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佯攻

推荐阅读:开局成杀神,陛下为何造反?四合如意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龙头至尊美漫:蝙蝠侠能有什么坏心思?我的系统狂霸又酷炫!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一升气能跑多远?我一生气不跑了无敌,无敌,这个道士强了亿点快穿成反派大佬的女儿后我躺贏了

    第451章 佯攻
    白莲教入陕,对刘之协而言只是一波战略转进,顺便抢一块新地盘作为称王的根基。
    然而,放大到满清的整体战略上,放任白莲教入陕,对满清几乎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现在的满清朝廷,早就丧失了对南方大部的掌控,包括还在打仗的四川、云贵诸省,全是靠陕西来作为南北通道。
    毫不夸张的说,一旦陕西被白莲教打下来,或者打不下来,只是丢了一个西安府。
    那么满清经由陕西,对川西南、西域、藏地的联系控制,都会被彻底切断。
    不要说满清还有外蒙古了,外蒙古什么情况,满清自己又不是不知道。
    满清在外蒙古虽然设立了乌里雅苏台军府,但乌里雅苏台的清军驻军,每一代都在持续锐减。
    康雍时期,为了对付强大的准噶尔汗国,乌里雅苏台的清军驻军兵力一度接近20000多人。而到乾隆覆灭准噶尔,又收回新疆,乌里雅苏台驻军兵力,一下就被砍到不足十分之一。
    至现在的嘉庆六年,乌里雅苏台实际能用且可用的驻军兵力,已经不足1000人。
    刚好此时的陕西,兵力正是极度空虚,所有能打的清军兵力,已经都被总督那彦成带去了四川。
    白莲教又在跟清军的作战中,得到了进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么乌合之众。占领了新地盘,还知道要给教众士卒分田,就连普通百姓都减免降低赋税,取消了之前跟官府和地主的借贷欠税。
    如此几波操作下来,在汉军眼里那就是拙劣的模仿。可放到白莲教治下的百姓眼里,这还哪还是什么白莲邪教,简直就是救苦救难的白莲活菩萨啊!
    白莲教只带了8千多教众老营西征,但跟着随从打仗的洛阳民夫团练,就多达3万多人。
    而且,刘之协的幕僚刘砚山也确实有些本事,知道让刘之协沿路上也不忘播撒贤名。所过之处不说完全秋毫无犯,那也是只要乡绅地主们给粮食,剩下的浮财女人全都不怎么抢掠。
    白莲教都不胡乱杀人了,离谱是有些离谱,但乡绅地主们也乐得如此,能破财免灾,自然再好不过。
    消息迅速传播之下,沿路乡绅都听说白莲教现在不杀人了,纷纷也不再响应官府的募兵命令。
    没有乡绅支持响应,地处崤山门户的渑池县,压根没办法守城,见到刘之协的数万大军杀来,只能选择投降。
    渑池县投降,后面就是畅通无阻,可以一路打到陕州黄河边。
    ……
    就在白莲教西征的同时,汉军第七师兵分三路,刚在开封府城下会师合兵。
    去掉陈州府、许州、归德府的留驻军队,开城城下会师的汉军兵力,已经只余下不到5千人。
    算上随军民夫的话,四舍五入能有7千多人。
    7千大军要攻下开封府城,哪怕是兵力空虚的开封府城,那也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毕竟,开封府城也有接近2千人的守军兵力,而且开封府城高墙厚,粮食物资十分充足,完全可以跟汉军长期对峙。
    第七师师长魏新荣,只是简单观察了一下开封城防,就觉得简直棘手的很:“这北方城池都怎么回事?城墙都修的那么高干嘛?”
    修的高很正常,不修高一点不行啊!
    开封城作为河南省城,它的优势就是四水绕城,内河水网极其发达,直至今天那里都还保留了一条运粮河。
    但内河水运的发达不是没有代价,开封府城周围的土地,几乎全部都在快速盐碱化。而且黄河开封段属于地上悬河,屡屡出现决口泛滥。
    开封府城墙高约4丈(13米),宽约5丈9尺(19米),整个外城墙周长就有50里,常住人口能达到150余万。
    这么高的城墙,比之荆州城都还高了2米多,也难怪魏新荣会吐槽头疼。
    毕竟,开封府可是出了名的易攻难守,历代王朝的君臣又不是傻子,地形上解决不了,那就只能猛猛在城墙基建上下功夫了。
    魏新荣想了想,还是决定先试探打一下:“传我军令,先登第一营、第二营优先从两面发起佯攻,炮兵营提供火力支援!”
