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书吧 > 其他小说 > 寒门国舅 > 第681章 国舅的立场

第681章 国舅的立场

推荐阅读:[还珠同人] 重生还珠之格格无双枕边小神偷:王爷,请你慢一点魔性美人(良寂系列三)乔婉安非他命( 1V1 黑道)替身白月光她貌美如花[nph]女高mb实录(np 高h)捻花作泥欲燃(1V1H)不乖(高H,1v1 强制)

    第681章 国舅的立场
    朱祐樘面对小舅子的到来,显得很热忱。
    他属于那种非典型的自闭症患者,遇到亲近的对象,就会显得很熟络和健谈,完全看不出他在陌生人面前有多孤僻,反倒是喜欢主动带起话题的那类人。
    有说有笑。
    气色也不知不觉好了很多。
    到中午时,朱佑樘还非拉着张延龄一起到坤宁宫吃餐饭不可。
    “近来跟你姐姐闲聊,话题中总少不了你,说你以前在家里,跟你大哥一样都很胡闹,但后来突然就开了窍,懂事不说,还有了一身高超的医术和预测能力,说这是张家的祖坟冒青烟了。”
    朱祐樘笑着道。
    张延龄心想,你们小夫妻俩还真是无话不谈。
    幸好是亲人,没把我当妖孽看待。
    要是换作一般人,知道我过往的经历,恐怕还会觉得我是被什么妖邪给附了身。
    朱祐樘病得不轻,走路都显得很吃力,走上一小段便要坐下来歇歇。
    除了覃吉领着四五个常侍在旁照顾外,后面有两个小太监专门搬着椅子亦步亦趋跟随,除了皇帝的,便是张小国舅的。
    要坐就一起坐。
    “再有几步路就到了。”
    朱祐樘坐在栏杆旁,望着前方的殿宇,一脸怅然,“我这身子骨不行,生怕出什么意外,连个子嗣都没有……唉!这不,我已经让东宫先生去教习几个弟弟了,你有时间也可以过去就学,有东宫先生传授学问,你的进步会很快。”
    张延龄听到这里,心里不由一阵悲哀。
    这个姐夫心知自己身体不行,这也是当初他父亲成化帝不看好他最关键的一点。
    所以朱祐樘登基之初,除了想早点儿有个孩子外,就是好好培养几个弟弟,让他们接受到系统的帝皇教育,当好长兄角色的同时,也为将来自己突然离世做好铺垫。
    张延龄提醒道:“姐夫,我已经有先生了。”
    朱祐樘摇头:“我知道你平时都不怎么学习,有先生也当没先生。要是你继续荒驰学业,明明有着绝佳的天分,到最后也不能做到胸有韬略,以后难免还是会落入平庸。”
    张延龄心想,你这是把我当伤仲永呢?
    不过以你的认知,会这么想并不奇怪。
    “回头我要好好考校一下你。”
    朱祐樘说着,站起身来,准备迈步往前走。
    张延龄抢步上前搀扶,朱祐樘却伸手示意不用。
    一个本来年岁也没大多少的青年,在一些事上还是有着自己的固执和坚持。
    二人正要继续往前走,背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张延龄听到后转身去看,便见到怀恩带着李荣、戴义两名秉笔太监快步而来,后面跟着一些小太监,看样子情况非常紧急。
    “怎么了?”
    朱祐樘耳目似乎没那么灵敏,到此时依旧没有听到响声,还很好奇自己小舅子为什么会停下来。
    “怀大伴?”
    朱祐樘疑惑地侧过身,见到小舅子正向自己怒嘴,顺着对方的目光看过去,见到怀恩一行,也觉得有几分意外。
    说话间怀恩快步而来,但距离二人依然有一段距离。
    张延龄不由为怀恩等人着急,但他也知道在宫里不能用跑,只能“竞走”,毕竟在宫里奔跑被认为是大不敬的行为,但走得慢也会被认为不敬,尺度拿捏很重要。
    终于,怀恩到了近前,好似遇到什么天大的喜事一般,眉飞色舞道:“陛下,西北前线捷报。”
    朱祐樘一愣。
    服侍一旁的覃吉好奇问道:“怀公公,不知是宁夏、延绥,还是大同镇的捷报?再或是……那位李尚书?”
    “乃偏头关。”
    怀恩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解释道,“偏关地方兵马,配合大同井坪千户所所部,从偏关出关隘四十里,阻截了一支来犯的鞑靼人马,斩、俘过五十,牛羊数千,战后已顺利撤回关口,随即往京师报捷。”
    覃吉惊喜交加,失声道:“陛下,赢了。”
    朱祐樘脸色倒还平静,问道:“乃李孜省领军打的吗?”
    显然无论是覃吉,还是当皇帝的,都关心这场战事是不是李孜省主导的。
    而怀恩似乎有意在报捷时,削弱了李孜省在其中担当的份量,只强调西北前线取胜,而弱化主帅或是监军太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怀恩和李荣一时没有作答,倒是萧敬抢先一步回道:“正是如此。”
    朱祐樘听完后大感宽慰,问道:“具体是怎么个情况呢?”
    怀恩看到张延龄在场,似乎不想讲具体军情。
    张延龄识趣地问道:“陛下,臣是否应该回避呢?”
    “不用啊,延龄。”
    朱祐樘显得很洒脱,一摆手道:“这件事跟你和你父亲的提醒不无关系,要是李孜省真是按照你父亲的建议那般行军作战,并且时间和地点都对得上,并以此取胜,功劳最大的那份儿应该是你父亲的吧?”
    怀恩笑道:“诚如陛下所言,的确是如张国丈呈奏的那样,鞑靼人果然出现在偏关以北,大明将士得到一个边塞游牧部族的配合,让装备火铳的将士潜藏在营地内,主力埋伏在两侧山坳里。十六日夜,鞑靼侵犯游牧部族营寨时,将士们突然杀出,打了鞑靼人一个措手不及,取得初步胜利,继而伏军尽出,鞑子随之大败,我军则乘胜追击。”
