子,这是谁的主意?”
    刘禪也不隱瞒,道:“是兄长的主意。兄长说,要立军中威望,並不一定非得亲自引兵上阵,善待將士家眷而让將士心存感激无后顾之忧,比起亲自引兵上阵更能令將土心服。
    兄长又言,中原虽然多有猛將悍卒,但因为曹不父子苛刻將士家眷,更有奸人在后方婚配生人妇,故而中原的猛將悍卒常有离心者。
    倘若儿臣带著太子妃和母后时常慰问將士家眷,不仅可以让大汉的將士能奋勇杀敌,又可以让中原的猛將悍卒慕名来投。”
    吴皇后听得更心惊。
    犹豫片刻后,吴皇后又问:“燕王如此提议,岂不是將刀鞘送到了太子手中,今后生杀予取皆得受太子制衡。
    虽然这般问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本宫不太能明白燕王此举之意。”
    刘禪如实道:“儿臣也这般问过。兄长说,没有军威的皇帝是无法管理国家的,兄长虽然无心与儿臣爭夺皇位,但並不能保证子嗣就一定不会眷恋皇位。
    假使燕王府的军威一代代都胜过皇帝的军威,而皇帝又不能制衡,必会有燕王之乱的祸事出现。”
    吴皇后忍不住又问:“假如太子的子嗣容不下燕王或者听信大臣的谗言要祸害燕王,又该如何?”
    刘禪的语气又多了几分钦佩:“兄长说。倘若儿臣的子嗣太愚蠢又只想著赶尽杀绝,那就是儿臣之过,儿臣会尽力教导诸子,避免这种事出现。”
    看著思路清晰的刘禪,吴皇后的眼中也流露出了欣慰,一种子嗣成才的欣慰燕王府內。
    给刘封当替身的寇安国则在详细的向刘封匯报江陵诸事。
    只是在提到某些人时,寇安国的语气颇为不忿:“殿下在外征战,这群刁官却总想著要用恶言来加害殿下,是可忍敦不可忍。不如除之以绝后患。”
    “一群只会动嘴皮子的腐儒罢了,不必理会,今后也还有用得著他们的时候。”刘封並没有因为这群人的恶言就动怒。
    水至清则无鱼。
    若不是这群人的存在,刘封也没机会將水搅浑而瞒过曹不君臣。
    处於刘封这个位置,必然会面对诸多立场不同的人。
    杀是杀不尽的。
    若遇到麻烦只会用杀来处理,那刘封也坐不稳这个位置。
    就如昔日官渡之战后,曹操焚烧了通敌的文武名册一般,处理方式未必非得极端。
    考虑片刻后。
    刘封给寇安国下达了命令:“你去准备些厚礼,以燕王府的名义给这群人送礼,再替孤带句话:合则两利,斗则俱损,中原地广物博,西域商贾云集,海外更有仙岛奇珍无数,何必同室操戈来爭这一亩三分地的蝇头小利。”
    寇安国听得心惊:“殿下如此谦逊,是否太抬举他们了?”
    说这话的时候,寇安国是有不服气的,
    一群只会摇唇弄舌的腐儒,有什么资格去质疑燕王兼大將军且战功彪炳的刘封?
    不来燕王府送礼赔罪就算了,竟然还要燕王府主动去送礼?
    凭什么?
    凭这群人长了一副好面孔?
    刘封轻笑:“你见过那个成年人会跟一群小孩子动真格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孤所见天下之大,远非凡俗之人所见所知;孤要定的天下,也远非一个中原。
    有那精力去跟一群腐儒斗智斗勇,孤不如想想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內扫平中原。”
    网络时代曾有句流传很广的话:最恨秦始皇不知道世界地图,倘若世界早个两千年统一文字,就不用去浪费精力学一个几乎用不到的英语了。
    什么学了英语才能研究文献都是屁话,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国外的月亮不会更圆,只会更暗。
    虽说高估了秦始皇的能力以及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但秦始皇的志向是没有被高估的。
    刘封最大的私心不是去爭皇位,而是希望全世界都被汉化。
    没有朝代是能万世长存的,基本上几百年就一个轮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可汉文化却能流传数千年而经久不衰,就算忽必烈来了,都得被汉化成刘必烈。
    当全世界都被汉化了,是不是刘氏一脉当皇帝也就不重用了。
    世界需要汉化,社会需要大同。
    这是刘封在当了上位者后,最大的心愿。
    以前没有,是因为地位低微实力弱小,自然优先想的是怎么处事保命。
    先修身后齐家,当修身齐家的小心愿已经达成了,自然而然就该去追求治国平天下的大心愿了。
    又有哪个上位者能拒绝青史留名万古流芳?
    让寇安国自去安排后,刘封文回到了內院。
    常年在外征战,刘封也极少与妻儿相处。
    以至於到现在,除了长子刘林外,刘封都没第二个子女。
    有时候刘封都在怀疑,是不是加入了刘备阵营就自动变成事业狂,要不然为何刘备阵营普遍都是子嗣少呢?
