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送你一顶白帽子
推荐阅读:触手怪他爬上了人类的船、触手.已知校草非人类、怯弱小夫郎、玩的游戏为什么变成现实了、一不小心当上首辅了、雌虫能有什么坏心眼[虫族]、重生后被S级向导缠上了、虫族之步步为艰、才不是笨蛋美人[快穿]、病弱Omega她总撩我、
第349章 送你一顶白帽子
徐达的手术顺利,邓愈在安心静养,这都没什么值得马寻好担心了。
宝钞的发行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因为这个雷短时间不会爆。
只要及时的找到金矿、银矿或者铜矿,宝钞有很大的概率是可以稳住的,那就没必要过於担心以后的事情了。
那就可以做些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说一大堆实验要推进。
作为技术指导,也可以说提出来了大致的发展方向,也不能完全当个甩手掌柜啊,有些事情还是要跟进。
想要烧玻璃,现在在不断的试材料,甚至让人留意中东方向的一些渠道。
因为玻璃这东西以前也传入过中国,只是量非常少而已。
另一个自然是火的改进,他想要的可不只是膛线而已,更主要的还是火绳枪。
但是他大致画出来的也就是现代步枪的维形,內部的构件等还不是很完整也不一定符合如今的生產力水平。
所以有些时候就需要做出一定的取捨,一大堆最前沿的技术都堆上去不一定合適。
武器需要考虑的是实用性、大批量的生產能力,需要考虑的是稳定性、可靠性。
牛痘更別说了,不管是选择孤岛,还是选择技术路线,让太医院或者是各地州府寻找对於预防瘟病的郎中,这都非常重要。
更何况还需要寻找合適的牛呢,不是每头牛都可以取牛痘。
这都是马寻需要做的事情,想要取得成功,那自然就要多做准备。
转眼的工夫就到了到了二月,观音奴抱著女儿说道,“夫君,既然您要去天界寺,记得给鱼儿祈福。”
这是大事,马寻自然也不好妄语。
看到马寻点头,观音奴继续说道,“要不要供香火?”
马寻直接说道,“这用不著你操心,该有的都有。”
马祖佑跑了过来,直接说道,“爹,拜拜。”
拜个屁,我要是带你去了寺庙,你姑母得清理门户了!
刘姝寧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开始担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按说孩子都不太愿意去一些地方,咱家驴儿偏偏胆子大。”
话是这么说,只不过刘姝寧一边说一边马寻,而观音也抱著女儿在笑。
马祖佑不怕摆著灵位的祠堂,这事情难道要算到我身上?
“在家照顾你妹妹。”马寻弄了弄儿子的头,隨即说道,“你这头髮长了,
回头给你理一下。”
这可不是马祖佑的痛点了,最初给他剃头,这小子非常不高兴。
可是现在顶著个“地中海』,留著个“讹人辫”,这孩子还是到处乱跑。
偶尔改变髮型也没什么,垂髻小儿,为人父母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能多多的打扮孩子,起码这个髮型有很多改变的机会。
搞定了妻儿,马寻才不慌不忙的牵著驴出门,直奔天界寺。
作为明朝的『官方佛寺”,天界寺的地位很高。
其实这座寺庙的歷史不算悠久,这就是元代建立的寺庙。
但是朱元璋定下天界寺位列五山之上,以总辖天下僧尼,僧录司就在这里,
这就不只是寺庙,也是衙门。
香火鼎盛的天界寺迎来了贵人,沙弥看到马寻立刻双手合十,“明智法师。”
马寻无语,黑歷史被翻的一清二楚,但是他可不认这些。我还俗了,不能说法號了。
隨口回了句,“善哉、善哉。”
对於马寻的到来,大明第一高僧宗立刻迎了上来,“阿弥陀佛。”
马寻合十回礼,“阿弥陀佛。”
宗最大的遗憾就是马寻还俗了,因为別人偶尔皇帝会来天界寺,甚至天下人都知道当今皇帝曾经在寺庙当沙弥的歷史。
但是当今的天子对於佛教的各种限制也是非常明显的。
其实不只是地主阶级怀念蒙元的统治,不少宗教的人也都怀念蒙元时期的美好。
当今国舅也是出过家,甚至是比当今天子更加乾脆的剃度、赐了法號。
这么一个有慧根的还俗了,对宗等宗教领袖来说確实就是巨大的遗憾,
马寻直接给带到了大雄宝殿,这宗是真的贼心不死。
而马寻好像也非常习惯,自然的开始诵经,他现在的心性这么好,可不只是早年的磨难,也是因为自个儿確实经歷了不少『锻链”。
