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压舱物
推荐阅读:[还珠同人] 重生还珠之格格无双、枕边小神偷:王爷,请你慢一点、魔性美人(良寂系列三)、乔婉、安非他命( 1V1 黑道)、替身白月光她貌美如花[nph]、女高mb实录(np 高h)、捻花作泥、欲燃(1V1H)、不乖(高H,1v1 强制)、
第369章 压舱物
时间悄然流逝着,李青松始终在全力以赴的进行着此项工程。
但这一项工程的进行并不平稳。对于红巨星-白矮星这样的复杂双星系统来说,其物质运行实在太过混乱,复杂度几乎超过地球大气层运动的千百万倍。
为地球做基于大气层运动的天气预报尚且如此困难,要预测处于如此混乱状态下的恒星的气体运动、磁场变化等,更是几乎不可能做到。
纵然李青松已经发射了数万颗科研卫星专门收集恒星数据,也只能勉强做出48小时以内的短期“气象”预报,时间稍微长一点,预测准确率便迅猛降低。
这导致李青松的工业飞船、重力生命、电磁生命等,俱都时刻遭受着来自恒星“气象”的威胁。
经常会有突发的磁场变化、物质抛射、辐射爆发等事件出现,让李青松措手不及,进而损失大量飞船。
便连重力和电磁生命都因此而有了一些伤亡。
但这还不是李青松最担心的。最让他担心的仍旧是那颗白矮星。
现阶段距离超新星被引爆还有一段时间,倒是暂时不必担心。但另一种爆炸,新星爆炸,却是李青松必须要时刻关注的。
为此,他甚至不惜以自杀式探测的方式,以每隔一个小时向那颗白矮星发射一艘探测飞船的方式,时刻关注着吸积盘包裹之内那颗白矮星的状态。
这种探测飞船经过了特意的设计,对外部环境影响有极高的抵抗力。但就算如此,在穿过厚重的吸积盘后,在白矮星那狂暴的辐射和重力下,也仅能进行不超过3秒钟的有效探测,之后便会重重撞击到白矮星之上,彻底被其同化。
时间便在这小心翼翼和不断地伤亡,以及李青松的全力以赴之中悄然流逝。
几十年后,一件让李青松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
他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自己始终担忧的新星爆炸并未出现,反而是另一种同样极为剧烈的现象迅速酝酿,预计在最长两天时间内便会爆发。
热脉冲!
当如同g76这种中等质量恒星进入生命末期,极度膨胀时,它内部会出现分层结构。
最外层是对流包层,富含氢、碳、氧等元素,这一层会伴随着恒星风快速流逝。
内部则是氢壳层,再内部则是氦壳层,一直到最内层的碳氧简并核心。
这种被称之为热脉冲的现象,便发生在接近核心的氦壳层之中。
因为恒星内部的变化,有时候这些氦元素会被意外点燃,进入聚变状态。同样因为内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这种氦聚变会进入失控的连锁反应状态,并由此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表现在恒星外部,便是恒星愈发剧烈膨胀,物质抛射、辐射爆发、磁场活动等同样愈发剧烈。
据李青松估计,自己布置在恒星周边的,总数高达10亿艘的飞船,如果无法提前找到遮蔽物的话,恐怕会被这一次热脉冲爆发全部报销掉。
但……这一次热脉冲从出现迹象到计算之中的彻底爆发,一共才仅有短短两天时间而已,实在太快太快,让李青松根本来不及为此做出什么应对。
仓促之下,李青松只能命令电磁生物和重力生物们立刻撤离,快速回撤到g76d和g76e这两颗距离恒星较远的,同时也是李青松工业基地的大行星处以做躲避,至于原来散布到恒星外层大气之中的那些飞船,则实在顾不得了。
热脉冲最终在45个小时之后爆发,刹那间,恒星的亮度再度提升,狂暴的辐射如同倾盆暴雨,李青松的那些飞船则如同小飞虫一般,顷刻间便被一扫而空。
十亿艘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飞船全部灰飞烟灭。
“哎……要不是我这些年来将这颗恒星搅得天翻地覆,恐怕这热脉冲也不会这么快爆发,也算是自作自受了。”
李青松轻轻叹了口气。
此刻虽然损失惨重,但李青松心中并没有多少惋惜。
原因很简单,李青松早就对恒星-白矮星双星系统的各种意外爆发做了充足的准备。
他早就把第二套超新星工程所需要的所有飞船、工业机械等造了出来,一直在行星基地之中存放,就是在为今天这种情况做准备!
