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281章 开海!沈念再献良策,只坑黑心商人

第281章 开海!沈念再献良策,只坑黑心商人

推荐阅读:我的系统狂霸又酷炫!洪荒:剑斩百万仙,你管这叫酒鬼大明:最狠皇孙,老朱求我別杀了快穿:谁会跟任务目标动感情啊?万古长生,葬尽诸天仙神別胡说,我这是人皇幡重生归来,冷眼扫渣从宇宙奇点回来的四合院局外人诸天入侵一人之下世界山河稷

    第281章 开海!沈念再献良策,只坑黑心商人
    文华殿内。
    小万历端坐于御座之上,三大阁臣与户部左右侍郎分别站于下方两侧。
    “近日,民间街头兴起一股以钱换银之风,势头越来越大,不日,恐怕就要遍及两京十三省,此举将会导致天下商贸交易紊乱,物价飘忽,甚至天下发生银荒,众卿可有应对之法?”小万历问道。
    目前,已不是施行一条鞭法后所产生的问题,而是百姓恐慌引发的问题。
    若一条鞭法实施后发生银贵钱贱问题,朝廷可依照张居正的方案解决,比如:银钱兼收、实物纳折,铸造好钱等。
    但此刻,是百姓心中恐慌,笃定白银将越来越贵,铜钱将越来越贱。
    当百姓认为存储白银比做生意还要赚钱时,那谁还会去做生意!
    这种恐慌造成的换银风潮,远远比一条鞭法本身产生的负面影响更严重。
    不改变百姓心中这种想法,任由以钱换银持续下去,将会造成大量白银藏于富人银窖之中,不但影响新政,还会使得大明的商贸遭受重创。
    内阁阁臣、户部尚书殷正茂率先站出。
    “陛下,臣以为,此等妖风,实为奸商逐利误政所致!”
    “首先,应对京师以钱换银数额较大的商人进行抓捕,而后以‘反新政罪’对他们进行严惩严罚,杀一儆百,维稳京城商贸交易;其次,从太仓银库拨银,稳固商贸,稳固粮价,免于加重百姓之恐慌;最后,控制舆论,禁止民间传播银贵钱贱之论。”
    小万历听完后,微微摇头。
    “朕对第一条、第三条策略都无异议,但朝廷当下从太仓银库拨银,岂不是让那些以钱换银的商人捡了便宜,并且,朝廷要拨多少白银,才能控制物价与使得民间商贸的正常流转,这个代价太大了!”
    小万历对钱财向来很敏感。
    “那……那就严惩严罚,杀一儆百,用法令条例制止民间以钱换银之风!”殷正茂补充道。
    在殷正茂眼里,以钱换银之风,就是商人因贪婪而引发的薅羊毛行为,对他们痛击一番,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快最佳方式。
    张居正微微点头。
    “臣没想到这群人为逐利,竟将心思放在了一条鞭法上,臣以为,应重惩重罚!”张居正也开口说道。
    这几日,张居正对商人们的行为甚是失望,气得痔疮都犯了。
    “臣附议!”
    一向好脾气的申时行都忍不住想要重惩这些寻新政漏洞逐利的商人们。
    小万历想了想,突然看向张居正。
    “元辅,咱们重惩这些商人,会不会让天下人愈加觉得施行一条鞭法后,银贵钱贱乃是真相?”
    “即使杀一儆百,还会有商人将‘以钱换银’当作买卖,而百姓也会下意识地存储白银,如此,白银只入不出,恐怕还会出现一两银可换一千五百文的情况出现,待折银交税开始,富人在底层百姓交税时,降低粮价,税毕之后,再提升粮价,一来一回,百姓还是将入不敷出!”
    小万历此话,一下子将张居正、殷正茂、申时行噎住了。
    在金钱诱惑下,朝廷的法令可能就是一张废纸。
    严惩严罚,极有可能起到反向作用。
    以钱换银之风潮,一旦在整个大明蔓延开来,全民囤银,那就不是杀一儆百能解决的了。
    这时。
    户部左侍郎刘斯洁站出来说道:“陛下,此问题的根本之患,还是我朝存银不足,若白银足额,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臣建议,在一条鞭法施行、确定折银征收时,增设经商港口、建造海船,放开海洋贸易,允许民间船只下海经商,令海外白银流入大明!”
