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中校
推荐阅读:催眠调教app、他的掌心(1v1h)、《傾城舊夢 【 民國文 1v1 高H】》、与你有关gl(高h)、原著我俩都是炮灰(修仙 1v1)、【快穿】正直帥哥被惡女強姦後、春夢選購店、低俗万人迷(快穿np)小偶像篇、我的恐怖游戏副本难度不对劲(NP 骨科 微恐慎入)、酸糖【兄妹骨】、
九万里中学的高一年级一直没有划分过班级层次,不过曾经,高二高三有“重点班”和“普通班”的分别,但几年前,新校长曾允行上任后,这种划分方式便被取消了。
曾允行说,都是一个学校的学生,为什么要分“重点”和“普通”?他很反感这种把人硬生生劈成不同档次的方法,尽管,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种给人贴标签的手段,但他还是希望,他管理的学校里可以不要给人分层。
不过客观上,不同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需求仍有不同,曾允行采用的方法是分“快速班”和“均速班”。“快速班”的教学方法是高速大量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包括一些相对生僻的知识,“均速班”的教学方法是细致反复地给学生讲授考试重点。曾允行认为这不算“分层”,因为对两种学习方法的偏好与学习成绩并没有必然联系。而这两种班级的分配方法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志愿,每个学期都可以更换一次班级。
曾允行的本意很好,可惜实际执行起来时,并没有让分班结果出现很大变化。很多人依然认为所谓的“快速班”就是以前的重点班换了个名字,暗中会有更多资源,所以但凡觉得自己够格的,都填了快速班,甚至还多出一些打肿脸充胖子的。同时,还有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学习成绩好绝对等于适应被“高速大量地灌输知识”,所以,最后的结局大体还是考试排名靠前的去“快速班”,其余的去“均速班”。
填志愿时,季沨填了均速班,苏芷和祝遇填了快速班,最终三人都得偿所愿。幸运的是,苏芷和祝遇被分到一个班级,这是继初中二年级之后她们的又一次同班。
而她们的班主任,正是暑假里见到的以往都教高三的特级教师,李洪明。至于他为何今年要特意来教高二呢?没有明确的原因,大家只知道他的儿子李承师今年正好高二,并且很巧妙地被分到了李洪明自己班上,更巧妙的是,不仅是李洪明,班上的别的老师也通通都是从高三下放来的。
不过班级学生名单上没有赵晓婷,她的父母努力地低声下气,却还是没能给她讨一张进“特级教师”班级的门票。
在高二开学的第一天,苏芷和祝遇来得很早,教室的座位有六排八列,她们一起坐在第二排中间连着的两个位置上。
苏芷擦干净桌子,摆好文具,非常开心:“我们是不是又可以做同桌啦?”
“太好啦!”祝遇也和她击掌,两人的脑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已经开始畅想高二“互帮互助”的浪漫生活了。
美梦在李洪明进入教室之后戛然而止。
李洪明今天穿着和往日一样的polo衫,头上的“窝棚”梳理得也很用心。但他进入教室的第一件事,不是说同学们好,而是打开投影仪和展台,拿出一张纸放在展台镜头下。
幕布上显示出一张座位表,被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框划分开来。红框里是三四五六列的第一排到第三排,一共十二个座位,黄框里是一二六八列的第一排到第四排、和三四五六列的第四排,一共二十个座位,绿框里是五排和六排的座位,一共十六个位置。
李洪明拿出一张名单,声音洪亮,不由分说:“按我报的顺序,去教室门口排队。”
他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报起来,学生们一个个站到门口。门外的队伍被分为三列,第一列十二个人,第二列二十个人,第三列十六个人。第一列的队首是李承师,末尾是祝遇,苏芷在第二列第二个。
苏芷忽然想起,祝遇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好像比她稍微高一两分,难道……?
