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加一把火
推荐阅读:鬼童禁忌、网游天下之英雄无敌、十方天帝、校园美人志、唯有卿卿入我心、问晓天明、偏执权臣的乖白甜、真千金拖家带口回来的、错拿了万人迷剧本的咸鱼、这后宫有毒、
第534章 加一把火
据说当天的大老美的航母打击群退后五百公里,朝著菲猴子家驶去,根据其官方说法,是回菲猴子家补给,但是全世界都知道,它刚出港还不到一个月。
隨著更多的细节被披露出来,咱们这艘军舰叫无支祁级,这和以前的命名方式大有不同,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军民两用试点公司,帝俊公司设计、江南製造造船厂製造的。
广大军迷们终於知道,原来咱们国內有一家民营公司可以进行军工生產,以前制裁的新闻毕竟没有泛起水。
nato组织相关的专家还研究了这个命名方式。为什么和以前的不同,后来知道无支祁是传说当中的水猴子,曾经在淮水一带翻云覆雨。
於是nato组织顺势就给这艘舰命名为水魔王级,根据他们的命名规则,名字越凶悍,代表著武器越先进,那么命名为水魔王级,就说明了他们確实对这艘军舰比较忌惮。
广大的军迷喜大普奔,咱们的主力战舰终於有过万吨的,这绝对是值得庆祝的一天。
对於咱们的国家来说,无支祁正式踏上征程,但是对於刘华和帝俊公司来说,这件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他们也要踏上新的征程。
星斗航天研究火箭发动机不是很顺利,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是一帮刚出学校没有多久的半大孩子。
他们有激情、有理想、有能知识、有抱负,唯独就是即战力稍微差了一点,所以需要有个人带一带。
刘华忙完了手头的所有工作以后,准备去充当这个领头人,带著这帮半大的孩子工作一段时间,把他们带上正轨了,那以后的工作就会顺畅很多。
这群单纯而又清澈的孩子们,跟刘华工作了以后,才知道什么叫做实力,以前上学的时候,他认为那些教授是非常有实力的。
因为不管他们有什么难题,总能在教授那边寻找到答案。
但是他们没有想过,他们那时候的难题基本都是书本上的难题,现在工作以后碰到的难题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即使他们回去打电话问教授,教授也不可能立即给他们答案,甚至有可能都不会给他们答案,因为有些问题涉及到保密。
现在刘华来到实验室,带领著他们做实验,他们终於知道信手拈来这个词是怎么说的。
每一天做实验之前,刘华会给他们上一个小时的课,下班之前,刘华又会给他们半个小时来答疑解惑。
每天就得一个半小时,他们感觉学习到的知识,比以往过去四五年都要多,他们在研究过程当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好像就没有能难得住刘华的。
“两百吨推力,老师,咱们就得搞一个全新的重型火箭吧?”
刘华摇摇头:“我从来也没有想搞重型运载火箭。或者更明確的说,我从来就没想搞火箭,哪怕是可回收的,火箭限制很大。”
“不搞火箭,您搞这个火箭发动机干嘛?”
“年纪轻轻的,怎么一点想像力都没有?”刘华嫌弃的说:“就不能搞一个更有想像力的东西,比如说宇宙飞船还不是那种绑在火箭上发射的宇宙飞船,跟飞机一样,隨时隨地可以起飞,隨时隨地可以通过卡门线的宇宙飞船。”
另一个学生玩笑的说:“老师,我看人家科幻电影里面那个宇宙飞船的喷口都是蓝色的等离子火焰,咱们这个发动机装上去,到时候可是火红的火焰。。”
“废话。”刘华没好气的说:“现在的电离子推进技术也就那样,在大气层內部连张纸都推不起来,但凡他的推力能达到摩托机发动机功率,人类早开始星际殖民了。”
一群人嘻嘻哈哈的在实验室里面,一边做实验一边开玩笑,刘华的梦想无疑给了他们更大的动力。
这是一艘史无前例的宇宙飞船,无论是前大毛熊还是大老美,他们都有宇宙飞船,不过在大气层內都需要另外的动力,比如火箭,或者说大型运输机。
这要是真让他们设计成功了,那绝对能了彪炳青史,未来地球航天史和咱们中华家的航天史,都將有他们的名字,並且是最醒目的那一行。
“老师,大气层內使用火箭发动机的话。我要不要考虑到火箭发动机会因为过多重复使用,而导致喷口损坏之类的故障。”
刘华点点头:“那是肯定的呀。现在我们还是在使用化学涂层,使要全新的高热材料,其实最理想的我觉得应该是使用磁约束,比如核聚变发电的那种托卡马克装置。”
果然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工作进度就是不一样,两百吨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研究工作已经渐渐的走上了正轨。
当刘华宣布他將暂时告別星斗实验室的时候,这些科研人员那叫一个不舍呀。
刘华教给他们知识,帮他们理顺了科研的顺序,剩下的就要靠他们自己了,刘华带著他们做研究,就像热刀切黄油一般的顺滑。
“行了,你们不要依依不捨的,我是老板,偶尔还会来实验室视察的,到时候把难题准备好了我来给你们解答,但是千万別过分依赖我,要养成独立研究的习惯。”
这些半大的孩子,就是刘华洒下的火种,刘华马上也要六十岁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他只是寄希望於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让更多的种家的科研人员成才。
离开星斗实验室那边,那边太一新材料也传来了喜讯,他们成立的碳纳米管研究团队终於能够在实验室里面小规模量產碳纳米管了。
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產,刘华迷迷糊糊的记得,上一辈子咱们国家对碳纳米管的研究基本上和世界的进度持平。
从九十年代开始,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在一零年以后才成功实现小规模量產。
刘华决定给他加一把火,提前十年实现我们国家碳纳米管的量產。
第二天,刘华的秘书就给实验室送去了几块u盘,这是刘华昨天晚上刚刚兑换的技术路线。
