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一视同仁
推荐阅读:犯上极品总裁、算命太准,被全香江警长关注了、退婚家暴男,嫁给高冷大领导、美强惨重生后,被病态容爷缠哭了、薄情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长安见鬼录、全球皆丧,还他老婆、怪物降临,说我是它妈、我在废土开民宿、距末世还剩30天[囤货]、
第352章 一视同仁
马寻確实是有些失望,本来他以为这是乾柴遇烈火、以为是伯牙见子期。
实在不行,那就是西门庆碰到了潘金莲啊,总是要碰出点火的。
可是朱棣还是一副傲的燕王模样,对於这些僧眾根本就是懒得看一眼。
而三角眼的道衍全程更是低著头,默默无闻的在一眾僧人中毫不起眼,显得十分的普通。
不过想想看也能理解。
现在的朱棣还只是一个没有就藩的燕王,还只是一个没成亲的半大小子。
而道衍或许学有所成,只是他那个所谓的“屠龙术”,暂时看不到任何可以施展的空间。
这时候肯定要老实了,道衍这样的聪明人如何看不明白当今的局势呢。
现在敢上下跳的,都不用皇帝出手,朝堂上的那些人就可以轻鬆的捏死他。
到了法堂,朱標温和开口,“本宫一向不通佛法,只是家父与舅舅时常夸讚佛法精妙,特此与诸弟旁听佛法。”
朱楼等人一副非常认同的样子,別看这几个平时经常一副莽撞的样子。
可是该有的一些道理都懂,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道理,他们更加清楚。
自家父皇一向都是禁绝他们接触佛经等,自家舅舅更是从来都不说什么禪理等。
甚至是在灌输一些理念的时候,这两个权威人土反倒是无比赞同限制宗教的发展,都希望有些严格的政策限制出家、寺庙圈田等等。
朱標隨即看向马寻说道,“舅舅,您与诸位高僧说法,选定通儒高僧赐僧官。”
这一下道衍等人都振奋起来了,这些高僧入京就是为了求得僧官的身份。
朱標继续补充说道,“本宫的这些弟弟过些年也要就藩,烦请诸位高僧隨侍诵经、主持寺院。此次未能获得僧官者,赐僧衣一袭。”
头等奖自然是僧官了,安慰奖则是僧衣,大家既然来了一趟就不能空手而归。
马寻当仁不让,主动开口说道,“蒙元之时,那摩国师、少林长老福裕奏举道家《老子化胡经》为偽托。道家樊志应削髮为僧,焚毁道家偽经。此后又有道家张天演等在长春宫翻阅道藏以质询偽经妄说。”
在场的人嚇了一跳,这就是元朝时期大名鼎鼎的僧道辩偽,僧道两家各就其经典教义、史事所进行的辩论。
可是实际上很多人都清楚,道家的一些东西塞入了很多佛教的理念。可是佛教的很多东西,也进行了本土化。
尤其是在元朝的两次辩偽的过程中,那摩是国师,总管天下释教。而八思巴,则是元朝第一位帝师。
这两人都不是华夏人不说,而且当时的佛教也得到了蒙古人的更多支持。
爆发矛盾的《老子化胡经》,其实就是道佛之爭开始浮现並趋於尖锐化,从北魏时期就开始论战,隋唐、两宋也都有论战,只是没有元朝时那么激烈。
这事情本来都已经是“定论”,可是如今在释家的地盘,马寻提出这件事情,不免让人多想。
到底是打算一鼓作气的继续打压道教,还是想要掀起佛道再次论战,谁也不知道他的意思。
马寻不管那么多,继续说道,“我以为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內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內外相应,引导修行者往生极乐净土。”
在场的僧侣齐声诵扬佛號,而朱標等人虽然一头雾水,也觉得还是小看了自家舅舅的一些造诣。
怪不得母后不许他经常来寺庙呢,原来是真的有慧根啊,
马寻继续说道,“释家也好,儒家也罢,就算是道家,终归是我大明宗教。
需劝导百姓向善,修行者约束自身,方能修成正果。”
宗渺等人隱约听出不对劲了,明智师弟的意思是希望各宗教和谐相处?
还是说最主要的,希望这些宗教同心协力,帮助皇帝治理江山?