耐心的等了几个月时间,等热脉冲爆发的高峰期过去,恒星恢复了一些平静,也恢复了作业环境,李青松毫不迟疑,立刻掌控着百亿名克隆体,进而操纵着元始ai,又由元始ai直接控制着这十亿艘以上的飞船,和重力、电磁生命们一道,再度开赴恒星。
庞大的超新星工程再度开始,那座原本已经缩小了一点的星辰桥梁在这一刻再度粗壮。
便在各种小意外频发的情况之中,李青松又坚持了上百年的时间。
此刻,超新星工程已经完成了80%以上。
已经有相当于数万颗地球的质量,被李青松投入到了那颗白矮星之上。
就算李青松此刻撤走所有工程力量,单纯依靠自然吸积,这颗白矮星也将会在20±10年时间里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进而化作超新星猛烈爆发。
以李青松现有的科技程度,最多只能做到如此精度的超新星爆发预报了。
而此刻,距离赤星联盟给出的时间点,还剩下40余年的时间。
那么……该提前从这个恒星系之中撤离,不,逃走了。
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做。
那颗白矮星的南北极朝向,距离李青松预定的方向还有大约千分之一的偏差。
如何调整这些偏差,李青松也早已经制定好了工程方案:只需要派遣一些具备足够质量的高速飞船,以预定的速度和角度去撞击白矮星的吸积盘,搅动它即可。后续白矮星的角度调整,便会经由这些吸积盘的变化自行完成。
在这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飞船的质量。
每一艘受控撞击吸积盘的飞船,其质量都必须要达到1000万吨以上。但对于这些质量究竟由什么来贡献则没有要求。
泥土、砂石、岩石、水冰,等等等等,都无所谓,都能用。
那么这项任务对于李青松来说就十分简单了,甚至于相比起之前那些浩大的工程,这一项任务简单到有些不可思议。
他只需要调集10艘重型运输船,船内装上随便什么压舱物,只要达到预定的质量,然后直接撞过去即可。
但李青松不打算使用常规物质来充当压舱物。
他的注意力再度汇聚到了那数百艘被他改造成紫月人专用行刑场的居住飞船之中。
这数百年时间以来,李青松没有一刻停止过,也没有一刻放松过,始终在以那种能为紫月人带来最大痛苦的刑罚折磨着他们。
甚至对于紫月人的身体构造、新型刑罚的研究也在进行着。这数百年时间里始终在推陈出新,不断研究出新样用在那些紫月人身上。
这些居住飞船仍旧终日被各种凄厉的惨嚎所充斥。
“换做普通智慧生命,不要说被这么残忍地折磨几百年时间,恐怕区区一个月时间就精神错乱,完全变成疯子傻子了。
这些魔眼生物还真是厉害,被我折磨了这么久,竟然还能保持意识清醒,一点也没有疯掉的迹象……”
这一刻,便连李青松都由衷感叹。
“不过,没有疯掉,保持着清醒也好。接下来的刑罚,就是要让你们清醒着,效果才最好啊……”
伴随着李青松的一声命令,所有刑罚同时停下。
被绑在行刑床上,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但没有丝毫生命危险,且精神仍旧保持着清醒的紫月元首疯狂嚎叫了起来:“杀了我,杀了我!”
一台被李青松操纵着的机器人来到了他的身边。他的声音也通过广播,进入到了十亿名紫月俘虏的耳中。
“这些年来,我的超新星工程一直进展顺利。现在只差最后一步就能完成了。”
李青松不急不缓,将整个工程进度详细介绍了一遍。
紫月元首死死的看着这台机器人,眼睛里的怨毒和仇恨如同实质。
“伟大的魔眼迟早有一天会灭了你们的,一定会灭了你们的……”
李青松并没有理会他的念叨,继续介绍着工程进展,并将最后一件事情着重阐述:“……现在,撞击白矮星吸积盘的飞船需要一些压舱物。尊敬的紫月元首阁下,您知道我打算用什么物质来充当压舱物吗?”
紫月元首浑身一颤,眼睛里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下一刻便被恐惧和震惊所充斥。
明明没有遭受任何刑罚,但他的身体和声音却在一同控制不住的颤抖着,话语之中甚至还有一些哀求的意味。
“不,蓝图克人,你们不能这样做,不能,不能啊……”
李青松忽然间哈哈大笑了起来,声音清晰无误的传进了每一名紫月人的耳中:“没错!就像是你们想的那样,我会用你们这足足十亿名紫月人的身体去充当压舱物!
