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打着旗号唱反调
推荐阅读:四合如意、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绑定慈母系统后,我摆烂了、重生后,朕和皇后在逃荒、40k:午夜之刃、选手太老六,周姐呆妹气疯了、都是兄弟,我当你姐夫怎么了?、穿越农门:医女空间燃翻天!、重生渔村:从截胡村花阿香开始、侯爷的掌心娇是朵黑心莲、
第700章 打着旗号唱反调
张延龄和祁娘回到别院。
再次给便宜老爹输过液,张延龄才拖着疲累的身体离开。
送走自家少爷,祁娘赶紧去看张峦。
却发现张峦已经能坐起来吃东西,精神头比白天时看上去好了许多。
“那小子的药可真管用,才吊了两回水,已感觉身体多了几分力气。”张峦说到这儿,一阵晕眩感传来,不由又有些吃不消,当即闭上眼睛。
祁娘道:“老爷莫要费心神……二公子说,你的病需要静养。”
心里却在想,你和你儿子,到底谁才是大夫啊?
要说你儿子的医术承自于你,但为什么不见你自己开方子,反倒是你儿子来给你用药呢?
张峦摆摆手,已没力气说话,他指了指一旁伺候的丫鬟,示意继续给自己喂饭。
祁娘道:“庞管家之前来过。”
“人呢?”
张峦有气无力地问道。
“见过二公子后,已经走了。”
祁娘道,“礼单二公子已收下,并让妾身妥善保管。东西今晚就会送到该送的地方。”
“赶紧把礼单拿来看看……嘿,终于等到了。”
张峦精神为之一振,脸上多了几分潮红。
强撑着从祁娘手里接过薄薄的礼单,可惜房间里的烛火并不太光亮,张峦看不清楚单子上到底写了什么。
祁娘介绍:“礼单上涉及到的人,都在戏班中,被安置到了就近的戏园子。二公子说,那戏院是咱张家自己开的。”
“靠,抢我的人?”
张峦生气地道,“那小子,拿我的人去给他赚钱?”
“老爷跟公子分家了么?”
祁娘诧异地问道。
“那倒没有,但他的钱,我可支使不动。明天带上我的手书,去把人要过来。你知道要怎么做吧?先检查一遍都有谁,该带谁过来,又不带谁……”
说到这儿又是一阵头晕目眩,张峦突然发现自己正在病中,就算想做某些事,也力不从心,这才悻悻地道:“也罢,一切等我病愈后再说,人还是留在戏园子里吧……唉,真倒霉……”
……
……
与此同时,吃了张延龄开出的药,朱祐樘的病情迅速好转,不出意外的话,明日就能上朝。
这天下午,怀恩亲自去跟朝中人通气,尤其是去了趟兵部衙门,找到兵部尚书余子俊,与之表明皇帝不太想在朝会上听到有关撤换李孜省的议题。
“……陛下对此人很信任。”
怀恩说这话时,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李大人也算不孚众望,立下军功。另涉及鞑靼来犯,如何阻截和防御,此事一并交给偏头关的官将自行处置,无须朝中人多言。”
余子俊道:“老朽疾病缠身,明日难以上朝。这些嘱咐,怕是得另找旁人。唉,辜负怀公公您的期许了。”
余子俊以抱歉的口吻说道。
咋的,就兴你们生病,不许我这把老骨头病?
不好意思,咱都是病号!
且只要回了府上,就养他个三五七天,哪怕找太医登门来检查身体,也非得说我有病不可。
怀恩问道:“那……余公对偏头关防务,就没什么意见?”
余子俊脸上带着礼貌笑容:“以老朽这把老骨头,能有何意见?怀公公,老朽非常认同一点,那就是把战事交给有司的人去做……在京筹划千里外的战事,是否有缘木求鱼之嫌?咱还是得就事论事。”
“哦。”
怀恩点了点头,道,“那有件事,就不得不提一句了。”
余子俊一摆手:“请讲。”
怀恩道:“要是李孜省回朝,入兵部担任你的副手,届时不知余公作何感想?”
