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不比王信差
推荐阅读:直播科普:开局获得响雷果实、洪荒:三清也得乖乖叫我一声二叔、万人迷向导:S级哨兵们的菟丝花、靠着马甲成为了世界之主、如棉、话痨小夫郎、陛下今天火葬场了吗/无情眼、我们魔教,全员卧底、我的系统狂霸又酷炫!、甜甜主攻单元文、
第396章 不比王信差
大同知府衙门倒闭了,韩彬带着他小妾逃跑了。
衙门大门是开的,不在册的差役全部被遣散。
抬轿子的、洗衣服的、烧茶的等等各类杂役,包括给各级官吏们家里干活,充当他们家里的各类下人,比如伺候老爷、伺候少爷、当书童,洗衣做饭缝补、舂米打壳、甚至给他们家里种地
一个知州府衙门从各地强召的驿夫高达三千多人,吓了很多人一跳,衙门里平日里三五百号人而已,恐怕衙门自己都不知道会有这么多人。
经过审查后,最后全部放回去。
各家用人的地方要赔付工钱,用了多少年就要赔付多少。
不够赔的用房子田地等抵押。
还是不够的,把自己抵押给人家干活。
给衙门里干活可没有工钱,动辄被打骂,吃不好睡不好,还要自己带干粮,累死了许多人,饿死的人也不少。
要不然民间百姓问他最怕什么事,回答竟然不是纳税,而是服徭役。
服徭役比纳税都可怕。
一个个千恩万谢,生怕衙门里反悔,许多人连夜跑了。
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意累饿死。
还有人留下来等着赔偿。
衙门里成为了他们暂时居住的地方。
“我不去~!”
翟文拒绝前来的郑昂。
郑昂笑道:“知州大人难道怕审问繁峙县县令?根据大周律规定,老百姓把欺负百姓的官员扭送上级衙门,衙门里要接受的,如果阻碍的可是同罪。”
态度很客气,语气却令翟文无语。
想要拒绝都不行。
翟文面无表情的盯着郑昂,不信郑昂如此绝情。
“难道知州大人还在心疼赔偿百姓的钱?”郑昂又问道。
翟文破防了。
“八千多两银子。”翟文指了指家徒四壁的客厅,吼道,“你看看,还有什么。”
郑昂没说话。
翟文气愤的无以加复,痛心疾首的拍着胸脯,“就算按照市价赔偿,凭什么每个月要给一两银子的工钱?有这么高的市价?”
不光几十年的积蓄一扫而空,连多年积攒下来的田地也都赔了一半。
“当初知州大人把人家强迫来干活,也没有问过人家同不同意不是么。”郑昂不以为然,笑容在翟文眼里变得更加可恶。
胳膊扭不过大腿,想到王信如今的权势,自己和他的渊源,终归还有一分期盼。
翟文叹了口气,“我们也是给衙门办事,给朝廷当差,就算做错了事,也不该如此不留情面,难道商号里把差事干砸了的伙计需要全赔不成?”
“这种话我们听多了。”
“说明大家都认可这个理,难道听多了就不是理?”
“你说得对,一开始节度府里很多人都深以为然,认为节帅的惩罚太过严重。”
听到郑昂的话,翟文没有意外。
他就不信节帅府办差的人会没有私心。
“但是节帅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果节度府上下认为官吏犯了法,因为是官吏所以不用讲法,那么他节度使是不是更不用讲法。”
郑昂没有认同翟文的话,也没有反驳,只是如实的说道:“当时节帅威胁的语气,没有人怀疑有人敢说节帅不用讲法,节帅真会给他不讲法。”
“不会吧。”翟文惊疑不定,觉得王信不是这样的人。
“你虽然与节帅相识多年,到底没有一起做事,不懂节帅的脾气。”郑昂一脸认真,毫不犹豫,“敢说节帅不用讲法的人,节帅必然会让他与繁峙县那些被虐待致死的人没有二致。”
“这还有人给他干活吗?”翟文不可思议。
郑昂面色更加复杂,语气有些飘忽,“认为不用讲法的人都被不讲法杀死了,求仁得仁。留下来的人都是认为应该要讲法的,他们只会更支持节帅。”
翟文彻底无语,同时也更加如坠冰窖。
他是一千个一万个也不愿意给王信干活的,奈何路都被堵死,他不审繁峙县县令还不行,否则自己就是同案犯了。
一个大明律,一个大周律。
被王信当成了宝。
“可笑可笑。”看到翟文脸色如此纠结,也因为看多了这些人的嘴脸,郑昂心里有了别样的思绪,感慨道:“官吏本是执法,结果却是最不喜欢法的群体。”
此话一出,翟文老脸通红。
亏他以前还以前辈的身份指点郑昂圣贤之道,如今看来像个小丑。
不久。
繁峙县县令被审的消息传遍了大同。
衙门里没有看门的差役,谁都可以进出,只有在大堂维持秩序的几名年轻差役,对待自发赶来看热闹的人们没有耍威风,虽然手里的棒子还在。
许多老差役不光赔的倾家荡产,被杀头的也不少。
他的任上。
截杀二十余名商人,谋财害命十七万余两,三百七十二名百姓死在服役时期.
