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祸水东引
推荐阅读:快穿:谁会跟任务目标动感情啊?、我的酒壶能修仙、洪荒:剑斩百万仙,你管这叫酒鬼、一剑擎天、龙头至尊、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从宇宙奇点回来的四合院局外人、从魔禁开始跑团诸天无限、长生炼器师、直播科普:开局获得响雷果实、
第280章 祸水东引
“招降?在黎阁老心中,参与谋逆叛乱这等应当诛九族的大罪的人仅仅招降即可?那以后要是有人因此而效仿,大渝可还有法纪可言?”
黎阁老不理会刑部尚书的讥讽,继续道,“陛下,西南军驻守西南十余年,对西南当地的风土民情与山川地貌最为熟悉,因此才能將异族挡在大渝国门之外。”
“若將西南驻军全部处死或迁移,那何人驻守西南边境?若是西南苗族趁机攻陷大渝疆土,那才是得不偿失啊!”
平元帝眸色一沉,他被怒气冲昏了头脑,险些忘了西南之外对大渝虎视眈眈的南疆。
“阁老此言太过危言耸听”,大理寺卿反驳,“我大渝兵力强盛,麾下百万雄兵,难道还不能抵挡区区一个南疆部族?”
“陛下,臣以为还是要严惩唐征与西南军,以儆效尤!”
平元帝頷首。
黎阁老苦口婆心,“陛下,大渝拥有百万士兵不假,可缺良將啊!”
自先帝以来重文轻武,朝中良將青黄不接,到平元帝更是设立督军一职,派遣內监前往各大军营监督摄权。
如今,除了西北军之外,其他军队的军权几乎全部內监牢牢掌控。
可太监哪里懂得排兵布阵、用兵打仗?
不少將领因为与內监有衝突,被贬的贬、降的降,本就缺乏將才的大渝更加人才凋落。
而剩余的將领,不是年纪太大已经不適合上阵杀敌,就是年龄太小没有经验。
朝中如此情景,如何能打?
黎阁老建议,“古话有云,千军易得,一將难求。如今当务之急是加设武举,从天下英豪中选取良將培养,以待来日。”
大理寺卿反驳,“黎阁老也说良將难求,哪怕明日开武举选出几百个好苗子,都得在战场摸爬滚打数年才能培养出来。”
“那这几年,朝廷就眼睁睁看著唐征在西南一步步壮大自身?”
刑部尚书冷笑,“照黎阁老的想法,等到唐征率军攻进洛阳,大渝都还没培养出好的將才呢!”
“都住嘴!”平元帝被吵得头疼,问坐在一旁的章太傅,“太傅如何看?”
章太傅站起身,“陛下,老臣以为黎阁老与诸位大人说的都有理。”
“逆贼不能不除,可朝中无良將也是事实,既然如此,臣以为可以调遣西北军前往西南平叛!”
平元帝眼底一亮。
“不可!”黎阁老当即出声反对,“陛下,西北军驻守西北边境,提防吐蕃抵御突厥,责任之大地位之重可想而知,一旦西北军调动,那大渝西北边境就不安稳了!”
“阁老太过忧心了”,章太傅慢悠悠道,“西南驻军才不到五万人,而西北军却有三十万之巨,西北军只需调动三成兵力就可与西南军抗衡。”
“再者说,宣王殿下用兵如神,在大渝乃至突厥吐蕃都有战神之称,有宣王殿下亲自带兵,定能在数月之內平叛。到那时,宣王殿下再回西北驻守也不迟。”
黎阁老讽刺,“章太傅的意思是,突厥和吐蕃会老老实实等著宣王殿下回西北再起战事?”
“突厥与吐蕃何时起战事老臣不知,但宣王殿下虽离开西北,西北军中仍有良將镇守,嘉峪郡王是宣王殿下的嫡次子,颇有乃宣王殿下的风范,定能守好西北边防。”
黎阁老还要再说,却被平元帝打断。
“够了,章太傅言之有理,就按章太傅说的办。”
“来人,立即传旨给宣王,令宣王率十万西北军南下平叛!”
