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天崩
推荐阅读:996的福报从每天100万开始、中医:直播看病观众都慌了、从上海滩大亨到港岛豪门、抗战之这个杀星才9岁、娱乐:他不是搞科技的吗?、同时穿越:白嫖的正確打开方式、我靠种田经商养活三军、遮天之宿命永生、同时穿越:即将团灭、开局选刘备,只有我知道三国剧情、
第398章 天崩
“砰砰砰。”
三眼火铳扣动扳机,夹着火绳的火绳夹击入火药室引燃火药,昏暗里窜出耀眼的火,随后发出巨大的响声,而且一连三响。
刘二鸟铳厂的鸟铳,还有后来扩产的三眼火铳,两款火器质量非常可靠。
不光军队的士兵们喜欢,关外的牧民们也很喜欢,许多牧民采买火器,都会在商家指定刘二鸟铳厂生产的鸟铳和三眼火铳。
三百余名三眼火铳骑兵分成了三部,在外围打转伺机寻找机会,发现什么地方有人在聚拢士兵,他们就会赶过去,远远的一轮齐射。
密集的铅子射击下,还没有扛过一轮的。
射击完了后,来不及装填,把手里的三眼火铳倒过来当做狼牙棒顺势冲过去,把已经溃散的溃兵们驱赶的更加分散。
“别跑。”
一名武官大声的喝止手下,发现有骑兵冲他来了,他临危不惧拿起一杆长枪,拼了命把对方捅下来,还有机会聚拢手下们。
“嗖!”
骑兵拉开弓箭,一剑封喉。
捂着喉咙处的箭矢,那武官不甘心的倒下。
“彭时之。”
齐山念大喊,黑灯瞎火的不知道位置,也顾不上对方有没有听见,远处的将领看来是此地的主将,身边越来越多士兵,擒贼先擒王,自己有把握冲过去,但是伤亡不会小。
“嗖嗖嗖。”
甲等营骑兵多,近一半的骑兵规模,在整个九边里算出类拔萃。
不光有超高的机动力,还有各类精锐骑兵。
彭时之早就悄然带着手下默契的向远处那将领发出齐射,他们都是使用重弓的骑手,使用重弓的人,在什么地方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竖好长矛,聚拢一些。”
看着手里可用的士兵越来越多,胡瑛亲自动手拉了士兵背后几把,想让士兵们挤成一团,把长矛伸出去,像个密不透风的刺猬。
“等会你带人杀出去。”
胡瑛向一名将领吩咐道,只要对方敢来,他有信心抗住对方的冲击,只要对方骑兵速度慢了下来,到时候绕路挡住他们回去的路,最后就算没有把对方全部留下,也能给他们一个惨痛的教训。
脸上已经有了笑意。
大同军不过如此,胡瑛看到面前手下的将领露出惊恐的眼神,周围的士兵们也目瞪口呆,越来越多的人回头看向自己。
耳朵里仿佛有什么东西堵住了,听不到士兵们在说什么,但是看得出他们都在大喊大叫,岂有此理,胡瑛大怒,却觉得眼皮子好沉,最后瘫倒在了地上。
“将军.”
“将军!”
安静了刹那,随后士兵们一哄而散,争先恐后的往外面跑去,胡瑛后脑勺中箭,箭矢深入,倒在地上一抖一抖,对外界的动静已没有反应。
“好!”
齐山念大喜,连忙喊道:“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很快各处开始响起了投降不杀的声音,终归是友军,他们步兵多,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很多的士兵投降。
收走了所有武器。
齐山念下令让俘虏的士兵们继续收拾营寨,把刚才的工事重新开始搭建。
既然有现成的营寨,两边是山谷,如此地势,进攻可退可守,宁武关的粮道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随后可以截断,齐山念不打算回去了。
“哎哟。”
伤兵们痛苦哀嚎,心里又怕又恨。
没有伤的俘虏不敢装有伤,除非是彻底失去行动能力,否则没有人承认自己是伤兵,担心被当做累赘处理掉,虽然又要干活,心里头仇视,也总比死了强。
天色已晚。
各处俘虏被集结起来。
“什么味?”
闻到了米香,俘虏们纷纷左右寻找。
“都是当兵的,老规矩啊,谁要是不尊规矩,军棍伺候。”大同军的将领出来吆喝,虽然都穿着一样的战袍,但是大同军的战袍就是好看点。
竟然有饭吃!
