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295二次推演!护世大龙,广目天王!
推荐阅读:田园仙妻、斗罗:老婆流萤,气哭宁荣荣、悟性逆天:从斗罗开始的次元之旅、年代:巨额私房钱被媳妇儿发现了、轮回乐园:人脉织梦师、落地须弥:我的数值没有问题!、新时代艺术家、归义非唐、清河仙族、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
第286章 295二次推演!护世大龙,广目天王!
苍青色的巨龙环绕周身,鳞爪鬚髮闪烁金光。
奇异的是,龙眸之中,不再如往常一般空洞,反而像是拥有了真正的灵魂一样,变得无比灵动。
这就是灵相和真形的区別。
元神的注入,让灵相真正成为了武者生命的一部分。
精、气、神三者都已经具备,还有一线之隔,便是三元合一,成就法相元胎。
不过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要用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一生去跨越。
在此之前,灵相的存在,除了能大大增强武学的威力,其次便是作为武者和天地之间的桥樑。
从此刻开始,武者便能够在日常中简单地调动天地之力。
无论是灵气,还是魔气。比起天梯境界的“充多少用多少”,玄关境界已经能隨时从外界补给自身,恢復真元。
爆发力、耐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但此时此刻,无论是顺利凝结的青龙灵相,还是足以攀登宗师长阶的四九神宫,都无法分走李存孝的注意力。
额头处,赤红的龙纹不知何时已经显化而出,向著全身游走。
心神感应之中,识海处矗立的门户对面,老儒和魔帝正在激烈地交战。
“果然和文中子前辈预料的一样。”
“只要我打破玄关,掌握了灵宝,取得了秘境的绝对控制权。”
“以杨英元气大伤的状態,便再也没有出头之日,所以他一定会忍不住出手.”
几天前,当他进入龙舟时,文中子一眼便看出,其距离突破第七境只剩一步之遥。
震惊之后,老儒便说出了以上猜测,並且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他要和杨英同归於尽。
李存孝还记得自己当时听到这话的错愕,但对方的脸上却只有释然和轻鬆,就像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
那个时候他才知道,原来文中子每一次分身和他交手,都是在钝刀子割肉,刮骨疗毒。
只不过入魔的毒已经浸润得太深,文中子也活得太久,元神已经腐朽不堪。
斩尽魔念后,他只能享受剎那的自在,便会魂飞魄散。
殫精竭虑,只求一死。
这样的想法,是如今年富力强的李存孝无法感同身受的。
但是无论怎么说,杨英的存在本就是一桩隱患,文中子看似是一个极好的陪练,实则也是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炸掉。
李存孝无法拒绝文中子的提议,也无力阻止这一切的到来,只能顺水推舟。
时间回到现在。看著和千手观音魔像对峙的三轮炽阳,澎湃的煞气好似浓云升腾,扭曲蔓延,好似天魔的触手。
文中子感受著体內开闸洪水般逝去的魔念煞气,既感到虚弱,又感到轻鬆。
正与邪本就是人的两面,煞气不仅是煞气,也是他的精神和本源。
並不理会歇斯底里的杨英,老儒昂首,银白的鬍鬚在风中飘落,那张苍老的面容似乎重返青春,朝著门户对面的青年点了点头。
“金刚杵,推演!”
一念之下,金刚杵中储蓄的一格煞气瞬间流逝,速度之快,好似远古追日的巨人啜饮小溪。
但还不等小溪乾涸,青龙灵相缠绕在菩提树上,张开巨口,爆发出强大的吸力,滔滔江河般的煞气奔涌而来。
“朕是天子,天下臣民皆是我的牲畜!”
“朕即国家!”
“杀光乱臣贼子,杀光刁民乱民,朕的意志就是天意,就是法律!”
“.”
“我是三教第一人,我该做帝王师、天下师、万世师!”
“礼崩乐坏,世態炎凉。只有我看清了一切,只有我掌握了人世间的真理,我要为所有人制定规则,让一切都在准绳下运行!”
“这个天下不需要帝王,不需要王公贵族!与其受人盘剥,还不如回到先王的时代,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无知无识,便无烦恼.”
“.”