马寻其实是偏净宗,如今的明教也是禪、净二宗与喇嘛教並行。
而朱元璋现在对佛教的整顿,也分为立僧官、定考试、制度、刻藏经,整理僧籍,分寺院僧为禪、讲、教三类。
大雄宝殿响起了齐齐的《无量寿经》,这一个个的僧人还是在尝试著“感化,马寻。
不过更现实的来说,自然就是大家现在敬的不是马寻曾经和尚的身份,而是他徐国公的地位。
在诵经结束后,马寻自然的走向讲堂。
宗等人觉得遗憾就更加理解了,因为这位徐国公到了寺庙就跟回家一般,
这是直接要去讲堂说法了。
这就是比较专业的,这是真正知道佛教的一些规矩。
其实不是所有寺庙都有法堂,毕竟有些小寺庙没有这些规模,但是该知道的出过家的人都知道。
马寻刚刚落座,一批僧人就先后进入法堂,这些人就是马寻需要考核的对象朱元璋是真的省事,这一次他要召集全国高僧入京,是找那些精通儒家的僧人。
听起来好似很难理解,不过这些事情在如今这个年代很常见。
就比如说宗渺,这也是一个自幼没了父母的,八岁出家、十四岁剃度,谈吐风雅,精通诸子百家,善诗,工书。
听起来和马寻有些像,这么一个高僧也是朱元璋的遗憾,因为朱元璋对这个宗教领袖的称呼是『秀才”,一直希望宗能够还俗为官。
马寻认真打量著在场的僧人,忽然间愣住了。
这个中年僧人眼呈三角,形如病虎。
这个所谓的行如病虎,指的是神气內敛。
这难道就是姚广孝?
这难道就是黑衣宰相?
十四出家,拜道士席应真为师,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
最主要的自然就是靖难之役了,这就是策划者,甚至是被认为是永乐时期的宰相,辅佐太子监国、教导太孙读书。
马寻看著疑似道衍的和尚,问道,“师兄,请问德號上下。”
这又是出家人了,只有和尚可以互称师兄、师弟。
直接称呼法师、大师等等未必合適,因为在佛教这边『法师』得是精通佛法,这基本上就是『学位证明”。
与之对应的就是『经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
至於先前的沙弥直接称呼马寻曾经的法號也没问题,直接称『明智』就是失礼,加了『法师』就是尊敬,这等於是不能直呼其名。
怪异和尚回答说道,“门生道衍。”
这个『门生”可不是这道衍打算『攀龙附凤”,这不是想要认马寻为老师,
这是出家人的自称。
这些出家人,基本上是避免自称『我”之类的。
马寻心里一跳,还真是姚广孝啊,你这外形实在好认,和歷史上的记载很像。
倒是我那姐夫的长相有两个版本,不过显然不是很多人希望的那种一副麻脸、下巴很长。
不问寿、不问俗姓、不问师承、不问修行,不问度等等,这也都是常见的避讳。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马寻直接开口,“取度。”
一般人自然不能问和尚要度,但是师长、戒和尚有资格查,也可以是马寻这样的人。
虽然他不见得就是道衍的师长,可是他现在算是监管一下佛教,那自然就有资格了。
长洲人,俗名姚广孝,家族世代行医,十四岁出家,隨即就是四处云游。
这么一看的话,这又是一个和马寻过往履歷极其相像的了。
只能说优秀的人总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宗、比如说道衍,比如说明智。
至於某个沙弥就没资格了,那不是真正的和尚,马寻等人才是正经的僧人,
和尚,那个只是沙弥,考察期没过反倒是成了皇帝。
优秀的和尚,那也不是想当就当。
马寻虽然佛法未必精通,但是他是徐国公。
尤其是涉及到佛教方面的事情,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当今天子將诸多事情都交给他来处理。
这一次一大堆高僧来天界寺,其实就是来面试,这些高僧要追求一些身份上的变化。
通过了“面试”和考核,他们就將从『高僧”变成僧官,將有资格主持一些名山大寺。
马寻也没有再专门纠结於道衍,而是开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来面试的高僧们都认真起来了,徐国公开始出题了。
一开口就是唯心净土。
马寻双手合十,对一眾高僧说道,“诸位师兄佛法精通,也通经义。明日辩论佛法,以通儒理。”
这一次要选精通儒家的僧人,马寻已经出题了,就看这些僧人如何说服他了这些僧人先后退下,马寻笑著问道,“师兄,可有举荐之人?”