你们不是甘愿为了空间级魔眼去死么?不是为了它,什么苦难,什么折磨都能承受么?
现在,我就要让你们亲手去灭掉你们的魔眼领主!
你们记住!正是因为你们的身体高速撞击到了白矮星吸积盘上,才会导致吸积盘发生偏转,进而影响到白矮星南北极的朝向,才会导致赤星国度逃离毁灭者文明封锁,独独遗留下你们魔眼领主的魔眼国度,才会导致你们的魔眼领主被毁灭者文明灭掉!
是你们亲手葬送了魔眼领主的逃生希望,魔眼领主是死在你们手中的!”
“不!不!”
紫月元首拼死挣扎着,眼睛里甚至有血泪流淌出来:“不要,不要!求求你,蓝图克人,求求你,不要!不要让我们去做毁灭领主文明的罪人!不要!”
数百艘大型居住飞船,总计十亿名紫月人一同嚎叫、哀求、哭泣了起来,其声音之凄厉如同鬼哭一般。
“求我?没用!当初你们感染那些人类俘虏的时候,你们就该想到今天的局面了!
我一直留着你们的生命,一直留到今天,为的就是现在!
现在,上路吧!”
在李青松的操纵之下,数十亿台机器人鱼贯而入,将每一名被绑在行刑床上的紫月人全都解开束缚,然后强行捆绑起来,直到捆成粽子一般丝毫动弹不得,才将仍旧处于清醒状态下的他们一个个都扔到了已经提前准备好的重型运输船之中。
通常情况下,以重型运输船的内部空间,最多仅能容纳下不超过两万名智慧生命。
但现在,每一艘运输船内部,李青松都塞进去了一亿名紫月人。
怎么塞进去的?
很简单,直接把他们当成货物,层层迭迭的塞进货仓里即可。
一个体积仅有1000立方米,10*10*10的小型货仓,使用这种方式便能塞进去足足上万人,一艘重型运输船承载一亿名紫月人丝毫没有压力。
甚至为了避免这些紫月人提前死掉,李青松还贴心的提前改装了这些重型运输船的维生系统,确保每一名紫月人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确保他们能活到撞击的最后一刻。
这一刻,每一艘重型运输船内俱都哭声震天,哀嚎、哀求、咒骂声不绝于耳。
李青松丝毫不以为意,声音中仍旧充满了笑意:“很好,很好,一名紫月人平均体重80kg,十亿名紫月人就是8000万吨,完全足够充当压舱物了,好得很啊。
上路吧,去用你们的身体,亲身灭掉你们敬爱的魔眼领主去吧,出发!”
伴随着李青松的一声命令,十艘重型运输船同时启动,以不会导致紫月人死亡的加速度,从数百亿公里之外开始向着那颗白矮星加速。
当这些重型运输船撞击到白矮星吸积盘之中的时候,它们的速度恰好达到了光速的55%,正是李青松预定之中的速度。
下一刻,那在白矮星引力下疯狂旋转的吸积盘,如同水面上被扔下了几颗石头一样荡起了十片波纹,又瞬间消失不见。
与此同时,李青松耳中充斥着的哀嚎、哀求、咒骂声等,同样消失不见。
吸积盘仍旧在疯狂旋转着,但李青松知道,自己想要的效果已经达成了。
那在白矮星重力之下疯狂旋转的恒星物质,此刻就像是打磨机之中的打磨砂一般,只需要一瞬间,便可以将李青松的那十艘重型运输船,从外部的强核材料,到内部的紫月人的身体,全部打磨的一干二净,连一点残渣都不会剩下。
唯有一样东西会留下。
角速度。
因为角速度是守恒的,只会转移,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不会消失。
在这外部补充的角速度之下,吸积盘物质汇入白矮星的路径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接下来两年时间内,白矮星的南北极朝向便会进入预定区间,然后,在20±10年时间内积蓄到足够的质量,轰然爆炸。
自己也该提前从这里逃离了。
李青松的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庞大舰队。
“起航!”