李洪明说:“我这个人一向讲究民主,座位从不强迫,全凭自愿。但优秀的人,就是该享有优先权,去年期末名次更高的同学先选。”
原来他们现在正在门口,按照考试成绩的高低排队。
李洪明又命令:“第一列只能选红框内的,第二列只能选黄框内的,第三列只能选绿框内的。”
很显然,座位表上的红框里是一等座,黄框里是二等座,绿框里是三等座。诡异的是,这个民主的老师,“优先权”还带着强制性,排在前面的人想选边边角角的座位还没机会。
等苏芷进去选座位时,第一列的学生已经选完了。李承师坐在讲台底下,高大的身形被周围一圈普通身高的人围着,像黄土堆里一座屹立的碉堡。
而第一列末尾的祝遇只能坐在第六列第四排,“头等舱”的舷尾角落。苏芷挑了祝遇正后的一个座位,虽然离得还是很近,但从她开始,就是二等座了。
苏芷拿起原来放在第二排中间的文具,去了她该去的地方。
心情还挺复杂,但又不敢流露出来。
她们的座位档次不一样了,祝遇坐的是一等座,她坐的是二等座,尽管她们只差两分。
李洪明还说这种分座位的方式会一直延续下次,每次月考轮换一次。
等座位尘埃落定,按照一般的流程,班主任要在讲台上进行一番开班典礼,灌灌鸡汤打打鸡血,李洪明也不例外。
李洪明开始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发表班主任演讲:“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不是幻想!不是空想!是心里的一口气!是烧在你们骨子里的!那团火!是你们给将来的自己的一个承诺!”
……
不似刚刚命令的语气,李洪明演讲的时候又是换了一个姿态,吐字乒乒乓乓非常用力,有种拖拉机犁地的感觉,好一会儿,李洪明才终于说到了头,然后拿了一堆同样分红色黄色绿色的纸片,发给对应座位的学生,又恢复了命令的语气:“现在在纸上写下你们的理想大学。”
苏芷并没有什么特别理想的大学,她想了想,写下了鲸陵大学,纯粹是觉得离家近,又相对比较“务实”。
鲸陵大学是一个很神奇的学校,虽然也属于排名第三的那十几所大学之一,但不知道为什么,很多身在鲸陵或者鲸陵周边城市的学生,会有一种奇异的错觉,就是这个学校挺好考的,可能是因为生活中好多身份乍一看平平无奇的人,一问居然都是鲸陵大学毕业的。(不过最后并没有那么多人能考上)
苏芷敲了敲前座的祝遇,好奇祝遇的梦想是啥,祝遇也写的鲸陵大学,苏芷再看了一下前后左右,都写的鲸陵大学,大家都是务实的人。
李洪明背着手踱下讲台,目光扫过那一片“鲸陵大学”,脸色渐渐沉成锅底。他缓缓说:“各位同学,我们好歹也是重点班……哦不,快速班,难道不知道一个道理吗?求其上,才能得其中,目标不定得高点,是要给自己的高考留退路么。”
说完,他开始在过道里转圈,一圈又一圈,时不时顿在一个学生的座位旁,目光压在其手中的纸上。
不少人开始识趣地修改理想,等所有一等座的同学都把目标改成了燕城大学,李洪明开始在“二等座”学生旁边转圈,二等座的学生只得把理想改成了公认排名第二的清沪大学,幸好李洪明没有要求他们也写燕城大学,总感觉僭越了。
不过李洪明看完二等座学生,就结束了,没再看三等座,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
等各位的理想大学都被调成了满意的样子,李洪明这才点头:“我们班的学生,都是非常有理想有志向的!”然后,他把所有人写理想大学的纸都收了上来,当场贴在了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他们大概再也不需要黑板报了)。
同样,理想也分为三行,第一行是一等座上同学富有理想的“燕城大学”,第二行二等座,第三行三等座,红黄绿三行泾渭分明,愿望的高低层次也很明确。
安排完学生的理想大学,终于进了下一个版块,李洪明的下一场声情并茂的演讲开始了:“在草原上,羊群要想找到草地,避开野兽,离不开头羊的引领!在晚上,航船要想要避开危险,抵达港湾,离不开灯塔的指引!一个班级,要塑造优良的风气,同样需要一群有责任,有担当的领跑者……”