罪证确凿。
在人们的惊讶声中,以大周律判剥皮示众,全家财物充公,家人流放小黄河农垦队干活,无期徒刑,无任何释放可能。充公财物先赔受害者,再是充入衙门的罚款。
赔偿和罚款不够,剩余部分由其族人中得到过好处的人继续赔。
追赃公文贴出公示。
任何人举报其族人获得过好处的线索,且成功缉拿后,依据赃款比例给予奖励。
繁峙县县令公审结果一出。
别说代州一周三县,连大同府境内许多官吏连夜跑了。
“会不会坏事?”
曾直见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忍不住担心。
“这不是好事吗?”王信无法理解,反问道:“这些对民间敲髓吸骨,危害社会的人都跑了,虽然没有惩罚到他们有些可惜,但大同获得了新生,怎么会坏事呢?”
曾直无法反驳。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突然。
外头响起了竹炮声。
贫穷的大同,天灾下的大同,这几日到处都在放竹炮,连下顿饭没有着落的人,也在别人家放竹炮的时候,笑的合不拢嘴。
“说扬州,道扬州,扬州真是个好地方。”
街道上。
穿着干净,面有菜色的孩童们在大街小巷追逐游玩,他们一边嬉笑,一边跳着脚唱着童谣。
“宝地上出了个王节帅。”
“上天又送来个曾中郎。”
“军恩四季都浩荡,关内关外喜洋洋。”
“哦”
“哦”
孩童军在的地方最好玩,那些敢欺负人的坏孩子,他们就去告状,和那些不欺负人的孩子一起玩,很多的孩子跑了过去那边玩。
离开节度府,回家准备拿两套换洗衣服的曾直骑在骡子上半闭着眼睛。
以前的节度府只需要负责军事,现在需要负责的事务多了几倍,但是人手却不足,他已经几个月没有怎么回过家,一直住在节度府里。
辽东的家人都搬去了京城,信中问他要不要派族人子弟来帮忙。
意思很明显,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曾直拒绝了。
不光是担心节帅不喜,也有自己的考量,节帅府的事与别的地方不同,搞不好没有帮到族人,反而害他们丢了性命。
这几日官府大量的人逃离,昨晚更是没有睡好,整个人迷迷糊糊。
一群孩子跑了过去。
留下了童谣。
曾中郎,说的是自己?
曾直睁开了眼睛,不可置信看过去,追寻孩子们的身影。
“王信这是造反。”
当着山西巡抚陶陆的面,周文气势汹汹的说道,边说边挥舞袖子,显得气势十足。
有了张吉甫的支持。
不光掌领太原镇六万兵马,还有调动各地民兵的军权,又负责防陕西贼军的职责,虽然才一年多的时间,但闹出的动静不小。
“是造反,然后呢?”陶陆坐在案台后面无表情。
周文愣了愣。
“什么然后?”
“王信造反,然后呢?”
周文堵的说不出话来,半天才说道:“当然是发兵。”
“发谁的兵,怎么发兵,如何调粮。”陶陆语气如常,依然客气问道:“请提督吩咐。”
“岂敢。”
周文收敛了些许,不快道,“当然是听朝廷的令,调各部兵马和筹集粮草。”
陶陆“恍然大悟”,然后说道,“弹劾王信造反,提督不用操心,早就已经有人这么做了,而且还不少,所以还是等朝廷的消息吧。”
面对陶陆这样的人,挥出去的力气像打在上。
周文无可奈何。
“可代州的事情难道就这么算了?”
“提督有什么想法?”