(本章完)
据说当天的大老美的航母打击群退后五百公里,朝著菲猴子家驶去,根据其官方说法,是回菲猴子家补给,但是全世界都知道,它刚出港还不到一个月。
隨著更多的细节被披露出来,咱们这艘军舰叫无支祁级,这和以前的命名方式大有不同,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军民两用试点公司,帝俊公司设计、江南製造造船厂製造的。
广大军迷们终於知道,原来咱们国內有一家民营公司可以进行军工生產,以前制裁的新闻毕竟没有泛起水。
nato组织相关的专家还研究了这个命名方式。为什么和以前的不同,后来知道无支祁是传说当中的水猴子,曾经在淮水一带翻云覆雨。
於是nato组织顺势就给这艘舰命名为水魔王级,根据他们的命名规则,名字越凶悍,代表著武器越先进,那么命名为水魔王级,就说明了他们確实对这艘军舰比较忌惮。
广大的军迷喜大普奔,咱们的主力战舰终於有过万吨的,这绝对是值得庆祝的一天。
对於咱们的国家来说,无支祁正式踏上征程,但是对於刘华和帝俊公司来说,这件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他们也要踏上新的征程。
星斗航天研究火箭发动机不是很顺利,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是一帮刚出学校没有多久的半大孩子。
他们有激情、有理想、有能知识、有抱负,唯独就是即战力稍微差了一点,所以需要有个人带一带。
刘华忙完了手头的所有工作以后,准备去充当这个领头人,带著这帮半大的孩子工作一段时间,把他们带上正轨了,那以后的工作就会顺畅很多。
这群单纯而又清澈的孩子们,跟刘华工作了以后,才知道什么叫做实力,以前上学的时候,他认为那些教授是非常有实力的。
因为不管他们有什么难题,总能在教授那边寻找到答案。
但是他们没有想过,他们那时候的难题基本都是书本上的难题,现在工作以后碰到的难题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即使他们回去打电话问教授,教授也不可能立即给他们答案,甚至有可能都不会给他们答案,因为有些问题涉及到保密。
现在刘华来到实验室,带领著他们做实验,他们终於知道信手拈来这个词是怎么说的。
每一天做实验之前,刘华会给他们上一个小时的课,下班之前,刘华又会给他们半个小时来答疑解惑。
每天就得一个半小时,他们感觉学习到的知识,比以往过去四五年都要多,他们在研究过程当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好像就没有能难得住刘华的。
“两百吨推力,老师,咱们就得搞一个全新的重型火箭吧?”
刘华摇摇头:“我从来也没有想搞重型运载火箭。或者更明確的说,我从来就没想搞火箭,哪怕是可回收的,火箭限制很大。”
“不搞火箭,您搞这个火箭发动机干嘛?”
“年纪轻轻的,怎么一点想像力都没有?”刘华嫌弃的说:“就不能搞一个更有想像力的东西,比如说宇宙飞船还不是那种绑在火箭上发射的宇宙飞船,跟飞机一样,隨时隨地可以起飞,隨时隨地可以通过卡门线的宇宙飞船。”
另一个学生玩笑的说:“老师,我看人家科幻电影里面那个宇宙飞船的喷口都是蓝色的等离子火焰,咱们这个发动机装上去,到时候可是火红的火焰。。”
“废话。”刘华没好气的说:“现在的电离子推进技术也就那样,在大气层內部连张纸都推不起来,但凡他的推力能达到摩托机发动机功率,人类早开始星际殖民了。”
一群人嘻嘻哈哈的在实验室里面,一边做实验一边开玩笑,刘华的梦想无疑给了他们更大的动力。
这是一艘史无前例的宇宙飞船,无论是前大毛熊还是大老美,他们都有宇宙飞船,不过在大气层內都需要另外的动力,比如火箭,或者说大型运输机。
这要是真让他们设计成功了,那绝对能了彪炳青史,未来地球航天史和咱们中华家的航天史,都將有他们的名字,並且是最醒目的那一行。
“老师,大气层內使用火箭发动机的话。我要不要考虑到火箭发动机会因为过多重复使用,而导致喷口损坏之类的故障。”
刘华点点头:“那是肯定的呀。现在我们还是在使用化学涂层,使要全新的高热材料,其实最理想的我觉得应该是使用磁约束,比如核聚变发电的那种托卡马克装置。”
果然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工作进度就是不一样,两百吨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研究工作已经渐渐的走上了正轨。
当刘华宣布他將暂时告別星斗实验室的时候,这些科研人员那叫一个不舍呀。
刘华教给他们知识,帮他们理顺了科研的顺序,剩下的就要靠他们自己了,刘华带著他们做研究,就像热刀切黄油一般的顺滑。
“行了,你们不要依依不捨的,我是老板,偶尔还会来实验室视察的,到时候把难题准备好了我来给你们解答,但是千万別过分依赖我,要养成独立研究的习惯。”
这些半大的孩子,就是刘华洒下的火种,刘华马上也要六十岁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他只是寄希望於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让更多的种家的科研人员成才。
离开星斗实验室那边,那边太一新材料也传来了喜讯,他们成立的碳纳米管研究团队终於能够在实验室里面小规模量產碳纳米管了。
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產,刘华迷迷糊糊的记得,上一辈子咱们国家对碳纳米管的研究基本上和世界的进度持平。
从九十年代开始,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在一零年以后才成功实现小规模量產。
刘华决定给他加一把火,提前十年实现我们国家碳纳米管的量產。
第二天,刘华的秘书就给实验室送去了几块u盘,这是刘华昨天晚上刚刚兑换的技术路线。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3445/611899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