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不务正业的弟弟们
推荐阅读:女扮男装拿稳权宦剧本、柑橘味盛夏、等等,谁说植物系都是废物、疯批鬼王饲养手册、南庆风月录[女尊]、她来了,把心事藏好、圣女请动心、我喜欢你家的炒面、野风、在他加冕为王前Ⅲ、
第239章 不务正业的弟弟们
当个坏人不一定是坏事情,马寻虽然看似情绪稳定,但是不代表没脾气。
当个坏人的好处就是少了很多的麻烦,不用担心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找上门。
他此前就是太温和了,所以杨宪、李善长等人还想著拉拢他。
朱元璋抱著马祖佑仔细看了看,“这才几天没见著,完全长开了。这眉眼瞧著还真是你马家的人,这是小弟褪了个壳。”
马秀英就开心了,“那可不,我这侄儿长的好,比他爹都要强。等到景隆和驴儿长大了,这俩孩子估计是家里最好看的。”
朱元璋点头也不否认,隨即也说道,“还真是小弟的儿子,这么摆弄都不哭。”
刘姝寧开口说道,“姐夫,驴儿也就夜里哭,平时谁都能抱。”
朱元璋环顾四周,隨即吐槽,“这么好带的孩子还是第一回见著,我家里头就標儿那会儿好带一点,其他一个个白天哭、夜里豪。”
朱等人都麻木了,他们可是知道的,大哥出生那会儿是在太平府,父皇在打金陵呢。
等到母后带著大哥去金陵的时候,大哥都快满周岁了。
马寻也有些许得意,“驴儿確实乖巧,长的也好,见著的人都喜欢。本想说还是看著他姑姑的面子,不过现如今看看还是他好看、可爱。”
马秀英不高兴的强调说道,“以后要叫姑母,这听著就亲近。”
这事情也没人和她爭辩,称呼本来就是非常『敏感』,各地习俗不同、说不定还有方言等等。
但是在马秀英这里,她强调的不是『姑』,而是『母”。没能將娘家侄儿抱进宫里,这也是她的一个遗憾。
刘姝寧带著常婉、朱静茹等人开始忙著布置饭菜了,这一大家子的女人当中也就是马秀英不用做这些事情。
至於男人们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都是“饭来张口』,包括李景隆也是一样“舅舅。”朱摸到马寻身边坐下,“我听闻草原上信奉长生天,他们也有一些草药。”
马寻回答说道,“嗯,我此前閒著没事翻书,有记载铁木真时期元刺速惕、
帖良古惕和客思的迷这些部落熟悉蒙古药剂。”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1???.???】
朱就连忙追问,“那您这一趟去草原,是不是打算去找药啊?”
马寻隨口敷衍说道,“到时候再说吧。”
朱橘可不信,“我可是听说了,这一次大军入川蜀,您可是让人注意收集土方、草药。”
这也算是马寻的一个优势所在了,因为他现在是大明的国舅,可以搜集、整理很多的东西。
要不然的话,很多的东西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说到底就是信息传播不便、
有些地方比较闭塞,好东西也只是小范围有认知。
马寻忽然意识到不对,“你是我大明吴王,该想著的是拱卫京城、保境安民,你没事惦记著草药做什么?”
朱橘嬉皮笑脸的说道,“舅舅,衣钵总要有人继承才好。我看弟弟学个工匠就好,您的奇思妙想得他来做,医术传给我得了!”
马寻顿时头皮发麻,这一眾外甥们跟著“学本事”的不少。
只是更多的还是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安排,马寻只需要盯著这些外甥们別让他们跑偏就好。
偏偏也就是朱橘这个『小外甥”,这是真的想要跟著马寻学本事,惦记著马寻的『看家本事”。
“不说你父皇母后了,你大哥听了也要说你了。”马寻就语重心长说道,“老五,你没必要学医,你是亲王,以后能管著很多郎中。”
组织郎中编纂医书,和那些爱好农学、植物学的学者们编纂书籍,这些都是可以做的事情。
没必要非得自己当郎中啊,当个喜欢医术的藩王也挺好的,不是非得是当个藩王郎中。
朱就不认可了,“舅舅,我要是不懂医术,那些人不得我啊?太医院的那些人哪个敢谁你,还不是您本事高吗?”
马寻挺无语的,太医院的那些人可能是不敢他,但是真要是了的话,他也不一定知道。
现在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一旦有人了他没有识破,那以后有些人可能就有恃无恐了,就知道他是个假把式了。
看到马寻和朱橘在嘀嘀咕咕,朱元璋顿时警惕起来了。
直接坐在旁边,朱元璋问道,“说什么呢,聊的这么开心?”
