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 第361章 佛门灭,道门兴,魔门降

第361章 佛门灭,道门兴,魔门降

推荐阅读:重生六零我成了反派大佬驸马今天篡位成功了吗尔虞我嫁从柯南世界开始的打工者物语玄学圈的娇软大佬穿进了恋爱游戏朝阳警事我的男友是反派[快穿]冥界梵音凤归巢:相女有毒我的帝国战争游戏

    第361章 佛门灭,道门兴,魔门降
    王庭金帐。
    dtz一众部落首领汇聚在大帐之中,最上方坐着一个中年男子,其人高眉阔目,鹰钩鼻,眼神锐利,样貌与远在洛阳的颉利可汗有五分相似。
    他便是如今dtz的乌然可汗阿史那步利设,颉利可汗的亲弟弟,自从得知他兄长兵败洛阳,全军覆没之后,他便火速上位,接手了颉利可汗遗留下来的权势地位,以及女人财产。
    此刻,他坐在汗位上,端详着手中的传国玉玺,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一角缺失,为黄金填补,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越看,他心里越高兴,不断把玩着玉玺,手指在篆字上摩挲着,“中原皇帝的玉玺,竟然落在本汗手上,这岂不是说,本汗才是天命之主?”
    天命之主?
    不说这里的宇文氏族人,就算是草原部落的首领听到这样的话,心里也直犯嘀咕,这话,你敢当着中原皇帝的面说吗?
    除了他们之外,dtz的高手更是一脸忌惮的望着和氏璧,离得远远的,只因他们一靠近,体内真气沸腾,精神意志纷乱暴动,险些走火入魔。
    也只有像乌然可汗这样不通武道的沙场莽夫和普通人不受影响,越是功力高深的武者,感应越灵敏,对和氏璧的反应越大。
    乌然可汗初登汗位,又得了和氏璧,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全然忘了南方还有一个可怕的对手。
    ……
    合兴隆商铺。
    一个衣着华丽的胖子望着骤然出现在商铺里的身影,心神震颤不已,狭小的眸子不由得热泪盈眶,声音都颤抖了,“石大哥,你,你恢复了?”
    背对着他的身影转身,露出那张熟悉的面容,“安隆,是我,我又回来了。”
    意气风发的身形,令人安心的声音,恍惚间,安隆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那时候,石之轩刚出道没多久,便已展现出了绝世天资,引来了佛门四大圣僧的打压。
    他却愈战愈强,在强大的压力下突破境界,成为了魔门绝无仅有的大宗师,安隆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被他折服,想要跟随他建立一番事业。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安隆也知道现在的石之轩不是以前的石之轩,虽然境界恢复,但也不是曾经意气风发的那个他,便试探着问道,“石大哥,你这次见我,是想重新一统魔门两派六道吗?”
    石之轩“噗嗤”一笑,轻轻摇头,“一统魔门?没有必要了!我现在要做的事,是比一统魔门更大的伟业。安隆,我想让你来帮我。”
    安隆眼前一亮,而后神情又变得低落,“石大哥,现在天下一统,吴国有两位大宗师坐镇,魔门如果不一统,维持现在的模样,迟早会被找上门灭掉,大家应该报团取暖才是。”
    “你久在蜀地,甚少履足中原,不知洛阳朝廷盛况。”石之轩脸上露出一抹轻笑,周身散发出一股凛然的威势,“实话告诉你,我已经在吴国为官,化名裴矩。”
    什么?
    安隆整个人都傻了,天莲宗来自于商人,古代重农轻商导致商人遭主流社会排斥,地位低下,天莲宗心法以心窍为主,在魔门中也是异数,实力虽远远不如阴葵派,但对吴国也知道的不少。
    裴矩的大名,就算是在前隋,也是鼎鼎有名,更何况裴矩在吴国已经官至丞相,堪称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
    过了好久,他才平静下来,看向石之轩的眼神里满是崇拜,“原来如此,不愧是石大哥。”
    石之轩接着道,“我的身份,在吴国高层并不是秘密,魔门于我而言,已经不算什么,就算是一统魔门,又怎么比得上一国权柄在手,将来青史留名,建立一番丰功伟业?”