    军令下达,汉军的动员速度非常快。
    第七师在汉军的军队里,还属于比较新的编制。魏新荣这个第七师将军,也都还属于新人将领,拿下的城池倒是已经不少,但实战经验还是远远不够。
    魏新荣也知道自己缺点,所以见到开封城高墙厚,似乎不太好打,便采取较为稳妥的常规式攻城战术。
    汉军先登第一营、第二营的军卒,已经收到军令。开始推着楯车和壕桥,分别从两面朝开封府城发起佯攻。
    其中,楯车的作用还更多一些,不仅可用于攻城推进,还能用于两军正常的对垒作战。
    (楯车)
    楯车往往以厚木板制作而成,正面宛如一面巨大盾牌,盾牌外部又以铁皮、牛皮夹层覆之。因此可以阻隔绝大部分刀兵劈砍,甚至还能挡住火绳枪和普通野战炮的轰击。
    而且,还不怕火烧,也不怕石头砸,盾牌的正面专门留出了台阶和射击孔,放给己方弓箭手和火铳兵射杀敌军。
    如此好用的战场杀器,离谱的是搞出来它来的,反而是当年的满清军队。
    因为一开始的清军过于落后,没有火炮火铳,被明军的大炮轰的欲仙欲死,努尔哈赤都据传死于袁崇焕的大炮。所以清军痛定思痛,得到了东江镇孔有德等军阀的投靠后,不仅自己组建了火器部队,还搞出了针对火炮的楯车。
    现在,清军对楯车的使用早就荒废,甚至许多清军都没见识过楯车是个什么玩意?
    汉军却是把楯车给掏了出来,而且还稍微改进了一些。增加了楯车的防护力,正面的铁皮也替换成了新型钢板。
    这种新型钢板,配合上牛皮覆盖减震,已经可以完全无视清军手里的火绳枪,就连燧发枪都能碰一碰。
    刘墉并非毫无见识,虽然没有见过楯车实物,但楯车的图画还是有在兵书上看到过。顿时心底警兆大生,连忙喊道:“快!放箭,立刻放箭!我们的大炮呢?快开炮!”
    因为提前做过了准备,而且开封城又有1800多守军绿营,战力拉跨是拉跨了些,但好歹也是正规军了。
    是正规军,那就会用火炮,也能稍微凑出一部分能拉弓射箭的弓箭手。
    “咻咻咻!”
    “轰轰轰!”
    汉军还在推着楯车和壕桥前进,开封城墙上清军的火炮和箭雨同步落下。
    箭雨果然没有任何意外,全部被楯车给挡住,许多箭矢连楯车表面的牛皮都没穿透,就被弹开。
    清军大炮就更不用说了,大炮是真大炮,但口径都太小了,而且一门红衣大炮都没有。
    这一方面是清军的铸炮技术太烂,没法快速铸造火炮,铸造的火炮也保证不了质量。尤其还是红衣大炮,周期就更长了,质量也是更差。
    而开封府城作为河南省城,之前肯定也有红衣大炮,但这些红衣大炮,全被英和之前带走了。
    现在,大部分红衣大炮,都被扔在了徐州城,变成汉军战利。
    当然,汉军是完全看不上这些缴获来的红衣大炮,因为实在太烂了,炮膛里面遍布坑坑洼洼,好几门炮都有不少缝隙,还特么死重。
    箭雨和炮弹轮番落下去,箭雨完全对汉军构不成任何威胁。炮弹同样也是差不多,不是打不到,就是打到了又打不坏。
    刘墉看的头皮发麻,还没等他想出应对之策。
    “轰轰轰!”
    汉军的大炮跟着开炮了。
    相比清军火炮的小家子气,汉军大炮的火力可就强大了太多。
    十五门加农炮,炮轰开封府城墙,轰的城墙都是剧烈颤动,许多清军士卒全都被炮轰的肝胆俱裂。
    要不是有刘墉亲自在此坐镇,这些清军守军的士气,怕是被汉军轰不了几炮,就得变得惊惶失措了。
    刘墉见到汉军大炮比自己威力更大,放弃了跟汉军拼火力的愚蠢想法,转而把目标对向了那些夹在楯车之间的壕桥。
    刘墉喊道:“传令下去,让炮手对准那些折迭桥,先把南军的折迭桥轰烂,没了折迭桥,南军就过不了护城河。”
    (折迭壕桥)
    折迭桥就是把两座壕桥,通过转关(销轴)和辘轳(绞车)结构,进行连结延伸,专门用来应对部分护城河太宽的城池。
    攻城时,只需要把壕桥推到护城河前,再通过辘轳放下折迭,就能搭建起一座临时的护城桥,让攻城部队通过护城桥过河。
    “轰轰轰!”
    清军的城防大炮立刻开炮,炮口全部对准了两面的汉军折迭桥。
    密集的火力覆盖下,当场就有三座折迭桥被炮弹砸中损毁。剩下的折迭桥虽然没被打坏,但清军已经盯上了这些折迭桥,完全不给汉军靠近护城河的机会。
    汉军大炮连忙跟着开炮,轰击清军在城墙各处的城防大炮。
    “轰轰轰!”
    “轰轰轰!”
    双方你来我往,打得炮火喧天。
    清军的城防大炮数量比汉军的大炮更多,而且还有高耸城墙作保护,汉军的加农炮很难对清军城防大炮造成有效打击。
    而清军城防大炮,反而能对汉军的壕桥带来巨大阻碍。
    连续对轰一个上午,汉军命中三处清军城防炮台,而汉军用于过护城河的折迭桥,几乎全部被炸烂。
    第一天的佯攻草草结束,汉军已经基本试探出开封府城的城防力量。
    不强不弱,强攻肯定能打下来,但伤亡太大,汉军不可能接受。
    魏新荣立刻给徐州通电请示,请求调度攻城巨炮和援军部队,同时又按照徐州城的经验,在开封府当地收集采购上好棺材。
    又拿出粮食募集百姓为民夫,就在刘墉的眼皮子底下,开挖起了攻城地道。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6346/639182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