“咳咳!”
余子俊咳嗽两声,这才问道:“陛下可有表露此意?”
怀恩道:“眼下陛下并未提及,但只要他有心就会有人提出来的……想必您也知晓,李孜省去西北,出自何人举荐。”
三言两语间,怀恩又把矛盾转移到张峦头上。
余子俊皱眉道:“老朽听说,那位张国丈最近在府上养病?已到足不出户的地步?”
“是。”
怀恩道,“听说病得不轻,不过太医院的人并未探视过,也不知真假。张国丈本就擅长岐黄之术,可说是时下不世出的名医。”
余子俊听到这里,心中非常纳闷。
我说张来瞻生病,你就说他能自医?
这是在提醒我不能掉以轻心?
但问题是,我跟张来瞻之间从未有过明面上的冲突,不能因为你一句猜测之语,就把张来瞻当成政敌吧?
“明日朝会上,必定有人对偏关用兵之事喋喋不休。”
怀恩道,“余公务必要列席,如此朝臣有疑虑也可当面做出解释。陛下希望这个时候能得到兵部支持。”
余子俊道:“兵部对陛下的安排并无异议。不是说了,这是陛下跟阁臣、司礼监诸位商议后才做的决定么?”
以余子俊的意思,我觉得皇帝并没有刚愎自用,是在跟你们商量后决定的事情,并不涉及违背朝廷规则行事。
至于有没有我余某人参与其中,我并不是很关心,谁让我对外宣称生病,得好好休养呢?
怀恩笑了笑,道:“余公对此无异议,但有的人可就未必了。就好像这兵部上下,也不能做到一条心,不是吗?”
话没说得太透彻。
但一下子就把余子俊给点透了。
这是提醒余子俊,虽然你不想跟皇帝在西北用兵的问题上产生正面冲突,但架不住你手下有人心怀鬼胎,尤其是两个侍郎……
余子俊好似明白了什么,道:“难怪怀公公要在陛下临朝前,单独到兵部来打招呼,原来竟是源自于此。
“请怀公公放心,兵部不会无事生非,就算有意见,也得等鞑靼撤兵,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
“有道理。”
怀恩赞许地道,“就好像从一开始,谁都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着眼将来,谁又知结局如何?
“倒是延绥、偏关和大同等处秩序,不能因一两个人的突然涉足而陷入混乱。余公知兵善谋,应当知晓稳扎稳打的道理,实不该投机取巧,更不能有那种一心冒进而不顾长久利益之人存在,您说呢?”
余子俊这下彻底明白怀恩的用意了。
看似让他余子俊来日早朝上帮皇帝说话,力挺李孜省履职山西巡抚。
实质却是提醒余子俊,西北军务还是得靠兵部来掌控,要找沉稳内敛有经验的老臣来担纲督抚之职,而不能任用李孜省这种投机取巧之辈。
“怀公公用意深远啊。”
余子俊闻言笑了笑。
心里却在想,你怀恩立场太过危险。
看你这态度,似乎是打着为大明着想的旗号,却故意跟皇帝唱反调啊。
虽然你这反调唱得不是很明显,可一旦有了歪心思,还怎么给皇帝当好顾问呢?
不过想你怀恩命不久矣,具体立场如何,好像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怀恩道:“咱家还得去其他衙门口走走……西北用兵,涉及到钱粮调度等事,又是一通麻烦。
“话说先前给西北各军镇筹措的过冬钱粮,只够平稳过渡之用,眼下要打仗,偏关往西的地方,粮食和物资送不到位,还不知那巨大的窟窿该怎么填补呢。”
余子俊起身相送,问道:“怀公公这是要去户部衙门问问?”
怀恩笑道:“我是这么想的,去户部,不如直接去问张侍郎,到他府上拜会。谁让朝廷现在缺钱少粮,打仗只能靠民间筹措呢?”
余子俊听完,顿时觉得怀恩是在给张峦挖坑。
又像是在故意抬杠一般。
既然你张峦力主要打这么一场仗,就得让你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让你知道当家有多难。
你不是喜欢强出头吗?