苏芷猜到,这是要安排班干部和课代表,果然,李洪明很快便说到:“同样,在我们的班级中,要想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学习氛围,就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班长和一群负责的学科代表!班长和课代表要起到领头作用,影响周围的一大片,带动周围的一大片……”
李洪明直接点名,安排好了班长和学科代表,没有经过任何选举。苏芷也不清楚他安排课代表的原理是什么,只知道都是“一等座”里的同学,很奇怪的是,数学课代表居然是祝遇,明明祝遇的数学并不算多突出,但是她却当上了课代表。
选完了班干部和课代表,李洪明开始了第三场演讲:“校有校规,班有班规,规则是做人的道理!规则是一根看不见的“安全带”,把你们从悬崖边一次次拉回来。今天你们守规则,明天社会才能看得上你……”
又是一番慷慨陈词后,李洪明掏出一沓A4纸,让学生从前向后传。
苏芷一看,整张纸上的字密密麻麻,正反两页都印满了,全都是“班规”。
这些班规,有一些和校规重迭,比如严禁打架斗殴严禁考试作弊,有一些校规根本不管的内容也包括在内,比如禁止谈恋爱,禁止在教室里讨论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禁止在教室里食用任何零食,禁止去学校超市购买除了文具以外的东西,事无巨细,甚至还包括了禁止看到老师不主动问好。
李洪明对“班规”进行了一番详尽的解释,并赋予班规以深刻意义,比如“教室是知识的殿堂,在教室里吃零食是很不尊重知识的行为,是不尊重师长的行为。”总之在教室里偷吃一块饼干,就等于不尊重师长了。
至于“谈恋爱”,那更过分了,是“浪费时间的无聊的游戏,是不把自己的宝贵高中年华当回事的行为,是不在意自己前途的行为,是愧对父母的行为,是不懂得做人的行为……”当学生,失去做人的资格真是太容易了。
苏芷心里并没有当回事,她心想,李洪明难道还能随时待在教室里看着他们不成,还不能谈恋爱呢,回家就把班规扔给季沨迭纸玩。
正神游着,李洪明的演讲又开始了,这次听起来很莫名其妙。只见他拿出了一本翻得卷边的本子,开始朗读:
“1月7日上午,燕城大学校门。青砖拱券,古隶遒劲,如刀刻斧凿……
1月7日下午,燕城博物院。领《参观日志》空白册一本,按‘历史—艺术—自然’三线参观。青铜特展前驻留47分钟,手录‘燕侯旨鼎’铭文32字,缺3字,疑为‘令’‘夙’‘拜’……
1月8日上午,燕城文理大学。校训‘博文约礼’,主干路有石碑,为书院旧址,基座石阶共17级……”
……
苏芷认出了那些本子,这不是去燕城大学研学时,李承师一直拿在手里的那本么?还记得当时这本本子没了,李承师差点吓得发狂,难怪一开始就感觉那本本子有些眼熟。
李洪明读了好久,才抬眼望向全班,介绍了他此番朗读的目的:“这是我们年级去年期末考试排名第一的同学,寒假在研学旅行时书写的报告。看到了么!年级第一不是天生的!就是这种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的精神,连寒假出去研学旅行也在进行记录,才有了年级第一的考试成绩!”
李洪明看向李承师,目光里充满了一个父亲的温和和赞许,和暑假里拿起擀面杖的父亲判若两人。隔着好几排,苏芷也看不见李承师的表情,但也能猜到,一定和过往一样阴沉。
就在苏芷以为李洪明的这番演说只是为了炫耀他的优秀教育成果——年级第一的李承师同学时,李洪明又掏出几本同款的本子,走下讲台,送到每个科目的课代表手上,揭开了此番演讲的核心目的。
“从此以后,班长和各学科课代表,除了起到带头作用之外,每天还要做好最真实最详尽的记录!课代表记录各自学科的课程日志,班长记录下课,哪些同学被点名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质量如何,哪位同学被批评,哪些同学有违反班规行为,必须全部落实到纸上,时间精确到分钟,由我每日清点。
“这不是增加你们的工作量,是对你们的锻炼,锻炼你们的观察力和专注力,也是对你们的肯定和认可,希望各位课代表务必珍惜这些机会!”
