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周浩然条款
推荐阅读:龙头至尊、洪荒:剑斩百万仙,你管这叫酒鬼、快穿:谁会跟任务目标动感情啊?、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一剑擎天、我的酒壶能修仙、从宇宙奇点回来的四合院局外人、从魔禁开始跑团诸天无限、长生炼器师、直播科普:开局获得响雷果实、
第613章 周浩然条款
王长连给出的解释,是他做的娱乐新闻播报,需要的不是那种字正腔圆的传统主持人。
感觉这个熊妹妹各方面条件都很好。
情商高,会说话。
可以过去试试。
在茶馆里当一个服务生,有点太屈才了。
周浩然自然答应。
作为红楼茶馆的一名茶博士,被茶馆的顾客发掘,从草根变为名人,完成了人生跨步……这本身就很励志。也可以作为一个示范案例,红楼茶馆这种地方,往来的都是贵客,本来就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对以后的新人招聘,也是一个激励。
至于这俩人有什么私人关系……
这就无所谓了。
两天后,周浩然跟唐时宜一起南下港府,王长连也跟着一起。与此同时,作为重要合作伙伴,红星台这边也派人过去出差了。
这次的出差就比较正式了,一共九个人。
除了周浩然之外,还有董澜、林归雁、高宾,以及其他几个基层工作人员。
这年头,能去境外出差,都是美差。
跟公费旅游差不多。
都是一些关系好的亲近的人能捞到机会。
这次南下,很重要。
是要跟tvb签一份战略合作协议。
“现在国内还没有明确的合拍方面的法规和促进政策,咱们就只能自己做了。”
周浩然对此一点不意外。
很多国家的政策和规定,往往都是由民间发起的。
比如牛奶标准。
是由牛奶厂商们先自行制定,运行一段时间了觉得差不多了,就正式确立,成为国家的相关规定。
又比如预制菜。
是由餐饮商们先确定好“预制菜”的概念,自发的搞出一套预制菜的管理方案,国家的相关部门再跟进。
毕竟,公务员们不是神仙。
很多事情他们也不懂。
就一定要依靠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这些内行制定的标准,自然也会有利于他们自身。
国内目前还没有合拍政策。
别说中美合拍了,对港澳台的合拍都没有明确。
周浩然作为大先生,总要填补江湖的空白。
先从港府做起。
“tvb是港府娱乐产业的典范,跟tvb的合作,关系到的不仅是唐人影视跟tvb,更关系到内地和港府在合拍领域的诸多标准。”
周浩然百忙之中跑一趟,自然是因为这很重要。
王长连一听,五味杂陈。
实在没想到,这个校友学弟,竟然已经把生意做到了这个份上!
这是帮国家查漏补缺啊!
他的这种合作模式,如果将来被国家认可了……放在欧美国家,很有可能就会被命名为“周浩然条款”了。
“不是要改革嘛,要怎么改?”
王长连此次来港,就像个小跟班,也被安排进了半岛酒店。
这还是他第一次住这么高级的酒店。
只是港式晚餐不太习惯。
他特意点了一份港片里常提到的香喷喷的“叉烧饭”,感觉远不如以前在单位里常吃的京酱肉丝盖饭。
“其实也简单,买断制改分成制。”
周浩然早就认可了这个大框架。
旁边,唐时宜轻声道:“其实这在tvb早有先例,按照他们过去在电影方面的改革思路和标准,来确定我们在电视剧领域的改革就好了。”
“哦?”周浩然对这些细节就不太清楚了,“电影怎么改的?”
董澜知道唐总不爱多讲话,就笑着说:“那要追溯到60年代了,当时邵氏兄弟还是港府最有实力的电影制片厂,力推黄戏。”
“黄戏?”
周浩然心说港府果然是资本社会,60年代就这么开放了。
“黄梅戏电影。”董澜抿嘴微笑,“就是演着演着要唱一段黄梅戏,就跟六十年代好莱坞的歌舞片一样,都是同样的理念。”
“黄梅戏啊……”
周浩然还挺喜欢的,文艺剧团下辖有戏剧团,也有黄梅戏表演队,他听过好几次现场,特别有味道,跟在电视里面听完全不一样。
董澜道:“当时,邵氏投资了一大笔钱,拍了一部黄梅戏电影《梁祝》,可是在港府本地惨败。本以为黄戏的市场就此衰落,没想到,《梁祝》在宝岛那边爆了……那火爆程度,比今天的《还珠格格》还夸张。当时的宝岛,《梁祝》就是唯一的谈资,票房卖了几千万。”
“嗯。”
“可惜,当时的电影行业,都是买断制。”
“片方买断了版权?”
