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景寧南巡,道士卜卦
推荐阅读:名门小甜甜:闪婚老公好没羞、腹黑老公的独宠小娇妻、黄金瞳、快穿怨妇女配上位攻略、我以温柔待你、肖想她呀、都市无敌医神、将军归来、都市最强仙帝、龙门狂婿、
第214章 景寧南巡,道士卜卦
林如海听罢姜念之言,点头道:“贤侄圣眷正隆,此番行事又蒙圣上首肯,纵有千般弹劾,想来也无大碍。”
言至此,他忽而又长嘆一声,眉宇间愁云密布:“倒是我,忝居两淮巡盐御史数载,竟未能整飭盐务,实在有负圣恩。又可恨我那师爷文载璋,受赃竟达二万两之巨,还是沈传恩的耳目,我却浑然不觉,又背负了失察之罪。如此一来,纵然我此番侥倖逃过病故,圣上怕也要降罪於我了。”
话未说完,又是一声嘆息。
林黛玉与邱姨娘闻言,俱是心头一紧。林黛玉一双秋水明眸忙望向姜念,眼波中儘是恳求之色。邱姨娘亦是面露忧色,眼巴巴地望著姜念。
姜念目光在林黛玉面上略一停留,隨即对林如海道:“姑丈此言差矣。两淮盐政盘根错节,姑丈在任数年,虽无大功,却也维持了盐务稳定,此乃不易。况且姑丈在这等肥缺上竟能清廉自守,实属难得。”
顿了顿,姜念续道:“而我此番雷厉风行整顿,姑丈功不可没,因我多赖姑丈指点迷津,若非姑丈洞悉两淮盐政积弊,单凭我自己摸索,怕是要耗费一年半载。至於文师爷之事,我朝惯例,师爷犯事鲜少追究主官失察之责。”
说到这里,姜念肃然起来:“姑丈但请宽心,我自当向圣上陈情,想来圣明在上,不会加罪於姑丈。”
林如海感激之下便要起身行礼,被姜念急忙按住。
邱姨娘福身下拜:“多谢姜大人大恩。”
林黛玉见状,亦隨之盈盈下拜,只见她螓首低垂,耳畔珍珠坠子轻颤,腮边带著红晕,既感激又羞赧。
林如海稳了稳心神,道:“贤侄整顿盐政的手段,我自愧不如。不过有句话想来是不错的,治盐如治国,刚柔相济方为大道。贤侄已显雷霆手段,接下来便该柔和一些才好。”
姜念含笑接口:“我正是这般筹谋,也正要向姑丈请教。稳定盐政一事,还望姑丈不吝赐教。”
林如海虽不敢大刀阔斧改革,但在维持盐务平稳运转上,確有过人之处。
……
……
已是正月二十六日。
神京城中天色晴明,虽无风雪,然朔气犹存,扑面生寒。
皇宫之中,琉璃瓦映著晨光,金碧辉煌,却掩不住几分肃穆之意。
今日乃太上皇景寧帝第七次南巡启程之日,虽说是南巡,实则此番专为游赏江南山水,以娱晚景。
宫中已明发了諭旨,言道此行务须简省,不可奢靡。
然则天家体统,岂能轻忽?