苏芷目瞪口呆,在她的印象里,课代表只负责收作业,或者是新来的老师不知道找谁回答问题,就说:“请你们班课代表回答一下吧。”没想到,在李洪明班上,课代表还有狗腿子职责。原来他是用这种方法维系班规的。
在开班典礼的末尾,李洪明让所有学生当场拿出一张白纸,写一张“自愿参与晚自习申请,末尾记得签名”。
他没有说这是命令,但这确实依旧还是命令。
在曾允行上任后,九万里中学的晚自习一直采取自愿制度,教学楼里开着专门的晚自习教室,有老师值班辅导。但李洪明的班级,所有人都得自愿上晚自习。没有人敢拒绝,很快,李洪明就收上了所有的“自愿申请”,等他认真清点核对完,他终于露出一个真心实意的满意自得的笑,像国王在视察自己的军阵:“我当年在我们那儿当校长时,我们学校都是这样的,学生们纪律严明,学习认真,不像现在的九万里中学……散漫,杂乱,哼。”
原来他曾经也当过校长,到了九万里中学,只能屈尊当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他一定憋屈极了。
曾允行说,都是一个学校的学生,为什么要分“重点”和“普通”?他很反感这种把人硬生生劈成不同档次的方法,尽管,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种给人贴标签的手段,但他还是希望,他管理的学校里可以不要给人分层。
不过客观上,不同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需求仍有不同,曾允行采用的方法是分“快速班”和“均速班”。“快速班”的教学方法是高速大量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包括一些相对生僻的知识,“均速班”的教学方法是细致反复地给学生讲授考试重点。曾允行认为这不算“分层”,因为对两种学习方法的偏好与学习成绩并没有必然联系。而这两种班级的分配方法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志愿,每个学期都可以更换一次班级。
曾允行的本意很好,可惜实际执行起来时,并没有让分班结果出现很大变化。很多人依然认为所谓的“快速班”就是以前的重点班换了个名字,暗中会有更多资源,所以但凡觉得自己够格的,都填了快速班,甚至还多出一些打肿脸充胖子的。同时,还有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学习成绩好绝对等于适应被“高速大量地灌输知识”,所以,最后的结局大体还是考试排名靠前的去“快速班”,其余的去“均速班”。
填志愿时,季沨填了均速班,苏芷和祝遇填了快速班,最终三人都得偿所愿。幸运的是,苏芷和祝遇被分到一个班级,这是继初中二年级之后她们的又一次同班。
而她们的班主任,正是暑假里见到的以往都教高三的特级教师,李洪明。至于他为何今年要特意来教高二呢?没有明确的原因,大家只知道他的儿子李承师今年正好高二,并且很巧妙地被分到了李洪明自己班上,更巧妙的是,不仅是李洪明,班上的别的老师也通通都是从高三下放来的。
不过班级学生名单上没有赵晓婷,她的父母努力地低声下气,却还是没能给她讨一张进“特级教师”班级的门票。
在高二开学的第一天,苏芷和祝遇来得很早,教室的座位有六排八列,她们一起坐在第二排中间连着的两个位置上。
苏芷擦干净桌子,摆好文具,非常开心:“我们是不是又可以做同桌啦?”
“太好啦!”祝遇也和她击掌,两人的脑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已经开始畅想高二“互帮互助”的浪漫生活了。
美梦在李洪明进入教室之后戛然而止。
李洪明今天穿着和往日一样的polo衫,头上的“窝棚”梳理得也很用心。但他进入教室的第一件事,不是说同学们好,而是打开投影仪和展台,拿出一张纸放在展台镜头下。
幕布上显示出一张座位表,被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框划分开来。红框里是三四五六列的第一排到第三排,一共十二个座位,黄框里是一二六八列的第一排到第四排、和三四五六列的第四排,一共二十个座位,绿框里是五排和六排的座位,一共十六个位置。
李洪明拿出一张名单,声音洪亮,不由分说:“按我报的顺序,去教室门口排队。”
他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报起来,学生们一个个站到门口。门外的队伍被分为三列,第一列十二个人,第二列二十个人,第三列十六个人。第一列的队首是李承师,末尾是祝遇,苏芷在第二列第二个。
苏芷忽然想起,祝遇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好像比她稍微高一两分,难道……?
李洪明说:“我这个人一向讲究民主,座位从不强迫,全凭自愿。但优秀的人,就是该享有优先权,去年期末名次更高的同学先选。”
原来他们现在正在门口,按照考试成绩的高低排队。
李洪明又命令:“第一列只能选红框内的,第二列只能选黄框内的,第三列只能选绿框内的。”
很显然,座位表上的红框里是一等座,黄框里是二等座,绿框里是三等座。诡异的是,这个民主的老师,“优先权”还带着强制性,排在前面的人想选边边角角的座位还没机会。
等苏芷进去选座位时,第一列的学生已经选完了。李承师坐在讲台底下,高大的身形被周围一圈普通身高的人围着,像黄土堆里一座屹立的碉堡。
而第一列末尾的祝遇只能坐在第六列第四排,“头等舱”的舷尾角落。苏芷挑了祝遇正后的一个座位,虽然离得还是很近,但从她开始,就是二等座了。
苏芷拿起原来放在第二排中间的文具,去了她该去的地方。
心情还挺复杂,但又不敢流露出来。
她们的座位档次不一样了,祝遇坐的是一等座,她坐的是二等座,尽管她们只差两分。
李洪明还说这种分座位的方式会一直延续下次,每次月考轮换一次。
等座位尘埃落定,按照一般的流程,班主任要在讲台上进行一番开班典礼,灌灌鸡汤打打鸡血,李洪明也不例外。
李洪明开始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发表班主任演讲:“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不是幻想!不是空想!是心里的一口气!是烧在你们骨子里的!那团火!是你们给将来的自己的一个承诺!”