    或许也有跟刘封没有如曹操父子一般大肆抢人妻的原因在。
    这个时代。
    人妻其实还有个很重要的特性:会生养。
    只不过。
    刘封不屑如此。
    生儿育女,全凭玄学。
    时候到了,自然就会有子女出现。
    刘封的长子刘林虽然被封为吴侯,但如今才十岁,刘封也没现在就让刘林去吴郡的打算。
    身为刘封的长子兼未来的燕王府继承人,刘林是註定要承担继任燕王的重任的。
    故而。
    刘封对刘林的培养也是格外上心。
    不论是习文还是练武,刘林都得比普通家庭的少年更努力。
    快乐教育?
    不存在的。
    似刘封这样的身份,敢对子女快乐教育就等於自断臂膀任人宰割。
    別说刘封了,就算是普通家庭也是不能快乐教育的。
    快乐教育只適合无法进步且有父母托底不用卷的家庭。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要么不生,要么生了就得教育,放任自流就如那句至理名言:惯子如杀子。
    是龙还是虫,一个良好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就比如现在。
    炎炎烈日下。
    刘林还在院中扎著马步。
    豆大的汗水自额头流下,看得孙琰一阵心忧。
    若不是刘封定的规矩不能破,孙琰真想將刘林唤回屋中纳凉。
    看到刘封返回。
    孙琰凑近挽住刘封,低声恳请,希望刘封对刘林不要太苛求。
    “冬练三伏,夏练三九。燕王府的长子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若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当燕王府的长子是会短命的。夫人莫不是想今后白髮人送黑髮人?”
    刘封婉言拒绝了孙琰的提议。
    强如诸葛亮的体魄,史载都积劳成疾而早逝。
    似曹操,也只活了六十余岁。
    司马懿够长寿吧?
    同马懿的兄弟够长寿吧?
    结果司马懿的子孙都不长寿。
    天命报应之说刘封是不信的,若真有报应,这世界就只剩下道德圣人了。
    不外乎。
    掌权者太耗费心力而体魄又不足以支撑心力的算计。
    故而又有傻人有傻福的说法,因为不用耗费心力所以活得久。
    再看如今的黄忠。
    不仅体魄好,还不耗费心力,七十好几了还活蹦乱跳的,能吃能喝又能打。
    虽说钟七十好几还生了个钟会,按理说黄忠也能,但黄忠一来是觉得这年龄了去娶个小姑娘心中膈应,二来是觉得这年龄生个儿子估计也没心力去教养。
    念头通达后,黄忠也懒得去管娶妻生子的事了。
    南阳黄氏又不是没人。
    黄忠真想要子嗣继承家业,就算过继一个族人当儿子都是一句话的事。
    给大汉的卫將军当嗣子,这得一堆人抢著来当!
    见孙琰面有委屈,刘封又高声向刘林呼问:“吾儿,烈日当空,可还能坚持?”
    听到刘封的呼问,刘林精神大振。
    儘管酷热难耐,刘林也是高声回应:“回父王,孩儿尚能坚持!”
    “声如洪钟,夫人可放心了?”刘封笑著回应孙琰。
    孙琰嘟著嘴,哼了哼:“林儿平日里就对刘郎崇拜得紧,一心想在刘郎面前表现出男子气概。方才听到刘郎的呼问,必然心气澎湃,就算精疲力尽了,必然也会假装掩饰。”
    刘封脸上的笑意更浓:“既然吾儿有此想法,那就更不能打击吾儿的男子气概了。
    夫人莫要担忧,男子与女子不同,女子偏於感性,故而教育时更需要体贴响护;男儿偏理性,有自己的想法,故而教育时更需要引导和鼓励。”
    孙琰又看了一眼精神变得亢奋的刘林,暗暗嘆了口气。
    虽然很担忧刘林被烈日晒出病来,但刘封说得也很有道理。
    刘林有自己的想法,管太多了不仅容易养坏刘林的男儿气概还容易让刘林產生不耐烦。
    反倒是刘封的引导和鼓励,更能让刘林有积极性。
    主动去习文练武和被动去习文练武,这效果差別是很大的。
    正聊间。
    孙成自外而入,刚开口喊了一声“姊夫”,又见孙谈也在,顿时又闭上了嘴,一边向孙琰行礼又一边向刘封打著眼神。
    孙琰不由有些气恼:“怎么?你阿姊我还成外人了?”
    孙成没有喊“殿下”这样的正式称呼而是直接喊“姊夫”这样的私下称呼,
    摆明了就是私事来寻刘封。
    结果这私事,却还故意要瞒著孙琰。
    孙成连忙赔罪:“阿姊误会了,愚弟只是想请姊夫帮个忙,怎会將阿姊当外人?”