隨行之人,上至亲王贵胄,下至內监侍卫,浩浩荡荡,有千余之眾。
忠顺亲王等几位王公大臣,在扈从之列;皇孙袁皙、袁歷等亦隨驾而行;总管太监戴权更是寸步不离,前后打点。
这般阵仗,虽不比景寧帝当年御极之时,却也威仪赫赫,不容轻慢。
鑾驾已备。
景寧帝身著狐裘大氅,虽年逾七十,然精神矍鑠,眉宇间犹带几分昔日君临天下的威势。
泰顺帝亲送至宫门,执手恭请圣安,道:“父皇此去江南,路途遥远,万望珍重。”
景寧帝微微頷首,道:“朕不过閒游散心,尔在朝中,当以社稷为重。”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父子二人又敘了几句,泰顺帝又亲自护送鑾驾缓缓启行。
仪仗队伍自皇宫而出,经御街,过正阳门,一路向东,直出朝阳门。
沿途早有京营节度使並五城兵马司清道,百姓不得近前。
但见龙旗招展,金瓜鉞斧森然排列,侍卫亲兵们衣甲鲜明,骏马嘶鸣,车驾轔轔,真真是“天威咫尺,赫赫煌煌”。
眾人纷纷跪伏道旁,山呼万岁,声震九霄。
鑾驾行至朝阳门外,泰顺帝仍不肯迴鑾,又亲送数里,直至景寧帝再三遣人催促,方拜別。
景寧帝微微抬手,示意重新起驾,队伍便如一条金龙,继续向东,前往潞河驛。
……
……
这日太上皇景寧帝南巡启程,原八皇子袁禩、九皇子袁禟、十皇子袁皆恭送圣驾。
待鑾舆远去,眾人各自散去,袁禩、袁禟、袁三人逕往袁禩府邸。
袁禩府邸规制恢弘,亭台精巧,木扶疏。
三人方入府门,便有人上前对袁禩悄声稟道:“孙道长已在后园静候多时。”
袁禩微微頷首,也不多言,只引著袁禟、袁穿过几重院落,直往后园一处僻静轩馆行去。
这轩馆四周遍植青松翠竹,甚是幽静。
推门而入,但见一位中年道士正盘坐蒲团之上,闭目养神。此人头戴九阳巾,身著玄色道袍,长须飘洒胸前,乃是袁禩的心腹谋士孙玄丰。
闻得脚步声,孙玄丰睁开双目,见是三位龙子凤孙进来,忙起身稽首行礼。
袁禩示意眾人落座,丫鬟奉上香茗后尽数屏退。
屋內只余四人,袁禩方缓缓道:“今日请道长来,是要你算一个人此番隨太上皇出行的吉凶。”
孙玄丰眸光微闪,问道:“不知八爷要算何人?”
袁禩轻抚茶盏,淡淡道:“四皇子袁歷!”
此言一出,孙玄丰手中拂尘微微一颤。他久为袁禩的心腹谋士,岂不知如今皇室的明爭暗斗?当下心下瞭然,暗忖道:“原来八爷是要对四皇子下手了!”面上却不露分毫异色,只拱手道:“贫道这便起卦。”
说罢取出三枚古铜钱,在香案上排开六爻。但见他焚香净手,口中念念有词,铜钱叮噹落下。待六爻排定,孙玄丰凝神细看,忽然脸色大变。
袁性急,见状忙问:“卦象如何?”
孙玄丰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四皇子此番南下,卦象显大凶之兆。坎为水,陷也;离为火,灾也。水火相激,血光隱现。更兼白虎临宫,恐有……”
说到此处,忽然噤声。
袁追问道:“恐有什么?快说!”
孙玄丰环视袁禩、袁禟、袁,低声道:“恐有性命之忧!”
话音未落,袁禩手中茶盖“叮”的一声轻响。
袁禟、袁对视一眼,俱看到对方眼中喜色。
袁禩却不动声色,只道:“道长可看得真切?”
孙玄丰肃然道:“卦象如此,只是此事甚大,贫道也不敢妄自断言。另外……”他略一迟疑,“此劫似有外力牵引,非纯属天意。”
袁禩唇角微扬,心中暗道:“天意也好,人为也罢,总归是命数使然!”
待孙玄丰告退后,袁再按捺不住,抚掌笑道:“真是天助我也!那袁歷此番真要折在江南了!”
袁禟亦笑道:“咱们精心谋划,就等著见分晓了!”
袁禩却抬手止住二人话头,低声道:“隔墙有耳。”
三人相视而笑。
……
……
正月二十六日,扬州城晴光瀲灩,虽尚带几分寒意,却比北地神京暖和。
盐院后园的桃泉轩內,姜念正独坐窗前,手捧一封京城发来的明发諭旨,细细研读。
諭旨黄綾为底,朱印鲜明,正是朝廷颁行天下的要紧文书。
此番諭旨载有两桩大事:其一,太上皇景寧帝定於正月二十六日启程南巡,命沿途官员简省接驾,不得铺张;其二,二圣已於正月十六日秘密立储,严禁臣工妄加揣测,妄生议论。
姜念將諭旨反覆看了五六遍,方轻轻置於案上。
“没想到太上皇景寧帝竟第七次南巡了,今日便是正月二十六,太上皇已动身南下。我自然也要接驾的,因我既是代摄两淮盐政的钦差,更是太上皇的民间皇孙。”
姜念心中暗道,眸光微闪。
虽说他在意此事,但相对而言,他更在意的还是二圣秘密立储之事。
满朝上下都心知肚明,二圣属意的储君必是袁歷无疑。
姜念自然更明白这点,毕竟这个世界的袁歷,可是相当於他前世的那位乾隆皇帝。
“终究还是秘密立袁歷为储君了,我这个连玉牒都未入的民间皇子,想要夺嫡,实在是压力山大啊!”