庞大而杂乱的思绪好似洪流,猛烈地衝击著李存孝的神经。
此起彼伏的声音里,有生杀予夺的暴戾,有蓄养苍生的傲慢,有主宰万灵的冷漠;
有好为人师、有刚愎自用,还有对人间的自暴自弃.杨英和文中子数百年的怨念,在这一刻如同海啸,反覆冲刷著岸边的礁石。
有那么一个瞬间,李存孝几乎觉得自己要迷失在这些狂乱的吶喊当中。
但是,金刚杵的光芒就像海上的灯塔,刺破了无边的黑暗。
短暂的煎熬,换来的是耀眼的金光,將宝杵上的摩羯一次又一次地点亮,转瞬间,便已经没有一丝黯淡。
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煞气也在金刚杵中被转化、吞噬,好像其中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吞吐著亿万江河入海的水流。
对於推演来说,投入的煞气越多,得到的功法和武学就越完善。
而这一次靠著文中子和杨英,一位三教合一的宗师,一位大宗师,其提供的煞气相比上次不知多出多少倍。
梵文散发璀璨金光环绕交织,如同蚕茧將李存孝包裹。
在这个瞬间,熟悉的感觉再度袭来,他知道自己即將失去对外界的感知。
不过,有文中子牵制杨英,又有龙舟器灵护身,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在此之前,李存孝还没忘记文中子的话:
普通武者只有一个本尊,一个灵相。
而实际上每多一个本尊,泥丸宫洞开之时,便能大出一倍,元神的力量也就要比普通武者大出一倍。
当时他还不明所以,如今青龙灵相成就,有了经验的他自然豁然开朗。
一尊灵相,一座神宫;三尊灵相,自然是三座神宫。
在彻底被海量的经验感悟沉浸之前,他最后的念头,驱使著佛门本尊从天梯入主泥丸,第二座神宫隱隱间显露轮廓。
一念不生,一念不灭。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一切作意起念,一切心动意动,统统消失,曾经的画面再度在这虚无之地上演。
种子没入土地,菩提树拔地而起;
黑龙在绿叶中膨胀,盘绕成硕大的华盖。
欲飞天而去,却被锁链束缚,无法动弹。
剧烈挣扎,震动了树下汪洋;
口吐毒火,焦枯了世间青翠。
一切都是徒劳,巨龙磅礴的生命力涌入龙华树的躯干,一尊强大的神灵在其中孕育,这是上次推演神功中断时的场景。
然而这一次,有了足够的煞气作为能源,功法和武学的精义如同巨轮转动,在每一次生灭中不断更迭变化。
李存孝的意识有了別样的感知,他好像回到了母亲的肚子里,即將诞生为一个新的生命。
不,並非是作为凡人的母体,而是作为天地的胞胎,在渺远不可及的须弥,在四大部洲仰望的三十三天之上。
龙头枝干般的宝树打开门扉,熔岩一般赤红的身躯踏足於天际,琥珀般纯净的天眼將阎浮提世界的一切囊括其间。
凡人、畜生、饿鬼、修罗、地狱、天人.
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
九山八海,有情眾生,尽皆顶礼;
天女散,地涌金莲,雷音浩荡:
“龙华者,是龙中所尚之,未来世尊於此树下成佛!”
“世尊!我等四王领二十八部诸鬼神等,及无量百千鬼神,以净天眼过於人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世尊!是故我等名护世王!”
“此西方有大天王,名曰广目,是大龙王,居须弥山半之西白银埵,城名周罗。以无量百千诸龙而为眷属,守护西方!”
雷音如同席捲宇宙的波纹,遍及阎浮,吹入恆河沙数;
铁围山中,八大海水,无尽汪洋,亿万蛟蛇龙种如沸!
雄伟的天王顶天立地,戴宝冠,著瓔珞,穿金甲。
左手执长槊,矗立须弥;
右手持赤索,网罗霄汉!
菩提树叶化为翠瓦,龙华主干色作琉璃;
树枝横生,化作樑柱斗拱;
赤面天王端坐其中,灵相的光耀,辉映青龙!
“呼~”
李存孝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狂猛气流將眼前的流云推开一大片扇形的空白。
睁开紧闭的双眼,琥珀水晶般的瞳孔散发出璀璨的神辉。
而在泥丸宫中,两座四九神宫比邻而起。
相较於青龙灵相头顶模糊的弧形轮廓,赤面天王所居的菩提宝殿,已然升起三重楼阁!
“佛门本尊,这就已经神宫三重了吗?”