    寥寥几语,安隆就明白他的心思,似石之轩这样的天才人物,怎么会甘心躲在暗地里做阴诡之事,区区一个魔门之主的位置还满足不了他的野心。
    安隆长吐一口气,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石大哥,以你现在的身份,我还有什么能帮到你的?”
    “帮我约见魔门其余各脉之人,陛下胸怀宽广,包容万物,朝廷亦是兼容并蓄,不拘一格求取人才,我欲代朝廷行招安之事。”
    说着,石之轩凝视他的眼睛,神色十分郑重,“这是自魔门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机会,魔门如果不洗白,迟早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安隆无比心动,这么多年来,魔门和佛门的争锋中经常处于下风,除了魔门四分五裂,喜欢内斗之外,更因为佛门后面后朝廷官府势力支持。
    因而,魔门也积极参与政事,妄图在朝堂中占据一方势力,可是,想到如今的吴国,安隆又叹了口气,“石大哥,魔门中人行事百无禁忌,不知敬畏,若入朝廷,恐怕是祸非福啊。”
    石之轩听完,却只是冷笑一声,“话,你带到便是,剩下的看他们自己选择,识时务方为俊杰,知深浅才是达人,朝廷已经给了他们面子,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现在的吴国,不是只有两位大宗师,而是三位,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嘶!”
    安隆眼神惊恐,只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升腾,直上天灵,寻常势力有一尊大宗师,足以屹立不倒,现在的吴国却是有三尊。
    更遑论,这三位大宗师都不是弱者,天下第一的玉道人暂且不说,天刀宋缺乃是兵法大家,若是在军阵之中,无人能敌,石之轩身负间派和补天阁传承,曾经是天下第一刺客,如今破而后立,只会比以前更强。
    这样的组合,天下没有哪个势力能扛得住。
    只是一瞬间,安隆便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连忙表态,“石大哥,你的话我一定带到,天莲宗愿意为朝廷效命。”
    没错,石之轩现在上岸,首先要对付就是魔门,曾经身为魔门中人的他,比任何人都知道魔门的危害,魔门各个宗派看似不强,但在江湖上却是一等一的大势力。
    若是隐藏在暗地里搅风搅雨,也能让朝廷焦头烂额,魔门不擅长正面厮杀,但背后阴谋算计的事情也不容小觑。
    更何况,这些魔门势力投靠朝廷,肯定要找一个靠山,这个靠山,除了他石之轩,也没人敢应,于他而言,既消除了魔门的隐患,又扩大的势力,堪称一举数得。
    石之轩的做法历来屡见不鲜,后世最出名的就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入主中原之前,我叫忽必烈,入主中原之后,请叫我刘必烈。
    先修长城,然后带着身边一帮汉世侯,打到哈拉和林,把那帮穷亲戚给扬了,没有人比他更懂鞑靼们的属性,南下擒龙,封狼居胥,功绩点满了属于是。
    安隆的做法令他很满意,随即,他又道,“另外,把你们天莲宗关于天魔策的秘典交给我,说不定,日后能重现完整的天魔策。”
    “好,过些时日,我亲自到洛阳交给你。”
    以朝廷现在的实力,要取魔门秘典轻而易举,别的不说,以石之轩的实力,悄无声息的把魔门两派六道屠个遍,轻而易举。
    天莲宗都投靠朝廷了,献出一点秘籍又有何妨。
    别的不说,玉道人的传承,宋缺的天刀,再加上石之轩的不死印法,残缺的天魔策也不算什么。
    ……
    很快,安隆便向魔门剩下的门派传信,事实上,现在的魔门也没剩下什么人了,最强的阴葵派已经跪了,石之轩早早投靠朝廷,补天阁和间派的立场不用多说。
    魔相宗的魔帅赵德言被祝玉妍弄死,真传道的左游仙死在徐子陵剑下,剩下的就只有老君观,灭情道以及邪极宗这三家了。
    对于朝廷的招安,这三家惶恐者有之,不屑者亦有之,当然,也有想要投靠朝廷的,意见不一。安隆传递完消息,便带着天莲宗的家底前往洛阳,他也即将上岸洗白了。
    ……
    大吴开元二年二月初九,皇帝宋缺下达了,整顿佛门的诏令,朝廷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包括但不限于:废除寺院免税免役特权,没收寺庙财产,限制寺院规模,,强制僧尼服役,破坏寺院建筑,惩治僧尼,焚毁佛像、经书等等。