周文又有些不懂了,这回怎么又态度变了呢,“不能由他们控制代州,否则宁武关容易被他们断了后路,到时候宁武关的万余守军就成了瓮中之鳖。”
“此事由提督做主,山西各地全力配合。”陶陆痛快答应。
周文有些明白了。
山西境内的事,关乎陶陆的官帽子,所以陶陆支持,但是山西外面的事,除非有朝廷的要求,否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概不问。
明知道大同的威胁,也视若无睹。
周文感到无奈。
不过也行。
离开巡抚衙门,回去了自己的提督府。
太原军镇在山西境内,属于内地,因为太原军镇是没有节度使的,只有几个总兵,各领一路军队,面对周文这样的来头大的上官,还是直接上级提督,谁也无法抗拒。
否则张吉甫也不会把周文调来太原。
背后有张吉甫的全力支持,下面的总兵实力有限,弹劾去掉一个,提拔了一个,拉拢了一个,加上中下级军官大量的变动。
自己应该与王信有的一拼了吧?
周文猜测道。
都说王信的人对他忠心耿耿,自己同样学到他的做法,而且以自己多年的经验恩威并施,就算不能超过他,也不至于不如他。
周文如此想到,把几名亲信召来。
“代州一定要多回去,还应该联络宣府总兵。”一名参将信心十足,“大同府我们熟啊,他们关内不过两万军队,又分了一半到代州,看上去不可抵挡,实际上虚张声势罢了。”
其余几人半信半疑,大同军的战绩是明面上的。
虽然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家丁有信心,但是也不认为大同军好对付。
姚宝善解释道:“提督曾经是大同西军总兵,我也跟着提督带过大同西军,常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也是立过功,南征北战过的,难道还不懂兵事不成?”
“这话倒没有错,姚参将带兵的本事,咱们兄弟怎么会怀疑呢。”
有人附和道。
“朝廷艰难,咱们要为阁老分忧,的确不应该把事情闹大。”姚宝善点了点头,话锋一转,“但王信既然敢赌,咱们虽说不好把事情做绝,可趁其病要其命,给他狠狠一个教训,免得他目中无人。”
“怎么做?”
周文一言不发,听着下面人的议论。
太原军镇背靠太原。
太原府又是山西陕西几地最富裕的省府,近水楼台先得月,比起别的几镇,太原军镇要好一些,如今全便宜了自己。
张阁老指望自己掌握一镇,不光是为了阁老分忧,也是为了自己的前程。
在大同已经输了一回,要是现在又输的话,哪怕自己身后是周老太爷,张阁老也不会在用自己。
而且现在的确是对付王信的好机会。
“请阁老出面,让宣府总兵陈兵天成城外,哪怕他不打,王信敢赌?他必须调动兵力去天成城,他要是调关外的,那么关外必然骚乱起来,如果调关内的,那么必然关内空虚。”
姚宝善自信的笑道:“无论他怎么做都会露出破绽,如果他不懂代州的兵,咱们就让宁武关的万余守军北上,给他致命一击,如果他调代州的兵,咱们也能轻易拿回代州。”
“前面几个倒还好,可最后他调动代州的兵,咱们也只是收回代州,对他没什么损失啊。”
总兵姜恒皱眉。
他的族弟去大同经商,原想巧取豪夺,被对面的商人告到了节度府,自己想着节度府多少给他几分面子,连忙派人去求情,结果被打了出来。
这件事他一直记在心里,不光是他,很多人都很痛恨王信。
谁家不养兵。
养兵怎么可能不钱?
朝廷自己都顾不过来,等不到朝廷的钱粮,自个做生意又做不过商人,最后当然要靠权势。
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互相给面子互相抬举,别说一个商人,哪怕是自己的下属武官,只要关系足够,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他能攻入咱们代州,咱们也能攻入大同的灵丘,是他先做的,朝廷不好说他是造反,更不会说咱们是造反了。”
众人眼睛一亮。
大同有两条路去京畿。
一条是过宣府,一条是过紫荆关。第一条路是九边,经商的道路一般不走这边,而是走南边的紫荆关,也就是要经过灵丘。
控制了灵丘,等于他们控制了大同的商道。
大同的关外贸易谁不眼红?
现在控制了这条商道,无论王信同不同意,他们太原镇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反正他们又不用成本。
“就这么办!”
周文摩拳擦掌,笑的合不拢嘴。
王信这家伙的办法还有有用的,让手下们一起商讨,不愧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想出的办法连自己都没有想到,不光把敌人的路走死了,还把自己给走活了。
“我这就给阁老写信。”
“姜总兵亲自去宁武关坐镇,防止王信利益熏心,最好给代州的大同军一个教训,实在不行也不要紧,守住要道挡住他们脚步,不怕万一就怕一万。”
姚宝善提议道。
“好,姜总兵你就这么办。”
“喏!”