民眾需要信仰很正常,尤其是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人的见识没那么多。
而即使是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快,依然会有很多的信仰。
但是在马寻看来,宗教就不该一家独大,压制其他宗教,最主要的是有些思想不能极端。
朱標就笑盈盈的,他一向觉得自家舅舅是稳重的人,而且所学也不只是佛教。
这是个通儒、通道的,可谓是样样都知。
当然也只是知个皮毛,算不上真正的精通,
最主要的还是马寻样样会、样样稀鬆平常,本质上这就不是真正的修行者,
而是非常世俗的。
一眾高僧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能力展示,想要打动这位徐国公、想要得到僧官的身份,那就需要阐述自己对於佛法的理解,展现自己的修为。
同样也需要展示出来自己对儒家的一系列理解,以及对於大明王朝的高度认可。
朱標虽然不懂佛法,可是对於儒家的理论了解非常深,这些事情上就很有发言权了。
朱楼等人则是耐心的在听著,他们也都是自幼接受著传统的儒家教育,大部分也是有著不错的基础,所以也都能听懂一些。
在论法等结束之后,马寻看向宗,“师兄,可有举荐之人?”
宗立刻报了十个人的法號,可是马寻直接皱眉,“太多了,最多只能有五个。”
名额少了?
还是说这些高僧的表现不能让马寻满意?
朱標也附和说道,“五人即可,其余的赐僧衣吧。”
完成了这么个任务,马寻鬆了口气,僧官的事情算是选定下来了。
朱棣和道衍没有看对眼,两人全程没有任何交流。不过马寻还是给了道衍僧官的名额,不只是因为道衍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宗的大力推荐。
先留在眼皮子底下观察一下,这个道衍也確实值得考察。
从天界寺离开后,朱標笑著问道,“舅舅,我看您今天好似没有太大兴致。
马寻也不否认,“就佛法而言,他们都比我精通。真要是和他们论法,我就不去自取其辱了。我所仰仗的,无非是国公身份。”
朱楼就拍马屁说道,“我看未必,您的见识、才学远超他们,若是潜心修行肯定远超他们。
朱標咳嗽一声,老二和舅舅亲近不是秘密,但是话別乱说,要不然老娘得收拾你!
马寻笑著对朱標说道,“我对於佛、道都没偏见,只是都该为我大明管辖。”
朱標非常认可的说道,“確实如此,虽说有些时候我也不大认同一些事情。
只是在民间,也多少需要些宗教束缚。”
佛教这个外来宗教能够在中国迅速发展,这可不只是不断吸收一些中国的文化等。
同样也是因为很多佛教的理念符合统治者的利益,这自然也就会让一些统治者大力扶植了。
初中歷史书上都写了!
朱標看著马寻说道,“舅舅,我可是听说一些人觉得现在是法难。”
马寻恼火的说道,“以前的日子太好了,这就是法难了?再听到这些人议论,朝廷得派人好好收拾了,查查到底是哪些人在危言耸听!”
隨即马寻对朱楼等人说道,“你们几个就藩之后,也都注意一些才好。不少人打著宗教的旗號招摇撞骗、敛財骗人,对这样的人別客气!”
看到朱楼等人点头,马寻更为严厉的警告,“有些该信的信,不该信的別信!我屋里头还供著你们爹娘赐的棍子,別逼的我跑去王府收拾你们!”
也就是亲外甥才能这么说,更准確的是这些外甥比较亲近,要不然才不会如此说话。
朱標笑的就像是偷著鸡的狐狸一般,本来他这个当大哥的管著弟弟们是理所应当。
但是也不见得就是什么事情都好管,毕竟这只是兄长。
而现在不一样了,舅舅去管教弟弟,那是天经地义了。甚至有些事情朱標这个太子不好多说,舅舅拿著棍子去收拾,也没人能挑理。
这么个舅舅,不只是对付一些言官是杀手,对宗室更是威力无穷。
將朱標等人送回皇宫,马寻就打道回府。
没有回家,而是去了隔壁,“嫂子,常茂的婚事准备的如何了?”
蓝氏立刻笑著说道,“好著呢,就等著日子了。”
看著踩著凳子去抓桔子的马祖佑,马寻也只是笑了笑,“那就好,常大哥现在不在京,有事情就让我和蓝大哥去做。”
常遇春大概也比较鬱闷,外孙出生的时候他不在京,到现在都没见著。
儿子大婚,还是见不著,儿媳妇敬茶都喝不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北平那边需要有大將坐镇,徐达不能过去,那就只能是常遇春了。
蓝氏就笑著说道,“那我还真有事情都让你来办,主婚还是靠你了。再者我那亲家到底是大儒,常茂又是你亲外甥。”
马寻警惕起来了,主婚没问题,马寻『责无旁贷”,谁让是他促成的这事情。
蓝氏就泼辣的说道,“你得写首诗,词也行,我家得有文气!”