    听到此话,沈念的眼睛不由得亮了。
    这正是他想说想做的,没想到一向保守的刘斯洁也想到了这种方式。
    “开海?”小万历不由得惊呼道。
    大明初立之时,因要防范海上的张士诚,朱元璋确立了“片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
    之后,在永乐年间,虽有郑和下西洋之壮举,但也只是海上的朝贡贸易,主要为宣扬大明国力,海上商贸并未发展起来。
    后来,随着嘉靖年间倭寇的侵袭,一度再次形成了“片板不许下海”的海禁制度。
    到了隆庆年间,虽有隆庆开关,打破了海禁,但也只是港口贸易,海洋上商业贸易的发展依然非常有限,一些民间商人都是顶着“流寇”的名头进行买卖。
    申时行微微摇头。
    “不可开海!开海之后,海上贸易难以控制且事故率极高,另外有可能会导致东南海域再次产生大量倭寇,侵扰地方,不值得!”
    小万历看向张居正。
    张居正微微点头,道:“大海之上,变幻莫测,确实有风险,另外不能让倭寇再有萌芽的可能了!”
    “臣附议!”殷正茂点头道。
    三大阁老都经历过倭寇最猖獗的时期,深知倭寇之乱对大明造成的影响,外加他们对神秘的大海存在畏惧感,故而不愿全面开海。
    此外,在他们眼里,开海之后,固若金汤的大明有可能会变成诸多倭寇海盗侵扰的沃土,沿海地方有可能会经常发生战乱。
    毕竟,大明之富,物产之丰,远超于周边。
    就在小万历准备放弃这个想法时,沈念站了出来。
    “陛下,臣赞同开海,放开海洋贸易,允许民间商船与其他国家自由经商!”
    “沈卿,理由呢?”小万历问道。
    沈念敢在三大阁老表态后唱反调,显然有充分的理由并认为能说服所有人。
    沈念缓了缓道:“理由有三。”
    “其一,放开海外贸易,是解决银贵钱贱之趋势的根治之法,当下没有更好的办法。”
    “其二,即使朝廷不开海,待日后一条鞭法施行,折银纳税,白银或缺后,也会有大量民间商人铤而走险,以物换白银,此乃大趋势,阻之不如顺之。”
    “其三,为了更长久的和平,为了大明沿海不再有海盗倭乱,甚至让沿海之民成为大明最快一批‘人人都能填饱肚子’的百姓。”
    听到沈念的第三个理由,殿内其余人都面露惊诧。
    众人不支持开海,便是因为有倭乱发生,外加大明是周边最富有的国家,周边全是穷邻居,开海之后对大明的消耗可能远大于收获,沈念却言和平,却言能令沿海百姓迅速富起来。
    这让众人都甚是不解。
    沈念解释道:“东南沿海发生倭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穷,沿海百姓穷,日本倭寇穷,故而他们勾结在一起,觊觎大明之财富。”
    “若全面开海,贸易兴起,我大明的生丝、丝绸、瓷器、蔗、果品、铁器、中药材等都会成为周边国家疯抢的商品,沿海百姓常年出海,最适于海洋贸易,他们能将巨量白银源源不断地从外面带回来,如此,不违法令,赚钱甚至比抢掠更快,沿海百姓能不富有吗,能不追求和平吗?”
    “海上贸易兴起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建立一支海上舰队(即海军),建立完善的海上贸易规则,使得海上贸易正常化。”
    “毫无疑问,这是一笔惊人的开销,但绝对值得!”
    “因为我们在对外输出商品换来巨量白银、香料、珍宝的同时,还输出了我们的文化。”
    “试想一下,海上各国商人因与我们做生意,皆说汉语、穿汉服,甚至饮食习惯也与我们一样。如此,他们对我们将有更高的认同感,依赖感,甚至将大明当作他们的衣食父母,到那时,大明富有他们便富有,周边各国将会成为我们在海上的防御所与侦察兵,更远处若有侵略者,几乎没有可能入侵我大明领土。”
    ……
    “臣觉得,开海也是新政的一部分,是一场不动刀兵的商贸战争。大明固然物产丰富,固然军事强大,但我们也能从诸多外国人身上看到不一样的文化与发明,择优而习之,我们才能更加强大。”
    “至于倭寇之乱,我们能打废他们一次,便能打废他们第二次。”
    “大海之上,有诸多未曾勘探的岛屿,有金有银,有无数能够让百姓过得更好的宝藏,意在创造盛世的大明,应该是征服大海的大明。永乐年间,我们便有实力建造配备火炮火铳的海上宝船,而今我们更能征服大海,发掘出更多的宝藏!”