那李孜省及其偏头关周边的军费开支,就由来你承担,就看你先前那套民间筹措钱粮的手段是否真的管用了。
(本章完)
张延龄和祁娘回到别院。
再次给便宜老爹输过液,张延龄才拖着疲累的身体离开。
送走自家少爷,祁娘赶紧去看张峦。
却发现张峦已经能坐起来吃东西,精神头比白天时看上去好了许多。
“那小子的药可真管用,才吊了两回水,已感觉身体多了几分力气。”张峦说到这儿,一阵晕眩感传来,不由又有些吃不消,当即闭上眼睛。
祁娘道:“老爷莫要费心神……二公子说,你的病需要静养。”
心里却在想,你和你儿子,到底谁才是大夫啊?
要说你儿子的医术承自于你,但为什么不见你自己开方子,反倒是你儿子来给你用药呢?
张峦摆摆手,已没力气说话,他指了指一旁伺候的丫鬟,示意继续给自己喂饭。
祁娘道:“庞管家之前来过。”
“人呢?”
张峦有气无力地问道。
“见过二公子后,已经走了。”
祁娘道,“礼单二公子已收下,并让妾身妥善保管。东西今晚就会送到该送的地方。”
“赶紧把礼单拿来看看……嘿,终于等到了。”
张峦精神为之一振,脸上多了几分潮红。
强撑着从祁娘手里接过薄薄的礼单,可惜房间里的烛火并不太光亮,张峦看不清楚单子上到底写了什么。
祁娘介绍:“礼单上涉及到的人,都在戏班中,被安置到了就近的戏园子。二公子说,那戏院是咱张家自己开的。”
“靠,抢我的人?”
张峦生气地道,“那小子,拿我的人去给他赚钱?”
“老爷跟公子分家了么?”
祁娘诧异地问道。
“那倒没有,但他的钱,我可支使不动。明天带上我的手书,去把人要过来。你知道要怎么做吧?先检查一遍都有谁,该带谁过来,又不带谁……”
说到这儿又是一阵头晕目眩,张峦突然发现自己正在病中,就算想做某些事,也力不从心,这才悻悻地道:“也罢,一切等我病愈后再说,人还是留在戏园子里吧……唉,真倒霉……”
……
……
与此同时,吃了张延龄开出的药,朱祐樘的病情迅速好转,不出意外的话,明日就能上朝。
这天下午,怀恩亲自去跟朝中人通气,尤其是去了趟兵部衙门,找到兵部尚书余子俊,与之表明皇帝不太想在朝会上听到有关撤换李孜省的议题。
“……陛下对此人很信任。”
怀恩说这话时,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李大人也算不孚众望,立下军功。另涉及鞑靼来犯,如何阻截和防御,此事一并交给偏头关的官将自行处置,无须朝中人多言。”
余子俊道:“老朽疾病缠身,明日难以上朝。这些嘱咐,怕是得另找旁人。唉,辜负怀公公您的期许了。”
余子俊以抱歉的口吻说道。
咋的,就兴你们生病,不许我这把老骨头病?
不好意思,咱都是病号!
且只要回了府上,就养他个三五七天,哪怕找太医登门来检查身体,也非得说我有病不可。
怀恩问道:“那……余公对偏头关防务,就没什么意见?”
余子俊脸上带着礼貌笑容:“以老朽这把老骨头,能有何意见?怀公公,老朽非常认同一点,那就是把战事交给有司的人去做……在京筹划千里外的战事,是否有缘木求鱼之嫌?咱还是得就事论事。”
“哦。”
怀恩点了点头,道,“那有件事,就不得不提一句了。”
余子俊一摆手:“请讲。”
怀恩道:“要是李孜省回朝,入兵部担任你的副手,届时不知余公作何感想?”
“咳咳!”
余子俊咳嗽两声,这才问道:“陛下可有表露此意?”