这一刻,由200万艘各类型有人操纵战舰,1000余万艘无人战舰和众多无人作战设施,6万余艘大型居住飞船,上千艘巨型空天母舰,十余万艘重型运输船、工业船、客船、实验船等非战斗飞船,以及一颗半径达到了200公里的巨型飞星所组成的舰队,无数台发动机同时向后方喷射出了剧烈的尾焰,缓缓前行。
从这一刻起,李青松的舰队将始终以1.2米每二次方秒的速度加速,一直到加速到87%光速为止。
是的,在这些年之中,李青松的技术又有所进步,舰队的经济航速再度提升了光速的2%。
如果李青松愿意沉下心来,再度仔细解析一番来自紫月文明的那些科技资料,消化吸收掉的话,加上自己本身的科技储备,他的舰队航速甚至能突破到光速的91.6%。
但很显然,他现在并没有这个时间。
这些工作,便留在舰队航行过程之中展开吧。
舰队的航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在加速开始之后的第二个月,舰队航速便到达了每秒钟约1.86万公里,航行距离也达到了约1500亿公里。
无论那颗极度膨胀的红巨星,还是那颗正在疯狂吞噬恒星质量,平均每秒钟便要吸积约两亿亿吨质量——这个质量,大约相当于7.5万座泰山加起来的总质量——的白矮星,在此刻距离的间隔之下,全都变得暗淡渺小了起来。
回想起在g76星系之中度过的这数百年时间,李青松轻轻叹息一声,将视线收回,转移到了舰队本身之上。
“该为冲击引力文明做准备工作了。”
所谓的准备工作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全面消化吸收紫月文明的科技数据,将其整合到自身科技体系之中,然后进一步夯实强核级别的物理理论与应用技术而已。
有那颗飞星在,这一过程所需要消耗的资源与能源完全足以供应。
“伴随着毁灭者文明与空间级魔眼、赤星联盟战争的结束,伴随着银河系局势的剧烈变化,恐怕接下来的银河系会更加混乱。
要在这样的河系之中生存下去,且完成我的目标,解救那些人类同胞,调查清楚人类失踪的真相,我还是要尽可能快的强大起来啊,这时间真是一点都不敢耽误……”
抱着这种时不我待的心思,李青松发动起智慧生命科学家们,与自己的克隆体们一道配合着,再度投入到了似乎永无止尽的科学研究之中。
时间悄然流逝着,转眼间便过去了约7年。
在这持之以恒的加速之中,李青松的舰队终于达到了预定的最高航速,87%光速。
到了这个速度,李青松便停止加速,进入到了惯性航行状态。
匆匆又是3年时间悄然流逝,按照自己之前的预估,从此刻开始,每一分每一秒,那颗白矮星都有可能爆炸。
但因为距离太远的缘故,就算此刻白矮星已经爆炸,那些承载着爆炸光芒与能量的辐射,也还未到达自己这里。
它们也只能以光速传递而已。
至于超新星爆炸是否还意味着某些超光速的影响——毕竟毁灭者文明与空间级魔眼、赤星联盟之间交战的战场至少也在数百光年,甚至数千光年之外,单单只依靠光速传递能量的话,超新星爆炸的影响到达战场便需要数百数千年时间,这对于已经确认超新星爆炸可以解救己方的空间级魔眼、赤星联盟来说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李青松完全有理由认为某些影响可能是超光速的,可能在爆发初期便能影响到交战局势。
但很显然的另一件事情是,就算存在这种超光速的影响,它也和自己无关,并不会给自己的舰队带来一毛钱的干扰。
纵然此刻超新星爆炸有可能已经发生,李青松仍旧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惯性航行,丝毫不担心超新星爆炸影响到自己。
一直到惯性航行持续了16年时间,又航行出了约14光年的距离,李青松才调转舰队朝向,开始了减速动作,最终又耗时约7年时间,将自己的舰队停泊到了一个安静死寂的恒星系之中。
按照李青松的计算,综合自己舰队的加减速能力、最高航速,如果那颗白矮星在自己离开后10年时间便爆炸的话,那么,承载着它能量的光线与辐射,约在1年后便会到达这个星系,追上自己的舰队。
必须要寻找一个屏障,提前躲避了。
探查一番,李青松最终选定了100颗矮行星。
这些矮行星的半径普遍都在800公里以下,重力最大的那颗,表面重力也仅有地球的5%而已,完全足以让中小型飞船直接在其表面起降。
