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动了文官的蛋糕
推荐阅读:犯上极品总裁、算命太准,被全香江警长关注了、退婚家暴男,嫁给高冷大领导、美强惨重生后,被病态容爷缠哭了、薄情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长安见鬼录、全球皆丧,还他老婆、怪物降临,说我是它妈、我在废土开民宿、距末世还剩30天[囤货]、
第266章 动了文官的蛋糕
马寻觉得挺无奈,稀里糊涂的就揽下来了一桩得罪人的苦差事。
他还是將人心想的太好了,尤其是现在这情形,完全是自家人逮著他在坑啊。
只可惜悔之晚矣,事情都揽下来了,自然就没办法拒绝。
先在家带带孩子,马寻觉得他的儿子眼看著就要一岁两个月了,可是还不会走路,不只是因为平时抱的多,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懒。
教孩子走路也是费力气的事情,还好家里带孩子的人多,要不然腰就废了。
经过短暂的相处,马祖佑似乎也意识到了他的亲爹回来了,慢慢的也不再抗拒马寻抱一抱了。
既然是年底,刘伯温也就要上演一年一度的回京参加大朝仪。
看著胖嘟嘟的外孙,刘伯温还是非常开心,“快要一年没见了,驴儿长的真快。”
马寻笑著说道,“岳父的气色也很好,想来这些时间在老家也清閒、如意。”
刘伯温不否认这些,“好列身上有个伯爵的爵位,因你的缘故有些人也不找我麻烦,確实如意、自在。”
现在的刘伯温退的比较早,不说和浙东文官切割的很乾脆,不过也確实在退下去之后几乎不再过问朝政。
所以胡惟庸也没理由去得罪刘伯温,毕竟如今的胡惟庸权势越来越大,还没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毒死刘伯温,这样的事情胡惟庸现在想都不敢想。
他要是派人毒死了刘伯温,他怀疑下一刻就是马寻捏著他的嘴直接灌进去穿肠烂肚的毒药。
不知道自己命运改变的刘伯温满脸笑容,“你二哥此前托人送了封信回去,他这一次立了不小的功。还是看在你的面子上,郑国公才那般照顾他。”
刘璟跟著常遇春去打仗,这不说是白捡功劳,但是立功的机会確实不少。
在酒泉附近的扫林山,常遇春击败元军盘踞在河西走廊的蒙元残余,刘璟俘虏了北元太尉锁纳儿加。
北元的太尉、平章现在也不值钱了,稍微有点兵、有点权的都可以加官,就跟东汉末年各种將军一个道理。
马寻一边逗著儿子,一边说道,“那也是二哥有本事,军中想要立功的人不少,能有大功的又能有几个?”
马祖佑扭身趴在马寻的肩膀咿咿呀呀,这才刚认识亲爹呢,外公暂时就不认识了。
马寻有些抱怨的说道,“岳丈,我刚回京,宫里就安排我去建一些庙。功臣庙、帝王庙等都要建,我是不是要得罪人了?”
刘伯温眉问道,“以你平时的为人,怎么就揽下这差事了?”
提起这个马寻就来气,“那时候我大意了,当时就是在逗孩子,我姐隨口提起,我也没往深处想。”
旁边的刘姝寧也嘆气,她不觉得是一孕傻三年,而是单纯的没有想到皇后如此安排。
刘伯温只能说道,“那你就去得罪人罢了,说到底这事情最终还是要陛下敲定。”
马寻得罪完人了,皇帝再出面当好人!
马寻试探著问道,“我也知道以我的身份难以不问朝堂之事,只是他们安排的好些事情我不太热衷。岳父,您觉得我该如何是好?”
刘伯温看向马寻问道,“研究医理、做些工匠之事?”
看到马寻点头,刘伯温也忍不住头疼起来了。
刘伯温就属於这个年代的典型读书人,还是相信『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或者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工匠之类的,在如今这个年代確实没什么地位。
仔细想了想,刘伯温才说道,“既然你那些医官有大用,你就继续用唄。你造的煤球、煤炉有用,也接著用。做好了陛下安排的差事,他们还能管你不成?”
马寻立刻吐槽起来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只是您也知道我那位姐夫。我刚做好一件事,他能立刻又安排一件事。我还没忙完手头的事情,他有三四件事情等著我。”
这一下刘伯温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朱元璋有多勤政,大家都心里有数。
古往今来,比朱元璋还要勤政的皇帝真没几个。
提起这个事情,刘伯温说道,“此前吏部尚书也与我抱怨,学院的那些医官全都赏官了?”