“劝他走正道,少研究医理。”马寻实话实说,“好好的大明亲王,以后能管著多少郎中,他偏偏想要自己当郎中!”
朱元璋立刻找到了知己,“我就是见不得他凑你跟前,说了多少回都没用,
总是惦记著学你那些救命的本事。”
马寻两手一摊,“能教的都教了,好多东西都是给太医院的人说了,让他们整理成册救助百姓。”
朱元璋和马秀英还是欣慰的,因为马寻不管是有多少看家本领,他是真的捨得拿出来。
而且拿出来的时候,不是以皇后的名义就是以太子的名义,自身不要任何名声。
问就是以皇后、太子的名义更能让百姓信服,再多说就是天下初定该收拢民心,皇室做些事情会让百姓更加有归属感。
朱元璋隨即对朱橘时说道,“学学你舅舅,老话说艺多不压身。你舅舅医术好、学问高,还有才情,这是好事。你再看看,他这么多本事,哪个耽误他做正事?”
马寻坦然的点头,他也觉得自己还是有些本事的,也確实做了不少事情。
朱橘有些不太服气的说道,“全天下都知道舅舅医术高绝,老九差点呛死都给救下来了!”
朱標也加入话题,“老五,你不能一叶障目。舅舅医术高,他以此为基础培养医官,此次朝廷征川蜀,医官是不是立了大功?”
朱橘连连点头,这说明舅舅厉害啊,医术高就是好,能活人无数。
朱標继续循循善诱,“舅舅学问高、才情好,这才主持我大明第一次会试。
你也知道这次会试不能出差错,还不是舅舅自身学问高才镇得住?”
这就是有些言过其实了,马寻只是名义上的主考官,最多就是打打下手、监督严格,所以才没出差错。
朱標语重心长的说道,“外头都说舅舅不务正业、不理政事,煤球这些你也知道是他从煤粉、黄泥中制出来的。你喜欢医术没问题,但是不该是主业,明白吗?”
朱橘仔细想了想,摇头说道,“我还是想要学医,说不定以后我能和舅舅一样厉害!”
朱元璋和朱標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只能说朱橘也是“有恃无恐”,仗著是“小儿子』得宠爱,所以不像朱楼等人害怕他们的父皇。
另一方面来说是年纪小点,这才十一呢,所以有些事情大人们也不好过多计较。
朱元璋和朱標面面相,隨即也都是无奈,因为各自有个不省心的弟弟。
对於马寻不喜欢朝堂上的爭斗,朱元璋和马秀英不知道说了多少回,可是根本没有效果,这小子依然是想要当郎中、工匠。
安排了事情就去做,忙完了就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大都督府和中书省的事情基本不过问,算得上是没有半点上进心。
现在朱標可能要开始发愁了,老五以后也是有大用的,可惜现在一门心思当郎中、学医,对其他的正事不感兴趣。
打不得、骂不得,有这么些不省心的弟弟,也是当哥哥的冤孽。
饭菜布置好了,还是大人一桌、孩子一桌,马秀英开开心心的抱著马祖佑,
胃口都好了不少。
以至於马寻都有些恍惚,一般来说更年期也不会太久。可是也不该是这么快就结束,他的姐姐这段时间好像没有那么多愁善感了。
朱元璋端起酒杯,对李贞说道,“姐夫,咱俩喝一杯。”
朱標连忙端起酒杯说道,“姑父,我也陪一杯。”
马秀英就有些嫌弃的说道,“岁数不大,倒是开始爱喝酒了。多学学你舅舅,別学你爹。”
李贞笑著对马秀英说道,“妹子,標儿算好的,小酌怡情嘛。倒是小弟,等他什么时候爱喝酒了,那你就该放心了。”
马秀英看了看在喝汤的马寻说道,“怕是等不著了,这人太仔细了,有些时候就是缺点气概。我仔细想了,他去打仗也好。”
马寻眼前一亮,果然是有了儿子之后地位就提升了,以前提起想要出征是直接被无视。
现在虽然没有答应,但是这件事情也变得可以商量了。
看到马寻那振奋的神情,朱元璋和马秀英喜忧参半,难得这小子有上进心、
想要做些事情。
可是战场上是非常凶险的,哪怕这些年大明军队所向披靡,可是不管是什么时候,大明的军队也会偶有败仗。
至於马寻是国舅,在战场上有些时候也没什么用处。
从起兵开始,朱元璋手下的不少大將都是先后战死沙场。
不过仔细想想也没必要担心太多,马寻要是战死沙场,那就意味著大明肯定是全军覆灭了。
徐达或者常遇春这样的大將全军覆灭,这样的可能性可不大。
那接下来的一些事情也该变了,起码马寻必须要多上朝、多坐衙门了。
不给点诱饵,这小子是真不上鉤啊!