俘虏们不可思议,心里的怨恨突然没了。
一人一碗。
明天还有。
俘虏们狼吞虎咽,很快吃完了饭,比刚才反而更加安静,听到大同军的吩咐,大家们也乖乖的回去营帐里睡觉,同时被严厉警告,谁要是私藏武器以杀头论罪。
“哎哟。”
有气无力的伤兵们呻吟,但凡伤势不重,他们也不会留在这里等死。
“吃饭。”
有人端着粥过来,一个扶着脑袋,一个喂饭。
刚才还在呻吟的伤兵愣住了。
“快点吧。”
对方催促道。
不知就里的伤兵下意识吃了一口,稀粥已经冷了,“有肉?”伤兵彻底呆住了,看着对方手里的粥瞪大了眼睛。
“伤兵喝肉粥,伤势好得快。”
“上头说了,大家都是同袍,战场上刀枪无眼,没办法的事,战争结束了,大家就不再是敌人,又是同袍了。”扶着他背的年轻军士笑道。
伤兵不再呻吟了,他觉得自己能活着回去。
第二日一早。
“禁私入民宅一步,守公正之心不偏。”
俘虏们背着大同军纪。
背完了军纪后开始吃早饭,早饭是稀粥,喝完了稀粥后干活,修建营寨,继续昨日未完的工事,材料什么都是现成的,干一个时辰。
然后唱军歌,背军纪。
中午吃饭,这一顿是干饭,还有一勺酱菜。
午休。
下午继续干活一个时辰,歇息两刻钟,再干活半个时辰,继续背诵军纪,唱军歌,吃晚饭,晚饭是粥,吃完了粥后背军纪,然后睡觉。
齐山念从河西小营时就开始跟着王信打仗,从南边到北边,经验丰富。
他自己就是士兵提拔起来的,知道士兵们需要什么,也知道如何安抚士兵,以及如何管住士兵。
接下来要等的是节度府的消息。
至于节帅会不会批评自己,齐山念没有怀疑过。
夜晚。
节度府人来人往。
严中正等人都在,连曾直也赶了回来,众人都在等一个消息,自从收到齐山念派人送回来的消息,得知杨武峪的事情,很快大家都来了。
“齐山念没问题。”严中正向大家说道:“我相信他不会失败。”
曾直低着头。
张云承不满道:“要控制态势,拿下代州是为了与朝廷扳手腕,不是真要与朝廷翻脸,齐山念没有向节度府通报就自作主张攻打杨武峪,朝廷见我们已经做到这番地步,都要威胁太原了,朝廷还敢犹豫?”
杨武峪不重要,但是如今的局势下很重要。
齐山念要是打胜了,那么宁武关的万余大军怎么办?粮道就在齐山念眼皮子底下说断就断,所以周文觉得无法忍受,必然要夺回此地。
这么打下去,朝廷就算真没有要与节度府翻脸的想法,也不得不翻脸了。
至于没打赢?
那问题更严重了。
“对我们的将领不要太苛刻了。”严中正为军队说话。
张云承看向节度使。
严中正担心节度使会不满,连忙解释道:“我们大同从地势上属于被前后夹击的态势,兵力数量又有限,杨武峪对宁武关极其重要,对代州又何尝不重要?如果任由太原军控制住杨武峪,代州就别想安宁了,处处需要大军把守。”
五台县至今没有被拿下,因为山区出入不便。
反而成为了屏障。
后头是灵丘县,前头是杨武峪,只要这两头一堵,代州一州两县就万无一失,可以放心开垦种地,这里原本也是太原东北部平原最大的一块。
“报!”
门口令兵回来了,一路畅通无阻。
“齐山念部大胜!”
