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推荐阅读:疯批师叔她杀疯了,全宗火葬场!斗罗世界的平民魂师人皇天帝海贼:不是幻兽,是幻神哒!我在修仙界趋吉避凶水滸开局在阳穀县当都头篮坛训练师,我一手缔造了超巨斗罗:兵主八十年代渔猎日常梦回1997,我成了网文鼻祖

    【我们知道,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有了统一六国的实力。唐朝经过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周国皇帝武则天的治理,国力强盛,到了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李隆基这一代达到顶峰,这才有了真正属于百姓的开元盛世。】
    被天幕盘点忽略的李渊、李旦等人:“……”
    唐高宗李治心中宽慰不少,武则天不愧是他的知己,延续了他的政治理念,之后继承皇位的人也是他们的血脉。
    他心软了。
    前些天得知武则天会是女皇后,他想过废后,到底还是忍住了,因为他需要武则天这一贤内助帮忙处理政务,所以退而求其次的决定立一个让武则天殉葬的遗诏,可保无忧。
    现在,他不想立这种遗诏了,倒是要叮嘱武则天好好教育孙子。
    不,他现在就叮嘱太子李弘好好教育儿子。
    临朝称制的吕雉十分羡慕武则天,也想要称帝,但是条件不允许。她只生了一个刘盈,还早亡。如果刘邦的儿子都是她生的,所有的刘姓诸侯王都是她的子孙,或许她就能够排除万难称帝。
    她想要称帝,朝堂上的阻力太大了。
    【李隆基和前面盘点的败家皇帝司马炎一样,看到自己创造了盛世,然后就飘了,变得昏庸起来,前后判若两人。和司马炎一样,不听劝告。
    司马攸建议除掉胡人刘渊,司马炎不听;张九龄劝李隆基杀了胡人安禄山,李隆基不听。】
    【李隆基由明变昏的转折点在公元736年,也就是开元二十四年,罢免宰相张九龄。】
    正想罢免张九龄的李隆基:“……”
    想到今年就是开元二十四年的张九龄,疑惑地看向皇帝。他自认不会做出作奸犯科的事情,到底因何罪遭到罢免?
    还是说,他是无罪遭贬?
    【我们都背过张九龄的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张九龄被罢相,遭贬后写下的。张九龄之所以遭贬,不是因为他犯了罪,而是因为被小人陷害。】
    李隆基:???
    李林甫听到天幕所言,出了一身冷汗,看来今日是在劫难逃,再如何巧言善辩也是无用。
    天幕坑他!
    第25章
    【前面我们说到,李隆基好色到可以不顾天理伦常,娶儿媳为妃。
    在杨贵妃之前,李隆基宠爱的是武惠妃。武惠妃受宠,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于是就打算和丞相张九龄勾结,但是被张九龄拒绝了。
    张九龄是忠于皇帝的,认为太子无过,轻言废立会动摇国本,并不想要这种从龙之功。
    武惠妃转而勾结李林甫。】
    天幕在说这段话的同时,展现了张九龄拒绝武惠妃心腹的情景,以及李林甫与武惠妃的提议一拍即合的情景。
    画面逼真,转场很快。
    只是没有放出他们说话的声音,只有天幕的讲解声,但可以从他们的表情看出来事情到底如何。
    天幕上,李林甫与武惠妃的心腹相谈甚欢。
    李隆基看到天幕上的这一幕,心中刺痛,忍不住狠狠地瞪了李林甫一眼,实在是想不到李林甫竟然和他的爱妃勾结。
    等听完天幕所言,他要好好清算。
    李林甫听到天幕所言,想到自己在皇帝面前说了不少张九龄的坏话,都是些子虚乌有之事,为自己的前程默哀,怆然地跪下道:“陛下,臣冤枉。”
    李隆基斥责道:“闭嘴,别吵。”
    他还想听天幕接下来怎么说,并不想被李林甫干扰。
    先前有空问责太子,是因为天幕在播放画面,并没有讲解,不会漏掉重要的内容没有听到。现在不同了,天幕还在滔滔不绝,他可不想错过一个字。
    天幕的声音并没有停顿,继续讲解。
    【武惠妃的儿子是李琩,就是杨贵妃的前夫。其实李琩不见得比废太子李瑛差,也不见得比唐肃宗李亨差。
    张九龄当初若是答应就好了,不至于遭受陷害,相位不保,不能再为国效力,守护这太平盛世。
    有张九龄在朝堂上,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安史之乱了。相比李瑛这个太子,还是留住一位贤相比较好。】
    李瑛心中万马奔腾。
    张九龄:“……”他若是答应,他就不叫张九龄。
    李隆基:“……”就因为武惠妃和他奶奶武则天是同宗,他就绝不可能立武惠妃为后,立武惠妃的儿子为太子。
    询问张九龄的意见,只是敷衍武惠妃罢了。
    【张九龄当初若是答应,不管事情成与不成,都不会把武惠妃得罪的死死的,在皇帝已经有昏聩倾向的情况下,官位起码能保住,能够继续为百姓谋福祉。
    可惜没有如果。
    自西汉以后,古人奉行的是“君为臣纲”,参与废立太子的事情在他们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张九龄是不会做的,而这么做的李林甫没做过多少伤害百姓的事,却因为这个被定位为奸臣,陷害张九龄,除去朝中比他能力强的同僚都是次要的了。
    张九龄因为这种原因罢相实在是让人痛心,却也无可奈何。
    同样的遗憾也发生在汉景帝的妃子栗姬身上,她当初若是答应和长公主结为亲家,她的儿子刘荣也不至于那么快被废,说不定还能多苟一苟。哪怕最后被废,那也是自己作的死,怨不得别人。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7806/550392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