李青松随之展开了大规模的作业。
作业的内容也很简单,首先是平整地表。
这些矮行星上那些高耸的山脉、崎岖的峡谷、凹凸不平的地表等,在无数台机械的作用下迅速平整,如同地球上那些铺设了地板的地面一般。
(本章完)
时间悄然流逝着,李青松始终在全力以赴的进行着此项工程。
但这一项工程的进行并不平稳。对于红巨星-白矮星这样的复杂双星系统来说,其物质运行实在太过混乱,复杂度几乎超过地球大气层运动的千百万倍。
为地球做基于大气层运动的天气预报尚且如此困难,要预测处于如此混乱状态下的恒星的气体运动、磁场变化等,更是几乎不可能做到。
纵然李青松已经发射了数万颗科研卫星专门收集恒星数据,也只能勉强做出48小时以内的短期“气象”预报,时间稍微长一点,预测准确率便迅猛降低。
这导致李青松的工业飞船、重力生命、电磁生命等,俱都时刻遭受着来自恒星“气象”的威胁。
经常会有突发的磁场变化、物质抛射、辐射爆发等事件出现,让李青松措手不及,进而损失大量飞船。
便连重力和电磁生命都因此而有了一些伤亡。
但这还不是李青松最担心的。最让他担心的仍旧是那颗白矮星。
现阶段距离超新星被引爆还有一段时间,倒是暂时不必担心。但另一种爆炸,新星爆炸,却是李青松必须要时刻关注的。
为此,他甚至不惜以自杀式探测的方式,以每隔一个小时向那颗白矮星发射一艘探测飞船的方式,时刻关注着吸积盘包裹之内那颗白矮星的状态。
这种探测飞船经过了特意的设计,对外部环境影响有极高的抵抗力。但就算如此,在穿过厚重的吸积盘后,在白矮星那狂暴的辐射和重力下,也仅能进行不超过3秒钟的有效探测,之后便会重重撞击到白矮星之上,彻底被其同化。
时间便在这小心翼翼和不断地伤亡,以及李青松的全力以赴之中悄然流逝。
几十年后,一件让李青松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
他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自己始终担忧的新星爆炸并未出现,反而是另一种同样极为剧烈的现象迅速酝酿,预计在最长两天时间内便会爆发。
热脉冲!
当如同g76这种中等质量恒星进入生命末期,极度膨胀时,它内部会出现分层结构。
最外层是对流包层,富含氢、碳、氧等元素,这一层会伴随着恒星风快速流逝。
内部则是氢壳层,再内部则是氦壳层,一直到最内层的碳氧简并核心。
这种被称之为热脉冲的现象,便发生在接近核心的氦壳层之中。
因为恒星内部的变化,有时候这些氦元素会被意外点燃,进入聚变状态。同样因为内部极高的温度和压力,这种氦聚变会进入失控的连锁反应状态,并由此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表现在恒星外部,便是恒星愈发剧烈膨胀,物质抛射、辐射爆发、磁场活动等同样愈发剧烈。
据李青松估计,自己布置在恒星周边的,总数高达10亿艘的飞船,如果无法提前找到遮蔽物的话,恐怕会被这一次热脉冲爆发全部报销掉。
但……这一次热脉冲从出现迹象到计算之中的彻底爆发,一共才仅有短短两天时间而已,实在太快太快,让李青松根本来不及为此做出什么应对。
仓促之下,李青松只能命令电磁生物和重力生物们立刻撤离,快速回撤到g76d和g76e这两颗距离恒星较远的,同时也是李青松工业基地的大行星处以做躲避,至于原来散布到恒星外层大气之中的那些飞船,则实在顾不得了。
热脉冲最终在45个小时之后爆发,刹那间,恒星的亮度再度提升,狂暴的辐射如同倾盆暴雨,李青松的那些飞船则如同小飞虫一般,顷刻间便被一扫而空。
十亿艘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飞船全部灰飞烟灭。
“哎……要不是我这些年来将这颗恒星搅得天翻地覆,恐怕这热脉冲也不会这么快爆发,也算是自作自受了。”
李青松轻轻叹了口气。
此刻虽然损失惨重,但李青松心中并没有多少惋惜。
原因很简单,李青松早就对恒星-白矮星双星系统的各种意外爆发做了充足的准备。
他早就把第二套超新星工程所需要的所有飞船、工业机械等造了出来,一直在行星基地之中存放,就是在为今天这种情况做准备!