令兵带回来捷报,以及齐山念后续的处理。
王信看完后,脸上露出笑容。
曾直张云承等人也轻松了些许,虽然结果不算好,但是齐山念总算有分寸,没有得寸进尺趁机断了宁武关的粮道,真要是做了,那太原军只能大军出击。
“告诉齐山念,等工事修建好了,那些被俘的士兵要好好放回去,还要给人预备口粮,伤兵要第一时间救治。”
王信认可了齐山念的思路。
“万一周文恼羞成怒派出大军?”曾直关心的问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代州断了大同的粮道,罪证都送去了朝廷,还有西宁郡王府的官员,我也一起送去给了张吉甫,足够表明我不愿意造反,只是为了自救而已。”
王信还是不愿意造反。
大同的实力太薄,自己坐镇大同也才两年。
这样的实力造反打天下,不能做到碾压之势,就算自己最后能赢,也会因为反复拉锯带来大量的伤亡,给民间造成巨大损失。
自己与朝廷相争,各处的野心家都会蹦出来。
现在的局势,东王和西王都已经坐不住了,真到了那时候,天下无一寸净土,这不是王信想要的。
于情于理都不是造反的好时机。
除非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就想要坐天下。
现在局势就很好。
自己主导下发展大同,把自己的理念推出去,吸引更多的人,同时也开始培养自己的人,打造一个自己想要的大同。
“我的意思很清楚的传达给张吉甫,而我大同军的确是硬骨头,能听他的调令,也能反他。他张吉甫应该看清楚,是不是要与我同归于尽,不顾别处真正的野心之辈。”
曾直点了点头。
别的都比较认可,一件事至今忧虑。
“把西宁郡王的人送去给张吉甫,节帅的表态的确很恭顺,自己要是张吉甫的话,怎么会把大同军当做最重视的敌人呢。”
“怎么排也排不到大同。”
“只不过节帅这么做算是彻底恶了西宁郡王。”曾直插话道:“西宁郡王可不是易于之辈啊。”
严中正这些日子抓紧了对西北的打听,不过有些事情人尽皆知,感慨道:“太祖皇帝为什么把西宁郡王封的最远,而且封的还是大西北?因为西宁郡王府祖上实力最强,当初定鼎天下的差点就是他家了。”
众人安静了下来。
良久,曾直看了眼王信,然后叹道:“常言四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开国四王何尝不是呢,北静郡王失了大宁,如此大罪下依然在京城影响力不小,背后就是有其余三王的支持。”
节帅最初靠四大家,投靠的林如海发家。
这是事实。
见大家都有些担忧,王信笑道:“越是如此,才要把他给压住,不给他机会。”
严中正十分认可,“金角银边草肚皮,西王那边有没有辽东都司这样的制衡,咱们要是同意他的结盟之举,岂不是给他挡刀?他倒是会算计。”
众人呆在节堂的偏厅。
偏厅小一些。
大家围坐。
“人证物证俱全,张吉甫必然要防着西王,咱们大同能为朝廷挡刀,也能为西王挡刀,这也是咱们的筹码,不过算来算计,终归打铁需要自身硬。”
“节帅有何安排?”
“我出关看一看吧。”
王信没有直接下判断,如果形势的确不好,那么必然要从关外调军回来。
缺少了军队的保护。
关外牧民们能不能消灭胡患呢?
商站、牧民、火器三样俱全,没道理搞不定如今的胡人。
是夜。
京城的城墙落下绳子,从绳子上落下一个人,然后飞快的往外奔去。
又一处。
城门竟然打开了一条缝隙,几名骑手快马加鞭,马不停蹄,丝毫没有心疼马的态势。
“找”
“找”
“哗啦。”
天成城门口,一名骑手从马背上吊下来,有气无力道,“带带我见王帅!快!”
门口的守门们不知所措。
很快惊动了张震。
“我是张震,大同军参将,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
那人受了伤,一言不发。
“你来自京城?”
张震猜测道。
那人依然不说话,看样子不见到王信,什么话都不会说。
“准备马车。”
张震不在迟疑,命人准备车马。
“太上皇死了。”
那人见到王信后,等王信屏退左右他才开口,是林如海林老爷派他来的。
“太上皇死了?”
王信脑壳有点闷。
所以.张吉甫是这样输的?
都在等太上皇死,可谁都不想太上皇现在就死,恐怕皇帝也不希望吧,至少太上皇已经没有精力折腾了,换成张吉甫,只怕皇帝更担忧。
那么,皇帝怎么做的呢?
“宫里人传出的消息。”那人一五一十的转速了一遍。
肯定不是元妃。
元春应该没这个势力。
“是谁告诉的林老爷?”
王信敏感的问道。
那人回答说:“林老爷让我告诉信爷,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戴权公公派人告诉林公的。”
林如海猜到自己会问不奇怪,奇怪的是戴权为什么会传出这个消息?