周浩然意识到了tvb这拨改革的源头。
董澜轻轻颔首,“对,宝岛的片商买断了《梁祝》在岛内的版权,邵氏一共只赚了几十万港币。邵先生不满意,然后就联合着港岛的一些同行,进行了行业改革。从此以后,港片在宝岛的发行,就进入了分成制。有了宝岛的市场,港片在七十年代后,就迎来了黄金年代。”
“这才是大佬。”
王长连暗暗感慨,邵义夫果然不一般。
再看看周浩然……
感觉也差不多!
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邵义夫能耐再大,推动的也只是港岛这一块弹丸之地的娱乐产业。
这位大先生要做的,是整个国家!
唐时宜又开口了,“港剧的引进,时间不长。而且过去内地很穷,给不起太多钱,卫视频道很少。所以港剧的引进,一直也都是买断制。tvb的利益并没有太大损失。”
周浩然这就明白前因后果了,“但是今年夏天的《天龙八部》,就像当年的《梁祝》,都因为买断制给邵家带造成了巨大损失。”
“对,买断改分成,就是tvb坚持的条款。”董澜轻轻一叹,瞟了周浩然一眼,“周台,这里也有你的原因呢!”
“我?”
周浩然不明所以。
董澜抿嘴道:“你是把《还珠格格》捧红的,变成了这么现象级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也是买断制,让tvb进一步的意识到了现行策略的不足。”
“分成也挺好的,公平。”
周浩然点了点头。
买断制和分成制,各有优缺点。
不过,从促进内地和港台文化交流,加强大一统的角度来看,还是分成制更好。
买断是一次性的行为。
分成才是长期的利益往来,交情都是在不断的接触中产生的。
“接下来要确定的,主要是分成条款。”董澜很有自知之明,“这种事情,就得大人物出面了,我说多少话都没用。”
唐时宜沉默。
她也没发言权。
tvb就是港剧的代表,邵义夫就是港府娱乐产业的话事人。
这次双方的合作,很有可能会成为日后内地和港府的合作标准和基本框架,得是有足够分量的人来最终决定才行。
港方的代表,当然就是邵义夫本人。
中方这边,就只能是周浩然出面了。
“细节方面,都好说,多分几个点少分几个点的,这都无关痛痒。促成合作,引导港府的娱乐产业北上发展,这才是宏观战略。”
周浩然这句话说的大义凛然。
而且这是真心话。
不是他可以轻易的忽略那几个点的分成比例,而是因为……内地的发展太快了。
现阶段,是港台遥遥领先。
要苦哈哈的求着港台娱乐资源,再过些年……那形势就颠倒了,得是港台这边频频示好,不断的在公众场所发言表忠心,才能拿到一些跟内地合作的机会。
港剧、台剧现阶段会很猛。
《还珠格格》《流星园》《天龙八部》《鹿鼎记》什么的都是现象级……再过些年,谁还看港剧台剧?
投资巨大、制作精良的内地影视剧,才是主流。
甩他们好几个档次。
所以这次谈港剧的引进,就算多让出几个点的利益也无所谓。
影响不大!
现阶段需要引进港剧,过些年……想引进都没人看了,相关条款再实惠也没意义了。
最重要的是把条件谈下来,由唐人影视跟tvb签约……这是一个示范性的信号。
tvb代表的是港府娱乐产业。
唐人影视就是内地的代表!
港府的娱乐资源如果北上,要跟唐人影视来对接,双方合作,共建“沪圈”,来为唐人影视的初期发展奠定基石。
这边周浩然和众人吃着饭呢。
包厢有人敲门。
然后就凑进来了一张浓妆艳抹的脸。
一个女士。
“请问,大先生在吗?”
这女人看样子四十多岁了,此前跟周浩然见过两面。
“你是……”
周浩然有点忘记这是谁了。
“哎呦,大先生,您可真是贵人多忘事,我是惠珍呐!”
这女人一下就枝招展起来了。
那劲头……
一看就不像正经人。
唐时宜无动于衷。
董澜、林归雁也在场,都大吃一惊,心说周台这怎么回事?
口味不会这么重吧?