李存孝还未从那化身神灵的余韵中脱离出来,轻而易举迈过了普通武者苦苦追寻的门槛,竟然也没什么惊讶的情绪。
真正体验过神功推演的过程,他才知道,神功之所以在绝学之上,就是因为这已经超脱了凡俗能够理解的极限。
在推演的幻境中,短短片刻,他真的感觉自己化身成为了天地的宠儿,亿万龙族的主宰。
只要愿意,摘取星辰也好,劈开汪洋也罢,不过弹指而已。
超脱一切的力量,让人无比的沉醉。
这就是宗师的境界?这就是胎化链形后的神魔之躯?
不,就算是两位师父,只怕也比不上.
“《西方护世大龙广目天王经》,这就是我自己的第一部神功.”
“我的《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本来取自五部如来中的北方天鼓雷音,后来又学习了契此师父传下的西方无量寿如来一脉武学。”
“由此,哪吒太子为北方天王之子,善能降伏龙眾,转入西方,独立门户,成为驾驭万千龙眾之天王,倒是也合情合理。”
除了神功,配套的武学自然也是一併推演出来,还有双眼之中,似乎也诞生了什么神异。
但现在並不是检查收穫的好时候。
身上的道袍不知何时已经披散,露出其中玉色的起伏线条,还有盘踞游走的赤红虬龙。
龙舟器灵和李存孝的联繫在不断加深,也是因此,后者能够清楚地“看”到乾阳殿前的景象。
成百上千只佛掌遮蔽天日,本该慈悲的观音菩萨眼角流下血色的泪滴,將方圆十里都污浊为血海;
血海之中,断肢残躯重迭拔升,酱紫色的僵硬肉身好似被冰寒地狱扭曲化作的怪竹,哀嚎著向天空伸出手去。
这就是杨英作为大宗师,作为陆地神仙所拥有的道场“南海紫竹林”。
而在这一片地上魔国的对面,文中子的气势看上去却是弱的多。
滔天魔焰的侵蚀下,砖瓦堆砌的小庙摇摇欲坠。
古旧的匾额上,“先师庙”三个字隱约模糊,两旁的对联在魔威的衝击下艰难地绽放光辉:
金声玉振,垂范千古。
儒门初祖,號为素王的孔文宣逝去之后,当时的圣王敬仰其人,立“先师庙”祭祀。
数千年下来,先师庙早已遍布天下,儒者尊崇。只是前周到如今大秦,佛道兴起,儒门式微,香火日渐稀薄。
文中子的“道场”就像是现实的映射,残破的“先师庙”中,素王居中,太上玄元皇帝和伽蓝帝君分坐左右。
光焰熊熊,雷音浩荡:
“天下君王至於贤人眾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素王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伽蓝主者,合寺威灵,钦承佛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剎永安寧.”
残破的小庙好似洪流中的礁石,看上去似乎是杨英占了上风,但藉助器灵的力量,李存孝却看得出,这两人都已经是强弩之末。
杨英入魔前是大宗师,但一来被司马扶风和宇文坚背刺,二来受困多年,本源已经接近乾枯;
文中子半魔半人,状態虽好一些,但境界的差距摆在那里。若不是因为三教合一的特殊,他早就该魂飞魄散。
“小友”,先师庙中,文中子看著光门之后的李存孝,眼底有惊奇,有欣慰,有遗憾,唯独没有后悔。
“按照约定,这《中道》便交给你了。”
“真可惜,见不到你未来成道之日.三教合一的大宗师,这天下在你手中,会塑造成什么样子?”
李存孝闻言心头一震,就见那一篇文字铸就的长城卷为一册书籍。
失去了防护的手段,文中子却反而仰天长啸,在杨英疯狂和恐惧的吼叫中,携先师庙凌空飞渡,不偏不倚地镇压在千手观音的头顶。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小友,动手吧!”
“如您所愿”,眼瞳倒映著魔佛头顶的破旧小庙,李存孝默然合掌,双拳结印。
秘境颤动,赤龙横空,四重宫闕解体、重组,好似监牢,將血海道场中的二人紧紧包裹。
死前的疯狂,让煞气的海潮翻涌不休。
心中怀著对文中子的敬意,李存孝握紧了书册。
心神之中,《中道》和《昊天上帝古文书》两篇神功相互呼应,残余的一点太清玄气仍旧在两座四九神宫之外,倔强的驱逐混沌。
“只差最后一位本尊入驻泥丸了。三教合一前辈,我能做的,比你想像得更多!”