当个坏人不一定是坏事情,马寻虽然看似情绪稳定,但是不代表没脾气。
当个坏人的好处就是少了很多的麻烦,不用担心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找上门。
他此前就是太温和了,所以杨宪、李善长等人还想著拉拢他。
朱元璋抱著马祖佑仔细看了看,“这才几天没见著,完全长开了。这眉眼瞧著还真是你马家的人,这是小弟褪了个壳。”
马秀英就开心了,“那可不,我这侄儿长的好,比他爹都要强。等到景隆和驴儿长大了,这俩孩子估计是家里最好看的。”
朱元璋点头也不否认,隨即也说道,“还真是小弟的儿子,这么摆弄都不哭。”
刘姝寧开口说道,“姐夫,驴儿也就夜里哭,平时谁都能抱。”
朱元璋环顾四周,隨即吐槽,“这么好带的孩子还是第一回见著,我家里头就標儿那会儿好带一点,其他一个个白天哭、夜里豪。”
朱等人都麻木了,他们可是知道的,大哥出生那会儿是在太平府,父皇在打金陵呢。
等到母后带著大哥去金陵的时候,大哥都快满周岁了。
马寻也有些许得意,“驴儿確实乖巧,长的也好,见著的人都喜欢。本想说还是看著他姑姑的面子,不过现如今看看还是他好看、可爱。”
马秀英不高兴的强调说道,“以后要叫姑母,这听著就亲近。”
这事情也没人和她爭辩,称呼本来就是非常『敏感』,各地习俗不同、说不定还有方言等等。
但是在马秀英这里,她强调的不是『姑』,而是『母”。没能將娘家侄儿抱进宫里,这也是她的一个遗憾。
刘姝寧带著常婉、朱静茹等人开始忙著布置饭菜了,这一大家子的女人当中也就是马秀英不用做这些事情。
至於男人们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都是“饭来张口』,包括李景隆也是一样“舅舅。”朱摸到马寻身边坐下,“我听闻草原上信奉长生天,他们也有一些草药。”
马寻回答说道,“嗯,我此前閒著没事翻书,有记载铁木真时期元刺速惕、
帖良古惕和客思的迷这些部落熟悉蒙古药剂。”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1???.???】
朱就连忙追问,“那您这一趟去草原,是不是打算去找药啊?”
马寻隨口敷衍说道,“到时候再说吧。”
朱橘可不信,“我可是听说了,这一次大军入川蜀,您可是让人注意收集土方、草药。”
这也算是马寻的一个优势所在了,因为他现在是大明的国舅,可以搜集、整理很多的东西。
要不然的话,很多的东西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说到底就是信息传播不便、
有些地方比较闭塞,好东西也只是小范围有认知。
马寻忽然意识到不对,“你是我大明吴王,该想著的是拱卫京城、保境安民,你没事惦记著草药做什么?”
朱橘嬉皮笑脸的说道,“舅舅,衣钵总要有人继承才好。我看弟弟学个工匠就好,您的奇思妙想得他来做,医术传给我得了!”
马寻顿时头皮发麻,这一眾外甥们跟著“学本事”的不少。
只是更多的还是朱元璋和马秀英的安排,马寻只需要盯著这些外甥们別让他们跑偏就好。
偏偏也就是朱橘这个『小外甥”,这是真的想要跟著马寻学本事,惦记著马寻的『看家本事”。
“不说你父皇母后了,你大哥听了也要说你了。”马寻就语重心长说道,“老五,你没必要学医,你是亲王,以后能管著很多郎中。”
组织郎中编纂医书,和那些爱好农学、植物学的学者们编纂书籍,这些都是可以做的事情。
没必要非得自己当郎中啊,当个喜欢医术的藩王也挺好的,不是非得是当个藩王郎中。
朱就不认可了,“舅舅,我要是不懂医术,那些人不得我啊?太医院的那些人哪个敢谁你,还不是您本事高吗?”
马寻挺无语的,太医院的那些人可能是不敢他,但是真要是了的话,他也不一定知道。
现在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一旦有人了他没有识破,那以后有些人可能就有恃无恐了,就知道他是个假把式了。
看到马寻和朱橘在嘀嘀咕咕,朱元璋顿时警惕起来了。
直接坐在旁边,朱元璋问道,“说什么呢,聊的这么开心?”
“劝他走正道,少研究医理。”马寻实话实说,“好好的大明亲王,以后能管著多少郎中,他偏偏想要自己当郎中!”