马寻上前几步扛住抓了个桔子的马祖佑就走,想要我写诗是没可能的事情,
我肚子里的那点存货不多了!
这个头坚决不能开,以后还有一大堆外甥要结婚,总不能厚此薄彼啊!
马寻確实是有些失望,本来他以为这是乾柴遇烈火、以为是伯牙见子期。
实在不行,那就是西门庆碰到了潘金莲啊,总是要碰出点火的。
可是朱棣还是一副傲的燕王模样,对於这些僧眾根本就是懒得看一眼。
而三角眼的道衍全程更是低著头,默默无闻的在一眾僧人中毫不起眼,显得十分的普通。
不过想想看也能理解。
现在的朱棣还只是一个没有就藩的燕王,还只是一个没成亲的半大小子。
而道衍或许学有所成,只是他那个所谓的“屠龙术”,暂时看不到任何可以施展的空间。
这时候肯定要老实了,道衍这样的聪明人如何看不明白当今的局势呢。
现在敢上下跳的,都不用皇帝出手,朝堂上的那些人就可以轻鬆的捏死他。
到了法堂,朱標温和开口,“本宫一向不通佛法,只是家父与舅舅时常夸讚佛法精妙,特此与诸弟旁听佛法。”
朱楼等人一副非常认同的样子,別看这几个平时经常一副莽撞的样子。
可是该有的一些道理都懂,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道理,他们更加清楚。
自家父皇一向都是禁绝他们接触佛经等,自家舅舅更是从来都不说什么禪理等。
甚至是在灌输一些理念的时候,这两个权威人土反倒是无比赞同限制宗教的发展,都希望有些严格的政策限制出家、寺庙圈田等等。
朱標隨即看向马寻说道,“舅舅,您与诸位高僧说法,选定通儒高僧赐僧官。”
这一下道衍等人都振奋起来了,这些高僧入京就是为了求得僧官的身份。
朱標继续补充说道,“本宫的这些弟弟过些年也要就藩,烦请诸位高僧隨侍诵经、主持寺院。此次未能获得僧官者,赐僧衣一袭。”
头等奖自然是僧官了,安慰奖则是僧衣,大家既然来了一趟就不能空手而归。
马寻当仁不让,主动开口说道,“蒙元之时,那摩国师、少林长老福裕奏举道家《老子化胡经》为偽托。道家樊志应削髮为僧,焚毁道家偽经。此后又有道家张天演等在长春宫翻阅道藏以质询偽经妄说。”
在场的人嚇了一跳,这就是元朝时期大名鼎鼎的僧道辩偽,僧道两家各就其经典教义、史事所进行的辩论。
可是实际上很多人都清楚,道家的一些东西塞入了很多佛教的理念。可是佛教的很多东西,也进行了本土化。
尤其是在元朝的两次辩偽的过程中,那摩是国师,总管天下释教。而八思巴,则是元朝第一位帝师。
这两人都不是华夏人不说,而且当时的佛教也得到了蒙古人的更多支持。
爆发矛盾的《老子化胡经》,其实就是道佛之爭开始浮现並趋於尖锐化,从北魏时期就开始论战,隋唐、两宋也都有论战,只是没有元朝时那么激烈。
这事情本来都已经是“定论”,可是如今在释家的地盘,马寻提出这件事情,不免让人多想。
到底是打算一鼓作气的继续打压道教,还是想要掀起佛道再次论战,谁也不知道他的意思。
马寻不管那么多,继续说道,“我以为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內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內外相应,引导修行者往生极乐净土。”
在场的僧侣齐声诵扬佛號,而朱標等人虽然一头雾水,也觉得还是小看了自家舅舅的一些造诣。
怪不得母后不许他经常来寺庙呢,原来是真的有慧根啊,
马寻继续说道,“释家也好,儒家也罢,就算是道家,终归是我大明宗教。
需劝导百姓向善,修行者约束自身,方能修成正果。”
宗渺等人隱约听出不对劲了,明智师弟的意思是希望各宗教和谐相处?
还是说最主要的,希望这些宗教同心协力,帮助皇帝治理江山?