宗立刻开口,“师弟,道衍师弟佛法精通,可以护教。”
又没有法难,护什么教啊!
那傢伙来爭取僧官,也不知道是不是来考察的,是不是在惦记著要送谁一顶白帽子!
徐达的手术顺利,邓愈在安心静养,这都没什么值得马寻好担心了。
宝钞的发行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因为这个雷短时间不会爆。
只要及时的找到金矿、银矿或者铜矿,宝钞有很大的概率是可以稳住的,那就没必要过於担心以后的事情了。
那就可以做些自己该做的事情,比如说一大堆实验要推进。
作为技术指导,也可以说提出来了大致的发展方向,也不能完全当个甩手掌柜啊,有些事情还是要跟进。
想要烧玻璃,现在在不断的试材料,甚至让人留意中东方向的一些渠道。
因为玻璃这东西以前也传入过中国,只是量非常少而已。
另一个自然是火的改进,他想要的可不只是膛线而已,更主要的还是火绳枪。
但是他大致画出来的也就是现代步枪的维形,內部的构件等还不是很完整也不一定符合如今的生產力水平。
所以有些时候就需要做出一定的取捨,一大堆最前沿的技术都堆上去不一定合適。
武器需要考虑的是实用性、大批量的生產能力,需要考虑的是稳定性、可靠性。
牛痘更別说了,不管是选择孤岛,还是选择技术路线,让太医院或者是各地州府寻找对於预防瘟病的郎中,这都非常重要。
更何况还需要寻找合適的牛呢,不是每头牛都可以取牛痘。
这都是马寻需要做的事情,想要取得成功,那自然就要多做准备。
转眼的工夫就到了到了二月,观音奴抱著女儿说道,“夫君,既然您要去天界寺,记得给鱼儿祈福。”
这是大事,马寻自然也不好妄语。
看到马寻点头,观音奴继续说道,“要不要供香火?”
马寻直接说道,“这用不著你操心,该有的都有。”
马祖佑跑了过来,直接说道,“爹,拜拜。”
拜个屁,我要是带你去了寺庙,你姑母得清理门户了!
刘姝寧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开始担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按说孩子都不太愿意去一些地方,咱家驴儿偏偏胆子大。”
话是这么说,只不过刘姝寧一边说一边马寻,而观音也抱著女儿在笑。
马祖佑不怕摆著灵位的祠堂,这事情难道要算到我身上?
“在家照顾你妹妹。”马寻弄了弄儿子的头,隨即说道,“你这头髮长了,
回头给你理一下。”
这可不是马祖佑的痛点了,最初给他剃头,这小子非常不高兴。
可是现在顶著个“地中海』,留著个“讹人辫”,这孩子还是到处乱跑。
偶尔改变髮型也没什么,垂髻小儿,为人父母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能多多的打扮孩子,起码这个髮型有很多改变的机会。
搞定了妻儿,马寻才不慌不忙的牵著驴出门,直奔天界寺。
作为明朝的『官方佛寺”,天界寺的地位很高。
其实这座寺庙的歷史不算悠久,这就是元代建立的寺庙。
但是朱元璋定下天界寺位列五山之上,以总辖天下僧尼,僧录司就在这里,
这就不只是寺庙,也是衙门。
香火鼎盛的天界寺迎来了贵人,沙弥看到马寻立刻双手合十,“明智法师。”
马寻无语,黑歷史被翻的一清二楚,但是他可不认这些。我还俗了,不能说法號了。
隨口回了句,“善哉、善哉。”
对於马寻的到来,大明第一高僧宗立刻迎了上来,“阿弥陀佛。”
马寻合十回礼,“阿弥陀佛。”
宗最大的遗憾就是马寻还俗了,因为別人偶尔皇帝会来天界寺,甚至天下人都知道当今皇帝曾经在寺庙当沙弥的歷史。
但是当今的天子对於佛教的各种限制也是非常明显的。
其实不只是地主阶级怀念蒙元的统治,不少宗教的人也都怀念蒙元时期的美好。
当今国舅也是出过家,甚至是比当今天子更加乾脆的剃度、赐了法號。
这么一个有慧根的还俗了,对宗等宗教领袖来说確实就是巨大的遗憾,
马寻直接给带到了大雄宝殿,这宗是真的贼心不死。
而马寻好像也非常习惯,自然的开始诵经,他现在的心性这么好,可不只是早年的磨难,也是因为自个儿確实经歷了不少『锻链”。
马寻其实是偏净宗,如今的明教也是禪、净二宗与喇嘛教並行。
而朱元璋现在对佛教的整顿,也分为立僧官、定考试、制度、刻藏经,整理僧籍,分寺院僧为禪、讲、教三类。
大雄宝殿响起了齐齐的《无量寿经》,这一个个的僧人还是在尝试著“感化,马寻。
不过更现实的来说,自然就是大家现在敬的不是马寻曾经和尚的身份,而是他徐国公的地位。
在诵经结束后,马寻自然的走向讲堂。