看到马寻点头,刘伯温试探著问道,“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妥?”
虽说乱世才勉强结束,现在还算是属於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
可是有些观念也算根深蒂固,比如说官和吏就算是涇渭分明了,吏就是吏、不入流。
而官,那就是朝廷命官。
“这是军中之事,他们有什么可抱怨的?”马寻义正词严的说道,“医官医治伤兵有功,这就是军功,自然该封官。”
马寻的说法自然没问题,可是在一些人眼里就是有些敏感了。
说到底就是这些医官虽然是在军中,不过这也是官了啊。
淮西勛贵的实力太强,文官们也没办法插手军事。而马寻现在给一些医官酬功,那也没人反对。
刘伯温再次问道,“那此前为你製作煤球、製作徐王弓的匠人,你也都赏官了?”
“哪有那回事,也就是技艺精湛、有大功的才收入学院。”马寻知道刘伯温的心思,笑著说道,“从九品的官,实在不算什么。”
刘伯温就严肃起来了,“这可是工部从九品的官,你手底下的学院本身就让一些人不太满意。
你掌著国子学,工部的工匠你也时常差遣,太医院就更別说了。”
马寻都愣了一下,他不知不觉之间居然提拔了这么多人,而且好像动了一些文官的蛋糕了。
如果说学院里的那些医官,文官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毕竟是军方的事情,他们有意见也只能忍著。
可是马寻提拔了好几个工匠,虽说是学院的人,但是掛著的是工部的官衔。
哪怕只是一只手能数得过来的从九品,对於一些文官来说也是需要警惕。
工匠居然直接当了官,还是文官,这哪是他们所能接受的事情呢!
不过马寻可不在乎,谁说只有经过了科举才能当官了?
年底了,迎来送往的事情不少,人情走动更是一个常见的事情。
虽说老丈人来了,可是马寻还是睡到自然醒,这才懒洋洋的起床。
家里有一个比他还能睡的,不过这没办法比较,某个小胖子现在睡的香別人都夸著。马寻继续睡下去,又要说他了。
马寻和刘姝寧笑著看了会儿子,隨即就是马寻该洗漱了。
在马寻洗漱的时候,徐蛾说道,“老爷,宋师来了。”
吐掉嘴里的沫子,马寻愣住了,“宋师?他来做什么?”
徐蛾就笑著说道,“那我哪知道,不过想来也是不好拒绝。”
確实没办法拒绝,刘伯温告老还是非常坚决的,在京城的府邸直接卖了。所以每次回京的时候,那都是住在徐王府。
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又不是常年来,偶尔住几天女婿家谁还能挑理不成?
马寻来到了正堂,宋濂立刻起身,“徐国公,下官惭愧。”
马寻愣了一下,连忙问道,“宋师何出此言啊?”
宋濂更是一副愧疚难当的样子,“先前那王保保投书,现在下官等想想都觉得后怕。下官等好心办了坏事,险些离间皇家亲情。”
这话有几分真几分假就没必要去细究了,总之马寻当初说的那些话看似是应验了。
事情过了,马寻也懒得翻旧帐,“宋师言重了,那等小小使俩自然算不得什么。”
宋濂也鬆了口气,当初皇帝在奉天殿令人宣读了王保保想要招降马寻的书信,自然不是对马寻有所怀疑。
而是在打当初那些主张观音奴是『名家贤女”,能配得上朱的人。
所以当初力主此事的礼部尚书陶凯被贬为湖广参政从正二品的尚书贬为从三品了,这就是对他的处罚。
没人为他求情,詹同、王禕、宋濂这些人现在都战战兢兢害怕引火烧身,因为当初这些人也是参与者,要是继续追责的话,他们也落得了好。
刘伯温就是笑而不语,这些老朋友们的心思其实也非常简单。
什么来见见老友那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登门拜访一下马寻,有些事情要当面说清楚才好看马寻现在这样的態度,也算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当初的那件事情就过去了,他不会追究。
宋濂似乎是吃下了定心丸,隨即说道,“徐国公,《大明律》差不多已经成书,您要不要过目?”
《大明律》的编书许久了,从朱元璋自称吴王时就在编,只不过也是在持续不断的完善。
这也没办法,有些时候就是如此,法律一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马寻看向刘伯温说道,“岳父,当年您也是参与编订的,要不然咱们再看看?”
