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虎贲郎 > 第476章 最后机会

第476章 最后机会

推荐阅读:桃运通天被师弟炼成傀儡后我无敌了篮坛活菩萨混子的挽歌我的绝美总裁老婆网游之三国狂想渺月何时掇(大学校园)问道红尘丹朱黄金遁

    第476章 最后机会
    稍后,绛邑城中。
    赵基没有直接入城,而是登城远眺。
    绛邑西郊河口夹角内的大片军田都已完成了秋收,官佃也采收了田稿,如今正散养着许多羊群。
    牛马在秋冬之际多是圈养,它们体型太大,外出觅食很难维持自身消耗。
    所以圈养起来,给它们喂食晒干的刍稿;这样牛粪、马粪也容易收集,晾干后可以取代刍稿草束,成为燃料替代品。
    烧完的灰烬,也是可以做肥料的。
    绛邑令不是别人,是去年河东郡的孝子胡班。
    胡班不是虎贲序列,本身是县吏,临时应急担任过几天闻喜县令。
    举孝廉后,历经公府考核,转任右署为郎中,旋即被赵基转迁雒都的黄门郎,又外放绛令。
    同期举为廉吏的是卫觊,也是历经公府考核,转任左署为中郎,又迁为尚书郎,被赵基征为参谋军事。
    临近十一月,又是一年上计的时间。
    虽说各郡计吏去大司农衙署只是走流程,但每年的孝廉人选也会一同上报,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考核、落实,明年一月时入职三署。
    孝廉名额是各郡上报,赵基、赵彦把关。
    赵彦负责的是司州各郡,赵基这个并州牧负责并州各郡,他也都督凉州军政事务,凉州各郡的孝廉人选也要经过他的筛选。
    至于公府考核,有司徒赵温在,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孝子,也是比较容易过关的。
    孝廉选的是品性,廉吏本身掌握行政技能,考核难度自然高,通过后往往以三署中郎、郎中起家;孝子的话,你就不能指望他有太高的文化素养,所以通过考核后只能从低级的郎官做起。
    甚至一些孝子的考核,完全是口头问答,能正确回答就能通过。
    赵基行走于城头,就见汾水南岸、浍水两岸是各种临时营区,是逐步进行整编,等待分配的俘虏人口,也有迁徙人口。
    例如陈国的人口,被孙策强掳,赵基以拯救者的身份接管他们,带他们来河东、太原安置。
    其中陈王旧部愿意效力,也会编为县兵、郡兵,连着家属一起安置,作为虎步军后备兵员。
    若是不愿意,就进行编户,以后依旧有优先应征的资格。
    而普通陈国百姓,则是编为官佃,进行打散安置。
    陈国民众大致上就这三种差异,而其他俘虏大致上就两个等级。其中大多数都是贬为官奴,只有燕县出逃的军士家庭可以进行编户,也是打散安置。
    至于直接入选县兵、郡兵,这些曹操旧部没这个机遇。
    这一压,最少压了部分寒门、武人两年时间。
    赵基观望片刻,才走下城楼,来到城中军营赴宴。
    街道之上,这里的虎步军沿着街道两侧站岗,至于城中屋舍、屋顶已经不需要清查。
    城中各家早已搜查过弓弩,赵基也不会禁绝民间弓弩,禁的是民间流通的角弩,也就是大黄弩这种大杀器。
    强弩、重弩这类军用弩,其实也没有禁止;甚至去年就放开了军户的盔甲限制,准许军户家庭保存盾牌、两裆铠这类轻便铠甲,头盔也不限制。
    限制的是重装铠甲,全覆式头盔,以及战阵长矛。
    等肩高、略高一些的矛戟,也不受禁绝。
    但城邑中禁绝弓弩,也禁轻便铠甲、矛戟之类;但城邑附近的军户屯所、乡邑则不受此类限制。
    城中吏民、士人,只能携带刀剑之类的短兵。
    城中能进行全面武装的,只能是县兵,虎步驻军。
    甚至郡兵,也被重新定义为本郡缉盗巡查力量,平日城外驻屯,以清剿盗匪,配合关津、亭障等治安力量进行道路巡查、山野剿匪。
    没有州府或更高一级的命令,郡兵不得入城。