宗等人觉得遗憾就更加理解了,因为这位徐国公到了寺庙就跟回家一般,
这是直接要去讲堂说法了。
这就是比较专业的,这是真正知道佛教的一些规矩。
其实不是所有寺庙都有法堂,毕竟有些小寺庙没有这些规模,但是该知道的出过家的人都知道。
马寻刚刚落座,一批僧人就先后进入法堂,这些人就是马寻需要考核的对象朱元璋是真的省事,这一次他要召集全国高僧入京,是找那些精通儒家的僧人。
听起来好似很难理解,不过这些事情在如今这个年代很常见。
就比如说宗渺,这也是一个自幼没了父母的,八岁出家、十四岁剃度,谈吐风雅,精通诸子百家,善诗,工书。
听起来和马寻有些像,这么一个高僧也是朱元璋的遗憾,因为朱元璋对这个宗教领袖的称呼是『秀才”,一直希望宗能够还俗为官。
马寻认真打量著在场的僧人,忽然间愣住了。
这个中年僧人眼呈三角,形如病虎。
这个所谓的行如病虎,指的是神气內敛。
这难道就是姚广孝?
这难道就是黑衣宰相?
十四出家,拜道士席应真为师,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
最主要的自然就是靖难之役了,这就是策划者,甚至是被认为是永乐时期的宰相,辅佐太子监国、教导太孙读书。
马寻看著疑似道衍的和尚,问道,“师兄,请问德號上下。”
这又是出家人了,只有和尚可以互称师兄、师弟。
直接称呼法师、大师等等未必合適,因为在佛教这边『法师』得是精通佛法,这基本上就是『学位证明”。
与之对应的就是『经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
至於先前的沙弥直接称呼马寻曾经的法號也没问题,直接称『明智』就是失礼,加了『法师』就是尊敬,这等於是不能直呼其名。
怪异和尚回答说道,“门生道衍。”
这个『门生”可不是这道衍打算『攀龙附凤”,这不是想要认马寻为老师,
这是出家人的自称。
这些出家人,基本上是避免自称『我”之类的。
马寻心里一跳,还真是姚广孝啊,你这外形实在好认,和歷史上的记载很像。
倒是我那姐夫的长相有两个版本,不过显然不是很多人希望的那种一副麻脸、下巴很长。
不问寿、不问俗姓、不问师承、不问修行,不问度等等,这也都是常见的避讳。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马寻直接开口,“取度。”
一般人自然不能问和尚要度,但是师长、戒和尚有资格查,也可以是马寻这样的人。
虽然他不见得就是道衍的师长,可是他现在算是监管一下佛教,那自然就有资格了。
长洲人,俗名姚广孝,家族世代行医,十四岁出家,隨即就是四处云游。
这么一看的话,这又是一个和马寻过往履歷极其相像的了。
只能说优秀的人总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宗、比如说道衍,比如说明智。
至於某个沙弥就没资格了,那不是真正的和尚,马寻等人才是正经的僧人,
和尚,那个只是沙弥,考察期没过反倒是成了皇帝。
优秀的和尚,那也不是想当就当。
马寻虽然佛法未必精通,但是他是徐国公。
尤其是涉及到佛教方面的事情,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当今天子將诸多事情都交给他来处理。
这一次一大堆高僧来天界寺,其实就是来面试,这些高僧要追求一些身份上的变化。
通过了“面试”和考核,他们就將从『高僧”变成僧官,將有资格主持一些名山大寺。
马寻也没有再专门纠结於道衍,而是开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来面试的高僧们都认真起来了,徐国公开始出题了。
一开口就是唯心净土。
马寻双手合十,对一眾高僧说道,“诸位师兄佛法精通,也通经义。明日辩论佛法,以通儒理。”
这一次要选精通儒家的僧人,马寻已经出题了,就看这些僧人如何说服他了这些僧人先后退下,马寻笑著问道,“师兄,可有举荐之人?”
宗立刻开口,“师弟,道衍师弟佛法精通,可以护教。”
又没有法难,护什么教啊!
那傢伙来爭取僧官,也不知道是不是来考察的,是不是在惦记著要送谁一顶白帽子!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4198/609768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