    一时间,吴国上下开启了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以百万计的僧人尼姑被强制还俗,地方官府查抄寺庙禅院,获得钱粮无数,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量寺庙控制的田亩。
    曾经盛极一时的佛门受到了来自官方的严厉打击,大量不法僧人被调查,作奸犯科者尽数诛绝,寺庙规模和数量被严格限制,无法再收纳田亩免税,寺庙内的塑像也严格限制,不能再用铜料等贵重金属做塑像。
    更重要的是,僧人的数量被严格限制,不能无限制扩张。
    除了佛门之外,道门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朝廷设立了专门的衙门,处理僧道选拔,升迁,注册等等事宜。
    南方,栖霞寺。
    一众僧人望着官府衙役搬运寺庙里的铜佛像,眼里充满了愤怒,年纪小的沙弥更是不住的哭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唯有一众老僧立在原地,双目紧闭,念诵佛经。
    静念禅院之厄早已传到南方,谁都知道,朝廷一旦腾出手来,绝对不会放过佛门这块肥肉,佛门与朝廷作对,岂能有好下场?
    这世上,有真正一心向佛的修行者,但更多的是蝇营狗苟,借佛门之名大肆敛财,脑满肠肥的蠢货,借此时机,佛门也算是能清净一段时间。
    “阿弥陀佛,一切都是劫数。”
    朝廷虽然打击了佛门,但并没有完全赶尽杀绝,似华严宗,禅宗等佛门大宗被邀请前往洛阳,编篡佛经。
    一个大棒,一个甜枣,只要有经文还在流传,佛是禁不完的,宋缺以及朝廷高层对此有很清晰的认知,只有把释经权捏在手里,才能给佛门套上枷锁。
    宋缺是开国皇帝,可以推动禁佛,但后世之君不会把这个政策一直延续下去,再说,压制久了,这些佛门势力也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掀起反抗,到时候掀起民乱反而不美。
    这些势力都是畏威而不畏德,唯有打趴下了,才能将其收下。
    ……
    龙虎山下,天师府一众门人站在山门前迎接朝廷使者。
    老天师一袭道袍,白须白发,一副道骨仙风的模样,今日,是龙虎山大兴的开始。
    不一会儿,朝廷使者到来,宣读了朝廷的旨意,赐予龙虎山南天师之名,更给了龙虎山天师官面上的职位,可以参与对天下道门的管理。
    不仅仅是龙虎山,还有蜀地青城山,青羊观以及茅山道,楼观道等等诸多道教名门都收到了朝廷的嘉奖。
    宋阀秉承皇汉思想,以南统北,匡扶天下,以汉人正统自居,自然是要易风俗,改礼制,从民间信仰开始,即便是道门没有参与争龙,宋缺也会扶持道门,压制佛门。
    这是必然的选择,梵门是外来教派,与胡人入侵相辅相成,胡人政权大行其道的时候,也是佛门慢慢兴盛的开始。
    民间信仰的改变对于朝廷来说,只是第一步,宋阀夺取天下,以强大的实力威震中原,自然有余力,也有能力慢慢化胡为汉,将诸多习俗恢复。
    ……
    “师尊,弟子决定前往终南山,悟道修行。”
    道观里,苏铭立在庭院中,负手而立,“小陵,你想好了?”
    “嗯,弟子已明前路,还请师尊成全。”徐子陵站在苏铭面前,俊朗的面容上满是坚定之色,说完,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卷书,双手奉上。
    “师尊,这是长生诀。”宋缺班师回朝之后,他和寇仲一起南下,将曾经冰封的傅君婥挖出来重新安葬,也取出了被他们埋下的长生诀。
    苏铭接过书卷打开,只见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甲骨文,还有诸多批注。材质也极为特殊,乃是以玄金丝线铸成,入水不湿、遇火不焚。除了甲骨文外,还有七副人形图,姿态无一相向,并以各项各样的符号例如红点,箭头等指引,似在述说某种修炼的法门。
    “你也该走出自己的路,去吧。”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7017/596029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