    ……
    沈念昂着脑袋讲着,气势十足。
    在讲到“我们能打退倭寇一次就能打退倭寇两次”和“盛世的大明,应是征服大海的大明”的时候,小万历与张居正等人都沉浸了进去。
    沈念在他们眼前画了一幅画。
    一幅包揽了无尽海洋与无数金银宝藏的大明疆域图。
    沈念说完后,先是看向小万历,然后又看向张居正等人,其脸上的表情分明表达的是:开海吧,海上全是宝藏!
    张居正的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比较理性,思考得也比较多。
    若如沈念所言,全面解除海禁,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要建造港口,要建造巨型海船,要组建海军,要开拓海上航道,要防止海上巨浪,要建立各种海上贸易规则……
    需要巨大的支出,但若如沈念之设想,获得的回报也非常惊人且足够长久。
    “虽然有些冒险,但可以一试。”张居正朝着小万历拱手。
    张居正若年轻二十岁,身上还有少年气,绝对会毫无顾虑地表达支持。
    “臣赞同!”
    “臣赞同!”
    “臣赞同!”
    殷正茂、申时行、刘斯洁分别拱手说道,他们非常敬佩是沈念的大格局。
    在沈念的眼里,海患、倭寇、海盗等根本就算不上危险,全都能轻松解决。
    “朕也赞同!”小万历兴奋地说道。
    他早就沉浸在沈念所言的满是黄金白银的海上世界,以及用商贸和文化征服大海,征服周边诸国,让他们成为大明护卫之类的说法。
    殿内几人一点头,开海之事基本上就算是敲定了。
    这时,刘斯洁又道:“陛下,即使施行开海之策,至少一年才会卓有成效,若明年年初施行一条鞭法,仍会导致银贵钱贱,是否将一条鞭法往延后一年?”
    “明年必须执行,一旦中断,有可能再次形成田亩兼并之势,就让那些黑心商人猖狂一年吧!”张居正说道。
    丈田之后,即刻开展折银纳税,田亩数额才会稳定,不然肯定会有人再做文章,减少税赋。
    “元辅所言有理!”小万历认可地说道。
    就在这时,沈念又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一策,虽不甚光明,但足以让那些黑心商占不了便宜!”
    “沈卿,快讲!”小万历兴奋地说道。
    “臣建议,暂时先不公布朝廷的开海引银之策。”
    “首先,由户部出面,召集京师存在以钱换银行为的大商人,为他们开一个劝导会,劝说他们为了朝廷新政,立即停止以钱换银的举动,然后朝廷将用太仓库之银将银钱的置换比例调整到正常状态。”
    “户部劝导之后,一些听话的商人,必然有所收敛,将停止换银。然而那些黑心商人,一定会趁此机会将太仓库之银兑换到自己手中。”
    “朝廷对此行为,可以假装不知,让这些商人以一千五百文的价格换银,待朝廷的存银变成了铜钱,朝廷再公布开海引银之策。”
    “如果咱们明年年初开启一条鞭法,最快的折银夏税也到六月份了。臣建议先与琉球沟通,进行大宗买卖交易,换来大量白银,外加太仓库之存银,足够坚持到海上贸易的白银流入了!”
    ……
    “如此,那批以一两银换取一千五百文铜钱,本以为能大赚一笔的黑心商,在民间百姓折银交税之时,得到的回报只能是一两银换取一千文铜钱甚至还不到一千文钱!”
    “此举,朝廷赚了钱,底层百姓也赚了钱,而这群高价换银的黑心商有可能赔到倾家荡产!”
    “哈哈……好计策!”
    小万历兴奋地从御座上站起身来,感觉到自己失态后,连忙捂住了嘴巴。
    而这时,一向不苟言笑的张居正,轻捋胡须,突然笑出声来。
    他一笑。
    殷正茂、申时行、刘斯洁也不由得笑了。
    大家一起失态也就不算失态,且缓解了小万历的尴尬。
    朝廷以如此方式赚钱,可谓是前所未有。
    “元辅以为如何?”小万历小心翼翼地问道。
    众人之中,张居正的道德标准最高,只要他同意,从大家的笑容就能看出,都会赞同。
    “臣附议!”张居正一脸认真地说道。
    “臣附议!”张居正话音刚落,一旁的殷正茂、申时行、刘斯洁也都齐齐拱手。
    “那就这样办了,散会!”小万历心情愉悦地说道。
    ……
    片刻后。
    小万历朝着身旁的内侍道:“赐三位阁老、户部左右侍郎红箩炭各一千……不……三千斤。另外,取两个朕正在使用的带有如意图案的紫铜手炉赠予沈卿的一对儿女!”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5277/639187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