朱元璋立刻找到了知己,“我就是见不得他凑你跟前,说了多少回都没用,
总是惦记著学你那些救命的本事。”
马寻两手一摊,“能教的都教了,好多东西都是给太医院的人说了,让他们整理成册救助百姓。”
朱元璋和马秀英还是欣慰的,因为马寻不管是有多少看家本领,他是真的捨得拿出来。
而且拿出来的时候,不是以皇后的名义就是以太子的名义,自身不要任何名声。
问就是以皇后、太子的名义更能让百姓信服,再多说就是天下初定该收拢民心,皇室做些事情会让百姓更加有归属感。
朱元璋隨即对朱橘时说道,“学学你舅舅,老话说艺多不压身。你舅舅医术好、学问高,还有才情,这是好事。你再看看,他这么多本事,哪个耽误他做正事?”
马寻坦然的点头,他也觉得自己还是有些本事的,也確实做了不少事情。
朱橘有些不太服气的说道,“全天下都知道舅舅医术高绝,老九差点呛死都给救下来了!”
朱標也加入话题,“老五,你不能一叶障目。舅舅医术高,他以此为基础培养医官,此次朝廷征川蜀,医官是不是立了大功?”
朱橘连连点头,这说明舅舅厉害啊,医术高就是好,能活人无数。
朱標继续循循善诱,“舅舅学问高、才情好,这才主持我大明第一次会试。
你也知道这次会试不能出差错,还不是舅舅自身学问高才镇得住?”
这就是有些言过其实了,马寻只是名义上的主考官,最多就是打打下手、监督严格,所以才没出差错。
朱標语重心长的说道,“外头都说舅舅不务正业、不理政事,煤球这些你也知道是他从煤粉、黄泥中制出来的。你喜欢医术没问题,但是不该是主业,明白吗?”
朱橘仔细想了想,摇头说道,“我还是想要学医,说不定以后我能和舅舅一样厉害!”
朱元璋和朱標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只能说朱橘也是“有恃无恐”,仗著是“小儿子』得宠爱,所以不像朱楼等人害怕他们的父皇。
另一方面来说是年纪小点,这才十一呢,所以有些事情大人们也不好过多计较。
朱元璋和朱標面面相,隨即也都是无奈,因为各自有个不省心的弟弟。
对於马寻不喜欢朝堂上的爭斗,朱元璋和马秀英不知道说了多少回,可是根本没有效果,这小子依然是想要当郎中、工匠。
安排了事情就去做,忙完了就去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大都督府和中书省的事情基本不过问,算得上是没有半点上进心。
现在朱標可能要开始发愁了,老五以后也是有大用的,可惜现在一门心思当郎中、学医,对其他的正事不感兴趣。
打不得、骂不得,有这么些不省心的弟弟,也是当哥哥的冤孽。
饭菜布置好了,还是大人一桌、孩子一桌,马秀英开开心心的抱著马祖佑,
胃口都好了不少。
以至於马寻都有些恍惚,一般来说更年期也不会太久。可是也不该是这么快就结束,他的姐姐这段时间好像没有那么多愁善感了。
朱元璋端起酒杯,对李贞说道,“姐夫,咱俩喝一杯。”
朱標连忙端起酒杯说道,“姑父,我也陪一杯。”
马秀英就有些嫌弃的说道,“岁数不大,倒是开始爱喝酒了。多学学你舅舅,別学你爹。”
李贞笑著对马秀英说道,“妹子,標儿算好的,小酌怡情嘛。倒是小弟,等他什么时候爱喝酒了,那你就该放心了。”
马秀英看了看在喝汤的马寻说道,“怕是等不著了,这人太仔细了,有些时候就是缺点气概。我仔细想了,他去打仗也好。”
马寻眼前一亮,果然是有了儿子之后地位就提升了,以前提起想要出征是直接被无视。
现在虽然没有答应,但是这件事情也变得可以商量了。
看到马寻那振奋的神情,朱元璋和马秀英喜忧参半,难得这小子有上进心、
想要做些事情。
可是战场上是非常凶险的,哪怕这些年大明军队所向披靡,可是不管是什么时候,大明的军队也会偶有败仗。
至於马寻是国舅,在战场上有些时候也没什么用处。
从起兵开始,朱元璋手下的不少大將都是先后战死沙场。
不过仔细想想也没必要担心太多,马寻要是战死沙场,那就意味著大明肯定是全军覆灭了。
徐达或者常遇春这样的大將全军覆灭,这样的可能性可不大。
那接下来的一些事情也该变了,起码马寻必须要多上朝、多坐衙门了。
不给点诱饵,这小子是真不上鉤啊!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4198/6097663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