王信越发想不通。
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怎么办。
林如海想要自己怎么办。
(本章完)
“砰砰砰。”
三眼火铳扣动扳机,夹着火绳的火绳夹击入火药室引燃火药,昏暗里窜出耀眼的火,随后发出巨大的响声,而且一连三响。
刘二鸟铳厂的鸟铳,还有后来扩产的三眼火铳,两款火器质量非常可靠。
不光军队的士兵们喜欢,关外的牧民们也很喜欢,许多牧民采买火器,都会在商家指定刘二鸟铳厂生产的鸟铳和三眼火铳。
三百余名三眼火铳骑兵分成了三部,在外围打转伺机寻找机会,发现什么地方有人在聚拢士兵,他们就会赶过去,远远的一轮齐射。
密集的铅子射击下,还没有扛过一轮的。
射击完了后,来不及装填,把手里的三眼火铳倒过来当做狼牙棒顺势冲过去,把已经溃散的溃兵们驱赶的更加分散。
“别跑。”
一名武官大声的喝止手下,发现有骑兵冲他来了,他临危不惧拿起一杆长枪,拼了命把对方捅下来,还有机会聚拢手下们。
“嗖!”
骑兵拉开弓箭,一剑封喉。
捂着喉咙处的箭矢,那武官不甘心的倒下。
“彭时之。”
齐山念大喊,黑灯瞎火的不知道位置,也顾不上对方有没有听见,远处的将领看来是此地的主将,身边越来越多士兵,擒贼先擒王,自己有把握冲过去,但是伤亡不会小。
“嗖嗖嗖。”
甲等营骑兵多,近一半的骑兵规模,在整个九边里算出类拔萃。
不光有超高的机动力,还有各类精锐骑兵。
彭时之早就悄然带着手下默契的向远处那将领发出齐射,他们都是使用重弓的骑手,使用重弓的人,在什么地方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竖好长矛,聚拢一些。”
看着手里可用的士兵越来越多,胡瑛亲自动手拉了士兵背后几把,想让士兵们挤成一团,把长矛伸出去,像个密不透风的刺猬。
“等会你带人杀出去。”
胡瑛向一名将领吩咐道,只要对方敢来,他有信心抗住对方的冲击,只要对方骑兵速度慢了下来,到时候绕路挡住他们回去的路,最后就算没有把对方全部留下,也能给他们一个惨痛的教训。
脸上已经有了笑意。
大同军不过如此,胡瑛看到面前手下的将领露出惊恐的眼神,周围的士兵们也目瞪口呆,越来越多的人回头看向自己。
耳朵里仿佛有什么东西堵住了,听不到士兵们在说什么,但是看得出他们都在大喊大叫,岂有此理,胡瑛大怒,却觉得眼皮子好沉,最后瘫倒在了地上。
“将军.”
“将军!”
安静了刹那,随后士兵们一哄而散,争先恐后的往外面跑去,胡瑛后脑勺中箭,箭矢深入,倒在地上一抖一抖,对外界的动静已没有反应。
“好!”
齐山念大喜,连忙喊道:“投降不杀!”
“投降不杀!”
很快各处开始响起了投降不杀的声音,终归是友军,他们步兵多,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很多的士兵投降。
收走了所有武器。
齐山念下令让俘虏的士兵们继续收拾营寨,把刚才的工事重新开始搭建。
既然有现成的营寨,两边是山谷,如此地势,进攻可退可守,宁武关的粮道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随后可以截断,齐山念不打算回去了。
“哎哟。”
伤兵们痛苦哀嚎,心里又怕又恨。
没有伤的俘虏不敢装有伤,除非是彻底失去行动能力,否则没有人承认自己是伤兵,担心被当做累赘处理掉,虽然又要干活,心里头仇视,也总比死了强。
天色已晚。
各处俘虏被集结起来。
“什么味?”
闻到了米香,俘虏们纷纷左右寻找。
“都是当兵的,老规矩啊,谁要是不尊规矩,军棍伺候。”大同军的将领出来吆喝,虽然都穿着一样的战袍,但是大同军的战袍就是好看点。
竟然有饭吃!