    朱祐樘惊讶地问道:“鞑靼人果然在那时候出现了吗?”
    李荣道:“或许鞑靼人只是偶然路过那儿……我军于此时主动出击,会不会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张延龄笑着调侃:“听李公公之意,鞑靼人正月里成群结队,还来个夜行军,是为到大明边塞来踏春赏月的吗?”
    “啊?”
    李荣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位小国舅竟把自己反呛一番。
    大明作为天朝上邦,一向讲究师出有名。
    从法理上来说,鞑靼隶属于大明,毕竟每过几年都会派使者到京城来上贡,甚至上表称臣等等。
    大明等于是把塞外的土地赐给鞑靼人放牧。
    眼下家主教训手下的人,总得有个名头,这也是为这场战事的正义性进行找补……或者说,想办法削弱李孜省的战功,进而影响到张峦。
    如果是张峦反唇相讥,李荣是能想到的,但眼下……
    李荣跟张延龄接触不多,对其性格和能力多有不解,当下他只是听别人说,这个小国舅做事很有一套。
    朱祐樘却顺着张延龄的话,继续道:“他们连夜南下,往我关塞而来,必定是为侵犯我大明关隘做准备,适当给他们教训有何不可?眼下鞑靼人撤走了吗?”
    怀恩道:“似乎有卷土重来的迹象。可能是想报复吧。”
    “呵呵。”
    张延龄笑道,“鞑靼人挨了打,必然心有不甘,回来找场子是题中应有之意。既然我们已有了准备,且知道他们的行进方向,就可以从容调集人马前去防御。我想知道,保国公所部人马参与此战了吗?”
    怀恩笑而不语。
    连覃吉都很着急。
    大明军国大事,你作为外戚怎如此关切?
    这是你应该说出的话吗?
    不过覃吉更多还是觉得意外。
    他在想,这位小国舅平时足智多谋,且非常擅于应付场面事,为何今天却有意去顶撞李荣,好像是故意与其结下梁子一般?
    难道他仅仅是想在他父亲不在的时候,为父亲说话?
    保证张家在陛下面前的话语权?
    那眼下他说的话,便是公然替他父亲张目。
    朱祐樘问道:“怀大伴,保国公所部人马到哪儿了?”
    我小舅子问你话你不回答,我亲自来问,你总该回答了吧?
    怀恩恭敬地回道:“尚未抵达战场,好像还未抵达大同镇城,如果一切顺利,或许在三五天后将抵达偏关。”
    “那就行。”
    朱祐樘此时好像病愈了一般,容光焕发,笑着发出感慨,“没有保国公所部人马,仅仅靠自己手下那点儿人手,再加上从大同镇临时调拨的兵马,就能取得如此辉煌战绩,这个李孜省看来是不一般,难怪父皇在时会器重他。”
    这下对面几个太监心里都有些不是滋味儿了。
    看这架势,好像皇帝对李孜省还多了几分信赖?
    或者说,正因为皇帝对张家人非常倚重,连带着对李孜省也多了几分偏爱。
    谁让李孜省眼下就是张峦支在外面的一杆旗帜,指哪儿打哪儿呢?
    要说朝廷上下,谁能跟李孜省一样对张峦那天马行空的计划照准执行的话,肯定没谁能与之比拟。
    “陛下,奏疏在此,乃镇守中官覃昌所报,随后会有监察御史前往查验,会有详细战报呈上。”怀恩道。
    朱祐樘不等覃吉帮他转交,直接把那份奏疏接了过来,攥在手上却没马上去看。
    从他的神色,以及对这份奏疏的重视程度来看,此时的他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振奋。
    张延龄也看出一些端倪。
    这姐夫似乎从没想过对朝中大臣有个合理的交待,今天临时不上朝,或许真就是生病了,暂时不想去理会那些烦心事,还没到说不敢面对大臣的地步。
    朱祐樘唯一想要交待的对象,就是他那已经死去的老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认为,老父亲选他来继承皇位没有错。
    也就是说,他只需要对自己有个交待。
    覃吉道:“陛下,时候不早了,是否赶去坤宁宫用膳?”
    “好。”
    朱祐樘这才回过神来,随即侧目看向张延龄,眼神异常柔和,道,“是该早些跟你姐姐分享这个好消息了。
    “嘿,杀敌五十余,虽然功劳没有太大,比如先皇时在辽东、西北几场大战所得,但毕竟这是朕的第一次,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以后斩获肯定只会更多!”
    张延龄心说,姐夫你在我面前称“朕”,还是第一次。
    看来你这个皇帝终于当出自信来了。
    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扭扭捏捏,生怕别人看不起你,或者觉得辜负了老父亲的信任。
    这是开始把自己当成一个具有文治武功的帝王了。
    张延龄笑道:“可喜可贺,要不臣赶紧回家去跟家父说说,让家父及早知道这个好消息?”
    朱祐樘老怀安慰,摸了摸颌下并不存在胡须的光洁下巴,就像有多成熟深沉般,微笑着说道:“还是先吃过午饭再走吧。
    “你入宫来是为我诊病的,岂能连饭都不吃就走?要是你姐姐知道了,肯定又要怪我。”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8113/555242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