刘伯温笑看点头,当初確实是他与李善长等人议定律令。
这也算是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总结,要说完美无缺肯定不算,但是与此前的一些律法相比確实有不小进步。
歷史上的大明律对清朝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因为清朝將大部分明律的內容直接沿袭。
当初堵午门的事情彻底过去了,不会再有人提。马寻觉得还是做好眼前的事情更重要,哪能没事就翻旧帐呢。
马寻觉得挺无奈,稀里糊涂的就揽下来了一桩得罪人的苦差事。
他还是將人心想的太好了,尤其是现在这情形,完全是自家人逮著他在坑啊。
只可惜悔之晚矣,事情都揽下来了,自然就没办法拒绝。
先在家带带孩子,马寻觉得他的儿子眼看著就要一岁两个月了,可是还不会走路,不只是因为平时抱的多,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懒。
教孩子走路也是费力气的事情,还好家里带孩子的人多,要不然腰就废了。
经过短暂的相处,马祖佑似乎也意识到了他的亲爹回来了,慢慢的也不再抗拒马寻抱一抱了。
既然是年底,刘伯温也就要上演一年一度的回京参加大朝仪。
看著胖嘟嘟的外孙,刘伯温还是非常开心,“快要一年没见了,驴儿长的真快。”
马寻笑著说道,“岳父的气色也很好,想来这些时间在老家也清閒、如意。”
刘伯温不否认这些,“好列身上有个伯爵的爵位,因你的缘故有些人也不找我麻烦,確实如意、自在。”
现在的刘伯温退的比较早,不说和浙东文官切割的很乾脆,不过也確实在退下去之后几乎不再过问朝政。
所以胡惟庸也没理由去得罪刘伯温,毕竟如今的胡惟庸权势越来越大,还没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毒死刘伯温,这样的事情胡惟庸现在想都不敢想。
他要是派人毒死了刘伯温,他怀疑下一刻就是马寻捏著他的嘴直接灌进去穿肠烂肚的毒药。
不知道自己命运改变的刘伯温满脸笑容,“你二哥此前托人送了封信回去,他这一次立了不小的功。还是看在你的面子上,郑国公才那般照顾他。”
刘璟跟著常遇春去打仗,这不说是白捡功劳,但是立功的机会確实不少。
在酒泉附近的扫林山,常遇春击败元军盘踞在河西走廊的蒙元残余,刘璟俘虏了北元太尉锁纳儿加。
北元的太尉、平章现在也不值钱了,稍微有点兵、有点权的都可以加官,就跟东汉末年各种將军一个道理。
马寻一边逗著儿子,一边说道,“那也是二哥有本事,军中想要立功的人不少,能有大功的又能有几个?”
马祖佑扭身趴在马寻的肩膀咿咿呀呀,这才刚认识亲爹呢,外公暂时就不认识了。
马寻有些抱怨的说道,“岳丈,我刚回京,宫里就安排我去建一些庙。功臣庙、帝王庙等都要建,我是不是要得罪人了?”
刘伯温眉问道,“以你平时的为人,怎么就揽下这差事了?”
提起这个马寻就来气,“那时候我大意了,当时就是在逗孩子,我姐隨口提起,我也没往深处想。”
旁边的刘姝寧也嘆气,她不觉得是一孕傻三年,而是单纯的没有想到皇后如此安排。
刘伯温只能说道,“那你就去得罪人罢了,说到底这事情最终还是要陛下敲定。”
马寻得罪完人了,皇帝再出面当好人!
马寻试探著问道,“我也知道以我的身份难以不问朝堂之事,只是他们安排的好些事情我不太热衷。岳父,您觉得我该如何是好?”
刘伯温看向马寻问道,“研究医理、做些工匠之事?”
看到马寻点头,刘伯温也忍不住头疼起来了。
刘伯温就属於这个年代的典型读书人,还是相信『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或者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工匠之类的,在如今这个年代確实没什么地位。
仔细想了想,刘伯温才说道,“既然你那些医官有大用,你就继续用唄。你造的煤球、煤炉有用,也接著用。做好了陛下安排的差事,他们还能管你不成?”
马寻立刻吐槽起来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只是您也知道我那位姐夫。我刚做好一件事,他能立刻又安排一件事。我还没忙完手头的事情,他有三四件事情等著我。”
这一下刘伯温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朱元璋有多勤政,大家都心里有数。
古往今来,比朱元璋还要勤政的皇帝真没几个。
提起这个事情,刘伯温说道,“此前吏部尚书也与我抱怨,学院的那些医官全都赏官了?”
看到马寻点头,刘伯温试探著问道,“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妥?”