俘虏们不可思议,心里的怨恨突然没了。
一人一碗。
明天还有。
俘虏们狼吞虎咽,很快吃完了饭,比刚才反而更加安静,听到大同军的吩咐,大家们也乖乖的回去营帐里睡觉,同时被严厉警告,谁要是私藏武器以杀头论罪。
“哎哟。”
有气无力的伤兵们呻吟,但凡伤势不重,他们也不会留在这里等死。
“吃饭。”
有人端着粥过来,一个扶着脑袋,一个喂饭。
刚才还在呻吟的伤兵愣住了。
“快点吧。”
对方催促道。
不知就里的伤兵下意识吃了一口,稀粥已经冷了,“有肉?”伤兵彻底呆住了,看着对方手里的粥瞪大了眼睛。
“伤兵喝肉粥,伤势好得快。”
“上头说了,大家都是同袍,战场上刀枪无眼,没办法的事,战争结束了,大家就不再是敌人,又是同袍了。”扶着他背的年轻军士笑道。
伤兵不再呻吟了,他觉得自己能活着回去。
第二日一早。
“禁私入民宅一步,守公正之心不偏。”
俘虏们背着大同军纪。
背完了军纪后开始吃早饭,早饭是稀粥,喝完了稀粥后干活,修建营寨,继续昨日未完的工事,材料什么都是现成的,干一个时辰。
然后唱军歌,背军纪。
中午吃饭,这一顿是干饭,还有一勺酱菜。
午休。
下午继续干活一个时辰,歇息两刻钟,再干活半个时辰,继续背诵军纪,唱军歌,吃晚饭,晚饭是粥,吃完了粥后背军纪,然后睡觉。
齐山念从河西小营时就开始跟着王信打仗,从南边到北边,经验丰富。
他自己就是士兵提拔起来的,知道士兵们需要什么,也知道如何安抚士兵,以及如何管住士兵。
接下来要等的是节度府的消息。
至于节帅会不会批评自己,齐山念没有怀疑过。
夜晚。
节度府人来人往。
严中正等人都在,连曾直也赶了回来,众人都在等一个消息,自从收到齐山念派人送回来的消息,得知杨武峪的事情,很快大家都来了。
“齐山念没问题。”严中正向大家说道:“我相信他不会失败。”
曾直低着头。
张云承不满道:“要控制态势,拿下代州是为了与朝廷扳手腕,不是真要与朝廷翻脸,齐山念没有向节度府通报就自作主张攻打杨武峪,朝廷见我们已经做到这番地步,都要威胁太原了,朝廷还敢犹豫?”
杨武峪不重要,但是如今的局势下很重要。
齐山念要是打胜了,那么宁武关的万余大军怎么办?粮道就在齐山念眼皮子底下说断就断,所以周文觉得无法忍受,必然要夺回此地。
这么打下去,朝廷就算真没有要与节度府翻脸的想法,也不得不翻脸了。
至于没打赢?
那问题更严重了。
“对我们的将领不要太苛刻了。”严中正为军队说话。
张云承看向节度使。
严中正担心节度使会不满,连忙解释道:“我们大同从地势上属于被前后夹击的态势,兵力数量又有限,杨武峪对宁武关极其重要,对代州又何尝不重要?如果任由太原军控制住杨武峪,代州就别想安宁了,处处需要大军把守。”
五台县至今没有被拿下,因为山区出入不便。
反而成为了屏障。
后头是灵丘县,前头是杨武峪,只要这两头一堵,代州一州两县就万无一失,可以放心开垦种地,这里原本也是太原东北部平原最大的一块。
“报!”
门口令兵回来了,一路畅通无阻。
“齐山念部大胜!”