姜念陷入了沉思。
沉思了足足半个时辰,心中鬱结难解,只觉諭旨上的文字刺目。
他起身走出桃泉轩。
丫鬟小南正站在轩外,见他出来,忙轻移莲步走近前来,抿嘴笑道:“大人出来得正好,你听,姑娘在芙蓉馆抚琴呢。”
姜念凝神细听,果闻得远处琴声裊裊,虽不甚真切,倒也清越动人。
当下整了整衣冠,他携著小南往芙蓉馆行去。但见沿途木扶疏,衬著白墙青瓦,已有一番春季江南的韵味。
甫一入馆,便见林黛玉端坐琴案前,十指纤纤正在弦上轻拢慢捻。
紫鹃、雪雁侍立。
邱姨娘携著小丹在一旁静听。
眾人见他进来,纷纷见礼。
林黛玉分心之下,琴声戛然而止。她轻拂衣袖,雪白腕子上戴著的翡翠鐲子碰著琴弦,发出“叮”的一声脆响,隨即也起身见礼。
姜念笑道:“林妹妹竟会抚琴?倒是我孤陋寡闻了。”
林黛玉抿了抿唇,眼波流转:“幼时曾学过,只是荒疏已久,今日偶发雅兴,却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听林黛玉这般说,姜念竟点头道:“確实,方才听得几处音律不准,可见妹妹虽通琴理,却不算精通。”
“你……”林黛玉顿时蹙起了两弯罥烟眉,腮边泛起薄红,“我不精通,难道你就精通了?”
姜念果断道:“我虽不敢说精通,但想来比你要强。”
这话一出,林黛玉顾不得气恼,眸中反而现出异彩,连声音都轻快了几分:“你当真会抚琴?”
邱姨娘见状,忙笑著打圆场:“姜大人若真会抚琴,何不赐教一曲?也让我等开开眼界。”
一旁小南、小丹都眼巴巴地望著,雪雁更是悄悄推了推紫鹃,二人相视一笑。
姜念也不推辞,逕自走到琴案前坐下。
他细细打量眼前的琴,见是一张桐木七弦,虽非名品,倒也古朴雅致。
他以指尖轻抚琴弦,试了几个音,心中暗忖:“这张琴虽远不及我送给元春的九霄环佩,倒也算得好琴。”
调弦已毕,他整肃衣冠,十指轻扬处,一串清音便自冰弦上汩汩流出。初时如幽泉滴沥,泠泠作响於空谷;继而似明珠落玉盘,颗颗清脆可数;忽又转为九转迴肠之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琴音时而缠绵低回,似有无限心事;时而若即若离,宛若情人耳语。將一段相思之情,演绎得入木三分。
林黛玉並小南、小丹、紫鹃、雪雁,不觉都听得痴了,一个个屏息凝神,既沉醉於这新奇曲调,又为姜念抚琴时的瀟洒风姿所倾倒。但见姜念指法嫻熟,气度从容,十指在弦上翻飞,似行云流水般自然。
曲终收拨,余韵裊裊,绕樑不绝。
邱姨娘最先击节称赏:“我活了这么些年,还未听过这般新奇的曲子。不知此曲唤作何名?可有甚么典故?”
姜念轻抚琴弦,唇角微扬:“此曲名为《相思》,是我閒时所作,特赠与家中贤妻的。”
这看似寻常的一句话,却叫小南、小丹、紫鹃、雪雁几个丫鬟听了,都不由暗自艷羡起那位姜夫人来。
小南、小丹未曾见过元春,紫鹃、雪雁则都在荣国府见过的,尤其是紫鹃,与元春算是有些情分。
紫鹃不禁暗道:“怪道常在荣府听人说大姑娘嫁得好呢,如今我可算是明白了这句话儿!”
邱姨娘笑道:“大人不仅琴艺超群,竟还有谱曲之才,更难得的是作出这般动听的相思曲赠与尊夫人,真真是才子佳人的风流雅事了!大人又称尊夫人为『贤妻』,可见尊夫人必是贤良的,亦可见大人与尊夫人伉儷情深。”
林黛玉默然不语,甚至不知不觉低垂螓首。这一刻,她心內也不由羡慕起了元春,羡慕的同时,竟还生出了一股莫名的酸涩来。
“不想这臭姐夫竟还是这般雅人,且竟还有这般体贴心思!”