……
不似刚刚命令的语气,李洪明演讲的时候又是换了一个姿态,吐字乒乒乓乓非常用力,有种拖拉机犁地的感觉,好一会儿,李洪明才终于说到了头,然后拿了一堆同样分红色黄色绿色的纸片,发给对应座位的学生,又恢复了命令的语气:“现在在纸上写下你们的理想大学。”
苏芷并没有什么特别理想的大学,她想了想,写下了鲸陵大学,纯粹是觉得离家近,又相对比较“务实”。
鲸陵大学是一个很神奇的学校,虽然也属于排名第三的那十几所大学之一,但不知道为什么,很多身在鲸陵或者鲸陵周边城市的学生,会有一种奇异的错觉,就是这个学校挺好考的,可能是因为生活中好多身份乍一看平平无奇的人,一问居然都是鲸陵大学毕业的。(不过最后并没有那么多人能考上)
苏芷敲了敲前座的祝遇,好奇祝遇的梦想是啥,祝遇也写的鲸陵大学,苏芷再看了一下前后左右,都写的鲸陵大学,大家都是务实的人。
李洪明背着手踱下讲台,目光扫过那一片“鲸陵大学”,脸色渐渐沉成锅底。他缓缓说:“各位同学,我们好歹也是重点班……哦不,快速班,难道不知道一个道理吗?求其上,才能得其中,目标不定得高点,是要给自己的高考留退路么。”
说完,他开始在过道里转圈,一圈又一圈,时不时顿在一个学生的座位旁,目光压在其手中的纸上。
不少人开始识趣地修改理想,等所有一等座的同学都把目标改成了燕城大学,李洪明开始在“二等座”学生旁边转圈,二等座的学生只得把理想改成了公认排名第二的清沪大学,幸好李洪明没有要求他们也写燕城大学,总感觉僭越了。
不过李洪明看完二等座学生,就结束了,没再看三等座,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
等各位的理想大学都被调成了满意的样子,李洪明这才点头:“我们班的学生,都是非常有理想有志向的!”然后,他把所有人写理想大学的纸都收了上来,当场贴在了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他们大概再也不需要黑板报了)。
同样,理想也分为三行,第一行是一等座上同学富有理想的“燕城大学”,第二行二等座,第三行三等座,红黄绿三行泾渭分明,愿望的高低层次也很明确。
安排完学生的理想大学,终于进了下一个版块,李洪明的下一场声情并茂的演讲开始了:“在草原上,羊群要想找到草地,避开野兽,离不开头羊的引领!在晚上,航船要想要避开危险,抵达港湾,离不开灯塔的指引!一个班级,要塑造优良的风气,同样需要一群有责任,有担当的领跑者……”
苏芷猜到,这是要安排班干部和课代表,果然,李洪明很快便说到:“同样,在我们的班级中,要想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学习氛围,就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班长和一群负责的学科代表!班长和课代表要起到领头作用,影响周围的一大片,带动周围的一大片……”
李洪明直接点名,安排好了班长和学科代表,没有经过任何选举。苏芷也不清楚他安排课代表的原理是什么,只知道都是“一等座”里的同学,很奇怪的是,数学课代表居然是祝遇,明明祝遇的数学并不算多突出,但是她却当上了课代表。
选完了班干部和课代表,李洪明开始了第三场演讲:“校有校规,班有班规,规则是做人的道理!规则是一根看不见的“安全带”,把你们从悬崖边一次次拉回来。今天你们守规则,明天社会才能看得上你……”
又是一番慷慨陈词后,李洪明掏出一沓A4纸,让学生从前向后传。
苏芷一看,整张纸上的字密密麻麻,正反两页都印满了,全都是“班规”。
这些班规,有一些和校规重迭,比如严禁打架斗殴严禁考试作弊,有一些校规根本不管的内容也包括在内,比如禁止谈恋爱,禁止在教室里讨论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禁止在教室里食用任何零食,禁止去学校超市购买除了文具以外的东西,事无巨细,甚至还包括了禁止看到老师不主动问好。