周浩然听她这么一说,这才想起来,此前曾经有人给他介绍过,眼前的这位女士,名字叫古惠珍。曾经也是无线的学员,跟周润发是同学。
后来觉得当演员太辛苦,来钱太慢。
就转行了。
她手里有一份名单,嫩模、演员、歌手……
那份名单,周浩然后来送给了蒋飞飙。
价格贵的离谱。
富商们约饭,想请一些人作陪,不管是快餐,还是包月包年,都可以联系她。
在业内,她有一个绰号。
港府第一鸡头。
(本章完)
王长连给出的解释,是他做的娱乐新闻播报,需要的不是那种字正腔圆的传统主持人。
感觉这个熊妹妹各方面条件都很好。
情商高,会说话。
可以过去试试。
在茶馆里当一个服务生,有点太屈才了。
周浩然自然答应。
作为红楼茶馆的一名茶博士,被茶馆的顾客发掘,从草根变为名人,完成了人生跨步……这本身就很励志。也可以作为一个示范案例,红楼茶馆这种地方,往来的都是贵客,本来就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对以后的新人招聘,也是一个激励。
至于这俩人有什么私人关系……
这就无所谓了。
两天后,周浩然跟唐时宜一起南下港府,王长连也跟着一起。与此同时,作为重要合作伙伴,红星台这边也派人过去出差了。
这次的出差就比较正式了,一共九个人。
除了周浩然之外,还有董澜、林归雁、高宾,以及其他几个基层工作人员。
这年头,能去境外出差,都是美差。
跟公费旅游差不多。
都是一些关系好的亲近的人能捞到机会。
这次南下,很重要。
是要跟tvb签一份战略合作协议。
“现在国内还没有明确的合拍方面的法规和促进政策,咱们就只能自己做了。”
周浩然对此一点不意外。
很多国家的政策和规定,往往都是由民间发起的。
比如牛奶标准。
是由牛奶厂商们先自行制定,运行一段时间了觉得差不多了,就正式确立,成为国家的相关规定。
又比如预制菜。
是由餐饮商们先确定好“预制菜”的概念,自发的搞出一套预制菜的管理方案,国家的相关部门再跟进。
毕竟,公务员们不是神仙。
很多事情他们也不懂。
就一定要依靠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这些内行制定的标准,自然也会有利于他们自身。
国内目前还没有合拍政策。
别说中美合拍了,对港澳台的合拍都没有明确。
周浩然作为大先生,总要填补江湖的空白。
先从港府做起。
“tvb是港府娱乐产业的典范,跟tvb的合作,关系到的不仅是唐人影视跟tvb,更关系到内地和港府在合拍领域的诸多标准。”
周浩然百忙之中跑一趟,自然是因为这很重要。
王长连一听,五味杂陈。
实在没想到,这个校友学弟,竟然已经把生意做到了这个份上!
这是帮国家查漏补缺啊!
他的这种合作模式,如果将来被国家认可了……放在欧美国家,很有可能就会被命名为“周浩然条款”了。
“不是要改革嘛,要怎么改?”
王长连此次来港,就像个小跟班,也被安排进了半岛酒店。
这还是他第一次住这么高级的酒店。
只是港式晚餐不太习惯。
他特意点了一份港片里常提到的香喷喷的“叉烧饭”,感觉远不如以前在单位里常吃的京酱肉丝盖饭。
“其实也简单,买断制改分成制。”
周浩然早就认可了这个大框架。
旁边,唐时宜轻声道:“其实这在tvb早有先例,按照他们过去在电影方面的改革思路和标准,来确定我们在电视剧领域的改革就好了。”
“哦?”周浩然对这些细节就不太清楚了,“电影怎么改的?”
董澜知道唐总不爱多讲话,就笑着说:“那要追溯到60年代了,当时邵氏兄弟还是港府最有实力的电影制片厂,力推黄戏。”
“黄戏?”
周浩然心说港府果然是资本社会,60年代就这么开放了。
“黄梅戏电影。”董澜抿嘴微笑,“就是演着演着要唱一段黄梅戏,就跟六十年代好莱坞的歌舞片一样,都是同样的理念。”
“黄梅戏啊……”
周浩然还挺喜欢的,文艺剧团下辖有戏剧团,也有黄梅戏表演队,他听过好几次现场,特别有味道,跟在电视里面听完全不一样。
董澜道:“当时,邵氏投资了一大笔钱,拍了一部黄梅戏电影《梁祝》,可是在港府本地惨败。本以为黄戏的市场就此衰落,没想到,《梁祝》在宝岛那边爆了……那火爆程度,比今天的《还珠格格》还夸张。当时的宝岛,《梁祝》就是唯一的谈资,票房卖了几千万。”
“嗯。”
“可惜,当时的电影行业,都是买断制。”
“片方买断了版权?”