民眾需要信仰很正常,尤其是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人的见识没那么多。
而即使是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快,依然会有很多的信仰。
但是在马寻看来,宗教就不该一家独大,压制其他宗教,最主要的是有些思想不能极端。
朱標就笑盈盈的,他一向觉得自家舅舅是稳重的人,而且所学也不只是佛教。
这是个通儒、通道的,可谓是样样都知。
当然也只是知个皮毛,算不上真正的精通,
最主要的还是马寻样样会、样样稀鬆平常,本质上这就不是真正的修行者,
而是非常世俗的。
一眾高僧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能力展示,想要打动这位徐国公、想要得到僧官的身份,那就需要阐述自己对於佛法的理解,展现自己的修为。
同样也需要展示出来自己对儒家的一系列理解,以及对於大明王朝的高度认可。
朱標虽然不懂佛法,可是对於儒家的理论了解非常深,这些事情上就很有发言权了。
朱楼等人则是耐心的在听著,他们也都是自幼接受著传统的儒家教育,大部分也是有著不错的基础,所以也都能听懂一些。
在论法等结束之后,马寻看向宗,“师兄,可有举荐之人?”
宗立刻报了十个人的法號,可是马寻直接皱眉,“太多了,最多只能有五个。”
名额少了?
还是说这些高僧的表现不能让马寻满意?
朱標也附和说道,“五人即可,其余的赐僧衣吧。”
完成了这么个任务,马寻鬆了口气,僧官的事情算是选定下来了。
朱棣和道衍没有看对眼,两人全程没有任何交流。不过马寻还是给了道衍僧官的名额,不只是因为道衍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宗的大力推荐。
先留在眼皮子底下观察一下,这个道衍也確实值得考察。
从天界寺离开后,朱標笑著问道,“舅舅,我看您今天好似没有太大兴致。
马寻也不否认,“就佛法而言,他们都比我精通。真要是和他们论法,我就不去自取其辱了。我所仰仗的,无非是国公身份。”
朱楼就拍马屁说道,“我看未必,您的见识、才学远超他们,若是潜心修行肯定远超他们。
朱標咳嗽一声,老二和舅舅亲近不是秘密,但是话別乱说,要不然老娘得收拾你!
马寻笑著对朱標说道,“我对於佛、道都没偏见,只是都该为我大明管辖。”
朱標非常认可的说道,“確实如此,虽说有些时候我也不大认同一些事情。
只是在民间,也多少需要些宗教束缚。”
佛教这个外来宗教能够在中国迅速发展,这可不只是不断吸收一些中国的文化等。
同样也是因为很多佛教的理念符合统治者的利益,这自然也就会让一些统治者大力扶植了。
初中歷史书上都写了!
朱標看著马寻说道,“舅舅,我可是听说一些人觉得现在是法难。”
马寻恼火的说道,“以前的日子太好了,这就是法难了?再听到这些人议论,朝廷得派人好好收拾了,查查到底是哪些人在危言耸听!”
隨即马寻对朱楼等人说道,“你们几个就藩之后,也都注意一些才好。不少人打著宗教的旗號招摇撞骗、敛財骗人,对这样的人別客气!”
看到朱楼等人点头,马寻更为严厉的警告,“有些该信的信,不该信的別信!我屋里头还供著你们爹娘赐的棍子,別逼的我跑去王府收拾你们!”
也就是亲外甥才能这么说,更准確的是这些外甥比较亲近,要不然才不会如此说话。
朱標笑的就像是偷著鸡的狐狸一般,本来他这个当大哥的管著弟弟们是理所应当。
但是也不见得就是什么事情都好管,毕竟这只是兄长。
而现在不一样了,舅舅去管教弟弟,那是天经地义了。甚至有些事情朱標这个太子不好多说,舅舅拿著棍子去收拾,也没人能挑理。
这么个舅舅,不只是对付一些言官是杀手,对宗室更是威力无穷。
將朱標等人送回皇宫,马寻就打道回府。
没有回家,而是去了隔壁,“嫂子,常茂的婚事准备的如何了?”
蓝氏立刻笑著说道,“好著呢,就等著日子了。”
看著踩著凳子去抓桔子的马祖佑,马寻也只是笑了笑,“那就好,常大哥现在不在京,有事情就让我和蓝大哥去做。”
常遇春大概也比较鬱闷,外孙出生的时候他不在京,到现在都没见著。
儿子大婚,还是见不著,儿媳妇敬茶都喝不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北平那边需要有大將坐镇,徐达不能过去,那就只能是常遇春了。
蓝氏就笑著说道,“那我还真有事情都让你来办,主婚还是靠你了。再者我那亲家到底是大儒,常茂又是你亲外甥。”
马寻警惕起来了,主婚没问题,马寻『责无旁贷”,谁让是他促成的这事情。
蓝氏就泼辣的说道,“你得写首诗,词也行,我家得有文气!”
马寻上前几步扛住抓了个桔子的马祖佑就走,想要我写诗是没可能的事情,
我肚子里的那点存货不多了!
这个头坚决不能开,以后还有一大堆外甥要结婚,总不能厚此薄彼啊!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4198/609768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