“金刚杵,推演!”
(本章完)
苍青色的巨龙环绕周身,鳞爪鬚髮闪烁金光。
奇异的是,龙眸之中,不再如往常一般空洞,反而像是拥有了真正的灵魂一样,变得无比灵动。
这就是灵相和真形的区別。
元神的注入,让灵相真正成为了武者生命的一部分。
精、气、神三者都已经具备,还有一线之隔,便是三元合一,成就法相元胎。
不过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要用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一生去跨越。
在此之前,灵相的存在,除了能大大增强武学的威力,其次便是作为武者和天地之间的桥樑。
从此刻开始,武者便能够在日常中简单地调动天地之力。
无论是灵气,还是魔气。比起天梯境界的“充多少用多少”,玄关境界已经能隨时从外界补给自身,恢復真元。
爆发力、耐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但此时此刻,无论是顺利凝结的青龙灵相,还是足以攀登宗师长阶的四九神宫,都无法分走李存孝的注意力。
额头处,赤红的龙纹不知何时已经显化而出,向著全身游走。
心神感应之中,识海处矗立的门户对面,老儒和魔帝正在激烈地交战。
“果然和文中子前辈预料的一样。”
“只要我打破玄关,掌握了灵宝,取得了秘境的绝对控制权。”
“以杨英元气大伤的状態,便再也没有出头之日,所以他一定会忍不住出手.”
几天前,当他进入龙舟时,文中子一眼便看出,其距离突破第七境只剩一步之遥。
震惊之后,老儒便说出了以上猜测,並且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他要和杨英同归於尽。
李存孝还记得自己当时听到这话的错愕,但对方的脸上却只有释然和轻鬆,就像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
那个时候他才知道,原来文中子每一次分身和他交手,都是在钝刀子割肉,刮骨疗毒。
只不过入魔的毒已经浸润得太深,文中子也活得太久,元神已经腐朽不堪。
斩尽魔念后,他只能享受剎那的自在,便会魂飞魄散。
殫精竭虑,只求一死。
这样的想法,是如今年富力强的李存孝无法感同身受的。
但是无论怎么说,杨英的存在本就是一桩隱患,文中子看似是一个极好的陪练,实则也是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炸掉。
李存孝无法拒绝文中子的提议,也无力阻止这一切的到来,只能顺水推舟。
时间回到现在。看著和千手观音魔像对峙的三轮炽阳,澎湃的煞气好似浓云升腾,扭曲蔓延,好似天魔的触手。
文中子感受著体內开闸洪水般逝去的魔念煞气,既感到虚弱,又感到轻鬆。
正与邪本就是人的两面,煞气不仅是煞气,也是他的精神和本源。
並不理会歇斯底里的杨英,老儒昂首,银白的鬍鬚在风中飘落,那张苍老的面容似乎重返青春,朝著门户对面的青年点了点头。
“金刚杵,推演!”
一念之下,金刚杵中储蓄的一格煞气瞬间流逝,速度之快,好似远古追日的巨人啜饮小溪。
但还不等小溪乾涸,青龙灵相缠绕在菩提树上,张开巨口,爆发出强大的吸力,滔滔江河般的煞气奔涌而来。
“朕是天子,天下臣民皆是我的牲畜!”
“朕即国家!”
“杀光乱臣贼子,杀光刁民乱民,朕的意志就是天意,就是法律!”
“.”
“我是三教第一人,我该做帝王师、天下师、万世师!”
“礼崩乐坏,世態炎凉。只有我看清了一切,只有我掌握了人世间的真理,我要为所有人制定规则,让一切都在准绳下运行!”
“这个天下不需要帝王,不需要王公贵族!与其受人盘剥,还不如回到先王的时代,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无知无识,便无烦恼.”
“.”
