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都市小说 > 大唐协律郎 > 第141章 劝农判官

第141章 劝农判官

推荐阅读:你也是我老婆的梦男吗(NPH)拯救退环境傲娇男主发情期(兄妹abo)魔性美人(良寂系列三)当我嫁人后,剧情突然变得不对劲起来【强制np】人生存盘失效后另类童话(1v1h 破镜重圆)我教日月竞风流【nph】清香木(1v1校园)淫荡黑童话(高h)

    第141章 劝农判官
    第二天坊门刚开不久,徐申便匆匆到来,神情疲惫中还带着几丝亢奋,两眼中布满了血丝,怀里还捧着数卷写满了字的纸张。
    看这架势,怕不得是从这里回去后便没有睡,一直奋笔疾书到如今。
    见到徐申这么有激情,张岱对其态度也比较满意,但还是先看看对方交上的答卷如何。
    徐申乃是汴州开封人士,归乡后为其亡父迁葬立碑、顺便走访一下亲友,不久前又回到洛阳来。因此他所见的主要是汴州所受灾情的影响,其他地方倒是涉及不多。
    虽然黄河决堤于魏州,但之前的大雨却是普降于河南河北,汴州地当漕运要害,境内也是多有沟渠水网,早在黄河决堤前便深受河水倒灌之苦,农桑尽毁,仅仅开封一地损害的农田便有数千顷之多,大大小小的运船则更数不胜数。
    徐申家族在开封当地还算是薄有资力,因此对境内各种损失了解的也比较全面。他详细的描述了开封并周边地区的受灾情况,并提出了几个赈灾的意见。
    首先自然是以工代赈、尽快疏通汴州境内的河渠、以便于恢复漕运,其次就是将汴州作为赈灾的物资中心,各类物资只有积储汴州才能有效率的向四周辐射分散运输。
    这些也都是常规的赈济方案,只是徐申作为汴州当地人,对这些方案的执行也有着更加具体和细致的认识,甚至就连汴州连接诸州的水陆运输通道在固定时间内的运输量都有标注。
    由此也可见徐申之前能够担任河南府士曹参军倒也不是纯靠眼色混上去的,还是有真本事的。
    除了这些常规的赈济方略,徐申还提出了一个动员商贾力量参与赈灾的方案,那就是减少甚至干脆免除汴州境内的关市之税,来刺激各方商贾们将物资向汴州运输,然后再通过官市榷场等手段将这些物资充实到府库中。
    类似的想法,张岱在宇文融的家中也听人提及过,但却遭到了宇文融的否决。
    首先商贾的力量难以与官府的动员力度相提并论,其次眼下所面对的问题不只是要赈济灾区,更有一个内外财政都非常紧张的背景。
    再者关市之税的征免与赈灾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反倒是当年与来年租调的征收与否直接关系到灾区民众的生计。若关市之税都免,灾民们租调之税却不免,这说得过去?
    宇文融否定这一提议,那是站在一个全局统筹的角度上,但并不意味着这一意见就没有意义。身在赈灾一线的具体负责人们,就是应该要有动员一切力量赈济救助灾民的觉悟。
    所以徐申能提出这一意见来,起码在态度和思路上在张岱看来是合格的。再者他需要徐申做的就是统筹自己发派到灾区的人事,然后与地方官府进行交涉,确保他的人和物都能在灾区发挥出该有的效果。
    “收拾一下,引你去皇城有司奏事。”
    张岱在看完徐申所呈交的答卷后,虽然谈不上有多惊艳,但也算是合格,若再加上徐申其他的素质禀赋,甚至可以说一句还算优秀,于是便对徐申笑语道。
    “多谢郎君提携、多谢郎君提携!”
    徐申听到自己算是过关,一时间也是激动不已,连连向张岱作揖致谢,末了甚至直接跪在张岱面前。
    接下来徐申便被引下去简单收拾一下,又吃了点东西填了填饥肠辘辘的肚子,然后便跟张岱一起出门往皇城而去。
    来到皇城御史台,宇文融却不在这里,他近日便要出使灾区赈灾,一直待在户部盘点人物。
    于是他们便又折转往东城尚书省而去,这一次倒是没有扑空,宇文融在户部的官署中简单的对徐申考校一番,见其基本素质还算合格,于是便直接作书举荐,让徐申再去门下省拜受敕书。
    两人行出户部的官署,便见到吏部那里还是非常的热闹,眼下铨选正进行到关键时刻,诸州选人汇聚都省等待接受考核和授官。
    原本徐申还要经过起码数年的守选,如今聚集在都省的选人们都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目标,却万万没想到仅仅只是拜访张岱一次,便直接跨过了守选与铨选,摇身一变成为了可以畅行数州、督查农桑事宜的劝农判官!
    “郎主大恩,徐申没齿难忘!此度出使一定尽心竭力,不负郎主所用!”