令兵带回来捷报,以及齐山念后续的处理。
王信看完后,脸上露出笑容。
曾直张云承等人也轻松了些许,虽然结果不算好,但是齐山念总算有分寸,没有得寸进尺趁机断了宁武关的粮道,真要是做了,那太原军只能大军出击。
“告诉齐山念,等工事修建好了,那些被俘的士兵要好好放回去,还要给人预备口粮,伤兵要第一时间救治。”
王信认可了齐山念的思路。
“万一周文恼羞成怒派出大军?”曾直关心的问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代州断了大同的粮道,罪证都送去了朝廷,还有西宁郡王府的官员,我也一起送去给了张吉甫,足够表明我不愿意造反,只是为了自救而已。”
王信还是不愿意造反。
大同的实力太薄,自己坐镇大同也才两年。
这样的实力造反打天下,不能做到碾压之势,就算自己最后能赢,也会因为反复拉锯带来大量的伤亡,给民间造成巨大损失。
自己与朝廷相争,各处的野心家都会蹦出来。
现在的局势,东王和西王都已经坐不住了,真到了那时候,天下无一寸净土,这不是王信想要的。
于情于理都不是造反的好时机。
除非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就想要坐天下。
现在局势就很好。
自己主导下发展大同,把自己的理念推出去,吸引更多的人,同时也开始培养自己的人,打造一个自己想要的大同。
“我的意思很清楚的传达给张吉甫,而我大同军的确是硬骨头,能听他的调令,也能反他。他张吉甫应该看清楚,是不是要与我同归于尽,不顾别处真正的野心之辈。”
曾直点了点头。
别的都比较认可,一件事至今忧虑。
“把西宁郡王的人送去给张吉甫,节帅的表态的确很恭顺,自己要是张吉甫的话,怎么会把大同军当做最重视的敌人呢。”
“怎么排也排不到大同。”
“只不过节帅这么做算是彻底恶了西宁郡王。”曾直插话道:“西宁郡王可不是易于之辈啊。”
严中正这些日子抓紧了对西北的打听,不过有些事情人尽皆知,感慨道:“太祖皇帝为什么把西宁郡王封的最远,而且封的还是大西北?因为西宁郡王府祖上实力最强,当初定鼎天下的差点就是他家了。”
众人安静了下来。
良久,曾直看了眼王信,然后叹道:“常言四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开国四王何尝不是呢,北静郡王失了大宁,如此大罪下依然在京城影响力不小,背后就是有其余三王的支持。”
节帅最初靠四大家,投靠的林如海发家。
这是事实。
见大家都有些担忧,王信笑道:“越是如此,才要把他给压住,不给他机会。”
严中正十分认可,“金角银边草肚皮,西王那边有没有辽东都司这样的制衡,咱们要是同意他的结盟之举,岂不是给他挡刀?他倒是会算计。”
众人呆在节堂的偏厅。
偏厅小一些。
大家围坐。
“人证物证俱全,张吉甫必然要防着西王,咱们大同能为朝廷挡刀,也能为西王挡刀,这也是咱们的筹码,不过算来算计,终归打铁需要自身硬。”
“节帅有何安排?”
“我出关看一看吧。”
王信没有直接下判断,如果形势的确不好,那么必然要从关外调军回来。
缺少了军队的保护。
关外牧民们能不能消灭胡患呢?
商站、牧民、火器三样俱全,没道理搞不定如今的胡人。
是夜。
京城的城墙落下绳子,从绳子上落下一个人,然后飞快的往外奔去。
又一处。
城门竟然打开了一条缝隙,几名骑手快马加鞭,马不停蹄,丝毫没有心疼马的态势。
“找”
“找”
“哗啦。”
天成城门口,一名骑手从马背上吊下来,有气无力道,“带带我见王帅!快!”
门口的守门们不知所措。
很快惊动了张震。
“我是张震,大同军参将,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
那人受了伤,一言不发。
“你来自京城?”
张震猜测道。
那人依然不说话,看样子不见到王信,什么话都不会说。
“准备马车。”
张震不在迟疑,命人准备车马。
“太上皇死了。”
那人见到王信后,等王信屏退左右他才开口,是林如海林老爷派他来的。
“太上皇死了?”
王信脑壳有点闷。
所以.张吉甫是这样输的?
都在等太上皇死,可谁都不想太上皇现在就死,恐怕皇帝也不希望吧,至少太上皇已经没有精力折腾了,换成张吉甫,只怕皇帝更担忧。
那么,皇帝怎么做的呢?
“宫里人传出的消息。”那人一五一十的转速了一遍。
肯定不是元妃。
元春应该没这个势力。
“是谁告诉的林老爷?”
王信敏感的问道。
那人回答说:“林老爷让我告诉信爷,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戴权公公派人告诉林公的。”
林如海猜到自己会问不奇怪,奇怪的是戴权为什么会传出这个消息?
王信越发想不通。
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怎么办。
林如海想要自己怎么办。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6344/639201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