“可想而知,元春姐姐得此佳曲,不知该有多欢喜。”
“他若也能特特地作一首曲子赠与我……”
念及此,林黛玉顿觉面上发烧,忙將这荒唐念头压下。
(本章完)
林如海听罢姜念之言,点头道:“贤侄圣眷正隆,此番行事又蒙圣上首肯,纵有千般弹劾,想来也无大碍。”
言至此,他忽而又长嘆一声,眉宇间愁云密布:“倒是我,忝居两淮巡盐御史数载,竟未能整飭盐务,实在有负圣恩。又可恨我那师爷文载璋,受赃竟达二万两之巨,还是沈传恩的耳目,我却浑然不觉,又背负了失察之罪。如此一来,纵然我此番侥倖逃过病故,圣上怕也要降罪於我了。”
话未说完,又是一声嘆息。
林黛玉与邱姨娘闻言,俱是心头一紧。林黛玉一双秋水明眸忙望向姜念,眼波中儘是恳求之色。邱姨娘亦是面露忧色,眼巴巴地望著姜念。
姜念目光在林黛玉面上略一停留,隨即对林如海道:“姑丈此言差矣。两淮盐政盘根错节,姑丈在任数年,虽无大功,却也维持了盐务稳定,此乃不易。况且姑丈在这等肥缺上竟能清廉自守,实属难得。”
顿了顿,姜念续道:“而我此番雷厉风行整顿,姑丈功不可没,因我多赖姑丈指点迷津,若非姑丈洞悉两淮盐政积弊,单凭我自己摸索,怕是要耗费一年半载。至於文师爷之事,我朝惯例,师爷犯事鲜少追究主官失察之责。”
说到这里,姜念肃然起来:“姑丈但请宽心,我自当向圣上陈情,想来圣明在上,不会加罪於姑丈。”
林如海感激之下便要起身行礼,被姜念急忙按住。
邱姨娘福身下拜:“多谢姜大人大恩。”
林黛玉见状,亦隨之盈盈下拜,只见她螓首低垂,耳畔珍珠坠子轻颤,腮边带著红晕,既感激又羞赧。
林如海稳了稳心神,道:“贤侄整顿盐政的手段,我自愧不如。不过有句话想来是不错的,治盐如治国,刚柔相济方为大道。贤侄已显雷霆手段,接下来便该柔和一些才好。”
姜念含笑接口:“我正是这般筹谋,也正要向姑丈请教。稳定盐政一事,还望姑丈不吝赐教。”
林如海虽不敢大刀阔斧改革,但在维持盐务平稳运转上,確有过人之处。
……
……
已是正月二十六日。
神京城中天色晴明,虽无风雪,然朔气犹存,扑面生寒。
皇宫之中,琉璃瓦映著晨光,金碧辉煌,却掩不住几分肃穆之意。
今日乃太上皇景寧帝第七次南巡启程之日,虽说是南巡,实则此番专为游赏江南山水,以娱晚景。
宫中已明发了諭旨,言道此行务须简省,不可奢靡。
然则天家体统,岂能轻忽?
隨行之人,上至亲王贵胄,下至內监侍卫,浩浩荡荡,有千余之眾。
忠顺亲王等几位王公大臣,在扈从之列;皇孙袁皙、袁歷等亦隨驾而行;总管太监戴权更是寸步不离,前后打点。
这般阵仗,虽不比景寧帝当年御极之时,却也威仪赫赫,不容轻慢。
鑾驾已备。
景寧帝身著狐裘大氅,虽年逾七十,然精神矍鑠,眉宇间犹带几分昔日君临天下的威势。
泰顺帝亲送至宫门,执手恭请圣安,道:“父皇此去江南,路途遥远,万望珍重。”
景寧帝微微頷首,道:“朕不过閒游散心,尔在朝中,当以社稷为重。”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父子二人又敘了几句,泰顺帝又亲自护送鑾驾缓缓启行。
仪仗队伍自皇宫而出,经御街,过正阳门,一路向东,直出朝阳门。
沿途早有京营节度使並五城兵马司清道,百姓不得近前。
但见龙旗招展,金瓜鉞斧森然排列,侍卫亲兵们衣甲鲜明,骏马嘶鸣,车驾轔轔,真真是“天威咫尺,赫赫煌煌”。
眾人纷纷跪伏道旁,山呼万岁,声震九霄。
鑾驾行至朝阳门外,泰顺帝仍不肯迴鑾,又亲送数里,直至景寧帝再三遣人催促,方拜別。
景寧帝微微抬手,示意重新起驾,队伍便如一条金龙,继续向东,前往潞河驛。
……
……
这日太上皇景寧帝南巡启程,原八皇子袁禩、九皇子袁禟、十皇子袁皆恭送圣驾。
待鑾舆远去,眾人各自散去,袁禩、袁禟、袁三人逕往袁禩府邸。
袁禩府邸规制恢弘,亭台精巧,木扶疏。
三人方入府门,便有人上前对袁禩悄声稟道:“孙道长已在后园静候多时。”
袁禩微微頷首,也不多言,只引著袁禟、袁穿过几重院落,直往后园一处僻静轩馆行去。
这轩馆四周遍植青松翠竹,甚是幽静。
推门而入,但见一位中年道士正盘坐蒲团之上,闭目养神。此人头戴九阳巾,身著玄色道袍,长须飘洒胸前,乃是袁禩的心腹谋士孙玄丰。
闻得脚步声,孙玄丰睁开双目,见是三位龙子凤孙进来,忙起身稽首行礼。
袁禩示意眾人落座,丫鬟奉上香茗后尽数屏退。
屋內只余四人,袁禩方缓缓道:“今日请道长来,是要你算一个人此番隨太上皇出行的吉凶。”
孙玄丰眸光微闪,问道:“不知八爷要算何人?”