    孙琰盯著孙成,一副“你继续编”的模样。
    “直接说,要孤帮什么忙?”刘封没有支开孙琰,直言问道。
    孙成支支吾吾的,最后在孙琰那要挽袖子的动作开始时终於坦白了实话:“姊夫,愚弟的面具,被人摘下来了。”
    嗯?
    刘封和孙琰皆是一愣。
    由於孙成长得儒雅俊秀且女人缘太强,再加上刘封小舅子的身份,想嫁女儿给孙成的官宦名仕颇多。
    刘封又曾给孙成出了个主意,让孙成戴面具出门,结果传出了“谁能让孙成摘下面具,孙成就能为谁倾心”的流言。
    本来这只是个街头巷尾传出的趣闻。
    刘封和孙琰也只是当趣闻来听,偶尔打趣下孙成,孙成也从不承认说过这话。
    结果今日。
    孙成又来了句“面具被人摘下来了”
    这明摆著:孙成这是遇上意中人了。
    “是谁家女子,竟让江陵成的玉面寒枪俏孙成也倾心了?”刘封不由打趣。
    孙成脸瞬间赤红,也不知道是羞的还是热的,急忙辩解:“不,不,不是。
    1
    “嗯?不是女子?难道是男儿?”刘封讶然。
    孙谈小手捂著嘴,惊的看向孙成,土人中好男风的不少,虽然为人不齿但也是事实存在。
    隨后。
    孙谈的语气一冷,有些恨铁不成钢:“孙成,你说什么胡话!你对得起阿父在天之灵吗?孙家就你一个男儿,你竟然好男风?『
    孙成被孙琰一呵斥,顿时愣住,隨即反应过来,连忙辩解:“错了!错了!
    我不好男风,姊夫,你別乱说啊,都让阿姊误会了,是法令君的女儿,小名玲瓏。”
    孙琰这才反应过来,小脸一红:“刘郎,既然是与法令君有关,我就不掺和了,你们先谈,我去准备些酒菜。”
    以孙琰往日的持重其实是不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的,只是今日在教育刘林的事上跟刘封有了爭执,又误听了刘封的打趣心急之下才误会了孙成。
    待得孙琰离开,刘封不由扶额:“你难道不知道,孤与法令君不和?”
    孙成嘿嘿一笑:“所以才来找秭夫商议啊,我跟法令君的女儿是两情相悦。
    ”
    “这事孤帮不了你。”刘封直言拒绝,见孙成面色一苦,刘封又道:“孤虽然帮不了你,但你可以去找太子。太子要撮合此事,易如反掌。”
    孙成面色復喜:“当真?太子真能撮合?”
    刘封嘴角一勾:“太子如今正是军威浩荡之时,主持个婚事难道还会有难处?
    孙从事自徐州时就跟著父皇了,兼之孙从事乃康成公门人,孙从事的儿子娶法令君的女儿,这是门当户对,再有太子主持,谁敢说半个不字?
    再替孤给太子梢句话:古有廉颇藺相如將相和,如今燕王与尚书令不和,有损国之威严,太子应效仿前人故旧,为燕王与尚书令解斗。
    正好:私事公事一併解决了。”
    孙成大喜:“我就知道姊夫肯定有办法,我这就去寻太子。”
    看著离去的孙成,刘封又想到了刘爽和刘瓚。
    要维繫一个政权,光有热血是不够的,还得有错综复杂的关係网。
    皇权如此。
    世家亦如此。
    为何寒门子即便立了大功也难以形成豪门家族?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寒门子族人太少了,无法通过联姻来构建关係网。
    不论是哪个乱世,门当户对且错综复杂的姻亲关係依旧是庇护家族的良策。
    虽说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很感人,但从理性角度来讲:覆巢之下无完卵,
    在乱世之中,若是家族都不存在了,所谓的自由恋爱结果也只会是男的蒸女的煮。
    刘封同样需要通过联姻来构建关係网。
    正巧。
    孙成意外的跟法正的女儿看对眼了,若不撮合两人,刘封都对不起这送上门的馅饼。
    以法正的年龄,只要不染上恶疾,不遇上重大打击,这个尚书令至少还能再当十年。
    而这十年內,刘封必然还会再次起兵北伐。
    为了针对刘封,必然还会有流言出现。
    刘封不希望下一次流言出现时,法正也作壁上观。
    法正虽然是个人才也有忠心,但法正忠的是刘备是刘禪不是刘封,只有將利益绑定,法正才不会在今后流言再起时作壁上观。
    与刘禪假装不和的计策,用一次就够了,再用就老了。
    接下来。
    刘封更倾向於將阵营內的力量都拧成一股绳,以求在最短时间內平定中原。
    臂如桓温北伐,明明军事上已经成功了,却因为政治上的肘而让北伐夺取的城池得而復失。
    在正式北伐中原前,刘封得將这些问题一一规避。
    刘封也快四十了。
    如不能在有生之年內北定中原,未来之事也就难料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3416/6089467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