耐心的等了几个月时间,等热脉冲爆发的高峰期过去,恒星恢复了一些平静,也恢复了作业环境,李青松毫不迟疑,立刻掌控着百亿名克隆体,进而操纵着元始ai,又由元始ai直接控制着这十亿艘以上的飞船,和重力、电磁生命们一道,再度开赴恒星。
庞大的超新星工程再度开始,那座原本已经缩小了一点的星辰桥梁在这一刻再度粗壮。
便在各种小意外频发的情况之中,李青松又坚持了上百年的时间。
此刻,超新星工程已经完成了80%以上。
已经有相当于数万颗地球的质量,被李青松投入到了那颗白矮星之上。
就算李青松此刻撤走所有工程力量,单纯依靠自然吸积,这颗白矮星也将会在20±10年时间里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进而化作超新星猛烈爆发。
以李青松现有的科技程度,最多只能做到如此精度的超新星爆发预报了。
而此刻,距离赤星联盟给出的时间点,还剩下40余年的时间。
那么……该提前从这个恒星系之中撤离,不,逃走了。
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做。
那颗白矮星的南北极朝向,距离李青松预定的方向还有大约千分之一的偏差。
如何调整这些偏差,李青松也早已经制定好了工程方案:只需要派遣一些具备足够质量的高速飞船,以预定的速度和角度去撞击白矮星的吸积盘,搅动它即可。后续白矮星的角度调整,便会经由这些吸积盘的变化自行完成。
在这过程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飞船的质量。
每一艘受控撞击吸积盘的飞船,其质量都必须要达到1000万吨以上。但对于这些质量究竟由什么来贡献则没有要求。
泥土、砂石、岩石、水冰,等等等等,都无所谓,都能用。
那么这项任务对于李青松来说就十分简单了,甚至于相比起之前那些浩大的工程,这一项任务简单到有些不可思议。
他只需要调集10艘重型运输船,船内装上随便什么压舱物,只要达到预定的质量,然后直接撞过去即可。
但李青松不打算使用常规物质来充当压舱物。
他的注意力再度汇聚到了那数百艘被他改造成紫月人专用行刑场的居住飞船之中。
这数百年时间以来,李青松没有一刻停止过,也没有一刻放松过,始终在以那种能为紫月人带来最大痛苦的刑罚折磨着他们。
甚至对于紫月人的身体构造、新型刑罚的研究也在进行着。这数百年时间里始终在推陈出新,不断研究出新样用在那些紫月人身上。
这些居住飞船仍旧终日被各种凄厉的惨嚎所充斥。
“换做普通智慧生命,不要说被这么残忍地折磨几百年时间,恐怕区区一个月时间就精神错乱,完全变成疯子傻子了。
这些魔眼生物还真是厉害,被我折磨了这么久,竟然还能保持意识清醒,一点也没有疯掉的迹象……”
这一刻,便连李青松都由衷感叹。
“不过,没有疯掉,保持着清醒也好。接下来的刑罚,就是要让你们清醒着,效果才最好啊……”
伴随着李青松的一声命令,所有刑罚同时停下。
被绑在行刑床上,身体已经极度虚弱,但没有丝毫生命危险,且精神仍旧保持着清醒的紫月元首疯狂嚎叫了起来:“杀了我,杀了我!”
一台被李青松操纵着的机器人来到了他的身边。他的声音也通过广播,进入到了十亿名紫月俘虏的耳中。
“这些年来,我的超新星工程一直进展顺利。现在只差最后一步就能完成了。”
李青松不急不缓,将整个工程进度详细介绍了一遍。
紫月元首死死的看着这台机器人,眼睛里的怨毒和仇恨如同实质。
“伟大的魔眼迟早有一天会灭了你们的,一定会灭了你们的……”
李青松并没有理会他的念叨,继续介绍着工程进展,并将最后一件事情着重阐述:“……现在,撞击白矮星吸积盘的飞船需要一些压舱物。尊敬的紫月元首阁下,您知道我打算用什么物质来充当压舱物吗?”
紫月元首浑身一颤,眼睛里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下一刻便被恐惧和震惊所充斥。
明明没有遭受任何刑罚,但他的身体和声音却在一同控制不住的颤抖着,话语之中甚至还有一些哀求的意味。
“不,蓝图克人,你们不能这样做,不能,不能啊……”
李青松忽然间哈哈大笑了起来,声音清晰无误的传进了每一名紫月人的耳中:“没错!就像是你们想的那样,我会用你们这足足十亿名紫月人的身体去充当压舱物!