黎阁老被平元帝这手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权术气的回府便躺在床上起不来身。
黎大老爷服侍黎阁老喝完药后,遣散屋內下人忧心道,“父亲,陛下此举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你也看出来了?”黎阁老咳嗽不止,“陛下是想趁机削弱西北军与宣王兵权。”
西北军少了十万兵力,对上突厥铁骑胜算大减,且没了宣王坐镇,若是陛下再派遣督军,西北军內部没有能辖制督军的人,西北军势必大乱。
到那时,突厥一旦起兵,对於西北百姓和大渝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可恨陛下被削藩迷了眼,竟然连灭国之祸都不顾了。
黎大老爷给父亲顺气,“可要儿子传信给宣王?”
黎阁老嘆气,“传信有什么用?咱们的人能跑的过朝廷八百里加急?”
就算告诉了宣王又能如何?宣王还能抗旨不成?
黎大老爷没了法子,“那怎么办?”
黎阁老摇头,如今只能祈祷宣王殿下早日平叛,早日回西北军了。
“打仗的事我们管不了,但粮草军响务必要齐!”
这是他们黎家能为西北军与大渝唯一能做的事了。
“儿子定会亲自看著,绝不会缺西北军一文钱、一粒米!”
二十天后,朝廷的八百里加急送到西北。
宣王看完平元帝的旨意后大受震撼。
若不是魏国公府死的死贬的贬,实在太过惨烈,宣王都要怀疑这是不是平元帝与唐征合起伙来给他做的局了!
这他娘的都能牵扯到他?
平叛?他西北军一向只打突厥吐蕃,什么时候连西南也要归西北军管了?
还讲不讲道理了?
宣王运了运气,赶走传旨的兵卒,召集所有將领开会。
正在军营练武的唐昭虽然不知道发生什么,还是紧赶慢赶跑到王帐凑热闹。
宣王將平元帝的旨意说给眾人听,“你们说,老子去不去?”
唐昭觉得这话等同於“老子反不反”。
江一鸣也是这么觉得,可是如今吐蕃与突厥虎视眈眈,外患不平內忧不断,实在不是好时机。
“陛下圣旨,王爷不能不从”,江一鸣一开口就定了基调,“但具体怎么打,还要看王爷。”
怎么打?他一点儿都不想打!
宣王曾跟隨高祖皇帝在西南打过仗,那里的气候水土要多难適应有多难適应,西北军到了西南,气候水土適应就是一个大难题。
更別提还要打仗!
打贏了要想办法安定剩余西南军將士的心,打输了。。。根本就不能输!
输了大渝就彻底完犊子了!
“招降?在黎阁老心中,参与谋逆叛乱这等应当诛九族的大罪的人仅仅招降即可?那以后要是有人因此而效仿,大渝可还有法纪可言?”
黎阁老不理会刑部尚书的讥讽,继续道,“陛下,西南军驻守西南十余年,对西南当地的风土民情与山川地貌最为熟悉,因此才能將异族挡在大渝国门之外。”
“若將西南驻军全部处死或迁移,那何人驻守西南边境?若是西南苗族趁机攻陷大渝疆土,那才是得不偿失啊!”
平元帝眸色一沉,他被怒气冲昏了头脑,险些忘了西南之外对大渝虎视眈眈的南疆。
“阁老此言太过危言耸听”,大理寺卿反驳,“我大渝兵力强盛,麾下百万雄兵,难道还不能抵挡区区一个南疆部族?”
“陛下,臣以为还是要严惩唐征与西南军,以儆效尤!”
平元帝頷首。
黎阁老苦口婆心,“陛下,大渝拥有百万士兵不假,可缺良將啊!”
自先帝以来重文轻武,朝中良將青黄不接,到平元帝更是设立督军一职,派遣內监前往各大军营监督摄权。
如今,除了西北军之外,其他军队的军权几乎全部內监牢牢掌控。
可太监哪里懂得排兵布阵、用兵打仗?
不少將领因为与內监有衝突,被贬的贬、降的降,本就缺乏將才的大渝更加人才凋落。
而剩余的將领,不是年纪太大已经不適合上阵杀敌,就是年龄太小没有经验。
朝中如此情景,如何能打?
黎阁老建议,“古话有云,千军易得,一將难求。如今当务之急是加设武举,从天下英豪中选取良將培养,以待来日。”
大理寺卿反驳,“黎阁老也说良將难求,哪怕明日开武举选出几百个好苗子,都得在战场摸爬滚打数年才能培养出来。”
“那这几年,朝廷就眼睁睁看著唐征在西南一步步壮大自身?”