虽说乱世才勉强结束,现在还算是属於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
可是有些观念也算根深蒂固,比如说官和吏就算是涇渭分明了,吏就是吏、不入流。
而官,那就是朝廷命官。
“这是军中之事,他们有什么可抱怨的?”马寻义正词严的说道,“医官医治伤兵有功,这就是军功,自然该封官。”
马寻的说法自然没问题,可是在一些人眼里就是有些敏感了。
说到底就是这些医官虽然是在军中,不过这也是官了啊。
淮西勛贵的实力太强,文官们也没办法插手军事。而马寻现在给一些医官酬功,那也没人反对。
刘伯温再次问道,“那此前为你製作煤球、製作徐王弓的匠人,你也都赏官了?”
“哪有那回事,也就是技艺精湛、有大功的才收入学院。”马寻知道刘伯温的心思,笑著说道,“从九品的官,实在不算什么。”
刘伯温就严肃起来了,“这可是工部从九品的官,你手底下的学院本身就让一些人不太满意。
你掌著国子学,工部的工匠你也时常差遣,太医院就更別说了。”
马寻都愣了一下,他不知不觉之间居然提拔了这么多人,而且好像动了一些文官的蛋糕了。
如果说学院里的那些医官,文官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毕竟是军方的事情,他们有意见也只能忍著。
可是马寻提拔了好几个工匠,虽说是学院的人,但是掛著的是工部的官衔。
哪怕只是一只手能数得过来的从九品,对於一些文官来说也是需要警惕。
工匠居然直接当了官,还是文官,这哪是他们所能接受的事情呢!
不过马寻可不在乎,谁说只有经过了科举才能当官了?
年底了,迎来送往的事情不少,人情走动更是一个常见的事情。
虽说老丈人来了,可是马寻还是睡到自然醒,这才懒洋洋的起床。
家里有一个比他还能睡的,不过这没办法比较,某个小胖子现在睡的香別人都夸著。马寻继续睡下去,又要说他了。
马寻和刘姝寧笑著看了会儿子,隨即就是马寻该洗漱了。
在马寻洗漱的时候,徐蛾说道,“老爷,宋师来了。”
吐掉嘴里的沫子,马寻愣住了,“宋师?他来做什么?”
徐蛾就笑著说道,“那我哪知道,不过想来也是不好拒绝。”
確实没办法拒绝,刘伯温告老还是非常坚决的,在京城的府邸直接卖了。所以每次回京的时候,那都是住在徐王府。
这也没什么可说的,又不是常年来,偶尔住几天女婿家谁还能挑理不成?
马寻来到了正堂,宋濂立刻起身,“徐国公,下官惭愧。”
马寻愣了一下,连忙问道,“宋师何出此言啊?”
宋濂更是一副愧疚难当的样子,“先前那王保保投书,现在下官等想想都觉得后怕。下官等好心办了坏事,险些离间皇家亲情。”
这话有几分真几分假就没必要去细究了,总之马寻当初说的那些话看似是应验了。
事情过了,马寻也懒得翻旧帐,“宋师言重了,那等小小使俩自然算不得什么。”
宋濂也鬆了口气,当初皇帝在奉天殿令人宣读了王保保想要招降马寻的书信,自然不是对马寻有所怀疑。
而是在打当初那些主张观音奴是『名家贤女”,能配得上朱的人。
所以当初力主此事的礼部尚书陶凯被贬为湖广参政从正二品的尚书贬为从三品了,这就是对他的处罚。
没人为他求情,詹同、王禕、宋濂这些人现在都战战兢兢害怕引火烧身,因为当初这些人也是参与者,要是继续追责的话,他们也落得了好。
刘伯温就是笑而不语,这些老朋友们的心思其实也非常简单。
什么来见见老友那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登门拜访一下马寻,有些事情要当面说清楚才好看马寻现在这样的態度,也算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当初的那件事情就过去了,他不会追究。
宋濂似乎是吃下了定心丸,隨即说道,“徐国公,《大明律》差不多已经成书,您要不要过目?”
《大明律》的编书许久了,从朱元璋自称吴王时就在编,只不过也是在持续不断的完善。
这也没办法,有些时候就是如此,法律一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马寻看向刘伯温说道,“岳父,当年您也是参与编订的,要不然咱们再看看?”
刘伯温笑看点头,当初確实是他与李善长等人议定律令。
这也算是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总结,要说完美无缺肯定不算,但是与此前的一些律法相比確实有不小进步。
歷史上的大明律对清朝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因为清朝將大部分明律的內容直接沿袭。
当初堵午门的事情彻底过去了,不会再有人提。马寻觉得还是做好眼前的事情更重要,哪能没事就翻旧帐呢。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4198/6097669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