袁禩轻抚茶盏,淡淡道:“四皇子袁歷!”
此言一出,孙玄丰手中拂尘微微一颤。他久为袁禩的心腹谋士,岂不知如今皇室的明爭暗斗?当下心下瞭然,暗忖道:“原来八爷是要对四皇子下手了!”面上却不露分毫异色,只拱手道:“贫道这便起卦。”
说罢取出三枚古铜钱,在香案上排开六爻。但见他焚香净手,口中念念有词,铜钱叮噹落下。待六爻排定,孙玄丰凝神细看,忽然脸色大变。
袁性急,见状忙问:“卦象如何?”
孙玄丰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四皇子此番南下,卦象显大凶之兆。坎为水,陷也;离为火,灾也。水火相激,血光隱现。更兼白虎临宫,恐有……”
说到此处,忽然噤声。
袁追问道:“恐有什么?快说!”
孙玄丰环视袁禩、袁禟、袁,低声道:“恐有性命之忧!”
话音未落,袁禩手中茶盖“叮”的一声轻响。
袁禟、袁对视一眼,俱看到对方眼中喜色。
袁禩却不动声色,只道:“道长可看得真切?”
孙玄丰肃然道:“卦象如此,只是此事甚大,贫道也不敢妄自断言。另外……”他略一迟疑,“此劫似有外力牵引,非纯属天意。”
袁禩唇角微扬,心中暗道:“天意也好,人为也罢,总归是命数使然!”
待孙玄丰告退后,袁再按捺不住,抚掌笑道:“真是天助我也!那袁歷此番真要折在江南了!”
袁禟亦笑道:“咱们精心谋划,就等著见分晓了!”
袁禩却抬手止住二人话头,低声道:“隔墙有耳。”
三人相视而笑。
……
……
正月二十六日,扬州城晴光瀲灩,虽尚带几分寒意,却比北地神京暖和。
盐院后园的桃泉轩內,姜念正独坐窗前,手捧一封京城发来的明发諭旨,细细研读。
諭旨黄綾为底,朱印鲜明,正是朝廷颁行天下的要紧文书。
此番諭旨载有两桩大事:其一,太上皇景寧帝定於正月二十六日启程南巡,命沿途官员简省接驾,不得铺张;其二,二圣已於正月十六日秘密立储,严禁臣工妄加揣测,妄生议论。
姜念將諭旨反覆看了五六遍,方轻轻置於案上。
“没想到太上皇景寧帝竟第七次南巡了,今日便是正月二十六,太上皇已动身南下。我自然也要接驾的,因我既是代摄两淮盐政的钦差,更是太上皇的民间皇孙。”
姜念心中暗道,眸光微闪。
虽说他在意此事,但相对而言,他更在意的还是二圣秘密立储之事。
满朝上下都心知肚明,二圣属意的储君必是袁歷无疑。
姜念自然更明白这点,毕竟这个世界的袁歷,可是相当於他前世的那位乾隆皇帝。
“终究还是秘密立袁歷为储君了,我这个连玉牒都未入的民间皇子,想要夺嫡,实在是压力山大啊!”