你们不是甘愿为了空间级魔眼去死么?不是为了它,什么苦难,什么折磨都能承受么?
现在,我就要让你们亲手去灭掉你们的魔眼领主!
你们记住!正是因为你们的身体高速撞击到了白矮星吸积盘上,才会导致吸积盘发生偏转,进而影响到白矮星南北极的朝向,才会导致赤星国度逃离毁灭者文明封锁,独独遗留下你们魔眼领主的魔眼国度,才会导致你们的魔眼领主被毁灭者文明灭掉!
是你们亲手葬送了魔眼领主的逃生希望,魔眼领主是死在你们手中的!”
“不!不!”
紫月元首拼死挣扎着,眼睛里甚至有血泪流淌出来:“不要,不要!求求你,蓝图克人,求求你,不要!不要让我们去做毁灭领主文明的罪人!不要!”
数百艘大型居住飞船,总计十亿名紫月人一同嚎叫、哀求、哭泣了起来,其声音之凄厉如同鬼哭一般。
“求我?没用!当初你们感染那些人类俘虏的时候,你们就该想到今天的局面了!
我一直留着你们的生命,一直留到今天,为的就是现在!
现在,上路吧!”
在李青松的操纵之下,数十亿台机器人鱼贯而入,将每一名被绑在行刑床上的紫月人全都解开束缚,然后强行捆绑起来,直到捆成粽子一般丝毫动弹不得,才将仍旧处于清醒状态下的他们一个个都扔到了已经提前准备好的重型运输船之中。
通常情况下,以重型运输船的内部空间,最多仅能容纳下不超过两万名智慧生命。
但现在,每一艘运输船内部,李青松都塞进去了一亿名紫月人。
怎么塞进去的?
很简单,直接把他们当成货物,层层迭迭的塞进货仓里即可。
一个体积仅有1000立方米,10*10*10的小型货仓,使用这种方式便能塞进去足足上万人,一艘重型运输船承载一亿名紫月人丝毫没有压力。
甚至为了避免这些紫月人提前死掉,李青松还贴心的提前改装了这些重型运输船的维生系统,确保每一名紫月人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确保他们能活到撞击的最后一刻。
这一刻,每一艘重型运输船内俱都哭声震天,哀嚎、哀求、咒骂声不绝于耳。
李青松丝毫不以为意,声音中仍旧充满了笑意:“很好,很好,一名紫月人平均体重80kg,十亿名紫月人就是8000万吨,完全足够充当压舱物了,好得很啊。
上路吧,去用你们的身体,亲身灭掉你们敬爱的魔眼领主去吧,出发!”
伴随着李青松的一声命令,十艘重型运输船同时启动,以不会导致紫月人死亡的加速度,从数百亿公里之外开始向着那颗白矮星加速。
当这些重型运输船撞击到白矮星吸积盘之中的时候,它们的速度恰好达到了光速的55%,正是李青松预定之中的速度。
下一刻,那在白矮星引力下疯狂旋转的吸积盘,如同水面上被扔下了几颗石头一样荡起了十片波纹,又瞬间消失不见。
与此同时,李青松耳中充斥着的哀嚎、哀求、咒骂声等,同样消失不见。
吸积盘仍旧在疯狂旋转着,但李青松知道,自己想要的效果已经达成了。
那在白矮星重力之下疯狂旋转的恒星物质,此刻就像是打磨机之中的打磨砂一般,只需要一瞬间,便可以将李青松的那十艘重型运输船,从外部的强核材料,到内部的紫月人的身体,全部打磨的一干二净,连一点残渣都不会剩下。
唯有一样东西会留下。
角速度。
因为角速度是守恒的,只会转移,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不会消失。
在这外部补充的角速度之下,吸积盘物质汇入白矮星的路径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接下来两年时间内,白矮星的南北极朝向便会进入预定区间,然后,在20±10年时间内积蓄到足够的质量,轰然爆炸。
自己也该提前从这里逃离了。
李青松的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庞大舰队。
“起航!”