怀恩道:“眼下陛下并未提及,但只要他有心就会有人提出来的……想必您也知晓,李孜省去西北,出自何人举荐。”
三言两语间,怀恩又把矛盾转移到张峦头上。
余子俊皱眉道:“老朽听说,那位张国丈最近在府上养病?已到足不出户的地步?”
“是。”
怀恩道,“听说病得不轻,不过太医院的人并未探视过,也不知真假。张国丈本就擅长岐黄之术,可说是时下不世出的名医。”
余子俊听到这里,心中非常纳闷。
我说张来瞻生病,你就说他能自医?
这是在提醒我不能掉以轻心?
但问题是,我跟张来瞻之间从未有过明面上的冲突,不能因为你一句猜测之语,就把张来瞻当成政敌吧?
“明日朝会上,必定有人对偏关用兵之事喋喋不休。”
怀恩道,“余公务必要列席,如此朝臣有疑虑也可当面做出解释。陛下希望这个时候能得到兵部支持。”
余子俊道:“兵部对陛下的安排并无异议。不是说了,这是陛下跟阁臣、司礼监诸位商议后才做的决定么?”
以余子俊的意思,我觉得皇帝并没有刚愎自用,是在跟你们商量后决定的事情,并不涉及违背朝廷规则行事。
至于有没有我余某人参与其中,我并不是很关心,谁让我对外宣称生病,得好好休养呢?
怀恩笑了笑,道:“余公对此无异议,但有的人可就未必了。就好像这兵部上下,也不能做到一条心,不是吗?”
话没说得太透彻。
但一下子就把余子俊给点透了。
这是提醒余子俊,虽然你不想跟皇帝在西北用兵的问题上产生正面冲突,但架不住你手下有人心怀鬼胎,尤其是两个侍郎……
余子俊好似明白了什么,道:“难怪怀公公要在陛下临朝前,单独到兵部来打招呼,原来竟是源自于此。
“请怀公公放心,兵部不会无事生非,就算有意见,也得等鞑靼撤兵,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
“有道理。”
怀恩赞许地道,“就好像从一开始,谁都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着眼将来,谁又知结局如何?
“倒是延绥、偏关和大同等处秩序,不能因一两个人的突然涉足而陷入混乱。余公知兵善谋,应当知晓稳扎稳打的道理,实不该投机取巧,更不能有那种一心冒进而不顾长久利益之人存在,您说呢?”
余子俊这下彻底明白怀恩的用意了。
看似让他余子俊来日早朝上帮皇帝说话,力挺李孜省履职山西巡抚。
实质却是提醒余子俊,西北军务还是得靠兵部来掌控,要找沉稳内敛有经验的老臣来担纲督抚之职,而不能任用李孜省这种投机取巧之辈。
“怀公公用意深远啊。”
余子俊闻言笑了笑。
心里却在想,你怀恩立场太过危险。
看你这态度,似乎是打着为大明着想的旗号,却故意跟皇帝唱反调啊。
虽然你这反调唱得不是很明显,可一旦有了歪心思,还怎么给皇帝当好顾问呢?
不过想你怀恩命不久矣,具体立场如何,好像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怀恩道:“咱家还得去其他衙门口走走……西北用兵,涉及到钱粮调度等事,又是一通麻烦。
“话说先前给西北各军镇筹措的过冬钱粮,只够平稳过渡之用,眼下要打仗,偏关往西的地方,粮食和物资送不到位,还不知那巨大的窟窿该怎么填补呢。”
余子俊起身相送,问道:“怀公公这是要去户部衙门问问?”
怀恩笑道:“我是这么想的,去户部,不如直接去问张侍郎,到他府上拜会。谁让朝廷现在缺钱少粮,打仗只能靠民间筹措呢?”
余子俊听完,顿时觉得怀恩是在给张峦挖坑。
又像是在故意抬杠一般。
既然你张峦力主要打这么一场仗,就得让你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让你知道当家有多难。
你不是喜欢强出头吗?
那李孜省及其偏头关周边的军费开支,就由来你承担,就看你先前那套民间筹措钱粮的手段是否真的管用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danmei4.com/book/198113/556538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danmei4.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