刑部尚书冷笑,“照黎阁老的想法,等到唐征率军攻进洛阳,大渝都还没培养出好的將才呢!”
“都住嘴!”平元帝被吵得头疼,问坐在一旁的章太傅,“太傅如何看?”
章太傅站起身,“陛下,老臣以为黎阁老与诸位大人说的都有理。”
“逆贼不能不除,可朝中无良將也是事实,既然如此,臣以为可以调遣西北军前往西南平叛!”
平元帝眼底一亮。
“不可!”黎阁老当即出声反对,“陛下,西北军驻守西北边境,提防吐蕃抵御突厥,责任之大地位之重可想而知,一旦西北军调动,那大渝西北边境就不安稳了!”
“阁老太过忧心了”,章太傅慢悠悠道,“西南驻军才不到五万人,而西北军却有三十万之巨,西北军只需调动三成兵力就可与西南军抗衡。”
“再者说,宣王殿下用兵如神,在大渝乃至突厥吐蕃都有战神之称,有宣王殿下亲自带兵,定能在数月之內平叛。到那时,宣王殿下再回西北驻守也不迟。”
黎阁老讽刺,“章太傅的意思是,突厥和吐蕃会老老实实等著宣王殿下回西北再起战事?”
“突厥与吐蕃何时起战事老臣不知,但宣王殿下虽离开西北,西北军中仍有良將镇守,嘉峪郡王是宣王殿下的嫡次子,颇有乃宣王殿下的风范,定能守好西北边防。”
黎阁老还要再说,却被平元帝打断。
“够了,章太傅言之有理,就按章太傅说的办。”
“来人,立即传旨给宣王,令宣王率十万西北军南下平叛!”
黎阁老被平元帝这手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权术气的回府便躺在床上起不来身。
黎大老爷服侍黎阁老喝完药后,遣散屋內下人忧心道,“父亲,陛下此举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你也看出来了?”黎阁老咳嗽不止,“陛下是想趁机削弱西北军与宣王兵权。”
西北军少了十万兵力,对上突厥铁骑胜算大减,且没了宣王坐镇,若是陛下再派遣督军,西北军內部没有能辖制督军的人,西北军势必大乱。
到那时,突厥一旦起兵,对於西北百姓和大渝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可恨陛下被削藩迷了眼,竟然连灭国之祸都不顾了。
黎大老爷给父亲顺气,“可要儿子传信给宣王?”
黎阁老嘆气,“传信有什么用?咱们的人能跑的过朝廷八百里加急?”
就算告诉了宣王又能如何?宣王还能抗旨不成?
黎大老爷没了法子,“那怎么办?”
黎阁老摇头,如今只能祈祷宣王殿下早日平叛,早日回西北军了。
“打仗的事我们管不了,但粮草军响务必要齐!”
这是他们黎家能为西北军与大渝唯一能做的事了。
“儿子定会亲自看著,绝不会缺西北军一文钱、一粒米!”
二十天后,朝廷的八百里加急送到西北。
宣王看完平元帝的旨意后大受震撼。
若不是魏国公府死的死贬的贬,实在太过惨烈,宣王都要怀疑这是不是平元帝与唐征合起伙来给他做的局了!
这他娘的都能牵扯到他?
平叛?他西北军一向只打突厥吐蕃,什么时候连西南也要归西北军管了?
还讲不讲道理了?
宣王运了运气,赶走传旨的兵卒,召集所有將领开会。
正在军营练武的唐昭虽然不知道发生什么,还是紧赶慢赶跑到王帐凑热闹。
宣王將平元帝的旨意说给眾人听,“你们说,老子去不去?”
唐昭觉得这话等同於“老子反不反”。
江一鸣也是这么觉得,可是如今吐蕃与突厥虎视眈眈,外患不平內忧不断,实在不是好时机。
“陛下圣旨,王爷不能不从”,江一鸣一开口就定了基调,“但具体怎么打,还要看王爷。”
怎么打?他一点儿都不想打!
宣王曾跟隨高祖皇帝在西南打过仗,那里的气候水土要多难適应有多难適应,西北军到了西南,气候水土適应就是一个大难题。
更別提还要打仗!
打贏了要想办法安定剩余西南军將士的心,打输了。。。根本就不能输!
输了大渝就彻底完犊子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7795/639219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