姜恒拱手应喏。
脸色大喜。
(本章完)
大同知府衙门倒闭了,韩彬带着他小妾逃跑了。
衙门大门是开的,不在册的差役全部被遣散。
抬轿子的、洗衣服的、烧茶的等等各类杂役,包括给各级官吏们家里干活,充当他们家里的各类下人,比如伺候老爷、伺候少爷、当书童,洗衣做饭缝补、舂米打壳、甚至给他们家里种地
一个知州府衙门从各地强召的驿夫高达三千多人,吓了很多人一跳,衙门里平日里三五百号人而已,恐怕衙门自己都不知道会有这么多人。
经过审查后,最后全部放回去。
各家用人的地方要赔付工钱,用了多少年就要赔付多少。
不够赔的用房子田地等抵押。
还是不够的,把自己抵押给人家干活。
给衙门里干活可没有工钱,动辄被打骂,吃不好睡不好,还要自己带干粮,累死了许多人,饿死的人也不少。
要不然民间百姓问他最怕什么事,回答竟然不是纳税,而是服徭役。
服徭役比纳税都可怕。
一个个千恩万谢,生怕衙门里反悔,许多人连夜跑了。
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意累饿死。
还有人留下来等着赔偿。
衙门里成为了他们暂时居住的地方。
“我不去~!”
翟文拒绝前来的郑昂。
郑昂笑道:“知州大人难道怕审问繁峙县县令?根据大周律规定,老百姓把欺负百姓的官员扭送上级衙门,衙门里要接受的,如果阻碍的可是同罪。”
态度很客气,语气却令翟文无语。
想要拒绝都不行。
翟文面无表情的盯着郑昂,不信郑昂如此绝情。
“难道知州大人还在心疼赔偿百姓的钱?”郑昂又问道。
翟文破防了。
“八千多两银子。”翟文指了指家徒四壁的客厅,吼道,“你看看,还有什么。”
郑昂没说话。
翟文气愤的无以加复,痛心疾首的拍着胸脯,“就算按照市价赔偿,凭什么每个月要给一两银子的工钱?有这么高的市价?”
不光几十年的积蓄一扫而空,连多年积攒下来的田地也都赔了一半。
“当初知州大人把人家强迫来干活,也没有问过人家同不同意不是么。”郑昂不以为然,笑容在翟文眼里变得更加可恶。
胳膊扭不过大腿,想到王信如今的权势,自己和他的渊源,终归还有一分期盼。
翟文叹了口气,“我们也是给衙门办事,给朝廷当差,就算做错了事,也不该如此不留情面,难道商号里把差事干砸了的伙计需要全赔不成?”
“这种话我们听多了。”
“说明大家都认可这个理,难道听多了就不是理?”
“你说得对,一开始节度府里很多人都深以为然,认为节帅的惩罚太过严重。”
听到郑昂的话,翟文没有意外。
他就不信节帅府办差的人会没有私心。
“但是节帅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果节度府上下认为官吏犯了法,因为是官吏所以不用讲法,那么他节度使是不是更不用讲法。”
郑昂没有认同翟文的话,也没有反驳,只是如实的说道:“当时节帅威胁的语气,没有人怀疑有人敢说节帅不用讲法,节帅真会给他不讲法。”
“不会吧。”翟文惊疑不定,觉得王信不是这样的人。
“你虽然与节帅相识多年,到底没有一起做事,不懂节帅的脾气。”郑昂一脸认真,毫不犹豫,“敢说节帅不用讲法的人,节帅必然会让他与繁峙县那些被虐待致死的人没有二致。”
“这还有人给他干活吗?”翟文不可思议。
郑昂面色更加复杂,语气有些飘忽,“认为不用讲法的人都被不讲法杀死了,求仁得仁。留下来的人都是认为应该要讲法的,他们只会更支持节帅。”
翟文彻底无语,同时也更加如坠冰窖。
他是一千个一万个也不愿意给王信干活的,奈何路都被堵死,他不审繁峙县县令还不行,否则自己就是同案犯了。
一个大明律,一个大周律。
被王信当成了宝。
“可笑可笑。”看到翟文脸色如此纠结,也因为看多了这些人的嘴脸,郑昂心里有了别样的思绪,感慨道:“官吏本是执法,结果却是最不喜欢法的群体。”
此话一出,翟文老脸通红。
亏他以前还以前辈的身份指点郑昂圣贤之道,如今看来像个小丑。
不久。
繁峙县县令被审的消息传遍了大同。
衙门里没有看门的差役,谁都可以进出,只有在大堂维持秩序的几名年轻差役,对待自发赶来看热闹的人们没有耍威风,虽然手里的棒子还在。
许多老差役不光赔的倾家荡产,被杀头的也不少。
他的任上。
截杀二十余名商人,谋财害命十七万余两,三百七十二名百姓死在服役时期.