周浩然意识到了tvb这拨改革的源头。
董澜轻轻颔首,“对,宝岛的片商买断了《梁祝》在岛内的版权,邵氏一共只赚了几十万港币。邵先生不满意,然后就联合着港岛的一些同行,进行了行业改革。从此以后,港片在宝岛的发行,就进入了分成制。有了宝岛的市场,港片在七十年代后,就迎来了黄金年代。”
“这才是大佬。”
王长连暗暗感慨,邵义夫果然不一般。
再看看周浩然……
感觉也差不多!
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邵义夫能耐再大,推动的也只是港岛这一块弹丸之地的娱乐产业。
这位大先生要做的,是整个国家!
唐时宜又开口了,“港剧的引进,时间不长。而且过去内地很穷,给不起太多钱,卫视频道很少。所以港剧的引进,一直也都是买断制。tvb的利益并没有太大损失。”
周浩然这就明白前因后果了,“但是今年夏天的《天龙八部》,就像当年的《梁祝》,都因为买断制给邵家带造成了巨大损失。”
“对,买断改分成,就是tvb坚持的条款。”董澜轻轻一叹,瞟了周浩然一眼,“周台,这里也有你的原因呢!”
“我?”
周浩然不明所以。
董澜抿嘴道:“你是把《还珠格格》捧红的,变成了这么现象级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也是买断制,让tvb进一步的意识到了现行策略的不足。”
“分成也挺好的,公平。”
周浩然点了点头。
买断制和分成制,各有优缺点。
不过,从促进内地和港台文化交流,加强大一统的角度来看,还是分成制更好。
买断是一次性的行为。
分成才是长期的利益往来,交情都是在不断的接触中产生的。
“接下来要确定的,主要是分成条款。”董澜很有自知之明,“这种事情,就得大人物出面了,我说多少话都没用。”
唐时宜沉默。
她也没发言权。
tvb就是港剧的代表,邵义夫就是港府娱乐产业的话事人。
这次双方的合作,很有可能会成为日后内地和港府的合作标准和基本框架,得是有足够分量的人来最终决定才行。
港方的代表,当然就是邵义夫本人。
中方这边,就只能是周浩然出面了。
“细节方面,都好说,多分几个点少分几个点的,这都无关痛痒。促成合作,引导港府的娱乐产业北上发展,这才是宏观战略。”
周浩然这句话说的大义凛然。
而且这是真心话。
不是他可以轻易的忽略那几个点的分成比例,而是因为……内地的发展太快了。
现阶段,是港台遥遥领先。
要苦哈哈的求着港台娱乐资源,再过些年……那形势就颠倒了,得是港台这边频频示好,不断的在公众场所发言表忠心,才能拿到一些跟内地合作的机会。
港剧、台剧现阶段会很猛。
《还珠格格》《流星园》《天龙八部》《鹿鼎记》什么的都是现象级……再过些年,谁还看港剧台剧?
投资巨大、制作精良的内地影视剧,才是主流。
甩他们好几个档次。
所以这次谈港剧的引进,就算多让出几个点的利益也无所谓。
影响不大!
现阶段需要引进港剧,过些年……想引进都没人看了,相关条款再实惠也没意义了。
最重要的是把条件谈下来,由唐人影视跟tvb签约……这是一个示范性的信号。
tvb代表的是港府娱乐产业。
唐人影视就是内地的代表!
港府的娱乐资源如果北上,要跟唐人影视来对接,双方合作,共建“沪圈”,来为唐人影视的初期发展奠定基石。
这边周浩然和众人吃着饭呢。
包厢有人敲门。
然后就凑进来了一张浓妆艳抹的脸。
一个女士。
“请问,大先生在吗?”
这女人看样子四十多岁了,此前跟周浩然见过两面。
“你是……”
周浩然有点忘记这是谁了。
“哎呦,大先生,您可真是贵人多忘事,我是惠珍呐!”
这女人一下就枝招展起来了。
那劲头……
一看就不像正经人。
唐时宜无动于衷。
董澜、林归雁也在场,都大吃一惊,心说周台这怎么回事?
口味不会这么重吧?
周浩然听她这么一说,这才想起来,此前曾经有人给他介绍过,眼前的这位女士,名字叫古惠珍。曾经也是无线的学员,跟周润发是同学。
后来觉得当演员太辛苦,来钱太慢。
就转行了。
她手里有一份名单,嫩模、演员、歌手……
那份名单,周浩然后来送给了蒋飞飙。
价格贵的离谱。
富商们约饭,想请一些人作陪,不管是快餐,还是包月包年,都可以联系她。
在业内,她有一个绰号。
港府第一鸡头。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5469/639173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