姜念陷入了沉思。
沉思了足足半个时辰,心中鬱结难解,只觉諭旨上的文字刺目。
他起身走出桃泉轩。
丫鬟小南正站在轩外,见他出来,忙轻移莲步走近前来,抿嘴笑道:“大人出来得正好,你听,姑娘在芙蓉馆抚琴呢。”
姜念凝神细听,果闻得远处琴声裊裊,虽不甚真切,倒也清越动人。
当下整了整衣冠,他携著小南往芙蓉馆行去。但见沿途木扶疏,衬著白墙青瓦,已有一番春季江南的韵味。
甫一入馆,便见林黛玉端坐琴案前,十指纤纤正在弦上轻拢慢捻。
紫鹃、雪雁侍立。
邱姨娘携著小丹在一旁静听。
眾人见他进来,纷纷见礼。
林黛玉分心之下,琴声戛然而止。她轻拂衣袖,雪白腕子上戴著的翡翠鐲子碰著琴弦,发出“叮”的一声脆响,隨即也起身见礼。
姜念笑道:“林妹妹竟会抚琴?倒是我孤陋寡闻了。”
林黛玉抿了抿唇,眼波流转:“幼时曾学过,只是荒疏已久,今日偶发雅兴,却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听林黛玉这般说,姜念竟点头道:“確实,方才听得几处音律不准,可见妹妹虽通琴理,却不算精通。”
“你……”林黛玉顿时蹙起了两弯罥烟眉,腮边泛起薄红,“我不精通,难道你就精通了?”
姜念果断道:“我虽不敢说精通,但想来比你要强。”
这话一出,林黛玉顾不得气恼,眸中反而现出异彩,连声音都轻快了几分:“你当真会抚琴?”
邱姨娘见状,忙笑著打圆场:“姜大人若真会抚琴,何不赐教一曲?也让我等开开眼界。”
一旁小南、小丹都眼巴巴地望著,雪雁更是悄悄推了推紫鹃,二人相视一笑。
姜念也不推辞,逕自走到琴案前坐下。
他细细打量眼前的琴,见是一张桐木七弦,虽非名品,倒也古朴雅致。
他以指尖轻抚琴弦,试了几个音,心中暗忖:“这张琴虽远不及我送给元春的九霄环佩,倒也算得好琴。”
调弦已毕,他整肃衣冠,十指轻扬处,一串清音便自冰弦上汩汩流出。初时如幽泉滴沥,泠泠作响於空谷;继而似明珠落玉盘,颗颗清脆可数;忽又转为九转迴肠之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琴音时而缠绵低回,似有无限心事;时而若即若离,宛若情人耳语。將一段相思之情,演绎得入木三分。
林黛玉並小南、小丹、紫鹃、雪雁,不觉都听得痴了,一个个屏息凝神,既沉醉於这新奇曲调,又为姜念抚琴时的瀟洒风姿所倾倒。但见姜念指法嫻熟,气度从容,十指在弦上翻飞,似行云流水般自然。
曲终收拨,余韵裊裊,绕樑不绝。
邱姨娘最先击节称赏:“我活了这么些年,还未听过这般新奇的曲子。不知此曲唤作何名?可有甚么典故?”
姜念轻抚琴弦,唇角微扬:“此曲名为《相思》,是我閒时所作,特赠与家中贤妻的。”
这看似寻常的一句话,却叫小南、小丹、紫鹃、雪雁几个丫鬟听了,都不由暗自艷羡起那位姜夫人来。
小南、小丹未曾见过元春,紫鹃、雪雁则都在荣国府见过的,尤其是紫鹃,与元春算是有些情分。
紫鹃不禁暗道:“怪道常在荣府听人说大姑娘嫁得好呢,如今我可算是明白了这句话儿!”
邱姨娘笑道:“大人不仅琴艺超群,竟还有谱曲之才,更难得的是作出这般动听的相思曲赠与尊夫人,真真是才子佳人的风流雅事了!大人又称尊夫人为『贤妻』,可见尊夫人必是贤良的,亦可见大人与尊夫人伉儷情深。”
林黛玉默然不语,甚至不知不觉低垂螓首。这一刻,她心內也不由羡慕起了元春,羡慕的同时,竟还生出了一股莫名的酸涩来。
“不想这臭姐夫竟还是这般雅人,且竟还有这般体贴心思!”
“可想而知,元春姐姐得此佳曲,不知该有多欢喜。”
“他若也能特特地作一首曲子赠与我……”
念及此,林黛玉顿觉面上发烧,忙將这荒唐念头压下。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7909/607007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