    如果说之前还有朋友交往的意思,在受张岱举荐为劝农判官后,徐申便直接以门下自居了。只看其人这架势,跟之前那个甘心给宇文融当马夫牵马的御史都差不多。
    张岱也没说什么名爵公器之类的套话,他既然选了徐申,当然是要发展成自己的党羽。
    离开都省后,他便对徐申说道:“门下省我便不与你同去了,之前人事业已东行,你受敕之后便尽快出发。此次出使该当注意什么,我也不想你多做交代,只说一点,人命关天、救灾需速。
    你乡亲也多受灾情摧残,将心比心,救得一人,不只是立功、更是积德!我既筹划此事,你等在事有功者便不必忧患功劳难酬,自有我为声张!”
    “某一定谨记郎主教诲,必将郎主德业洒遍灾区,使民受惠!”
    徐申又连忙欠身说道,他行事虽然圆滑精明,但也并不是完全的自私自利,心里也清楚此次机会之珍贵,加上事关自己乡土,那自然要更加的用心和努力。
    离开东城后,张岱便又转往道光坊高承信家里去,这一次高承信倒不在家,只有嫂夫人接待了他,态度仍是非常热情,一边将他迎入堂中闲话,一边着家奴入宫去通知高承信。
    等了约莫有大半个时辰,高承信才策马归家,入堂后便先对张岱笑语道:“之前六郎所言之计,我已经进奏阿耶,阿耶对此也深表赞同。因月中便需拱从圣驾往汝州广成汤,事皆委我,要我在圣驾归都前做好此事。”
    当今圣人是真的很爱泡温泉,在长安的时候几乎每年都要去骊山住段时间,如今在洛阳,则就往汝州去泡。
    这事张岱也知道,他爷爷也要随驾前往,还问他要不要跟着去泡泡,不过他这里还一脑子事儿,哪有时间去泡温泉。
    “那十六兄有没有属意的宗流和人选?”
    张岱又笑语问道。
    他给高承信出的计策是直接釜底抽薪,把长寿寺原本的僧徒全部遣散或者夺其僧籍,然后再引进其他宗流来充实长寿寺,让这些宗流各自竞争,按照他们传法的效果和信众们的反应来确定长寿寺新的首席人选。
    高承信闻言后便点点头,一边从怀里抽出一卷纸一边对张岱笑语说道:“已经拟定了一个初步的人事方案,还要等六郎来一同参详。”
    张岱听到这话后便摆手道:“我对佛法宗流和沙门人物实在所知不深,筹谋献策则可,邀我共为参详,那可就实在太为难我了。”
    这货上次喝醉了撒酒疯已经在叫喊自作主张才是人生最快意的时刻,摆明了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性格,连他干爹都把事情交给他全权处理了,张岱再争着给他拿主意那不是找事吗。
    高承信闻言后也不再询问他的意见,只是跟他介绍一下要引进什么宗流和人物入场来。
    张岱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注意到这名单中并没有净土宗的代表人物,于是便询问道:“何以无列净土宗僧人?”
    “六郎果然不懂佛门中事,净土宗以善导禅师为创宗祖师,善导禅师坐化之后,两京都无名僧可称继其衣钵。虽然信徒众多,但能统合宗流的大德高僧却少,即便是有,恐怕也不会屈就长寿寺。”
    听完高承信的解释后,张岱便叹息一声道:“这实在太可惜了,我家中不乏恩长修持念佛三昧,本来还想趁今番为净土宗在长寿寺谋一法场,以便恩长往来礼佛……”
    讲到这里,他忽又望着高承信说道:“请问十六兄,能否在长寿寺中开创一净土院、我自访募名僧坐镇寺院,也使都内净土信众有所奉从。”
    净土宗因传方便法门,不重经典仪轨,所以也就没有其他宗流那么多的名僧,用一句比较落伍的话来说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信仰模式。
    张岱要的只是长寿寺这个壳来借鸡生蛋,他又不是真的要光大佛门,只需要让都下民众、尤其是那些甚少与外界沟通的宫人们提起长寿寺来,知道里边有一个净土院,能够拥有一定的信任基础,这就可以了。
    至于说这个净土院中有没有名僧坐镇,这根本就不重要。更何况净土宗信徒们只要念“阿弥陀佛”,究竟当世有多少本宗的高僧,他们怕是也不知道。
    高承信倒也不疑有他,闻言后便点头笑道:“这又是什么难事?六郎此计大益我事,长寿寺七八座僧院,分你一座又如何!稍后你我同去巡寺,你要选哪座僧院,预先扣出即可,哪怕只做私家院舍也未尝不可!”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7877/556762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