罪证确凿。
在人们的惊讶声中,以大周律判剥皮示众,全家财物充公,家人流放小黄河农垦队干活,无期徒刑,无任何释放可能。充公财物先赔受害者,再是充入衙门的罚款。
赔偿和罚款不够,剩余部分由其族人中得到过好处的人继续赔。
追赃公文贴出公示。
任何人举报其族人获得过好处的线索,且成功缉拿后,依据赃款比例给予奖励。
繁峙县县令公审结果一出。
别说代州一周三县,连大同府境内许多官吏连夜跑了。
“会不会坏事?”
曾直见事情闹得越来越大,忍不住担心。
“这不是好事吗?”王信无法理解,反问道:“这些对民间敲髓吸骨,危害社会的人都跑了,虽然没有惩罚到他们有些可惜,但大同获得了新生,怎么会坏事呢?”
曾直无法反驳。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突然。
外头响起了竹炮声。
贫穷的大同,天灾下的大同,这几日到处都在放竹炮,连下顿饭没有着落的人,也在别人家放竹炮的时候,笑的合不拢嘴。
“说扬州,道扬州,扬州真是个好地方。”
街道上。
穿着干净,面有菜色的孩童们在大街小巷追逐游玩,他们一边嬉笑,一边跳着脚唱着童谣。
“宝地上出了个王节帅。”
“上天又送来个曾中郎。”
“军恩四季都浩荡,关内关外喜洋洋。”
“哦”
“哦”
孩童军在的地方最好玩,那些敢欺负人的坏孩子,他们就去告状,和那些不欺负人的孩子一起玩,很多的孩子跑了过去那边玩。
离开节度府,回家准备拿两套换洗衣服的曾直骑在骡子上半闭着眼睛。
以前的节度府只需要负责军事,现在需要负责的事务多了几倍,但是人手却不足,他已经几个月没有怎么回过家,一直住在节度府里。
辽东的家人都搬去了京城,信中问他要不要派族人子弟来帮忙。
意思很明显,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曾直拒绝了。
不光是担心节帅不喜,也有自己的考量,节帅府的事与别的地方不同,搞不好没有帮到族人,反而害他们丢了性命。
这几日官府大量的人逃离,昨晚更是没有睡好,整个人迷迷糊糊。
一群孩子跑了过去。
留下了童谣。
曾中郎,说的是自己?
曾直睁开了眼睛,不可置信看过去,追寻孩子们的身影。
“王信这是造反。”
当着山西巡抚陶陆的面,周文气势汹汹的说道,边说边挥舞袖子,显得气势十足。
有了张吉甫的支持。
不光掌领太原镇六万兵马,还有调动各地民兵的军权,又负责防陕西贼军的职责,虽然才一年多的时间,但闹出的动静不小。
“是造反,然后呢?”陶陆坐在案台后面无表情。
周文愣了愣。
“什么然后?”
“王信造反,然后呢?”
周文堵的说不出话来,半天才说道:“当然是发兵。”
“发谁的兵,怎么发兵,如何调粮。”陶陆语气如常,依然客气问道:“请提督吩咐。”
“岂敢。”
周文收敛了些许,不快道,“当然是听朝廷的令,调各部兵马和筹集粮草。”
陶陆“恍然大悟”,然后说道,“弹劾王信造反,提督不用操心,早就已经有人这么做了,而且还不少,所以还是等朝廷的消息吧。”
面对陶陆这样的人,挥出去的力气像打在上。
周文无可奈何。
“可代州的事情难道就这么算了?”
“提督有什么想法?”