庞大而杂乱的思绪好似洪流,猛烈地衝击著李存孝的神经。
此起彼伏的声音里,有生杀予夺的暴戾,有蓄养苍生的傲慢,有主宰万灵的冷漠;
有好为人师、有刚愎自用,还有对人间的自暴自弃.杨英和文中子数百年的怨念,在这一刻如同海啸,反覆冲刷著岸边的礁石。
有那么一个瞬间,李存孝几乎觉得自己要迷失在这些狂乱的吶喊当中。
但是,金刚杵的光芒就像海上的灯塔,刺破了无边的黑暗。
短暂的煎熬,换来的是耀眼的金光,將宝杵上的摩羯一次又一次地点亮,转瞬间,便已经没有一丝黯淡。
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煞气也在金刚杵中被转化、吞噬,好像其中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吞吐著亿万江河入海的水流。
对於推演来说,投入的煞气越多,得到的功法和武学就越完善。
而这一次靠著文中子和杨英,一位三教合一的宗师,一位大宗师,其提供的煞气相比上次不知多出多少倍。
梵文散发璀璨金光环绕交织,如同蚕茧將李存孝包裹。
在这个瞬间,熟悉的感觉再度袭来,他知道自己即將失去对外界的感知。
不过,有文中子牵制杨英,又有龙舟器灵护身,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在此之前,李存孝还没忘记文中子的话:
普通武者只有一个本尊,一个灵相。
而实际上每多一个本尊,泥丸宫洞开之时,便能大出一倍,元神的力量也就要比普通武者大出一倍。
当时他还不明所以,如今青龙灵相成就,有了经验的他自然豁然开朗。
一尊灵相,一座神宫;三尊灵相,自然是三座神宫。
在彻底被海量的经验感悟沉浸之前,他最后的念头,驱使著佛门本尊从天梯入主泥丸,第二座神宫隱隱间显露轮廓。
一念不生,一念不灭。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一切作意起念,一切心动意动,统统消失,曾经的画面再度在这虚无之地上演。
种子没入土地,菩提树拔地而起;
黑龙在绿叶中膨胀,盘绕成硕大的华盖。
欲飞天而去,却被锁链束缚,无法动弹。
剧烈挣扎,震动了树下汪洋;
口吐毒火,焦枯了世间青翠。
一切都是徒劳,巨龙磅礴的生命力涌入龙华树的躯干,一尊强大的神灵在其中孕育,这是上次推演神功中断时的场景。
然而这一次,有了足够的煞气作为能源,功法和武学的精义如同巨轮转动,在每一次生灭中不断更迭变化。
李存孝的意识有了別样的感知,他好像回到了母亲的肚子里,即將诞生为一个新的生命。
不,並非是作为凡人的母体,而是作为天地的胞胎,在渺远不可及的须弥,在四大部洲仰望的三十三天之上。
龙头枝干般的宝树打开门扉,熔岩一般赤红的身躯踏足於天际,琥珀般纯净的天眼將阎浮提世界的一切囊括其间。
凡人、畜生、饿鬼、修罗、地狱、天人.
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
九山八海,有情眾生,尽皆顶礼;
天女散,地涌金莲,雷音浩荡:
“龙华者,是龙中所尚之,未来世尊於此树下成佛!”
“世尊!我等四王领二十八部诸鬼神等,及无量百千鬼神,以净天眼过於人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世尊!是故我等名护世王!”
“此西方有大天王,名曰广目,是大龙王,居须弥山半之西白银埵,城名周罗。以无量百千诸龙而为眷属,守护西方!”
雷音如同席捲宇宙的波纹,遍及阎浮,吹入恆河沙数;
铁围山中,八大海水,无尽汪洋,亿万蛟蛇龙种如沸!
雄伟的天王顶天立地,戴宝冠,著瓔珞,穿金甲。
左手执长槊,矗立须弥;
右手持赤索,网罗霄汉!
菩提树叶化为翠瓦,龙华主干色作琉璃;
树枝横生,化作樑柱斗拱;
赤面天王端坐其中,灵相的光耀,辉映青龙!
“呼~”
李存孝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狂猛气流將眼前的流云推开一大片扇形的空白。
睁开紧闭的双眼,琥珀水晶般的瞳孔散发出璀璨的神辉。
而在泥丸宫中,两座四九神宫比邻而起。
相较於青龙灵相头顶模糊的弧形轮廓,赤面天王所居的菩提宝殿,已然升起三重楼阁!
“佛门本尊,这就已经神宫三重了吗?”