李洪明对“班规”进行了一番详尽的解释,并赋予班规以深刻意义,比如“教室是知识的殿堂,在教室里吃零食是很不尊重知识的行为,是不尊重师长的行为。”总之在教室里偷吃一块饼干,就等于不尊重师长了。
至于“谈恋爱”,那更过分了,是“浪费时间的无聊的游戏,是不把自己的宝贵高中年华当回事的行为,是不在意自己前途的行为,是愧对父母的行为,是不懂得做人的行为……”当学生,失去做人的资格真是太容易了。
苏芷心里并没有当回事,她心想,李洪明难道还能随时待在教室里看着他们不成,还不能谈恋爱呢,回家就把班规扔给季沨迭纸玩。
正神游着,李洪明的演讲又开始了,这次听起来很莫名其妙。只见他拿出了一本翻得卷边的本子,开始朗读:
“1月7日上午,燕城大学校门。青砖拱券,古隶遒劲,如刀刻斧凿……
1月7日下午,燕城博物院。领《参观日志》空白册一本,按‘历史—艺术—自然’三线参观。青铜特展前驻留47分钟,手录‘燕侯旨鼎’铭文32字,缺3字,疑为‘令’‘夙’‘拜’……
1月8日上午,燕城文理大学。校训‘博文约礼’,主干路有石碑,为书院旧址,基座石阶共17级……”
……
苏芷认出了那些本子,这不是去燕城大学研学时,李承师一直拿在手里的那本么?还记得当时这本本子没了,李承师差点吓得发狂,难怪一开始就感觉那本本子有些眼熟。
李洪明读了好久,才抬眼望向全班,介绍了他此番朗读的目的:“这是我们年级去年期末考试排名第一的同学,寒假在研学旅行时书写的报告。看到了么!年级第一不是天生的!就是这种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的精神,连寒假出去研学旅行也在进行记录,才有了年级第一的考试成绩!”
李洪明看向李承师,目光里充满了一个父亲的温和和赞许,和暑假里拿起擀面杖的父亲判若两人。隔着好几排,苏芷也看不见李承师的表情,但也能猜到,一定和过往一样阴沉。
就在苏芷以为李洪明的这番演说只是为了炫耀他的优秀教育成果——年级第一的李承师同学时,李洪明又掏出几本同款的本子,走下讲台,送到每个科目的课代表手上,揭开了此番演讲的核心目的。
“从此以后,班长和各学科课代表,除了起到带头作用之外,每天还要做好最真实最详尽的记录!课代表记录各自学科的课程日志,班长记录下课,哪些同学被点名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质量如何,哪位同学被批评,哪些同学有违反班规行为,必须全部落实到纸上,时间精确到分钟,由我每日清点。
“这不是增加你们的工作量,是对你们的锻炼,锻炼你们的观察力和专注力,也是对你们的肯定和认可,希望各位课代表务必珍惜这些机会!”
苏芷目瞪口呆,在她的印象里,课代表只负责收作业,或者是新来的老师不知道找谁回答问题,就说:“请你们班课代表回答一下吧。”没想到,在李洪明班上,课代表还有狗腿子职责。原来他是用这种方法维系班规的。
在开班典礼的末尾,李洪明让所有学生当场拿出一张白纸,写一张“自愿参与晚自习申请,末尾记得签名”。
他没有说这是命令,但这确实依旧还是命令。
在曾允行上任后,九万里中学的晚自习一直采取自愿制度,教学楼里开着专门的晚自习教室,有老师值班辅导。但李洪明的班级,所有人都得自愿上晚自习。没有人敢拒绝,很快,李洪明就收上了所有的“自愿申请”,等他认真清点核对完,他终于露出一个真心实意的满意自得的笑,像国王在视察自己的军阵:“我当年在我们那儿当校长时,我们学校都是这样的,学生们纪律严明,学习认真,不像现在的九万里中学……散漫,杂乱,哼。”
原来他曾经也当过校长,到了九万里中学,只能屈尊当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他一定憋屈极了。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7953/643419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