这一刻,由200万艘各类型有人操纵战舰,1000余万艘无人战舰和众多无人作战设施,6万余艘大型居住飞船,上千艘巨型空天母舰,十余万艘重型运输船、工业船、客船、实验船等非战斗飞船,以及一颗半径达到了200公里的巨型飞星所组成的舰队,无数台发动机同时向后方喷射出了剧烈的尾焰,缓缓前行。
从这一刻起,李青松的舰队将始终以1.2米每二次方秒的速度加速,一直到加速到87%光速为止。
是的,在这些年之中,李青松的技术又有所进步,舰队的经济航速再度提升了光速的2%。
如果李青松愿意沉下心来,再度仔细解析一番来自紫月文明的那些科技资料,消化吸收掉的话,加上自己本身的科技储备,他的舰队航速甚至能突破到光速的91.6%。
但很显然,他现在并没有这个时间。
这些工作,便留在舰队航行过程之中展开吧。
舰队的航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在加速开始之后的第二个月,舰队航速便到达了每秒钟约1.86万公里,航行距离也达到了约1500亿公里。
无论那颗极度膨胀的红巨星,还是那颗正在疯狂吞噬恒星质量,平均每秒钟便要吸积约两亿亿吨质量——这个质量,大约相当于7.5万座泰山加起来的总质量——的白矮星,在此刻距离的间隔之下,全都变得暗淡渺小了起来。
回想起在g76星系之中度过的这数百年时间,李青松轻轻叹息一声,将视线收回,转移到了舰队本身之上。
“该为冲击引力文明做准备工作了。”
所谓的准备工作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全面消化吸收紫月文明的科技数据,将其整合到自身科技体系之中,然后进一步夯实强核级别的物理理论与应用技术而已。
有那颗飞星在,这一过程所需要消耗的资源与能源完全足以供应。
“伴随着毁灭者文明与空间级魔眼、赤星联盟战争的结束,伴随着银河系局势的剧烈变化,恐怕接下来的银河系会更加混乱。
要在这样的河系之中生存下去,且完成我的目标,解救那些人类同胞,调查清楚人类失踪的真相,我还是要尽可能快的强大起来啊,这时间真是一点都不敢耽误……”
抱着这种时不我待的心思,李青松发动起智慧生命科学家们,与自己的克隆体们一道配合着,再度投入到了似乎永无止尽的科学研究之中。
时间悄然流逝着,转眼间便过去了约7年。
在这持之以恒的加速之中,李青松的舰队终于达到了预定的最高航速,87%光速。
到了这个速度,李青松便停止加速,进入到了惯性航行状态。
匆匆又是3年时间悄然流逝,按照自己之前的预估,从此刻开始,每一分每一秒,那颗白矮星都有可能爆炸。
但因为距离太远的缘故,就算此刻白矮星已经爆炸,那些承载着爆炸光芒与能量的辐射,也还未到达自己这里。
它们也只能以光速传递而已。
至于超新星爆炸是否还意味着某些超光速的影响——毕竟毁灭者文明与空间级魔眼、赤星联盟之间交战的战场至少也在数百光年,甚至数千光年之外,单单只依靠光速传递能量的话,超新星爆炸的影响到达战场便需要数百数千年时间,这对于已经确认超新星爆炸可以解救己方的空间级魔眼、赤星联盟来说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李青松完全有理由认为某些影响可能是超光速的,可能在爆发初期便能影响到交战局势。
但很显然的另一件事情是,就算存在这种超光速的影响,它也和自己无关,并不会给自己的舰队带来一毛钱的干扰。
纵然此刻超新星爆炸有可能已经发生,李青松仍旧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惯性航行,丝毫不担心超新星爆炸影响到自己。
一直到惯性航行持续了16年时间,又航行出了约14光年的距离,李青松才调转舰队朝向,开始了减速动作,最终又耗时约7年时间,将自己的舰队停泊到了一个安静死寂的恒星系之中。
按照李青松的计算,综合自己舰队的加减速能力、最高航速,如果那颗白矮星在自己离开后10年时间便爆炸的话,那么,承载着它能量的光线与辐射,约在1年后便会到达这个星系,追上自己的舰队。
必须要寻找一个屏障,提前躲避了。
探查一番,李青松最终选定了100颗矮行星。
这些矮行星的半径普遍都在800公里以下,重力最大的那颗,表面重力也仅有地球的5%而已,完全足以让中小型飞船直接在其表面起降。
李青松随之展开了大规模的作业。
作业的内容也很简单,首先是平整地表。
这些矮行星上那些高耸的山脉、崎岖的峡谷、凹凸不平的地表等,在无数台机械的作用下迅速平整,如同地球上那些铺设了地板的地面一般。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4293/5551487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