李存孝还未从那化身神灵的余韵中脱离出来,轻而易举迈过了普通武者苦苦追寻的门槛,竟然也没什么惊讶的情绪。
真正体验过神功推演的过程,他才知道,神功之所以在绝学之上,就是因为这已经超脱了凡俗能够理解的极限。
在推演的幻境中,短短片刻,他真的感觉自己化身成为了天地的宠儿,亿万龙族的主宰。
只要愿意,摘取星辰也好,劈开汪洋也罢,不过弹指而已。
超脱一切的力量,让人无比的沉醉。
这就是宗师的境界?这就是胎化链形后的神魔之躯?
不,就算是两位师父,只怕也比不上.
“《西方护世大龙广目天王经》,这就是我自己的第一部神功.”
“我的《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本来取自五部如来中的北方天鼓雷音,后来又学习了契此师父传下的西方无量寿如来一脉武学。”
“由此,哪吒太子为北方天王之子,善能降伏龙眾,转入西方,独立门户,成为驾驭万千龙眾之天王,倒是也合情合理。”
除了神功,配套的武学自然也是一併推演出来,还有双眼之中,似乎也诞生了什么神异。
但现在並不是检查收穫的好时候。
身上的道袍不知何时已经披散,露出其中玉色的起伏线条,还有盘踞游走的赤红虬龙。
龙舟器灵和李存孝的联繫在不断加深,也是因此,后者能够清楚地“看”到乾阳殿前的景象。
成百上千只佛掌遮蔽天日,本该慈悲的观音菩萨眼角流下血色的泪滴,將方圆十里都污浊为血海;
血海之中,断肢残躯重迭拔升,酱紫色的僵硬肉身好似被冰寒地狱扭曲化作的怪竹,哀嚎著向天空伸出手去。
这就是杨英作为大宗师,作为陆地神仙所拥有的道场“南海紫竹林”。
而在这一片地上魔国的对面,文中子的气势看上去却是弱的多。
滔天魔焰的侵蚀下,砖瓦堆砌的小庙摇摇欲坠。
古旧的匾额上,“先师庙”三个字隱约模糊,两旁的对联在魔威的衝击下艰难地绽放光辉:
金声玉振,垂范千古。
儒门初祖,號为素王的孔文宣逝去之后,当时的圣王敬仰其人,立“先师庙”祭祀。
数千年下来,先师庙早已遍布天下,儒者尊崇。只是前周到如今大秦,佛道兴起,儒门式微,香火日渐稀薄。
文中子的“道场”就像是现实的映射,残破的“先师庙”中,素王居中,太上玄元皇帝和伽蓝帝君分坐左右。
光焰熊熊,雷音浩荡:
“天下君王至於贤人眾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素王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伽蓝主者,合寺威灵,钦承佛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剎永安寧.”
残破的小庙好似洪流中的礁石,看上去似乎是杨英占了上风,但藉助器灵的力量,李存孝却看得出,这两人都已经是强弩之末。
杨英入魔前是大宗师,但一来被司马扶风和宇文坚背刺,二来受困多年,本源已经接近乾枯;
文中子半魔半人,状態虽好一些,但境界的差距摆在那里。若不是因为三教合一的特殊,他早就该魂飞魄散。
“小友”,先师庙中,文中子看著光门之后的李存孝,眼底有惊奇,有欣慰,有遗憾,唯独没有后悔。
“按照约定,这《中道》便交给你了。”
“真可惜,见不到你未来成道之日.三教合一的大宗师,这天下在你手中,会塑造成什么样子?”
李存孝闻言心头一震,就见那一篇文字铸就的长城卷为一册书籍。
失去了防护的手段,文中子却反而仰天长啸,在杨英疯狂和恐惧的吼叫中,携先师庙凌空飞渡,不偏不倚地镇压在千手观音的头顶。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小友,动手吧!”
“如您所愿”,眼瞳倒映著魔佛头顶的破旧小庙,李存孝默然合掌,双拳结印。
秘境颤动,赤龙横空,四重宫闕解体、重组,好似监牢,將血海道场中的二人紧紧包裹。
死前的疯狂,让煞气的海潮翻涌不休。
心中怀著对文中子的敬意,李存孝握紧了书册。
心神之中,《中道》和《昊天上帝古文书》两篇神功相互呼应,残余的一点太清玄气仍旧在两座四九神宫之外,倔强的驱逐混沌。
“只差最后一位本尊入驻泥丸了。三教合一前辈,我能做的,比你想像得更多!”
“金刚杵,推演!”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5557/612064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