周文又有些不懂了,这回怎么又态度变了呢,“不能由他们控制代州,否则宁武关容易被他们断了后路,到时候宁武关的万余守军就成了瓮中之鳖。”
“此事由提督做主,山西各地全力配合。”陶陆痛快答应。
周文有些明白了。
山西境内的事,关乎陶陆的官帽子,所以陶陆支持,但是山西外面的事,除非有朝廷的要求,否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概不问。
明知道大同的威胁,也视若无睹。
周文感到无奈。
不过也行。
离开巡抚衙门,回去了自己的提督府。
太原军镇在山西境内,属于内地,因为太原军镇是没有节度使的,只有几个总兵,各领一路军队,面对周文这样的来头大的上官,还是直接上级提督,谁也无法抗拒。
否则张吉甫也不会把周文调来太原。
背后有张吉甫的全力支持,下面的总兵实力有限,弹劾去掉一个,提拔了一个,拉拢了一个,加上中下级军官大量的变动。
自己应该与王信有的一拼了吧?
周文猜测道。
都说王信的人对他忠心耿耿,自己同样学到他的做法,而且以自己多年的经验恩威并施,就算不能超过他,也不至于不如他。
周文如此想到,把几名亲信召来。
“代州一定要多回去,还应该联络宣府总兵。”一名参将信心十足,“大同府我们熟啊,他们关内不过两万军队,又分了一半到代州,看上去不可抵挡,实际上虚张声势罢了。”
其余几人半信半疑,大同军的战绩是明面上的。
虽然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家丁有信心,但是也不认为大同军好对付。
姚宝善解释道:“提督曾经是大同西军总兵,我也跟着提督带过大同西军,常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也是立过功,南征北战过的,难道还不懂兵事不成?”
“这话倒没有错,姚参将带兵的本事,咱们兄弟怎么会怀疑呢。”
有人附和道。
“朝廷艰难,咱们要为阁老分忧,的确不应该把事情闹大。”姚宝善点了点头,话锋一转,“但王信既然敢赌,咱们虽说不好把事情做绝,可趁其病要其命,给他狠狠一个教训,免得他目中无人。”
“怎么做?”
周文一言不发,听着下面人的议论。
太原军镇背靠太原。
太原府又是山西陕西几地最富裕的省府,近水楼台先得月,比起别的几镇,太原军镇要好一些,如今全便宜了自己。
张阁老指望自己掌握一镇,不光是为了阁老分忧,也是为了自己的前程。
在大同已经输了一回,要是现在又输的话,哪怕自己身后是周老太爷,张阁老也不会在用自己。
而且现在的确是对付王信的好机会。
“请阁老出面,让宣府总兵陈兵天成城外,哪怕他不打,王信敢赌?他必须调动兵力去天成城,他要是调关外的,那么关外必然骚乱起来,如果调关内的,那么必然关内空虚。”
姚宝善自信的笑道:“无论他怎么做都会露出破绽,如果他不懂代州的兵,咱们就让宁武关的万余守军北上,给他致命一击,如果他调代州的兵,咱们也能轻易拿回代州。”
“前面几个倒还好,可最后他调动代州的兵,咱们也只是收回代州,对他没什么损失啊。”
总兵姜恒皱眉。
他的族弟去大同经商,原想巧取豪夺,被对面的商人告到了节度府,自己想着节度府多少给他几分面子,连忙派人去求情,结果被打了出来。
这件事他一直记在心里,不光是他,很多人都很痛恨王信。
谁家不养兵。
养兵怎么可能不钱?
朝廷自己都顾不过来,等不到朝廷的钱粮,自个做生意又做不过商人,最后当然要靠权势。
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互相给面子互相抬举,别说一个商人,哪怕是自己的下属武官,只要关系足够,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他能攻入咱们代州,咱们也能攻入大同的灵丘,是他先做的,朝廷不好说他是造反,更不会说咱们是造反了。”
众人眼睛一亮。
大同有两条路去京畿。
一条是过宣府,一条是过紫荆关。第一条路是九边,经商的道路一般不走这边,而是走南边的紫荆关,也就是要经过灵丘。
控制了灵丘,等于他们控制了大同的商道。
大同的关外贸易谁不眼红?
现在控制了这条商道,无论王信同不同意,他们太原镇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反正他们又不用成本。
“就这么办!”
周文摩拳擦掌,笑的合不拢嘴。
王信这家伙的办法还有有用的,让手下们一起商讨,不愧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想出的办法连自己都没有想到,不光把敌人的路走死了,还把自己给走活了。
“我这就给阁老写信。”
“姜总兵亲自去宁武关坐镇,防止王信利益熏心,最好给代州的大同军一个教训,实在不行也不要紧,守住要道挡住他们脚步,不怕万一就怕一万。”
姚宝善提议道。
“好,姜总兵你就这么办。”
“喏!”
姜恒拱手应喏。
脸色大喜。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6344/639201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