    这样一来,郡守更类似一个监察、财政度支统筹单位,无法通过武力干扰各县。
    同时也将郡兵的指挥权,从郡守手里剥夺,统御郡兵的郡尉、都尉半直属于幕府。
    以后朝廷就是通过拉拢郡守、委派郡守,也拉不走郡兵。
    郡兵不参与,各县内部又有军户屯所,彼此相互制衡,谁肯主动入局响应郡守?
    赵基的规划下,郡兵与县兵是并行的两条线,不存在谁比谁高级。
    郡兵、县兵的出路就是选入虎步军,积功升为军吏,走上仕途;而不是县兵升郡兵,郡兵入选虎贲。
    不管郡兵还是县兵,不具备自身提拔、壮大军吏团队的可能性。
    军吏的选拔、晋升,只能出自大司马幕府。
    制度是这样规划的,落实需要时间,也需要各方面逐步适应。
    绛邑能算是模范县邑,因此赵基行走在街道上,自我感觉十分的安全。
    城中军营,去岁辕门射饼之所在。
    刘去卑在此等候,望着裴秀、贾逵一左一右跟随而来的赵基,看着三人相互交谈、谈笑风生的爽朗模样,刘去卑心中大定,感觉自己应该可以吃上讨伐卢水胡、北地胡战争的红利。
    他真不缺那点奴隶和兽群,缺的是军功,缺的是大司马幕府公认的地位。
    “小王拜见大司马!未能远迎,还望恕罪。”
    刘去卑快步上前二十几步,对着赵基俯首长拜。
    赵基也快步上前搀扶而起,仔细打量刘去卑的容颜:“右贤王远来是客,我是地主,哪有宾客倒迎主家的道理?半岁未见,贤王更是壮硕了啊。”
    “得赖大司马威德,小王所部得以安身立命,部众耕牧不歇,反倒是小王无所事事,以至于身形臃肿,不复矫健。还望大司马给个为国效力的机会,好让小王消去这一身赘肉。”
    去卑拱手再拜,说话之间还去看贾逵。
    贾逵上前一步就劝说赵基:“大司马,右贤王常恨不能随大司马左右诛讨国贼。今右部趋于安宁,仆以为若讨北地、卢水诸胡,右部与之比邻,实乃臂助,不可闲置。”
    赵基点着头,就对刘去卑拱手:“贤王部众即已安定,那我举兵向西之际,贤王可为我之别军。”
    “愿为大司马效力!”
    刘去卑声音洪亮,目光掠过赵基身后密密麻麻军吏、校尉,继续说:“能与大司马并肩作战,实乃小王的幸事!”
    冬季肯定要用兵,黄河西岸的上郡、北地郡、安定郡必须彻底拿下来。
    只有歼灭、征服这些地方混居的杂胡,才能吸纳大约二十万左右的奴隶。
    这是一批比现有官奴还要低的奴隶,有这些垫底的奴隶,其他官奴、官佃也就好受多了。
    军事征服获取的奴隶,才是帝国齿轮运转的最好润滑剂。
    而缴获的兽群,能满足明年春耕时的畜力需求,使得明年农耕收益有个大致的保障。
    最关键的是,参与战争的人员,又能找个地方吃饭。
    不想饿肚子就得拼命,收复失地获取的荣誉、功勋固然重要,可这些东西不能吃。
    人不吃饭就得饿死,赵基宁愿三五千人战死,也不想更多的人饿死。
    至于北地、卢水诸胡的态度……这并不重要。
    种群融合是趋势,自己这里还比较文明,大家最终都能有饭吃。
    若放任不管,种群对立越来越尖锐,最后相互之间累世仇杀,那死的人可就数之不尽了。
    甚至真的会大面积的吃人,以达成种群之间的融合。
    虽然鲜卑、匈奴、羌人主流文化也是抵触吃人,可架不住这些大部兼并了各种乱七八糟的小部,这些小部还维持着各种稀奇古怪的风俗、传统。
    身处如今的高位,赵基获取的信息更是杂乱而广泛。
    就不乏一些吃人的传说。
    今年冬季征服卢水、北地胡,光复三郡后,下一步就是清查匈奴别部异种,将吃人的几个小部挖出来,进行一番针对性的清洗。
    今年也是最后一次自由行动的窗口期,如果拖着不解决卢水、北地诸胡,下次再想要采取行动,那刘协、吕布、袁绍乃至是刘璋、刘表以及马腾、韩遂都会积极干预。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4156/569007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